人琴俱亡的主旨-人琴俱亡的主题
1.《聪明的星》主旨
2.文言文年终小结
3.文言文阅读根本方法
4.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中的通假字
5.关于总结的文言文
《聪明的星》主旨
1、《聪明的星》主旨:
海涅的这首诗,写的特别有趣:大自然被人类破坏很多了,连小草、珍珠都没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挂在天幕上,人类想破坏它也无能为力。诗写的非常幽默,对人类破坏大自然,是一个警告。这个诗的主题,诗中没有直接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像这样的诗,让读者好似是自己的发现,特别觉得有诗味。
2、附原文:
聪明的星
德国.海涅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3、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海涅,全名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德语: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文言文年终小结
1. 文言文总结
《晏子使楚》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2、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3、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4、文言句式何以也(倒装句。
何以,即“以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5、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 *** )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7、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举大计亦(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四、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2. 用文言文写驾校年终总结结 束
岁尾打烊,回眸思忖,碌碌一载,乏善可陈。提笔素描,感叹良深,愈描愈拙,未敢自矜。无功即过,惶遽吾心,愆尤不赦,反省吾身。如次:
蒙有司之谬爱,赖同僚之弼佐,罄毕身之余贾,凝万念于一纸,期年劬劳,幸不辱命。幸甚,幸甚!
一曰立党为公,赤诚不二;理念时尚,敬仰新风。遵旨因循,慎言慎行;恪守律令,不徇私情。此乃思想作风者也。
二曰岗位奉献,敬业为本;埋首句读,甘于清贫。潜心释卷,务穷真谛;于业于学,庶无懈怠。此乃工作业务者也。
三曰职业风范,道义先行;虚怀空灵,不类衙风。友善僚侪,援手助困;和谐环境,独善兼善。此乃道德情操者也。
要之,政治有度,业务尚可,德操自诩。此乃总括者也。
然人无完人,瑕疵自度颇多。如惰如躁,是为大病。日后,定然自持自律,涅盘图新,求先求进,奋力劳作,以不负上峰所冀望也。
谨—告白。
XXX
XX仲冬书于案头
3. 求两篇文言文的总结一 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2、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3、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5、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二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 (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4. 单位要写工作汇报总结,开头想用点文言文名段作为开头,求指点2012年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呢?个人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这是我的2012年工作总结开头,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我们告别成绩斐然的2012,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3。过去的一年,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2012年,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履行一名督导的职责,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总结起来收获颇多!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内容构架:
1、情况回顾
年终总结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范文一篇:/gwyks/item/9f564544cd2fea2010ee1eab
5. 文言文写一周总结是周也,吾未能成事,亦不知己之过,古人云:闻己过而能改者,大善。然吾少不更事,课业未竟,又因文字了了,治学不谨,术业不专,为吾师所不喜,吾亦闻古人云:一日为师,而终身为父,吾深以为然。吾今已明了己之过,亦深悔之,仅祈望师不因之而迁怒于吾,吾愿立誓永不再犯,望师玉成之。至于学习标兵,初吾亦为此忧心竟至不能食。 今者,吾以为师不必过于伤怀,人生在世,有得亦有失,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故此事亦不失为吾辈不消弟子之警示耳,吾愿为班级奋匹夫之力,所谓班级兴衰,匹夫有责,所谓弟子强则班级强,班级强则校强。某不才,只愿效仿,古人程门立雪,于学则孜孜以求,于人则信诺重诚,于其他则不敢奢,谨望吾班能于下周再夺学习桂冠。
弟子:XX 顿首
呵呵,小弟弟or小妹妹,写了一点,不知道你看过有何意见,不过我还是建议你要好好学习,别经常用这种方法,记住自己的命运不是由他人决定的,而是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哦。今天心情不错,多写了一点,别见怪哦
6. 个人工作总结开头语怎么写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欣雅图表 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开头语精选1、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
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2、2013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们收获了丰收的一年,今天我的业绩完成了指标,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应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给2013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3、光阴如梭,一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2013年即将过去,2014年即将来临。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在2007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扬长避短,现总结如下:4、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13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作为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企业的一名员工,我深深感到*****企业之蓬勃发展的热气,*****人之拼搏的精神。5、2011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们收获了丰收的一年,今天我的业绩完成了指标,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应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给2011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9、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风格、定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尤其是网上的公司产品库充分体现我们xxxxx和我们这个平台能为。
文言文阅读根本方法
1.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共20分,主客观题兼有。
多年的备考工作积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复习要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要以阅读和训练想结合,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义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全文,要注重词语和句式归纳的对比练习,句子的翻译要准确规范、直译为主,适当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的一般用法,不是让学生生硬地记古汉语词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阅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们学文言文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
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
现代文是从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悉,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体会体会,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
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即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 识字”提供了方便。
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那就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
或色彩不同,或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自己课内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三)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积累是否落实。
如果是不懂,或者是半懂,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是词义没弄清楚,或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荀子曰:“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阻碍,出现疑惑,经过思考,经过教师的指点,得到了解决,记忆也就更深了。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有些句子,我们可能已经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但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出来,除了因为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之外,现代汉语的语汇不够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搞点文言文的翻译练习对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
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是口头翻译,也可以笔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都应该以准确、规范为标准。
准确,指词语要翻译得准确,要牢牢落实;规范,指译文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那种只写出句子大意的翻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翻译要以直译为主,译文要准确规范,对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开始训练时,总是不够准确、不够。
2. 文言文阅读方法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2009-06-04 20:51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 主讲人 肖跃玲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文言文阅读题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外阅读多选浅显易懂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一般是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②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理解句子的大意。
③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④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呢?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清除障碍,理解文意 对课外文言文来说,读通全文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做好考题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步呢?首先是整体阅读。先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
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的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
再是善于借助,揣摩文意。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2006年扬州中考题中有一句“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借助于括号内注释,考生理解文意就容易多了。
理解文意还可以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内容概括类的选择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种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这种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三是重读课文。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二、夯实基础,学以致用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文言文必考题,要答好这类题必须依靠平日的积累。
这几年文言文试题多考查典范的实词的解释,遇到这些实词,考生应首先回忆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没有这个词语,如果有,它的意思放在此处能不能讲得通,例如2006年潍坊中考题中有一处要求解释“月景尤为清绝”中的“绝”字,这句话虽然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考生应想到《口技》中的“以为妙绝”中的“绝”字释义为“极”,这个解释用在此处正合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中有对“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是”字的解释,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判断动词,一种是代词“这”,如“是年”,“是日”,很明显,此处“是“的释义为“这”。
如果课内没有,而且难以判断意义,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有些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如“因卒然而就”一句中的“卒”字,我们已学过它的两种义项,“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但用在此句中都讲不通,显然也不是名词“士兵”,而且“卒”字和“然”字连用,那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和“猝”通假,是“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句中恰好讲得通,那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通假。有时,中考题中也涉及常用虚词的用法,虚词虽然很多,但是常用的不外乎“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如说“之”字,初中阶段常见的义项有“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事物”、“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去”、“调节音节的作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针对以上几种用法逐一对照,找到合适的义项。
文言语句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逐字对应翻译,同时做好留、补、删、换、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
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②补。
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③删。
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④换。
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⑤调。
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三、整体感知,揣摩品味 文言类考题的重头戏就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性试题了,这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如2006年福州市中考题有“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做到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就可以了。二是理解识记作者抒发的感情,表。
3.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原发布者:LIBIN1995828
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1.快速阅读,筛选重要信息。读开头和结尾.2.先看问题,再看文章.3.了解作家背景(要靠积累呀).4.抓住主旨.围绕中心会回答问题!多年心得!大量阅读以前我们数十年来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相当阅读量配合。据统计,把以前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的,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高中毕业的量为60万单词,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量的标准,因为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渎,读什么呢?我建议读下列四方面的内容:一、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二、订一份英语报纸,开始可订属中学生看的,快速阅读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
4. 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简单:你要多读一些文言文,我决不是信口胡说。你读多了,对文言文自心领神会,不过你若水平达不到那么高,还是读一些带一点字词注释的为好。说点实际的,考试的时候,多答一点,不要只打一个词,与他相关的近义词都可以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你若水平达不到,还是不要意译,不然就成了画蛇添足,反要失分。这就是我的经验了,我课内外文言文扣分极少,还主要是我读得比别人多很多,你要多读。
详细: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文言文阅读解题,最容易患的弊病有两点,一是先看考题,先入为主;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文言文阅读材料,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必定的独立性和完全性。按照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致,由简略到复杂的过程。应考时,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在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明确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要人物及其性情特点;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通读材料后就能明确,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写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总叙之后具体写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计退凶奴,饮食与士共之,引刀自刭,天下皆为尽哀;突出表现了李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廉明自律、爱兵如子、勇于承担过错的性情特色;作者对其大加赞美和推崇。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不及其余的弊病,又利于局部剖析,提高解题的精确率。
二、阅读选项,题中取巧
通读材料以后,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奇妙的办法,就是阅读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考生选出不精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把深难的材料设成精确选项。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精确率也在80%以上。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如2000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11题,就说明了“省”、“审”、“樵”、“信”;12题说明了“故”、“每”、“因”、“及”;13题说明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精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选出精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如2002年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将兵”、“波折”、“结发”的说明精确的一项。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说明80%以上是过错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这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尽量列出每个实词的义项,再结合语境体悟语义。如A项,“竟”的意义除选项中的“竟然因此而”以外,我们还可以列出“毕竟在这上面”、“一直到”等。再如D项,“结发”的意义除选项中的“刚成年的时候”,还有“结婚”、“扎头发”等。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较、推断、选择的根据,就能更精确的解答考题。
5. 文言阅读的方法文言文阅读总则: 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一要靠知识积累 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 常用虚 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 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 的历史知识等等) 的历史知识等等 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二要靠基本技能 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词类语用 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 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 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 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 依据具体语境、题目, 依据具体语境 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1、以题解文。
、以题解文。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 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 不很懂。
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 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 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 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 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 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 其他三项都正确, 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 问题。
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 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 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2、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 年试题, 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 年试题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3、以注解文。 3、以注解文。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 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 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 年试题中有一句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命题者给“叔段、“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 )。”
“ 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 文的能力。
文的能力。” 4、以理解文。
、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 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 解事理。例如年 以给供养”一句中“ 到底讲成“给以”还是“ 丰足? 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 丰足 可以。
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 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丰 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 竭身运力” 足”。
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 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 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 还是“扶助母亲理家” 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 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 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 理家” 因为这“理家” 理家”。
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 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5、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一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1)把握大意,由后做起,第一句是说在阅读一 )把握大意,由后做起, 篇文言文时, 篇文言文时,首先要对全文的内容大体上有所了 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 解掌握,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文章。
答题时由 最后一道题答起。 最后一道题答起。
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 结合文意进行判断,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结合文意进行判断,此题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
(2)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第二句是说在做句子 )句子翻译,重点词语。
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翻译题时,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对文言文翻译 的要求是: 的要求是:直、准、补。“直”是说在翻译句子 时尽量要“直译” 时尽量要“直译”;“准”是说对重点的词语翻 译要“准确” 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 译要“准确”;“补”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 有很多省略的内容, 有很多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 补充上” “补充上”。
例如: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 例如:“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 而下士。 此句应译为“ 而下士。”
此句应译为“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 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 ),一定要尊重 平,并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后世),一定要尊重 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这首先是直译, 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这首先是直译,重点 考察的词语是“ ”“荣名”“下”“而 荣名”“ 考。
6.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果你的文言文基础很差首先你要多阅读课外文言文,试着自己翻译如果有不会的,可以和老师探讨(不要不好意思,老师会欢迎你提问的)然后,你要买一本关于文言文的习题册。每天坚持做一篇,如果有不会的,可以问周围的人,千万不要抄答案,因为那样不会有成效。这样一开始可能不会有多大成效,但一定要坚持,相信这样,不出多久,你的文言文水平就会急速提高注明:想要学好文言文还是在于态度,如果你诚心想学好,只要按上面的步骤做,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因为我也是学生,当时我的文言文很烂,这是老师教我的方法,真的很有用。希望看了我的建议后,你的文言文会有所提高 要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7. 阅读文言文的好方法原发布者:赵学红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知识点的把握
文言文学习应使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试题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1.课内向课外延伸,比较阅读成为重要试题形式。?
从2004年到2006年文言文试题选文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在新课程中考之初,更多的是用课内篇段检测文言文教与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夯实基础;然后,再用课外文言文阅读引导文言文学与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逐渐向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方向过渡。这体现了新课程中考重视考查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过渡中,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2.考查内容仍以字词为主,兼考对内容的理解。?
考查的内容大多有这样几项:通假字的本字、读音及意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重要句子的翻译以及文段主要内容的理解等。题型主要有三大类:?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开放性命题有几种形式:①名句赏析。如“以为凡
8. 在文言文的阅读时有什么方法吗读,且熟读。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中的通假字
晏子使楚
文章出处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
家和外交家。
词语注解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及“以何”,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今山东省淄博市。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 习:熟练 辞:言辞
今方来 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人琴俱亡
俱:都。
笃:(病)重。
左右:手下的人。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都:总,竟。
了: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去看望丧事。
素:一向,向来。
好:喜欢。
径:径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既:已经。
调:协调。
因:于是。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
良:很。
恸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小石潭记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质的装饰物,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4.乐:意动用法,单字翻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5.取:这里指开辟.
6.清冽:清澈。
7.下:在下面。
8.见:露出,显出。
9.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成为;作为。
10.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11.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高出水面。
1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坻,水中高地。屿,岛屿。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4.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约数词,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5.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照映,分布。澈:透。
17.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8.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9.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
21.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22.不可知:不知道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凄:使……凄楚。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24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
25.居:停留. 之:代小石潭的景物
26.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7.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从,动词。
28.小生:少年,年轻人。
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将要。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堂屋的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如积水空明:好像积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叉错杂。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
治水必躬亲
. 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题目是编者所加。躬亲(gōng qīn), 〈书〉亲身去做:事必~。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nì):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4.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妄易:轻易。
5.盖:原因是,是因为。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6.潴: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12.致:事理。
13.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14.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5. 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16.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7.海忠介:海瑞,明代的官,谥“忠介”。
18.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9.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例句: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横索:横行勒索。
21.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22.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23.远:远离,远远躲开
24.则:那么
25.兴:成。
关于总结的文言文
1. 文言文总结
《晏子使楚》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2、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3、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4、文言句式何以也(倒装句。
何以,即“以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5、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 *** )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7、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举大计亦(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四、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2. 求两篇文言文的总结一 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2、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3、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5、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二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 (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3.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战争治国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本文借论述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失利,深入论证“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2,《曹刿论战》 《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出师表》 诸葛亮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
本文说理从一般到个别,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于安乐”的主张。
二,写景抒怀篇
1,《三峡》 郦道元
通过对三峡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
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岳阳楼记》 范仲淹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醉翁亭记》 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借月夜赏景,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累,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
7,《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作者通过写众山之小,侧面烘托了西山之高,委婉含蓄的表达了“洁身自好,刚直不阿”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消极遁世”的情趣。
三,托物言志篇
1,《陋室铭》 刘禹锡
本文借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或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2,《爱莲说》 周敦颐
本文借助莲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恶浊世风。
3,《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阐明事理篇
1,《墨池记》 曾巩
本文由物及人,由人及理,阐明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勤奋;要想具有高尚的品德,更要努力培养。
2,《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热情鼓励马君则要刻苦读书,意在说明:“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借鱼和熊掌的比喻,阐明人生在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舍生取义”,那些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则是可耻的。
五,其他篇
1,《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本文是苏辙19岁考中进士后写给当朝大臣韩琦的一封信,阐明了为文与养气的关系,以独到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才华,主旨在于期望韩琦的接见,得到重视与提携。
2,《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全文笔锋含蓄,言辞委婉,谈古论今,名送实留。作者韩愈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藩镇割据,面对怀才不遇的董生,既表达了同情鼓励之意,又寄予了接受规劝、免去河北、报效朝廷的期望。
3,《论语》六则
孔子的这六则言论分别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等篇,主要是谈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4. 谁能帮我总结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者固十六七)4、巩固(。
5. 帮我写一篇800字的语文考试总结用文言文的内容方式不要口水话希望先总结语文.我认为这个月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我打算在暑假完成这个愿望. 在做语文作业时,我有时会有一些烦躁的心理,一看到那些作业就打不起精神,放弃了很多练习机会.从放暑假开始,我要尽量使自己平静,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尽量写对.学语文是一个慢功,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词句的应用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星期记五个成语;每星期读一篇好作文;每星期学会一个阅读技巧.此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数学方面,我担心的比较少.我的数学成绩总令我满意,在大考时数学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解题是用数学思想来解的.“拥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的确,学数学不能把写看得太重视,重点应该是想. 学完一课后,谁都会做这一课的基本练习和作业,但是把易题变难题,一题变十题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我认为难题是由基本的数学思想结合而成,看清本质,解题就不难了.我虽然会解难题,但那是凭着“题海战术”和活脑子练出来的.而数学并不需要用“题海战术”来获得做题经验.所以,对于很难的题,我就束手无策了.看来,我的数学要真正入门还需要努力.此外,我心态的好坏也决定成绩的高低,因为自己心态不定,使我的数学成绩高低起伏.但我认为小考只是一种练习,虽然各种练习都要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同,大型考试我是尽力去做,而小型考试我可以不用使出全部精力,而是从空闲时间中去学习其它课程,这反而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初二数学是分化点,领会者上,未领会者下. 英语,我担心得最多,它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小气”的,每次都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分.看着别人从英语上大把捞分时,我又羡慕又妒忌.但又能有什么用?经过长期思考,我发现我的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背诵很好,还有一些不足:1.词汇量小.所以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感觉吃力.有些生词不认识就别想看懂文章大意,我连意思都看不懂,更别提把题作对了.大把丢分!说到原因,只有俩字:缺练! 有句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学期我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比较健康.体育成绩比以前有所提高.立定跳远、抛实心球、单杠等项目我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 再总结一下心态.我的心态可以分为“沉稳”和“浮躁”两种.“沉稳”是从期中考试之后到期末考试前十天.在这些天里,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每次作业和考试成绩都较好,第二次月考我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成绩.而期末考试前十天我的心态却变得浮躁了.或许是老做卷子做烦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很不平稳.如果期末考试还是这么浮躁的话,那可就糟了!不过,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使用各种办法,终于使心平静了一些,但愿能考出高分来. 我希望在暑假储存能量,好好休息,锻炼好,为下学期学习打一个良好基础.在初二的学习中,我要做到在学习上时刻不放松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我相信我能行! 最后,我希望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自满,不自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你可以作适当的修改!毕竟因人而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