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为壑的现象举例-以邻为壑用法
1.韩非子·喻老的译文和解词!
2.邻避效应的现象
3.九下道德与法治中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4.07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2)
5.中部“四虎”崛起,山东学什么?
韩非子·喻老的译文和解词!
原文
任①人有问屋庐子②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3),则不得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搂④。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5)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 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6)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 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7)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8),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注释
①任:春秋时国名,故址在今山东济宁。②屋庐子:孟子的学生。 ③亲迎:古代婚姻制度,新郎亲迎新娘。这里代指按礼制娶亲。(4)岑 楼:尖顶高楼。⑤钩:衣带钩。一钩金即一衣带钩那样一点点金。 (6)翅:同“啻”,只,止,但。97)紾(zhen):扭转。(8)处子:处女。
译文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 那人问:“娶妻和礼哪样重要?”
屋庐子说:“礼重要。”
那人又问:“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如果非要 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还是一定要‘亲迎’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 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爬过东边人家 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会去搂抱吗?”’
读解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在这里所采用论辩方法。
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把食与色的问题推到极端的地步来和礼的细节相比较,提出哪个重要的问题,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回答食、色比礼更重要。屋庐子当然不会这样回答,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圈套而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就只好语塞而求助 于老师了。
孟子一听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并且生动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着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分析任国人诡辩的症结所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方法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明确,比较应该让 以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而不应该把一 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说法,从而战胜论辩的对方。
所以,这一章内容固然也是孟子对礼的维护和捍卫,但对我们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却是他作为一个智者的思维方式和论辩艺术。
下一篇(人皆可以为尧舜)
告子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原文
曹交①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 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③之任, 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 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④,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 有余师。”
注释
①曹交:赵歧注认为是曹君的弟弟,名交。但孟子的时代曹国已亡,所以也不确切。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古代传说中的大力士. ④假馆:借客舍,意为找一个住处。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说:“有。”
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 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 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 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 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
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读解
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当然是植根于“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命题了。
其关键还是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 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与一般人讨论个人修养 问题罢了。所以,无论是君王从政治国还是个人立身处世都有一个“不为”与“不能”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树立起我们每个人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说到底,还是反对人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要求自尊自贵。
这大概也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积极意义所在吧。
下一篇(仁义是和平的前提)
告子下
仁义是和平的前提
原文
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 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⑤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6)。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7)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 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 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 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 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 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 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 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释
①宋牼(keng):战国时宋国著名学者,反对战争,主张和平。②石 丘:地名,其址不详。③构兵:交战。④说(Shui):劝说。⑤ 遇:说而相合。(6)指:同“旨”,大概,大意。(7)号:提法。
译文
宋牼准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 “先生准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准备去见越王,劝说他罢 兵。如果楚王不听,我准备去见秦王,劝说他罢兵。在两个国王 中,我总会劝说通一个。”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详细,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备怎 样去劝说他们呢?”
宋释说:“我将告诉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 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停止军 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为有利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 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 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 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互相对待,这样 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秦王 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高兴,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 也因仁义而高兴,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 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 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 怀仁义来互相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何 必要去谈听‘利’呢?”
读解
孟子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几乎就是他第一次见梁惠王时所说的 那一套的翻版,只不过那时主要是针对从政治国问题,这一次却 是谈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了。
在孟子看来,和平当然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也非常支持宋 牼维护和平的行为。但是,和平的前提是仁义,而不是利害关系。 如果用利害关系去换得一时的和平,早晚也会失去和平,不仅失 去和平,还会失去国家,失去天下。因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 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 系相互对待,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 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 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 统一。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 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用 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让世界充满爱”,哪里还有什么战争的危机 呢?
应该认为,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 够自圆其说的。我们今天不是也依然呼唤“让世界充满爱”,呼唤 世界的长期稳定与和平吗?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 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 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 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 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以仁义为前提的和平,在孟子的时代只能是一种理想。 正如以仁义为前提的战争只能是一种理想一样。
下一篇(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
告子下
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
原文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 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①,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②,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 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 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释
①乡道:向往道德。乡,同“向”,向往。②与国:盟国。
译文
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 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 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 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 今所说的好巨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 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 从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 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读解
所谓“今之事君者”的说法,显然是富国强兵的说法,而孟 子所反对的,正是这种不行仁政而穷兵续武的搞法,所以他深恶 痛绝地说:“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把那些自夸能富 国强兵的人称为“民贼”。
这里实际上就是“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之间的冲突。
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既然如此,战国又 有多少“义战”呢?所以,在孟子的时代,战争与仁义道德,至 少在孟子的思想上是格格不入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一贯反对靠 战争,靠军事力量取胜的“霸道”,而主张靠政治,靠仁义道德吸 引人,感化人的“王道”。这是仁义道德与“强兵”的冲突。
至于“富国”,讲的是“利”,追求的是“辟土地,充府库”, 这与他所说的“以义治国,何必言利”正是针锋相对的观点。遭 到他的反对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由此可见,孟子之所以深恶痛绝那些自诩能够富国强兵的 “今之所谓良臣”,是以“君不乡道,不志于仁”为前提的。换言 之,这些人所搞的富国强兵是与孟子心目中的仁义道德相对立的。 假如这些国家的君主“乡道而志于仁”,假如这些“今之所谓良 臣”既富国强兵又行仁义道德,那孟子又该怎么说呢?
当然,这都是“假如”,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孟子之所以形 成他的这种思想,正是因为他所处的现实是“富国强兵”与“仁 义道德”相对立的。因此,要抽象出来问这个问题,就只有我们 自己来回答了。假如真能够既富国强兵及行仁义道德,二者得兼, 又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今天说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 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正是这种“二者得兼”的追 求吗?
下一篇(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
告子下
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
原文
白圭①曰:“吾欲二卜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②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 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③,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 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④,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 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 尧舜之道者,大梁小梁也。”
注释
①白圭:名丹,曾做过魏国的宰相.筑堤治水很有名。②貉(mo): 又作“貊”,古代北方的一个小国。③饔(yong):早餐。飧(sun):晚 餐。这里以饔飧代指请客吃饭的礼节。④去人伦,无君子:去人伦指无 君臣、祭祀、交际的礼节;无君子指无百官有司。
译文
白圭说:“我想定税率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的办法。一个有一万户人的国家。 只有一个人做陶器,怎么样?”
白圭说:“不可以,因为陶器会不够用。”
孟子说:“貉国,五谷不能生长,只能长黍子;没有城墙、宫 廷、祖庙和祭祖的礼节,没有诸侯之间的往来送礼和宴饮,也没 有各种衙署和官吏,所以二十抽一便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取 消社会伦常,不要各种官吏,那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人太少,尚 且不能够使一个国家搞好,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十分抽 一的税率更轻的,是大貉小貉;想要比尧舜十分抽一的税率更重 的,是大桀小桀。”
读解
那就只能十分抽一,完全合于尧舜之道了。
白圭知道孟子主张薄赋税,所以故意来问他,定税率为二十 抽一怎么样。殊不知,孟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奉行的是无过无不 及的中庸之道,所以,在这里展开了一次中庸的现实运用。既回 答了白圭的问题,又表明了自己无过无不及的主张。
财政税收是维持一个国家运转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是,财政 税收多少合适?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如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太 多,太重,老百姓就会受不了,怨声载道;如果偷税漏税太多,税 率太低,国家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又会影响国家机构的正常运 转。孟子是深深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从实际出发,指出,如 果按照白圭所提出的税率,二十抽一,赋税倒是薄了,老百姓的 负担倒是减轻了,可国家怎么运转呢?除非像那边远落后的貉国 那样,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机构,没有靠财政负担的单位和国家工 作人员。但文明进化的中原国家既然已不可能回到像貉国那样的 原始状态,怎能实现像貉国那样的税收制度呢?当然,这样说并 不意味着收得多越好,像暴虐的夏络那样,模征暴敛,把人民逼 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有恰到好处,才是儒者的追求。
下一篇(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告子下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原文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一仁 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比大禹还强。”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而疏导, 所以使水流汪于四海。如今你却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水逆流 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厌恶的。你错 了。”
读解
从方法上说,大禹治水顺应水性,重在疏导;白圭治水却高 筑堤防,重在堵塞。
从效果上说,大禹最终将水导入四海,而白圭却把水堵塞后 流向邻国。导入四海造福人民而于人无害,流向邻国则是损人利 己,仁者厌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一再说:“你错了。”并不承认白圭治水有什么了不 起,更不用说超过大禹了。
从白圭治水“以邻国为壑”联想到我们生活中“以邻为壑”的 现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的了。比如说,一个普遍现 象是,自己家里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却把 垃圾桶垃圾袋放在与邻居共用的楼道里;自己家里的花岗石地面 或木地板或纯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洁,却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 子都堆在门外楼道上摆展览,让上上下下的邻居都在鞋阵中捂鼻 而行。这只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于那商家之间的 竞争,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政治斗争中的你我活,“以邻为 壑”的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就是一种损人利己,嫁 祸于人的行为。
当然,你知道“以邻为壑”,人家也同样知道“以邻为壑”,结 果是人人都成了“邻”,成了“壑”’,到时候,也就没有一处干净, 没有一处不受灾害了。由此看来,“以邻为壑”的最终结果是害人 害己。所以,还是收起这种“仁人所恶”的“以邻为壑”手段, “以邻为友”,大家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好。
下一篇(君子不亮,恶乎执)
告子下
君子不亮,恶乎执
原文
孟子曰:“君子不亮①,恶乎执?”
注释
①亮;同“谅”,诚信。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够有操守呢?”
读解
关于“信”的问题,孔子、孟子都有表面上看来自相矛盾的 说法:
孔子一方面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另一方面却又说:“言必信,行必果,孩在然小人哉!”(《论语· 子路》)
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大 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
这种自相矛盾,正如我们已多次说过的那样,其实正是原则 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在孔子、孟子看来,一方面,“信”是君 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小节小 信。所以,应该以“义”来进行调节变通,这就是孟子所说的 “惟义所在。”其实,二者的辩证统一,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 也已经说到过,这就是“君子贞而不谅。”贞是大信,谅是小信 (与孟子本章的“亮”(谅)泛指一般的信不一样)。一句话,要大 信,不要小信;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固守于小节上 的一成不变。
这就是孔子、孟子关于“信”的辩证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以免引起思想认识上的迷惑不解乃至于混乱。
下一篇(好善足以治天下)
告子下
好善足以治天下
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于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②。”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③,而况鲁国平?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 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6),予 既(5)已知之矣。’也也之声音颜色距(7)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 外,则谗谄面谀(8)之人至矣。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注释
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②好善:这里特指喜欢听取善言。 ③优于天下:优于治天下的意思。优,充足。④轻:易,容易,不以 为难。⑤也也(yi):自满的样子。(6)既;尽,都。(7)距:同 “拒”。(8)谗:说陷害人的坏话。馅:巴结,奉承。谀:讨好逢迎。
译文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我听到这一消息,欢 喜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有智慧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见多识广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回答说:“他为人喜欢听取善言。”
公孙丑问:“喜欢听取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说:“喜欢听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况治理鲁国呢?假 如喜欢听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从千里之外都会赶来把善言告诉 他;假如不喜欢听取善言,那别人就会摹仿他说:‘呵呵,我都已 经知道了!’呵呵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于千里之外。士人 在千里之外停止不来,那些进谗言的阿谈奉承之人就会来到。与 那些进谗言的阿波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国家,办得到 吗?”
读解
在孟子看来,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能力、智 慧和学识,而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 就会吸引天下的有识之士,治理国家,乃至于治理天下就会游刃 有余了。相反,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真正的有 识之士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奸邪的馅媚之徒就会乘虚而入。 这样一来,想治理好国家就是不可能的了。
这里所说的“好善”主要指喜欢听取善言。而问题则在于对 这“善言”的理解上。什么叫善言,善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 话”,而是指对于治理国家有益的忠言。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当然不都是“逆耳”的,正如良药不一定 都是苦口的一样。但却的确有那么些忠言是“逆耳”的,甚至是 非常不中听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看那听取善言的人是真好善还 是假好善了。真好善的人雍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不那 么中听的话也照样能够听取,采纳其合理的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益 的良方。假好善的人心里就不那么痛快,甚至会恼羞成怒,即便 不当面发作,也会在下来以后找个碴儿把那进言的人给开销掉。唐 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也是“好善”的典范之一,但 他不也多次想杀掉那一再进“逆耳”之言的魏徽吗?
由此看来,如果乐正于真是“好善”的人,那就的确非常不 简单。孟子一听说他将执政于鲁国就高兴得睡不着觉,也就没有 什么不可理解的了。
下一篇(生于忧患,于安乐)
告子下
生于忧患,于安乐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于安乐也。”
注释
①畎(qua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o):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e):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公子纠,而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
邻避效应的现象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一个版本:由于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我为壑”的污染成本,衍生出对政府引进项目的集体抵制。政府部门规划经济项目或公共设施,产生效益为全体社会所共享,但负外部效果却由附近居民来承担,于是受到选址周边居民的反对,这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在国际社会已是普遍现象;对“邻避效应”的认识和引导,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
九下道德与法治中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指的是什么
九下道德与法治中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指的是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②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③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2、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非主流现象?
①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仍然存在。
②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共同家园的特点(当今世界的现状或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或当今世界的特点?)
①开放的世界。
②发展的世界。
③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① 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 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与弊)
(积极影响)利:① 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 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消极影响)弊:使风险与机遇跨国界传递。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 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③ 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07年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二)
(二)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在第四章中,我们在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始终假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只有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在本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中,我们将取消这种假定,引入外国部门,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在本节中,我们首先将经常项目中的对外贸易即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1.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和净出口函数
以前的分析,我们始终假定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即净出口为外生变量,实际上,与消费和投资一样,净出口也是一个内生变量。净出口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净出口函数。
在经常项目中,如果略去转移支付,经常项目就只有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项内容。因此,对外贸易的平衡也就可以视为经常项目的平衡。
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包括出口(X)和进口(M),两者的余额就是净出口(NX),净出口如果是正值,亦称外贸顺差;净出口如果是负值,则称为外贸逆差。
那么,一国净出口额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影响进出口的因素,然后再根据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1)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在上式中, 为自发进口或自主进口,表示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人为零时的进口额, 代表边际进口倾向,即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进口的增加量。例如,某国一年的自发进口为2000亿美元,边际进口倾向为0.3,那么,当国民收入为10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即为5000亿美元=(2000+0.3×10000),如果自发进口和边际进口倾向不变,当国民收入增加到15000亿美元时,进口额则增加到6500亿美元=(2000+0.3×15000)。
进口与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增加时,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较多的消费品、原材料、能源和机器设备,以满足国内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换言之,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在拉动产出增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量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这必然导致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较慢,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因而进口会相应减少。因此,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进口与实际汇率R亦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M=F(R)
进口与实际汇率之所以是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会下降,即变得更便宜,这显然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将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进口就会减少,故进口也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
再分析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也有两个,一是外国的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出口(X)是外国国民收入( )的增函数,即X与 ,是正相关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出口与外国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原因就在于,当外国,例如B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出水平增加时,需要从A国进口更多的商品,以支撑B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A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B国的经济不景气,产出减少或增长缓慢,就会相应减少从A国的进口,从而使A国的出口减少。因此,A国的出口(X)与曰的国民收入( )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出口与实际汇率(R)则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即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减函数。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出口将会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则出口将会减少。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的表示为:
X=F(R)
出口与汇率之所以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便宜,因而会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反之,当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会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出口就会减少。
通过以上对影响进口和出口因素的分析,可以把影响净出口(NX)的因素概括为本国的国民收入(Y)、外国的国民收入( )和实际汇率(R)三个。故有如下关系式:
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就可以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2)净出口函数
根据上面得到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第一,本国国民收入Y的增加会导致进口M的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增加。第二,外国国民收人( )的增加会导致本国出口(X)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外国国民收入减少,净出口则会减少;第三,汇率(R)的上升,即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X)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就会减少;反之,如果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则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既然Y的增加会导致M的增加,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Y就会增加 个M。那么,如果X不变,在Y增加时,NX就一定会减少,并且每增加一个Y,NX就会减少 ,故有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
上式是未考虑汇率作用的净出口函数。式中 为自发净出口或自主净出口,即与国民收入无关或国民收入为零时的净出口。在上式的基础上,如果再考虑实际汇率的作用,并假定净出口对实际汇率存在一个敏感性(n),就可以得出用下式表示的净出口函数:
在净出口函数中,n是NX对R的敏感性,它表示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净出口将会变动的数量。显然,净出口函数揭示了净出口与国民收入、实际汇率的内在联系。例如,假设净出口函数为
NX=5000-0.1Y-1000R
如果Y=40000亿元,R=1.0,则NX=0,这意味着进出口实现了平衡。
如果R不变,Y增加了1000亿元,即Y=41000亿元,这时进口会增加,而净出口则会减少100亿元,即NX=-100亿元=(5000-0.1×41000-1000×1.0)。
如果Y不变,仍为40000亿元,实际汇率R上升至1.3,会使净出口下降300亿元,即NX=-300亿元=(5000-0.1×40000-1000×1.3)。
由此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Y增加,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 NX的增加。如果R上升,则会导致NX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NX的增加。,
如果把净出口函数与以前的消费函数相比较就会发现:净出口和消费都取决丁国民收入。所不同的是,如果国民收入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将增加c元(边际消费倾向),而净出口却下降 元(边际进口倾向)。它意味着国内消费的增加会减少出口或必须增加进口。
显然,净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也是一个内生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它既决定于国民收入Y,也决定于实际汇率R。
2.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和乘数
将对外贸易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后,国民收入不仅决定于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政府支出G,而且取决于净出口NX。这时,四部门经济即开放经济的收入恒等式即为Y=C+I_G+NX。由于NX是内生变量,有自己的函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将净出口函数引进开放经济中的收入恒等式。在收入恒等式中引入净出口函数后,会改变我们在第四章中得到的均衡产出公式和乘数公式。
上式向我们展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从上式不难看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即决定于自发需求和政府支出,也取决于开放经济乘数的大小,同时,也与利率、汇率等变量相关。
一、本讲要求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熟悉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的关系及净资本流出函数;
熟悉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熟悉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
了解适度储备资产的界定标准;
了解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的关系。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了解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含义和形成机理。
二、本讲内容
(三)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净资本流出函数
在开放经济中,不仅经常项目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而且资本项目也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如前所述,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资本流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向国内,资本流出是指资本从国内流向国外。我们把资本流出与资本流入的差额定义为净资本流出(F),如果净资本流出F为负值,就是净资本流入。净资本流出的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F=资本流出-资本流人
影响净资本流出或净资本流人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如前所述,如果一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资本就会从外国流入到国内,反之,如果一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资本则从国内流向国外。因此,净资本流出是外国利率 和本国利率 之差即相对利率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则有如下净资本流出的表达式:
在上述净资本流出函数中, 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根据上式,如果外国的利率水平不变,国内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会越少;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负值,这时就会存在净资本流入。反之,如果国内利率水平不变,外国利率水平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多;如果外国利率高于国内利率,即 ,净资本流出即为正值,这时不存在净资本流入。可见,资本流出是国内利率的减函数。
在坐标上,如果用纵轴表示国内利率,用横轴表示净资本流出,则净资本流出函数就表现为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即净资本流出曲线。如图6—1所示。
从图6—1可以看出,当国内利率较高,例如为 时,净资本流出较少,为 ;当利率下降到 时,净资本流出将会增加到 。可见,净资本流出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关系。
2.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就国际收支本身来说,它的平衡包括经常项目的平衡和资本项目的平衡,但两个账户各自实现平衡的概率并不大,通常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更多的情况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总是建立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综合平衡的基础之上。
如果略去经常项目中的转移支付,那么对外贸易的平衡即代表经常项目的平衡。若将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定义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即表示之,则有:
经济学上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O时的状态,当BP=0时,故有净出口等于净资本流出,即
NX=F
由于NX是 和R的函数,F是 的函数,故国际收支平衡函数可一般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平衡函数表明,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外贸逆差或经常项目赤字,那就意味着该国用在国外的支出(进口)比它在国外得到的收入(出口)要多,在此情况下,这一赤字就要通过资本项目中的净资本流入包括从国外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资本项目必须有盈余。如果资本项目中的盈余恰好能够弥补经常项目中的赤字,这时国际收支就可以实现平衡。但是,如果资本项目不存在盈余或盈余小于经常项目中的赤字,或者资本项目也出现了赤字,那么这就意味着国际收支一定会出现赤字,国际收支出现了不平衡。同样的道理,如果资本项目出现了赤字,而经常项目出现了盈余,并且经常项目的盈余恰好能够补偿资本帐户的赤字,国际收支也能实现平衡。但是如果经常项目出现的盈余不能补偿资本项目出现的赤字,国际收支同样不能平衡。相反,如果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出现了盈余或者其中一个项目出现的盈余大于另一个项目出现的赤字,那么国际收支就会出现盈余。
3.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和适度储备资产
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赤字还是出现盈余,都必须用官方储备帐户来调整。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官方储备资产。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是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第二,抵消由于国际收支变化所形成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当一国由于偶发因素或季节性因素而出现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困难时,政府就可以动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而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紧缩经济的措施,从而使国内经济免受外部的影响。在一国国际收支呈现长期恶化的情况下,尽管用官方储备资产弥补赤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能够为该国的经济调整赢得时间,从而减少因采取紧急措施而付出的代价。第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当一国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汇率波动剧烈时,货币*就可以通过抛售外汇或收购外汇来平抑汇率。具体说,当一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或贬值较快时,货币*就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从而减少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反之,如果本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则可以通过收购外汇,从而增加官方储备资产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当然,官方储备的这种作用的发挥要以充分发达的外汇市场和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为先决条件。第四,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也是一国金融实力的标志,并可以作为向外国借款的信用保证。
虽然官方储备资产具有上述积极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官方储备资产会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官方储备资产客观上存在一个合理的度。按照美国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的比例分析法所得出的经验结论,一国的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这个比率一般以40%作为标准,若低于30%的比率就应当进行调整,20%的比率是最低限度标准。但特里芬也指出,由于各国的条件不同,因此各国合适的储备进口比率并非是绝对一致的。一般而言,工业国和重要贸易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应当高于其他国家,通常应在30%以上,而实行严格外贸和外汇管制的国家的储备进口比率可以低一些,可维持在25%左右,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口为宜。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里芬提出的适度储备的比率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备管理时指出,“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额的储备水平有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定额”。尽管如此,特里芬的适度储备进口比率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官方储备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而不是仅仅是为一国的进口交易提供资金保证。
4.官方储备资产与汇率制度
一国官方储备资产的多少,不仅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关,也与一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相联系。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的需求和供给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达到平衡。特别是在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汇率的制度下,不存在货币*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此时的汇率即为均衡利率或出清利率。在均衡汇率的条件下,外汇市场可以出清。此时,国际收支既不会出现赤字,也不会出现盈余,其余额为零。在此情况下,官方就不必持有外汇储备以干预外汇市场,就是说,官方外汇储备交易为零。
在管制浮动(肮脏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基本由市场决定,但货币*在一定限度内靠买卖外汇来干预汇率,以平衡国际收支,这时的官方外汇储备交易就不可能为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货币*制定的。货币*制定的固定汇率如果高于均衡利率,这时的汇率便相当于产品的支持价格。为了维持这个高于外汇出清价格的支持价格,货币*必须握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便随时抛售外汇,维持固定汇率。但是,当外汇储备枯竭以后,货币*就只能宣布本币贬值。在实行固定汇率的制度下,这被称为法定贬值或降值(devaluation)。而不能将其称之为贬值(depreciation)。贬值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固定汇率有时也低于出清汇率,这类似于产品的限制价格。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就必须吸收过度的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货币*就只能宣布本币升值。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下,这被称为法定升值或增值(revaluation),而不能称之为升值(appreciation),升值也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用语。
显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来维系的。因此,官方储备交易就是经常的,它不可能为零。
(四)开放经济条件-F经济政策的
传导:溢出效应与回振效应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开放的经济中,通过进出口贸易和汇率的变动,一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会传递到另一国,使别国的经济也相应地出现扩张或收缩,而别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扩张或收缩的国家。
例如,如果A国通过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拉动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从而使A国的国民收入增加。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A国从外国例如从B国的进口会相应增加,这意味着B国的出口会增加,出口的增加最终会拉动B国的经济增长,使该国的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A国实行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衰退,那么它就会减少从B国的进口,这意味着B国出口的相应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当一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应扩张或收缩,所产生的这种效应就是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同样的道理,由于A国经济的扩张或收缩所引起的B国经济出现扩张或收缩以后,又会通过进出口贸易反过来影响A国的经济运行,使A国的经济加速扩张或加速收缩。在这里,当B国由于A国引发的溢出效应导致B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后,又反过来对最初引发溢出效应的A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之为回振效应或回波效应(bankwash effect)。
实际上,不仅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会在国际间产生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的传导,而且一国的汇率政策也会对别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汇率政策是怎样产生这种传导效应的呢?
举例来说,如果A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即汇率下跌,这将有利于A国增加出口,同时还可能导致进口的减少。在此情况下,A国的净出口就会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净出口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并最终导致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民收人的增加。然而,A国宣布本币贬值对B国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A国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是建立在B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基础上的,从而必然导致B国净出口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国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并最终导致B国国民收入的减少,从而有可能导致B国的经济出现收缩甚至衰退。由于本币贬值的汇率政策只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故此项政策被称之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中部“四虎”崛起,山东学什么?
当周边城市群在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支撑下拔地而起,曾经的全国经济领头羊——山东,却沦为城市竞争的战略洼地,面临被遗忘的危险。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山东猛然发现,曾经被视为“小弟”的中部地区借助城市群战略大跨步赶超。10年前,河南GDP仅占山东的58%,湖北38%,湖南38%,安徽30%;2020年,河南GDP占山东的比重上升为75%,湖北59%,湖南57%,安徽53%,分别增长18%、21%、19%、23%,速度令人咂舌。
如果再将眼光聚焦,城市群也带动了中部地区城市的迅速崛起。合肥、郑州、长沙从默默无闻跃升为明星城市,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发展中心等政策加持,智慧城市、新能源 汽车 、光纤光缆等战略新兴产业纷至沓来。而济南、青岛,曾经的光辉与荣耀日渐颓势,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明显不够。
今后五到十年,城市群战略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展潜能。山东必须奋发有为,做大做强胶东都市圈和济南省会都市圈两翼,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打造新的增长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才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站稳脚跟。
曾经,中部塌陷是中部地区的现实情况。
在东部沿海,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对比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全国经济增长的“盆地”,被喻为“中部塌陷”。论发展水平,中部比不上东部;论发展速度,中部比不上西部。2005年,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990年底的21.9%下降到18.8%。
中部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引起国家重视。2004年中央首提中部崛起战略,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2009年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5年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中央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政策不断投向中部。
二十年时间,中部沦陷的窘况被彻底改变。
1999年的各省GDP数据中,河南4453亿元,湖北3183亿元,湖南3168亿元,安徽2673亿元,江西1827亿元,山西1643亿元;2020年中部6省GDP都上了新台阶,河南54997亿元,湖北43443亿元,湖南41781亿元,安徽38681亿元,江西25692亿元,山西17652亿元。6个省的GDP都至少增加了10倍。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2006-2018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制造业获得空前发展,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5.0%。
20年前,中部地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城市只有武汉市,位列全国第11位。毕竟武汉号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地位一直重要。相比而言,其他5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要差很多,GDP仅次于武汉的郑州市(641亿)还不如潍坊市(647亿),排名连前三十都进不去。
等不到30年河东河西,中部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翻天覆地。中部龙头武汉市GDP增长了15倍,长沙增长了20倍,郑州18倍,合肥猛增了34倍,号称“中部四虎”。即便是南昌、太原,增长速度也在10倍以上。
2020年的最新GDP排名中,武汉虽然受到疫情封城影响,GDP负增长4.7%,仍继续保持全国前10强地位,位列第9位;长沙和郑州势头强劲,位列第15位和16位;合肥GDP突破1万亿元,顺利杀入前20强。南昌第40位,太原第56位。
目前来看,中部崛起战略完成了当年提出的指标: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缩小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而且是超额完成任务 。
如果仔细分析中部的弯道超车之路,集中力量发展城市群功不可没。
城市群是承载人口、产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国家,还是省份参与竞争,主力就是城市群。从国际上来看,最发达的城市往往都是世界级城市群,比如全球四大湾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典型特征就是:一个能带领整个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城市。
中国也正沿着这条路发展。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重点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涉及全国主要城市。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紧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可想而知分量之重。
几年时间,眼看着山东半岛城市群被堙灭在群雄逐鹿的夹缝中。中部地区却抓住机遇,一举实现逆袭。
原因何在?包括中部地区在内的各省都在打造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将更多资源聚集到核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地位。
第一层是全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此,两座城市的发展一骑绝尘,GDP数据屡创新高,城市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圈覆盖城市达到5省30个。
第二层是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从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融入长三角,合肥在积极打造合肥都市圈,将曾经跨入南京都市圈的马鞍山、芜湖纳入。湖南省举全省之力打造长株潭融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构成了一个颇具活力的都市圈。
虽然江西省会南昌GDP还在6000亿左右,但它周围已经形成了“环南昌万亿GDP城市群”,做大南昌蓄势待发。
曾经领先的山东却走了另一条道路。这些年,省内各市的经济体量差距不大,各地GDP在全国都能排进前100,却没有一个能够具备影响力的核心城市。2020年,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的省会首位度分别达到36%、22%、29%、26%,南昌、太原的省会首位度也超过20%。同期,济南的省会首位度虽然有所上升,也仅不到14%,继续保持全国倒数第一。
最终,青岛与长沙、郑州,济南与合肥GDP相差无几,曾经的工业大市与现在的明星城市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
好的均衡是高点突破后带动的向上均衡,而不是低层次的内卷平衡。
谁都知道,这种平衡只是短暂的,哪座城市都具备一马当先,率先冲出跑道的机会。一旦有城市脱颖而出,再无以往赶超的可能性。
知耻而后勇,山东到了放下身段向中部省份学习的时候了。
其实,山东并非没有机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山东半岛是与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并列,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城市群。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有约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2020年GDP突破7.3万亿元。
关键是要怎么做?
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俗说,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都市圈。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都市圈建设能够强化城市群的核心作用。
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胶东都市圈和济南省会都市圈2个都市圈,青岛和济南的都具备带动、激活区域经济 社会 发展的潜力。
都市圈的意义在于功能定位、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建共享。4月1日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加快青日高铁、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铁路开建。刚印发的山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是将“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8项工作的首位。
但是对比中部地区,山东还处在初级阶段。以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城市的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程度达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 科技 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
当中心城市聚集了政策、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后,高技术产业资源也随之而来,产业发展又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形成一个累积循环。
这么多年,山东的城市群推进一直缓慢,关键就在于分散多于聚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至2030)》指出,“城市之间的产业自成体系,竞争大于合作,存在以邻为壑的现象”。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对于周边城市而言,济南和青岛更大程度上是竞争者,而非协作者。
再看看安徽,合肥都市圈充分发挥工业产业(链)联盟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合作、优势互补,打造了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2019年百亿元偏光片项目落户合肥长丰产业新城;在合肥正南30公里的舒城产业新城,总投资135亿元的柔性显示触控模组项目落地;距合肥60公里的六安金安产业新城,总投资20亿元的柔性集成电路封装基板项目开工,充分实现了产业在区域间的有效配置。
对于山东而言,城市群一体化需要的产业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格局还远远没有形成。济南和青岛既要学会招商引资做强自身,还要有分配资源带动周边的意识,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空间布局更为高效的优势。
未来的城市发展,不再是“孤立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竞争。
在这轮发展中,山东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周边已经群雄并起,山东经济的影响力大大收缩,辐射空间也在被逐步蚕食。
以邻为师,以史为鉴。继续搞均衡,既带不来纵向的产业升级,也实现不了横向的错位分工。
既然选准了青岛、济南为核心的两大都市圈,就要不遗余力地下大力气抓好一体化,毕竟山东没有下一个10年可浪费了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