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环境梦幻的成语

2.覆鹿寻蕉的同源典故

3.覆鹿寻蕉的典故

比喻环境梦幻的成语

覆鹿寻蕉-覆鹿寻蕉什么意思

覆鹿寻蕉、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镜里观花

一、覆鹿寻蕉 [ fù lù xún jiāo ]

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译文:郑国有薪在野外的人,……,覆盖的把香蕉,也非常高兴

二、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译文:海旁蜃气象楼台,扩大野气成宫殿这样

三、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自: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 ,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译文:实际的,在事陈述,不需要制造,有根有据的意思;空虚的人,空中楼阁,随意捏造,没有影子无形的意思。

四、镜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译文:峥嵘栋梁,一下子就被摧毁。水月镜图像,没有心去来

五、镜里观花 [ jìng lǐ guān huā ]

解释: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出自: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译文:我劝劝他像水里把瓜,他看看咱们像镜子里观看花

覆鹿寻蕉的同源典故

分鹿梦 分鹿覆蕉 士师分鹿 梦中得鹿 梦中案鹿 梦中蕉鹿 梦蕉鹿 梦里士师 梦鹿 得鹿 求鹿梦 蕉中梦 蕉中覆 蕉中鹿 蕉边梦 蕉隍讼 蕉鹿 蕉鹿梦 藏蕉梦 惊心蕉鹿 鹿梦 鹿蕉讼

覆鹿寻蕉的典故

覆鹿寻蕉的典故如下: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

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

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典源译文:

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只受了惊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了。他怕别人看见,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没有水的池塘里,并用砍下的柴覆盖好,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刚才是做了个梦,一路上念叨这件事。路旁有个人听说此事,便按照他的话把鹿取走了。

回去以后,告诉妻子说:“刚才有个砍柴人梦见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得到了,他做的梦简直和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

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哪里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砍柴人回去后,不甘心丢失了鹿。夜里真的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并且梦见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里。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告到了法官那里。

法官说:“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

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只有这只鹿,请你们平分了吧!”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说:“唉!这法官也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

为此他询问宰相。宰相说:“是梦不是梦,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只有黄帝和孔丘才行。没有黄帝与孔丘,谁还能分辨呢?姑且听信法官的裁决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