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盘扪烛典故-扣槃扪烛怎么读音
1.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2.比喻有后顾之忧的成语故事?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语故事?
4.《日喻》节选译文
5.有关实践思考的四字成语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一个敢于创造的人,也是一个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比喻有后顾之忧的成语故事?
1. 不知所云成语故事,100字
成语: 不知所云
拼音: 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2. 崔钟雷的成语故事简介
在中华民族的词语宝库中蕴藏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宝贵财富。成语就是这个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这里有成语链接、成语游戏,还有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本书给读者讲述了八仙过海、不翼而飞、不学无术、病人膏肓、沧海桑田、草木皆兵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注音美绘典藏版)/彩绘世界经典书系》由崔钟雷编著。
<p>
推荐彩绘世界经典书系升级版<a href="//proct.dangdang/23682179" target="_blank">《成语接龙》</a>
</p>
<p>
在中华民族的词语宝库中蕴藏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宝贵财富。成语就是这个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这里有成语链接、成语游戏,还有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本书给读者讲述了八仙过海、不翼而飞、不学无术、病人膏肓、沧海桑田、草木皆兵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注音美绘典藏版)/彩绘世界经典书系》由崔钟雷编著。
</p>目录八仙过海
不翼而飞
不学无术
病人膏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沧海桑田
程门立雪
差强人意
草木皆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惩前毖后
寸草春晖
得陇望蜀
对牛弹琴 八仙过海
不翼而飞
不学无术
病人膏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沧海桑田
程门立雪
差强人意
草木皆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惩前毖后
寸草春晖
得陇望蜀
对牛弹琴
呆若木鸡
东山再起
打草惊蛇
对症下药
道听途说
东施效颦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富贵浮云
覆水难收
防微杜渐
分道扬镳
风吹草动
风餐露宿
风声鹤唳
高枕无忧
刮目相看
改过自新
高山流水
汗马功劳
好大喜功
后顾之忧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含沙射影
狐假虎威
囫囵吞枣
黄粱美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华而不实 八仙过海<br />
不翼而飞<br />
不学无术<br />
病人膏肓<br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r />
沧海桑田<br />
程门立雪<br />
差强人意<br />
草木皆兵<br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r />
唇亡齿寒<br />
惩前毖后<br />
寸草春晖<br />
得陇望蜀<br />
对牛弹琴<br />
呆若木鸡<br />
东山再起<br />
打草惊蛇<br />
对症下药<br />
道听途说<br />
东施效颦<br />
尔虞我诈<br />
二桃杀三士<br />
负荆请罪<br />
负隅顽抗<br />
富贵浮云<br />
覆水难收<br />
防微杜渐<br />
分道扬镳<br />
风吹草动<br />
风餐露宿<br />
风声鹤唳<br />
高枕无忧<br />
刮目相看<br />
改过自新<br />
高山流水<br />
汗马功劳<br />
好大喜功<br />
后顾之忧<br />
害群之马<br />
邯郸学步<br />
含沙射影<br />
狐假虎威<br />
囫囵吞枣<br />
黄粱美梦<br />
挥汗成雨<br />
讳疾忌医<br />
华而不实
3.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ke./view/19331?wtp=tt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多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ke./view/19331?wtp=tt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ke./view/44657?wtp=tt#5
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ke./view/10675?wtp=tt#8
路人皆知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后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
//ke./view/66924?wtp=tt
鞠躬尽瘁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ke./view/85309
参考资料:
4. 鞠躬尽瘁多成语故事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语出]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近义] 鞠躬尽力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5. 猫叔爱成语故事一百个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5、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二卵弃干城、烽火连年、化干戈为玉帛、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
爱鹤失众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渡陈仓
暗箭伤人
八面威风
八仙过海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拔帜易帜
白面书生
白头如新
白云亲舍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百闻不如一见
百丈竿头
百折不挠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部论语
半途而废
傍人门户
包藏祸心
抱残守缺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背道而驰
背水一战
本末倒置
逼上梁山
比肩接踵
必恭必敬
毕恭毕敬
筚路蓝缕
髀肉复生
鞭长莫及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
别无长物
别有天地
宾至如归
冰山难靠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病入膏肓
波澜老成
伯乐相马
博而不精
博士买驴
卜昼卜夜
补日
捕风捉影
不辨菽麦
不逞之徒
不耻下问
不打不成相识
不打不相识
不得要领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胫而走
不拘一格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可救药
不可同日而语
不伦不类
不名一钱
不求甚解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甚了了
不识时务
不贪为宝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
不遗余力
不因人热
不远千里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所云
不自量力
不足为外人道
才高八斗
才占八斗
残杯冷炙
沧海桑田
草船借箭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差强人意
长驱直入
长袖善舞
唱筹量沙
朝三暮四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诚惶诚恐
城狐社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下之盟
乘风破浪
乘人之危
乘兴而来
惩羹吹齑
程门立雪
魑魅魍魉
尺短寸长
赤膊上阵
踌躇满志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
垂头丧气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寸草春晖
寸木岑楼
打草惊蛇
大笔如椽
大材小用
大放厥词
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弹冠相庆
当局者迷
当头棒喝
当务之急
倒持泰阿
倒屣相迎
倒行逆施
道不拾遗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
得陇望蜀
点石成金
雕虫小技
东窗事发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董狐之笔
董狐直笔
斗粟尺布
杜口裹足
短兵相接
断头将军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多多益善
咄咄怪事
恶贯满盈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发愤忘食
发奸擿伏
发蒙振落
罚不当罪
反求诸己
返老还童
方寸已乱
方寸之地
防微杜渐
放虎归山
飞蛾扑火
飞黄腾达
飞将数奇
飞鸟惊蛇
废寝忘食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焚书坑儒
奋不顾身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风烛残年
奉公守法
釜底抽薪
釜底游鱼
妇人之仁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负重致远
赴汤蹈火
覆巢无完卵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改弦更张
甘拜下风
感戴二天
感恩图报
刚愎自用
纲举目张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高枕无忧
割席分坐
革故鼎新
各得其所
各自为政
公而忘私
狗尾续貂
苟延残喘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海角天涯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沆瀣一气
好好先生
合浦珠还
河伯为患
河东狮吼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哄堂大笑
鸿鹄之志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胡服骑射
华而不实
划粥割齑
画饼充饥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粱一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火树银花
火中取栗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及瓜而代
疾风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贾人渡河
价值连城
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
见怪不怪
见利忘义
见猎心喜
江郎才尽
胶漆相投
胶柱鼓瑟
狡兔三窟
脚踏实地
嗟来之食
结草衔环
桀犬吠尧
竭尽全力
解衣推食
借花献佛
巾帼英雄
金口木舌
金石为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水楼台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惊弓之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酒池肉林
居安思危
居心叵测
鞠躬尽瘁
橘化为枳
举案齐眉
举措失当
举一反三
拒谏饰非
决一雌雄
绝妙好辞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侃侃而谈
苛政猛于虎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绍箕裘
刻不容缓
刻舟求剑
空洞无物
空前绝后
空穴来风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扣盘扪烛
枯鱼之肆
夸父逐日
胯下之辱
脍炙人口
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劳而无功
老蚌生珠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乐不思蜀
乐极生悲
李代桃僵
力不从心
利令智昏
连篇累牍
梁上君子
两败俱伤
两袖清风
临渴掘井
临难不惧
柳暗花明
路不拾遗
论功行赏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扪虱而谈
孟母三迁
名不虚传
名落孙山
名正言顺
明目张胆
模棱两可
摩肩接踵
磨杵成针
木人石心
内助之贤
南柯一梦
南山可移
南辕北辙
南州冠冕
难兄难弟
囊萤映雪
囊萤照书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牛鼎烹鸡
牛衣对泣
成语: 牛衣对泣
拼音: niú yī ì qì
解释: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成语故事: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语故事?
A.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一失
指不要过分自信
成语故事当年楚汉相争的时期,韩信活捉赵王歇后,同时活捉他专的参谋李左车。韩属信十分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道。李左车建议他暂时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以不战而胜。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些仅供参考。”
成语典故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释义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示例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 成语故事
//jse/szty/CYGS/CYGS.HTM
去看看吧
C.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例子
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找他。晏子把使者让到屋里一起吃饭。结果吃光了所有的饭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这事报告了景公,景公感叹地说:"唉呀!没想到晏子家的生活这么穷啊。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马上派人给晏子送去许多金钱,同时又特别给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税和租子的权利,好让他用这些收入养活宾客。
使者到了晏子家,说明了来意,晏子坚决不要这些财物和权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汇报,景公再次让使者送去。就这样,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多次,晏子还是不接受。
最后,晏子亲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辞谢说:"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难。用国君赐给我的俸禄,足可以使我的亲戚朋友吃饱穿暖,甚至还有剩余去赈济百姓。可见,国君给我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我一点也不穷。我听说,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然后把它施舍给民众,这种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国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这样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却又舍不得把它分给百姓,这种做法是把财物藏在箱柜里的行为,有仁德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获得多余的财物,从而得罪有见识的人们。自己后,多余的财物还不是成了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不过是给别人做仓库保管员罢了,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干的。八百缕丝线织的布,一碗饭,就足能使一个人吃饱穿暖了,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景公听完后,仍然不解地问晏子说:"当年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把登记入册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赐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全都接受了。现在,我给你这么一点财物,你却推辞不肯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周密,但是也难免不犯一点过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问题多考虑一下,也不见得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我想当年管仲也许会有他考虑不到的过失,而我的考虑或许会有一点可取之处吧!"
D.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 释 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内。 出 处 《史记·容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E. 一得之愚的故事,成语故事
一得之愚
拼音:yī dé zhī yú
解释: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倘不尽~,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鲁迅《集外集拾遗·出世辞》
近义词:一得之功、一孔之见
语法:作宾语;用于自谦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活捉赵王歇后,同时活捉他的参谋李左车。韩信十分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道。李左车建议他暂时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以不战而胜。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些仅供参考。”
F. 智者千虑,( );( ),必有一得。 写出成语故事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韩信)
程门立雪(杨时) 指鹿为马(赵高) 入木三分(王羲之)
G.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拼为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出自《晏子春秋》。[1]
中文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外文名
Even the wisest man occasionally falls prey.
出处
《晏子春秋》
含义
再聪明人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相关人物
韩信/李左车
反义词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定义
发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释义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
《晏子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引用:“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清朝刘开 《孟涂文集·问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余没有采纳。韩信探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同时暗暗佩服李左车的才华。于是他悬赏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车。不久,韩信大败赵军。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汉军生擒。他被押至韩信帐内,韩信连忙为他松绑,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用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呢?”李左车起先不愿意多谈,说:“我只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论及这样的事情。”韩信急忙说:“赵军失败,是因为赵王没有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话做,恐怕我就要成为你们的俘虏了。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不要推辞了。”李左车这才直言道:“你从关中出兵,渡过黄河向东,先灭魏,再灭赵,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你目前的优势。然而你现在的兵士已相当疲乏,如果急于攻燕,万一不能很快取胜,时间拖久了,齐国必定做好了充分准备,那时,你的弱点就不免要暴露出来。善于用兵的将军,总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利用对方的弱点,你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军队,一面大造攻燕的声势,一面派一个极有口才的人,带着你的信去见燕王,故意显示汉军的强大,逼燕王投降,这样,齐王也就容易对付了。”韩信一听,连声称妙,李左车谦虚的说:“我听人说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的建议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参考吧。”韩信按李左车的建议行事,果然获得成功。[2]
反义词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者百挫,岂无一觉?释义:不管多愚笨的人,在多次考虑中,也一定会有一个收获。
示例
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
参考资料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意思 -成语大全.chengyu.daheyu?[引用日期2015-10-10]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故事.成语故事?[引用日期2013-01-19]
H.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告诉什么道理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八》。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内君桓公以容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汉·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典故: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 相国晏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齐景公手下人亲眼目睹晏婴的贫困生活,就向齐景公汇报。齐景公派人送去千金给他接待宾客用。晏婴百般推辞不受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I. 儿童故事 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
飞将数奇
飞鸟惊蛇
废寝忘食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焚书坑儒
奋不顾身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风烛残年
奉公守法
釜底抽薪
釜底游鱼
妇人之仁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负重致远
赴汤蹈火
覆巢无完卵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改弦更张
甘拜下风
感戴二天
感恩图报
刚愎自用
纲举目张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高枕无忧
割席分坐
革故鼎新
各得其所
各自为政
公而忘私
狗尾续貂
苟延残喘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海角天涯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沆瀣一气
好好先生
合浦珠还
河伯为患
河东狮吼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哄堂大笑
鸿鹄之志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胡服骑射
华而不实
划粥割齑
画饼充饥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粱一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火树银花
火中取栗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及瓜而代
疾风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贾人渡河
价值连城
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
见怪不怪
见利忘义
见猎心喜
江郎才尽
胶漆相投
胶柱鼓瑟
狡兔三窟
脚踏实地
嗟来之食
结草衔环
桀犬吠尧
竭尽全力
解衣推食
借花献佛
巾帼英雄
金口木舌
金石为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水楼台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惊弓之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酒池肉林
居安思危
居心叵测
鞠躬尽瘁
橘化为枳
举案齐眉
举措失当
举一反三
拒谏饰非
决一雌雄
绝妙好辞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侃侃而谈
苛政猛于虎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绍箕裘
刻不容缓
刻舟求剑
空洞无物
空前绝后
空穴来风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扣盘扪烛
枯鱼之肆
夸父逐日
胯下之辱
脍炙人口
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劳而无功
老蚌生珠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乐不思蜀
乐极生悲
李代桃僵
力不从心
利令智昏
连篇累牍
梁上君子
两败俱伤
两袖清风
临渴掘井
临难不惧
柳暗花明
路不拾遗
论功行赏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扪虱而谈
孟母三迁
名不虚传
名落孙山
名正言顺
明目张胆
模棱两可
摩肩接踵
磨杵成针
木人石心
内助之贤
南柯一梦
南山可移
南辕北辙
南州冠冕
难兄难弟
囊萤映雪
囊萤照书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牛鼎烹鸡
牛衣对泣
弄巧成拙
奴颜婢膝
怒发冲冠
呕心沥血
排难解纷
攀龙附凤
盘根错节
旁观者清
旁若无人
抛砖引玉
赔了夫人又折兵
蓬生麻中
鹏程万里
披坚执锐
披荆斩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疲于奔命
匹夫之勇
片言折狱
贫贱之交
平步青云
平易近人
萍水相逢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剖腹藏珠
扑朔迷离
璞玉浑金
七步之才
七擒七纵
期期艾艾
齐大非耦
奇货可居
歧路亡羊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气壮山河
千变万化
千金市骨
千钧一发
千里鹅毛
千里送鹅毛
千虑一得
千人所指
千万买邻
千载难逢
前倨后卑
前倨后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徒倒戈
黔驴技穷
强弩之末
巧取豪夺
青出于蓝
青梅竹马
轻虑浅谋
轻如鸿毛
倾箱倒箧
请君入瓮
庆父不,鲁难未已
穷兵黩武
曲高和寡
曲尽其妙
曲突徙薪
取而代之
权宜之计
犬牙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给家足
人杰地灵
人面桃花
人弃我取
人琴俱亡
人人自危
人留名
人心如面
人言可畏
人自为战
忍辱负重
任人唯贤
日不暇给
日暮途穷
日暮途远
如火如荼
如胶似漆
如释重负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孺子可教
入木三分
入室操戈
入吾彀中
塞翁失马
三寸之舌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迁之教
三人成虎
三生有幸
三折其肱
杀鸡取卵
杀鸡焉用牛刀
杀身成仁
山鸡舞镜
伤风败俗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舍本逐末
舍旧谋新
舍我其谁
神机妙算
升堂入室
生花妙笔
生灵涂炭
生吞活剥
声名狼藉
尸居余气
尸位素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师出无名
十面埋伏
十目一行
十行俱下
识时务者为俊杰
拾人牙慧
食不甘味
食指大动
始终不渝
始作俑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世外桃源
市道之交
势如破竹
室如悬磬
手不释卷
守株待兔
首鼠两端
熟能生巧
双管齐下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水深火热
司空见惯
不旋踵
而不朽
灰复燃
里逃生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
随珠弹雀
所向无前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泰山压卵
贪得无厌
贪小失大
坦腹东床
探骊得珠
螳臂当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满天下
天夺之魄
天花乱坠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天真烂漫
天之骄子
铁杵磨成针
同仇敌忾
同甘共苦
同工异曲
同流合污
同舟共济
投笔从戎
投鼠忌器
图穷匕见
屠龙之技
土崩瓦解
兔狗烹
兔狐悲
退避三舍
脱颖而出
外强中干
完璧归赵
玩火自焚
玩物丧志
万马齐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不辞
亡戟得矛
亡羊补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妄自尊大
望梅止渴
望门投止
望洋兴叹
危如累卵
威武不屈
为富不仁
为虎作伥
为人作嫁
为渊驱鱼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惟命是从
尾大不掉
未可厚非
未能免俗
未雨绸缪
味如鸡肋
畏首畏尾
闻鸡起舞
闻雷失箸
闻一知十
刎颈之交
卧薪尝胆
乌合之众
无出其右
无功受禄
无价之宝
无可奈何
无能为役
无妄之灾
吴牛喘月
吴市吹箫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梧鼠技穷
五日京兆
五色无主
五十步笑百步
物极必反
物以类聚
徙宅忘妻
瞎子摸鱼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车泣罪
下里巴人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先忧后乐
相敬如宾
相提并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削足适履
小时了了
小题大作
小巫见大巫
小心翼翼
笑里藏刀
胁肩谄笑
心旷神怡
心有灵犀一点通
欣欣向荣
信誓旦旦
兴高采烈
行将就木
胸有成竹
休戚相关
朽木不雕
徐市求仙
栩栩如生
悬梁刺股
雪泥鸿爪
寻章摘句
揠苗助长
言不由衷
言过其实
言人人殊
言犹在耳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掩耳盗铃
燕雀处堂
羊质虎皮
阳春白雪
洋洋得意
仰人鼻息
养虎为患
叶公好龙
夜郎自大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笔勾销
一不做,二不休
一场春梦
一成一旅
一筹莫展
一代楷模
一发千钧
一饭千金
一傅众咻
一鼓作气
一国三公
一寒如此
一狐之腋
一挥而成
一挥而就
一箭双雕
一夔已足
一鳞半爪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一目十行
一诺千金
一钱不值
一窍不通
一丘之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身两役
一身是胆
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
一网打尽
一问三不知
一误再误
一蟹不如一蟹
一薰一莸
一言九鼎
一言为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一扜黄土
一字千金
一字之师
依样葫芦
以古非今
以管窥天
以规为瑱
以邻为壑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以强凌弱
以身试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逸待劳
倚门倚闾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亦步亦趋
异军突起
易如反掌
意气扬扬
因人成事
因势利导
引狼入室
引锥刺股
饮醇自醉
饮鸩止渴
郢书燕说
映月读书
忧心如焚
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有脚阳春
有名无实
有恃无恐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予取予求
愚公移山
与狐谋皮
与虎谋皮
羽毛未丰
欲盖弥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缘木求鱼
约法三章
月下老人
越俎代庖
运筹帷幄
运斤成风
糟糠之妻
凿壁偷光
曾参
债台高筑
枕戈待旦
争先恐后
郑人买履
之乎者也
知彼知己
知难而退
止戈为武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重衣衫不重人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指鹿为马
趾高气扬
至不悟
志在四方
炙手可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置之度外
中饱私囊
中流击楫
忠言逆耳
终南捷径
众口铄金
众怒难犯
众叛亲离
众志成城
重蹈覆辙
州官放火
逐客令
煮豆燃萁
助纣为虐
专横跋扈
专心致志
庄生梦蝶
庄周梦蝶
惴惴不安
捉襟见肘
自惭形秽
自食其果
自相矛盾
纵虎归山
走马看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提右挈
作壁上观
作法自毙
作舍道边
作威作福
作威作福
坐观成败
坐怀不乱
坐山观虎斗
坐享其成
《日喻》节选译文
日喻(苏轼)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yuè,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译文:(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è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生字新词:
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
扪:摸。
揣:摸。
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
譬:比喻。
相:形容,比喻。
卒:终于,终究。
欤:吗,助词,表疑问。
没:能潜水。
涉:涉水,指徒步涉水。
题解:
“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
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相关链接: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著名古文家;与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大苏:《核舟记》中“盖大苏泛赤壁云”中“大苏”指苏轼。
“问之有目者”——“问之(于)有目者”
向
“以为日也” ——“以(之)为日也”
把 …… 当作
“与……远” ——相比差距很大
“未曾” ——不曾,没有
大意:
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没有直接观察,道听途说,对事物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比 喻
(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的形象的论证方法)
盲 人 识 日 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
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问之有目者 得其声
} }未得其实
未尝见而求之人 得其形
比 喻
(寓深奥的道理于通俗的比喻之中的形象的论证方法)
盲人识日 要亲自观察,不可道听途说,
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道可致而不可求
指出人们“求道之过”
理解:
“人之未达” ——人不能通晓明白(道)。
“无以” ——没有什么。
“无以异于眇”——和瞎子不认识太阳没有什么不同。P42注④。
“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P42注⑥。
“转而相之” ——辗转而形容、比喻它们。
“莫之见” ——“莫见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从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即抽象的“道”比有形的日更难捉摸。
进一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自己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思考:
“盲人识日”是否还能从另一个角度给人以启发?
结论:
既然是天生的瞎子,而有人却给瞎子讲太阳的形象,不考虑实际情况,尽管“巧譬善导”,用心良苦,那也是白费心机。问的人错在缺乏亲自观察,而教的人错在不看对象,无的放矢。(道理虽浅,令人深思。)
第二、三小节大意:
求道之过应予以纠正,寻求一种正确的途径。
以设问自答的方式,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阐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结论:
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
要勤奋地通过自身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道,而不是只从别人那里搬一些或没经过自己实践努力而去取巧。
何谓“致”?
结论:
“致”——莫之求而自至,使其自至
孙武“善成者致人,不致于人” ,“致人”是使敌人自投罗网,“于”被。
子夏“君子学以致其道”。
总结:
由“盲人识日”的比喻导入“道之难见也甚于日”,指出人们求道的弊病;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有理有据地论述“道可致而不可求”,“君子学以致其道”。
道理要从实践中自然获得,这样才真实可靠。
一词多义(实词),“得”“道”“过”“自”“日”。
北人学没:又深一步以一个“没者”在长期的“没水” 实践中“得道”的比喻,(“没人”识“水之道”,进一步说明实践的重要)。说明“致道”要像“没者”游泳那样,反复实践,长期学习,才能掌握“道”的规律。如果纸上谈兵,只凭听来的一点知识轻率入手,势必像“北方之勇者”那样成为“溺者”。
由“北人学没”指出读书人“求道”和“务学”的偏颇,进一步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
有关实践思考的四字成语
1. 关于实践的四字词语
躬行实践 亲身实行或体验。
经验之谈 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扣盘扪钥 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同“扣盘扪烛”。
扣盘扪烛 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约定俗成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2. 关于思考的四字成语百思不解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 关于思考的4字成语关于思考的4字成语:
远虑深谋 指计划周密,考虑深远.
长念却虑 思前顾后,反覆考虑.却,后.
长计远虑 指长远打算.
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沉谋研虑 指计划周密,考虑详尽.
沉谋重虑 指计划周密,考虑详尽.
沉思熟虑 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澄思渺虑 指深思远虑.
涸思干虑 犹言绞尽脑汁.
焦思苦虑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困心衡虑 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深计远虑 犹深思远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深见远虑 指看得深,想得远.
深谋远虑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 反复深入地考虑.
深思远虑 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4. 含有思考的四字词语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全神贯注
三思而后行
深思熟虑
左思右想
想方设法
思前想后
千思万想 犹千思万虑.
前思后想 谓反复考虑思量.
穷思极想 极言用尽心思.
沈思默想 静静地深思
瞑思苦想 深沉地思索;尽力思索.
苦思冥想
咬文嚼字
字斟句酌
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 左思右想 思前想后 搜肠刮肚 挖空心思 绞尽脑汁 深思熟虑 想方设法
5. 思考 四字成语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出处:《荀子·荣辱》:“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
沉思默想 形容深入地思考。沉:深。默:不作声。
出处: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李欣《“无限风光在险峰”》:“胜利之后,也不‘万事大吉’,不可冲昏头脑,否则还可能丧失胜利的果实。”
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嘁嘁嚓嚓,招生是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出处: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集思广益 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焦思苦虑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口诵心惟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
口诵心维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苦心积虑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费尽心思长时间的思考问题。
困心衡虑 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出处:《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千思万虑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迁思回虑 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若有所思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出处: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熟读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思审处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行成于思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行思坐筹 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6. 思考的四字成语大全百思不解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
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
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冲昏头脑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好谋善断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集思广益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困心衡虑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苦心积虑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
费尽心思长时间的思考问题。 口诵心惟 诵:朗读;惟:思考。
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迁思回虑 形容反复思考。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研精覃思 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焦思苦虑 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口诵心维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千思万虑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若有所思 若:好象。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熟读深思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熟思审处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行成于思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行思坐想 谓不停地思考。 研精竭虑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致思 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专精覃思 覃:深入地。
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行思坐忆 走着坐着都在想。
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研精苦思 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同“研精覃思”。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饱:吃足;终日:整天。
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