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霍无度的下场-挥霍无度是成语吗?
1.如果中了500万的大**,你会不会分给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
2.抵御倭寇的胡宗宪是功臣还是罪臣
3.知否孙秀才结局第几集
4.古代著名对联故事
如果中了500万的大**,你会不会分给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
什么事情没有绝对性,可分可不分,如拿五百万去投资可能挣一千万,还能安排家族就业维生,分了钱,家属并非好钱好花,因得钱太容易了。
古人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多少家庭和亲朋好友都是因为钱财和家产闹得不欢而散,这些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举不胜举。何况是你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更显得幼稚。那些通过勤劳致富的人,才知道挣来的来之不易,所以才能理性规划钱财,帮助别人,做慈善回馈社会。
你这种想法是:钱还没到自己口袋,自己就已经表现出不淡定了,更何况是旁人。一但真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中500万),那还得了。在这物欲横飞年代,能不勾起亲朋好友卑鄙的贪欲,到时候你睡不着觉的原因不是兴奋,而是无限的烦恼。所以说,老老实实干好你的眼前的工作,不要有不求实际的想法。
一般普通人对飞来横财,都不会做正确的处理
只会无节制地消费,无底线地炫耀。因为这些人原本对钱的认知,根本就没有达到拥有巨额财富的高度。所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回原形,甚至有些人还会倾家荡产,欠下更多债务。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既然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具备驾驭大量金钱的能力,那么就更不能让他们坐收渔利了。再者,人的欲望和贪念是无止境的,无底线地赠予,更是会害了他们。这就是我所说的不会分兄弟姐妹一分钱的原因。
但是,不分给他们奖金,并不代表从此就不管他们了。在兄弟姐妹需要帮助,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是会给他们于援手。
不能让亲人知道
你可以用别的管道告诉他们钱的来历。钱来的太容易,你不能保证你的亲人不告诉别人,回来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有点困难就向你借钱,你不犯愁吗,能不借吗?
不借,面子上过不去,借吧,人家觉得你钱来的容易,借出的钱能要回来吗,现在借钱的人是大爷,借钱容易要钱难,所以别把中奖的事告诉任何人,低调做人。
自己留着,好好规划,才是最好的选择
保持理智,平常心。盲目挥霍就会落得一场空的下场,过往有太多一夜中奖挥霍无度的例子摆在那里,理智一点,不要让狂喜冲昏头脑。让钱生钱。有多少钱也是会有花完的一天的,找个可靠的生财之道,让本金获利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适当满足自己的欲望。买买买谁不喜欢?那就买起来吧,给家里添置一些方便智慧的电器,买一些改变形象的好看的衣服,好用的化妆品,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一点本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嘛!提升自己。有钱了更别忘记提升自己,丰富的自我才是幸福快乐的源动力,去提升工作能力,学新的一技之长,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交友旅游,开阔眼界。
量力帮助。亲戚有困难了可以适当帮助,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渡过难关也是功德一件。但是要注意适当,别让别人觉得你“不差钱”,毕竟眼红和嫉妒就够难搞了。
抵御倭寇的胡宗宪是功臣还是罪臣
抵御倭寇的胡宗宪是功臣,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才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胡宗宪的,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 控制了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确实是胡宗宪的大功,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
胡宗宪结交赵文华及严氏父子在先,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自然也就岌岌可危。
扩展资料:
胡宗宪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
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
参考资料:
知否孙秀才结局第几集
知否孙秀才结局第33集
好面子的孙秀才挥霍无度,一部分被孙家婆婆拿着这些银子到处开店铺,但因为他们从没有做过生意,把全部的钱都赔了个光。而且之前纳的妾,也把家里的财产一卷而空,带着孩子与情人跑路,这个结局也是报应。
角色分析:
孙秀才是一个标准的凤凰男,仗着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于是自视甚高,盛家将千金**嫁给他,孙秀才还觉得委屈了自己,这种人,就是标准的没有给自己打过分,和孙秀才一样,更可笑的是他的母亲。张嘴闭嘴就是我家儿子多么厉害,然后,当着众人面给儿媳妇脸色看。
淑兰作为一个大家闺秀,一忍再忍,她害怕让家族蒙羞,也不想惹出争议,就看着丈夫和青楼女子厮混在一起,并且看着青楼女子有了身孕,本以为这样会是孙秀才的底线,没想到,他要娶这个女子当妾。
明兰得知此事后给出的建议是让淑兰及时回头,虽然淑兰和孙秀才在本剧中戏份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准确说,是很深很深的阴影。
孙秀才忙着考试,每一年都无法高中,不和老婆同房的情况下,他还嫌弃对方生不出孩子,将自己的失败原因全部归咎给老婆,最终两人离婚,孙秀才最终被青楼女子骗光钱财。
现实生活中,像孙秀才这样的男人太多了,仗着有一点小才华就觉得别人配不上自己,家徒四壁的情况下,花着老婆的钱,还要骂着老婆,母亲羞辱妻子,他在旁边拍手称快。说一句孙秀才和母亲是极品母子,完全没错。
一些温柔怕事的女人遇到这样的人不知道如何做,只能忍耐,其实,忍耐只会助长丈夫和恶婆婆的坏脾性,正确的做法是远离渣男,看到淑兰能和孙秀才和离,无数观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知否》刻画的古代婚姻也太形象了吧。
扩展资料:
孙秀才看着学识渊博,实际上是个贪图荣华富贵的好色之徒,三年竟找了二十几个通房,盛家人想让女儿合离却被孙秀才威胁。一个女子的名声很重要,如果以不贤不孝的名义休了淑兰,恐怕以后再也无人敢娶了,不仅如此,盛家也会颜面尽失,一辈子无法抬头。
幸好明兰给出主意,收回盛家的嫁妆断了孙家的财路,才让淑兰最终摆脱了孙秀才的魔掌,保全了名声。孙秀才也是占了很大便宜的,得了淑兰一半的嫁妆,足够让他后半生衣食无忧。
古代著名对联故事
第一: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
客舍凄凉,恰似今宵七夕。
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李某见了,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李某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尚记得滚瓜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赫然而退。
第五:
明朝解缙小时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此事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命家人去叫他来当面一试,解缙与相府家人来到相府门前,见正门关着,就止步不前,对家人说:“迎客有迎客之礼,为何不开正门?”家人无奈,只得又去,禀告相爷。相爷想了想,挥笔写了个上联,连同笔墨交与家人说:“递与那学生。”
解缙接过一看,见是一副对子的上联:
小犬乍行嫌路窄。
解缙即刻接写了下联:
大鹏展翅恨天低。
相爷见对只好大开正门。解缙进了门,相爷把他迎入客厅,分宾主坐下后,相爷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晃晃说:“老夫听说你有万卷之书,书藏哪里?”解缙指指肚皮说:“在这里。”相爷又问:“既然如此,那我出联你能对吗?”小缙眨眨眼睛说:“何止能对!”相爷看看这穿绿衣衫双目流盼的小家伙,口气竟这么大,不觉有些好笑,便出联道:
井底蛤蟆青间绿,美目盼兮。
小解缙听了,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身穿红袍的相爷,便接着对道:
汤中对虾白映红,鞠躬如也。
相爷本想讥笑他是个坐井观天的蛤蟆,不料自己反被奚落成一只虾,想小家伙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不由心里冒火,却不好发作,只好改换题目,再难解缙道: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解缙略一思索,便对道: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相爷见解缙对答如流,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
花中蝴蝶梦魂香。
谁知相爷只顾后,不顾前,一见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说:“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解缙又眨眨眼睛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啊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
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相爷欲要叫好,但又反问:“你既然早已知道,为何将错就错?”
解缙笑道说:“因为相爷失口在先,解缙之所以将错就错,无非是步相爷后尘,照葫芦画瓢罢了。”
一番话说得相爷心服口服,自知理亏。想想方才解缙的不恭,正是自己失于检点而引起的,因此甚感惭愧和不安。他深爱解缙之才,等解缙长大,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第六:
清朝时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幅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幅对联。妻子看了一会儿,要求俞樾进行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两字,作为回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妻子嫌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动的字作了比较,认为“冷”、“飞”二字比“有”、“无”准确有神。
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秀孙说明上次怎样给对联该字一事,秀孙赶紧望着亭子,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慢慢地说: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一向才力超人。他明白上联中的“几”字改为“禹”字,那是指大禹治水,仔细推敲,改得动人。至于那个“何”字为什么要改成“项”字,他一下弄不清楚,只好向秀孙追问原因。秀孙爽朗地说:“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险峰不是他从别处拔起,怎能飞到这里来呢?”秀孙话音刚落,俞樾忙拍手称好快,连连道好。
第七:
明朝兵部尚书康大和一次挑竹蛏到山里去卖,晚上借宿在一家学馆里。因为没有床铺,就用学生课桌板并排当床铺睡下。先生睡在同一间房子里,虽有蚊帐,却不能入睡。他爬起来,点灯一照,看大和睡在课桌板上,呼呼大睡,没有一只蚊子干扰,而自己蚊帐里蚊子成群,被叮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先生对大和说:“我有一个对头,三年无人对出。不知何时能遇贤人,寻得佳对?”大和说:“先生不妨道出,或许有人能对。”先生故意说:
小犬无知敢入深山寻虎豹。
大和沉思片刻,觉得先生是有意试探,对出有因,便顺口对道:
青龙未遇特来浅水戏鱼虾。
先生自觉没趣,但心里却暗暗佩服这个麻脸的后生仔,竟有这样的文才。
大和准备要起行,看昨夜放在天井里的半担竹蛏,被学馆的弟子踢破了不少,连蛏汤都流出来。这时,有几个穿长衫的乡绅来到学馆,其中一个白胡须的乡绅说:“你卖蛏来这里做什么?”另一个乡绅说:“
叫先生对出一个让他对。能对出,一担蛏都买;对不出,倒在天井里。”大和站着不作声。乡绅示意先生出对头,先生想了好久不开口。大和等急了,就不客气地说:“时间不早了。不然,我出一个对头,让你们来对如何?”先生示意乡绅们让他出,那个白胡须的乡绅也表示同意,大和就念道:
硬壳竹蛏踢破流汤流卤。
乡绅们听了都冷笑道:“肩挑买卖的粗人,出这样的粗对。请先生对吧!”先生抽水烟,吐出一团烟雾。想了好久,对不出来。乡绅们也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能对出来。大和等急了,就对他们说:“既然诸位先生不愿说出对尾,就把竹蛏都买去吧!”那个白胡须的乡绅说:“你能自对,我们就服你,这些蛏,请你不必担心。”大和双手抱拳行礼:“请诸位先生多多包涵,我自作自受了!”说着,就大声对道:
长脚螃蟹扒开无淀无膏。
先生和乡绅们自觉没趣,只好拿钱买下这担竹蛏。
第八:
从前,粤西一爿回春堂药材店,店老板姓洪,膝下只有一女,洪老板以‘洪’‘红’谐音,取中药‘红娘子’之名,将女儿取名洪娘子。
洪娘子年方二八,并常常和人对联。一日出了个上联:
白头翁。
而一位放牛郎对以:
红娘子。
洪娘子听了大吃一惊,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洪娘子接着出一联:
鼓架架鼓,陈皮难敲半下。
放牛郎对道:
灯笼笼灯,纸壳原以防风。
自此之后洪娘子对放牛郎改变了那种居高临下的骄态,虚心向放牛郎请教,两人互相切磋。洪娘子与放牛郎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两个小青年相爱的事,不久便被洪老板发现了。于是他决定征联选婿试试放牛郎的才学。这第一联是:
冬虫夏草九重皮。
放牛郎一见便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高声对道:
玉叶银花一条根。
放牛郎进入了第二关,见那上面挂的是:
烦暑最宜淡竹叶。
放牛郎又微微一笑,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放牛郎信心倍敷,又进入第三关,这一联写的是:
金银花小,香飘七八九里。
放牛郎略一迟疑,便对了出来: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放牛郎来到了第四关,这上面写的是:
水莲花,半枝莲,金花照水莲。
放牛郎思索了好半天,即诵出下联: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过了很久。里面才传出洪老板冷冷的声音:“进来吧。”放牛郎进入厅堂。来到最后一关。只见那墙上挂的是一副四十三字,内嵌十二味中药名的长联,不禁愕然惊叹:“啊呀!绝对!绝对!”这联是:
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放牛郎目瞪口呆,汗流浃背,无言一对。他回家后决定苦学几年再来。
洪娘子于是送放牛郎远行,她顺手在路边折了株草放在放牛郎手上,放牛郎一看是株相思草,他知道这是洪娘子和他‘物对’表心意,作临别的最后一次对。他想了一会,忽然上前几步从路边采了一朵花,插在洪娘子髻上。洪娘子惊喜地叫了起来:“啊!合欢花。”接着道:
放心走吧,此去不论生地熟地,远志莫怕路千里。
放牛郎洒泪而别:
挥泪去矣,将来但闻藿香木香,桂圆时节早当归。
放牛郎日夜攻读,精心应对。冬去春来,转眼快半年了,四十三字长联中的十二味药名,还只能对上六个,他心里甚是着急。这天,他忽然接到洪娘子托人带来的信件,打开细看,上面这样写着,
白头翁:
忆自金闾相会,只望恩泽长流,竟匆匆别去,怜奴只衾寒,红泪枯罄,今老父如子龙年高老迈,想君蜜愿应酬矣;望九九归一,荣旋梓里,一家老少笑开颜。素书递到,即为裁答。努力自珍、珍重加衣!
红娘子于端阳后十日
放牛郎知道这是一纸药谜,洪娘子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射有药名,从头来看是苏合、泽泻、王不留行、独活、血竭、常山、白头翁、甘遂、百合、当归、合欢、白芨、旋覆花;最后两行祝语是防己、防风;日期是半夏。当晚,放牛郎在洪娘子信中找出了六个药名,凑足了剩下的半联,拟出了那四十三字的长药联。
等他匆匆赶到回春堂药店,放牛郎不等洪老板催促就高声道:“先生,听我应对!”他的下联是:
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洪老板也无言已对,答应女儿与放牛郎成亲。新婚之夜,放牛郎送去客人后,正要进入洞房,却被丫鬟拦住了:“新郎公听着,我家**有话,进洞房前须再对一副对子,若对不出,还请回学习半年。”
放牛郎‘啊呀’一声,嘴里嘟哝着:“哦,也要来个三难新郎么?好。上联是什么?”荷香打开手中的纸条念道: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放牛郎略一思索答道:红娘子相思配宾郎。
这时,洞房门‘呀’的一声开了‘露出洪娘子的一张笑脸。
第九:
某人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
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
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早行节俭事。
不过淡泊年。
观者为之捧腹。
第十: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曾任广东学政,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
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是次日一早即到约定地点,见到牧童,对出了下联:
剪开出字两重山。
牧童哈哈大笑:“李大人,这下联恐是你夫人想出的吧?”李调元吃惊地问:“汝何以知之?”牧童答道:“妇人常与针线、剪尺打交道,男子汉大丈夫则应将剪子换作斧头。何不就将下联改为:
劈开出路两重山。
李调元面红耳赤,但内心颇为佩服。那牧童却又说:“我再出个对子你对吧!李大人是文人学士,饱读古文,会做文章,我就以此为题。”说完,又念出一个上联:
古文人做,做诗做赋做高官。
李调元觉得此联亦颇难对,只好再次回到家中,和众门客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下联:
八刀心忿,忿世忿命忿穷途。
谁知李调元第二天向牧童念出下联,又被牧童取笑:“这分明是个穷书生对出来的,李大人是达官贵人,对出这样穷酸气的对子于身份不符。不如改成:
大口一吞,吞云吞雾吞江海。
这样才有气魄呢!”李调元听了,不禁连连点头,称赞这牧童是个奇才……
第十一:
明王波,自幼聪明伶俐,尤其擅长对对。有一年春节,王波家中无米下锅,他舅舅是当地的财主,家中有钱有米,但老婆却是个小气鬼。王波的父亲曾向他借过三斗谷子,被数落了一顿。有心再去借粮,又实在难以启口。年仅九岁的王波,看出父亲的难处,就偷偷地来到舅舅家。
拜见舅舅后,说明来意。舅舅问:“你想借多少?”王波答道:“当然是越多越好罗。”舅舅微微一笑,故意睁大眼睛说:
小孩子,口气大!
王波娇嗔地应道:
大富翁,肚量小!
逗得舅舅哈哈大笑,真想马上借给他,可是想起刻薄的太太曾说过的话,不知不觉地就自言自语说了出来:
没完没了,还想借?
王波误解了舅舅的心情,生气道:
有始有终,定会还。
王波的舅舅也是个联迷,听了王波的答语,联兴大发,便对王波说:“我出一上联,你若对上了,不但白送你一斗米,就连以前欠的三斗谷,也不用还了,如果你对不上,可要罚的啊,怎麽样?”“行!”王波说:“你出联吧!”舅舅便出上联:
欲欠谷,则滚利。
王波猜不透舅舅的心思,但知道这是拆字联,就应道:
体本人,就留情。
舅舅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对得如此贴切如此意对俱佳的下联。竟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外甥之口,十分满意和欢欣。但还想再考考他,于是便在原联上增加数字,将上联改成了:
欲欠谷,则要利滚利。
小王波听后,以为舅舅说话不算数,故意刁难自己,想到舅舅是自己母亲的哥哥,现在全无手足之情,本想不理舅舅,不再应对。但又想人小志要大,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于是,又对了下联:
好子女,就该心连心。
舅舅哈哈大笑,连声说:“妙!妙!妙!”接着,对王波说:“舅舅说话一定算数,一会儿就叫人送米去。你呢,留下来,我出钱让你念书去,如何?”小王波这才明白,原来舅舅是在考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第十二:
有一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里的小药铺,见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容貌端正,秀才便有爱慕之意(简直一下流胚子),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
少女闻声抬头,见他是个秀才,知道是在索对,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气,我何不如此对答,于是一笑对道: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秀才见少女应对巧妙,很是高兴,心想再试她一试,抬眼看到门外药圃之中长有芍药,张口又吟道:
春暖带云锄芍药。
不想少女张口即对道:
秋高和露种芙蓉。
第十三:
古时有一个和尚前去赶考,主考便出联而试: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对到: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再出一联:
子曰:克己复礼。
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已开始有点火了:
旗鼓。
和尚对:
木鱼。
主考已忍耐不住,怒道: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又对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主考已忍无可忍:
!
和尚却无动于衷,仍道:
善哉!
第十四:
相传宋时秦少游慕苏小妹才名,乔装成化缘道人去见苏小妹,并问道:
**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第十五:
有个大镇上有朱、项两家,两家之间经常闹矛盾。一次朱家盖新祠堂,便写了一联: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上联指朱姓的后梁朱温和明时的朱元璋都做过天子。下联指宋时的朱熹称亚圣。项姓一见大吃一惊,从此就一直在朱姓面前抬不头来。后来来了个外乡人,便帮他们写了一联:
烹天子父。
为圣人师。
原来在此联嵌入两个典故,上联指楚汉争霸时项羽曾经烹过汉高祖刘邦的父亲;下联指春秋时孔子曾经拜过项橐为师,此联一出,与朱姓的针锋相对,而处处又压他一等,项姓人由此而扬眉吐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