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故事段子-家长里短故事会
1.悦人悦己,活成不一样的烟火
2.讲述我一天的传销经历
3.散文丨干亚群:蝴蝶的手指
4.落语的简介
5.“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6.如何评价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
悦人悦己,活成不一样的烟火
感恩遇见,
用文字记录思考,
用时间雕刻生命。
全文1700字,阅读需要4分钟。
疫情宅家期间看了一些文字,愈发觉得,做个有趣的人,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从有用与有趣来看,觉得自己和身边的很多人都太愿意去做 有用 的事,而很少去做 有趣 的事。
如果就这样熙熙然一辈子,回顾起来都是平淡重复甚至苦哈哈的经历,那岂不是太凄惨?于是重新开始跟小朋友练习尤克里里。这个大概率没用,但很有趣啊!而且,还忍不住敲下一篇文字:
但现在来看,文章只是表达了一种看法,论证和分析都比较表面化。幸好遇到一位眼力深厚的社群好友,Tom教练,他不仅指出了文章存在的问题,还推荐了一本关于有趣的书:
于是,立即下单。20万字不到的书,很快读完。谢谢Tom教练,这是一本有趣、有料的书。
读完以后, 好好活着,悦人悦己 就盘旋在脑海。这跟有趣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因为 标签 。不管成人小孩,都要面对外界的评价和奖惩。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心智的成熟,就是不断学习 悦人 的过程。当然, 悦 的对象,既有家人、朋友,也有领导、同事,甚至还有陌生人。
而有趣,作为众多标签之一,也是 悦人 的重要形式,就是让别人觉得你有趣,interesting,进而关注你,认可你,甚至赞美你,跟随你。
当然,悦人的有趣也分很多种,讲段子是有趣,有才艺是有趣,有个性是有趣,有见识、敢担当也是有趣。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有趣呢?
在《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本书里,作者认为:
既然是能力,那就可以学习,可以拆解。具体包括哪些呢?答曰: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创新力。
这样来看,有趣的人是各方面能力出众的人。再简单粗暴一点,有趣就是优秀者的标签。
就拿见面聊天来说,如果对方叨叨的始终是一些低质的家长里短、娱乐八卦,你会觉得有趣么?
而要聊得有趣,需要说的人有高质量的输入,包括阅历、阅读、交友等等。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书多了,见识自然不一样,谈吐自然不一样;你人生阅历多了,眼界、谈吐也不一样;交友也一样,如果你有三五有趣的好友,那你的眼界、见识也会不一样。
不过,说者水平很高,还得听者接得住。你想啊,对方说啥你都只能嗯嗯嗯,或者说了一个高级梗,但你接不住,画面就太尴尬。
有趣的人除了有料,通常还有品。当然,你也许会说,很多有趣的人穿得很普通,甚至看起来很邋遢啊。这个观察没错。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注意力很宝贵,甚至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他认为不重要的地方。但如果他在乎的领域,一定品味不俗,甚至段位很高。
在作者看来,除了能力,有趣的人通常还有与众不同的态度。比如,颜值和实力俱佳的胡歌,对粉丝的态度就很有意思。
当然,你可以说胡歌很幽默,但仔细想想,突发场景下的即时反应,幽默的背后是他对粉丝的态度。再咂摸下就会觉得:唉,这人真有趣。
同技能一样,作者也把态度进行了拆解。在她看来,有趣的态度包括:同理心、个人特质、自嘲、情绪沟通。
从胡歌与粉丝的互动可以看出,他对粉丝的态度是真诚的、平等的,也可以说是有同理心的。
从一般观察看,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傲慢,尤其是在一定的等级结构中。比如,你单位的领导。这些人,能够以能力和成绩赢得尊重,但很难获得下属的喜欢。
为什么呢?缺乏同理心和平等意识,说话做事都很难站到普通人的角度,让人感觉不走心,没趣啊~
你看,作者确实把 有趣 掰开了揉碎了,用了很多故事、案例和研究成果,尝试为我们呈现一个关于有趣的多维度特征和内涵。
当然,这些都是在讲 如何悦人 ,那难道有趣的人就是一味讨好别人吗?当然不是。在作者看来, 终极的有趣 是interested,即 悦己 。
当然,作者论及的问题很多,读起来更像一个视角开放的讨论,而非逻辑严密的论证,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尝试。
技能也好,态度也罢,悦人也好,悦己也罢,有趣都应该成为我们生命的本色。好看的皮囊未见得人人都有,有趣的灵魂却可以放声追求。
做有趣的事,当有趣的人,不管是悦人还是悦己,都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愿我们悦着悦着,就会活成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
讲述我一天的传销经历
当面对危机的惊慌瞬间转为事后的宁静,就像即将陷入沼泽时突然间抓住了一根绳子,回到安全地带后裹着满身泥污躺在地上呼哧带喘,望着湛蓝的天空和云朵,幸福感满溢。
2017年3月4日晚上11多,我躺在火车的卧铺上,把余电不多的手机放在一边,身上仅剩的钱包装在外套内口袋然后在卧铺内侧放好,随即躺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让我这会特别想睡过去,但又实在睡不着,我觉得等我睡着的时候一定会睡个天昏地暗,一切都不在乎、不去想,睡过站的麻烦事儿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和之前的沼泽和泥潭相比,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昨天晚上八点到达徐州,两年多没见面并没有让我们多么的生疏,没有客气尴尬的寒暄,两个人都是抑制不住的开心,然后依然是以我们最期待的方式来庆祝我们再一次的相见——喝酒。把行李物品放在下榻的宾馆就开始寻找吃食。
一份铁板烤串外加一箱啤酒,当回到住地时候已经九点多了,他问我有没有跟家里报平安?我说跟家里已经发过信息了,在聊天过程中把外套脱掉丢在床上,换上宾馆的拖鞋,瞬间感觉一路的疲累消掉不少。
他顺手拿起我的手机开玩笑似的问我手机密码多少?我说你猜啊!俩人都爽朗的笑着闹着,在此之前,我的所有事儿他都了如指掌,包括我的银行卡密码,说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一点也不为过。就这样说说笑笑的我把手机解锁给他了,他在微信里面找到我女朋友的号码开启了语音通话,他跟我女友是认识的,只是未曾见过面。然后开扩音三个人谈了些不痛不痒的话题,重点是跟女友汇报已经到了他的主场,让她放心。
我俩一边喝酒一边瞎聊,具体聊的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唯一记得的事儿是我看见他手上有一处伤疤,在大拇手指头第二关节外侧有一处直径5mm左右正圆形状的泛白的伤疤,再生的皮肤还来不及覆盖它,好奇心促使我问他伤疤是怎么来的。他随即以一种轻松口吻嬉皮笑脸的说打架打的,也许是我表现出来的惊愕让他以为我无法接受这儿的复杂环境,他改口说开玩笑的,是有一次做饭时候不小心烫的。我没有丝毫怀疑这件事儿的真实性直到我离开这儿的那一刻之前,信任一个人需要朝夕相处的相伴和交往,打碎它却像是摔碎一个杯子一样简单直接并且再没有愈合的可能。
我们就这样一直喝,期间无聊时候我用手机开始放一些我喜欢听的歌,他随即阻止说听听我的,他放的第一首歌《刚好遇见你》,我之前没有听过这首歌,乍一听瞬间爱上了这首歌,就这样一直单曲循环到喝完这一箱酒,以至于后来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会想到他还有这件事儿,没有悲伤,只是不再喜欢这首歌。
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我都睡的挺香,他问我昨晚上有没有打扰到我睡觉,我很意外这个问题的由来转而回问他怎么了,他说昨晚上一直跑厕所拉肚子,去了好几趟,然而我并没有被他上厕所的声音打扰到,也并没有如他一样不停的拉肚子跑厕所,一切如常,一切又反常,只是信任在作怪罢了。
他帮我拉着行李箱,我拎着一个行李包在八点多的时候退房离开,下楼梯的过程我听到在一个大厅聚集着挺多人,讲师在大声的讲着不知所谓的课,朋友随手拉我一把,说别看了。
俩人把东西寄存在一个小商店。他说要带我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对于初到这个地方的我来说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就这样我俩去了商场,把一个随身背包存在储物柜就开始逛商场,当我问及是不是需要买被褥或者洗漱用品的时候,他回应说先不用买,到时候先用他的然后慢慢再考虑买这些东西,本身拮据的我自然同意他这一说法,一圈转下来以后他买了一包纸巾,跟我说要去趟厕所,拉肚子闹得真是没完没了。我就在商场储物柜旁边四处看着、等着,尽力去熟悉这个陌生的地方。这次等的时间有点长,估计二十分钟只多不少,等他出来后骂他是不是掉里面了。嘻嘻哈哈的一个打情骂俏小段子就这样停在了那个点上。
接着是逛义乌小商品,他说要去给自己买一双鞋,我们在义乌逛到十点多,试过一双鞋,然后其他时候都是在瞎逛,对于他要买什么样的鞋我也给出不少意见但他都选择不中,我放弃了……就在我感觉无聊到爆炸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居然碰到了跟他一个单位的一个姐,她相比于我大不了几岁,但是阿丞(我朋友化名)给我的感觉是她在单位是一个相当有话语权的人,所以我一直收敛谨慎的跟她聊着或她或我的过往,既然来此寻找工作,就需要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表现,我俩边聊边逛,期间我有意让阿丞走在我们中间,但他走着走着就会溜到后面,留我们两个在前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已经十一点多了,正好这个奉迎领导的机会不能就此错过,我提出大家一起去吃个饭,我请客。本来想让他俩找地方的,结果俩人都推辞说随便吃点就行,这年头最难的就是随便。最终花了几十块钱,三个人去吃的水饺,吃完后又开始聊,本人不善言辞,基本是她在提问我在回答,我以为这是相当于一个面试流程,问及的全都是我所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回答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内心不免有些小激动。一直聊到店里客人走的就剩我们三个,这时候感觉再坐下去有点不合时宜,随即提出离开,我没有任何的目的和想法,他们两个商量着是不是找个地方再坐着歇一会,作为外来客并且有礼貌的我一般不会对朋友的建议提出异议,并且于我来说逛了一上午确实有点累,我们又来到了华莱士,随便点了三杯饮料,在二楼的一个僻静角落坐下一直聊到没有任何话题,把话题聊尽对沉默寡言的我来说是件非常容易得事情,期间单位姐离开过半小时说是去趟厕所,每当我处在一个陌生有待适应的环境时,本身反应就比较慢的脑袋更会显得迟钝不堪。当她回来后又趴在桌子上小睡了一会。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坐着直到三点多。单位姐问我今晚上是在外边住还是跟他俩一起去公司宿舍住,对于一份来之不易的新工作,我总是期待着能给同事和老板留下个比较厚道、务实不做作的光辉形象,就这样我告诉他俩决定去到公司宿舍一起住。
取了行李后就一同去找回程的公交车,给我无限想象的公司宿舍以及将要碰到的每个热心的同事让我感到焦虑不堪。我跟阿丞坐在一起,然后他还让我看他穿的一件黑色的运动外套,我好奇说衣服怎么啦?他说这是穿的公司一个哥的衣服,我穿上挺不错的吧。除了莫名其妙也只有给他一个礼貌的微笑。又要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去遇见一些陌生的人,现在的心里已经容不下其他的事情,微笑都是勉强得来的应付方式。
下车后,步行走了三里多路,过了一座二三十米的桥以后就临近的宿舍所在的小区,河边有挺多钓鱼的老人,阿丞知道我喜欢钓鱼,随口说你休班时候可以来这儿钓个鱼挺不错。对于这个想法还是挺满意的,稍微冲淡了一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我们来到小区最后面的一栋楼,上了三楼后单位姐敲响了宿舍的门,只听当——当当,三五秒的功夫,一土里土气的女士把门打开迎我们进去。没做介绍,行李放下后,阿丞称之为哥的一个人和另一个男性同事非常热情的招呼我去里屋和他们一块玩儿五子棋,阿丞就在一边看着,在陌生环境中我是一个容易示弱的人,并且我的棋术本身也并不怎么好,每一盘都是我输。期间阿丞还为我解释说这位大哥脸上的伤疤是因为之前在船上工作造成的,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船上工作的混乱不堪,还不如在陆地上跟他们一块工作。我跟他提过想要去船上谋份工作这件事儿,也许他们这番话是在说我去船上工作是多么的不合适,然而我并不在意在哪工作,赋闲在家半年多已经让我不在意工作到底会吃多少苦这个问题,同时在他提到这位哥的伤疤前我也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伤疤,现在我在意了。
单位姐此时说要出去买点菜庆祝新员工到来,我和阿丞也一同出门说买一些日常用品。在大桥路口处,我们跟单位姐分开,阿丞跟我一路慢悠悠的走着,此时我的心情放松不少,只是所看到的种种景象给我一种不好的预感,这种预感并没有明确显现在我的脑海里。信任没有错,只是在此之后我想要相信一个人即使用了很大的气力有时候还是很难做到。
他带我转了挺多地方,但是就没有带我去买被褥等日常的一些用品,我问他说那晚上盖什么啊,我看着卧室的床上一床被子也没有啊,难道是都放在柜子里了吗?他含糊其辞的回答说是,晚上就跟他一块的就行,没事的。在经过一个大排档的时候,他说我们在这儿吃点饭吧,我说不是一会回去一块吃吗?如果我们在外面单独吃了对刚来单位的我是件不合适的事儿。他说回去吃不好,在这儿吃比较好。那个时候我没有明白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也并没有同意在那个地方吃饭,回程路上在一个水果摊我买了十块钱的樱桃,我说给同事带点水果,表达一下自己的善意。他本能的反对我去做这件事儿,说买这个干嘛。既然已经买了我俩就拎着樱桃往回走,又一次路过那个大桥,我问他说咱们公司在什么地方啊?我不知道是我潜意识里的问题还是单单没话找话的那么一问。在这一问过后,他的心明显稳不住了,如果他能一切如常的和我对话,我不会把这份信任打碎,进而同他一样毁掉自己的一生,他面色略带不耐烦的敷衍我说你就相信我就行了,我还能骗你怎么的。在这一刻我听到了不是答案的答案,但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为让他的那份不开心散掉我连忙讨好似地说我信你还不行嘛。
我俩走入小区,刚走过最后一栋楼的拐角,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警车,边上三五个人外加两个处理事情的民警,中心围绕的是一个满脸是血的中年人,不知道他们在谈论着什么。在我想来是在询问案情,阿丞连忙拉我远离是非圈,从楼跟儿前面花坛里面饶了过去,又快步的进入我们宿舍所在的单元。
当——当当的敲门声响起时让我瞬间对我所处的境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这一刻我的身体开始绷紧,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以前看书时当别的作者这样描写的时候总是不能切实体会这种感受,现在完完全全的体会到了,这种感受确实不咋地,还他娘的有点恶心。门开了,屋里从开始的四个人变成了七个人,他们正在包饺子来欢迎我这个新人。
没有什么起承转合,我自然而然的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我负责在厨房里面揉面擀皮儿,左手边是个他们所谓的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他们随意的说着这个女生的故事,研究生毕业算是高学历,同样找不到合适的理想工作然后就来跟他们一块,这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些话的真实性有多少,也不再在乎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只是一边露出害羞的表情随口答应着,一边做着手头的擀皮儿工作。厨房并没有面板,我是在灶台的瓷砖上完成初到此地的第一个任务。右手边是一位他们称之为大哥的人,他负责在灶儿上煮包好的饺子,客厅玻璃茶几上就是另外几个人包饺子的地方,没有任何东西垫着,就单单在茶几上放着一个个包好的饺子。
待我的任务完成,走出厨房门的时候,房子的进门口就在我的正前方,复杂的门栓构造让我绝望,差点产生鱼网破的念头,但是面对五个比我强壮的多的男性,每一个单独面对都能把我这排骨样的小身板儿收拾的服服帖帖,更何况是五个,这还不加我的朋友。在绝望的空档,他们又拉我到卧室玩儿了几把五子棋,在玩儿的过程中我朋友把我的手机悄悄拿走了。
不一会,饺子全都煮好了,茶几正中央摆好了所有的饺子,围着饺子所有的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里面有一些古老的搪瓷缸个个都在冲击着我的大脑,让我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眼前面对的现实。开始吃了,我在我的碗里整了一些蒜泥醋,我最最爱吃的韭菜鸡蛋馅儿水饺此时要多难吃有多难吃,他们一个个吃的特别开心,并且都对坐在正中央的大哥频频发出尊敬的信号。我吃了三个就吃不下去了,说我吃饱了,坐在正中央的大哥瞬间脸就拉了下来,说道“不能假昂!”我没太听懂他说的是什么,但是看他的表情知道他不太满意我的做法,我朋友即刻陪了个笑脸,迅速把我的碗拿过去用饺子把里面的蒜泥擦了个干干净净,我觉得那也许是他们之间的黑话。
在他们吃的过程中,我的脑子一刻都没闲下来过,我能不能把事情闹大然后让别人注意到这儿发生的事情,那样即使我吃点亏也并无大碍,我为数不多的勇气直接毙掉了这个建议。我在这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门口是不是能把门上好几个门栓都成功打开,我并没有细致观察过门上的门栓结构,百分之百会失败。
最终我决定先通知外界我的处境然后我再跟他们来硬的,即使把我摁倒在地暴打一顿也不会就此屈服。决定了以后我就坐着看他们吃,我的手机信息声音一直在响,都是一些qq群发信息的消息通知,我向我的朋友讨要手机说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儿,他把手机交还给了我,也许他们都认为我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只能任他们宰割,我拿到手机后说想上厕所,朋友领我到厕所。然后我的状态紧张到了极限,坐在马桶上的同时立刻拿出我那破手机,心里还一直在祈祷手机一定要给力一点,千万不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卡机或者断网,我用最最简短的话语通知到我的女朋友:这是传销,通知我爸159********,然后发送位置一气呵成。手机用了四五年,偶尔会罢工,但在关键时候起到作用是我非常庆幸的一件事儿。这个时候我紧张的情绪不再那么强烈,即使要家人也是会找到我的。
敲门声在我进入厕所两分钟左右就响起来,随口回应道拉屎呢!又过了两分钟往马桶冲了点水就开门出去了。
他们已经收拾规整坐在沙发上聊天呢,见我出来都热情的说要玩儿点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我的行动,因为此时的我愤怒值远远达不到要爆发的地步,他们说去卧室玩儿吧。就是那个床上什么都没有的大通铺,他们先一步进去了,我朋友顺带耳语给我说:明天我们要早起去公司,大概四点多就得起床,然后走着去,挺远的。我就着他的话就摆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怎么那么早就出门!?这时候屋里开始招呼我说玩打保皇或者打够级吧,一块的热闹。我嘴里说着等会,又跟我朋友就着他刚刚说过的话开始埋怨明天早起去公司这件事儿,然后说既然明天就要去公司了,今晚上咱们再去喝顿酒吧。心想如果这个要求能答应下来那么就不需要让自己吃亏了。他也开始不高兴了,说这不刚吃完饭嘛,并且领导都在这儿呢,这样多不好。我也没扯其他的,就说反正明天都要走了,今晚上再喝一顿怎么了,昨晚上那顿酒根本没喝够。他觉得拗不过我,然后说要跟大哥说一声。我的大拇指和食指不自觉碾着手指的汗液,觉是要把汗液磨干掉,却是越磋磨越是滑粘难受。大哥同意我俩出去喝酒。在房门开启的一刹那,我忍住了奔跑下楼梯的冲动,他对我诉说着对我要求去喝酒的不满,同时也跟我一样慢悠悠的走下漆黑的楼道,我一边敷衍回应着说昨晚确实没喝够想再喝一次,同时依然控制着自己的步伐,我能觉出来提着的心在向外走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放下来。一直走的不快不慢,他的抱怨也是一直都没有停下来,一直在问我到底想干什么,我说确实想喝酒,咱们就再喝一次吧,我还不时的问他这附近哪儿有喝酒的地方,他不耐烦的说这儿没有喝酒的地方啊。我说咱们找个夜市就行,他说这儿也没有夜市。就这样一直到走到小区门口右转沿着大道走,他又一次问我到底想干什么,我说就是找地喝酒,这会的我也失去了刚刚的从容姿态,说如果这儿没有喝酒的地方就去昨晚火车站附近找个地方。说着我就伸手去拦过路的出租车,然而车子并没有停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出租车司机因为天黑没看到我的招手还是从一开始就了解到这个地方的黑暗。我心又一次提了起来,步伐也变得不再稳定,他跟在我的后面两三米的距离直到从大桥转弯后,又走了几百米,我又一次招手过路的出租车,这次车停下了,我的心也跟着慢了下来。我坐副驾,朋友在我背后,我随即告诉师傅:火车站!他始终问我到底想干嘛,这么做让同事们会怎么想。我说我就想跟你好好的再喝顿酒,我习惯于做事儿留有最大的余地,让事情更完美更保险的结束,即使我现在上了车,依然想要控制着事态僵化的时间点能晚点到来。
在走到路程一半的时候,我说把你手机给我下,他照做了。然后我颤抖的询问他:要不要跟我一块走,我什么东西都不要了,我会给你买好票,然后你跟我一块回我家。他先是沉默,随即问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又一次没有任何感情的问他你要不要跟我一块走!又纠缠了几句不知所云的话语,后半程到火车站一路无话。
下车后我把手机递还给他,就快步走向站前广场。
遇事不够镇定一直都是我最大的弱点,此时心又一次因为找寻售票厅紧张起来,四处望去并没有看见售票厅到底在哪个位置,却看到朋友正在边上拿着手机摁着要对我不利的消息,这次我的情绪是种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紧张,就像玩游戏在通关的最后节骨眼儿上,不容有任何的闪失。我一把抢过他手里的手机,说等我买好票进候车厅时候再还给他手机,他也挺气恼的,但却不敢太过于发作。我已经紧张到了极限,以至于我把正在路过的巡警喊成了警察叔叔,我语无伦次的向他询问售票厅的位置,他一脸懵逼的指向我正对着的方向,没时间回顾自己的愚蠢,紧走几步进入售票厅,朋友在这个时候没敢太造次,因为他不知道我现在的状态是不是会对他造成伤害,他不发一语的跟在我的左侧,我排队买票时又一次问他是不是要跟我一起走,他依然沉默不语……
买了十一点多的卧铺车票,原本始终考虑节省的我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只要能安然离开。
票买好了,在进入候车厅的档口我把手机给了他,没有说保重之类的屁话,只是回头望了他一眼就进去了。心彻底静了下来……我找了一个靠墙的角落席地靠墙而坐,先给老爸通了个电话说我已经在候车厅了,不用担心,明天一早就能到德州。在我给家里通话之前二老也在经历着煎熬似的担心和无助,当时老爸并没有多说,只是说没事就好,在那个时候家里大爷都在我家商量着这件事儿到底该怎么着手去处理,我爸考虑着这次该花多少钱来解决这个事儿,而我女朋友那边也在想法设法的报警或者联系媒体。
临上车前朋友又给我发来信息,说要让我去取行李,他们已经把我的行李带过来了,放在公安局的门口,从住地打车到车站大概需要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车程,我激恼的把这个事实告诉他,并且想着把愤怒一股脑的全都发泄出来,拆穿他所有的谎言,把信任这个本来已经碎裂的被子再次摔的粉碎。
我登上了回德州的火车,躺在卧铺上,不自觉的想到那首歌——“我们哭了 我们笑着? 我们抬头望天空? 星星还亮着几颗? 我们唱着? 时间的歌? 才懂得相互拥抱? 到底是为了什么……”
散文丨干亚群:蝴蝶的手指
蝴蝶的手指
文丨干亚群
我拧拧肚皮,没有多少痛感,不太甘心,又掐了掐,痛感开始拖出尾巴,但痛点很模糊,似乎痛往四处逃跑,犹如我涣散的情绪。
我继续加大力度,拇指跟食指几乎跪在了腹部,并往同一个方向扭,渐渐它们绞在一起,底下的皮肤被我掐成了一只成熟过度的橘子,上面荡起皱褶。隐藏的神经组织好像突然被惊醒,一下子跃出皮肤,并甩出波纹状的痛觉,紧紧咬住橘子状的皮肤。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拧的那个点上,痛觉快速爬升,皮肤渐渐红了起来。
我隐忍着,面无表情,任疼痛长出一根根须,犹如见壁攀援的凌霄,一边扭,一边朝空中甩出一根藤,喇叭状的花朵,黄澄澄地开出热闹,那热闹含着警觉,从枝叶间提出一盏盏灯,在我眼前晃动。
一起晃动的还有窗帘,一会儿往里鼓,一会儿朝外卷,默默接引着我的痛感。
向晚的风,从窗外松一阵紧一阵地进来。我坐在窗底下,旁边有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一本书和一壶茶。书看了一半,中间夹了一张书签,看上去像虚掩的门。我是个路盲,常常迷失在这个城市里的小巷小弄,那里到处是紧挨着的门,但没有一扇门是虚掩的,日子的七七八八被隐藏在门背后,只有到了夜晚,一扇扇类同的窗拼盘出万家灯火。
喝茶,看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需时间正好跟别人做美容美体差不多。我不清楚那些美容店的生意如何,但可以肯定美容店的数量远远超越书店。整个小城全部书店加起来也不过是非常靠前的个位数。我比较抠门,不上美容店,也不去健身房,以及瑜伽馆,这个钱不如用来买好茶,购好书。好书太多,我所读不过沧海一粟,好茶也很多,我所取不过弱水一瓢。因此,我所认为的好茶,不过是能去五味,好书无非是阅读愉快,如见老朋友,不时能会心一笑,忘却世间的粗糙。
但,茶与书解决不了身上的疼痛。
我有偏头痛,往往毫无征兆头就跳痛,似乎有一个小锤子在敲打着我的颞骨,时间一长,疼痛慢慢游走,并在耳根边骤然停驻,然后隔几秒跺一下,痛感呈扇状发散。白天还好,能忍受,诸多琐碎的事情也能抵挡一下疼痛。但到了晚上非常折磨人,大脑其实很倦,可神经很兴奋,甚至是亢奋,在我迷迷糊糊间猛然揪醒了我,它在里面快活地跳起来跺几下,我捂着耳根,一点也不快乐。一旦,痛住进身子,愉情逸致只剩下一副骨架。
疼痛在医学上分成12级,由轻微痛到明显痛,然后一节节攀升,直至剧痛、爆痛,以及内脏痛。我现在属于微阵痛,类似于肌肉注射,针头扎进屁股还不算痛,注射液被推进的那瞬间疼痛才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承受不住这个级别的痛,很多人龇牙咧嘴,痛不仅仅在表情,也释放在声音里,不停地吸气,但气不知所措,在喉咙里来回奔跑。
窗,是南窗。这是我的习惯。北窗偶尔也坐坐,东窗是绝不坐的。说来也是书读多的影响,看到东窗,总联想到事发。一介布衣,并不存在东窗事发的可能,只是感觉这个词到底有点煞气。茶喝久了,心也慢慢淡了,随之对有戾气之类的词都不太愿意碰头。
窗底下有一棵樟树,不是很粗壮的那种。在清晨的时候我常看到有一个老人背朝樟树不停地撞去,嘴里嘿嘿地叫着。那声音自然不是因为疼痛,而为了增加背撞树的效果,达到胸腔的微震,从而捎带出肺脏内的一些分泌物。我没跟老人探讨过这些,自是替他每天这样撞击找到一种解释。有时他撞得猛烈了些,樟树的枝叶会震颤,似乎有人在挠它的痒痒,它忍不住。可,更多的时候我想到它在疼痛。
有次,我在街上闲走着,突然闻到一股清香,是那种能够流淌的香气,与花香完全不同,花开时的香气弥漫得近乎混乱,闻过的记忆跟着迷糊。我四处寻找,发现不远处有人手持电锯正在锯樟树的枝枝丫丫,也没什么标准,靠近窗户的多锯些,那些锯下来的枝叶,像脱掉的一件件褂子。香气,便是从这些被锯掉的伤口处散发出来的。我无可救药似的想到了那是樟树疼痛的气息。更无可救药的是我突然对树的气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人走着走着,走到了树跟前,摘一片叶子,揉碎,闻一闻。时间一长,似乎也闻出了树的脾气。不落叶的乔木,气息沉稳,散发性差。落叶灌木,气息各异,如果借用人的性格,有内向,有外向,也有内外向兼而有之。
不过,树站着与躺着时散发的气息是不一样的。前面有一个公园,因为一场大雨,水漫进了公园,于是,大部分的花树五花大绑地被移植,也有的裸露着根须且不知所终。那一段时间,我经过公园时总能闻到一股杂味,是一种七上八下的味。后来,我看到没被移植的花树一半慢慢枯萎,它们是给人看的。
疼痛击败了我流沙样的情绪,我一点点松开手指,由拇食、食指及中指、无名指,像是从公园里撤退的铲子,锹,还有镐。撕裂样的疼痛分解了我的茫然与无措,或者说是我的厌倦情绪在疼痛袭来时得到缓解。我全身松懈,潮热退去,仍一动不动,仿佛得到涅槃。
这是我跟自己玩的一个 游戏 。小时候我也做过。母亲偏爱哥哥,对他好言好语,最好的衣服肯定是哥哥的,出门走亲戚带的也是他,但对我呵斥有加。我也确实非常皮,在家里整天待不住,一出去肯定不是弄脏了衣服,便是身上挂了彩,或者惹了事,得母亲去赔礼,又老是顶母亲的嘴。母亲不喜欢也是情理之中。母亲曾吓我是捡来的。我一度信以为真。可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对哥哥的那种好完全释放在我这里,言辞温和,不停用手去试我额头上的体温,另一只手搭在自己的额头,如不见好转,必背我去看病。我伏在母亲的背上,体会她一脚一脚的前行,幸福得让全身颤抖。但装病没法装,我只晓得肚痛发热,而肚痛意味着不能吃东西,馋让我原形毕露。所以,我只好故意把自己摔痛,只是痛需要肌肤来印证的,我就拧自己,拧出一个个瘢痕,以吸引母亲对我的重视和温暖。母亲并没有识破我的小把戏,直至我初中离家去了外地求学,母亲突然变得不舍起来,可我的 游戏 停不下来,尤其是我心里发堵的时候,我重复我的 游戏 。
我起初背着家人,只挑肚皮,上面的瘀血他们看不到,即使偶尔瞧见了,我说是灸留下的,很容易搪塞过去。后来我往腰部下重手,家人似乎觉出那些瘀点怪里怪气。经不住盘问,我很快招了。
因为我是学医的,先生向来对我的病痛并不敏感。在他的眼里,医生似乎不会生病。而我也常常表现得如此,身体上的疼痛很少跟他说起。你问他我有什么爱好,他会如数家珍,而问他我身上有哪些隐疾,他会很怪异的眼神看着你,仿佛你的问题是那么的不可理喻。
但,疼痛留下的痕迹让他惊恐不已,可又无法说破,于是,他从网上找来一些图案,比如树背后能看到几只老虎,比如先看到少女,还是老婆婆。先生认认真真地测试着我,还不时记下来,然后去翻看答案,综合我的精神状况。
我配合得不是很好,明明看到的是少女,偏偏说是老太太。先生对照着答案,一边不无忧虑地望着我,眼神充满了担忧,这一下子拉近了他的沧桑。我不禁心里一颤,先生也老了,他有肚腩了,像有只锅覆在肚皮上,头上的白发似乎势不可挡,眼角的皱纹也逐渐显山露水。一些松垮垮的肉不仅仅瞄准我,也袭击他的周身,由腰及腹,手一扯,可以扯出数寸长。衰老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带着松垮垮的肉上班,各自处理那些可忙可闲的事。生活陷入了激情的洼地。
似乎为了对抗皮肤的松弛,我内心越来越处于僵硬状态,遇事容易堵,不够柔软,以往那种轻盈与惬意的感觉,仿佛被隔离,只剩下闷气一次次侵袭我肌理,它们在我的肌肉、黏膜、皮下组织里堆成一个个小结节,不动生色地附属在我的体内。它们分享着我的不快,吞食着我的抑郁,在我情绪低落、烦闷不安的时候在体内左腾右跃,或扭成一团,或拧成一块。我用手指从颈乳突肌推过去,能感觉到它们的滑动,那些轻微的嚓嚓,是它们隐忍的笑声。尤其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那些结节似乎长出触角,沿着我的肌体恣意地游走,并且丢下数颗数颗的脂肪粒。
可我对它们的侵入并不惊觉,密集的神经末梢仿佛套上了假指,迟钝,麻木。
曾有一个病人来我处看病,双手戴着厚厚的线手套。因为是冬天,这很正常。我问病史时,她把右手放在了小腹,手指呈半握状,既不像捂,也不像扪,说话的时候,那只手始终处于这个动作,倒是左手一张一合,还一举一挥,配合着她病情的叙述。我给她测血压的时候,她把左手放到嘴边,一咬,手套脱了出来,而右手仍搁在腹部,仿佛她的病情砸伤了它。
后来,我给她做检查时她红着脸让我帮她解一下裤扣,原来她右手戴的是假肢。假肢已戴了五年,可她仍没有接受它的存在与替代。她说握手的感觉一直萦绕着她,从臂膀出发,顺着手肘下来,非常强烈,也很清晰,但到了手掌处断裂了,那里只剩下光秃秃的手腕,但手指活动的记忆却盘桓在断掌处。她在人前总是把手藏起来,习惯性地插在裤袋里。她还说,有一段时间她有一种幻觉,手掌与手指仍会长出来,就像小孩换牙一样。所以,她手掌发生意外后她莫名地喜欢上了幼儿园,还特别喜欢正在换牙的小孩,她说小孩绽开着少了几颗牙的笑容,她就觉得自己的手指更贴近肌肤。后来有一次,她冲动地去抱小朋友,不小心露出了假肢,把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她才不去了。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小朋友的父母差点上她家索赔,因为小朋友一看到上的手指就拼命大哭。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障碍叫密集恐惧症,看到密集的东西心里就充满恐惧,仿佛有虫卵在自己身上蠕动。我没有这方面的障碍。但并不是说我没有其他障碍。我的障碍在于高处,一站到高层,两腿不听使唤地抖,脚底发痒,最不可思议的是明知道害怕,却往下跳的冲动时时漫过我的神经,仿佛两个我互相击打。我试着去战胜这种情绪,逼迫自己靠近冲动,用一个真我去识破另一个假我。这个过程注定很艰难,两个我最后都隐退到冰山下,胆怯毫不费力地控制了我。在我个人病史上恐高症将携带终身。
我小腿上有许多白色的瘢痕,很密集,像白癜风,这是蚊子叮咬后留下的。因此,即使大热天我也是套着丝袜。面对别人不解的目光,我始终没办法把这个秘密说破。不仅仅是腿上,我身上还有许多的疤,虽然都是意外的磕碰,可我固执认为这是身体对我的报复与警告。
我以前经常出现荨麻疹,一碰井水,或冷风一吹,手上、脊背,甚至屁股上出现一个个大包,红肿,还特别痒,简直痒到了骨髓里。明知不能去挠,可实在忍不住,似乎有一千只毛毛虫子在密密麻麻地左奔右突。理智根本管不住躯体上的病理反应,无法抵挡手指不住地变换动作,由挠到抠,由抠到挖,直到血痕斑斑,才终于战胜了毛毛虫。
那天,我从书店里出来,风刮得很大,刮得我踉踉跄跄,想打车,居然连个人影都没有。我是晚饭后出来散步的,也没多大的风,走着走着踱进了书店。书店里没多少人,这没多少人大多还是孩子,他们的小屁股搁在书架上,手里捧着书,旁边站着的大人在滑屏。我绕过他们走上三楼,我看的书在那里。现在购书途径很多,书店相对去得少。不过,一年之中总会去看看,不为别的,就喜欢坐拥书城的那种感觉。在书架上看到自己的两本书,夹在汪国真与海子的中间,看得我有些惊悚。我本能地抽了出来。最后仍放了回去。心里嘲笑自己真没出息。我翻看了一些书,可吸引自己买下来的念头很不固定。售货员有数人,各自低头玩手机。当书店里打烊的铃声响起时,我把刚才翻看过的两本小说抽了出来。到了书店光看书不买书,似乎心里有罪恶感。
当北风一次次恣意地出入我身体时,书也被肆意地翻起,纸张之间撞出哗啦啦的一片,像是在拆开某种藩篱。虽然已过了大寒,仍并不觉得冷,现在风这一刮,才感觉冬天如此贴肉。我一会儿背着风,一会儿迎着风,尝试着避开风口,而风的嘴角似乎无处不在,这边啃啃,那边嚼嚼,有时还咂几下。我感觉周身的毛骨起立倒下,倒下起立。
好不容易到了家,一杯热茶下去,身子还在哆嗦,桌上的那两本书也跟着哆嗦,只不过它们已经是哆嗦后遗症,书页翘得跟爆炸头似的。我不停地搓着手,朝手心哈气,脑海里不时闪过自己顶风前行的场景,感觉自己像一片落叶,硬是被风吹到了小区。这样的情形我以前也有,下村回来,突然遭遇大风,然后一身鸡皮疙瘩地回到寝室,一个人坐在床边不停地挠,厚厚的风团东一块西一块,待周身发热后才慢慢消退。我下意识去摸背脊,除了冰凉,并没有异常。我又朝别的地方伸手,并没有突起的风块。
荨麻疹就这样从我身上撤退了。始于何时,很模糊,而终于何时,同样不很清楚。就像我街上碰到的人,当我意识到自己正处中年时,看到的是多接近我年纪的,或超越我年龄的那些人。她们一身花色,但花得模模糊糊。她们脸上的黄褐斑泄露着她们的生理变化,粗糙的皮肤遮掩不住她们内心的渴求。她们鸭梨状的身材,稀疏的头发,还有四角脸。黄脸婆一词如鼻涕虫一样粘住我。
她们有时突然叫阿群,我会怔愣一阵。这个小县城里有许多个叫亚群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叫阿群的更多,楼下的那条餐饮街上有一个“阿群牛味馆”,每次路过心里非常不爽,似乎有意跟我作梗。我不吃牛肉,这是公开的秘密。不吃的东西还有许多,包括野味。听起来有些假慈悲,就算假慈悲,也打算到底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阿群是什么样的,本来还有些模糊的遐想,但后面一跟上牛味,好像瞬间之间拖了一块破抹布。至此,我宁愿相信那个阿群是个男的,有着杀猪胚的身板,瞪一双铜铃眼。
另一条街上有个叫阿群的豆浆店,算是县城里最有名的,舀出来的豆浆如一碗打蛋,厚笃笃的。这个阿群是个老头,六十开外,腰间系个围裙,眼睛有些吊,而两条法令却像两片括弧,如果他不看你,你反而觉得自己欠了他什么,所以,进入他的店,得一边喝他的豆浆,一边迎接他的目光,这时候豆浆的味道才一寸一寸地上来。
我的名字如同小半部生活史,每个叫阿群的人是生活史的一个标点符号,或逗号,句号,也可能是感叹号。家里人叫我阿群,以示亲昵,母亲发怒时叫我还是阿群,只不过声音像上了浆,硬邦邦的,如果掼下去可能跳出去几丈。在学校我被老师称为亚群,以示对我成绩优异的肯定。同学喊我老干,虽然年少,却叫老干,听之心里却喜滋滋,少年老成是表扬的另一种方式。还不太会写作时早早替自己拟了个笔名,似乎有意跟自己的名字相抗衡。但怎么看,仍找不到什么感觉,于是仍回原形。
阿群是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只是我从来没有在书店里听到过。仿佛,我跟众多的阿群永远在直线上,偶尔相撞一下。但没有我所期待的撞出光泽。
同事给我送来蔬菜,说是丈母娘种的,纯无公害。我奇怪,她怎么会有菜地。原来市政府在城里有许多储备土地,外面打个围墙,有时也不打,这些地就这样撂荒着。慢慢有人**开垦出一块地,很快,跟进一批人。只要邻居有两三个人在种菜,他们很快会结群。尽管各自熟悉,但仍在各自的地块上做好标记。数步之外车水马龙,而她们撅腚弓背地种下一棵棵菜。这块地种完了,她们继续拓展地块,还共享信息,每天拎着水桶、小锄头,寻找着遗落在城里的空地。为了种上有机作物,她们在家里用痰盂,用一只塑料袋装着去施肥,像是维护着一个农民的尊严。种出来的作物,大多自己吃,或亲友,多时也会去菜场卖。也怪,好像不需要吆喝,很快被人买走。这样一来,旁边的菜贩主不乐意了,再也不愿意借秤杆给她。
那些被抛荒的土地上曾住过阿群们,她们拿到一笔巨款,在城里购置房子,一天之内把我这个阿群奋斗了一辈子的积累轻易化解。
只是,这些阿群,不知道如何处置那些钱。这让我有些期待。
我有一个同事,也是我的上司,她名字里有个君,我猜测家里人或许会叫她阿君。用小县城的方言,君与群的发音差不多。但单位里永远不可能喊她阿君。她后来因为拆迁房的事进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回家的路上。虽然自己调离单位后跟她联系不多,但留存在记忆里的那些片刻,不可抑止地涌上来。她在单位里口碑还是不错的,工作雷厉风行,职务一级级上来。当然,大家也知道她身上的缺点,利用她职务的人和想接近她的人都会利用她的缺点,她似乎也没把这当回事,反而成为能与人打成一片的借口。大家都知道她在一线城里有多处房产,而且据说也运作得不错,却不想临近退休还是滑铁卢了。她的消息传得很快,而且传得越来越离谱,可仍被人说得有鼻有眼。那些鼻眼者,不乏曾经讨好过她的。可这些都已不重要。她在里面也听不到这些,即使听到也不是最关心的事。以前,我跟她有过一次小玩笑,我说我名字里有羊,但没钱。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一语成谶。因为,她当时说钱最多,如果人身不自由有什么用?
世间重复的事很多,衣食住行,受想行识。昨天重复今天,今天还将重复明天。佛说轮回,莫不如此。每天几乎都能看到颓废的人,泡在牌桌上,沉醉在低档的小饭馆,徘徊在公园的河边。他们看似为生存挣扎,但其实挣扎在自己的意志里。或许前一个晚上还在痛下决心,跟现在脱离,但第二天仍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不能说他们自甘沉沦,生活的皱褶太深。我也在重复自己的一切,今觉昨非的彻悟还是小模小样,好像亏待了岁月的流淌,以及眼角的鱼纹,但痛改前非的决心迟迟下不了,仍持续着昨日种种。
荡开光阴的波纹,言其重复,不免有悲情。
可,生活的坍塌正从一个借口向另一个借口滑行。同样的泪水,不会想到用它来洗脸。有些词语倒在了纸上,再也站立不起来。那些记忆也是如此,翻看日记,才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但记忆也是并不可靠。读那些词,犹如看故事。那些感觉,已找不准,如一盆倾掉的水,随形而赋,但始终立不起来。
这个年纪突然莫名其妙变得不太会妥协,尤其是跟儿子相处的时候。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儿子突然长大了,出门总跟你隔着一段距离,同他说话,得重复几次后才递过来一句。你再问一句,他早已嫌你烦。他在房里,你在门外不停地凑耳朵,跟密探似的辨识那些声音来自 游戏 还是英语练习。他看书时,你又总想知道他在看什么书,怕他看了不该看的书,或者无厘头的书。你希望他能按照自己指点的路线前行,且以人生的经验来训导他。他却不以为然,看你的眼神犹如看隔壁的奶奶,你一旦读懂了他的眼神,内心再次掀起汹涌,简直可以把自己吞没,而他冷冷地望着你,哪怕你气得发抖,他也不以为然。他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比如《三体》,而你并不认同这样的小说,尤其是看了网上的评论,觉得自己背脊发凉,甚至挑战自己的三观,特别是看到他在日记里摘抄那些充满血腥与冷酷的词句时,情绪坏到了极点。于是找他谈心,苦口婆心,叮嘱他要看经典的书籍,那些书可以帮助你做有根的人。他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你,以青春的倔强直面四处渗漏的更年期。
一段时间,我在后半夜经常醒来,醒来后却怎么也睡不着,起身借窗外的灯光看钟,才凌晨两点。返身继续睡,可那时是装睡,这一装把杂念都装了进来,一会儿天一会儿地的,间或还有回忆南来北往,脑袋怎么也不能消停。先生酣睡中,蜷缩着身子,偶尔动一下嘴唇,喉咙里咕咚一声,嘴角边挂着浅浅的笑意,像个婴儿。先生是个坐着都能睡着的人,休息天如果我不叫他,他可以一直睡十七八个小时,起来时还老大不情愿,说是才刚刚睡了一觉而已。我真不好意思说我一个晚上有时要睡好几觉。
曾经有许多的梦想,似乎一个比一个阔大,但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心所向往的居然不过是睡个好觉。国际上专门有个世界睡眠日,看来睡眠问题已国际化,并非我一个人在后半夜数水饺。我试过各种方法,甚至偏方,但也只是时好时坏。不得已时也服过安眠药,醒来时感觉自己像是从水底捞上来的,头脚湿淋淋的。
偶尔也跟朋友说起睡眠的事,她们似乎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说到原因时,大多语焉不详,犹如心头堵着一个不可公开的秘密。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间水疗店,只要一说起水疗,人跟打了鸡血一样,如果她发现你没在认真听,她一把拽住你,从国际到国内,从小钱到大钱,最后归根结底是在 健康 方面花大钱也是小钱。只要她知道你哪方面不对劲,她肯定会推荐她的水疗。她列了一个单子,除了不孕不育,几乎把所有的疾病都罗列进来了,自然也包括睡眠障碍。她得知我睡眠不太好后,天天来问候,问候之余便是鼓动我去做水疗,手机被她问候成发烫。她自己很瘦,脸色不是很 健康 ,让人怀疑她也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可我无法说破。除了她,还有一个朋友,做的是保健产品,朋友圈里尽是她推销的产品。自己怕跟她联系,只要一联系,她就给你推荐产品,从胶原蛋白到卵巢保养,反正女人的那种心思都全说透了。她的劝词无非是女人要善待自己,让自己美丽最重要,有时还配上一段血淋淋的段子,说是女人不待自己好,别人的女人就会睡咱老公,打咱儿子,等等。感觉凡是女人不买胶原蛋白,这后半辈子无法活了,尤其是看了那些,一个个水灵灵的,清纯无限,你不动心是假的。但动了心,结局肯定是伤了心,最后不得不把她的朋友圈屏蔽了。
谁也不会想到,女人到了更年期时,居然把原来很嫌弃的大姨妈捧成了宝贝。尽管是很私密的事,女人闲谈时仍会聊起生理期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变少了,有的说好几个月不来踩点了,也有的说已差不多衰绝了。这种话题在女同事间很平常,大家也不遮遮掩掩,甚至是大大咧咧,就在吃饭的时候也会聊到。一天几个女同事凑到同一张桌子吃午饭,一口饭,一句话,饭浅下去,而话越接越多,家长里短,老公孩子,最后拐到了自己身上。这个说早没了,那个说要么好几个月不来,一来不肯走。然后,大家都说女人过了五十差不多是可以绝经了。突然,邻近一桌有个声音抛了过来:谁说的,我还有,而且每个月都很正常。我们都把目光推送过去,是单位里的女驾驶员。她也不怕别桌有男同事,把话说得很笔直。我们有的赶紧把饭塞进嘴里,以避免让笑显得很醒目,也有的不出声,但跟对面的相视一笑,笑里隐藏着杂质。好在食堂里人多声杂,谁也不习惯于聚焦,而且饭食讫,话题跟着消淡。过了几天,这位姐姐在办公室走廊里一间一间地敲门过去,问女同事有没有卫生巾,说是这次提早了一天,没做好准备。她似乎一点也不回避男同事,即使是讨到了卫生巾,她还大大方方地捏在手里,从一间办公室窜到另一间办公室,脸上淌着自豪与自信,仿佛有一条鱼流动着。
办公室的楼下有一个荷花池,枯荷梗像五线谱,错乱地戳立在水面。因盛景不再,暴露了水质,黑色的淤泥一览无余。湖底也是衰败的,苍凉,贫瘠。与曾经的明媚和浩荡碧波相距甚远。这让我看到一个女人的暮年,一个巨大的凄惶潜伏在岁月的光景里。
从办公室出来还早,我便去河边散步。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只蝴蝶,抖动着翅膀,翠绿色的,联想到古诗里着绿倚门望的**。捡起来,才知那些抖动,原是受伤的翅膀在颤动,如疼痛不已的人浑身颤抖。蝴蝶的疼痛,让它看起来像舞动的手指。
疼痛最高的是分娩痛。自己没有经历过,我生儿子时是剖腹产。那种痛,犹如骶部与耻骨分离。
可,母亲从未给我说过。
泪,扑簌簌地下来,滴在肚皮上,那里卧着一只蝴蝶,像母亲无处可逃的皱纹。
干亚群,中国作协会员,宁波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给燕子留个门》、《的眼睛》、《指上的村庄》、《树跟鸟跑了》、《带不走的处方》等。散文常见于《散文》、《散文选刊》、《作家杂志》、《上海文学》、《天涯》、《 美文 》等。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首届三毛散文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储吉旺文学优秀奖等。
美文 推荐
散文丨王雁翔:故乡的味道
散文丨王雁翔:我的田野记忆
散文丨王雁翔:母亲的流年
王雁翔:雪山上的灯光
落语的简介
落语是日本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落语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落语都与中国的传统单口相声相似。据说,落语的不少段子和中国渊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国明末作家冯梦龙所编的《笑府》。后来又受到《宫廷野史》和《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的影响,经过不断发展,才变成落语今天的这个样子。集中表演落语的小剧场被称之为“寄席”。落语一般表演的场地并不大,在剧场前方的小舞台上摆着一个小软垫子,落语师就跪坐在上面表演。虽说落语师表演时都会穿上非常正式的和服,可他们说的却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大白话。如果说和中国单口相声有什么不同的话,落语可能更像独角戏或者是单人小品,因为落语除了嘴皮子的功夫,更注重用滑稽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表现生活,为了让演出更出彩儿,许多落语师还会再拿出折扇和手帕来当道具。
落语表演的内容大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里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如果能经常听听落语,对日本的风俗民情也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日本的落语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口相传的,通常学落语的人要经过十年的苦学才能成长为落语师,学徒出师以后,再和演出公司签约,然后,就要靠演出来维持生计了。最初级的表演者表演一段15分钟落语的收入大概是450日元(税后)。虽然“落语”和“漫才”是搞笑艺人的本业,但是它们主要是在剧场表演,观众有限,票价定得也不高,所以收入不会太多。这种娱乐形式在日本的“发扬光大”,并能赚到盆满钵满,主要还是仰仗了电视的发展。
落语这种搞笑形式,作为中国人可能不大能理解。落语中不停的抱怨,大声吼叫之类的表演形式不在少数,似乎只是在发泄情绪。不过日本是个高压社会,这样的表演既然存在就自然有它的市场。可能只有在那里工作生活过的人才可以理解。 “搞笑”这种娱乐形式的原型是“落语”和“漫才”,大致跟中国的相声艺术类似。“落语”是单人表演,通过话语和动作讲述故事,传达一定的人生道理。从江户时代流传下来很多落语的经典段子,现在还在浅草一类的“下町”地带的小剧场内反复上演。“漫才”则是双人表演,表演者穿上自己特定的行头(有的“漫才”表演者的服饰相当夸张),相互插科打诨,有时甚至伴有非常激烈的肢体动作。
每年的7月夏日,一年一度的“大银座落语祭”(类似我们的相声节)在日本最繁华的银座街头举行。喜爱落语的日本人摇着轻巧团扇,聚在一起享受快乐。经典段子有《荞麦面》《动物园》、《秋刀鱼还是目黑的好》等等。
大众表演类协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组织“落语艺术协会”成立75年周年的纪念作品《落语天女》2006年1月6日开始播放,还被改编为动画片。此外,长濑智也和冈田准一演的日剧《虎与龙》中也有落语的展示。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这句话太过绝对化了,我不赞同。
简而言之,朋友圈是聊天软件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发布一些文字、照片、小视频等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各种生活和心情,跟曾流行过的qq空间的功能相似。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这句话既没有大量真实数据的支撑,又不是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说,完全属于个人臆想之言,过于绝对化,根本站不住脚,也经不起我们认真仔细的推敲。
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发朋友圈成为大家衡量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的标志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发朋友圈与一个人过得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常常发朋友圈不代表他过得好,从不发朋友圈也不能证明他过得不好。
一、一个人不发朋友圈的原因有很多,但绝对不包括他过得不好这一点首先,不发朋友圈不代表他没有发任何动态。 现如今社交软件那么多,比如微博、知乎和抖音等等,不在微信上发朋友圈可能是人家已经发了微博或者抖音,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其次,不发朋友圈可能是对你不可见。 朋友圈有一个隐私设置,可以人为选择那些人可以看到动态那些人不可以看见动态。你看到的是人家没发朋友圈,说不定人家天天发只是把你屏蔽了而已。
再次,不发朋友圈可能是因为人家是一个没什么表达欲的人。 对那些习惯了安静沉默的人来说,让他们肆无忌惮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管他过得好与不好,他都是默默的。
最后,不发朋友圈是因太忙没时间发。 有人说“朋友圈是一张个人名片”,必须好好经营,所以每一次发朋友圈都要好好写一段话然后配上精美的和视频,可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对那些很忙的人来说太奢侈了。
还有一点就是单纯的懒,不想发,比如我。因此,“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得不好的人”这句话是不合理的。
二、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看他的脸就知道了
脸就是一个人生活的模样,要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看看他的脸就知道了,而不是以他发不发朋友圈为标准。
①一个脸色蜡黄,双眼无神充血,无精打采的人, 通常是遇到了麻烦事太焦虑,导致吃不好睡不好,正在被生活的残酷狠狠折磨着,哪里高兴得起来。心里不舒坦,脸上自然就是愁云密布了。
②一个满脸红润有气色,眼底眉梢都是笑容的人, 通常都是生活轻松幸福,被满满的快乐围绕着的。家人平安 健康 有事可做,纵然生活平凡却没什么可忧愁的事,心情愉悦脸上自然笑容可掬。
③一个满脸别惹我,以一副不可一世的面貌生活的人, 通常都是不好相与,动不动就发火怼人,被愤怒左右生活而痛苦不堪,长此以往便养出一张凶神恶煞的脸。
总之,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和记录生活,不是为了故意炫耀自己过得很好。衡量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的标准有很多,比如爱情事业双丰收、身体 健康 家庭幸福、或者有事可做生活充实等,但绝对不包括发朋友圈这一点。
只要用心,好好看看他的脸便能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朋友圈会经过各种滤镜而不真实,但脸是最不会说谎的,特别是脸上不经意间的小表情。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我不太认同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我来谈谈我身边的几件事。
生活富裕的领导,他的朋友圈一年也就那么几条“ 越是富裕,他越是低调”
身边老板比我大两岁,我92,他90.个人觉得对于他这种年轻有为,资产过千万的人来说,那日子改不愁吃穿,只剩下玩了吧。
结果却大大相反,他从来不晒自己的任何东西,没有炫富一说,感觉放在人群里特别不起眼,就一普通人。
他基本不发朋友圈。偶尔发一条不是人生感悟便是儿时的怀念,比较念旧。
走马上任领导层的人很少发朋友圈之前一同事,没有升职加薪的时候他朋友圈起码还有动态,自从提拔后,近两年的朋友圈都格外凄凉。
到了一定岗位层次,发朋友圈的更少。
不喜欢芝麻点事情都发朋友圈真的见过朋友坐了一次飞机,从进机场到落地,可能不下二十条朋友圈,难道别人不烦,就因为你第一次坐飞机。
还有那种各种事情曝光朋友圈,家长里短,夫妻矛盾,搞得全世界最惨。
所以,凡事不发朋友圈,那才是高逼格的人,才不是过得不好。
朋友圈是每个人舒发心情的空间,这里也是一个相对有限的 情感 空间,受人脉,性格的影响,有些人喜欢丁点小事都发个朋友圈舒发情绪,但也有人从不发朋友圈。
其实仅以朋友圈的更新时间来判断生活好与不好是有失偏颇的。
过得好不好是个很主观的感受,有些人可能没什么钱,生活很囧迫,自然不会更新自己的朋友圈,但我们能认为他过得不好吗?未必!
又有些人总喜欢分享每日动态,诸如 美食 ,日常等等,那我们就认为他过得很好,也不对吧?
因此,这只是一个比较相对的问题。吃到了美味的食物,想要分享给身边的人,又或想告诉人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发表喜悦都是很私人的方式,以此为依据,证明多发朋友圈的人会过得好,这是不全面的。
朋友圈只是让我们了解朋友近况的一个途径而已,过得好不好与个人的经济,婚姻,心情都息息相关。
经济条件稍好的人比别人少了些经济方面的压力,婚姻状态强的人到别人多了幸福感,保持每日好心情比别人多了些生活乐趣。如果能在这几个方面保持比别人过得好,相对而言过得也比别人稍好,仅此而已。
纯粹从发朋友圈动态来衡量只是小道,不足以说明个人的生活品质,因此我不太认同这样的比较方式,也可以说根本没有比较的意义。
这句话说得很对,我很认同。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得不好的人。
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第一、凡是过得好的人,都是比较爱发朋友圈的人。朋友圈有几大作用,刚好对过得好的人来说是如鱼得水。
1,发布自己的行踪动态消息。 比如说发自己去哪里玩,去哪里 旅游 ,去哪里谈业务,参加什么会议,和哪位名人大佬在一起等等,这是朋友圈最常见的内容。而过得好的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发布。
2,发布自己的工作和业务情况。 比如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或者有了很大的成绩;或者生意上有什么新产品、有什么新的促销活动。等等。混得不好的人,哪有这些内容。
3, 转发一些自己觉得和有价值的文章、视频、故事,以及 社会 动态和舆情等。 而过得不好的人,没有心情分享这些内容,甚至他也获取不了那些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过得不好的人,没有好的、有价值的内容可供发朋友圈,也没有心情发朋友圈。朋友圈门可罗雀。 俗话说人穷休入众,言轻莫劝人。朋友圈就是一个江湖。大家在里面发这样发那样,在里面互动,常常是一种实力的炫耀而已。过得不好的人,无钱去 旅游 ,又不能买新车买新房子,更没有机会和名人大佬混在一起,没有任何可炫耀的东西,所以最好就是看热闹,不要发布什么内容,以免贻笑大方。
第三、人贵有自知之明,过得不好的人,虽然也有话说,想吐槽,甚至有很多苦水想倒出来,但人毕竟有自知之明,何必说这些没用的呢?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性的互动交流平台,你本来就人微言轻,现在你整天在那里吐苦水,诉说你的凄凄惨惨,散布你的负面情绪,你以为大家会喜欢你吗?你把朋友圈当成了垃圾场,大家非但不同情你,可能还会看不起你,甚至鄙视你!所以过得不好的人,还请明智地闭嘴吧。看人家在台上表演就行了,你只能在台下当观众,喝彩一下,点赞一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朋友圈绝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地方。过得不好的人,自觉一点,知趣一点,必须要谨言慎行。
我并不认同这句话,首先我也是一个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也不是过得不好,也不算好,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着一个普通的生活。
我老婆生日我不发朋友圈,我孩子出生我也没法朋友圈,但并不妨碍我爱他们。
我只是不太喜欢发一些生活琐碎的事,朋友圈也有很多去个地方玩,吃一顿饭,发十几个朋友圈,我只是在心中小小的鄙视一下,就没有然后了。
我不认同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 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越是富有、越有钱越有生活品位的人,生活行为越是低调,是很少发朋友圈的。
相信咱们大家伙儿都听过一句俗语: 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什么 。就像陈奕迅歌词里《红玫瑰》写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隔山差五发朋友圈,有的甚至天天发,但他们真的过的好吗?不一定,对吧!你能说他们就一定过的很好,或者说那些不发朋友圈的就一定过的不好?
都不一定的,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在中国至少有10亿人的使用基数,每天发圈秀动态的太多了,今天开车去了哪哪儿、明天和谁谁出国,实际上去掉伪装之后,他也许正在某个山沟沟挖地、吃着5块钱的小碟菜,喝着20块钱一瓶的江小白了。
生活在不努力点,不发点儿圈可能连存在感,都找不到咯,都是生活给逼的。
越是富有、生活品质越高的人,他们的生活动态都在“高级圈子”朋友圈的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大众的 ,也就是我们大家伙的朋友圈。比如村委会大妈圈、隔壁老王圈、职场生活圈等等。 一种是上流 社会 圈子 ,两则都有朋友圈、唯一不同的是 社会 地位。
我不知道咱们在线的广大同胞们有没有加过,马云的朋友圈。马云中国首富资产上百亿,若论有钱在场的各位没一个能比得上马云。他的圈子里都是 社会 精英、顶级富豪,你有见他三天两头就发朋友圈吗?
没有,甚至说很少,因为没有必要,他总不能发朋友圈在加一张自拍说:我今天又赚钱了,买了一栋大厦、还圈了一块,快来给我点赞。这简直弱爆了。
人家都在闷声发财,生活好的不知道哪里去了,发朋友圈炫富这是不存在滴。
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炫耀这大概是,咱们生活中经常会听身边朋友说起的段子,这话一点没错。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经常看**、电视剧或者短视频经常会发现,一些长相很不错的姑娘,会在一辆豪车前自拍,然后发朋友圈。
因为没有所以要为生活添点料,因为没有拥有、所以越是炫耀。这就是姑娘们的生活状态。现在你还认为 “凡事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过的不好的人?”
总结:朋友圈融入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小到蚂蚁成长,大到宇宙航天、朋友圈记录着我们生活一点一滴。发朋友圈是生活状态,不发朋友圈也是一种态度。不能一概而论,人过的好不好。
所以啊,不管生活如何窘态,你处于哪种境地,贫穷也好富贵也罢,一定要有态度的活着,记录朋友圈无愧于你自己。
#青春期的时候,因为失恋,我转学了,而后通过同学加到他的QQ,从此我只要拿到手机就爱往QQ空间发说说日志,只为了让他看到我的内心所感,更期盼得到回应。文字凄切优美,可内心总是动荡不安。你能说那个时候我过的很好吗?
当然,以上所答好像非所问。
——朋友圈,据我看来,已经沦为买卖圈了,广告的汹汹来势真让人招架不住。所以,我很少发朋友圈,感觉发个朋友圈也有跟别人抢生意的罪过。好吧,不想发也不想看,几乎是把朋友圈给关了。
另外,到了快奔三的年纪,真的感觉在朋友圈秀一些东西没有什么意义,浮夸的话不想多说,真正想说的话,难以启齿,说出来也许也得不到共鸣反响,所以干脆不说。我曾经试图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心得,但终究发现朋友圈是不适合公开这些内心私语的。朋友圈只适合浮躁,而人,年纪往大了走,只有孤独。
如何评价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
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情景喜剧。
可以说,在2005年,中国电视银幕上出现了两部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喜剧,并开启了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一轮繁盛—《武林外传》和《家有儿女》,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武林外传剑走偏锋,让很多观众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喜剧还能这么拍—没有背景笑声、没有刻意搞笑的段子,只有隐藏在一个个包袱背后的深意和温馨的细节,捧腹大笑之余还能深深动容。
而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家有儿女》,则更像是承接《我爱我家》而来的家庭情景剧,家长里短,爸妈儿女,浓缩了制作者寓教于乐、展现中国当代家庭生活真实一面的意图,用心和诚意下,打造了这么一部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为之津津乐道的喜剧。
作为一部陪伴我童年的喜剧,《家有儿女》的确有很多令人好笑的情节,也让我思考家庭生活。但这都只是恰好实现了这部喜剧的野心,仅仅是它的题中之义。所以,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这部剧最受到掣肘的一面。
因为要展现的是家庭的日常,它能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最有生活气息的笑料,比如说几季常见的刘星闯了祸千方百计不让刘梅知道却还是败露…生活有的时候还是平淡居多的,尤其当故事还局限在一个家和成员们仅有的活动半径上,能够挖掘的地方本就不多,再加上套路化的剧本,导致了《家有儿女》从第二季开始就不是很能引我发笑了,虽然加入了新成员,但并未给故事带来更大的惊喜,只是换了一个人来填充家长里短的内容。
对比之下,《摩登家庭》也好,《我爱我家》也好,他们的故事多了些“奇葩”的因素—比如复杂的家庭背景,搞怪的家庭成员。也许有人会说,《家》是重组家庭,三个孩子个性迥异,老师同学的故事一个不落,还不丰富吗?我只能说,丰富是丰富,但并不代表能保证观众看了200集都能一直笑下去,因为角色的性格不太具有喜剧特性,这也是这部剧的一个得失—要做最反映家庭生活的剧,就必须舍弃一些不那么“接地气”的设定。而且,当小雪乖乖女、刘星淘气鬼、小雨卖萌、夏东海豁达开明、刘梅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性格在一开始就定型了,相应的喜剧效果都营造出来之后,此后数十集的重复只会让人感到乏味,即便会有些许的事件带来小小的突破。
再一个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地方在于第二季开始的人设就有点崩坏了(我都不提后两部了唉)。尽管刘星一向爱打闹,但是第二季有了明显的成长,开始会思考一些事情了,然而夏东海却变得有些奇怪!第二季的夏东海曾经失业过,一向豁达的他也变的有些焦躁和失落,最奇怪的是以前刘星如何胡闹他一般是加以引导而非出言指责(有人也提到夏东海关系微妙),然而他却在刘星变的比较懂事的同时对刘星变的有些爱找茬,比如说呆在家中就会看到蹑手蹑脚的刘星问他是不是又闯祸了?(本来第二季家庭成员对刘星更为严苛的态度让我不大舒服,但碍于年代久远记不大清暂且不表)这点让我大惑不解,难道是夏东海和刘星混熟了就不那么注意了吗?还是夏东海也受了妻子的影响?
这样的两大部分让我对《家有儿女》的期望值是打了折扣的。而我认为这一部剧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后两季为了凑足集数我也不知道它是为了故事的连贯还是被商业利益砸到脑袋了)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在太长了!比起美剧一季10-20集(情景喜剧一集还只有此剧的一半市场),《武林外传》81回就完结,这部剧的第一季100集我就嫌长,长到分不清这一集我是不是之前看过。因为没有那么大的故事格局,没有那么多的笑点和矛盾,这部剧走向了不可避免的为喜剧而喜剧,后期甚至只是为展现而展现,实在寡淡无味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