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牧《过骊山作》的译文

2.书潘荆山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突破-纪传类杨洋

4.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

5.文言文阅读欧阳顀字靖世

6.权万纪文言文阅读答案

杜牧《过骊山作》的译文

贤良方正阅读题及答案-贤良方正阅读题及答案

重点讲解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⑦一鼓作气(初次,第一次)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采取)

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④族疱月更刀(一般的)

⑤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指筋骨交错集结的地方)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使用,驱使,动词)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

2.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文中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它的比喻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里指“天气”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经营,与现代汉语用法有区别,现代汉语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这里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精英,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但现在也用于指出类拔萃的人)

3.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方位名词直接做状语,向北……;向西……)

(3)辇来于秦(“辇”古代一种人拉的车子,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即:乘辇车)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用如动词,当做铁锅;当做石块;视作土块;视作瓦砾)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动用法,为……而哀;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

③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相当于“之”)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并列连词,又)

②不敢言而敢怒(转折连词,却、但是)

③谁得而族灭也(表修饰)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假设,如果、假使)

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

(3)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助词,表感叹)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助词,用于句首,引起议论)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指示代词,那个)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三、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意念上的被动,举,拔,攻占。此处为被攻占的意思)

(3)介词结构后置句:多于市人之言语。 用之如泥沙。

四、其他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使用了“互文”修辞格)

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这两句中的“人”即“民”,即:百姓。此处用了讳饰手法,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重点提示

1.从内容上看,《阿房宫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2.本文是怎样做到描叙、议论有机结合的?

3.作为一篇文赋,本文充分发挥了赋体在语言方面的长处:既采用比兴,又运用了铺陈,熔赋、比、兴于一炉,兼得诸家之长;尤其在句式方面,或长或短、或整或散、或常或变,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请以文章的第三节为例,说一说句式与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思路指津

第1题

对于这一问题,应从两方面去寻求解决途径:一是文体特点与时代背景;一是文章内容。这里仅从前一个方面作如下提示:

赋,作为一种文体,在汉代兴盛一时。不过,汉赋大多成为帮闲文人的应制之作,内容以上阿谀奉承为主体,形式上则艰深枯涩。六朝人写赋,工于骈偶,走向极端,这种俳偶式骈赋,绮丽浮靡,堕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文坛出现散文式的赋体,跟汉赋的艰涩大相径庭,又跟六朝骈赋的浮华迥然异趣,杜牧的《阿房宫赋》是这方面的优秀名篇。

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这是一篇讽时刺世之作。《阿房宫赋》中所着力描写的阿房宫,是秦皇骄奢的见证,是封建的象征。由于唐敬宗大兴土木,大建宫室,因而杜牧写阿房宫,正是借古讽今,体现了较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倾向。

第2题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既要分清文本中哪些是叙述描写,哪些是议论抒情,更要结合文章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主题,去探寻体会那些融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提示如下:

文章真正的用意在于议论时政。描叙是议论的铺垫,为议论必备之条件;议论是描叙的归宿,是描叙必然之结果。作者围绕阿房宫,反复措叙,多方渲染,极尽铺张之能事,又画龙点睛,精当议论,以达到情尽意显的效果。

文章一开始点出背景、环境,然后进入对阿房宫形象的刻画。依据空间位置的顺序,先作外景描画,极力渲染其大;紧接着作内景描摹,尽情点染其美,至此,阿房宫富丽堂皇的形象矗于眼前。由对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的叙写。写宫人,写其饮、食、起、居;宫内的生活,写歌、妆、梳、洗、焚椒兰、驾车辇、望临幸等等。再由叙写宫人过渡到描写珍藏。六国的珠宝,都被秦王朝囊括其中,但在宫中却被视若土石,任意抛置,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此时此刻,作者惋惜底的倾向便逐步外溢;笔前的锋芒,便渐渐外露。“亦不甚惜”一句,仿佛已经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之声了。

接下来,文章由对阿房宫的堂皇富丽的描叙进入作者议论的中心。宫殿如此豪华,耗费如此浩大,必然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和不幸,“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灾难和不幸,又势必激起人民的愤恨和反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历史的回顾,有着现实的用心。卒章显志,文末作者的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凉水。文章突出一个“鉴”字,引古用于鉴今,述昔借以讽世,希冀唐王朝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至此,作者为文之本意才显现出来。

文章的描叙由宫而起,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文的议论就越是扎实可信。文章的议论由宫而发,越是议论得精到,就越显出作者前文描叙的良苦用心。就这样,全文描叙与议论有机结合,笔墨淋漓酣畅与恣肆汪洋相得益彰,收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第3题

文章第三节由描叙转而为议论,点示为文意旨。先以“嗟乎”领起,有提示注意的作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几句是散句,用平和的语气说理,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则变为尖锐的质问,发人深思,为下文的排比议论蓄势。“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连用六个排比兼比喻的长句,极写素的“纷奢”。这些句子大体上押韵,一气贯注,成排山倒海之势,颇具震撼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以散句收束住上面的罗列,并开启下面的议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变为四字短句,一语道破,简捷有力。“戍卒叫,函谷举”,选用被动句式,节奏骤然加快,庄重而不失诙谐生动。“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采用变式句,语气虽稍缓,但仍有气势,形象地描绘出阿房宫被焚的结局,也暗示了秦王朝的覆灭。

难点解析

1.下列句中两个“缦”字的意思是否一样?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明确:这两个“缦”字的意思不一样:

“缦”的本义是没有花纹的帛。在“廊腰缦回”中,“缦”用的正是它的本义。“缦回”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的主从结构,意思是像缦那样曲折回环。教材注:“缦,萦绕。回,曲折。”“萦绕”“曲折”其实都是“回”的意思。在“缦立远视”中,“缦”当是“曼”的通假字。《说文》:“曼,引也。”段玉裁引《鲁颂》毛传云:“曼,长也。”教材注:“缦立,久立。”“久”,是“长”的引申义。但此处似以取本义为佳,“缦(曼)立”,即引领而立,伸长脖子站着(等待皇帝宠幸)。

2.下列三个句子该怎样翻译?

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②朝歌夜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明确:这三句,机械地照直翻译不难,但又未必合乎原意,因为它们都是“互文”,必须把相对应的词看成一个整体。①句的意思是,歌台舞殿上的表演有时使人感到热烈,有时使人感到凄清;②句的意思是,不分早晚(或从早到晚),宫女们都在弹琴唱歌;③句的意思是燕、赵、韩、魏、齐、楚所搜集和收藏的珍贵东西。分开讲甚至会闹出笑话,如第②句讲成早晨唱歌、晚上弹琴,就好像是按课表上课一样了。

课文阅读指导

例1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C.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的理解。答案为C项,该项为连词,假若,假使;其余三项为使今动词,叫,让。

例2从课文中找出与下面这首诗中划线路子内容一致的句子。

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分析 此诗主题思想与《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答案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点悟 既很熟悉课文内容,又能准确理解所给诗句的意思,是解答此题的前提。作答时可注意,诗句中“函关”、“独夫”、“火”、“作灰”等关键字词,通过联想、比较,以便从课文中快速筛选出所需句子。

拓展延伸探究

知识拓展

1.写作背景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关于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诚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合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比他约小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3.关于“赋”

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得颇早的一种文体。它始创于周末,到了汉代则特别发达起来;此后经过历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在体制上不断有所变化。赋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文体之一,所谓“诗词歌赋”,“赋”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从现在所见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荀况。继荀况之后,进一步发展赋体文学,开汉赋先导的是楚国人宋玉。宋玉可以说是赋体文学的真正创立者、奠基者。楚国是赋体文学的发祥地。而汉赋,就是在荀赋,主要是宋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综合了“楚辞”、《诗经》以及先秦散文的一些文体特点和创作手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体。

后世赋体作品的创作经历了不同时期,在体制上不断有所变化。明代徐师曾在他的《文体明辨》中,将赋划为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类,这大致上可以反映出赋在不同时期体制上的变迁和特点。古赋,主要是指产生于两汉的辞赋;俳赋,又称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新赋体,始于魏晋以后,盛行于南北朝;律赋,主要是适应唐宋科举考试用赋而产生的一种既讲究对偶,又注重音韵的新赋体;文赋,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赋发展到清代,因受八股文影响,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和制举文字一样,完全走入末流而无足取了。

总之,赋这一文体是比较特殊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同时代诗文的影响。有时散文成分多,诗歌成分少;有时,诗歌成分多,散文成分少。但它一直保持着半诗半文的性质,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立的文体。

西汉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采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在晚唐,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不易的。而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能力迁移

例3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①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往日我偶然见到有十多位文士,眉飞色舞,击掌赞叹,在共同读一卷文书,我一看原来是杜牧的《阿房宫赋》。②众考生里有很多人说杜牧性格懒散、放纵不拘小节,不过我照你的意见办,不敢再变了。③杜牧生性刚直,有出众的节操,他从不显现谨小慎微的样子,敢于评论军国大事,指出时政利弊尤为切至。

例4 以我国的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仿照下面一段话,另写段话。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中关村,宛然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坐落于北京大地,她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解答此题应注意要注意弄清题目要求。明示要求为:a.以自然景观为对象;b.运用比喻修辞;C.句子结构要与所给例句相同。隐含要求为:选择的自然景观,应有代表性,能体现(或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句式结构为:本体(自然景观)+喻体(具体的、形象化的)+ 喻体的特点(体现精神面貌)+象征的意义。

答案

(参考示例)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武士,一路翻山越岭,奔向大海,她是华夏儿女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体现;泰山,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世沐雨经风,阅尽春秋,她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深沉的标志;青藏高原,好比一位慈样善良的母亲,一生默默无闻,哺育儿女,她是中华民族胸怀广阔、伟大坚强的象征。

问题探究

本文和贾谊《过秦论》(本册第17课)都有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两文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什么不同?

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

两文立论角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过秦论》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

书潘荆山文言文阅读

1. 书潘荆山的全文翻译 急

作品原文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1]。

康熙五十四年[2],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3],杀守备及官兵二百[4],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5],台湾陷。

事闻,省城大震[6]。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3],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9],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10]。”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11]。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12]。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13]。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14],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15],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16]。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

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孏[17],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18],请事公终其身。”

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文言汉语注释

[1]浙闽总督:辖今浙江、福建二省,康熙时驻福州(今福州市)。满保:字九如,一字凫山,觉罗氏,正黄旗人。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官侍讲、祭酒,以礼部侍郎外任福建巡抚、浙闽总督。以平台录功加兵部尚书。

[2]康熙五十四年:公元l715年。

[3]朱一贵:明末福建长泰县人。明亡后居台湾,以养鸭为业。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夏初,联络黄殿、李勇、吴外等人率众起义抗清,各地纷纷响应,占领整个台湾,称中兴王,建元永和。是年6月,清廷派兵自闽、浙渡海镇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押解至北京被杀。

[4]守备:一城之守将,位在都司下。

[5]欧阳凯:福建漳浦人,官台湾总兵。以事赠太子太保。副将:与总兵同为提督属下,总兵管镇,副将管协。许云:不详。

[6]省城:指今福州市,为布政、巡抚等省机关驻地。当时台湾隶属于福建。

[7]中军:古代行军以中军为发号施令的地方,主将亲自带领。清代督、抚、提、镇等带兵官部下首领也称中军。

[8]标:清兵制,以三营为一标,以标统领之。

[9]厦门:岛名,一名嘉禾屿、鹭屿,清设厅,即今福建厦门市。

[10]安堵:安居,安定。《史记·田单传》:“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11]咍[hāi]台:睡觉时呼息的声音。《世说新语·雅量》:许(璪)上床便咍台大鼾。”陆游《游山》:“酒市拥途观嵬峨,僧庐借榻寄咍台。”

[12]蟒服:清代官员的服装,颜色为蓝色或石青,以金线绣蟒,蟒数自八至五,依官品数依次递降。褫(chǐ),剥。

[13]牌札:记功的牌子。豹豸绣补,清官员于服装前后心缀有图之绣像徽识,称补子。各品所绣不同,文官绣鸟,武官绣兽。豹为三品武官绣补,此处记录当有误。

[14]鹿耳门:在今台湾鹿港,形如鹿耳,旧时为交通要道,清筑有炮台。

[15]红毛城:即红毛楼,在今台南城内镇北坊,荷兰人建。

[16]槛车:囚禁的有栅栏的车。

[17]孏:同“懒”。

[18]人爵:爵位。《孟子·告子》:“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不好意思,我尽力了。

2.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3. 书潘荆山的译文

暂发简介,请谅解康熙中叶,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伐山者二百馀人,处以极刑。

台湾百姓极为愤慨,凤山县民黄殿等揭竿而起,奉朱一贵起兵,称朱一贵为明宗室后裔,以号召百姓。起义军发展很快,仅用了七天就占领了全岛,东南沿海大震。

这篇文章记的是潘荆山力挽危局,助满保在短期内剿灭起义军的经过。 文章先介绍事件缘起,再写朱一贵义军的气势与情况的危急,总督满保束手无策。

经过这番渲染,然后让潘荆山登场,写他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调度,与满保成为鲜明对比。下一节又通过募商船一事写他的机智多谋。

最后以省笔写读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叙事井井有条,直捷明净。

朱一贵起兵与失败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所以袁枚通篇文章把握着一个‘快”字,尤其是写潘荆山凋兵事,文笔更显得淋漓飞舞。

4.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5. 文言文阅读答案 熊远字孝文 豫章南昌人

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熊远传 原文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

祖翘,尝为石崇苍头,而性廉直,有士风。黄门郎潘岳见而称异,劝崇免之,乃还乡里。

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

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请留县。

太守察远孝廉。属太守讨氐羌,远遂不行,送至陇右而还。

后太守会稽夏静辟为功曹。及静去职,远送至会稽以归。

州辟主簿、别驾,举秀才,除监军华轶司马、领武昌太守、宁远护军。元帝作相,引为主簿。

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且园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

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讨除逆类。

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驰之日!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

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

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

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属有杜弢之难,不能从。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诗》云:‘弗躬弗亲,庶人不信。

’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时议美之。

建兴初,正旦将作乐,远谏曰;“谨案《尚书》,尧崩,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天子撤乐减膳。

孝怀皇帝梓宫未反,豺狼当途,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

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故使义众奉迎未举。履端元日,正始之初,贡士鳞萃,南北云集,有识之士于是观礼。

公与国同体,忧容未歇。昔齐桓贯泽之会,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数国。

及葵丘自矜,叛者九国。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将绍皇纲于既往,恢霸业于来今,表道德之轨,阐忠孝之仪,明仁义之统,弘礼乐之本,使四方之士退怀嘉则。今荣耳目之观,崇戏弄之好,惧违《云》、《韶》、《雅》、《颂》之美,非纳轨物,有尘大教。

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纳之。

转丞相参军。是时琅邪国侍郎王鉴劝帝亲征杜弢,远又上疏曰:“皇纲失统,中夏多故,圣主肇祚,远奉西都。

梓宫外次,未反园陵,逆寇游魂,国贼未夷。明公忧劳,乃心王室,伏读圣教,人怀慷慨。

杜弢小竖,寇抄湘川,比年征讨,经载不夷。昔高宗伐鬼方,三年乃克,用兵之难,非独在今。

伏以古今之霸王遭时艰难,亦有亲征以隆大勋,亦有遣将以平小寇。今公亲征,文武将吏、度支筹量、舟舆器械所出若足用者,然后可征。

愚谓宜如前遣五千人,径与水军进征,既可得速,必不后时。昔齐用穰苴,燕晋退军;秦用王翦,克平南荆。

必使督护得才,即贼不足虑也。”会弢已平,转从事中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左丞、散骑常侍。

帝每叹其忠公,谓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刚,忠亮至到,可为王臣也。吾所欣赖,卿其勉之!” 及中兴建,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百姓投刺者赐司徒吏,凡二十余万。

远以为“秦汉因赦赐爵,非长制也。今案投刺者不独近者情重,远者情轻,可依汉法例,赐天下爵,于恩为普,无偏颇之失。

可以息检核之烦,塞巧伪之端。”帝不从。

转御史中丞。时尚书刁协用事,众皆惮之。

尚书郎卢綝将入直,遇协于大司马门外。协醉,使綝避之,綝不回。

协令威仪牵捽綝堕马,至协车前而后释。远奏免协官。

时冬雷电,且大雨,帝下书责躬引过,远复上疏曰:被庚午诏书,以雷电震,暴雨非时,深自克责。虽禹汤罪己,未足以喻。

臣暗于天道,窃以人事论之。陛下节俭敦朴,恺悌流惠,而王化未兴者,皆群公卿士不能夙夜在公,以益大化,素餐负乘,秕秽明时之责也。

今逆贼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宫未反,四海延颈,莫不东望。而未能遣军北讨,仇贼未报,此一失也。

昔齐侯既败,七年不饮酒食肉,况此耻尤大。臣子之责,宜在枕戈为王前驱。

若此志未果者,当上下克俭,恤人养士,撤乐减膳,惟修戎事。陛下忧劳于上,而群官未同戚容于下,每有会同,务在调戏酒食而已,此二失也。

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干,乡举道废,请托交行。有德而无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进;称职以违俗见讥,虚资以从容见贵。

是故公正道亏,私途日开,强弱相陵,冤枉不理。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谄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此三失也。

世所谓三失者,公法加其身;私议贬其非;转见排退,陆沈泥滓。时所谓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论美其贤;渐相登进,仕不辍官,攀龙附凤,翱翔云霄。

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岂待顾道德之清涂,践仁义之区域乎!是以万机未整,风俗伪薄,皆此之由。不明其黜陟,以审能否,此则俗未可得而变也。

今。

6. 书潘荆山的全文翻译 急

作品原文

潘荆山讳兆,吾浙孝廉也。静深有谋,浙闽总督满保辟入幕府[1]。

康熙五十四年[2],台湾反,以立朱一贵为名。朱,农家子,幼养鸭为业,每叱鸭,鸭皆成伍,路不乱行。乡人异之。游民之无赖者倡为乱,拥一贵据南路[3],杀守备及官兵二百[4],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讨贼战[5],台湾陷。

事闻,省城大震[6]。时漏下二鼓,满公不知所为,登荆山床为诀,哭声乌乌。荆山披衣起,笑曰:“公止哭,贼即平矣。台湾贼皆乌合,何能为?第兵机贵速,须尽此夜了之。”公曰:“如何?”曰:“公持印,荆山持笔,两侍儿供纸墨,群奴张灯听遣,足矣。”如其言,书一牒下中军曰:“发两标兵各千[3],五鼓集辕,旌旗、器械、战船缺者斩。”一牒下司、道曰:“运粮若干,集厦门听取[9],误者军法从事。”一牒下府、县曰:“明早部院出兵,送者斩。各吏民安堵毋动[10]。”荆山每书牒,笔飒飒如风雨。毕一纸,请公加印,印毕即发。未三鼓而部署定。荆山复解衣卧,咍台大鼾[11]。黎明拔营,行两日至厦门。

时承平日久,兵不善橹桨,公忧之。荆山下令传呼曰:“凡海贾船能捐货载兵者,与五品官。”有一贾奋前,即褫守备蟒服与之[12]。继来者分给牌札、豹豸绣补[13]。众贾大喜,争自棹船,船衔尾布列,兵依队而上,不敢哗,甲光耀日。五日抵鹿耳门[14],贼大怖,以为神兵从天而下,骇散无斗者,互相攻杀。守红毛城仅十六人[15],诛之。进剿竹箐城,禽朱一贵,槛车送京师[16]。兵不血刃,粮不支给,凡七日而台湾平。

满公欲奏荆山功。荆山辞曰:“某性孏[17],非能吏事者也。贼平,仗国家威灵,不可贪天功。袭人爵[18],请事公终其身。”

满公卒,潘复佐浙督李公卫,以名闻。

文言汉语注释

[1]浙闽总督:辖今浙江、福建二省,康熙时驻福州(今福州市)。满保:字九如,一字凫山,觉罗氏,正黄旗人。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历官侍讲、祭酒,以礼部侍郎外任福建巡抚、浙闽总督。以平台录功加兵部尚书。

[2]康熙五十四年:公元l715年。

[3]朱一贵:明末福建长泰县人。明亡后居台湾,以养鸭为业。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夏初,联络黄殿、李勇、吴外等人率众起义抗清,各地纷纷响应,占领整个台湾,称中兴王,建元永和。是年6月,清廷派兵自闽、浙渡海镇压,起义军失败,朱一贵被俘,押解至北京被杀。

[4]守备:一城之守将,位在都司下。

[5]欧阳凯:福建漳浦人,官台湾总兵。以事赠太子太保。副将:与总兵同为提督属下,总兵管镇,副将管协。许云:不详。

[6]省城:指今福州市,为布政、巡抚等省机关驻地。当时台湾隶属于福建。

[7]中军:古代行军以中军为发号施令的地方,主将亲自带领。清代督、抚、提、镇等带兵官部下首领也称中军。

[8]标:清兵制,以三营为一标,以标统领之。

[9]厦门:岛名,一名嘉禾屿、鹭屿,清设厅,即今福建厦门市。

[10]安堵:安居,安定。《史记·田单传》:“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11]咍[hāi]台:睡觉时呼息的声音。《世说新语·雅量》:许(璪)上床便咍台大鼾。”陆游《游山》:“酒市拥途观嵬峨,僧庐借榻寄咍台。”

[12]蟒服:清代官员的服装,颜色为蓝色或石青,以金线绣蟒,蟒数自八至五,依官品数依次递降。褫(chǐ),剥。

[13]牌札:记功的牌子。豹豸绣补,清官员于服装前后心缀有图之绣像徽识,称补子。各品所绣不同,文官绣鸟,武官绣兽。豹为三品武官绣补,此处记录当有误。

[14]鹿耳门:在今台湾鹿港,形如鹿耳,旧时为交通要道,清筑有炮台。

[15]红毛城:即红毛楼,在今台南城内镇北坊,荷兰人建。

[16]槛车:囚禁的有栅栏的车。

[17]孏:同“懒”。

[18]人爵:爵位。《孟子·告子》:“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不好意思,我尽力了。

7. 袁枚的书潘荆山 翻译

暂发简介,请谅解

康熙中叶,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伐山者二百馀人,处以极刑。台湾百姓极为愤慨,凤山县民黄殿等揭竿而起,奉朱一贵起兵,称朱一贵为明宗室后裔,以号召百姓。起义军发展很快,仅用了七天就占领了全岛,东南沿海大震。这篇文章记的是潘荆山力挽危局,助满保在短期内剿灭起义军的经过。

文章先介绍事件缘起,再写朱一贵义军的气势与情况的危急,总督满保束手无策。经过这番渲染,然后让潘荆山登场,写他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调度,与满保成为鲜明对比。下一节又通过募商船一事写他的机智多谋。最后以省笔写读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叙事井井有条,直捷明净。朱一贵起兵与失败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所以袁枚通篇文章把握着一个‘快”字,尤其是写潘荆山凋兵事,文笔更显得淋漓飞舞。

文言文阅读突破-纪传类杨洋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D 干宝兄弟年纪还小,不知道这件事.审:知道.(2)C “宣皇帝廓定四海”与“武皇帝受禅于魏”结构对称,中间,“魏”后断句,排除A、D;“纪传不存于王府”与“德音未被乎管弦”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宣皇帝平定了天下,武皇帝在魏国受禅,美好的德行、大的功勋,追寻到前代的帝王与圣贤.然而纪传不存在官府,好名声没有被流传.(3)B “在太守任上”错,原文为“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应是任“散骑常侍”的时候.(4)①烈:业绩;厌:满足.句子翻译为:上陈祖宗的业绩,下记将相辅佐的功勋,务求照实记录,作为后代的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②博采:广泛地搜集;因:通过;志:陈述.句子翻译为:刘惔说:“你真可以说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了各种见闻后,就混杂糅合,虚虚实实,通过作序来陈述他的志向.答案:(1)D (2)C (3)B (4)①上陈祖宗的业绩,下记将相辅佐的功勋,务求照实记录,作为后代的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②刘惔说:“你真可以说是记载鬼神的董狐(好史官).”干宝广泛地搜集了各种见闻后,就混杂糅合,虚虚实实,通过作序来陈述他的志向.。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输:缴纳.译文为:没有督缴过百姓赋税,但缴纳没有违期的.(2)B连词,表目的,来,用来;A都是副词,竟然/才;C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3)A刘晏选官慎重/刘晏处理公务及时.B刘晏会选拔官吏/刘晏安排事情细致;C部下著书称赞他的功劳/安排事情精细.D都能表现刘晏善于理财.(4)①举,被动用法,被推举;所至,所任职的地方;纪,记载;刻石刻碑.译文为: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②羡,盈余;调,增加.译文为:刘晏常常用盈余补不足,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③端,苗头;蠲,免除;译文为: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户的赋.答案:(1)A(2)B(3)D(4)①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②刘晏常常用盈余补不足,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③每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户的赋.参考译文: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天宝中期,多次升官后任夏县县令,没有督缴过百姓赋税,但缴纳没有违期的.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又升任吏部尚书,增任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铁使,和第五琦分掌全国钱粮.当初刘晏分派各道租庸使,慎重选择朝中官吏专管.当时因经费不充裕,停止任用全国的一切辅佐官,只有租唐使能补充官员,增加到几百人,都是资历浅、有才干的,且都是一代英才,他督促、依靠他们办事,所以能建成功业.即使有权势的人要求想为人求职,刘晏给予高薪,但不让管事,因此人人办事勤勉.他任用的人,即是在几千里外,听从命令像在眼前,生病并玩笑也不敢隐瞒.李灵耀反叛,河南道节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纪,擅自征收赋税,交赋税的州县更少了.刘晏常常用盈余补是,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从第五琦开始专卖食盐帮助发展军队,刘晏接替他,制度更加周密,管理没有漏洞.开始,每年收入六十万贯钱,末了竟然是这的十倍,总计国家收入一千二百万贯钱,盐业占了大半,人民没有怨言.京城盐价暴涨,有诏调三万斛补充关中,从扬州四十天就到了京城,人们认为他有神通.湖泊山区荒凉陡峭的地方,出产的货物价廉利少,抵不过运费,刘晏都储存在淮河、楚地,换铜和柴每年铸钱十多万贯.他的安排细致到这样.各道的巡院,都招募快骑.隔不远就设驿站,各地物价高低,和其他情报,在很远,不几天就知道了,这样就能够调节物价高低,让全国物价没有大起大落而保持平稳,他自称如同看见钱在全国流动.每次上朝,骑在马上都用鞭计算.天一亮就办公,到半夜才休息.即使休假也不停止.公事不论紧急与否,当天处理没有遗留.刘晏后二十年,旧日部下称赞他的功劳.陈谏认为他是管仲、萧何以后第一人,写文章详细论述,大概是“刘晏全盘考虑全国开支,细心考察州县灾情,免赋赈灾,不让人民逃荒亡.从刘晏开始用官船漕运,命官吏主持驿站事务,免除杂税,制定了食盐专卖制度,来补充收入.刘晏尤其能掌握紧急与否来安排先后.每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类户的赋.人民没有到困境,而报告已送上了.刘晏又采用了常平法,丰年就高价收购,灾年就低价卖出,一般各州都曾储存粮食三百万斛.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吗!”。

3. 文言文100字左右人物转纪

●第一次Zhang天驰断言魔困扰闳台巍出问题,右人家三年,瘟疫盛行,闳台委奉真宗皇帝下令江西龙虎山,请嗣汉玄霍元甲张震来对断言疫情。

闳台偎霍元甲不问看山。回到方丈,尽管都是望而却步的祭司,在打开的“圣殿的恶魔,”释放恶魔,遂至灾难。

他从人吩咐走妖魔隐瞒虚报霍元甲约瘟疫,获得仁奖励。●第二次去私人教练王延安府九纹龙村历史学家排高俅和段(后来徽宗)结识。

霍尔被晋升为元帅秋,谁敲他的儿子王声宏锦八十万禁军教头复仇。王亚南走出 *** ,历史学家入村的历史教枪棒。

使劲华辰由于捕获其中的少,朱武, *** 会见交流。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史的捕捉到肉,喝少华山3英雄。

●第三个晚上回去史太郎鲁提辖华阴县冲镇关西杀退士兵县委,县 *** 的三位***,寻求掌握王进延安和鲁提辖泛酒店在威尔特郡满足。鲁达救助金翠莲的女儿,杀了屠夫。

●沉重的参与,赵温舒鲁喊鲁达出逃代山州雁门县外的第四成员,赵朴老的儿子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和尚的避难所。鲁达晚上没有冥想,喝了跳动。

王刀打造了相同的戒刀和禅杖。在过去的饮用水僧侣的名义,变相吃狗肉,在脚中拔拳,撞崩亭,打破了金刚,烧庙,庙里回呕吐,禅和子嘴里狗腿,并提出每个人都滚大厅和分散。

监寺,寺派两个人打,鲁达拿一个喝醉酒行的优势被长老喝住。●第五小霸王醉入背过金帐汗国和尚喊桃花村长老礼品鲁智深四句偈的话,鲁智深到东京,讨论相国寺和尚的东西大的工作做。

刘麦懿明村桃花被迫解除公众的疑虑。女儿冒充曾祖父,战斗迫使亲头领村桃花山2周传,钟大头领仇恨两国***与鲁达承认战斗。

李忠,鲁达,三太公到桃花山聚义厅,打破了婚姻。而李忠,周通下到他抓住黄金和白银,黄金和白银从山寨滚动下山而去获取智深。

●第六回九纹龙建京鲁火红色松瓦罐寺冒充在和尚庙里道士,但实际上破坏了寺院,崔稻城养女吃酒B的小土堆时,二次复回,击败二贼为红松木,满足历史建京成二次回寺院,打崔,邱鸸贼,烧瓦罐寺。铸有寺管花园,一帮泼皮包围。

●第七回和尚拉下垂杨柳误入白虎堂豹头和尚权力套装波皮,正从一个泼皮请喝一杯拉猪卢。智深连根拔起直垂杨柳,破皮和震惊公众。

智深还席为公众泼皮使禅杖,林看见喝采,两人结为兄弟。高调戏邱林郜鸦那棉铃虫儿子的妻子。

Lin郜雅那看到的是,虽然生气,但忍了。智深帮助,林耐心。

郜压馁林**的妻子,安林父陆羽郈路谦等着朋友出卖朋友,请去吃酒林。郜压那哄林的妻子是家庭鲁虞侯调戏,林闻讯赶到,衙内在窗户逃走了。

老铅管被陆倩在等待,富安见高太尉,林设下的陷阱伎俩。林抓获计数。

●第八回林教练Cipei常州路卢琳喊野猪林押解开封。当案件孔目孙林冲刺将配备沧州知府。

Lu虞侯反行贿送公人董超,薛霸,在途中对林。薛,林东和沿途折磨。

在野猪林,薛东林将绑在树上,说明高Qiu陆羽李厚霖引导他们陷害的根本原因。他们用Shuihuo枪打林。

●第九回实木门招天下客教练林红陆残骸在野猪林救林,林告诉不打Dong卢雪朵,吕在每个,来到柴靳出肮由柴进青睐。和洪教练比赛的胜利。

通过差拨管营来到沧州,用钱,他们不得不采取柴台莞人照顾的证明信,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送到国王教堂时卫兵,林深。“钱可通神。”

●第十教练林风回来陆羽后宫雪火饲料卢琳于后再次陷害,被林救的生命老板,谁报道了这一消息的两个李林,林陆倩正等着找的怒气还未满足。管圆管饲料营营林,林要刻录。

林杀差拨,富安,陆倩在等待。林逸烤上一个村庄,讨论酒,殴打庄客,醉雪,抓庄客。

●第十一回水亭朱贵施在雪夜梁山Lin遴差靳出肮无箭绑在暂住。官司追捕很着急,柴进周济他去梁山。

以狂欢在酒店吃酒时诗。高俅说出来的不满,向往未来表现。

见了朱贵,连接到船梁山泊。伦嫉妒的人,第一次拒绝了栖身之所。

林后采取“登记表”,森林下来等了两天,第三天,所以是一个男人,却是杨。●第12届落草梁山泊林阳汴京城要在山上卖刀伦扬,遏制林,杨拒绝了,只好给林在坐第四椅子。

杨洋是公共秩序的孙子,因为石头抛花刚,想让Dianshuai至矣,高俅被批准时光倒流出来。包装托盘用完了,他们卖的剑。

泼皮遇到两个牛,无理取闹,牛从两个杨摆,被囚禁在囚。人们看到他作为一个东京街头除了牛二这害,多施舍。

司和派出北京大名留流放。见YangdaXi梁中书想留演武试艺,升举阳气。

●第13届先锋东郭权力斗争青面兽战力北京周洋赢得荣誉的枪,箭本周赢得了荣誉。还与电缆超级斗争,不管结果如何,无论是军方一直叫管提辖使。

梁中书和他的妻子买了十万协商一致万俟礼物,选择的人到北京庆祝生日蔡台试。朱彤,在寺庙的东里侧雷横警察抓罪犯的红发灵官鬼刘唐。

●第十四红色的头发向后鬼醉卧灵官动摇的房子5天屹东新村晃盖设计一个特殊的参观对他的抢救刘堂外甥给舅舅相称隐藏雷横。同时发送雷横银。

刘棠梁中书知道撼动盖说,利用成千上万的不义之财购买黄金和钻石蔡京生日庆祝,“从任何障碍物占用”。晃盖说。

“壮哉”告诉他上床,着眼长远。刘唐赶上雷横,黄盖追送银,二矿扑刀战,吴学究铜链分开,黄盖来劝住。

黄,。

4. 文言文100字左右人物转纪

●第一次Zhang天驰断言魔困扰闳台巍出问题,右人家三年,瘟疫盛行,闳台委奉真宗皇帝下令江西龙虎山,请嗣汉玄霍元甲张震来对断言疫情。

闳台偎霍元甲不问看山。回到方丈,尽管都是望而却步的祭司,在打开的“圣殿的恶魔,”释放恶魔,遂至灾难。

他从人吩咐走妖魔隐瞒虚报霍元甲约瘟疫,获得仁奖励。●第二次去私人教练王延安府九纹龙村历史学家排高俅和段(后来徽宗)结识。

霍尔被晋升为元帅秋,谁敲他的儿子王声宏锦八十万禁军教头复仇。王亚南走出 *** ,历史学家入村的历史教枪棒。

使劲华辰由于捕获其中的少,朱武, *** 会见交流。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史的捕捉到肉,喝少华山3英雄。

●第三个晚上回去史太郎鲁提辖华阴县冲镇关西杀退士兵县委,县 *** 的三位***,寻求掌握王进延安和鲁提辖泛酒店在威尔特郡满足。鲁达救助金翠莲的女儿,杀了屠夫。

●沉重的参与,赵温舒鲁喊鲁达出逃代山州雁门县外的第四成员,赵朴老的儿子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和尚的避难所。鲁达晚上没有冥想,喝了跳动。

王刀打造了相同的戒刀和禅杖。在过去的饮用水僧侣的名义,变相吃狗肉,在脚中拔拳,撞崩亭,打破了金刚,烧庙,庙里回呕吐,禅和子嘴里狗腿,并提出每个人都滚大厅和分散。

监寺,寺派两个人打,鲁达拿一个喝醉酒行的优势被长老喝住。●第五小霸王醉入背过金帐汗国和尚喊桃花村长老礼品鲁智深四句偈的话,鲁智深到东京,讨论相国寺和尚的东西大的工作做。

刘麦懿明村桃花被迫解除公众的疑虑。女儿冒充曾祖父,战斗迫使亲头领村桃花山2周传,钟大头领仇恨两国***与鲁达承认战斗。

李忠,鲁达,三太公到桃花山聚义厅,打破了婚姻。而李忠,周通下到他抓住黄金和白银,黄金和白银从山寨滚动下山而去获取智深。

●第六回九纹龙建京鲁火红色松瓦罐寺冒充在和尚庙里道士,但实际上破坏了寺院,崔稻城养女吃酒B的小土堆时,二次复回,击败二贼为红松木,满足历史建京成二次回寺院,打崔,邱鸸贼,烧瓦罐寺。铸有寺管花园,一帮泼皮包围。

●第七回和尚拉下垂杨柳误入白虎堂豹头和尚权力套装波皮,正从一个泼皮请喝一杯拉猪卢。智深连根拔起直垂杨柳,破皮和震惊公众。

智深还席为公众泼皮使禅杖,林看见喝采,两人结为兄弟。高调戏邱林郜鸦那棉铃虫儿子的妻子。

Lin郜雅那看到的是,虽然生气,但忍了。智深帮助,林耐心。

郜压馁林**的妻子,安林父陆羽郈路谦等着朋友出卖朋友,请去吃酒林。郜压那哄林的妻子是家庭鲁虞侯调戏,林闻讯赶到,衙内在窗户逃走了。

老铅管被陆倩在等待,富安见高太尉,林设下的陷阱伎俩。林抓获计数。

●第八回林教练Cipei常州路卢琳喊野猪林押解开封。当案件孔目孙林冲刺将配备沧州知府。

Lu虞侯反行贿送公人董超,薛霸,在途中对林。薛,林东和沿途折磨。

在野猪林,薛东林将绑在树上,说明高Qiu陆羽李厚霖引导他们陷害的根本原因。他们用Shuihuo枪打林。

●第九回实木门招天下客教练林红陆残骸在野猪林救林,林告诉不打Dong卢雪朵,吕在每个,来到柴靳出肮由柴进青睐。和洪教练比赛的胜利。

通过差拨管营来到沧州,用钱,他们不得不采取柴台莞人照顾的证明信,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送到国王教堂时卫兵,林深。“钱可通神。”

●第十教练林风回来陆羽后宫雪火饲料卢琳于后再次陷害,被林救的生命老板,谁报道了这一消息的两个李林,林陆倩正等着找的怒气还未满足。管圆管饲料营营林,林要刻录。

林杀差拨,富安,陆倩在等待。林逸烤上一个村庄,讨论酒,殴打庄客,醉雪,抓庄客。

●第十一回水亭朱贵施在雪夜梁山Lin遴差靳出肮无箭绑在暂住。官司追捕很着急,柴进周济他去梁山。

以狂欢在酒店吃酒时诗。高俅说出来的不满,向往未来表现。

见了朱贵,连接到船梁山泊。伦嫉妒的人,第一次拒绝了栖身之所。

林后采取“登记表”,森林下来等了两天,第三天,所以是一个男人,却是杨。●第12届落草梁山泊林阳汴京城要在山上卖刀伦扬,遏制林,杨拒绝了,只好给林在坐第四椅子。

杨洋是公共秩序的孙子,因为石头抛花刚,想让Dianshuai至矣,高俅被批准时光倒流出来。包装托盘用完了,他们卖的剑。

泼皮遇到两个牛,无理取闹,牛从两个杨摆,被囚禁在囚。人们看到他作为一个东京街头除了牛二这害,多施舍。

司和派出北京大名留流放。见YangdaXi梁中书想留演武试艺,升举阳气。

●第13届先锋东郭权力斗争青面兽战力北京周洋赢得荣誉的枪,箭本周赢得了荣誉。还与电缆超级斗争,不管结果如何,无论是军方一直叫管提辖使。

梁中书和他的妻子买了十万协商一致万俟礼物,选择的人到北京庆祝生日蔡台试。朱彤,在寺庙的东里侧雷横警察抓罪犯的红发灵官鬼刘唐。

●第十四红色的头发向后鬼醉卧灵官动摇的房子5天屹东新村晃盖设计一个特殊的参观对他的抢救刘堂外甥给舅舅相称隐藏雷横。同时发送雷横银。

刘棠梁中书知道撼动盖说,利用成千上万的不义之财购买黄金和钻石蔡京生日庆祝,“从任何障碍物占用”。晃盖说。

“壮哉”告诉他上床,着眼长远。刘唐赶上雷横,黄盖追送银,二矿扑刀战,吴学究铜链分开,黄盖来劝。

5. 语文现代文阅读怎样突破

呵呵、这个我有经验.其实还挺简单的.踏实点的办法就是先整体读一遍,知道文章大概.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像这种阅读么,很多答案就在文章里,可以找到.比如给你一段话吧,还原到文章内,读了这么多年,总该有点敏感度吧,做这种题时,千万要镇定,别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俩字,现根据你先前读的,大致划分答案所属段落,然后细细找,也许找到的句子过长,你认为是答案的也比较多.甭急,尽量缩句,写出重点,列1234、、、、卷面清晰就行.这样一半分比较高,当然.前提是你要多做几篇,然后参考一下答案,明白他们的答题思路,以后做起来就有的放矢了、、、呵呵、、纯属私人经验、、。

6. 八下语文新支点23课马说阅读答案那个阅读突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

《镜花缘》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供大家学习。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1

这个暑假,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

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吗?

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平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

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 说说 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 故事 ,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2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之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剔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黑。"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当时背景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3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 方法 ,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4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

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 事迹 。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

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5

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充满 想象力 的《镜花缘》。

《镜花缘》讲的是百花仙子因为得罪了嫦娥,触犯天规,被贬下界。她的父亲唐傲去海上游历各国,寻找十二名花,遇到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最后父女二人双双修成神仙的故事。这本书是半文言文的,刚开始读,我觉得有点难懂,但后来发现,只要进到书的世界里,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讲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一行人出海游历三十三个国家的经历。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有趣至极。

我喜欢其中的三个章节,第一站是东口山。东口山上有各种奇花异草,野鸟怪兽,有肉芝,木禾,蹑空草,精卫鸟,果然兽等等。

肉芝,就是一个巴掌大小的小人,身骑小马,快如流星,一旦抓住就要立马吞下,不然小人便会化成灰。吃下后,能让人神清气爽。

木禾,是一种大树,树上无枝,长满稻穗,每一粒米都比头还大,够吃好几顿。更神奇的是吃上一口,一年都不会饿。

蹑空草,是一支青草,叶子跟松树的一样,长满了针刺。拿出它的籽,放在手心,吹一口气长一尺,吹三口气就能长到三尺。人要是吃了,就可以立在空中。

这几种草我都想吃吃看啊!

精卫鸟,不是一只,竟是一群,就是那只填海的精卫鸟的后代。长得像乌鸦,嘴白如玉,两只红足,头上还有花纹。

果然兽,特别重情义。有同伴在路旁,那么路过的果然兽,就会停下来,守在旁边痛哭,任人捉住,也不逃窜。

这些东西太神奇了,让我大开眼界。

再说黑齿国和白民国。黑齿国的人,皮肤黑,就连牙齿也是黑的。但别看他们黑,特别有学识。白民国的人,长得白净,相貌堂堂,一看就特别有学问的样子,事实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见,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还有个我最喜欢的女儿国。跟西游记的女儿国不同,这个国家是有男人的。但是,这里的男女身份是互换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走在路上;而男人则穿女人的衣服在家里织布。想像一下,一个像张飞一样的壮汉,五大三粗,满面虬髯,却穿着女人的衣服,文静地坐在那里穿针引线,缝着鞋垫,这个画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我被作者的幽默深深折服,真想去这样的国家里体验一下女尊男卑的感觉呢。

看完书后,我特别佩服本书的作者李汝珍,他的想象力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镜花缘阅读心得感想相关 文章 :

★ 镜花缘读书心得感悟

★ 读《镜花缘》的心得体会

★ 《镜花缘》读书心得五篇

★ 《镜花缘》心得体会1500字

★ 镜花缘读书心得感想精选

★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 《镜花缘》心得体会500字

★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 《镜花缘》心得体会1000字

★ 镜花缘读书感悟例文5篇

文言文阅读欧阳顀字靖世

1.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2. 求文言文阅读徐坚字元固的全文翻译

徐坚,字元固,湖州人。

举进士。圣历中为东都留守判官,专主表奏,王方庆称为掌纶诰之选。

杨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与徐彦伯、刘知几、张说同修《三教珠英》。

构意撰录,具为条流。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中宗时,为给事中。睿宗朝,自刑部侍郎拜散骑常侍。

开元中,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

又讨集前代文词故实,为《初学记》。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

长姑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

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3.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4. 明史 沈希仪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供参考: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

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

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

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

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

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

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

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

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

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

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

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

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

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

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

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

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

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

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

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

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

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

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

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

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 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

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

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

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

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

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 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

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叛逆。狼兵隶属土官,而瑶、僮隶属流官。

5. 文言文阅读 申屠刚字巨卿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事失则神祇怨怨,奸邪乱正,故阴阳谬错,此天所以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今朝廷不考功校德,而虚纳毁誉,数下诏书,张设重法,抑断诽谤,禁割论议,罪之重者,乃至腰斩。

伤忠臣之情,挫直士之锐,殆乖建进善之旌,县敢谏之鼓,辟四门之路,明四目之义也。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不贤,均权市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动顺天地,举措不失。

然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亲。

今圣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今冯、卫无罪,久废不录,或处穷僻,不若民庶,诚非慈爱忠孝承上之意。

夫为人后者,自有正义,至尊至卑,其势不嫌,是以人无贤愚,莫不为怨,奸臣贼子,以之为便,不讳之变,诚难其虑。今之保傅,非古之周公。

周公至圣,犹尚有累,何况事失其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于鲁,以义寒恩,宠不加后,故配天郊祀,三十余世。霍光秉政,辅翼少主,修善进士,名为忠直,而尊崇其宗党,摧抑外戚,结贵据权,至坚至固,终没之后,受祸灭门。

方今师傅皆以伊、周之位,据贤保之任,以此思化,则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则祸何不到?损益之际,孔父攸叹,持满之戒,老氏所慎。盖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今承衰乱之后,继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赋敛重数,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盗贼群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攻犯京师,燔烧县邑,至乃讹言积弩入宫,宿卫惊惧。

自汉兴以来,诚未有也。国家微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遂圣明之德,昭然觉悟,远述帝王之迹,近遵孝文之业,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官,令时朝见。

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防未然之符,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征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虽有明圣之姿,犹屈己从众,故虑无遗策,举无过事。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

今东方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西州发兵,人人忧忧,骚动惶惧,莫敢正言,群众疑惑,人怀顾望。非徒无精锐之心,其患无所不至。

夫物穷则变生,事急则计易,其势然也。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

将军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乐德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夫天所祐者顺,人所助者信。

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涂地之祸,毁坏终身之德,败乱君臣之节,污伤父子之恩,众贤破胆,可不慎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乃至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译文申屠刚字巨卿,扶风郡茂陵人。七世祖申屠嘉,为文帝时丞相。

申屠刚性正直,常羡慕史鱼酋、汲黯的为人。做了郡功曹的官。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廷多有猜忌,王莽就将平帝祖母冯族与母卫族隔绝,不得到京交往做官,申屠刚常疾恨在心。等到后来被举为贤良方正,因而上书对策说:臣听说朝政有失则天地之神就会怨怒,奸诈邪恶就会捣乱,所以阴阳乖错。

这是老天所以谴责告诫帝王,想教失道之君主,豁然觉悟过来,使那些心怀奸邪之臣子,畏惧而自责改正。现在朝廷不考查功绩不比较德行,而是接受那些虚伪的诽谤或赞。

权万纪文言文阅读答案

1. 魏征为什么批评权万纪是小人

话说这权万纪也是个“人物”,因为敢于直言,所以从潮州刺史提拔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

而身为持书侍御史,权万纪理当好好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迁的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直言善谏的一面,结果却不然。根据《旧唐书》《贞观政要》等史书的记载,权万纪升职后,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告讦谮毁”——揭发别人的隐私、诬陷诽谤,甚至肆意弹劾别的大臣,惹得朝臣惶惶不安。

最后魏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无可忍之下非常严肃地向唐太宗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以取强直之名。”一针见血地指出权万纪不过是个意图骗取直言敢谏之名的小人,认为唐太宗若是出于招揽敢于进言之人的目的,也大可不必将权万纪这样的人留在朝中,因为这样做只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唐太宗听了之后,欣然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权万纪后来“奸状渐露”,被贬为连州司马,史书上记载此消息一出,朝廷其他官员的反应是“咸相庆贺焉”,可见权万纪平日里的行径是有多么的卑劣与不得人心了。

事实上,权万纪不仅喜欢通过揭发别人隐私来搏取名声这一点为人所厌恶,他唯利是图,只重眼前利益的行为也招来了唐太宗的憎恶。 权万纪曾提议可以通过大量开采宣饶二州的银矿以获取巨额利润,唐太宗听了后十分生气地说道:“朕贵为天子,所缺的不是钱财,而是没有利于百姓的好建议!与其多得到数百万贯钱,不如得到一名贤才!你不曾推荐过一名贤才,就一心专言税银之利。

你这是想让我做汉桓帝、汉灵帝吗?”于是当天就罢免了权万纪的官职,让他回家了。 也正因为此,后世之人在点评权万纪时评价都很低,直言权万纪是“败仁义者”,是个只求幸媚的小人。

权万纪被贬黜后又过了很久,才被唐太宗任命为吴王李恪的长史。结果就在权万纪担任吴王长史之后没多久,李恪就因为打猎时踩坏了百姓的庄稼而被柳范弹劾,唐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权万纪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罪该当。

柳范劝道:“房玄龄尚且都不能阻止陛下打猎,何况权万纪呢?”唐太宗这才罢休,不过李恪本人继和乳母的儿子之后,再次被唐太宗削去了安州都督一职,仅剩的500户实封也再次被削去了300户。 而权万纪经历了这样一场惊魂后,对李恪进行了严厉的管教,之后的李恪虽然对大唐无甚功劳,却也没再犯过什么过错而再被唐太宗斥责,对比齐王李祐与蜀王李愔这种屡教不改的,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

由于权万纪终于表现出了“有正直节”的样子,唐太宗也十分惊讶地发现,权万纪竟然能管住一直不能安分守己且不断犯错的李恪,于是将他指派给了另一个同样喜欢屡屡犯事的皇子齐王李祐,意图匡正李佑。 然而事实证明,唐太宗终究还是高估了权万纪。

因为做了齐王长史后,权万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性再度暴露无遗。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祐在自己的封地“溺情群小,尤好弋猎”,又在其舅阴弘智——一个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长的挑唆下,萌生了谋逆之心。

而权万纪接任了李祐长史一职后,自然是兢兢业业,看到李祐胡来就犯言直谏,“骤谏不纳”后便把李祐平日里喜欢接触的那几个小人统统打发掉,结果李祐又将他们偷偷地找回来,还“狎昵逾甚”变本加厉。 而唐太宗见李祐不能悔过,几次写信严厉地责备他。

权万纪见状,唯恐自己会像上次李恪打猎踩坏庄稼那样受到牵连,于是主动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证李祐一定会改过。结果李祐认为只有自己被斥责了,对权万纪极为不满。

而权万纪生性由褊隘,只知道一味地严防守,不准李祐这个不准李祐那个,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杀了他。不过权万纪事先得了风声,将意图谋杀自己的几个人全部关进牢里,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最后唐太宗令人将李祐与权万纪带回京城,权万纪奉诏先行,却被李祐在半路中射。

总的说来,权万纪表面上看起来为人挺正直的,然而正如魏征所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实质上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说他是小人也许还不够恰当,但半生庸碌、外强中干、唯利是图的确是权万纪的真实写照。

因为能够直言进谏所以被诏进朝廷当官,结果又不能真正有贡献于朝廷,反而成天只知道诬陷诽谤别的大臣,就连房玄龄、张亮这样的肱骨之臣都被谗毁过。权万纪的所作所为绝非一位正直的人会有的。

而被外放做官后,权万纪又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与李祐的关系,反而变相地让其恶行变本加厉。可见权万纪所谓的“有正直节”不过是表面功夫,“以取强直之名”方是其本质。

2.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刘显传》译文:

刘显,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参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注:

《梁书·刘显传》、《南史·刘显传》不详。

3.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输:缴纳.译文为:没有督缴过百姓赋税,但缴纳没有违期的.(2)B连词,表目的,来,用来;A都是副词,竟然/才;C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3)A刘晏选官慎重/刘晏处理公务及时.B刘晏会选拔官吏/刘晏安排事情细致;C部下著书称赞他的功劳/安排事情精细.D都能表现刘晏善于理财.(4)①举,被动用法,被推举;所至,所任职的地方;纪,记载;刻石刻碑.译文为: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②羡,盈余;调,增加.译文为:刘晏常常用盈余补不足,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③端,苗头;蠲,免除;译文为: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户的赋.答案:(1)A(2)B(3)D(4)①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②刘晏常常用盈余补不足,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③每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户的赋.参考译文: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天宝中期,多次升官后任夏县县令,没有督缴过百姓赋税,但缴纳没有违期的.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授任温县县令,任职处都有善政可供记载,人民都刻碑传诵.又升任吏部尚书,增任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铁使,和第五琦分掌全国钱粮.当初刘晏分派各道租庸使,慎重选择朝中官吏专管.当时因经费不充裕,停止任用全国的一切辅佐官,只有租唐使能补充官员,增加到几百人,都是资历浅、有才干的,且都是一代英才,他督促、依靠他们办事,所以能建成功业.即使有权势的人要求想为人求职,刘晏给予高薪,但不让管事,因此人人办事勤勉.他任用的人,即是在几千里外,听从命令像在眼前,生病并玩笑也不敢隐瞒.李灵耀反叛,河南道节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纪,擅自征收赋税,交赋税的州县更少了.刘晏常常用盈余补是,百姓不增加赋税,但国家收入一样多.从第五琦开始专卖食盐帮助发展军队,刘晏接替他,制度更加周密,管理没有漏洞.开始,每年收入六十万贯钱,末了竟然是这的十倍,总计国家收入一千二百万贯钱,盐业占了大半,人民没有怨言.京城盐价暴涨,有诏调三万斛补充关中,从扬州四十天就到了京城,人们认为他有神通.湖泊山区荒凉陡峭的地方,出产的货物价廉利少,抵不过运费,刘晏都储存在淮河、楚地,换铜和柴每年铸钱十多万贯.他的安排细致到这样.各道的巡院,都招募快骑.隔不远就设驿站,各地物价高低,和其他情报,在很远,不几天就知道了,这样就能够调节物价高低,让全国物价没有大起大落而保持平稳,他自称如同看见钱在全国流动.每次上朝,骑在马上都用鞭计算.天一亮就办公,到半夜才休息.即使休假也不停止.公事不论紧急与否,当天处理没有遗留.刘晏后二十年,旧日部下称赞他的功劳.陈谏认为他是管仲、萧何以后第一人,写文章详细论述,大概是“刘晏全盘考虑全国开支,细心考察州县灾情,免赋赈灾,不让人民逃荒亡.从刘晏开始用官船漕运,命官吏主持驿站事务,免除杂税,制定了食盐专卖制度,来补充收入.刘晏尤其能掌握紧急与否来安排先后.每当州县饥荒减产的苗头出现,就根据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说免某种赋,免某类户的赋.人民没有到困境,而报告已送上了.刘晏又采用了常平法,丰年就高价收购,灾年就低价卖出,一般各州都曾储存粮食三百万斛.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对国家有功劳的人吗!”。

5. 《寒号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6.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