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则无所不在的意思解释-自在则无所不在的意思
1.第四字为无的成语有哪些
2.修禅宗的人圆寂后去哪里?
3.庄子的精神是什么
4.在的成语有哪些
5.逍遥自在成语
6.庄子和老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四字为无的成语有哪些
1. 有()无()四字的成语有哪些
有备无患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有才无命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指不得志。
有己无人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有加无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进无退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有口无心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有名无实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有气无力 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有始无终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有恃无恐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有无二 表示意志坚定,虽不变。
有损无益 损:减少,损失;益:增加,益处。只有减少,没有增加。也指只有损害,没有益处。
有天无日 比喻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公道。
有头无尾 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有眼无珠 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有一无二 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有害无利 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有借无还 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有口无行 有虚言而无德行。
有来无回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有目无睹 犹言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有年无月 指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有气无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有声无气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有声无实 犹言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有头无脑 形容蠢人。
有文无行 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有我无人 极言其自傲而轻视他人。
有心无力 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
有眼无瞳 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同“有眼无珠”。
有意无意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有增无损 损:损害,减少。仍在增加,不见减少。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
有增无已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有征无战 指不战而胜。
有志无时 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有嘴无心 犹言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2. 第四个字是没的成语第四个字是没的成语(7个):
神出鬼没、
全军覆没、
有一搭没一搭、
赍志而没、
头出头没、
击排冒没、
赍志以没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3. 带无的四个字词语有哪些无价之宝、
无独有偶、
无稽之谈、
一事无成、
无远弗届、
一往无前、
无影无踪、
学无止境、
责无旁贷、
无机化学、
无期徒刑、
无所适从、
无产阶级、
无动于衷、
无冕之王、
熟视无睹、
无疾而终、
无人之境、
无名英雄、
无功功率、
无病 *** 、
知无不言、
无可奈何、
年少无知、
童言无忌、
目无全牛、
束手无策、
问心无愧、
无事生非、
无所事事
4. 无什么无什么的四字成语有成语无边无际、无忧无虑、无缘无故、无影无踪、无拘无束。
1、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形容范围极为广阔。际:边缘处。
出自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2、无忧无虑(wú yōu wú lǜ)没有一点忧愁,顾虑和担心,形容烦恼尽除、得到解脱,心情安然自得,快乐舒心。
出自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译文:我就在这里做个无忧无虑的和尚。
3、无缘无故,汉语成语,wú yuán wú gù,形容(事物)没有一点原因。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译文: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来,没有一点原因,受了这个气。
4、无影无踪,汉语成语,wú yǐng wú zōng,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也作“无踪无影”。指踪:踪迹。
出自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译文:你哪里挤来挤去,躲躲闪闪,没有踪影。
5、无拘无束(wú jū wú shù),形容自由自在,没有限制,不受约束。拘:限制。束:约束。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译文:出家的人没有限制,自由自在,有什么公事。
5. 无( )无( )的四字词语都有哪些无背无侧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边无限开阔得望不到尽头.
无边无沿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同“无边无际”.
无边无涯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颠无倒犹言颠颠倒倒.指精神错乱.无,语助词,无义.
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无党无偏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同“无偏无党”.
无得无丧没有得也没有失.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大无小①无论大小.指举国上下.②不分年长年幼、辈份大辈份小.
无父无君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无法无天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无罣无碍没有任何牵挂.
无挂无碍没有任何牵挂.同“无罣无碍”.
无根无绊绊:羁绊.孤单一个人没有牵挂.
无根无蒂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比喻没有依靠,没有牵累.
无好无恶好:喜爱;恶:憎恨,讨厌.指既不喜爱,也不憎恨.形容感情藏而不露.也指态度不明朗.
无毁无誉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
无拘无碍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无拘无缚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同“无拘无束”.
无尽无穷没有止境,没有限度.同“无穷无尽”.
无家无室指孤身一人,无妻小.
无拘无束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无旧无新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
无尽无休没完没了.
无咎无誉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无靠无依指孤苦而无所依赖.
无明无夜犹言不分昼夜.
无虑无思犹言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无了无休没完没了,没有终了.
无虑无忧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同“无忧无虑”.
无偏无陂不偏向;不邪曲.
无偏无党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无凭无据没有凭证和根据.
无偏无颇不偏向;不邪曲.同“无偏无陂”.
无偏无倚指笔直而无偏斜.
无情无彩犹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无亲无故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无牵无挂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无千无万指不计其数;极多.
无情无绪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无拳无勇拳:力气,力量.没有武力,也没有勇气.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无始无边没有开始,没有边际.形容极其悠久广大.
6. 含有"无"字的四字成语无在第一字 无般不识犹百般,用尽方法。
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0343165 无边风月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后影响深广。
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无波古井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无边苦海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无本生意没有成本的买卖。无病 *** *** :病痛时的低哼。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
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无背无侧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
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边无限开阔得望不到尽头。无边无涯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边无沿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无补于时对时事形势没有什么帮助。
无补于世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无在第二字 别无出路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兵无常势常:不变;势:形势。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别无长物长物:多馀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馀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斗志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并无二致没有多大区别。
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百无禁忌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
什么都不忌讳。百无聊赖聊赖:依赖。
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百无是处犹言一无是处。
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百无所成犹言一事无成。
百无所忌百:所有的,不论什么;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百无失一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别无它法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无在第三字 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
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暗淡无光暗淡:不明亮,昏暗。
形容失去光彩。黯淡无光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
形容失去光彩。懊悔无及后悔已来不及了。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奥妙无穷奥:深奥。
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黯然无光失去光彩。安忍无亲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
黯然无神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黯然无色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安然无恙恙:病。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爱憎无常爱和恨的感情变化不定,叫人捉摸不透。卑鄙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百般无赖采用所有卑鄙的方法。百步无轻担百步:指长途。
跑长路,担子再轻也感到很沉重。比喻道远而任重。
白璧无瑕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无在第四字 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贸迁有无买卖货物。指商业上货物买卖,互通有无。
懋迁有无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
聊胜于无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略识之无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若有若无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似有如无只当没有这回事。
形容不在乎,不在意。视有若无把有事看得象没事一样。
形容不重视,不当一回事。视有如无把有事看得象没事一样。
形容不重视,不当一回事。通共有无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移有足无指用多馀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7. 含有“无”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学海无涯 秋毫无犯 忍无可忍 苦海无边 亲密无间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 身无长物 安然无恙 无独有偶 无动于衷 肆无忌惮 无人问津 胸无城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无旁骛 无与伦比 事无巨细 百无聊赖 无精打采 相安无事 义无反顾 至高无上 碌碌无为 大公无私 天衣无缝 束手无策 熟视无睹 绝无仅有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一望无际 无济于事 语无伦次 目无全牛 尽信书不如无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稽之谈 无所事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走投无路 无微不至 无可非议 金瓯无缺 此地无银三百两 无穷无尽 无拘无束 无所不至 鸦雀无声 有教无类 无中生有 举世无双 无病 *** 若无其事 一无所有 一无所得 学无止境 无所适从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寂然无声 无以复加 无可奈何 有恃无恐 无忧无虑 默默无闻 无出其右 其乐无穷 聊胜于无 风月无边 无懈可击 无所不为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坚不摧 湮没无闻 杳无音信 一览无余 无时无刻 无影无踪 无庸讳言 旁若无人 蒙昧无知 史无前例 贪得无厌 荡然无存 独一无二 发无不捷 无远弗届 无事生非 一无所获 一无是处 一往无前 无孔不入 计无所出 问心无愧 其味无穷 朴实无华 群龙无首 无边无垠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万里无云 索然无味 水至清则无鱼 临难无慑 当之无愧 变化无常 无足轻重 无庸置疑 无为而治 有始无终 英雄无用武之地 杳无音讯 虚无缥缈 无往不利 别无长物 茶饭无心 六神无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体无完肤 无边无际 万籁无声 无的放矢 师出无名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哑口无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一事无成 有眼无珠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一无所闻 一望无垠 座无虚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知无不尽 无所顾忌 无所畏惧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无关宏旨 无恒安息 不学无术 百无禁忌 白璧无瑕 大而无当 寥寥无几 两小无猜 荒无人烟 回味无穷 无地自容 铁面无私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贫无立锥 蛮横无理 *** 之尤 手无缚鸡之力 黯淡无光 惨无人道 别来无恙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法无天 无精打彩 无巧不成书 无所忌惮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览无遗 虚无飘渺 芝草无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无缘无故 无依无靠 无往不胜 无所用心 无丝有线 无毛大虫 无米之炊 无理取闹 无可比拟 无可讳言 无风不起浪 卑之无甚高论 盖世无双 荒*无度 家无担石 国士无双 手足无措 童叟无欺 万寿无疆 天下无双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耦俱无猜 阒然无声 悄然无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强将手下无弱兵 目中无人 万无一失 完美无缺 即鹿无虞 巨细无遗 金无足赤 无可名状 无可奉告 无可置疑 无立锥之地 无论如何 无偏无党 无能为力 无所不用其极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隙可乘 无妄之灾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心无二用 一无所求 贻害无穷 杂乱无章 无征不信 无尤无怨 喜怒无常 相去无几 无声无息 无所不包 无所不通 无所作为 无往不复 无所错手足 无所不在 无所不知 无平不颇 无可置喙 无可救药 无关痛痒 无官一身轻 无关大体 无计可施 举目无亲 举世无敌 后患无穷 高枕无忧 暗淡无光 暗无天日 暴露无遗 徒劳无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无从置喙 视若无睹 硕大无朋 平淡无奇 美玉无瑕 穷极无聊 全无心肝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日无暇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生自古谁无 若有若无 贫而无谄 漫无边际 贪而无信 世上无难事 事急无君子 事无常师 无待蓍龟 贪欲无艺 天道无亲 徒劳无益 百战无前 案无留牍 傲慢无礼 懊悔无及 把玩无厌 变幻无常 变幻无穷 不无小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春梦无痕 弹无虚发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海内无双 回天无力 计无返顾 寂寂无闻 了然无闻 了无惧色 口无择言 无家可归 无价之宝 无间冬夏 无际可寻 无可比伦 无尽无休 无故 *** 无毒不丈夫 无恶不作 无服之殇 无根而固 无可无不可 无名之璞 无容身之地 无所回避 无所不有 无所不尽其极 无师自通 无伤大雅 无声无臭 无与为比 无涯之戚 无言可对 无庸赘述 战无不胜 一无所知 有备无患 愚昧无知 雅雀无声 鸦雀无闻 鸦鹊无声 遥遥无期 一望无边 一无长物 杳无消息 一诺无辞 一般无二 言之无物 哑口无声 无踪无影 与世无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过之无不及 永无止境 义无旋踵 一心无二 一无所长 杂乱无序 与物无忤 知无不为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坐无虚席 恣无忌惮 主一无适 无用武之地 无以塞责 无倚无靠 无翼而飞 无盐不解淡 无须之祸 无一不备 无下箸处 无兄盗嫂 无为之治 无与比伦 无幽不烛 无远不届 无足重轻 无任之禄 无施不效 无事不登三寳殿 无使滋蔓 无始无终 无适无莫 无适无莫 无私有弊 无所不及 无所可否 无往不克 无头无尾 无所措手足 无所重轻 无拳无勇 无偏无颇 无偏无倚 无情少面 无名英雄 无偏无陂 无可柰何 无拘无缚 无了根蒂 无寇暴 无愧衾影 无风三尺浪 无关紧要 无何有之乡 无胫而至 无胫而走 无旧无新 无尽无穷 无间可伺 无间是非 无疆之休 无稽之言 荒*无道 计出无聊 何患无辞 厚颜 *** 荒唐无稽 贵贱无常 福无双至 公正无私 攻无不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恶尘无染 法无可贷 法海无边 反复无常 苍白无力 兵无血刃 奥妙无穷 暗弱无断 安然无事 暗无天日 百无一用 百无一失 百尺无枝 百无一堪 万赖无声 所向无前 无党无偏 。
8. 什么无什么无的四字词语有一般情况下,咱们四字成语都是无什么无什么,什么无什么无的没有这个成语有一个类似的就是可有可无,前面是有后面是无,就是无什么无什么的成语比较多:无影无踪, 无边无际 ,无法无天 ,无忧无虑, 无时无刻, 无边无垠 ,无缘无故 ,无穷无尽, 无拘无束,无千无万 ,无声无息, 无适无莫 ,无情无义, 无声无臭, 无始无终 ,无冬无夏 ,无依无靠 ,无罣无碍 ,无牵无挂 ,无咎无誉, 无边无沿 ,无怨无德 ,无虑无忧, 无亲无故 ,无背无侧 ,无党无偏 ,无情无绪, 无旧无新, 无根无蒂, 无形无影 ,无父无君 ,无偏无倚 ,无尤无怨 ,无休无了, 无声无色 ,无尽无休 ,无挂无碍, 无尽无穷, 无束无拘 ,无拳无勇 ,无拘无碍, 无拘无缚 ,无大无小, 无倚无靠, 无思无虑 ,无头无尾 ,无了无休, 无明无夜 ,无相无作 ,无偏无党 ,无情无彩, 无颠无倒 ,无伤无臭, 无昼无夜 ,无踪无影, 无偏无陂 ,无虑无思 ,无偏无颇 ,无影无形, 无天无日, 无家无室 等等。
修禅宗的人圆寂后去哪里?
禅净双修是末法时期的禅修特色 ,但并不是每个修禅宗的人都这样选择。
修禅宗的人圆寂后的去处,这个分情况:第一种修成了的,破了三关的,这时候能做到自主生,任运自在,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舍寿后想去哪里都可以,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各种净土。
第二种没有修成,虽明心见性但最后一关即末后牢关未透,如果是禅净双修的,舍寿后自然是去西方净土,而且最低果位也是中品往生。
第三种没有修成,只破一关或两关的,如果发愿来生再得人身,继续修行的,多会满愿,圆寂后再投生成人,继续未竞的参禅事业。
第四种没有修成,只破一关或两关的,如果未发愿来生再得人身,继续修行的,圆寂后多会以今生参禅的功德,投生到大富大贵的人家,如禅宗巨匠青草堂舍寿后投生为宰相。
第五种就是修禅的人连初关都未破,就是一凡夫僧,且又未禅净双修的,后多托生成牛,因为禅宗讲究“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很多民间善信不吃牛肉的习惯就是从此而来的。
我是佛家大乘密宗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四皈依弟子,也是位在家的居士,相信我,没错的。阿弥陀佛。晓寒合什!
庄子的精神是什么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异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
客观事物的变化,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庄子在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矛盾双方作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无疑的,这都是庄子继承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积极一面,是老庄思想的精华所在。
但是,由于老子在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庄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却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世界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同上。)]双方都自以为是,而以对方为非,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是非。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必然导向怀疑主义,如“庄子梦为蝴蝶”,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抑或是蝴蝶梦为庄周,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认识论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庄子一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法摆脱冷酷无情的现实,故对一切均持怀疑态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国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现。庄子的相对主义,固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在的成语有哪些
在此一举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在劫难逃 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在人耳目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在所不辞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在所不惜 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在所难免 难于避免。
在天之灵 尊称者的精神。
在陈之厄 指饥贫等困境。
在谷满谷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在色之戒 指方面的戒忌。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不在话下 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富在知足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祸在旦夕 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近在眉睫 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近在咫尺 形容距离很近。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蒙在鼓里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叨在知己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危在旦夕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物在人亡 人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意在笔先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意在言外 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志在四方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兵在精而不在多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病在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道在人为 犹言事在人为。
道在屎溺 比喻道之无所不在。
贵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简在帝心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去。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
事在萧墙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势在必行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束在高阁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岁在龙虵 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岁在龙蛇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所在皆是 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跳在黄河洗不清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心在魏阙 指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意在笔前 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志在千里 形容志向远大。
志在四海 犹志在四方。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寸铁在手 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大权在握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凤凰在笯 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高下在心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骨鲠在喉 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满不在乎 丝毫不在意。
芒刺在背 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如鲠在喉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如芒在背 形容极度不安。
三星在户 表示新婚之喜。
三星在天 指新婚。
珊瑚在网 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痌瘝在抱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勿忘在莒 比喻不忘本。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腥闻在上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言犹在耳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有言在先 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昭昭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珠玉在侧 侧:旁边。比喻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成败在此一举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提心在口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高下在手 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历历在耳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龙德在田 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鸾鹄在庭 指鸾鹄峙立于庭。比喻子孙贤俊。
满不在意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民生在勤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鹡鸰在原 亦作“脊令”。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切切在心 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拳拳在念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
似箭在弦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遥遥在望 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有约在先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遭劫在数 指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安闲自在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大有人在 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猛志常在 比喻雄心壮志,至不变。
人亡物在 人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无所不在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逍遥自在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音容宛在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者的想念。
有志不在年高 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自由自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清闲自在 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消遥自在 指逍遥自得。
音容如在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优游自在 指悠闲舒适。
悠闲自在 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悠游自在 形容悠闲而舒适。同“悠游自得”。
智藏瘝在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逍遥自在成语
成语:逍遥自在
拼音:xiāo ?yáo ?zì ?zài
简拼:xyzz
解释: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
示例:倒不如院长,放下名心,~。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
近义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反义词: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英文:happy—go—lucky
日文:悠悠自适(ゆうゆうき)
法文:libre de tout souci
德文:sorglos und unbekümmert
逍遥自在 成语接龙
顺接:在三之义 在人口耳 在人耳目 在劫难逃 在在皆是 在天之灵 在官言官 在家出家
顺接:安闲自在 大有人在 居心何在 猛志常在 清闲自在 人亡物在 实实在在 无所不在
逆接:
逆接:逍逍停停 逍遥事外 逍遥法外 逍遥物外 逍遥自在 逍遥自娱 逍遥自得
庄子和老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老、庄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老子提供的是比较超然的客观性描述,庄子提供了更多个人主观感受和启示的具体事例。
世以“老庄”并称,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是什么。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二、道的作用。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一指混混沌沌的原始,二指由混沌二气生出的阴阳二气,
三是阴阳二气通过冲撞而形成统一;三生万物。三、道的特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无不为,反者道之动。无是虚无的无,无才是最有用的。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是说事物总是向它相反的方向去转化,矛盾依存的双方影响其对立面的转化。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因此通过这两者推出反者道之动;
四、道的规律。事物总是向它相反的方向转化为道的规律,从出生就走向亡,从成长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比如说一阵大风吹过,大树就要折断,而小草却留了下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水是最温柔的,但是用之攻坚又有很大力量。把之中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于人事,老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五、道的本质。老子认为,道的本质是听任万物自然的变化而不加干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能长久,是听任物之自化,万物之自然。老子把道法自然引人入胜,就得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一、无为而治。
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诗词了)。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发挥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的,康熙都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三、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靠人的讨论人的站队,得不到真理。所谓:方生方方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是知识的第一阶段。
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
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他们的不同:
庄子认为生齐一,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意常超出生有无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故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有与世同波、安时处顺一说,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不为并重。《道德经》上下两篇,一曰道,一曰德,德者得也,两篇中一半篇幅是在讨论“得”。“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用心乃在不去。庄子在社会观方面,只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所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恢恢乎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其精义为艺术论。老子在社会观方面是一种独特的治世哲学,所谓“反者道之动”,“负阴而抱阳,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章、二十八章、四十三章。),其精义合于兵法。《庄子·知北游》:“光耀曰:‘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以至此哉!’”对于绝对知识的追求如同飞蛾扑火,有一去不复返之势,在抽象思辨的本体论方面长足进取,一贯到底。而老子在本质上则是致用的。老子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行文常以圣人称,如侯王之说策。致用治世和消极处世,这是老子和庄子的最大差别,也是老子所以能先于儒墨诸家而与秦及汉初的政治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早期道家学说在社会政治实践上共有三条出路。其一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战国汉初又称为“君人南面之术”、“黄老道德之术”。汉初,儒学也称为“儒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与儒学同被视为一种政治策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政治概念。其二是庄子的齐生和归根,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被动的,生如得如丧,因此要安时处顺。这基本上是指人的生命价值而言,是一种人生观,而不涉及社会政治因素。其三是庄子的随波逐流,要求人要因俗、因众,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种消极处世的社会观。此外,在秦汉以后又有道教和方士,在人生和社会实践上主张养生、长生,有符录、内外丹等方法流派,但都已不是早期道家的本意。
道家在逻辑思维形式上有“相反相成”和“大象无形”两种高低不同的层次。相反相成是两个相反相成的概念互相对立,比如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大象无形是绝对的独立自存的概念,具有最大范围的内涵和外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相对称的概念与之对应,没有任何概念与之相参照,以致于这个概念本身也无名无形。这个概念比如称作“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等等。老子再三论述的"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中的“翕”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夺”与“与”,和“曲则全,枉则正”中的“曲”与“全”,“枉”与“正”,“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的“柔”与“坚”等等,都是属于相反相成的层次中的成对的概念。老子在哲学本体论上虽然有道论的形而上学的成就,但是在政治观和社会观上,却很大程度地引申于较低的相反相成的层次。而 庄子主张“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所可用乃为予大用”,庄子的人生追求是要求与“大象无形”的绝对概念相一致。老子多言阴阳,庄子多言有无。阴阳是相互对应的一对概念,二者互为消长。有和无不仅是相互对应,而且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二者异名同实,各自代表着抽象思辨中的不同环节。阴阳是宇宙构成的概念,有无是哲学本体论的概念。老子注重阴阳对立概念的倚伏变化,其结果自然是要倾向为一种人道实践的策略方术。而庄子执着于本体论上的一贯追求,其结果也只有以牺性人的独立人格和人生实践为代价。《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人之于道,如同器物之于大冶造化,须怀着十分的恭敬,谨慎郑重,决不可以任意。
老子和庄子虽然有极为相同的道论、认识论和逻辑推理,虽然同为早期道家的哲学大师,但是在社会实践方面,却有着不同层次的引申,有着方向相反的哲学目的和社会观。老、庄虽同为道家大师巨匠,但如从人道和政治实践的角度予以划分衡量,二人却要属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想体系。老子与早期儒家以及其他先秦诸子趋向一致,而庄子则独立于诸子百家之外。以上是对于老子和庄子的浅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