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亦复如是
1.亦复如是的是什么意思
2.亦复如是的意思是什么
3.《心经》中有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4.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亦复如是的是什么意思
“亦复如是”,出自《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万物都是无常的,一切都如影像、泡影、梦幻和闪电,都是短暂的。我们不能依附于这些表象,而应该了解事物的本质,寻找永恒的真理。这一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佛教的理念,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放下那些一时的虚荣和欲望,去探寻更深刻和真实的事物本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让自己更加地沉淀和平静。
“亦复如是”这句话直接受到了现代人的追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寻求一个内心宁静的空间。这种渴望也促使着人们探寻自己的内在世界,追寻生命中更深刻的意义。我们应当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学会减缓生活的节奏,去探究自己内在深处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灵的深处找到生命中真正的意义。
“亦复如是”这个表述不仅仅适用于佛教的信仰和理论,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中也有其广泛的应用。在文化传承、社会变迁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亦复如是”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在不停地变化和演变,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去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去寻找并理解世界的本质。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存在多种解释,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碰撞,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对这个多变的世界。
亦复如是的意思是什么
亦复如是一词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它的词义是什么?你会用亦复如是造句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亦复如是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亦复如是的意思
读音:y? f? r? sh?
解释:复:又,再。也是这样。
用亦复如是造句
1) 观自在菩萨,行身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若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 巍松画过的人物白描稿、硫酸纸有满满的一个房间,所谓废纸三千、笔冢墨池,亦复如是!见天地:幽涧纳飞流,空山答长啸。
3) 又族姓子弃诸阴盖菩萨大士,劝离意女使发道意,八维上下各如恒沙,亦复如是,所开化者,如离意女等无差别。
4) 舍利子,se不异空,空不异se,se即是空,空即是se,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5) 菩萨弟子亦复如是,其量无边不可称数.
6) 大臣长者,亦复如是,各自念言:虽复千亿岁,受五欲乐,不能得免三恶道苦,妻子财产,所不能救,世间无常,命难久保。
7) 弹指间第一骑已从二人身旁呼啸而过,紧跟着第二骑亦复如是。
8) 如果仍起嗔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
9) 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
10) 人生亦复如是从婴孩、少壮、老耄直至亡,性命本非吾有,生不过往来。
11) 退而求其次取小珠亦复如是,用小剑去撬料必手到擒来。
12) 生活亦复如是,也终于,我平静了一个多月的日子被打破了。
13) 亦复如是!我突然想起李商隐的一首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4) 生活亦复如是,只有风雨过后的晴空才更美丽。
15) 混黑v道亦复如是,没钱寸步难行。
16) 如果仍起瞋恚、愚痴、染污、悭贪、嫉妒等心,亦复如是。
17) 终不悔悟,虽自反而不缩,亦复如是。
18) 方才我听经文中有此一段,?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之缚?,小子不明,不知何谓?生之缚?
19) 奸臣之路是一条路,可天下大乱,忠臣之路亦复如是。
2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1) 我们亦复如是,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每一次的训练都当做是一场实战,接下来我给大家示范一次。
22)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3) 面对?甜?的诱惑,请你把好关?口?,防止病从口入,?酸苦辣咸?亦复如是。世界糖尿病日提醒你,一饮一食,安排合理,疾病远离,健康跟随你,祝你生活如糖甜蜜蜜。
24)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25)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6) 骆予美见认亲之事已然概定,脑海中终日便有谢承志影子,时而自觉羞涩,时而自感欢喜,夜间睡在床上,亦复如是。
27)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8) *不异贲,贲不异*,*即是贲,贲即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9) 许是上天眷顾吧,小陈晨读书天赋极高不仅过目不忘而且能举一反三并且肯吃苦,天天鸡鸣过后便开始晨读春夏秋冬亦复如是。
30)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看了亦复如是内容的人还看:
1. 包含亦字的成语及解释
2.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3.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4. 2017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心经》中有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结合前文:色既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既是空~意既色空不二。“色”指“有形”也就是“物质”。物质都具有一定形态,占据一定的空间。一切物质都是依缘而生,借助、依赖各种条件才能存在。既为缘起法,物质就没有实在的、独立的自性,本质就是空。色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空是物质的属性。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四蕴和色蕴一样,也是空有不二。
佛教用语,“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
世界的所有事物都由五蕴和合而成。
五蕴分别为:色、受、想、行、识。
《心经》首先说五蕴中的色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然后说五蕴中的其它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是这样。
如果将受蕴代入,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其它的也可照此代入,简洁的亦复如是,省略了繁复的代入语句。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楞严经》卷二笔记35
原文:“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译文:
“其次,阿难,你现在的妙净见精,是与‘明’合呢,还是与‘暗’合?是与‘通’合呢,还是与‘塞’合?如果是与‘明’合,待到‘暗’时,明相已经消失了,这时见性就应该不与‘暗’合,怎么能够看到暗呢?如果看见‘暗’时,可以不与‘暗’合,那么与‘明’合时,就应该不是见到‘明’。既然不是见到‘明’,又怎么能说与‘明’合,怎么能了知这是‘明’而不是‘暗’呢?其他如见与‘暗’、‘通’以及‘塞’合,也是这个道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