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个成语加解释

2.旁逸斜出怎么造句

3.《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4.一百个成语及解释,解释越短越好

5.成语情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200个成语加解释

旁逸斜出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旁逸斜出可以形容人吗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这里指神秘的意思。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

.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

.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

.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

都不说话。

25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

.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

.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派对革命人民的。

30

.取义成仁:这里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

31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

.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

.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

.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

.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

.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39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

.溘然长逝:突然去。

41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

.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

.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80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81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82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事情终止。这里指停止竞选。

83

.甘拜下风:真心佩服。比喻自愿承认不如人家。

84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85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手指拿东西。

86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87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本课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88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89

.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滔滔:波浪滚滚。

90

.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91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92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

93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94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

95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96

.无独有偶:形容罕见的事物不只一件,居然还有和它同时出现的。

97

.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98

.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9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100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01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这里形容桌子破旧。

102

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03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愤怒地站起来。

104

惩前毖后:把以前的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不再重犯。

105

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鲜:新奇。

106

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

10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

109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个缺点就改正,没有就在以后注意。

110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姹:美丽。

嫣:娇艳。

111

精神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112

挑拨离间: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制造隔阂,使互相猜忌,产生矛盾。

113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

114

秉烛夜谈:点着蜡烛深夜交谈。

秉烛:拿着点着的蜡烛。

115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疏:粗,空虚。

116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简:少

117

终南捷径:这里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18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高傲自负的样子。

自命:自认为。

119

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逐渐推进。

循:按照

120

举一反三:举出一件或一方面已知的事理,可以退之与其同类的许多事理。

121

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得危险的事。

122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亡的晚年(风烛:风中之烛)

123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可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得没有法儿挽救(药:

治)

124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47

.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

.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端。

52

.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4

.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

.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56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

57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出。

58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59.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

61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6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64

.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

65

.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

66

.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67

.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涂:泥沼;炭:炭火。

68

.放荡不羁:行动随便,不受约束。放荡不受拘束;羁:约束。

69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恙:病。

70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和悦愉快。

7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72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73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

74

.跃然纸上: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75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采:精神;神色。

76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77

.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78

.声名狼藉: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狼藉:乱七八糟。

79

.习以为常: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常规。

变卖典质:典质:用土地、房屋或其它东西作为抵压向人借钱。

125

月朗星稀:月光明朗,星星稀少。

126

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127

128

碌碌无为: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129

成群结队: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队伍

130.

就地取材:在当地选取材料。就当地选用人才。

131.

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132.

世人瞩目:世界上的人都注视(目)。

133.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

134.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

135.

满腔义愤:充满心中,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

136.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137.

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138.

报仇雪恨:采取行动,打击仇敌,洗雪仇恨。

139.

妄自尊大:狂妄的自高自大。

140.

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

141.

百废待举:许多荒废了的事情都等待着去做。

142.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143.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144

疾风知劲草:疾:急速,猛烈。

145

荼毒生灵:残害人民。荼毒:毒害、残害。生灵:人民。

149

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

150

振振有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旁逸斜出怎么造句

1、 这棵腊梅的枝条旁逸斜出,伸进了我家院子。

2、低地的树木会旁逸斜出,就算是草地上的一阵微风也会使它们弯曲,一排黄花九轮草也会使它们的树干偏向。

3、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4、一棵万年老松旁逸斜出,将你拦住,你感激涕怜,差点跪下。

5、只是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6、那里有成堆的狗鸡、大小不一的土包、旁逸斜出的古怪树枝,有股绝对阴森恐怖。

7、乾京煜的身体更快我一步,缠住旁逸斜出的树干,垂下的半截身子从空中将我一绕……

8、无奈回头望望,却发现应该在他身后的那片松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林,里面杂草丛生,一人多高的带刺小树旁逸斜出,难以行路。

扩展资料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出自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树木等。

示例:

王朔《修改后发表》:“俟其终篇,回头一看,本属的一枝竟百花丛生独成蓬伞大树,余者皆在荫下。”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学习***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质。

4、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

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

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

激趣: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但不是几句空洞的赞美之词,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通过几幅优美的图画展现的。请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共勾勒、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学生读后交流。

明确:

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见以下板书)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高原风景图

“雄壮”“伟大”“单调”

傲然地耸立

白杨远景图

“惊奇”

力争上游

白杨特写图

决不是平凡的树

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白杨联想图

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段。

2、讨论:作者对白杨树进行赞美,为什么要从写黄土高原写起?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题的2、3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齐读课文第五段。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的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的第7段,完成了由“树”→“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一百个成语及解释,解释越短越好

1、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千奇百怪:形容十分希奇古怪,亦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3、山明水秀:形容山水秀丽,风景优美。

4、桃红柳绿: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5、光彩夺目:亦作光彩夺目。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6、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7、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8、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9、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形容很快取得胜利或成就。

10、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11、日暖风和: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12、大街小巷:指各处街巷。

13、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14、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绽放,散发浓香。

15、叶公好龙:比喻名义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理解它或需要它,甚至害怕它。

16、奇花异卉:①希奇少见的花草。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17、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结。

18、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19、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20、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1、暴跳如雷:大怒得蹦跳叫喊,好象打雷一样猛烈。

22、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讲内行话。有看不起对方费口舌的意思,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3、亡羊补牢:羊走失后再修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纠正,以免再受失。

24、狐假虎威: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5、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26、争妍斗艳:竞相比美。

27、天昏地暗: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雪、雷雨时的自然景象。②指天色晚。

28、古色古香:古雅的色调、意趣。多形容书画、器物和建筑等。

29、郁郁葱葱:亦省作“郁葱”。①气旺盛貌。②草木苍翠盛貌。

30、天涯海角:指极远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

31、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极为寒冷。

32、刻舟求剑:比喻固执拘泥,不会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处理事情。

33、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4、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却偏要拼命掩盖。

35、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企图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36、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情有毅力,为某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37、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38、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有主意,有成算。

39、闻鸡起舞: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机,不懈努力。也作鸡鸣起舞。

40、莺歌燕舞:黄莺在唱歌,燕子在飞舞,原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现也比喻大好河山。

41、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长龙。车辆如同流水一般接连不断,马如同长龙一样首尾相接。形容车马人流来往不绝,热闹非凡。

42、蛛丝马迹:顺着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跟着马蹄的印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43、熊心豹胆:比喻心气壮、胆子大,多么大的危险也毫不惧怕。

44、心惊肉跳:形容十分恐惧不安。有时表示预感有灾祸临身的恐惧心情。

45、交头接耳:头挨着头,这个人的嘴紧对着那个人的耳朵。形容两个人靠得很近,互相低声说话。

46、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恐怕落后,比别人先动力手。

47、坐立不安:坐着站着都不安稳。形容心情不安或烦躁的样子。

48、眉开眼笑:形容高兴的样子。

49、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50、千言万语:形容说的话很多。

51、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52、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53、百感交集:各种感想都交织在一起。

54、偏乡僻壤:荒凉偏僻的地方。

55、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56、柳暗花明:①形容绿柳成荫,繁花灿烂的景象。②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57、海角天涯:谓偏僻遥远的地方。

58、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59、杞人忧天:比喻多余的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

60、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61、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62、惊惶失措:惶:害怕。失措:举动失去常态。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63、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活动。形容由于理屈或紧张、害怕,说不出话来。

64、爱不释手:释:放下,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

65、面红耳赤:赤:红。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羞愧的样子,也形容着急或者发怒的样子。

66、咬牙切齿:形容痛恨到极点的样子。

67、蹑手蹑脚:放轻脚步走路的样子。

68、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6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拿出本领。

70、龙腾虎跃:像龙一样飞腾,像虎一样跳跃,形容动作灵活矫健也形容奋发有为。

71、人杰地灵: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后亦谓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72、一泻千里:①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②形容发展迅速。③比喻文章气势奔放。

73、水天一色: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74、庖丁解牛:比喻技艺训练,本领高超。

75、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76、呆若木鸡:呆得像木鸡一样。现多用来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77、毛骨悚然:毛:毛发。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

78、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79、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80、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的样子。

81、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恳踏实。

82、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也不畏缩、屈服。

83、九一生: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84、狡兔三窟:比喻藏身地方多,便于躲避灾祸。

85、羊质虎皮:比喻外表吓人而实际无用。

86、心悦诚服:悦:高兴、愉快。服:服气。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87、垂涎欲滴:嘴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形容贪馋的样子。现也形容看到别人的好东西而想得到

88、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

89、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90、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妄自尊大。

91、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92、饮水思源:喝水时想起了水的来源。比喻人不忘本。

93、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一样宽广。形容人非常虚心,能接纳他人意见。

94、不亢不卑:既不高傲,出不自卑。形容对人的言语或态度很有分寸。

95、嫉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一样。形容有强烈的正义感。

96、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人计较。

97、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98、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99、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成语情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A. 成语故事/出自,反义词/是什么意思

雨后春笋yǔhòuchūnsǔn

[释义]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语出] 宋·张耒《柯山集》:“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近义] 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多如牛毛 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反义]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硕果仅存 寥寥可数 寥寥无几

[用法] 用作褒义。比喻新生事物发展迅速。一般作定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在我们家乡;一幢幢崭新的农民住宅;犹如~;破土而出。

[英译] likemushroomsafterrain

B. 请问成语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C. 竞相是什么意思 竞相开放是什么意思 它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竞相推荐嘛,就是争着推荐。

=============

竞相:争着

竞相开放:

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这个词有拟人的意思,把花开放时的情景形容得像人一样,争先恐后的开放,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生怕自己开得没有别的花漂亮。

这个词不是成语,所以没有故事。

D. 明目张胆是什么意思_成语故事解释

明目张胆成语故事

释义原意是形容有胆有略,敢作敢为。现比喻在一般情况下,毫无顾忌地公开干伤天害理的事。

近义;反义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鬼鬼祟祟

这个成语,出自《唐书.韦思谦传》。唐高宗时,朝廷重臣褚遂良利用自己的权势,以贱价强买了别人的土地。当时,监察御史韦思谦,是个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的官员,他获悉这一情况后,准备上书弹劾褚遂良。有人劝他说:“褚遂良权高位重,你弹劾他会吃亏的!”

于是,他上书高宗,说褚遂良贱价强买别人的土地,违反了法纪,应予惩处。高宗认为有理,就把褚遂良降职为刺史。

可后来,褚遂良又被高宗召回朝廷重用。褚遂良挟仇报复,把韦思谦贬为县令。褚遂良的结局也很惨淡。他因一再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最后不得志去。

E. 成语故事/典故,解释/是什么意思

成语: 旁逸斜出

拼音: páng yì xié chū

解释: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F. 什么是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的介绍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隐居于卧龙冈茅草房(南阳诸葛庐),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因居处有一冈名卧龙冈,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2] 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躬耕地(今南阳城西卧龙岗),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G. 成语故事和意思

朝三暮四

源于《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名叫狙公的人,非常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一长,他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意思。狙公宁可省下家里人吃的粮食,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渐渐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就改喂橡实给猴子吃。后来,连橡实也不多了,他便对猴子们说给你们“朝三暮四”,猴子们大吵大闹起来;狙公灵机一动,换了一种说法对猴子说,给你们“暮四而朝三”,所有的猴子听了都非常高兴。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暮四朝三”,都指的是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实,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数量是一样的。后来,人们用“朝三暮四”表示用诈术骗人。现在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守株待兔

源于《韩非子·五蠹》。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正在田里耕地,忽然看到一只兔子从田间疾奔过去,碰在一个树桩上撞了。于是这个人立即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他心里非常高兴,在回家的路上想,这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从此以后,他就放下手里活儿不干了,专门在那个树桩旁等待着,希望能够再得到碰的兔子,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不但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而且连田地里的庄稼也耽误了。后来,人们用“守株待兔”来比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道变通,也用来嘲笑那些不分时间、地点、条件,而墨守陈规办事,招致失败的经验主义者。

鸡鸣狗盗

源于《史记·孟尝君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齐国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用他做秦国的相国,于是预约孟尝君到咸阳会面。秦国原来的相国非常嫉妒,于是就在秦王面前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

可是孟尝君是个好义之士,甚至墨守成规的秦王的弟弟泾阳君也成了他的至交。泾阳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把它告诉了孟尝君,还要他以重礼贿赂秦王的爱妃燕姬,让他请求秦王释放孟尝君回国。燕姬答应帮忙,但提出要一件与孟尝君送给秦王一样的白狐皮袍子,孟尝君无法弄到同样的袍子。这时有一位食客自愿为他解忧,这位食客有会学狗叫的本领,当夜潜入秦宫的衣库,装着狗叫的声音,混过了看守人员的耳目,顺利地把那件白狐皮袍子偷了出来,送给了燕姬。后来秦王果然答应释放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赶紧离开咸阳,他担心秦王一旦后悔,到时候他再也离不开秦国了。可是跑到函谷关时,鸡还没叫,按照秦国法律,不到鸡叫的时候,关门不能打开。正巧孟尝君有个门客会学鸡叫,于是他学起鸡叫来,引得所有的鸡都叫起来。守关的士兵听到鸡叫,认为开关的时间到了,便开门让孟尝君一行走了。不出所料,秦王知道孟尝君逃走了,赶紧派人去追,等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他们早已走了。后来,人们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小伎俩称作“鸡鸣狗盗”,也把使用这种小伎俩的人称作“鸡鸣狗盗之徒”。

涸辙之鱼

“涸辙之鱼”源于《庄子.外物篇》。这个典故源于一个寓言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著名学者庄周家庭生活非常拮据,经常向别人借粮。有一天他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是一个既吝啬又爱面子的人,他假惺惺地对庄周说,不用说借给你粮食,就是借给你三百金都可以,但是要等到秋后我收到租子后才能借给你。庄周听后非常生气,他讲下面这个故事。

庄周说他在来监河侯处所的路上,听到呼喊声,回头一看,发现在地上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他好奇地问鲋鱼为何呼喊。鲋鱼说他是东海龙王的大臣,不幸落难于此,想让庄周给他一升半斗之水,这样就可以救他一条命。庄周听后说:“可以,我将要到南方游说吴、越国王,到那边后引来长江水救你,好吧?”鲋鱼听了以后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就无法自下而上,这是你所知道的。如今,我只求你一点点水,而你却许诺这样的大话,等你引来江水,我早都渴了,你还不如把我送到干鱼店里让我等吧!”监河侯听了非常尴尬。

后来,人们就用“涸辙之鱼”来表示身陷困境,急待援救。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于《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南辕北辙

源于《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攻杀兼并,都争着想当霸主。有一次,魏国的安厘王准备去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魏王的大臣季梁正在旅行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赶了回去。他来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皱痕,也来不及除掉头上的灰沙,就去劝说魏王。他对魏王说:“我这次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他要去楚国,可是却驾着车子飞快地向北方驶去。我听了后非常奇怪,就问他到梦民国去为什么不向南走而向北,因为楚国在南方而不在北方。谁知他却说:'我的马儿跑得快。'我说:'你的马虽然路得快,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我又告诉他:'路费多,方向不对,也不能去楚国啊!'接着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技术很高明。'您看,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路费越多,那样走下去,离开楚国的是越远吗?”

接着他又对魏王说,现在大王想要成为一个有名的霸主,一举一动都应该让人信服,如果仗着自己国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郸,借以扩充土地,树立威望,那就离你想做诸侯领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这正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国人却驾着车子,往北走一样,那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啊!安厘王听后,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就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后来,人们把那个要去楚国的人的行为称为“南辕北辙”,用它来比喻背道而驰、目的同行动相反的行为和做法。

与虎谋皮

源于《符子》一书。相传周朝有一个人非常糊涂。有一次,他想弄一些美味的祭品来祭祀神灵,所以就去找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商量,想借用羊身上的肉。羊听了后,大吃一惊,急忙跑开了。他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家。后来他又想做一件暖和的皮衣,以便冬天御寒,于是跑去和狐狸商量,想借用狐狸的毛皮。狐狸一听,也吓得跑到深出里去了。后来,人们把上面的故事概括为“与狐谋皮”,表示一种做不到的事情。因为“狐”与“虎”音同又同是动物,它们的毛皮都非常珍贵,所以也把它写成“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巧取豪夺

源于宋代周辉的《清波杂志》。宋代襄阳的米友仁既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又长于作画,非常喜欢模仿古人的作品。他为了弄到古人的真品,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有一次,他在涟水发现了一幅真品牧牛图,于是就向主人借来描摹,后来他把真品留下来,却把摹本拿去还给主人。过了几个月后,主人才发现米友仁还来的不是真品,于是就去向他讨要。开始米友仁还想抵赖,最后主人说他的真品牛的眼睛里有牧童,而模仿的这幅却没有。在事实面前米友仁不得不把真品还给了人家。即使如此,米友仁的欺骗手段还是屡屡得手。他惯用的手法之一是借别人的古代书画珍本,经过精心描摹后故意把真假本混在一起让主人选择,因为他临摹得非常逼真,别人时常把仿本当作真本而收下来。通过这样的手段,他骗到许多古代的书画。除此之外,他还采取蛮横的手段去夺取。有一次,他在船上看到另一位喜欢收藏书画的人,手里有一幅王羲之的真品,他提出用一幅画同这个人交换。当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大喊大叫,以投河自尽来威胁。这个人没有办法,只好与他交换。他依靠巧偷豪夺,所得甚多。后来,人们把“巧偷豪夺”改为“巧取豪夺”,用来表示用卑鄙的手段去骗取,用蛮横的手段去掠夺。用于贬义。

一字之师

源于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陶兵的《五代史补》卷三。相传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后来,人们用“一字之师”指在一个字上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

买椟还珠

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相传楚国有个商人想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用名贵的香木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盒子上面不但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还用香料熏过,这样一来,更加香气扑鼻。他把珍珠放到盒子里,又用玫瑰、珍珠对盒子装饰了一番,盒子看起来更加美观,有个郑国人看到盒子非常好看,于是花大价钱“买椟而还其珠”,买了盒子,而把珍珠还给了他。后来,人们用“买椟还珠”比喻舍本求末,取舍不当;或者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抓到事物的本质。

一箭双雕

源于《北史·长孙晟传》。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洛阳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尤其擅长射箭。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时,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猎。当地人听见他猛烈发箭的弓声,都惊异地称作“霹雳”;看见他飞快跑马的姿态,又夸奖地称作“闪电”。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猎。突厥王看到空中有两只雕,正在争夺一块肉吃,准备搭弓射箭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两只雕一齐直落下来,突厥王跑去一看,原来一箭射中了两只雕。从此更加佩服长孙晟的本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箭双雕”,用来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同时收到了两种效果。

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亡羊补牢

源于《战国策·楚策四》。战国时期,楚襄王整天*逸享乐、不理朝政,奸臣州侯、夏侯等又不离其左右。当时有一个名叫庄辛的大臣劝谏楚襄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楚国一定会灭亡的。可是楚襄王不但不听,反而把庄辛大骂一通。庄辛于是率领全家到赵国去了。果然没过多久,秦国就大举进攻楚国,楚国内部空虚,无力抵抗,最后楚襄王被迫逃到城阳。这时他才意识到庄辛的话不错,于是派人到赵国去请庄辛。

庄辛回来后,楚庄王内疚地对庄辛承认了错误,问庄辛现在应该怎么办。庄辛诚恳地回答道:“我听见人们说,看见兔子而回头招呼猎犬,还不算太晚;羊跑了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楚襄王听从了庄辛的建议,果然收复了淮水以北的失地。后来,人们用“亡羊补牢”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如果及时补救还有希望。

H. 什么是成语故事,什么是寓言故事。两者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寓言?

即有所寄托的话;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回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答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什么是成语?成语的特点和来源?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

——由此可见,二者是交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