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讨源是什么意思-沿波讨源造句
1.史学文言文
2.合为人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3.田子惊蜕的文言文
4.四字成语()()为人
5.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的 “竟”是什么意思?
史学文言文
1. 文言文《班昭续史》翻译
一、文言文《班昭续史》翻译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二、班昭续《汉书》原文: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三、班昭 (东汉史学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2. 史上最短的10篇文言文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 *** ,流血满地,母。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于虎,吾夫又焉,吾子又焉。”
夫子问:“何为。
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文言文翻译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哉。”
扩展资料:
赏析与启迪
通过“明”与“暗”、“兼听”和“偏信”的对比,“兼听”与“偏信”的利弊一目了然。一个善于兼听的人,无疑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乐于纳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胸怀的人。
人的潜意识里,亲疏有别。血缘情感亲近与否,关系着一件事情的判断与解决方式的不同,在信任的程度中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对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会怀疑或极少怀疑,而对旁人说的话,则半信半疑甚至完全不信。
事实上,你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见得客观公正,而旁人说的话未必就是错的。关键是怎样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搜狗百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 史记的文言文[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 *** 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5. 古人勤学的古文 要原文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和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凡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认为向老师学习是羞耻的。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众人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认为跟从老师学习是羞耻的,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不能解决的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1]。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这说法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从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可真值得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他都普遍地研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2],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正道,写《师说》送给他。
注解:〔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
6. 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
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
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
“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
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
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
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
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
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
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
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
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
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
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
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
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
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7. 文言文《知人》原文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翻译
赵开心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开心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开心也因悲痛失去儿子,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开心善于识别他人。
合为人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合在第四个字成语是什么
下面是能查到所有的合在第四个字的成语,已经其含义,望采纳!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大开大合 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龃龉不合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里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落落寡合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落落难合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起承转合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前仰后合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情投意合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天缘凑合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信口开合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一拍即合 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
朝升暮合 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志同道合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珠联璧合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道同契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 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志合 犹言道合志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蜂屯乌合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肤寸而合 指(云气)逐渐集合。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行不苟合 指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金钗细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镜圆璧合 比喻圆满。
劳逸结合 逸:安乐、休息。工作与休息相结合。
碌碌寡合 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
论高寡合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貌离神合 指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破镜重合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同“破镜重圆”。
千载一合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
牵强附合 犹言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情投契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情投谊合 双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曲意迎合 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同“曲意逢迎”。
情孚意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土洋结合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雾集云合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延津剑合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
延津之合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同“延津剑合”。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云交雨合 指相会,重逢。
贞元会合 指新旧更迭。
针芥之合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珠连璧合 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纵横开合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2. 合和的四字的成语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揣合逢迎 揣:揣测,揣摩。现指揣摩、迎合权贵的心意,以谋求私利。
大开大合 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斗榫合缝 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纠合之众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龃龉不合 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离合悲欢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里应外合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连珠合璧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六合之内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落落寡合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
落落难合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貌合心离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3. 有“合”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齐心合力、情投意合、貌合神离、合二为一、不合时宜、天作之合
齐心合力
读音:qí xīn hé lì
释义:意思是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情投意合
读音:qíng tóu yì hé
释义: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貌合神离
读音:mào hé shén lí
释义:形容表面看上去关系很亲密,实际上内心却不一致,各有各的打算和想法。
合二为一
读音:hé èr wéi yī
释义: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不合时宜
读音:bù hé shí yí
释义:指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天作之合
读音:tiān zuò zhī hé
释义: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4. 关于做人的四字成语谨慎的:○ 谨小慎微: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惩羹吹齑: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
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 奉命唯谨: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 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也指办事板,不灵活。○ 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安分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绳趋尺步: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申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临深履薄: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
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
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 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
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 老成持重: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 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稳扎稳打:扎:安营。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
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
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 门无杂宾: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认真的; ○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盘根究底:盘:仔细查问;究:追究。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沿波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
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
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 原始要终:原、要: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
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
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
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胆大心小: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水晶灯笼: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尽心竭力:尽:全部用出;竭:用尽。
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 不遗余力:遗:留;馀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 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
○ 尽力而为: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 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
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
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外圆内方:圆:圆通;方:方正。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细针密缕:缕:线。
针线细密。比喻工作细致或处理事情周到。
○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取精用宏: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 取精用弘: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 循名责实: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
田子惊蜕的文言文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小题1:(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小题2:(1)哪里,怎么 (2)拿走(离开)(3)免去,免除 (4)认为……贤惠 小题3:(1)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2)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啊。小题4: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
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引用不全,适当扣分)小题5:不设统一答案。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有 “治官 、如、是”等。
“治官”在此句中应译为“做官”。“如”应译为“像”。
“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词,“这”,本句中指上句“为人臣不忠”。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切题的关键语句,即“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这些语句表达了田子之母关于孝与不孝的看法。
即为国尽忠即为孝,为人臣不尽忠则为不孝。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之,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提取出来即可。
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小题5:试题分析:“引用1~2句”“短信”可知,不可长篇大论,表达清楚劝诫的意思即可。
如“恭喜您成为为人民办事的公务员中的一员,祝您在这条道路上“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的公朴。点评:不仅要明白短文的主旨,还要知道漫画的寓意,即提倡廉洁奉公,反对贪污腐败.然后借用材料中的一句或二句写入短信中,表达出警示的意思即可。
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父母、老师们交流讨论,这样自。
2. 田子退金古文的译文古文: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退职回家,将他在任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出家门,上朝退还黄金,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赞赏她的大义,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3. 关于钟子期的文言文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
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
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
“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
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
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
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
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
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
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
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
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
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
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
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
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
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4. 田子为相这篇文言文的翻译田子为相 韩婴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④。”
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⑦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⑧金赐其母。
《诗》⑨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归休:休假回家。 ②镒:二十两。
③馆:这里指“家”。 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
⑤造:往,到。⑥就狱:进监狱。
就,靠近⑦舍:舍弃。这里指“赦免”⑧以:把,拿。
⑨《诗》:此指《诗经》。 编辑本段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了二千两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做为子臣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去还了它吧."田子惭愧的走出来,上朝还金子,回来后请求进牢狱.齐宣王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 《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说的是贤惠的母亲是子孙贤德。
5. 田子退金文言文阅读中田子的母亲为什么不要他的金子《田子退金》原文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当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侍奉父母)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家)。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开)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上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通“悦”,喜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问题: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众望所归;B.吾谁与归;C.暮而归;
2、判断下列“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五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
②四个“为”是动词,一个“为”是介词。(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王贤其母,说其义。
4、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辍耕之垄上;B.吾欲之南海;C.孝子之事亲也;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参考答案:1.C
2.①(√ )②(*)
3.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赞赏她的大义。
4.C
《田子退金》译文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退休回家,将他在任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像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惭愧地走出家门,到朝廷那里退还黄金,退朝就请求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惠,赞赏她的大义,就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注释:归休:休假回家;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
治:担任;
事亲:“事”通“侍”,侍奉父母;
馆:此处指家;
造朝:上朝;
说:通”悦“,喜欢,赞赏;
子其去 去:拿开;
俸禄:当官的人得到的朝廷发的银子;
6. 《艾子有孙》文言文的翻译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
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
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
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
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 *** 孙子的衣
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
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
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
了他们父子。
7. 田子退金文言文翻译田子当宰相,三年后退休回家,将他在任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像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
"田子惭愧地走出家门,到朝廷那里退还黄金,退朝就请求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惠,赞赏她的大义,就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8. 孤邱之野人世农的文言文阅读刘基 《郁离子》 世农易业
狐邱之野人世农,农田之入俭,恒思易其业,而未有加于农者。其舅之子驺于邑大夫,归而华其衣,见而企焉,遂弃农而往为驺。其主曰:“汝自欲耳,余弗女逐也,三年而不返,则汝之田与庐,吾当使他人营之,无悔也。”跽而辞曰:“唯,”越三年,而其所事者物故,欲复归,而田与庐皆易人矣。故主怜而召之,而其同里皆疾其亡故而违常也,遂恧不敢复而途殍焉。或以语郁离子,郁离子曰:“古称良农不为水旱辍耕,良贾不以折阅废市,正谓此也。吴人有养猿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舁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是以古人慎失业也。”
9. 文言文《农夫耕田》译文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曰:“甚矣,农之情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译文: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四字成语()()为人
1. 四字成语什么的为人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释义]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语出] 《论语·先进》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è”;为;不能读作“wéi”。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
[近义] 舍己救人 助人为乐
[反义] 损人利己 假公济私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称颂人的崇高品质。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2. 四字词语 指为人处世的道理1、眉眼高低: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2、上善若水:上:至,最高;最高的善像水一样。喻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水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
3、知足之计: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
4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5、织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6、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形容为人处世的成语
7、用舍行藏: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8、眦睚:眦:眼角;睚:眼眶。因为别人瞪眼就杀了他。形容为人狭窄骄横。
9、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10、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讲述为人处事道理的四字成语
资料拓展
为人处世,是指为人和处世的总称。为人就是做人,“处”就是处理、接触,“世”就是外界的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总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务的处理方式与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
3. 关于做人的四字成语谨慎的:○ 谨小慎微: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
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惩羹吹齑: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
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 奉命唯谨: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 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也指办事板,不灵活。○ 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安分守己: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 绳趋尺步: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申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临深履薄: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
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
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 三缄其口: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
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 老成持重: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 不露圭角: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 稳扎稳打:扎:安营。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
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四平八稳: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
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 门无杂宾: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认真的;○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盘根究底:盘:仔细查问;究:追究。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沿波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
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
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 原始要终:原、要: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 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
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
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
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胆大心小: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水晶灯笼: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不折不扣: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尽心竭力:尽:全部用出;竭:用尽。
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 不遗余力:遗:留;馀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
○ 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
○ 尽力而为: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 见缝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
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
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外圆内方:圆:圆通;方:方正。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细针密缕:缕:线。
针线细密。比喻工作细致或处理事情周到。
○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取精用宏: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 取精用弘: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 循名责实: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
4. 成语为什么四字者为多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但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个字的,如“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因此日本人讲汉语,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见一九七八年版,吉田升等编著的《中学校现代国语》),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见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义等编的《中学校国语》).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尽管这样,成语之显然有四字性是无可否认的.例如下列的成语,就它们的出处来看,都不是四个字,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成语都是把非四字的话加以提炼、形成四字成语,试看以下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从上文看来,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或者把比四字为多的话缩减为四字,如"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或者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补充:成语不全部是四字句,但绝大多数是四字句,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诗经》的影响,诗经开四字诗歌之先河,对后世诗歌在句式节奏词汇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许多成语就出自于《诗经》;二是古代其他文学作品及论文等,其句式的重要结构就是四字句,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句被经常运用,就成了成语;三是四字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又及具概括力,所以人们喜欢使用,重复使用,传承不息就成了成语.因为自古以来四字成语一般都不标字数,五字以上往往标作“多字成语”.所以四字成语占大多数,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一般成语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成语以格式为主,一般都是四字格,只有少量的其他形式,其他形式有“三字格”、“五字格”等等其表现主要是地域性,有许多成语只在平遥当地使用!“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的 “竟”是什么意思?
竟:终了,完毕,完成。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夸父诞宏志》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①,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②?余迹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注释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③余迹:本意为遭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赏析
《山海经》一书记载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其中《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所载夸父追日的神话更饶奇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弃其杖,化为邓林。”(《海外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大荒北经》)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
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现在我们就采取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方法,试探一下这首诗的意蕴。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
“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
“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
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明代学者黄文焕评说此诗“寓意甚远甚大。天下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胸中饶有幽愤”(《陶诗析义》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肖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叹和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