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战国时期薛谭秦青流云的成语是?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发音 shēng zhèn lín mù

释义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响遏行云

成语拼音 xiǎng è xíng yún

成语释义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形容声音悠扬,好听经久不率。

直译:在弹奏结束后很多天在房梁上都还有回音。

古代,三、六、九,余音绕梁①《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圆润,余韵无穷。②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为多的意思,不可直接翻译为369

战国时期薛谭秦青流云的成语是?

1、声振林木,读音shēng zhèn lín mù,汉语成语,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典故

出处: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举例: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2、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ǎng è xíng yún。“响”,指声响;“遏”,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飘动。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嘹亮。

出处: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扩展资料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未曾学完秦青的唱歌技巧,就自以为已经完全学会了,便告辞回家。秦青也不挽留。在城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席间秦青敲起拍板,慷慨悲歌,嘹亮的歌声振动林木,冲入云霄,把飘动的浮云拦住了。薛谭听了,便向他认错,请求返回重新学习,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家的事了。

秦青回头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路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她又经过一家旅店,旅店里的人侮辱她。韩娥便拖长声音,哀哭不止,邻里的男女老少无不为之悲伤,相对流泪,整整三天吃不下东西。急忙去追赶她。韩娥回来后,又为大家放声高歌,全乡的男女老少无不欢天喜地鼓掌舞蹈,都忘掉了先前的悲哀。于是大家赠给她许多财物,送她回家。所以齐国雍门一带的人至今还擅长唱歌和悲哭,就是仿效了韩娥传留下的声音啊。”

百度百科-响遏行云

百度百科-声振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