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九转是一势-三回九转在农村是什么意思
1.三回九转万马奔腾是什么意思
2.谈八卦掌的劲
3.世上真有武墓遗书吗?
4.如何练好形意拳---谢谢阿
5.历史上真有《武穆遗书》吗?
三回九转万马奔腾是什么意思
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曲折回荡。
1、三回九转解释:形容曲折回荡,犹三番五次。
2、万马奔腾的意思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谈八卦掌的劲
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此意,非闭气也。用功练习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复炼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人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谈八卦掌的劲。
谈八卦掌的劲一、明劲
练之总以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明劲者,即拳术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经之道。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嗅,虚实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此掌法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易变化,人之一身,与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为强,柔者易为刚,悖者易为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之气质,以复其初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矩锻炼,练之于六阳纯金,刚健之至,即拳术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术中明之功尽,易骨经之劲全,炼精化气之功毕矣。
谈八卦掌的劲
?
谈八卦掌的劲二、暗劲
练之神所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暗劲者,拳术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劲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炼气化神,易筋经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术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拨树拨钢练两手前后用力,左手往前推,右棉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前拉,其意如撕丝棉,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再如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掼,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用练连环掌法包裹劲也。
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物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推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以用力之劲,如同两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脚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阳火原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阳火阴符之理,即拳术明劲暗劲也。阳火,拳中之明劲。运用阴符者,是拳术中之暗劲也。进阴火者阴中返阳,进其刚健之德所以先天也。运用阴符者,阳中用阴运其柔顺之德,所以养先天也。进阳火必进至于六阳纯金刚健之至,方为阳火之功,尽拳术中明劲中正之至也。阳火阴符功力俱到,刚柔相济,相当健顺兼全阴阳中有阴阳一气。浑然天理,圆陀陀气无缺也,光灼灼神气足矣,净倮倮无杂气也,赤洒洒气无拘也,圣胎完成一粒金丹,金丹宝珠悬于太虚,空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常应常静,常静本良,知良面月复还先天;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总而言之,还丹之法,摄其精要,子午谓乾坤,寅申谓坎离。伏蒸者,白虎金,青龙水,朱雀火,以金生水,而水灭火以成丹,其形如此,前所谓,先液后凝,南为午,北为子,西南为阴,东北为阳,阴无配,阳无偶,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脾黄为祖。乾为纳甲壬,坤为纳乙癸、震巽纳庚辛、坎离纳戊己,艮兑纳丙丁。
阴阳得其配兮,淡白自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华震东卯。
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离南午。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朽败,故为万物宝。
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
谈八卦掌的劲三、化劲
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唯形势规矩仍如前三种操练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可能全不着力,总之在神意贯通耳。
形圆整体劲自增,练神导气持之恒。混元一气培根本,刚柔内合任气行。
八卦掌法之道,功用之理,有神化之功。化劲者,即炼神还虚,亦谓之洗髓经之功夫也。此言炼神还虚,是为妙之功,其法何在,仍不外乎八卦掌法拳术形势求之,故开合动静,起落进退,生克变化,以致无穷之奥妙,亦不离四象两仪,亦不离一气。所以,练神化之功,习之形势无异矣。惟手足身体外形不着力,其劲不过随意而行之,然身体亦并非全不着力,其劲不过极力往回缩,去意在蓄神耳。外形身体手足俱以意运用之。行之已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实若虚之意。每逢静中动时,身子移出,而不知己之劲,则不知有己也。
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化劲是炼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以至于无声无嗅。每逢与人相较时,伸缩往来,飞腾变化,如入无人之境,而身体气力,自觉无劲,是不知己也。若是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至拳,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炼神还虚神化不测之妙道矣。
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势,是此意也。
三回者,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九转者,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虚于纯阳是此理也。
世上真有武墓遗书吗?
《武穆遗书》
南宋 岳飞 著
要 论 一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
要 论 二
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平静者为阴,主乎动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即为阳,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此即对待循环不易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
要 论 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而下节。以上节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中节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下节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中节,掌根为根节。观于是,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要之,若无三节之分,即无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顾可忽乎哉。至于气之发动,要皆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然此犹是节节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要 论 四
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论。捶以内而发外,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维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似不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诲,纵不必本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为肉梢,而肉为气囊,气不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稍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亦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要 论 五
今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草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要不能离乎斯也。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肺包护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而两肋之间,左为肝,右为脾,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故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且五脏之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自有所专属,领顶脑骨背,肾是也。两耳亦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两发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为头面之主脑,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而究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之精华所聚,而不得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中气之主也。人中为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亦为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经位也。领顶颈项者,五脏之道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两肩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背膊皆为脾,而十指为心,肝,脾,肺,肾是也。膝与胫,皆肾也。两脚根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大约身之所系凸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气力大甚无穷,肝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其为用也,用其经,举凡身之所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认,而非笔墨所能为者也。至于生克制化,、虽别有论,而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络,而支支节节言之哉。
要 论 六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要 论 七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而手则却不前矣,此所以膊贵于进也。气聚中腕,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堂然无能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须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所以著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
要 论 八
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势。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捉之形。当进则进,殚其身而勇往直冲,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使左右无敢当我,而要非拘拘焉为之也。必先察人之强弱,运吾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不可执格而论,时而宜进,故不可退而馁其气,时而宜退,即当以退而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而亦实以赖其进。若反顾后,顾其后而亦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总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令而行矣,身而却,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要 论 九
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变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亦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似逼,不期然而然,莫知驱而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焉,后步随焉,前后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自然无定位矣。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捶名心意,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人,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对照,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远不发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发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应敌似巨炮推薄壁之势,眼明手快,勇跃直吞,未曾交手,一气当先,既人其手,灵动为妙。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上中下总气把定,身足手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灵巧,全在于活,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出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斩捶勇猛不可当,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鹯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单凤朝阳势为强,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步路寸开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进左步,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发中有绝何从用,鲜明其意妙如神。鹯子镄林莫著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毒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回鸟落见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不把守自遮栏,左腮手过,右腮手去,右腮手过去,左腮手来,两手束拳迎面出,五关之门关得严。拳从心内发,向鼻尖落,足从地下起,足起快时心火作,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错误。
交 手 法
占右进左,占左进右。发步时足根先著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捶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是撒手,著人成拳。用拳要锩紧,用把把有气,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离,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此是换步。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进人进步,一步一捶,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绝,一握浑身皆握,一伸浑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根,如锩炮卷得紧,绷得有力。不拘提打,按打,烘打,旋打,斩打,冲打,锛打,肘打,膊打胯掌打,头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打法,皆要一起相随。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举手要活,不活则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存心要毒,不毒则不准。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撞,拳打膊作,窄身进步,仗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者,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覆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翦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时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打,双手护心旁,右来右迎,左来左迎,此为捷取。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便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地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崩墙倒,脚落时如树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则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贫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时而勉强,工用久而自然。诚哉是言,岂虚语哉!
如何练好形意拳---谢谢阿
一、三层道理:
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
二、三步功夫:
1、易骨:煅炼基础,壮其体如铁如坚,气质威严状如泰山。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络,其劲纵横联络,生长无穷。
3、洗骨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生,形神适用,圆活无滞,身体转动,其轻如羽。
三、三种练法
1、明劲:练之总以规距不可易,身体动转和顺乖戾,手足齐整,“方者以正其中”。
2、暗劲:神气舒而不拘,动作圆通活而不滞,“圆者以应其外”。
3、化劲:周身四肢进退起落不着力,专以神意运之,以求“三回九转如一式”。
能把形意拳练到上述高深境界,还必须正确掌握好动作要领。这些要领可归纳为七字二十一法。七字:顶、扣、圆、抱、垂、月、停。二十一法,即七字每字有三法:
1、顶。三顶法诀:舌往腭顶,头往上顶,掌往外顶,明了三顶多一力。
2、扣。三扣法诀:膀尖要扣,手背要扣,脚面要扣,明了三扣多一精。
3、圆。三圆法诀:背脊要圆,胸脯要圆,虎口要圆,明了三圆多一妙。
4、抱。三抱法诀:丹田抱气为根,心中抱身为主,胳膊抱回稍停,明了三抱多一行。
5、垂。三垂法诀:气垂丹田身为主,膀尖下垂意为真,肘尖下垂肩为根,明了三垂多一灵。
6、月。三月法诀:胳膊似月似弓,手腕似月外顶,腿曲似月连弯,明了三月多一劲。
7、停 。三停法诀:脖项要停有坚相,身法要停分四面,腿膝下停如树根,明了三停多一法。
掌握七字二十一法的要领,按“三回九转如一式”的原理,持之以恒方能事半功倍。
形意拳有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十年一大成,功到自然成的说法。
万般出于三体,三体式又称为三才或子午桩。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根本。形意拳入门以练此三体三月方可下学。何为三体 从整体来讲,有头、手、足三节。三节之中又分三节,头:腰为根节、脊背为中节,头为梢节;手: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足: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
头节要求:舌顶上腭,虚领顶劲,扣肩含胸拔背,尾闾中正。
手节要求:沉肩坠肘,蹋腕,指顶虎口圆撑,后手拇指尖置于脐侧肋下,两臂圆曲如月。
足节要求:重心前三后七,略微后坐,吸胯收臀,两腿弯曲如弓,五趾抓地。
在达到上述三体式的要求基础上,同时做到腹式呼吸。一吸一呼之间,都要有虚实相交,开合有至,阴阳相间,松紧相迭。每一呼一吸之间都要发放尽量大的劲力。左右桩互换交替练习。发劲要练习到“冰天雪地打寒战,皮肤无意燃星火”的境界。
三体式练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形意拳功夫的进展。
形意拳拳式变化较多,但其本质是以劈、崩、钻、炮、横五行母拳为基本拳法。它以朴实原始的辩证法,即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相合,相生相克,周而复始,它的动作简短而精练,以单独练习为主。讲究功夫:疾如闪电,动若雷霆,行动快速,刚柔相济,制化生克,体用兼备,劲整势稳,沉猛变幻,连消带打,攻也同时,出手不空回。
劈拳
劈拳是五行拳之母拳。劈拳以左右劈拳,同时左右步子轮换,一左一右往来循环。
劈拳歌曰:“劈拳其形如斧,五行属金,五脏养肺”。劈拳像斧,实际上劈之掌含有三个同方向而不同作用的劲。1、从上往下劈的劲;2、从下往前推的劲;3、又往前上拱的劲。劈出时双手如撕布,出掌时以肩摧力,整体前摧,拧腰裹胯,手脚倒,扣膝,猛然呼气。落掌时,顺势弧形下落,同时变拳,含胸拔背,泛肛吸气,两手臂抱肋。
为初练者依准确参考,现将《劈拳起落论》录下依供参考,包括崩、钻、炮、横。
两手如抱口中去,拳前上钻如眉齐。
后拳随跟紧相连,两手抱肋如心齐。
气随身法落丹田,两手齐落后脚随。
四指分开虎口圆,前手高低与心齐。
后手只在肋下层,手足鼻口三尖对。
小指翻上与肩齐,劈拳打法向上攒。
脚手齐落舌尖顶,进步换式阳掌落。
外形要注意:用拳要倦紧,用劈臂贯气,不前俯后仰,不左斜右歪。
内意要注意:头若顶天,颈项直坚,闭口藏舌,津液不丹。束身下气,吸气勿开胸,意勿外驰,诚心守中。
崩拳
能对照起落论,结合六合一,练重明劲畅通,方可学崩拳。
崩拳是两拳轮换向前直线打击,既要求有迅猛的速度,又要周身完整,劲力充沛。步子前脚进,后脚跟,这是一种专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偏后的拳式。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
崩拳歌曰:“崩拳其形如箭,五行属木,五脏舒肝。”崩拳左右轮流出击时,外视如直线,实际上有往下压再微往上锉之意。
出拳时要注意到:以脚摧胯,以胯摧腰,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摧拳,节节贯串,势如山崩地裂之激。
崩拳起落论:
崩拳出式三尖对,虎口朝上如心齐。
后手阳拳肋下藏,前脚要顺后脚顶。
两脚要当人字形,崩拳翻身望眉齐。
身转正直脚抱起,脚起膝下横脚趾。
崩拳打法舌尖顶,前手拔肘往上托。
进步出拳打前肋,后脚足连紧跟随。
崩拳的步子是相当重要的。外形要注意:前足不宜里扣,不可外横,后足似顺不顺,似横不横。 内意要意贯周身,运动在步,两手往来势若联珠。
现在的崩拳据传说即是郭云深的半步崩拳打平天下的拳式。
钻拳:拳势较烈,两手握据拳,两臂一上一下轮换,前手往上微斜,往前锉钻而出,后手翻扣下压,拉到肋旁,拳从肋下经胸至口鼻,然后斜行往上“闪”,手到脚到,送肩送胯,重心微后坐。
钻拳歌:“钻拳其形如闪,五行属水,五脏补肾。”两手一下交换时吸气,整个身体裹紧,含胸拔背,泛肛,蓄存劲力,然后猛然呼气,钻出。手法、身法、步法要整齐划一,手到脚到身体勇。
钻拳起落论:
前手阳掌向下扣,后手阳拳往上钻。
出拳高钻如眉齐,两肘抱心后脚起。
眼看前拳后稍停,钻拳换式身法动。
前脚先步后脚随,后手阳拳肋下藏。
落步总要三尖对,前手阳拳打鼻尖。
前掌扣腕望下横,进步翻掌打虎托。
翻眼沉气降肾水,劲送三节腰肌沉。
同时还要注意:肘不离肋,手不离心,钻拳进步总要齐全;两脚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有阴有阳,中气横也。
炮拳:拳势猛烈,它以左右斜向,波浪曲线形前进。手法以两手握拳,一拳上架、一拳前冲,左右轮换。身法以侧身斜进,步法以拗步,垫步,跟步等。整体活泼凶猛,实用价值较大。上架之拳经腹、胸、面、至头侧太阳穴旁。后击之拳,从上架拳之肘部,向前借腰的旋转,拧劲骤然发射。
上架之拳由架劲、翻劲、滚劲、拉劲组成。打击之拳,既要有崩拳的上压下锉之势,还要有往上挑劲及冲击之劲。腰要有拧劲、旋转劲、摧劲。胯有裹劲、合劲;脚有扣劲、拗劲。手、身、步的协调统一,这样做来就似点火发炮之势,甚为猛烈。
故炮拳歌:“炮拳其形似炮,五行属火,五脏养心。”
炮拳起落论:
两肘紧抱脚提起,两拳一紧看阳拳。
前手要横后手丁,两拳高至肚齐抱。
气就身法落丹田,脚手齐落三尖对。
拳打高至与心齐,前拳虎眼朝上顶。
后拳上攒眉上齐,虎眼朝下肘下垂。
炮拳打法脚提起,落步前拳往上攒。
外形要求:刚则虚浮,柔则沉实,沉重如山,气透肢理。
内意要求:气聚中腕,机关在腰,两肩担开,取其虚中。
历史上真有《武穆遗书》吗?
确实有的:
《武穆遗书》
南宋岳飞著
要 论 一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
要 论 二
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平静者为阴,主乎动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即为阳,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此即对待循环不易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
要 论 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而下节。以上节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中节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下节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中节,掌根为根节。观于是,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要之,若无三节之分,即无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顾可忽乎哉。至于气之发动,要皆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然此犹是节节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要 论 四
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论。捶以内而发外,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维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似不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诲,纵不必本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为肉梢,而肉为气囊,气不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稍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亦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要 论 五
今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草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要不能离乎斯也。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肺包护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而两肋之间,左为肝,右为脾,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故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且五脏之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自有所专属,领顶脑骨背,肾是也。两耳亦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两发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为头面之主脑,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而究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之精华所聚,而不得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中气之主也。人中为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亦为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经位也。领顶颈项者,五脏之道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两肩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背膊皆为脾,而十指为心,肝,脾,肺,肾是也。膝与胫,皆肾也。两脚根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大约身之所系凸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气力大甚无穷,肝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其为用也,用其经,举凡身之所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认,而非笔墨所能为者也。至于生克制化,、虽别有论,而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络,而支支节节言之哉。
要 论 六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要 论 七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而手则却不前矣,此所以膊贵于进也。气聚中腕,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堂然无能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须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所以著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
要 论 八
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势。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捉之形。当进则进,殚其身而勇往直冲,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使左右无敢当我,而要非拘拘焉为之也。必先察人之强弱,运吾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不可执格而论,时而宜进,故不可退而馁其气,时而宜退,即当以退而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而亦实以赖其进。若反顾后,顾其后而亦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总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令而行矣,身而却,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要 论 九
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变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亦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似逼,不期然而然,莫知驱而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焉,后步随焉,前后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自然无定位矣。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捶名心意,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人,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对照,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远不发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发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应敌似巨炮推薄壁之势,眼明手快,勇跃直吞,未曾交手,一气当先,既人其手,灵动为妙。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上中下总气把定,身足手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灵巧,全在于活,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出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斩捶勇猛不可当,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鹯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单凤朝阳势为强,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步路寸开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进左步,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发中有绝何从用,鲜明其意妙如神。鹯子镄林莫著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毒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回鸟落见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不把守自遮栏,左腮手过,右腮手去,右腮手过去,左腮手来,两手束拳迎面出,五关之门关得严。拳从心内发,向鼻尖落,足从地下起,足起快时心火作,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错误。
交 手 法
占右进左,占左进右。发步时足根先著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捶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是撒手,著人成拳。用拳要锩紧,用把把有气,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离,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此是换步。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进人进步,一步一捶,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绝,一握浑身皆握,一伸浑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根,如锩炮卷得紧,绷得有力。不拘提打,按打,烘打,旋打,斩打,冲打,锛打,肘打,膊打胯掌打,头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打法,皆要一起相随。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举手要活,不活则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存心要毒,不毒则不准。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撞,拳打膊作,窄身进步,仗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者,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覆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翦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时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打,双手护心旁,右来右迎,左来左迎,此为捷取。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便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地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崩墙倒,脚落时如树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则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贫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时而勉强,工用久而自然。诚哉是言,岂虚语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