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恻隐之心什么意思

2.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

3.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翻译-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

解释: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例子: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常有仁慈之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

[成语解释]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

[近义词]悲天悯人

[反义词]铁石心肠、落井下石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悲天悯人

[成语解释]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典故出处]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

[近义词]愁肠百结、忧心忡忡

[反义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社会腐败与人疾苦感到悲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同情怜悯的心,是本心中的仁的萌芽;耻己之不善和憎人之不善的心,是本心中的义的萌芽。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

原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 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白话译文: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扩展资料: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