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图片-鼎足而立的鼎意思是什么
1.鼎足而立的近义词
2.列举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3.鼎的意思是什么
4.鼎盛时期的鼎的意思?
5.“鼎”的几种解释可分别组成哪些词语?
6.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
鼎足而立的近义词
鼎足而立的近义词: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鼎足之势、分庭抗礼、鼎足而居。
基本释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详细释义: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举例造句: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徐迟《黄山记》。
学习语文的好处
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是学习任何专业都需要的。语言是思维和表达的工具,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可以更好地传达思想,使对方听得舒服,办事更容易。
此外,学习语文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从提升的角度来看,学好语文可以拓宽视野,提高个人素养,甚至获得好口才和提升个人魅力。
学习语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让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迅速平息下来。此外,从提升的角度来看,学好语文可以拓宽人的视野,提高个人素养,甚至能够获得好口才,提升个人魅力。因此,学习语文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更是一种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方式。
列举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这10个比较常见
1、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2、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3、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4、鼎足而立: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圆形有三足两耳。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5、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7、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8、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9、钟鼎之家:富贵宦达之家。
10、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鼎的意思是什么
鼎的意思是什么:(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2)(副)正当、正在:~盛。
鼎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
鼎字的笔顺图解
共十二画
鼎
1
竖
2
横折
3
横
4
横
5
横
6
竖折撇
7
横
8
撇
9
竖
10
横
11
竖
12
横折
鼎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鼎的拼音为dǐng,部首为鼎,结构为半包围结构,注音为ㄉㄧㄥˇ,笔顺编号为251115132125。
鼎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本解释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2)(副)正当、正在:~盛。
二、康熙字典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_画:13画,部外_画:0画〔古文〕_《唐_》《集_》《__》__都挺切,音_。《_文》鼎三足_耳,和五味之_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_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_·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_方_物,_金九牧,_鼎象物,百物而_之_,使民知神_,故民入川_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_莫能逢之。《周_·天官·膳夫》王日一_鼎,十有二物,皆有俎。《__》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又《周易卦名》巽下_上之卦。又《正_》鼎,_也。又方也。《前_·___》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_·檀弓》_事鼎鼎_,_小人。《疏》形__慢也。又周鼎,星名。_《步天歌》。又湖名。《史_·封__》_帝_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__鼎湖。又州名。宋朗州_鼎州。又城_名。《後_·郡_志》雒__城曰鼎_。《_》九鼎所後入。又_舟曰鼎。《_子·方言》_之_之鼎。又官名。《前_·_方朔_》夏育_鼎官。《_》鼎官,今殿前_鼎者也。又姓。未_鼎澧。又人名。《西京__》鼎,匡衡小名也。又《前_·匡衡__》_晏曰:匡衡少_字鼎,_乃易字稚圭,世所_衡__禹_,上言衡__,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___匡鼎_。《_》服虔曰:鼎,_言_也,若言匡且_也。○按服虔__。又《前_·_捐之_》捐之_短石_。__曰:_鼎_。《_》如淳曰:言方且欲_矣。鼎音_。_古曰:_如字。又叶他_切,音汀。《左思·_都_》精若耀星,_若雷霆。名藏於山_,形_於夏鼎。
三、百科解释
鼎(拼音:dǐng)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如:定鼎、问鼎。鼎也是的象征。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比喻喧闹、混乱。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四、辞典解释
鼎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基本字义鼎读音:dǐng怎么读:名词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说文解字.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名词古代传国的宝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重器。《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名词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牋组词:「台鼎」、「鼎辅」。名词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战国燕.燕丹〈与傅麴武书〉:「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名词福建方言。指锅子。如称厨房为「鼎间」,称锅盖为「鼎盖」。名词二一四部首之一。副词鼎有三足,引申为三方并立。《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晋书.卷八七.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天之历,数锺皇晋。」副词方、正。《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形容词大。牋组词:「鼎言」、「鼎臣」、「大名鼎鼎」、「这件事情,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才可能成功。」鼎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基本字义鼎读音:dǐng怎么读: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牋组词:毛公鼎◎古代传国的宝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重器。大。牋组词:鼎力相助方、正。牋组词:鼎盛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牋组词:台鼎、鼎辅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牋组词:鼎镬鼎的解释(来源:小字典)基本字义鼎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牋组词:「毛公鼎」、「列鼎而食」。古代传国的宝器,作为王位、帝业的象徵。牋组词:「问鼎中原」。盛大。牋组词:「鼎力相助」、「鼎鼎大名」。方当、正当。牋组词:「鼎盛」。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牋组词:「台鼎」、「鼎辅」。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比喻三方对峙。牋组词:「三国鼎立」、「鼎足而居」、「势成鼎足」。
五、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鼎卷七鼎部三足_耳,和五味之_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_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_,螭魅__,莫能逢之,以_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_鼎,象析木以炊也。_文以鼎__字。凡鼎之_皆从鼎。都挺切说文解字注(鼎)三足_耳。和五味之_器也。三足_耳_器形。非_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_耳。和_作_。_亦_俗通用。象析木_炊。巳下次第依韵_所_小徐本_。?者、判木也。反?_。一?析_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_氏___三足_耳_字形。乃高析木之_旁_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_辨之矣。_省_。大徐本_。_此三字_上_未_。此_上_目者_省_也。或曰__目。__木。鼎卦上_下_。何不以此_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_可。若六_之_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_木不相合也。故_下__象形。上____。古_鼎_丁。如___春秋鼎盛、匡衡_匡鼎_皆是。鼎之言_也。正也。都挺切。十一部。昔禹收九牧之金。_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_者。此字依韵__。离魅__莫能逢之。__承天休。离俗用螭。依_部__作离。此用宣三年左_王___。_不言_鼎荆山之下。__古文疏_云。_西同州朝邑_西南三十二里有_德城。__也。_志左_翊_德下曰。禹_北_荆山在南。皇甫_帝王世_。禹_鼎於荆山。在_翊_德之南。山下有荆渠。_氏水_注。_德_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_北_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_夏后_九鼎_也。易卦_木於下者_鼎。此引易_下_象析木之意。__下引易_从日一例。古文___鼎。_文_鼎__。二_字小徐皆作_。郭忠恕佩_云。古文以__鼎。_文以鼎__。亦_。今正。京房__字鼎_。此古文以__鼎之_也。____?者、_文之____字。此_文以鼎__之_也。凡鼎之_皆从鼎。
下面介绍下鼎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关于鼎字的成语有:
鼎鼎大名、鼎鼎有名、大名鼎鼎、拔山举鼎、拔山杠鼎、拔山扛鼎、尝鼎一脔、重_列鼎、春秋鼎盛、刀锯鼎镬、鼎足之势、鼎食之家、鼎镬如饴、鼎足而三、鼎镬刀锯、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折覆_、鼎足而立、鼎湖龙去、
关于鼎字的组词有:
鼎鼎、鼎庇、谗鼎、馋鼎、_鼎、_鼎、鼎鬯、鼎臣、鼎赐、爨鼎、奠鼎、定鼎、鼎立、鼎鼐、鼎轴、鼎盛、鼎新、鼎_、
关于鼎字的诗词有:
《九思·百年鼎鼎杂悲欢》、《纪事·龙君鼎鼎出云关》、《武帝·鼎食诸公尽鼎烹》、《金丹诗诀·鼎鼎元无药裹寻》、《宝鼎见/宝鼎现》、《自题诗集·人生鼎鼎百年中》、《怀杨台文杨鼎文(一作台鼎)二秀才》、《鼎池·仙去遗金鼎》、《即事·鼎鼎百年随电去》、《倦客·鼎鼎年华去若流》、
关于鼎字的书法图有:
鼎盛时期的鼎的意思?
鼎盛时期中鼎的意思是什么?
鼎为古代的祭祀最高礼器,中国被称为九州,传说古代大禹治水时,设九州、置九鼎,每州一鼎,作为镇国之宝物,所以后来又有“一言九鼎”之说,在这里 鼎 是功显赫,盛大”的意思 ,鼎盛是形容超过前期极其繁盛的意思。
鼎盛的鼎什么意思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鼎盛是什么意思?
词目鼎盛
拼音dǐngshèng
五笔字型输入hndn
基本解释
几乎到极端的盛世。鼎:极端;最高,盛:丰富;好的。
有鼎的成语要3个。
[钟鸣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指吃饭时敲钟奏乐,列鼎。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
[言重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东西用的三足两耳式的器物。九鼎:比喻力量重。说话的分量,有如九鼎之重。形容说话极有份量。
[笙歌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幕燕鼎鱼]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在帐幕上筑巢的燕子,在炊器中游动的鱼。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三分鼎足]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一般圆形三足。比喻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并立对峙。也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亦作“分三鼎立”、“鼎足三分”。
[举鼎拔山]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的青铜炊器,大且重。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击钟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金属制打击乐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古代高官显贵用食时,打着乐器,列著鼎器。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豪华。亦作“击钟陈鼎”、“钟鸣鼎食”、“鸣钟列鼎”、“鼎食钟鸣”。
[鼎足之势]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势:局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鼎镬刀锯]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因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春秋鼎盛]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一言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古代象征的传国之宝。比喻份量重。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言语极有份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亦作“一语九鼎”、“片言九鼎”、“九鼎一言。”
[问鼎中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人声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沸:沸腾。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三足鼎立]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青铜制的炊具,一般是三只脚。像三只脚的鼎那样立著。比喻三种势力的并立对峙。亦作“三分鼎足”。
[力能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①形容气力特别大。②亦比喻笔力雄健。
[九鼎大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代表九州,象征著,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朝大钟。比喻非常贵重的事物。多指地位、作用非常重要。
[革故鼎新]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革:除掉。故:旧的。鼎:更换。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亦作“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幕:帐篷。在鼎中的鱼,在帐篷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而自己不知道。
[大名鼎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鼎:盛大,显赫。形容人的名气很大。亦作“鼎鼎大名”。
[尝鼎一脔]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脔:切成小块的肉。品尝鼎中一块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中食物的味道)。常比喻由部分可以推知全体,由小见大。亦作“鼎中一脔”、“一脔知鼎”。
[拔山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拔:拔起来。扛......>>
鼎盛时期的鼎是什么意思?
◎ 正当,正在:~盛(shèng )。
“鼎”的几种解释可分别组成哪些词语?
释义组词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2.锅。(组词)~罐、~锅。
3.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彝、九~、定~、问~、~祚(国运)。
4.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峙、~足之势。
5.大。(组词)~族、~臣、~力支持。
6.正当,正在。(组词)~盛(shèng)。
注音dǐng
词组
1.鼎鼐?[ dǐng nài ] 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2.鼎立?[ dǐng lì ] 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宋叶适《纪纲一》:“然边方鼎立,彼此窥伺,一有蹉跌,而祸败随之。”
3.鼎盛?[ dǐng shèng ] 正当兴旺发达或强壮。
4.鼎足?[ dǐng zú ]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5.鼎沸?[ dǐng fèi ]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 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
鼎足而立的成语典故
鼎: 古代的一种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两耳三足。“鼎立”就是像鼎三足并立一样,比喻三方势力对立的情形。源自《汉书·蒯通传》:“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楚汉相争时,范阳人蒯通看到韩信兵权在握,于是想劝韩信发展自己的力量。蒯通借口看相,先谈了一通相人之道。他说:“看人的贵贱,在于骨骼的长相;看人的忧喜,在于面部的气色;看人的成败,在于人的果断。用这三项去综合考察一个人,那是万无一失的!”韩信点头称是:“好,就请你替我看看吧!”于是蒯通说道:“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还会出现危险;可是相君之背,却贵不可言!”韩信惊奇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接着蒯通作了一番分析: 楚汉相争已到了相持阶段。项羽从彭城起兵,南征北战,威震天下,而这几年却被刘邦所困扰,没有明显进展。而刘邦才几十万人,几次战斗还吃了败仗。楚汉双方已是两败俱伤。在这种形势下,韩信的力量非常重要。帮助汉,则刘邦获胜;支持楚,则项羽胜利。分析到这里,蒯通说:“依我看,不如让楚汉双方都存在下去,您保持中立,让天下分成三方,就像那鼎的脚一样,三个脚分开立着。”可是韩信认为刘邦对他不薄,又自认为功劳很大,最终没有听取蒯通的意见。
后人用“鼎足而立”来形容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