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须臾之间

2.2022-05-25民间传说吕洞宾

须臾之间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罗预,二十罗预为须臾,一日一夜,用三十须臾。”刹那太短,永恒太长,须臾,恰得其所。

须臾之间又是一年什么意思-须臾之间下一句

?所谓须臾的时空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那么清晰明了。于我而言,也是如此。对我来说,须臾是一念之后的回想,是一瞬之后的回味,也是一弹指之后的明悟。须臾并不是一个太急促的时间量词。它是一个积蓄着人间百态和世事浮华的堤坝,在一瞬间的感动之后,汹涌着何等波涛澎湃的情感?那便是,须臾。

曾有一段时间静不下心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点其他什么事儿,总觉得不得其所。想提笔写点什么,却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深入了解,仅仅凭着一股子理所当然。现在仔细想来,当时可能是在一刹那迷失了,过着完全不像自己的生活。我承认,是我怠慢了生活,怠慢了自己。

?百度百科上,须有必得,应当的意思也有

等待,停留的意味。而《说文解字》里说——“束缚捽抴为臾。”说的也是束缚保留的意思。可见古人早已意识到,须臾之间却是时光流逝,韶华不再。若不能紧紧的抓住须臾的纤纤玉手,又怎能得到清浅时光的钟情?“时光清浅,岁月留香”又岂是虚妄?

? 春末已没,夏初未出。在这春夏交替之时,廊坊,这一座并算不得历史悠久,也不得尘世繁华的小城市,却也是热得令人难以忍受。或许难以忍受的只有我一人罢了,这或许是因为我生长在四季不明的春城昆明,也可能是因为我身体里没有抗热的基因。一到了这个时候,总会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个人流落在外的时候,总是会矫情一些的。毕竟,已经是一个人了嘛!

? 一个人,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感伤了。但想到去年今日,身旁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那段青春躁动被关锁在教室里的日子,有那样一群兄弟的陪伴,该是怎样的令人沉溺,令人回味?那是高考的最后一段征程,那是苦尽甘来的晨曦,那是5月初的日子。那也是我和你们相处的,最后的日子。

? 回想起那时,竟然和兄弟们一起逃晚自习,一起打游戏,一起坐在操场上喝着酒,谈着各自的理想。那是我青葱岁月的尾巴,那是一段现在看起来有些犯傻,却傻的可爱,傻的,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日子。在那样一段岁月里,在青砖古瓦的小镇里,有那么一群人,叫嚣着“还我钓鱼岛!”,书写着属于青春的回忆,真好……

? 又是一年春末夏初,又是一年时光清浅,离开了青砖古瓦的小镇,离开了记忆中的他们,离开了,昨日的往昔。我在北方的艳阳里,回首那人,那事,那情。这须臾之间,宛若梦中,我不曾远离,也不曾作别。一切,都如往昔。

? 十一点的时候,宿舍依旧断了电,隔壁依旧在唱歌,月亮,依旧残缺不全。没有了风扇的拂照,在炎热中惊醒,却是一年过去了,确实,过去了。在梦醒的一刹那,有一些恍惚,有一些失落,就在须臾之间,有些甜蜜,有些满足。

? 打开手机,看看朋友圈,大家过得都不错,这样就挺好。在人的一生当中,总有一些路有人陪伴,有一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有人陪伴的时候,多珍惜一些,一个人走的时候就可以多回味一些。匆匆十年过去了,一路走来,陪伴的路多一些,一个人走的路少一些,难过的时候少一些,高兴的时候多一些。如此,便已是足够。

这一年之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下铺的兄弟搬到了外面,对床的哥们儿依旧忙碌,其余的老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时光啊!来得令人措手不及,走的令人举足无措。

? 须臾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能很少,可能很多,谁知道呢?

夜半,无眠。

2022-05-25民间传说吕洞宾

传说吕洞宾降生之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有一只白鹤从天而下,飞入帐中不见。

一枕黄梁结仙缘

吕洞宾自幼聪明强记,出口成章。唐会昌年间,奉父母之命,前往长安赴试。一天,在长安酒肆闲游,只见一羽士青衣白袍,并惊叹墙壁上写的三首绝句,诗意飘逸,便上前行礼。羽士道:“你可先吟一绝,我想观你之志。”洞宾便接过笔来写道:“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玉清。”羽士见诗后,说:“我是云房先生,住在终南鹤岭,你能与我从游吗?”洞宾没有应允。

云房和他一同在这家铺子中住下。云房亲自为他烧饭,洞宾却忽然就枕昏睡。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并两娶富家女儿,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纺满门,如此过了将近40年,接着又做了丞相,专权10年,权势薰炙。然而无意中犯下重罪,抄尽家资,妻离子散,流落于荒岭野谷中,孑然一身,穷苦憔悴。立马于风雪之中,刚发长叹,恍然间醒来,锅中之米尚未煮熟。云房一旁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问:“先生知我梦了什么吗?”云房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千端。50年间不过一瞬罢了。得不足喜,丧又何足一悲。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才能明白人世不过一场大梦罢了。”洞宾感悟,于是便拜云房为师求教度世之术。(俗语所谓“一枕黄梁”的典故便由此而出)。

云房考验他说:“你骨节尚未完善,要求仙度性,还必须历经数世才行。”说罢翩然而去,洞宾当即弃儒归隐,随他一同来到鹤岭。

云房将所有上真秘诀全都传授给洞宾。不久清溪郑思远、太华施真人从东南凌云而来,相互问候之后,一起落座。施真人问:“站在一旁的是什么人啊?”云房道:“是吕海州之子。”说罢便命洞宾上前拜见二仙。二仙去后,云房对洞宾说:“我就要去朝见天帝,到时会表奏你的功德,使你也得到入仙籍,你也不要久住于此,10年之后,我与你在洞庭湖相见。”说着又把灵宝毕法及灵丹数粒,授给洞宾。这时,有二仙手捧金简宝符对云房说:“天帝下诏你为九天金阙选仙,要你马上起行。”云房又对洞宾说:“我赴诏朝见天帝,你在人间好自为之,修功立德,他时也会和我一样。”洞宾再拜说:“我的志向不同于先生,我必要度尽天下众生,才愿上升。”于是云房乘云冉冉而去。

无为清静治国策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春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御苑中闲坐,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羽衣的仙人从东南方飞来,宋太祖慌忙起身迎接,他向仙人行礼让座,并问仙人从什么地方来,仙人答:从蓬莱山来。又问仙人姓名,仙人并未答话,只是用手在空中画了两个圈。

仙人对宋太祖说:“陛下本是朱陵上帝,您还能回忆起来吗?”朱陵上帝是道家敬拜的一位神,“上帝”一词本是中文原有词汇,只不过后来被传入中国的西方宗教在翻译时借用了而已。宋太祖回忆不起前生的事情,只好默然不答,仙人见此便说道:“你的王朝将要兴旺起来,天下就要安定了,不用忧虑,不过应当戒杀,以无为清静来治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接着宋太祖命随从退下,之后仙人与宋太祖详谈了大约一个时辰,太祖一直点头称是,仙人对太祖讲的话属于秘密的内容,宋太祖没有外传。谈完后,太祖招侍从上前,命他们拿来酒和水果招待仙人。仙人表示将离开,宋太祖想供养给仙人一点东西,以表敬意和感恩之情,就急忙解下自己的玉带和穿着的红袍作为礼物赐给他,仙人笑了笑还是没有接受,然后飘然腾空而去。

仙人走后,太祖分析仙人用手在空中画的两个圈,他恍然大悟道:这两个圈和在一起,不就是个“吕”字吗?这位仙长一定是吕洞宾!他就命令画师为吕仙画了像,供奉在太清楼上。

纵观宋朝的统治,一直都对百姓比较仁慈,的确没有滥杀之事,言论也很宽松,看来宋太祖真的是在遵照仙人的旨意戒杀,以无为清静来治理国家。宋朝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极为发达的一个朝代,而且南北两宋合起来,宋朝国运共延续320年,也是历史上长寿的王朝。

虔诚修行可成仙

古代时,四川青城山有个叫旷若谷的道士,相貌清秀,一心好道,遵守戒律很严格。一天,有位自称“宾法师”的云游道人前来拜访他,俩人一见面就谈的很投机。于是,旷若谷就将他留在道观中住了下来。

慢慢的旷若谷发现这位宾法师法力高强:他所写的符经常可以吹起来变成龙蛇、云雾飞去;而且宾法师在处置害人的鬼怪和招来天兵天将时,还可以让这些另外空间生命的形象显现出来,甚至能使其和人直接对话;施法时能够用脚一跺地就是一个响雷,用眼睛一看哪里,哪里就是一道闪电,一呵气就能变成云。同时宾法师还善于绘画,他作画时不用毛笔,只是口里含着墨水往纸或绢上一喷,就自然出现了山川、花木、宫室、禽兽、人物的形象,再略加修饰,一幅生动秀美的画面便完成了。他作完画卖掉,卖画的钱用来买酒与旷若谷一起放开量的大喝,旷若谷向来酒量很大,但是却喝不过这位宾法师,经常喝醉了。

旷若谷知道宾法师定非常人,故而一直尊敬有加,而没有细问其来历。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便问道:“先生的行为与众不同,一定是从神仙队伍中来的吧?您能对我讲一些道吗?”宾法师却说:“你的左脚心长着北斗七星形状的痣,但是却只有六颗,少了一颗,不能构成完整的七星图像,这怎么能成神仙呢?你还需要再修一世才行呀。”旷若谷听后,惊异的说:“宾公您真是神仙哪!我的左脚下确实有北斗七星形状的痣,只是缺少一颗而已。这件事我从来没有让别人知道的!”于是又问自己能活多少岁,宾法师就在墙壁上倒着书写了“九十四”三个字,又画了两个圆圈围在一起,然后就告别离去。

旷若谷认真分析才明白:原来两个圆圈寓意是个“吕”字,这一定是“宾法师”的姓,至此他才悟到:原来宾法师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啊!从此他更加刻苦、虔敬的修炼,期待在来世能修成神仙。后来,旷若谷活到九十四岁而终,应验吕洞宾了的预言。

神仙预见能力人所不能及,与神相逢是天大幸事。

异人曰:功成圆满世人所求,苦修数世也不一定成正果。人间苦处实是难承受,所以古来修仙者多不胜数,修成得道何岂快哉!

吕祖度人

有一天,吕洞宾问师父:“我师成道之日,到现在该多寿数?”师父曰:“数看汉朝四百七年,晋朝一百五十七年,唐朝二百八十八年,宋朝三百一十七年,算来计该一千年一百岁有零。”

吕洞宾曰:“师父计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了多少几人?”

师父曰:“只度了你一人。”

吕洞宾说:“缘何只度得弟子一人?只是我道门中不肯慈悲,度人太少。师父若给弟子三年期限,只在中原之地,度三千余人,兴我道家行么?”

师父听得说,呵呵大笑:“你住口吧!世上众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广。不仁不义众生,如何做得神仙?吾教汝去三年,但寻得一个来,也是你有功了。”吕洞宾曰:“只就今日拜辞师父,弟子云游去了。”如是吕祖下山度人,三千之众亦非小数,吕洞宾能如愿否?

吕洞宾背剑下山,按落云头,来到红尘世上,寻取有缘得道之士。整整行了一年,绝无踪迹。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在山中曾听师父说,直上太虚顶上观看,青气现处,有得道神仙。就去那无人烟处,喝声起,随云头直到太虚顶上。东观西望,远远见一处青气冲天而起。吕洞宾道:“好!此处必有神仙。”御风驾云,行到青气现处,不知何处。唤土地来寻问,土地回答:下界西京河南府在城铜驰巷有个妇人,年三十有余,不曾出嫁。累世奉道,积有阴果。此女唐朝殷开山子孙,七世女身,因此有青气现。

吕洞宾坠下云端,化作腌湃道人,直入城来。到铜驰巷口见一殷家铺面,立一个女子,道装打扮,眉宇间青气现。吕洞宾叫声“嵇首”。那女子正与店员说话。回头道:“先生好。”洞宾上前一看,见怒气太重,叫声“可惜”!在袖内拂下一张纸来。上有四句诗:

出山发愿度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

特地来时真有意,可怜殷氏骨难仙。

不觉又是一年,为寻到可度之人,吕洞宾一道云头直到东京人不到处,坠下云头。若这般模样,被人识破。把头一摆,喝声变,变作一个腌湃先生入城。且看那斋主有缘度否?洞宾到坛上看,却是个中贵官太尉(朝庭内臣高级武官),好善奉真修道。眉间微微有些青气。吕洞宾肚内思量:“此人时节未到。显些神通化他。初心不退,久后成其正果。”吕洞宾吃罢斋,言曰:“贫道善能水墨画,用水一碗,也不用笔,取绢一泼,画一幅山水画相谢。”众人取一幅绢与先生。先生磨那碗墨水,往绢上一泼,坏了那幅绢。王太尉见道:“这人无礼!捉弄下官!与我拿来。”吕洞宾见太尉焦燥,转身便走。众人赶来,只见先生化阵清风而去。但见有幅白纸掉下来。众人拿白纸来见太尉。

太尉打开看时,有四句话:

斋道欲求仙骨,及至我来不识。

要知贫道姓名,但看绢画端的。

王太尉取绢来看时,完全一幅全身吕洞宾。才信来的先生是神仙,悔之莫及!王太尉上奏朝廷,将房宅纳还朝廷,仆役家人都散了,直到武当山出家。多年后山中采药,遇纯阳真人吕洞宾,得度为仙。

有一天,吕洞宾装扮成一个卖油翁,以卖油为名,暗想如果有人买油时不要求多添点,就度化他。如此卖油卖了几年,所遇到的顾客都是有过份要求的利己者。唯有一个老妇来买油时,买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半点奢求。吕洞宾很惊讶,想这世上还是有一个可度之人的。就问老妇:“凡是买油的都想多要点,为什么唯独你不多要点呢?”老妇说:“我只要一壶油就心满意足了,你卖油也不容易,怎敢多要呢?”她又用酒来酬谢吕洞宾。

吕洞宾有心要度化她,发现她的院子里有口井,就投了几粒米于井中,并对老妇说:“你卖这井水就可致富。”老妇留他多坐一会,他也不答话,就走了。老妇转身一看井中的水都变成了酒。老妇依着吕洞宾的留言,卖了一年的井酒,果然成了大富。

一天,吕洞宾来到老妇的家里,碰巧老妇不在家,只有儿子在家。吕洞宾就问其子:“这几年酒卖得如何?”其子说:“好是好,就是没有可以喂猪的酒糟。”听完他的话,吕洞宾哀叹道:“人心贪得无厌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于是将井里的米取了回来,就离开了老妇家。不一会儿,老妇回到家,她儿子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老妇,老妇走到井边一看,井中的酒又都变成了水。老妇急忙追了出来,那里还能见到吕洞宾的影子。

人的贪此处可鉴,机缘已失,何处可得,惜哉!

吕洞宾有一次南游到武昌,看见天心桥畔,各种杂卖杂耍的人,一字排开,非常热闹。他化作一个卖木梳的老头,摆摊叫卖,所有摆出来的木梳,破旧不堪,而且要价很高,围了半圈的人,都说他是个疯子。吕洞宾也不理会,忽然抬头看见人群后有一位老妇人走过,吕洞宾一打招呼,她便走了过来,吕洞宾拿起梳子就给她梳头发,梳着梳着,稀疏的头发越梳越密,越梳越长;原来如霜的头发,越梳越黑,满脸绉纹的老妇,一时间变成了一个青春少女。围观的人都嘘嘘惊呼。吕洞宾脱口而出道:“她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貎人”。说完,便把一地摊的烂梳子,抛到了江里。人们正在往江里看的时候,吕洞宾和老媪却不见了。

度人难易师父了然,平日修为不可不查。安能一概而论!

吕洞宾游历到汉阳,他或者在街上行布施,或者在乡村游玩。心想如果遇到心正好善的人就去救度他,然而,整个县城没有一人具有这样的条件。

当地有一家辛氏开的酒馆,吕洞宾就去那儿开怀大饮,却不付一文钱。辛氏也从不向他索要。日复一日,饮了将近半年,而辛氏始终不向他索钱。一天吕洞宾又去饮酒,他对主人说:“我负了你那么多酒债,一直未能偿还。”就叫主人取来桔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并说:“只要有客人到此饮酒,你就呼叫这只仙鹤,它自己会翩翩起舞,我以此来报达你,数年之内,你就可以变得富有。”主人留他继续饮酒,他竟然离别而去。后来只要有人来此酒馆饮酒,就呼仙鹤,仙鹤果然从墙壁上飞下来,跳舞万状,跳完好又回到壁上,人人称奇,于是远近的人都来观赏,酒馆里坐无虚席,不到数年,辛氏果然大富。

一天吕洞宾又回来了。主人一见他,就连忙拜谢他,并请吕洞宾大饮。吕洞宾问他:“来的人多吗?”主人说:“富足有余。”吕洞宾于是三弄其笛,那鹤自壁上飞至吕洞宾面前,吕洞宾跨上仙鹤乘空而去。主人神异此事,在跨鹤之处,建筑一楼,称之黄鹤楼,以纪念吕洞宾乘鹤而去。后来有人在此楼上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年后,吕洞宾空手而归,可见人心不古,世人之难度化。吕洞宾径上终南山寻见师父,双膝跪下心想:度人之事,虽有收获,却无法展现在师父面前,只好莫不作声。钟离师父呵呵大笑,自己知道了,道:“弟子引将徒弟来了?不知度得几人?”吕洞宾惭愧告知无度一人。

异人曰:上仙无苦人人知之,百苦丛生的人类,要想跳出苦海,无所舍可不行啊!

吕祖行善神迹

拂尘

传说古代湖北鄂城某镇有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还爬着来到桥上乞讨。

一天,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答说:“丈夫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道人听后,便将拂尘递过去,说:“拉着拂尘起身试试看。”妇人牵着拂尘,果然站了起来。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全部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和婆婆定将登门道谢。”道士说:“我住在某人家的楼上。”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问起缘故,知道遇上神人。第二天,她们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一抬头,见到吕洞宾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立刻恭敬叩拜谢恩。

贪金

古代有位富商,表面上十分仰慕吕洞宾,朝夕焚香礼拜祷告,很是虔诚,供品也洁净。一天吕洞宾变做一个贫穷的道人,拿件旧袍子,到富商当铺中去质当换钱,富商拿袍子一捏,发现袖中有金钗一枝,心中暗暗欢喜,以为道人肯定不知道其中有这值钱东西,便不声张,收进袍子,稍给了几个钱,把道人打发走了。道人走后,富商拿出金钗来,却见附着一张纸条,题着几行字:“今日忆,明日忆,忆得我来不相识,钗子留得作香钱,从今与你不交易。”意思是说:你表面上这么尊敬我,日日盼我降临,今日我变化而来,你不仅不认得,还要欺诈,这钗子就权当还你供我的香火钱,从此之后再不要想我佑护你了。商人见字条,知道一念之差,与神仙当面错过,后悔不迭,但已没有用了。

这样的事情多多,不胜计数,可是修行的人却大不该如此,一朝失去仙缘,再得不知何年!

灭蛟精

八仙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他们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事迹常被人称颂。吕洞宾灭蛟精之事即是一例。

吕洞宾得汉钟离上真秘诀,火龙真人又授与他剑法,于是他在江淮一带游历。当时常有蛟精出没淮水,有时蛟精使妖法下雷雨,导致洪灾淹没民房;有时蛟精乘风鼓浪,摧毁来来往往的客船;有时蛟精变化为人,*乱良家女子,被摧残的女子即多病而。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想尽计策驱逐蛟精,都不能成功。万般无奈,官府只好出榜,希望有异人能降服蛟精。

吕洞宾刚好游历到此对府县说:“我能除此蛟精,你们不用担忧。”府县大喜,即刻请吕洞宾行法除妖。只见吕洞宾拔剑挥舞,大喝一声,往水中一掷,须臾之间,淮水血红一片,一大蛟浮在了水面上。其剑自行跃入鞘中,围观的大众惊异不已,问他是谁。吕洞宾答道:“我是一个道人而已。”府县欲以金帛酬谢于他,他谢绝而去。从此以后江淮间一片太平。

绍兴香糕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有一位卖松糕的年轻人,是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人们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最后都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要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街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不大一会儿功夫,小绍兴的松糕便卖得仅剩下一小块破了角的了,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早饭,便留下了这块破了角的糕准备带回家去给母亲吃。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位衣衫褴褛、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头枕在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人们乞讨,便非常同情地摸出几文铜钱递给老人。谁知老人却不要铜钱只要讨块松糕吃,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那块松糕递给了老人,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对小绍兴的行为十分赞许。这以后,每天走过庙门口时只要看见那老人,小绍兴便会送给他一块松糕。

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时便问道:“遇到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了吗?”小绍兴答道:“因连日阴雨、生意清淡,我娘吃了卖剩下的松糕后得了病,现在茶饭不思。”老头听后,哈哈一笑说:“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药我这可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并嘱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药放到松糕里,这样他娘的病就会好。

老人说完话就像一阵清风一样不见了,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每天躺在那口对口在一起的破碗时,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

小绍兴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按照吕洞宾指点制松糕的方法,先把葫芦里的药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再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等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烤成金**。这样烘烤出来的松糕会散发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未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想吃松糕,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

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由于这种糕奇香扑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赞不绝口。于是改松糕的名为“香糕”,又因为香糕是小绍兴做出来的,又被称做“绍兴香糕”。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香糕里放进去的药就是中药里的砂仁。因为砂仁性温,能理气宽胸、健脾和胃、增进食欲,适用于脾胃气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这样才使得香糕成为一种长盛不衰、备受人欢迎的传统小吃。

神医

在姑苏城有一名贫寒的孝子,名叫叶百民。他秉性愚钝,读了二十年的书,连普通的文字都写得不太像样。因家境实在贫穷,买不起笔墨纸砚。好在他会些医道,在一家药店悬牌应诊,以此得些微薄的薪水,赡养老父。

后来叶父病重,叶百民没有钱买药跟延请名医,就到吕祖庙祈求些香灰,祝祷表示愿意割臂救父,折自己的寿命给父亲,恰好碰到隐身的吕洞宾,吕洞宾到他家后,在他的父亲脸上洒了一些法水,顿时解除了他的疾病。吕洞宾见他孝顺,又这般贫穷,有意济助他。于是又化成乞丐,到叶家乞讨。

大病初愈的叶父听到门外乞丐乞讨的声音,说:“靠着神仙的庇佑,我的病侥幸好了。所以以后我的时间,全是神仙赐给我的。”叶父叮嘱儿子要格外地做好人,做好事。继而接着说:“虽然我们家很贫穷,但是世上的穷人,也是比较不尽的。你我自认为苦不堪言,说不定有人比我们更苦呢?你听着,外面有个叫化子正在乞讨,这人就比我们更不如了。”说罢,让叶百民将刚才吃剩的冷饭,还有些早上买回来的咸菜鲜肉,都给乞丐。

百民走出屋门,向乞丐叹了一口气,说道:“哎呀,大哥,看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却比我们父子还穷。真是够可怜的。”说着就让他等一下,百民拿出两碗饭、两块肉、一碟子咸菜,放在堂上,让乞丐进来吃。

吕洞宾有意考验他,于是皱着眉头,挑剔地说:“你家不会这么省吧,怎么就这么一点儿肉?就这么小的两块,就是全部让我吃了,也不够润润我的肠子呢?”

叶百民听了很吃惊,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乞丐,给他食物还挑三拣四的。他见乞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于是问他,怎么过着沿门托钵的生活呢?

吕洞宾佯装愤怒地说:“我来到你家,就是你的客人。你就去想想办法,再弄几个菜过来,大家对酌一回,才像话嘛!何况你家现藏着一大锅的肉,还有一罐热腾腾的白米饭,为什么不拿出来呢?这岂是待客之道?”

叶百民更是吃惊,心想今天遇到稀奇事了,对他说:“这位哥哥倒说得好笑。小弟穷成这样,连寻常的蔬菜都买不起,就是这点猪肉,也是因我父亲大病初愈,没有胃口,我才当了一件小衫,换了点儿钱,买了一点猪肉烧来给他老人家开胃的。哪里有什么一大锅的肉?就是米,也只有一升多,那是留在晚上和明天上午吃的。现成的饭,就只有这么一点儿。哪里还有一罐子饭?这位大哥,您是有意来寻我开心的吗?”

吕洞宾笑着,拉他到灶下一看,果真有一大锅的肉和一罐子热腾腾的米饭。叶百民惊讶地目瞪口呆。这时,他忽然心里一阵清明,知道一定是遇到高人了,于是对着吕洞宾倒身就拜,尽管对方还是乞丐的模样。

叶百民把肉和饭放在吕洞宾面前,恭敬地请他享用。吕洞宾也不客气,一连吃了三十碗才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摸一摸肚子,仰天打个哈哈,就伏在桌案上沉沉睡去。叶家父子知道他是高人,一刻也不敢怠慢,静静地跪拜在地上,等着他醒来。

吕洞宾醒来后,看见父子二人跪在地上,几次唤他们站起来,但父子俩敬重神仙,跪着不肯起。吕洞宾佯装愤怒,将所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吐得满地狼藉,连这对父子的身上头上,也沾染了许多。

当他们抬头再一看,发现那个叫花子消失了,只闻到一阵芬芳,沁人心脾,令人心醉。仔细一闻,那芳香正是从乞丐吐出的东西上散发出来的。只好起身,叹自己没有仙缘,两人彼此叹息万分。

父子二人把叫花子吐出的东西扫了出去,丢在天井泥地上。不料转眼之间,忽然就从泥土中生出一枝香草,散出的清香弥漫整座屋室。这股香气沁入五脏六腑,顿时令人周身舒适,精神百倍。叶父的头发忽然由白变成黑色,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连听觉也改善很多,走起路来步履如飞。

叶百民闻着清香,心神也变得格外清明,身心愉悦。从此他智慧大开,头脑变得清灵。凡是他开的药方,都能切中病情。他在每副药中放一小撮香草,病人吃了他的药,都能药到病除。

人们听闻叶百民的医术高明,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从此方圆数百里内,凡是有病的人,都会赶到叶家来看诊。在仙人的庇护下,叶百民行医济人,广结善缘。他治病救人,广施仁德于地方,不到三年,就成为富豪。这位崇神敬道的孝子,也被世人称赞为“神医”,享誉一方。

几则故事,好人好报,真实不虚,神佛慧目不可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