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从哪里来的?

2.立地成佛(90/308)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从哪里来的?

立地成佛的真正典故-立地成佛百科

典出:十六国·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梵行品第八之五》: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北宋·道原编·《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报恩慧济》:金陵报恩院法安慧济禅师。太和人也。印心于法眼之室。初住抚州曹山崇寿院为第四世。上堂谓众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诸上座,且作么生会。不作方便又无渐次。古人意在什么处。若会得,诸佛常见前。若未会,莫向圆觉经里讨。夫佛法亘古亘今。未尝不见前。上座一切时中咸承此威光。须具大信根。荷担得起始得。不见,佛赞猛利底人堪为器用。亦不赏他向善久修净业者。要似他广额凶屠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直须恁么始得。所以长者道。如将梵位直授凡庸。”南宋·普济编·《五灯会元·卷十九·南岳下十五世上·昭觉勤禅师法嗣·东山觉禅师》:上堂,举:“昔广额屠儿,一日至佛所,橙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世尊曰:‘如是如是。’今时丛林,将谓广额过去是一佛,权现屠儿。如此见广额,且喜没交涉。”又曰:“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橙下屠刀,立地成佛。且喜没交涉。”又道:“广额橙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没交涉。要识广额么?来路桃华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南宋·普济编·《五灯会元·卷二十·南岳下十六世·文殊道禅师法嗣·文殊思业禅师》:常德府文殊思业禅师,世为屠宰,一日戮猪次,忽洞彻心源,即弃业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往见文殊,殊曰:“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便乃剃头行脚?”师遂作鼓刀势。殊喝曰:“这屠儿参堂去!”师便下参堂。住文殊日,上堂举“赵州勘婆话”,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赵州老汉,瞒我不得。”南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论语十二·雍也篇一·哀公问弟子章》:问“不迁怒,不贰饼”。曰:“重处不在怒与过上,只在不迁不贰上。今不必问过之大小,怒之深浅。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过能不贰,直是难。贰,如贰辟之‘贰’,已有一个,又添一个也。”又问“守之也,非化之也”。明代·居顶编·《续传灯录·卷第二十八·大鉴下第十六世·昭觉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绍兴府东山觉禅师。后住因圣。上堂。三通鼓罢诸人各各上来。拟待理会祖师西来意。还知剑去久矣么。设使直下悟去。也是斩头觅活。东山事不获已。且向第二头鞠拶看。以手拍禅床下座。上堂。花烂熳景暄妍。休说壶中别有天。百草头边如荐得。东高三丈西阔八寸。上堂举。昔广额屠儿一日至佛所飏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世尊曰。如是如是。今时丛林将谓广额过去是一佛权现屠儿。如此见广额。且喜没交涉。又曰。广额正是个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且喜没交涉。又道广额飏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没交涉。要识广额么。夹路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征集·卷一》: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言改过为善之速也。

立地成佛(90/308)

生活感悟--李筱秋

突然间意识到所谓立地成佛就是当你停下来,我此刻理解的“立”是站定,停下来!当下的那种心流体验。万物胜足,不悲不惧。

在身体感受的当下

在文字穿梭的当下

在被指责的当下

在接听每一通电话的当下

如此富足和幸福

还原到学习之初

老师说: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街乞讨效贫儿

如今,更精致地理解了一些。

这首诗全诗如下:

王阳明(明)

无声无臭独知时,

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持钵效贫儿。

前两句,王阳明说明了良知就是天道。“无声无臭独知时”意思是说上天行事时没有声音和气味,只有良知。“无声无臭”这一典故出自《诗经·大雅》:“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第三十三章中也引用了这句话。“此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直接指出,良知就是天地万物的基础和根本。

后两句,王阳明告诉人们,良知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他运用了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每个人心中都有用之不尽的宝藏,却偏偏要像乞丐一样,拿着钵盂去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