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 亡命之徒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2.之徒文言文

3.不逞之徒是什么意思?不逞之徒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 亡命之徒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不法之徒的意思-不法之徒的意思和造句

成语: 亡命之徒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257

成语 : 亡命之徒

注音 : ㄨㄤˊ ㄇ|ㄥˋ ㄓ ㄊㄨˊ

汉语拼音 : wáng mìng zhī tú

近义 : 不法之徒

释义 : 本指脱离名籍而逃亡在外的人。语本《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张耳》。后亦用「亡命之徒」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亡命之徒”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亡命」,改变姓名而逃亡。据《史记》记载,魏大梁人张耳年少时当过信陵君的食客,后来改变姓名,逃亡到外黄。受到外黄富人的看重,将新寡的女儿嫁他,并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钱,他因此得以结交各路好友,最后当上魏国的外黄令,贤能的名声远播,而「亡命之徒」完整的语形,见于《周书.卷三七.郭彦列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意思是郭彦主张让那些作奸犯科逃亡而来的人,都要分担赋税和徭役的工作。后来「亡命之徒」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意义慢慢转变为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今人所用,多为后义。

典源 :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张耳》张耳1>者,大梁2>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3>为客4>。张耳尝亡命5>游6>外黄7>。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注解〕 (1)张耳:??西元前202,战国末大梁人。为魏信陵君食客,亦曾为外黄令。与陈余为刎颈交。后随陈涉起兵抗秦。 (2)大梁:地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为战国时魏都。 (3)魏公子毋忌:魏毋忌,亦作魏无忌(??西元前243),战国时魏昭王的幼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天性仁厚,好养士,有贤名,曾用侯嬴计,却秦救赵;秦伐魏时,率领五国兵归救魏,大破秦兵,声名威振天下。后被谗废用,遂抑郁不乐,沉迷于酒色,不久即因饮醇酒多近妇女,病酒而。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因魏安厘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亦称为「 信陵君 」。 (4)客:寄食贵族豪门的人。 (5)亡命:亡,亡失;命,名也。《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命,即名也。「亡命」即亡失其名。何以故?为逃亡也。故云改变姓名而逃亡。 (6)游:同「游」,遨游。 (7)外黄:地名。地属陈留,汉置外黄县。

书证 : 01.《周书.卷三七.郭彦列传》:「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02.《旧唐书.卷一四二.李宝臣列传》:「宝臣以七州自给,军用殷积,招集亡命之徒,缮阅兵仗,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连结姻娅,互为表里,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 03.《旧五代史.卷一一四.周书.世宗本纪一》:「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之为强人。」 04.《水浒传.第六三回》:「倘若这亡命之徒,引兵到来,朝廷救兵不迭,那时悔之晚矣!若论小官愚意,且姑存此二人性命。」 05.《三侠五义.第七二回》:「你老人家自己想想,这一群人都不成了亡命之徒了么?」 06.《糊涂世界.卷九》:「这些亡命之徒,听说颇有点火器。此次带兵前去,若不带点防备,万一那边当真开了枪,这边便成了徒手抵御了。」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作恶暴徒」的表述上。 例  句 <01>你是不要命了吗?怎么会跟那批亡命之徒往来呢? <02>这批亡命之徒坏事干尽,附近的居民都对他们深恶痛绝。 <03>他的手下都是一群亡命之徒,专门放火,无恶不作。 <04>这些亡命之徒的手段十分凶狠,想和他们打交道可千万不能大意。

成语接龙

“徒”字开头的成语

徒有其表

“亡”字结尾的成语

牢补羊亡

同归于亡

“亡”字开头的成语

亡羊补牢

亡命之徒

“徒”字结尾的成语

亡命之徒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亡命之徒。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亡命之徒。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亡命之徒”分成的单字详解:

亡, 命, 之, 徒。

之徒文言文

1. 文言文鸡鸣狗盗之徒翻译患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是: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2. 文言文 的译文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是:)~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3. 文言文中徒翻译成之类的句子

徒tú

1. 步行。

例:三国魏曹丕《黎阳作》诗之二:「我徒我车,涉此艰阻。」

2. 步兵。

例:《孙子?行军》:「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3. 泛指兵卒。

例:晋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4. 古代官府中供使役的人。

例:《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5. 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例:《清史稿?刑法志二》:「《明律》渊源唐代,以笞、杖、徒、流、为五刑。」

6. 引申为罪,苦难。

例:元王氏《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在水面遭徒。」

7. 服徭役的。

例:《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8. 徒众。

例: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同弊相济,故其徒有繁。」

9. 同类的人。

例:《汉书?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10. 弟子,门徒。

例:《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 信仰某种宗教的人。如:教徒,信徒。

12. 类,同类。

例:《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

13. 空。

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师徒归。」

14. 事。

例:《管子?七法》:「货上流,则官徒毁。」

15. 副词。徒然,白白地。

例:南朝宋《拟古》诗之四:「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16. 副词。但;仅;只。

例:《孟子?公孙丑下》:「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17. 副词。乃;竟。

例:《荀子?子道》:「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

18. 通「涂」。途径。

例:《老子》:「生之徒十有三,之徒十有三。」

4. 古文中徒的意思是什么

徒[tú]在古文中有如下7个意思:

1、作为名词,意思是:党徒;同一类人。

出处:汉代贾谊《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释义:胆子大力气壮党徒就聚众抢劫。

2、作为动词,意思是:步行,赤脚走路。

出处:明朝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释义:从京城步行来到华山当道士。

3、作为名词,意思是:门徒;弟子;学生。

出处:战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释义:在孔子的徒弟之中,没有说有关于桓文公的事情的人。

4、作为副词,意思是:白白地。

出处: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释义: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白白地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

5、作为形容词,意思是:空;光。

出处: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什么用了。

6、作为名词,意思是:役徒;被罚服役的人。

出处:汉代贾谊《过秦论》下篇:“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释义: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

7、作为副词,意思是:只;仅仅。

出处: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释义:强盛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派兵攻打赵国,仅仅因为赵国有廉颇和蔺相如这二人。

扩展资料

“徒”字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徒,步行也。从辵,土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徒,步行。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土”作声旁。

“徒”字不同意思的组词:

1. 门人、学生。 组词:「门徒」、「徒弟」、「学徒」、「名师出高徒」。

2. 信仰某一宗教或学说的人。 组词:「信徒」、「基督徒」、「佛教徒」。

3. 人,多指坏人。 组词:「暴徒」、「狂徒」、「不法之徒」。

4. 只。 组词:「徒增困扰」、「徒具形式」。

5. 白费、无效的样子。 组词:「徒然」、「马齿徒长」、「徒劳无功」、「徒费唇舌」。

6. 完全没有凭藉。 组词:「徒手」、「徒步」。

7. 一种拘禁、强服劳役的刑罚。 组词:「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不逞之徒是什么意思?不逞之徒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不逞之徒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不逞之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不逞之徒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近义] 不法之徒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例句] 如有~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成语资料

? 成语出处

? 成语故事

? 成语示例

? 成语造句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资料[回目录]

成语不逞之徒

 注音bù chěng zhī tú

 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英语the unruly

 近义词不法之徒

 同韵词孤鸿寡鹄、没嘴的葫芦、龙蟠虎伏、无名小卒、当风秉烛、千金一壶、以锥飡壶、翘首企足、豪气未除、五谷丰熟

成语出处[回目录]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左传·襄公十年》

成语故事[回目录]

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成语示例[回目录]

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成语造句[回目录]

有些人表面上忠厚老实,实为不逞之徒。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69646.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95999.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