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几计-无中生有的意思三十六计
1.无中生有是什么意思?
2.无中生有的意思和典故
3.三十六计之七: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什么意思?
无中生有的意思是把没有的说成有。
释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出自《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例句:他们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
近义词:信口雌黄
释义: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意思是王衍成年后,喜好老子、庄子的学说,善于用老庄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义,讲授玄理。
讲学的时候,他总是身穿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拂尘,轻声慢语,满嘴都是玄妙空虚的怪话,且总是把义理讲述得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
例句: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随意乱说。
无中生有的意思和典故
以下是关于“无中生有的意思和典故”的讲解:
“无中生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依据地编造谎言或谣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十六计》中,是古代兵法中的一种策略,后来被引申为形容虚构或编造谎言的行为。
“无中生有”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中。在古代的战争中,一方往往会制造谣言或散布虚假情报来迷惑敌人,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或决策。这种制造谣言或虚假情报的行为就是“无中生有”,意在通过虚构或编造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后来,“无中生有”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其他领域的虚构或编造谎言的行为。例如,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有些作品是通过虚构或编造故事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在商业、政治等领域中,有些谣言或虚假信息也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来传播的。
在使用“无中生有”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信息。虽然“无中生有”是一种策略,但编造谎言或虚构事实的行为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比如破坏信任、误导他人等。因此,在传播信息或发表言论时,应该尽可能地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
其次,“无中生有”并不意味着毫无根据地编造谎言。虽然这个成语指的是虚构或编造谎言的行为,但在使用时应该有一定的依据或背景,不能毫无根据地胡编乱造。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毫无根据地编造谎言,那么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被认可的。
总之,“无中生有”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意在形容虚构或编造谎言的行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信息,并遵循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避免传播虚假信息或编造谎言。
三十六计之七: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之七:无中生有
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为张睢阳齿”,即是在讲述张巡之事。
此篇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套敌战计,其中“无中生有”是此套计之首,是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意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段来欺骗敌方,混淆其判断与决策,我方再迅速采取真实的行动击溃敌人。
第七计“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出自《老子》。
“无中生有”之语源自源于《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家认为万物皆生于虚无;后世转其为贬义词,指无其事而凭空捏造,以达到其目的。
军事运用此计可说是“险策”,约可分三步骤:一、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二、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三、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操之在我。
“无中生有”史例一张巡智保雍丘城
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不肯投敌,他率领数千人的军队苦守雍丘城(今河南杞县),叛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前往围攻。敌众我寡之际,雍丘城中箭矢却赶造不及,张巡忆起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即命军中士兵扎出千余个草人,在夜幕之中,将披上黑衣的草人垂坠于城墙外。
叛将令狐潮见状,急命部队万箭齐发,张巡便获敌箭数十万支。天明后,令狐潮知道中计而气急败坏。隔日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垂坠草人,敌方士兵见状大笑,并大呼识破诡计。张巡见敌人已无防备之心,就迅速降下五百名勇士,潜入敌营攻其措手不及,再率部队冲出城,杀得敌方大败而逃。
“无中生有”史例二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
谢玄以精兵奇策打败了苻坚的大军。(以上皆为网络)
在五胡时代中,前秦皇帝苻坚企图率戎卒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并吞有长江天险的东晋,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长江,就可使长江水断流!”此一豪语,即成为了成语“投鞭断流”。
当时东晋有良相谢安、名将谢石、谢玄等人,尤其是谢玄的“北府兵”屡屡获胜。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攻打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其精兵奇袭策略使秦军败战,秦兵争先恐后横渡淮河逃命。谢石立刻率军直抵淝水东岸,并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与其弟苻融登上城头,遥望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将士精锐,心中惊慌的连淝水东面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都看着像埋伏的晋兵一般。
因晋军兵微粮少,不宜久战,谢玄想出激将法,派使者去见苻融:“若秦军想决战,就让我军渡过淝水,再一决胜负?”苻坚原想将计就计,故意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过河半渡时,再以骑兵冲杀取得胜利。不料,秦兵一撤退就阵势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混战中,符坚被飞箭射中,苻融被斩杀。谢玄同时安排间谍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人马奔逃,互相践踏及投水而的人多到无法计算,肥水也因此而流不动。
在逃亡的路上,秦兵极度惊慌,只要一听到风声或鹤鸣,都怀疑是东晋的军队正在追杀他们,而恐惧不已。于是,更拼命在草野中逃跑,露天而眠,加上饥寒交迫,当回到前秦时,只剩下原来兵力的一两成,也就是大约损失了七十万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