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是谁-斗酒学士怎么读
1.翻译文言文《王绩传》。
2.历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3.历代名人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4.李白喝酒豪迈的诗句
5.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6.喝酒(二)
翻译文言文《王绩传》。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情简易放纵,不喜欢交接宾客。王绩的兄长王通,是隋末的大儒。
王通和志趣相同的人聚在黄河和汾水一带,仿古写作《六经》,又比拟《论语》写作《中说》,但不被儒生们称道,所以他写的书总不闻名,惟有《中说》单独流传。王通知道王绩放涎,就不拿家事烦扰他,对于同乡家族的喜庆、丧事、子女成人礼及婚礼等,从不要求他参与。只允许他和李播、吕才善结交。大业年间,王绩被授官为秘书省正字。
王绩不喜欢在朝廷做官,请求担任六合县县丞,因为嗜好饮酒而不管公务,加之天下也,因为被弹劾,于是就解官去职。王绩感叹说:“如同陷入天罗地网一样,处处都是束缚,我将能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回到了家乡。王绩在黄河的洲上有十六顷水田。仲长子光,也是一位隐士,没有妻子儿女,在黄河北岸边建了简陋的房屋,三十年来,不是自己生产的东西就不肯食用。王绩喜爱他的真诚,移居为邻与他交往。子光缄默,不曾与王绩对话,但很喜欢与他对酌饮酒。
王绩有几个奴仆,他们种小米,春秋季节酿酒,养鹅鸭,栽种药草等用于自己的生活。王绩把《周易》、《老子》、《庄子》等书放在床头,其他书很少读。想看望兄弟,就渡过河去回家。王绩在北山和东皋闲游,为自己的著作题名叫《东皋子》。王绩乘牛车经过酒店,有时就在那停住几天。yishujia.findart.com.cn唐高祖武德初年,王绩凭在前朝所任的官职被授官为门下省待诏。按照旧例,官府每日供给三升酒,有人问:“担任待诏有什么乐趣呀?”王绩回答说:“是美酒让人留恋啊!”侍中陈叔达听说了这件事,每天供给王绩一斗酒,当时人称王绩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年,因患疾病而免职。后又被主管官员调任当时任太乐署使的焦革家善于酿造美酒,王绩就请求担任太乐丞,吏部认为这不合品级不同意,王绩坚决请求说:“这是我深切的愿望。”吏部最终按照王绩的请求任命了他。焦革去世后,他的妻子还一直给王绩送酒。一年多以后,焦革的妻子又去世了。王绩说:“这是苍天不许我畅饮美酒吗?”就弃官离去了。从此以后太乐丞被人们认为是清高的职务。王绩追随遵循焦革家酿酒法为经典,又采用杜康、仪狄以后善于酿酒的方法编为系统的书,就是酒谱。李淳风说:“王君,您是酒家南董。”
他所住的地方东南有座盘石,在其上建筑杜康祠用以祭祀,并以焦革相配。王绩著《醉乡记》仅在刘伶《酒德颂》之后。他饮酒到五斗不醉。有人以酒相邀,无论地位高低,总是前往,著有《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对此很高兴,请他相见,王绩回答说:“为什么徒然邀请严平君呢?”终于没有前往。杜之松是王绩的老朋友,他担任刺史,请王绩去讲授礼法,王绩回答说:“我不能到本郡刺史的官府去应酬,谈论糟粕,抛弃美酒啊。”杜之松年节赠送给他酒和干肉。当初,王绩的长兄长王凝任隋朝的著作郎,撰写《隋书》未能完成,就去世了。王绩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也未能完成。王绩预料自己去世的日子,嘱咐薄葬自己,给自己写了墓志。
历史上有名的酒/鬼有哪些
你好!
酒鬼:就是见到酒就就要喝还得有文采的人,酒量不一定有多大,但是对喝酒要兴致不衰。只喝闷酒也不行,还得能吟诗作赋,这个标准一定,酒鬼们自然就呼之欲出了。当然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个标准的酒鬼也不止九位,不过奇闻逸事最多,名声最响的,就要算下面这几位了。
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三国时期曹操曾颁布了一道禁酒令,而孔融则直接上书给曹操,旁征博引来证明喝酒的好处,可见此人嗜酒如命。
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经常感叹说:“要是天天有人来陪我喝酒,我就没什么心烦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当然治理不好州郡,而且他喝完酒还喜欢乱说话,嘴巴又毒,最终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
郑泉:
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郑泉人称“酒中奇人”。
据《笑林》记载说,郑泉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
郑泉临之前还反复叮嘱家人,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
陶渊明
李白有一首诗叫做《山中与幽人对酌》是这样写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觉去了,您请自便吧。
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
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
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
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刘伶这个人个子比较矮,还不到1米六,加上长相比较对不起观众,因此从小不爱和别人来往,直到遇上另一个大酒鬼阮籍,还有竹林七贤的另外几位,才一见如故,开始了吃喝玩乐,饮酒赋诗的生涯。
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阮籍:
阮籍和刘伶是一对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刘伶是邻居,不过阮籍比比刘伶帅的多,据史书记载说,他“容貌伟杰,志气宏放”。简单来说就是很有男子汉气概,和小瘦猴刘伶完全不同。
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一次走到楚汉交战的地方名叫广武山的,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王绩:
说王绩是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说到五斗先生,可能有点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他还学老子骑着青牛四处游荡,遇有酒馆就进去喝上几天。隋朝灭亡后朝廷征召前朝官员,按照惯例,每天供良酒三升,向来不爱做官的王绩就冲着这个干了很长时间,上司陈叔达听说这个事,就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王绩成了“斗酒学士”。
毕卓:
晋朝是个酒鬼辈出的年代,毕卓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
有一次邻居酿了酒,身为郎官的毕卓居然晚上去偷喝,让人家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捆在那里,天亮一看竟然是毕郎官,赶紧道歉,毕卓说: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赶忙说,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准备点下酒菜。毕卓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
毕卓的诗文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有一句话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不少武侠小说里都喜欢引用这句话。
怀素:
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是一日九醉。
怀素是个和尚,但一辈子吃肉、醉酒、云游、草书这四件事。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的豪门都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怀素也不用下酒菜,几杯酒下肚,顷刻间那家的屏风便写满了挥洒的草书。
据说怀素有个习惯就是喝醉后在别人衣服上写字,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刘伶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白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官场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却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纵横于诗坛酒海,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很好的概括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代名人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颜延之(384-456)的《陶征士诔并序》对渊明诗文已有初步品评,指出其思想性格和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真是文如其人,朴素自然,辞达而已矣,绝对无半点矫揉造作,更无任何繁文缛藻;并且揭示陶公创作远承古代“诗言志”的传统:“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性之所至,诗亦随之,我行我素,诗写其心。
沈约(441-513)在《宋书。隐逸传》中为陶渊明立传,使陶渊明进入正史,在传中记载了陶渊明种秫为酒、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不就征召、王弘致酒、颜延之情款、九日坐菊、蓄无弦琴、葛巾漉酒等生平事迹,同时载录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与子俨等疏》《命子诗》等表达平生情志的代表作品。沈约与陶渊明产生共鸣与默契的是,他内心有深重的世事沧桑、厌倦官场的归隐山林之情,因不能遂愿,所以更加敬仰、钦佩陶渊明的傲岸与特立。并最早指出他为人“其真率如此”。然而,对渊明文学成就视而不见,这自然与当时的文学风尚相关,客观而言,与前人相比,沈约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有深化之功劳,无超越之建树。
刘义庆(403-447)《世说新语》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对陶渊明未措一辞;刘勰(约465-532)思深体大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涉及大量作家作品,同样无只言片语提到渊明,皆不免引发后世论者无穷困惑、揣测。钟嵘《诗品》划等次,叙优劣,仅将渊明置之中品,而将灵运划入上品。昭明《文选》仅录陶诗七题八首和《归去来兮辞》一篇,远在灵运诗四十首、延之诗二十首之下。所有这些现象无不反映出其时文坛对偏重形式美的作家作品的推崇和赞赏,对不符合这种潮流的作家作品的贬低与压抑。从对偶精工、辞藻华美、音韵和谐等形文、声角度考察,陶诗风格的确与颜、谢之作大异其趣,成就亦稍逊之;而从真淳质朴、内涵深邃的角度审视,陶公文学成就则远胜颜、谢,不可同日而语矣!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量经不起历史淘洗的平庸之作逐渐被世人淡忘,陶渊明那永葆青春的诗方才大放奇光异彩,为广大读者普遍公认与传诵,逐渐占据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早该占据的特殊席位。
陶公诗文, 在宋齐诗坛久遭冷遇,但其时少数有识之士则迥异其趣,对陶诗已开始刮目相看,试加摹拟,跟着陶公唱同一调子,追求风格的近似。刘宋诗人王僧达(423-458)第一个赋《学陶彭泽体》诗,惜原作已佚,所幸(约414-466)唱和之作《学陶彭泽体》尚存:“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提琴当户坐,叹息望天河。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开篇二句即本之于陶诗《九日闲居》发端“世短意长多,斯人乐久生”之语,其余八句分别杂拟渊明《移居》(之二)、《拟古》(之七)、《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之二)诸篇中有关诗句,生动显示出王、鲍异流俗、别具慧眼,也从侧面说明陶诗对其熏陶之深。还有几首歌咏田园隐逸的诗,如《答休上人菊》对菊花的赞赏,《观圃人艺植》对农业劳动的肯定,《园中秋散》对隐逸情趣的抒吐,皆可视为对陶公所开创的田园诗体的继承、发展。稍后的江淹(444-505)当其仕途失意、黜放建安吴兴令时,效渊明,寄意读书著文:“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及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与陶公“闲居寡欢”、“辄题数句自娱”的襟怀声息相通;他还曾赋《杂拟诗》三十首中含《拟陶征君田居》诗:“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其摹拟之精巧酷似,几达可以乱真的地步,后来很长时间竟被视为《归园田居》第六首收入《陶集》,连大文豪苏东坡亦被骗过,误而和之。故宋人陈善认为世人拟陶皆在江淹之下:“要知渊明诗,须观江文通《杂体诗》中拟渊明作者,方是逼真”。
在南朝,与渊明同声相应者颇有人在,接受陶作影响的诗文不难探寻。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所叙故事,与《桃花源记》情节多所相通。何逊(?-518)诗“饶贫寒气”(《颜氏家训。文章》),与陶公《泳贫士》之作一脉相承,其《赠诸游旧》诗中“薄伎竟无依”与渊明“孤云独无依”唱着同一调子,而“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更是陶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的续唱。故后来有将二者比较的:“何逊诗以本色见佳,后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凶手、何并提,说明两者反映自然美的一致性,而其差别则在陶的自然出自天工,何的自然出于人力。周舍(469-524)接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写有〈还田舍〉一诗:“薄游久已倦,归来多暇日。未凿武陵岩,先开仲长室。松篁日月长,蓬麻岁月密。心存野人处,贵使容我膝。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武陵岩”典出《桃花源记》武陵渔人探得的山口;“容我膝”典出《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一句。刘峻(462-522)不肯与俗浮沉,归隐志坚,其《始居山营室》诗抒吐隐逸、游仙之趣,与陶公《读山海经》诗旨趣相仿佛;其“田家野老,提壶其至。班荆林下,陈樽置酌,酒酣耳热,屡舞喧呶”(《东阳金华山栖志》)一段记述,简直可视为陶诗“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饮酒》之十四)的改写。吴均(469-520)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赠王桂阳》),其意境源出陶诗“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饮酒》之八)。 南朝诗坛追逐靡丽,竟相“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更多的士子视陶诗为“质直”而加以轻蔑、贬低,使陶诗在北朝的反响转而超过南朝。
北齐祖鸿勋,卒于天宝(550-560)初年,一生仕途坎坷,其仕而复归、隐而复仕的经历与渊明颇为相似,其《与阳休之书》叙归园田居的情趣:“檐下生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茜。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杯。”题材、句式皆仿陶公,简直可以视为北朝的《归去来兮辞》。由南入北集六朝文学之大成者的诗人庾信(513-581),其《小园赋》刻画自己隐居的小园:“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全仿陶公所描绘的田园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颜之推(531-590)诗“愿与浊泥会,思将垢石并,归真山岳下,抱润潜其荣”(《古意》之二),与渊明“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思想一脉相承。
钟嵘(466-518)作为齐梁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其《诗品》品评自汉至梁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的主要作者及其作品,提倡风力,反对玄言诗、声病说,为中国开展系统诗评之祖。《诗品总序》结尾标举二十一位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对渊明独称“陶公”,表示了与其他诗人不同的特殊敬重。《诗品卷中》对陶诗渊源及其艺术风格首次提出明确而又精辟的见解:“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萧统(501-531),梁代著名文论家,梁武帝长子,未继位而卒,谥昭明,后世称昭明太子。他生前曾招聚文学之士,编篡《文选》三十卷,为“选学”创始人。亿还第一个整理陶潜诗文,编成《陶渊明集》,在较为完整地保存原作、奠定陶学基石上立下不朽功勋。相传其在《陶集》成册后,于渊明逝世百年之际,即梁大通丁未(527)年夏季六月,撰成《陶渊明集序》,向读者积极推荐,为传播陶作、扩大影响想方设法,其用心之良苦,令人肃然起劲。该 序对陶诗与饮酒的关系,首次提出创见:“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对陶作的艺术特征和卓越成就更加推崇:“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旁流,干表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还对渊明人格深表赞许:“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氵于隆,孰能如此者乎!”赖此《陶集》刊布,可望士庶弃邪归正,天下人心向善,自属想当然的天下奇谈,难免文学万能之讥。他对《闲情赋》的挑剔:“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于此,后世更多驳其非,如宋苏轼就讽其“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但联系昭明曾将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曹植《洛神赋》等写男女之情、描绘女子形貌的作品收入《文选》,以及昭明诗歌创作亦有类似题材等情况来看,他实非绝对排斥之篇,只不过反对过分涂抹两性关系,从传统道德观出发,不愿看到靖节先生的人格和作品有丝毫瑕疵,进而有损于征士的光辉及高大形象。 简文 萧纲(503-551)亦复常以陶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对陶公非常佩服赏识。这些均系因文及人,仰慕殊深。渊明人品为齐梁士子敬重,相当普遍,如昭明叔父萧秀做江州剌史时,得知前任剌史拔陶公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由此可见一斑。
阳休之(509-582),北齐诗人,风格典正,时称“能赋能诗阳休之”。他曾经重新编排《陶集》卷次,其自身创作追求藻饰,却不强求于人,对陶公诗文依然颇加赞赏,并给予一定重视,其所撰《陶潜集序录》云:“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其集先有两本行于世,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并序目;编比颠乱,兼复阙少。萧统所撰八卷,合序、目、诔、传,而少《五孝传》及《四八目》,然编录有体,次第可寻。余颇赏潜文,以为三本不同,恐终至亡失,今录统所阙并序、目等,合为一帙,十卷,以遗好事君子。”
王通(584-617),隋代思想家、文论家。年青时曾向朝廷献太平之策,未见用而归乡里,聚徒讲学,时人尊称为“王孔子”,年朝廷多次征召,皆不就。他坚持传统的儒家立场,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论作家作品多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出发,故对陶公其人其文评价不高:“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矣’。”让为渊明乃旷放不羁之士,其《归去来兮辞》表现出易地避祸的心态。陶公处在晋宋之交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有此心态人们不难理解,但指其《五柳先生传》几乎达到了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极端境界,就未免太过分了责难之意,溢于言表。
王绩(585-644)家境富裕,“酒翁多于步兵,黍田广于彭泽”,其景仰渊明,屡见乎辞:“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他向往陶公“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幽居,就归隐东皋(今山西河津县境内)著书,并自号“东皋子”,钦慕深情,溢于言表。还仿自号“五柳先生”的渊明,自称“五斗先生”,声言将“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五斗先生传》),进而博得时人赠予的“斗酒学士”的雅称。其《醉后》诗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尝春日》云:“野觞浮郑酌,山酒滤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也像陶公一样以琴酒自娱。卢照邻(635?-682?)对“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的幽居极表钦慕,“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山林休日田家》),期盼有朝一日,走上陶公隐逸之路。孟浩然则是由憧憬渊明之隐逐步走向归田的典型,声称“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侍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冒炎暑,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朝列,吾慕颖阳真。”(《仲夏归南园寄京邑耆旧》)《高士传》即《莲社高贤传》,内含《陶潜传》。诗人在诗中详尽地倾吐了其思想转变的内外因,通过世途风尘与田园静趣的对比,诗人最后终于抛弃“忠欲侍明主”的希冀,在徜徉山水中找到归宿,在隐居中养真全节,保持人格的独立,这种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正是其仰慕陶公的关键所在。他在《九日怀襄阳》中道:“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也像陶公一样,往往采用白描手法,不刻画不雕琢,浑然而就,意境自呈。《寻梅道士》诗中:“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很接近陶诗的风格。李商隐以陶公之隐自免:“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自况》),并向往远离尘嚣的悠闲:“谁向刘伶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假日》),以复返自然为旨归,在穷愁潦倒的苦涩中透露出“君子固穷”的自信和坦然。
王维的思想与人生比较复杂,早年积极进取,在被贬济州、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政等政治变故的打击之后,他彻底改变了人生观念与理想。但是他并不认同陶渊明的价值观念,因而没有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而是走了“朝隐”之路。然而,王维却在诗歌创作中师宗先贤,用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如“松风吹解带”(《酬张少府》)化自陶诗“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和郭主簿》),“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迪秀才》)化自“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明显模仿陶公诗风,体现了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情。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这个世界的真谛。王维责怪陶渊明没有像他那样身心与己脱离,说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然而并没有忘怀社会,他不时地发出忧生忧世之嗟,实际上是用佛教理论来评判陶渊明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儒家提倡‘固穷“”守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推崇人的气节。而道家主张“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存真”“保真”是道家的基本人生观。陶渊明不为功名而折腰、解绶归来,正是儒家“固穷”与道家“保真”两种哲学内涵与文化精神鲜明而典型的体现,然而王维却对此予以质疑和否定,这说明王维所倡言的布仁施义、活国济人、无可无不可,不过是为自己栖身官场来做无力的辩解,并非真正对儒家精神的执著。葛晓音先生从另一角度解释了陶、王价值观念的尖锐冲突:“陶渊明在篡夺和的时代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毕生都在躬耕田园的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并将勤于垄亩的意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彻底否定现存社会秩序,以坚定自己终身隐逸的意志。……盛唐文人则不同,尽管他们在暂时的挫折中时常产生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慨和种种怀疑,但时代给他们提供的人生道路是极其明确的。他们对‘明主’始终终抱有幻想,随时等待着更好的出仕机会,从来没有终身坚持隐遁的打算,因而看待生活的态度相当实际。”葛先生的社会学分析清晰地透视了王维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王维对陶渊明的人格、品德还是认同的:“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早秋山中作》卷五)(摘自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储光羲(约706--约763)诗:“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来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田园杂兴》之八)题材、旨趣、句式皆仿《归园田居》。诗人大量使用陶诗的意象:桑 、黍、田园、榆柳、衣食、菊酒、稚子、亲友、日暮、户牖,等等,并化陶诗《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的诗意,抒写田园生活甘醇浓厚的情致:桑树百余株,禾黍三十亩,丰饶自足的庄园;自安自乐,衣食盈余,常与亲友说平生、谈契阔;妻子稚儿也深会世间人情,为亲朋的到来奔走逢迎,菰米饭菊花酒散发着田野的芳香和农人的真诚、热情、纯朴;夕阳的余辉洒落在宁静安乐的田家院落,榆柳的树荫姗姗影动、婆娑可人,一切都显得那般安宁、恬淡、闲适。诗人酒醉夜归,已是更深夜静、凉风动户之际,诗人遥望银河,低数北斗,感悟到宇宙的浩渺、生命的短暂,人生本该这样惬意闲适、及时寻乐,“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酒才真正是生命的灵动之物。这首诗是唐诗中难得的田园佳作,味真、味醇、味正、味厚、味永,足可荡尽灵魂之尘滓
李白喝酒豪迈的诗句
1. 关于喝酒的豪迈诗句
关于喝酒的豪迈诗句 1.唐朝或明朝描写喝酒的豪迈意气风发的诗词有哪些
1. 《少年行四首》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2.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唐·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6.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提到酒的表达的是豪迈之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思想感情:思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思想感情:仕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瀚 思想感情:战乱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钱惟演 思想感情:韶华易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 知音难求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 思想感情:相思苦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杯还酹江月——苏轼 思想感情:感怀历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思想感情: 送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思想感情:友情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林黛玉 思想感情:兴致《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想感情:思家念亲《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 思想感情:豪迈豁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 思想感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形容喝酒很豪爽的诗句有哪些
1. 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2.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亿旧游寄谯郡云参军》
3.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白居易《醉后》
4.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请明日对酒》
5.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6.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楃《答友人寄见酒》
7.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8. 人均满酌酒,听我醉中吟。——白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9. 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0.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白居易《把酒》
4.唐朝或是明朝的豪迈的说喝酒的诗词
岳明阔咏酒诗词七首赠友人故乡酒城固生醇酒,长居巷子深。
愿托君子口,语与世间人。咏 酒雨淋日晒雪纷纷,正是朱门饮宴频。
把盏每夸真老酒,可思四海种田人?祝 酒 歌一饮齐干开酒眼,二擎互问各家安?三杯急劝先餐膳,四举还嗟晤面难。五举休言华发半,六酌骥老尚能骖。
七杯临醉惜单数,八盏干完是酒仙。独酌感怀春来坐草堂,欲饮且停觞。
内盛何方水?中含哪氏粮?我曹有玉液,哪氏可康庄?独自对壶久,长思忘酒香。做客并留宿王阔家有赠七年絮语心中酿,佐宴倾来胜杜康。
停箸不知荤素味,对灯忽问亥戌光。小床对卧延低语,静夜微鼾补热肠。
风雨潇潇知汝健,牵丝解尽可轻航。访马超夏雨淅淅何惧远,客中相会语喧喧。
开怀且尽三杯酒,一路飘飘胜作仙。中华酒仙饮士歌中华酒史趣闻多,明阔癸巳秋作歌。
浩淼烟波酒海里,英雄雅士夕阳西。文王每举饮千钟,胸怀不与纣王同。
渭水溪边访太公,举贤济世万古名。酒池肉林商纣乐,身国灭其奈何;周公鉴之作《酒诰》,大吕黄钟响今宵;孔丘雅量饮百瓢,酒不及乱树高标;老子葫芦挂腰间,内盛美酒或灵丹?子思受粟不受酒,困厄饮醪君子羞;过饮失言又何苦,英明管仲弃半壶;齐之赘婿淳于髡,一斗一石皆醉人。
自言海饮需幽境,境遇不一量不同;重耳安乐心志摧,齐女即谋醉载归。若非当日千杯酒,文公霸业将何有?“浮一大杯”魏文侯,滴酒验出众臣纠。
从此罚酒无贵贱,酒令军令俱如山;“绝缨之会”楚庄王,庆功宴上有肚量。将军醉酒戏许姬,顾全大局振国邦;子反误饮战阵前,鄢陵败亡情何堪;勾践绝酒且卧薪,隐忍尝胆逾十春。
箪酒劳师醪河泮,会稽败耻一朝申。范蠡功成心眼亮,把酒泛舟江湖上。
文种终逢赐剑亡,不知鸟尽弓应藏;屈原忠直明治乱,上官嫉妒馋楚王。浊者易将清者谤,醉者反将醒者放。
愿赴常流葬鱼腹,饮罢歌罢投楚江;荆轲刺秦胆何壮,曾饮渐离燕市上。一日揖别易水去,苍鹰搏虎嬴政堂。
尺匕未成曹沫功,《易水歌》遗英雄唱;芒砀醉酒斩蛇处,高祖当夜饮几壶?郦生自荐叱高祖,高阳酒徒胜鸿儒;鸿门宴上杀机伏,项庄项伯拔剑舞。范增数目频举玉,项王默然不授意。
席散范增掷玉斗,狡诈终将仁义欺。垓下悲歌饮虞姬,乌骓从此绝蹄迹;新官上任改制频,萧规曹随自在饮;东方朔饮不酒,妙答武帝莫能究;司马相如卓文君,才子佳人俱私奔。
作赋弄琴有苦乐,当垆卖酒振家贫;蜀郡扬雄学问厚,乡邻问字需载酒;曹操煮酒豪言阔,玄德失箸巧示弱。几度对酒歌慷慨,老骥伏枥志气多;孔融好饮酬门客,两讽曹公戒酒何?既疑戒酒为“惜谷”,不恤饿殍充原野?嗜酒济民何为重?孔兄当日可琢磨?陈王醉酒志不得,豪情干云空蹉跎;郑玄学深有海量,敬酒连干三百觞;桃园结义三觞举,兄弟情深万古奇。
孔明刘备隆中对,当日草庐酌几杯?关羽疗毒需刮骨,举觞谈笑色不摧;天旱蜀国把酒禁,君臣出外同逡巡。“家存酿具即披罪,人生器具岂不*?”简雍妙喻谏禁酒,先主笑释无辜民;古来偷酒少年巨,“不拜将军”钟会稀;“以茶代酒”孙皓谥,酒场英雄固不齿;郑泉愿葬陶家侧,百年化土筑酒壶;张翰生前重杯酒,不削身后大名留;卫瓘借酒吐真言,“此坐可惜”妙语传。
武帝幡然悟其意,传承国柄务周全;阮籍佯狂故清高,胸中块垒恃酒浇;阮咸荒诞与豕饮,愤世嫉俗自不群。咸子大名为阮孚,金貂换酒如粪土;刘伶醉酒堪称病,一生唯作《酒德颂》。
每饮物我两相忘,薄技浪得千古名;自古风雅数五柳,不图名利少忧愁。归去来兮真隐士,君子慕其菊花酒;兰亭雅集曲流觞,羲之书成万古香。
书圣时饮几杯酒?心神合一笔韵长;梁朝将军曹景宗,胆气不与俗将同。庆功会上索险韵,酒醉诗成四邻惊;周朝大臣周维岳,“酒有别肠”奈高何?陈朝后主陈叔宝,瘾酒赋诗即亡国;大唐宰相房玄龄,莫止夫人醋意生。
河东狮吼拒纳妾,宁妒而轻性命。当面敢驳太宗意,饮醋当鸩扬美名;无酒不画吴道子,酒酣画出独脚僧。
恼怒寺院贿美酒,掷笔罚其辱雅名;“斗酒学士”乃王绩,循酒迁官志不移;“罚酒赏器”裴弘泰,银杯金船赢满怀。驿站小官堪海量,赌酒须防此辈郎;宠极贵妃媚醉酒,马嵬突变祸临头;当年杜甫歌《八仙》,神采飘飘千古传。
在此我也放声唱,诸君莫笑我侵权:“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采风八仙外,衔杯凝神筹玉篇。辗转蜀地置草堂,每与田翁对举觞。
醉归摇笔书离乱,酒气沉郁诗底藏;故人酣饮孟浩然,拒随朝宗北求官;诗侣夫妇陆龟蒙,樽满时光度不难;德高宜推宋太祖,巧设杯酒释兵权;寇准阖扉宴本府,宗鄂醉从门下出;刘潜对饮石延年,终日不曾交一言。日暮相揖各自去,时人误以酒中仙;豪放不羁苏舜钦,每读必欲。
5.关于喝酒的诗句(越多越好)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二、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
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四、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译文:
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
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
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
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
五、饮酒
唐代: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6.描写喝酒的诗句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2、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4、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6、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7、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劝陆三饮酒》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白居易《醉后》9、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10、劫灰飞尽 古今 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11、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12、离恨如旨酒, 古今 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13、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
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14、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
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对酒吟》15、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
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16、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
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1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1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20、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
——白居易《春尽劝客酒》21、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22、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23、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
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25、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26、酒盏酌来须满满, 花枝 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白居易《花下自劝酒》27、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
——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28、把酒仰问天, 古今 谁不。所贵未间,少忧多欢喜。
——白居易《把酒》。
7.关于喝酒的诗句(越多越好)
1、《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山中与幽人对酌》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酒兴颇浓,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5、《九日送别》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译文: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
8.提到酒的表达的是豪迈之情的诗句有什么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思想感情:思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思想感情:仕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瀚思想感情:战乱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钱惟演思想感情:韶华易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知音难求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思想感情:相思苦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杯还酹江月——苏轼思想感情:感怀历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思想感情:送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思想感情:友情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林黛玉思想感情:兴致《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思想感情:思家念亲《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思想感情:豪迈豁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思想感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王绩诗鉴赏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两次归隐直至终老。《秋夜喜遇王处士》这首诗,就是反映他归隐生活的一个侧面。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称。
诗的头两句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诗人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同调,归隐后也从事农耕。“兆场”、“东皋”
二词表示其劳作地。“芸藿”、“刈黍”分别指给豆除草和割谷子等具体的农活。地点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暗含着自然风光的不断转换,给诗人视野中增添了流动美感的愉悦。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相交织,使诗情显得怡然有致。在这样的时刻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轻快欢悦,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的生活条件是优裕的,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在他不过是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谐平衡,正是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三、四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 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也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的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摆脱了六朝的绮靡诗风在唐初诗坛独树一帜。
2 过酒家
王绩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王绩诗鉴赏
王绩嗜酒,声称求官是“良酝可恋”。有“斗酒学士”、“酒家南、董”的雅称。自撰《五斗先生传》、《醉乡记》以示其好,崇尚刘伶、阮籍、陶渊明风范。其人醉梦度一生,因酒被罢免,也因酒闻名。《过酒家》又作《题酒店壁》,共五首,此为其二。
第一首感于京都无人引荐,只能一头钻进酒肆。
这一首承前交待迷酒原因:“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这些日子长饮不止,常酒醉不醒,但这与内在“性灵”追求是毫无关涉的。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说明不“养性灵”而“长昏饮”的原因,表面上似乎说自己昏醉不醒是随波逐流,但实际意义却正相反。“眼看”“何忍”见出其中的痛切与无奈。从人醉己也醉的酒语中,强意识迸发出“举世沉浊,不可与庄语”的愤闷和不满。从字面上反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又前置“何忍”加强语气的强度,折射出一种“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辛元房《唐才子传·王绩》)的清醒感。王绩身处隋末衰乱之际,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不乐在朝”为秘书省正字,求为六合丞,目睹“豺狼塞衢路”的现实,即以俸钱,积于县门,弃官还乡,临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种“我为涸辙鱼”的危惧,正是从在人尽醉世事昏乱国将败之预感中产生的切肤之痛。因此不忍独醒蕴含求醉的矛盾苦衷,是遁世语,亦是愤世语。
这首诗很符合一个“长昏饮”之人的口吻,脱口而出,不假思忖,看似胸襟全敞,而一片苦闷心思,借助五绝短句促调,更显真切。既与滥行于隋末轻侧浮艳的宫体诗不同,也与初唐风靡艳丽的六朝余习有别,质朴不群的风格迥异时流,“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翁方纲《石洲诗话》)
3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4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5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
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
相顾怜无声。
卢照邻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兄弟亲情的诗。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 剑门关。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 长安,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
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是抓取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动。
6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诗鉴赏
这首《曲池荷》,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咸亨四年(673), 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这里的“怯摇落”与《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7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诗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急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
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
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8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王勃诗鉴赏
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
“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正如他在《绵州北亭群公宴序》里所说的:“离亭北望,烟雾生故国之悲,别馆南开,风雨积他乡之思。”咸亨元年(670)秋,诗人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作有《蜀中九日》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游庙山赋》中又写道:
“他乡山水,只令人悲。”山水之间岂能展鸿志?在蜀逗留愈久他的乡思愈浓。游玄武山后,他继续南行至成都、温江、乐山等地。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
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
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
悲风愁。
寸心明白日,
千里暗黄尘。
杨炯诗鉴赏
《战城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郭北,野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生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如归,继续驰聘疆场,报效君王。
10夜送赵纵
杨炯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杨炯诗鉴赏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但却写得别致新颖。正如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里所指出的:“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诗的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
首句以比起兴,“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这是杨炯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写到这里,“完璧归赵”的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宋人沈义父认为“以景结情最好”,“ 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
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色是,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极其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情景交融,蕴藉而不乏深致。
喝酒(二)
?
我工作的小城居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中原地区,两汉文化发源地,颇有北方城市的气质,居民多性格耿直,粗犷豪爽,典型表现就是尚饮酒。小城流行一句话:麻雀都能喝四两。早先年,久居省城的上级单位到小城来检查工作,检查人员未来先怯,怕应付不了喝酒的场面。小城人也确实把客人喝多了作为招待好的判断标准,否则,总觉得没尽到地主之谊。
小城尚饮的酒风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恐怕有千百年的传统了。著名的刘伶和嵇康就属于本地区人,他们是竹林七贤的主要成员,经常相聚竹林,饮酒纵歌谈玄学,酩酊大醉是常事。《晋书》记载:他们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而随之,谓曰“便埋我……”。相传隋末“斗酒学士”王绩,曾隐居在小城附近,以酒诗自娱,闲好种黍,自己配酒,后来在酿酒上造诣很深,并著文《酒谱》。小城旁边有一条河流叫濉水,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多次泛舟其上,诗酒盘桓,留下了“濉水清怜红鲤肥,相扶醉踏落花归”的佳句。史载,元明以后,小城当地酿酒作坊已有二三十家了,“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就是明末隐士任柔节对当地美酒的赞美。到清朝,据说酒坊已有七十二家了。清朝顺治年间,小城当地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地方官员、乡里缙绅和各作坊主一起品尝各家带来的美酒,直率评议,鉴别优劣。“乡饮酒礼”一年两度,形成乡规,各酒坊相互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当地酿酒工艺水平。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御笔亲题“惠我南黎”四字,宿州牧张开士立碑刻于相山显通寺,事成后,他们曾在相山庙楼上饮酒赏雪,耳闻目睹酒乡声势与饮酒习俗后,挥笔作诗“雪霁冈峦人倚玉,岁逢萧鼓户飞觥”。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田劲松,了解当地的酿酒盛景后,写下了“七十二泉通大海,濉溪美酒仙窟来”的佳句。
如今,在小城,三五好友相聚,一人五六两白酒的场面更随处可见。还没到下班时间,或者周末放假,同事朋友就开始相约,“晚上找个地方喝两杯?”,“有事啊?”,“没事,喝闲酒”。被约者无需多言,即刻心领神会,欣然前往。饭店不必太大,更不必豪华,街头小店即可。酒也不必太好,条件稍好的,五六十块一斤,便宜的也就一二十块一斤,品牌无所谓,白酒就行。更有甚者,小面馆里也能约两三个对脾气的,买点卤豆腐干、卤羊蹄、水煮花生米,凉拌个黄瓜,最多再炒个土豆丝,其中一位,带来一两瓶白酒,桌前落坐,对饮吹牛,山南海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地调侃。那一刻,天下都是他们的。兴致高时,还能“炸雷子”,或是搞个“小呲花”。白酒喝完了,再来几瓶啤酒“涮一涮”。喝到舌头短、头发晕、走路飘之际,大伙做鸟兽散,各回各家。
我大学毕业就在小城工作生活,至今已二十余年。虽然我从小在皖西南长大,但性格却像个北方人,在小城,我算是如鱼得水,同事朋友很快就把我视为同类,喝酒也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刚来小城时间不长,有天中午,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喊来一位朋友,我们一行四人相约去喝酒。小城人嗜辣,我们就去单位对面小巷子里的一家叫老重庆的火锅店,随便找了张桌子坐下。吃的很简单,就是一份漂着红通通辣油的火锅,免费送十来个素菜。烧的是瓶装液化气,不像现在都是电磁炉。气罐就放在我们身边,蓝幽幽的火舌窜得多长,发出丝丝的声音,锅里红汤沸腾、香气袅袅,坐上高谈阔论、酣畅淋漓。我们四人中,我和一位同事喝白酒,另外两位要了一箱啤酒。白酒是火锅店老板自己泡制的药酒,没有牌子,至少得有五六十度吧,入嘴辛辣无比,一口咽下去,随着酒的流动,你能明显感觉到食道、肠胃,一路火辣辣地烧。也不用小杯,一人面前一个能盛半斤酒的大玻璃杯。就这样我们边喝边聊,那两位喝完了一箱啤酒,我和另一位一人喝了两杯白酒,算一算就是一人一斤。那应当是我人生第一次一顿喝一斤白酒。喝完酒,回到办公室睡了一下午。事后据说,除了睡觉,我没有明显的失态。幸运的是,那时没有禁酒令,劳动纪律管得也不严,领导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午喝酒了。
从那以后,我在单位喝酒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随着时间推移,在客户、朋友圈子里,都知道我的酒量还可以。而且,我喝酒不偏科,啤酒、白酒都行,从不挑剔,别人喝啥我就喝啥。喝酒实在,算是酒风好的那一类,敬别人酒的时候,对方可能是半杯,我的杯子一定是满满的,一口下去,杯底基本不剩余酒,分酒器里斟的时候都是一样多,我却往往最先喝完。快或者慢,对我来说也不是个问题,我可以用小杯和别人慢慢品,也可以用大杯子喝快酒。
后来,小城流行“炸雷子”,一口下去就得一二两,我也不怯。有一次,酒场上喝得正酣之时,遇到一位特别爱显摆的人,挑战和我喝酒,我们各持一瓶五年窖,四两的杯子倒满,那家伙得意洋洋地对我说,哥们,炸一个。开始他以为我不敢喝,谁知我端起杯子,一扬脖子就喝下去了,他倒是愣在那儿了,但不喝面子上又挂不住,在旁边人的起哄声中,他勉强喝下去了。趁他龇牙咧嘴的功夫,我顺手拿过他的杯子,把我俩的杯子一起斟满,告诉他,兄弟,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回敬你一个。还没回过神来的他连连摆手,我没容他说话,就把自己杯里的酒喝下去了。他连说自己喝不了,我不依不饶,一边的人都说“你挑起的事,不能不喝”。他禁不住大家说,皱着眉头,中间歇了几回,才苦大仇深地喝完。饭局结束后,刚出饭店门,他就把持不住,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现在想来,逞那匹夫之勇,真是浅薄得很,要是喝出事来,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我也曾经喝多过,但是我的自控力很好,喝得再多,现场表现基本正常,不会失态,不会乱说,更不会闹事。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我的酒量甚大。其实,我自己一直坚持一条原则:快撑不住的时候,就尽快回家,尽可能不在外逗留。回到家里,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于是,别人有的酒后丑态,我差不多都有,只不过外人难得一见而已。儿子的小表姐曾经很经典地说我,“姑父酒前是绅士,酒后是魔鬼”。因她经常在我家,亲眼目睹了我喝多回家后发酒疯的丑态。
喝酒是吃青春饭的。年轻时仗着身体好,喝酒不留量,随着年龄增长,酒量渐小。而且,人过四十,身体开始出一些小状况,不再允许“会须一饮三百杯”了。前几年体检,发现自己尿酸超标,于是从此和啤酒分道扬镳。去年又检查出萎缩性胃炎,好在是初期,医生告诫要彻底戒酒,否则可能会病变。所谓病变,就是如果不治愈,可能会转化为癌症。
喝酒事小,身体事大,今年过罢春节,我就开始戒酒了。真是不经历不知道,经历了才明白,戒酒也不是个好活。因为我工作的性质,日常应酬较多,每次上得酒桌,我首先就要怀着万分歉疚的心情,向在坐的诸位逐一解释一下自己不能喝酒的原因,时间长了,感觉自己象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说“我现在真不能喝了”。很多时候都能得到别人理解,也有让我为难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位朋友一起聚会,其中一位我并不熟悉,他象一位名医一样煞有介事地告诉我:萎缩性胃炎从得病到病变需要九十年的时间。言下之意,你就别嗲了,尽管放心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要逢人便解释不能喝的原因,坐在椅子上也没有什么话了,别人都在热火朝天地频频举杯,觥筹交错,自己和他们没有了共同语言,只好闭嘴坐在一边,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别人敬酒,自己又象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反复向对方道歉:真是不好意思,对不住您,身体不允许,我只有喝水了。服务员上道菜,自己突然找到了用武之地,赶紧给左右的人夹菜,以此来刷存在感。别人自然客气谦让,自己赶紧陪着笑脸说:不能喝酒,只好给大家服务服务。别人尴尬,我也一脸地尴尬。有时请客户喝酒,碰到酒量大的,同事们都豁出去了,全力应战,我坐在一旁干看着,这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总觉得太对不起同事们了。
不管怎样,酒还是要戒下去。假如有一天,大家都觉得“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或者是“花开半朵,酒饮微醺”,喝酒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戒酒恐怕也就不会再愁了。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