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牵羊江南百景图-肉袒牵羊
1.积累一些关于羊的典故故事
2.孺子可教也下一句是啥
3.成语典故心解之一百一十三:肉袒掔羊
积累一些关于羊的典故故事
《左传》中有则故事,宣公十二年,楚国攻打郑国,郑国被打败了,郑伯在投降的时候,“肉袒牵羊以迎”。“肉袒”是说郑伯脱衣露体,表示请降,也有诚惶诚恐的意思。但郑伯在投降时,为什么要牵羊呢?就因为羊象征着吉祥,在亡国临危之际,献上羊以祈求得到楚国方面的宽恕,免遭于难。
据考证,我国早在8000年前就开始养羊了,而从猎羊古岩画中看羊的驯化约在万年以上,人同羊的关系密切。“美”字是由羊、大两个字组成,“羊大为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善字从羊。“鲜”字本是一种鱼。古人造字,旁有“羊”成“鲜”字。鱼肉、羊肉味道鲜美,羊是古人容易得到的主要衣食来源。“美”字的本意是羊肉味美好吃。“羡”字也是从羊而来,《说文》曰:“羡,食欲也。”因羊肉味鲜美,引起食欲。羊羔都是跪着吃母乳的,很有孝道,所以羊又成为“忠孝节义”中孝的代表。羊在先民中,是有些民族崇拜的图腾,羊被选入十二生肖,名列第八,当之无愧。有学者研究,中国西部古老的民族“羌”是以羊为图腾的原始部族。
“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个人相识,两个人一块到楚国求职,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们两个穿得衣服非常单薄,带得粮食也不够两人吃的了。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最能知心、友谊深厚叫做“羊左”。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还根据这个故事编排了一本新戏《羊角哀》,又名《舍命全交》。
长期以来,羊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家畜,因此,产生了许多含有“羊”字的成语。丢了羊,赶快修补羊圈,叫“亡羊补牢”,也就是说在日常受了损失,想办法赶快补救,为时还不算太晚。“十羊九牧”是形容某地方官多而百姓少,可以说是夸张而不失其真。温顺、羊的肠子曲折细长,“羊肠小道”便常用来比喻崎岖窄小的道路或严峻艰险的环境。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人们常“羊入虎口”比喻处于险境,有无生。《水浒传》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写鲁智深的文字:“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后来比喻人们乘机偷拿别人的东西叫作“顺手牵羊”。
与羊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也很多。冬天人们多喜欢食羊肉以御寒,羊肉货少时则价高,过去偶有不法之徒为求取暴利常悬羊头而售狗肉(古时羊肉贵而狗肉贱)来欺诈顾客,被称为“挂羊头卖狗肉”现在多用来比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羊角插在篱笆里”的寓意是“伸头容易缩头难”。“羊羔踩到泥田里”则是说“不能自拔”。“养羊剪毛”是比喻某处所花费的,仍从某处取回,换句话说,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孺子可教也下一句是啥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孺子可教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留侯论》,其下一句是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意思是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
成语典故心解之一百一十三:肉袒掔羊
“肉袒掔羊”这个成语的意思说的是一个人心悦诚服地认错服输,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而这段典故,却说明了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
晋、郑两国已经订立了盟约,当楚国进犯郑国时,本来没有利益关系的晋国为了忠实履约而发兵救郑。可是一身奴骨、一脸媚相的郑襄公,却背信弃义地调转枪口,与进犯的楚军联手,一起打败了前来救援郑国的晋国军队。这件事看似郑襄公的品质恶劣、为人所不齿。可是仔细想想,根源还在晋国的晋景公那里。任何结盟都带有互助的含义在里面,所以对象的选择很重要,需要有非常缜密的考察才行。很显然,晋国没有对郑襄公的人品进行过客观的评价,所以在关键时刻输得很惨、很不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结交朋友,如果仅仅是一般的交往好像无所谓--人品好、投脾气可以往来;话不投机可以两便--如果与朋友间将要有比较重要的交往,那么一定要谨记“肉袒掔羊”这段典故中晋国的教训,对选择合作的另一方必须要有谨慎、详细而周密的考察评估,再决定是否进行深度合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