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尽千帆是什么意思?

2.“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有什么深层意思?

3.带有发丝的诗句及意思

4.水悠悠是什么意思

历尽千帆是什么意思?

首如飞蓬的意思是什么-首如飞蓬的意思

历尽千帆的意思是: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

历是经历,尽是指很多尽头,千帆是指千千万万的帆船,历尽千帆原意指某人经历过千千万万的帆船。通常比喻某人经历了多种多样,千千万万的事情,也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在人生当中对生活经历丰富。

“历尽千帆”这个词不禁让人想起“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词,出自于唐代诗人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整首诗词的是什么意思呢?将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词中有一些字词,我觉得有必要单独解释一下,这样才能更加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苹(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肠断白苹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有什么深层意思?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翻译是:说要下雨了,说要下雨了,但是却是艳阳高照。这里并不是单纯的说天气,而是比喻有消息说丈夫要回来了,但是每次总是失望。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卫风·伯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全以思妇的口吻来叙事抒情。

扩展资料:

《诗经卫风伯兮》原文: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带有发丝的诗句及意思

1. 关于发丝的诗句

关于发丝的诗句 1. 关于头发的古诗句

李白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李白《捣衣篇》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秋浦歌》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

。。。。..以上选自《周紫芝词集 》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谒金门(阎选)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鬒”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后人常以乌云代指女人秀发,如“乌云高绾”词语。

古人在称赞妇女的美丽秀发时常以“鬒发”名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太平御览》记载“上(汉武帝)观其(卫子夫)发鬓,悦之”。卫子夫的一头秀发一打开,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闪闪发光,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汉武帝。(据说武帝那时候正为没有后代而苦恼,所以比较注重道家的某些观点,比如头发乌黑浓密者气血旺,气血旺者高寿多子。)《陈书·后主沈皇后列传》附《张贵妃传》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又如《昭明文选·七辨》曰:“鬒发玄髻,光可以鉴。”“鬒”和“玄”都是称赞发黑的词语。而头发亮丽到可以当铜镜照人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2. 关于头发的古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菩 萨 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3. 关于头发的古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迟(古诗源)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从古至今,无论线条粗细的女子,对于与“情思”谐音的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吧。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绾、结、挽,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回环。即使英武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立下赫赫功勋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何况是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呢?她们在良人离别时,会小心地剪下一绺头发,珍重地请他带在身边。而且,自君别后,她们是那样率性地放弃着自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悦己的人不在身边,连头发都乱蓬蓬的懒于梳理了。

4. 形容头发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恃宠 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河湟 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赠溪翁 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伤春 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北来人 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南歌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菩萨蛮 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菩萨蛮 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坡羊 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5. 关于“头发”的诗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菩 萨 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6. 形容头发的诗词都有什么

1.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4.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5. 夫因兵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杜荀鹤 《山中寡妇》

6.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陈与义《伤春·庙堂无计可》

7.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8.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9. 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王谌《渔父词/渔父》

1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诗词释义:

1. 高堂之上的人,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早上还是青丝到晚上就变得雪白。

2.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3.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4.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 丈夫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6. 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

7.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8. 白头发越挠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9. 头发乱糟糟的,云髻都歪了,喜欢把长着花的树枝立在船舵前。

10.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7. 形容“头发漂亮”的诗词有哪些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2.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王建《赠溪翁》

3. 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 白居易 《任氏行》

4.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洛神赋》

5.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冯延巳《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6.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7. 夜半风吹雪满阶,头巾不裹把窗开。南枝暗就江头发,一点香从月下来。--白玉蟾《次韵曾丈探梅》

8. 自小在行伍,得官因用兵。筹边头发竖,入阵骨毛轻。战马惜如命,宝刀都有名。酒酣常骂坐,嫌客话升平。--高翥《李将》

9.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陈与义《重阳》

10. 翁妪齐眉妇亦贤。小姑颜貌正笄年。头发乱,髻鬟偏。爱把花枝立舵前。--王谌《渔父词/渔父》

8. 关于头发的古诗句有哪些

1.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李白《秋浦歌》

2.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3.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李白《侠客行》

4.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7.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司马光《西江月》

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9.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1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11.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14.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1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水悠悠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这首词描写的是发生在江南的一个故事,女主人公要等人归来,所以就是看船了,可是等了很久,“过尽千帆”了却“皆不是”,也就是她等的人还没归来,至于“斜辉默默水悠悠”,这是通过写景抒情,傍晚时分,最勾人愁思,所以当女主人公看到这景象,就有了下面的“肠断白苹洲”.

.

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赏析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