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歴史!

2.诸葛亮烧藤甲兵的典故

3.都很让人心痛,历史上哪4个名将的最冤,最可悲的是谁?

4.流浪汉赵普到底是怎样成为北宋开国第一谋臣的?

5.晋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

曹操的歴史!

班师回朝的班指的是谁-班师回朝的典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被追尊为「武帝」。 生平 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身高约161cm。他的父亲曹嵩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由于年少时品行不端,任谁也不看好曹操的未来,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一直暗中观察著曹操。后来在桥玄的推荐下,曹操进一步和许劭深交。有一天曹操问起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听后大笑。另外关于曹操的姓氏,有一说认为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所以夏侯氏很多人都与曹操同族; 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但此说则无法解释夏侯氏与曹氏的亲缘关系。 创业 174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177年任顿丘令,179年娶卞氏为妻,180年升为议郎。184年,在东汉王朝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渎职的高官将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后,为了讨伐董卓,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自己揭竿起义。190年春,又进一步推举袁绍为盟主,号召各地的群雄共襄盛举,并兼任奋武将军一举。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诸侯不敢立于阵前与之交兵。曹操出于无奈,只得独自进军,结果于卞水遭到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流箭,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里逃生。 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贼,被袁绍任命为东群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义子吕布所杀。同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杀刺史刘岱,曹操再任担任济北相,并得到鲍信等人的推举,接受兖州牧一职。后来黄巾贼交战于寿张以东之际,鲍信不幸战,此事给曹操莫大的打击,但历经苦战之余,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降服了黄巾贼,并收编为子弟兵,又从中选出精,号称「青州兵」。从此以后,无数的能士纷纷投效至曹操的帐下。同时,袁绍与袁术失和,后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麾下的将领,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刘表,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 奉戴天子 196年听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议,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不臣」(演义作: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早在曹操举兵之前,袁绍智囊早就建议他迎接献帝,但袁绍优柔寡断未决,被曹操抢得先机)。197年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曹操知道张绣对此事非常不悦,便设计要张绣,但计划泄漏,张绣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但曹昂与典韦也阵亡。此一事件,不仅导致曹操失去了最中意的继承人,同时虽无子嗣、视长子曹昂为己出的曹操正室丁夫人,也对曹操十分不谅解,最终导致两人离婚,至没有复合。此事在曹 *** 前所立遗书中仍有提及。 雄霸北方 200年到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为丞相。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联军(赤壁战后,曹操逃亡北方。曾感叹:「若郭奉孝在,我不会败的这么惨!」),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加官晋爵 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曹操对荀彧不悦。正好荀彧曾从伏完手中收过献帝抱怨曹操诛杀董承的信,曹操放荀彧到谯犒军,在途中荀彧在寿春病。另有一说曹操送一个空盒要荀彧自杀,逼荀彧。213年,曹操自封为「魏公」。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消灭张鲁后,曹操快速地得到汉中,但刘备得悉曹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孙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曹操见刘备无懈可击,便班师回朝。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锡,217年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实际上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权倾朝野,汉献帝形同手上傀儡随意摆布。并任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欲取荆蜀。 汉中争夺战 217年,刘备大举进攻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孙权也偷袭合肥,由于形势紧张,曹操便在九月亲自到长安坐镇,与刘备相峙一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领军和黄忠分进合击,大破夏侯渊。汉中为刘备攻占,同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欲夺回,一度还召集抽调镇守北方的曹彰二十万大军增援,但都为刘备所败,魏军无功而返,刘备还派刘封、黄忠、赵云等将攻击曹军。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长安,刘备攻下房陵,派刘封顺沔水攻占上庸。相传曹操再度败于刘备,此段心境为「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故。 荆州争夺战 219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大举攻进襄阳,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残军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援救,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擒杀,关羽还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一时威震华夏。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 219年十月,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觊觎荆州而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镇守合淝、居巢的张辽及兖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将率军救援樊城、在张辽解救曹仁前,关羽已退兵。 曹操之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庚子日(220年3月15日)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1] 谥曰武王。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葬高陵。[2] 220年长子曹丕以魏篡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2007-12-11 16:09:29 补充: 后世评价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仇家满天下,已经不可能。 2007-12-11 16:10:07 补充: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彊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2007-12-11 16:10:30 补充: 部分曹操崇拜者宣称,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2007-12-11 16:11:28 补充: 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前***就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 2007-12-11 16:11:46 补充: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参考: wiki

曹操(155-220),字孟德, 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最初参与黄巾军, 后起兵讨伐董卓, 势力逐渐增强。建安元年(196), 迎汉献帝定都许昌, 挟天子而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同年,于许下屯田积谷, 得以解决军粮问题。五年(200), 在官渡大败袁绍, 随后逐渐统一中原。十三年(208), 率军南击刘表,在赤壁战败。 此后改取守势,平定关陇、汉中, 于二十五年(220)病。 曹操用兵如神,持法峻刻,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又长于文学, 今存乐府诗二十余首, 气魄沉雄,慷慨悲壮。 曹操在洛阳经常梦见关羽,感到十分恐惧,臣下建议另造新殿居住。可是,建造新殿时,缺乏栋梁之材,恰巧城外有一株大合适的梨树,但无论如何也砍不开。 「我就不相信不能够把哪根梨树砍下,让我亲自去砍吧﹗」曹操决意亲自前往砍伐。当晚,曹操梦见梨神前来杀他,一下惊醒过来,感到头痛难忍。随后找了许多医生,但总是不能冶好,听说华佗能够医治,便派人将他请来。 华佗来到曹操面前说道:「将军需要先饮用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将风涎取出,才能除掉病根」。 「你这不是要把我杀吗!」曹操听了随即大怒,将华佗下狱处。不久,曹操自己也病了。 刘备投奔曹操后,与汉献帝的舅父董承合谋,准备诛杀曹操。 一天,曹操请刘备饮酒,刘备 *** 前往。酒至半酣,曹操对刘备说:「你走过许多地方,肯定知道哪些人是当今的英雄,请说给我听一听。」 刘备于是一一道来,先后谈到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曹操听后说:「这些人都不是英雄!」 「哪么当今谁可称为英雄?」 刘备不解地问道。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说时用手指指刘备, 又指指自己。 刘备听后吃了一惊,手中的汤匙筷子不觉落到地下。 刘备回来后,对关羽、张飞解释说,自己作出这种举动,目的是为了消除曹操的疑心。 曹操率军进攻下邳, 吕布自恃粮食充足,有泗水之险, 可以安心坐守。陈宫劝吕布以逸击劳,又劝吕布屯兵于外,夹击曹操, 吕布都没有听从。随后吕布派人向 袁术求救,并答应将女儿嫁给他, 袁术要吕布先送女儿,然后才肯发兵。吕布将女儿绑在背上,想越出包围, 但没有成功。不久,曹操听从郭嘉的 计谋,决沂、泗之水以灌城, 下邳为水所淹。吕布自恃有赤兔马, 渡水如履平地,终日与妻妾饮酒。 吕布后为酒色所伤,下令禁酒, 部下侯成违反禁令,被打五十杖, 遂与曹操约降。曹操前来攻城, 吕布为部下所缚, 随后被曹操下令绞

参考: 我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被追尊为「武帝」。

参考: zh. *** /w/index?title=%E6%9B%B9%E6%93%8D&variant=zh-

诸葛亮烧藤甲兵的典故

为了平定南方,以保障北伐曹魏无后顾之忧,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方针,对南蛮首领孟获实行捉住就放的办法。果然,孟获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六次交战六次被擒。诸葛亮又放了他一次。孟获回去后向乌戈国王求援,领了三万藤甲兵来桃花渡口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派大将魏延迎战,谁知藤甲兵厉害非常,刀箭不入,蜀军难以抵挡,只得败走。藤甲兵也不追赶,返回桃花渡口,因藤甲浸透了油,故而浮于水面,乌戈兵都轻易地渡河而去。魏延向诸葛亮报告此情,左右劝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说:“我好不容易到此,岂能轻易退兵。”

于是,诸葛亮亲自去踏勘、考察地形,忽到一山,望见一条形如盘蛇的山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没有树木杂草,中间是一条大道,便问土人:“这是什么地方?”

土人说:“这是盘蛇谷。”

诸葛亮大喜道:“这是上天给我成功的机会。”打道回寨,命令马岱准备黑油柜车、竹竿等物置放盘蛇谷两头,命令赵云准备应用之物在路口守卫,命令魏延与藤甲兵交战,在半个月内要连输15 仗,丢弃七个营寨,引诱藤申兵进入盘蛇谷。各将纷纷领命而去。

却说孟获见了乌戈国王兀突骨说:“恭贺贵军旗开得胜,蜀军怎是你们藤甲兵的对手?不过,诸葛亮惯会运用埋伏火攻之计。今后交战,只要见山谷中有树木草弃之处,切切不可进去。”

兀突骨说:“您说得有道理,藤甲怕火不怕水,我们要防止诸葛亮放火进攻。”

不日,魏延与兀突骨交战,每战必败,半月连败15次,连丢七个营寨。藤甲兵大进追杀。兀突骨但见林木茂盛处便不叫前进,派人远望,果见树荫之中隐隐有军旗飘扬,对孟获笑道:“果然诸葛亮想在树林处埋伏火攻,我不上当,他必败无疑。”

第十六日,魏延又来挑战,兀突骨打败魏延。魏延过盘蛇谷而逃,兀突骨率兵追杀,见谷中并无树木。忽见谷口有黑油柜车,蛮兵说:“这是他们的粮车。”兀突骨大喜,放心进谷,忽报谷口“粮车”火起,又被大批干柴拦断。兀突骨心慌,正要夺路,只见山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火药爆炸,三万藤甲兵左冲右突,全被烧,臭不可闻,作为兀突骨后援的'孟获终于又被诸葛亮活捉,至此,他只能口服心服,归顺蜀国了。

战后,诸葛亮会集诸将说:“我料定敌人一定要预防我在树林处伏兵火攻,我故意布置军旗,让他相信。我要魏延连输十五次,让他知道我军敌不过他,使他骄傲轻敌,放心朝光秃秃的盘蛇谷追来,让我用火药、黑油等引火物来火攻。我早就听说:‘利于水的东西一定怕火。’藤甲是油浸之物,见火必着..”

将官们全部拜服在地,赞道:“丞相知已知彼,神机妙算,鬼神莫测!”

都很让人心痛,历史上哪4个名将的最冤,最可悲的是谁?

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光一统华夏大地的朝代就出现了十来个,算上四分五裂年代的小朝廷,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朝代差不多上百个。有朝代灭亡就有新的朝代诞生,在那个时代也产生许多厉害的武将,但随着新朝廷的建立和稳定。这些武将被新朝廷逐渐抛弃,运气好的人能辞官回家终老,但更多的武将却惨遭于非命,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历史上的最冤的四大武将。

第四位:韩信。韩信这个历史人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最著名的历史典故是“韩信点兵”。韩信是汉高祖刘邦麾下的一员大将,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刘邦能打下江山有一半的功劳归属韩信,可见韩信的功劳有多大。但西汉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却不放心这些帮助打江山的兄弟,于是找了个借口将他们一一。因刘邦曾承诺过韩信“见天不、见地不、见刀不”,结果韩信被吕后骗至皇宫,用布蒙住眼睛遭竹片戳,其后三族被诛杀。

第三位:于谦。于谦是明朝有名的文官,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兼并的双才。“土木堡之变”事件发生之后,整个明朝朝廷上下一片乱局,在这紧急的关头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立朱祁钰为帝,平息了朝廷的动荡。于谦出任兵部尚书之后更是大败猖狂的瓦刺军队,救回了被瓦刺军队俘虏的明英宗。于谦为官时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一心为民为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官,被他人陷害惨遭皇帝处斩。

第二位:袁崇焕。明朝末年东北的后金虎视眈眈,在朝廷无人出面前往前线时,袁崇焕挺身而出,被崇祯皇帝任命为辽东道督师。袁崇焕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曾经带领明军击毙了后金首领努尔哈赤,为明朝除去了一心头大患。但因他夸下五年平定后金的诺言不曾实现,被外强中干的崇祯皇帝猜忌,又遭到皇太极的挑拨离间,崇祯皇帝将其凌迟处。

第一位:岳飞。岳飞是国人公认的民族英雄,他是北宋末年最优秀最厉害的军事将领,一首满江红更是激励千万华夏儿女。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格、赏罚分明,多次打败北部的金兵。在岳飞的带领,南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收复中原失去的土地。正因为岳飞军事才能突出,惨遭朝廷汉奸秦桧和张俊嫉妒,以“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回朝”,刚回到朝廷的岳飞,就被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勒于风波亭。

流浪汉赵普到底是怎样成为北宋开国第一谋臣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意即只要是人才,终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赵普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话的正确性。赵普原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赵匡胤相识并结为朋友,后来协助赵匡胤夺取政权,整顿内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浪迹江湖,结识赵匡胤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河北保定一带)人,其家为避战乱,先迁于常山,后迁于洛阳。赵普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10岁那年,父亲请先生教他辞章和计数,以便获得求生的本领,他完全没有兴趣学。父亲责备他,赵普说身处乱世学这些没用,要学就要学辅佐明主的本领。父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请人教他学先秦纵横之术。

但赵普同样不感兴趣,说那是天下处士蛊惑人主谋取富贵的诡辩之术。奇怪的是,他对《论语》爱不释手,终日揣摩研讨。年长后他又学习并精通了星历象纬之学。所以后人称赵普是一部《论语》治天下。

(赵匡胤)

成年后的赵普沉默寡言,举动常出人意外。镇阳豪族魏氏听闻其名,与其见面后称赞道:此儿王佐之才也,主动把女儿嫁了他,自己做了他的老泰山。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别妻离子,出去闯荡江湖。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的确骨感,为了糊口,他先后任过家庭教师,当过账房先生,在一个将军幕下当名小办事员,但都干得不长。后来干脆当无业游民,浪迹了十五年江湖。

到了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954年),节度使刘词认为赵普是个人才,就请他做了自己的从事,也就是幕僚,赵普的生活才基本上安定下来。他把妻小接来与自己团聚。但平静的生活刚过两年,刘词就病了。好在刘词这人对下属不错,临之前写了份推荐信,请求朝廷委用赵普。那时周世宗柴荣在滁州正忙着打仗,还顾不上来处理这类事儿。

但机遇突然来到了赵普的身边。闲得无聊的赵普某天在滁州城外的一家客店喝酒,不一会儿赵匡胤带了一帮下属也来喝酒。赵普一见赵匡胤那副仪表堂堂、非人臣的模样儿,就有心去结识。他大声把坐在赵匡胤身边的一个小个子军官吆喝开,自己坐在了其旁边。这时石守信过来也想挨着赵匡胤坐,赵普说此人最终可当到节度使,可以一起坐。

本来就在寻觅人才搭班子,想干一番事业的赵匡胤,听了赵普说的话很感兴趣,觉得此人不简单,就相约另找时间面谈。两人改日见面一谈,就谈得无缝衔接了。赵匡胤自诩为刘备,把赵普捧成诸葛亮。赵普给赵匡胤谋划了抓军权图大业之策。

两人谈话不久,赵匡胤得知父亲病重,此时又不能离开军营,心里很烦恼。赵普主动请缨去代其服侍老太爷。尽心尽力服侍了三个月。老太爷很感激赵普,临终遗命认赵普为干儿子。这下子,两人又有了一层家族关系,从此赵普成为了赵匡胤集团的重要成员。

(二)“三赵”谋划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五年底,地处晋地的后汉出兵来侵,柴荣率10万大军迎战,但刚走出开封不远,军中就出现了一块神秘的木牌,上写“点检做”,大家都认为是做皇帝的意思。柴荣认为是不祥之兆,就班师回朝了,回去后一病不起。柴荣担心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对皇位不利,就将其撤职,改由自己最信任的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接任。不久柴荣病,其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接任,史称周恭帝。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正月,边境又传来后汉入侵的警报,大臣们十分惊慌,小皇帝令赵匡胤率军出征。这时京城里谣言四起,传闻“都检点”要做皇帝。

前面所述的出现神秘木牌和四起的谣言,其实都是赵匡胤伙同赵普、赵光义泡制的。当赵匡胤率领的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天已傍晚,赵匡胤下令宿营。这时军中又传开了“皇帝年幼,立了功没人知道,不如先立都检点做皇帝,然后上阵杀敌”的议论。

当天晚上,赵普陪赵匡胤喝了不少酒,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是赵普令人扶着赵匡胤去睡觉。史传第二天赵匡胤醒来一看,营房内人声鼎沸,全体将士荷刀侍立,一片肃杀之气。赵普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将他推到椅子上坐定,然后率将士齐唰唰跪下,三呼万岁。

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陈桥兵变”。因赵普策划兵变有功,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官拜枢密使、检校太保、成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三)赵匡胤与赵普定计风雪夜

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藩镇割据,政权更迭很快,可赵匡胤后来建立的宋朝,虽然磕磕碰碰前行,却享国31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之一,这要归功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要归功于开国宰相赵普的深谋远虑。两人君臣配合,共固社稷。

乾德二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赵匡胤独自冒着风雪到了赵普家。赵匡胤前来咨询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赵普说,武将不擅权,藩镇不林立,收回兵权,制其钱谷财,天下可安。然后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赵匡胤忙摇头说,他们是我患难兄弟,不会有异心。

赵普大声提醒赵匡胤,你能保证他们的部下没异心吗?当时我们在陈桥不是这样做的吗?赵匡胤听了不住点头称是。于是后来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财政、枢密、行政三权分立、实行文官制度等等。

在搞好内政的基础上,如何统一天下呢?就在那天晚上,赵普介绍了先南后北的策略。

赵普说,北有契丹和北汉,如果先对北汉用兵,取胜后就要独挡契丹的兵势,不如先让北汉去挡着。南方十分富庶,但那些割据政权不强大,主昏兵弱,我们先扫平江南,以地广兵强粮多的优势,灭北汉易如反掌。赵匡胤一听,连呼:此计大妙!

据说,赵匡胤在赵普家吃的是赵普的妻子给他们做的烤肉,所以,这场聚会又被称之为“一顿烤肉定天下”。

补白:

典故“烛影斧声”讲的是赵匡胤突然去世的谜案,典故“金匮之盟”讲的是赵光义为了说明自己的上位合法合理,请赵普为其作伪证的谜案。为何称为谜案?因不是正史所载,见于诸野史,亦真亦幻存疑。干这些事都没离开赵普。因篇幅有限,在此不赘述。

笔者管见,作为宋代开国宰相的赵普,虽有微瑕,但仍不失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一代名相。

晋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

晋文公伐原原文及翻译如下:

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

故曰“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译文:晋文公起兵讨伐原国,跟身边的谋士约定七天攻下原,七天没有攻克原国,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有个谋士说:“原国就要被攻克了,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间。”文公答道:“诚信,乃立国之宝。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这个宝物,我不能这样做。”

于是文公便班师回朝了。第二年又去讨伐原国,与身边的谋士约定这次一定会得到原国,然后返回,原国人听说这件事,投降了文公。卫国人听到这些,认为文公以诚信为治国,于是归顺文公。

所以说讨伐原国而得到卫国,就是这样的说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国,而是不想以失去诚信的代价来得到原国,不能以不诚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得以诚信得到,这样归顺的国家就不止是卫国了。文公可以说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诚信立天下,做到诚信再诚信,这样谁会不亲附他呢?不诚信就会让所有事都不顺。所以这次攻下原国,诚信应该记为首功。

晋文公伐原产生的成语典故。

晋文公伐原产生了伐原示信的成语,伐原示信的历史典故记述于《左传》和《韩非子》等古籍当中,叙述了晋文公在争霸历程中为了更好地忠恕之道臣民、塑造威信和权威而恪守诚信的小故事。

但凡做主公的都需要以诚信立天地,保证诚信再诚信,那样谁会不亲附他呢,不诚信便会让全部事都不如意。因此此次占领原国,诚信应当记为代表功。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