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擒贼擒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擒贼擒王的意思

3.三十六计里说擒贼擒王,唐朝将军张巡是怎样在一大寝室并中准确找出敌方首领的?

4.从历史看,三十六计中擒贼先擒王是不是最强而且胜率最高的?

擒贼擒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擒贼擒王的贼是什么意思-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的近义词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反义词有放虎归山、养虎为患、除恶务本等。

1、打蛇打七寸的意思是,在打击蛇的时候,要打它的要害部位,即七寸,才能使蛇无法反抗或攻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在解决问题或打击敌人时,要找到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或击败敌人。

2、攻其要害则是指在攻击敌人时,要攻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或关键所在,从而使敌人的战斗力或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3、放虎归山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无穷。

4、养虎为患则是指养育老虎,将给自己带来祸害。

5、除恶务本则是指要彻底清除恶势力或坏势力,不留后患。

擒贼擒王历史典故:

擒贼擒王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唐玄宗为了维护边境安全,派遣军队前去征讨反叛的南诏国。其中有一场战斗,唐军面对敌人的围攻,陷入了困境。此时,一位名叫张守圭的将军主动请缨,要求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深入敌后捉拿敌军首领。唐军统帅批准了他的计划,并且给他增派了几个勇士作为助手。

张守圭率领着这支小部队,趁着夜色突袭了敌军后方,迅速地打败了敌军的守卫部队。最终,他们成功地擒获了敌军首领,并且押回了唐军大营。唐军士气大振,张军反败为胜。唐玄宗听闻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提拔张守圭为右骁卫将军。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典故,被人们比喻为在解决问题或打击敌人时,必须抓住关键所在,一击中的,才能更容易地获得胜利。在战争中,打击敌人的指挥中枢和精锐部队,摧毁敌军的斗志和指挥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战术手段。同样地,在解决问题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它,也是非常关键的。

擒贼擒王的意思

擒贼擒王[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释: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示例:所谓~,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三十六计里说擒贼擒王,唐朝将军张巡是怎样在一大寝室并中准确找出敌方首领的?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前出塞》诗中写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人在编“三十六计”时,借用了这句诗“擒贼先擒王”,作为一计的名称——“擒贼擒王”,意思是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战例“张巡智射尹子奇”,就是“擒贼擒王”的典范。

公元755年,由于唐玄宗后期的昏庸腐化、政治黑暗,“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很快攻占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被迫逃入四川避难。叛军为了占领全国,南下进攻,在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被守城将领张巡、许远率军阻挡了整整9个月,史称“睢阳保卫战”。

张巡塑像,位于河南商丘张巡祠。

当时,叛军大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围困睢阳。张巡采用“疲兵之计”,每当叛军入夜准备休息之时,就命令己方士兵擂鼓呐喊,做出将要进攻的假象。几夜下来,叛军疲惫不堪,最终没了精神,呼呼大睡。这时,张巡真正发动进攻,派部将率军冲出城来,杀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张巡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然而,由于张巡不认识尹子奇,一时无法在乱军中找到他。张巡心生一计,命令士兵用稻草秆削尖作箭,射向敌人。叛军中箭后,发现并未受伤,一看射中自己的竟然是稻草秆,以为张巡军中已经没有了箭,只能用稻草秆充数,大喜过望,争先恐后地向首领尹子奇报告。这样,张巡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尹子奇,马上命令神箭手南霁(jì)云放箭。南霁云开弓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捂着眼睛仓皇逃窜,叛军军心大乱,跟着奔逃,一败涂地。

“擒贼擒王”在军事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因为首领或核心人物是组织发挥力量的枢纽和关键,所以,要消灭和瓦解一个组织,就要重点攻击它的首领和核心人物。明朝皇帝明英宗御驾亲征,却被瓦剌(là)军队俘虏,以致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首领自杀,德军便向盟军彻底投降,这些都是“擒贼擒王”的例子。

从历史看,三十六计中擒贼先擒王是不是最强而且胜率最高的?

关于擒贼擒王的议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前出塞》。诗中写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外民间“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此计用于军事上,即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

擒贼擒王其实也属三十六计中第十八计,对于擒贼擒王的解释刚刚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但是难道擒贼擒王仅仅只能直接运用吗?其实不然,历史上,大将王世充就曾运用傀儡计将擒贼擒王的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擒贼擒王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认准对的“王”!下面看看王世充的故事!

王世充出生于西域一带,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得到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重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密率领的瓦岗起义军一呼百应,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有一次,王世充奉命和李密率领的起义军决战。决战前,王世充找到一个和李密长得很像的人,把他藏在军中。当两军打拼到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派人把假李密绑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声喊道:“李密投降了!李密投降了!”王世充的士兵见对方敌首被捉,立刻士气高涨,而李密的士兵看到“李密”被捉,马上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王世充直率军队乘胜追击,打败敌军!

王世充巧妙地运用了擒贼擒王之计。虽然只用了假王,但是却达到了和抓到了真的统帅一样使敌人军心涣散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计谋并不是固定不变、板不通的,它可以是每一个方面的应用!

擒贼擒王之计,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是它的计谋特点,古代历史上更多的是于其与军事上的妙用,而现代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是于其与商业争斗、政权争夺相关的运用,这便是三十六计的博大精深之处,不仅在古代有着出乎意料的奇招之妙,在现代也有着许多借鉴意义!每一个计谋讲述的就是一段曲折迷离的故事,展现的也是一场尔虞我诈的争斗,不论是现代还是曾经,人类的本性终究不会发生改变,从茹毛饮血到你争我斗,从刚学会走到相互追逐,我们在不断进步!追溯历史的征程,王世充的例子给了我们现代人很好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以小见大,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从王世充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擒贼擒王背后的精妙绝伦,从擒贼擒王之中,我们又能看到现在的一切争斗的本质,这便是三十六计带给我们的非凡体验,所以说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完《三十六计》,你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但是你收获的却是古人毕生的心血结晶,古代与现代就是一个相互交织而又互相远离的过程,擒贼擒王只不过是这无边的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