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2.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3.《大学》中提出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是什么意思?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

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正心诚意 修身齐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和智力修养到完成一项外在的事业,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立足于修身、修身、至诚、至诚和修身。

格物:在阅读和实践中寻求知识,然后明辨是非。致知:从推理的原因出发,去探索原始知识。

诚意:诚信是诚实的思考。老实说就是消除各种不安情绪,不要被物质欲望所掩盖,并使心灵安静。修身: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国:以德治国,实行德治和以仁慈治国。

从儒家思想来看,这些都是一个君子所必备的品质。

出自《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这是大学的八项:考虑事情,给予知识,真诚,诚实,培养修养,维系家庭,治理国家,平衡世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自哪里

出自《礼记》。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着 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 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然后反过来总结就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记

《大学》中提出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是什么意思?

物格而后知致

知致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如下:

格尽天下事务之理,才是真正的知

有了这种通达的智慧,才能诚其心意

只有有了这种至诚之心意,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正心

心摆正了,就可以修身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修生以上讲“内圣”,以下讲“外王”。

修身好了,自己的家族就会治理的井然有序(古人的“家”是指“大夫之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自己的家族事务治理好了,就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国”,是指“诸侯国”,不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国家)

一个诸侯国可以治理好了,就可以使天下太平了。(这里的“天下”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