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千年一清的典故

2.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3.《刺世疾邪赋》译文及赏析

黄河千年一清的典故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全诗解释

典源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又有丹丘, 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释义用法

黄河水浊,传说千年才能一清。南朝宋曾撰《河清颂》。后以此典表示天下太平,有贤明君主或圣人出现; 或表示长寿。

用典形式

河清 汉·赵壹:“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清·潘博:“驹隙光阴容易过,恐河清不为愁人俟。”

河清颂 唐·杜甫:“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黄河清 清·顾炎武:“黄河已清人不待,沉沉水府留光彩。”

千年一清 唐·李白:“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河清人寿 清·顾贞观:“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

千年水未清 北周·庾信:“千年水未清,一代人先改。”

劳君报太平 唐·罗隐:“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河水有清日 唐·白居易:“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黄河一代清 北周·庾信:“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

黄河逢清日 宋·陆游:“黄河却有逢清日,白发应无返黑时。”

黄河千年一清 南朝梁·费昶:“黄河千年始一清,微躯再逢永无议。”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缕曲二首原文: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金缕曲二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首以前令人悲债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可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戌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还有。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戌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注释 吴汉槎(cha):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书:书信。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行路:过路人。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慰藉:安慰之意。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魑(chī)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数天涯,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肩,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绝塞:极远的边塞。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廿(nian)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失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札:信札,书信。我亦飘零久: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宿昔」四句: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杜陵消瘦,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昊兆骞分别。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早衰蒲柳: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世说新语》载:「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诗赋」二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桓谭在《新论》里说,他和扬雄都因作赋,「用精思大剧而得病」。作者和吴兆骞创作都很勤奋,尤其是吴兆骞,儿童时就作胆赋,「累千余言」。(见《国朝先正事略》)但愿得,河清人寿: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古人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而人寿有限。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金缕曲二首创作背景

 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福临(顺治帝)大怒遂于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由福临在 *** 瀛台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两名主考官被斩,17名同考官处绞。吴兆骞系著名江南才子,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愤然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仍被流放宁古塔。身为朋友的顾贞观,在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傅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向纳兰性德求救,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

 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说:「河粱生别之诗,山阳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

金缕曲二首赏析

 二作系以书信格式入词,十分别致。「季子平安否?」写信先须问对方安好,这首句正是问安口气。不过用「季子」二字却有深意。这里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吴兆骞的姓氏,又使 *** 想其才德,而且还表明吴地人。(一说,吴兆骞有二兄,季子言其排行。)拿吴季子比吴兆骞,其人才德令人钦佩,而却受了这种冤枉,就更令人同情。所以五个字看似寻常,实则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是用假设语句极力同情吴兆骞的痛苦经历。即使现在就能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中的千难万苦,又那堪回想。何况现在没有归来,还在经受着这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行路悠悠准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这是就不堪回首的痛苦中特别提出充军关外的遭遇,没有谁能加以安慰,家庭又是如此困难——母老家贫子幼。过去的一切欢乐都无影无踪,「记不起、从前杯酒」。朋友的文酒之会,杯酒相欢,不要说现在没有了,就连过去的记忆也消失了,令人伤心。「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搏人」,这是含蓄地为吴兆骞鸣不平。「魑魅搏人」,比喻坏人以卑劣的手段陷害人。桂甫诗:「纷纷轻薄何足数,翻手为云覆手雨。」这里用杜意,就是说,君子总要吃小人的亏。应该提出的是 清代 文字狱频繁,士人往住转喉触讳。吴兆骞是朝廷谪戍的,既要同情兆骞,又要回避触犯朝廷,只能笼统地这样解说,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大胆的了。「冰与雪,周旋久。」这是切题中宁古塔的特点。塞外苦寒,作者此时在京师风雪之中,想像好友塞外,只能与冰雪周旋,而一过就是多年,定令人难受。这上片痛快淋漓地为吴兆骞的痛苦倾诉,下片一转变成多方安慰开脱,希望他不要为痛苦所摧垮。

 汉时王章夫妻牛衣对泣的事,作者反用为「泪哀莫滴牛衣透」,劝也不要过分伤心,原因何在,「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没有几家能够骨肉团聚,吴兆骞虽远在关外,却还能牛农对泣,骨肉一处,这是骨肉分散的还好些。再说红颜命薄,古今一辙,有才往往命途多舛。这样退一步想,也就得些宽慰。但劝慰要有分寸,只能说到这地步,笔锋一转又为他难受:「只绝塞、苦寒难受。」这和上片结尾「冰与雪,周旋久」相呼应。「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春秋后期申包胥立誓救楚和燕太子丹质于秦而后得归的典故,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表示不管多大困准,一定要像申包胥那样尽力救他回来。沉痛感人。「置此札,君怀袖」:这封信请你保存。就是凭证。这几句表现生不愉的友情,感人肺腑,催入泪下。

 第一首从吴兆骞写,第二首换个角度从自己发感慨:「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生师友!」说得沉痛,「亦」字勾留上首,不是泛泛。「宿昔齐名非泰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从自己又说到两人。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李杜齐名真悉窃,朔云寒菊倍离忧。」杜甫是客气话。历史上李杜齐名有好多个,东汉的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等等, 唐朝 诗人李白杜甫,这儿反用杜诗说「非忝窃」,以杜甫自比。「试看杜陵消瘦。」以李白比吴兆骞,李白曾被长流夜邹(中道放归),比吴兆骞之滴戍宁古塔,「僝僽」,指受折磨和愁苦烦恼。自己虽然没有谪戍,却和吴兆骞一样痛苦,备受析磨。「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红颜薄命,长辞指亡。顾贞观曾有悼亡之戚,薄命长辞,知已远别,人生逢此,是妻凉。人生之中没有多少人曾到这样凄凉境地。「问人生」这一反问句就包含上两层意思。「千万恨,为兄剖,自然收束半片。

 换头处,从年龄诉说,「兄生辛未吾丁丑」。辛未、丁丑到作此词时,两人都过了四十,「四十曰强,仕。」但「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身体都受到摧残而早衰了。蒲柳是用《世说新语》顾悦与晋简文帝同岁而先老的典故,而「蒲柳」就变成自指身体的谦词了。这里用个「共」字,表示两人都一样,这是回应上文「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 既然年过四十,身体早衰,就应注意保养:「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两句语重心长。既然可以「相守」,表明前途仍有希望。「但愿得、河清人寿。」(「俟河之情,人寿几何?」「黄河清,出圣人。」)这句祝愿,字面用前一句,意思在后一句。希望圣主施恩,远人归老家园。政治清明,相应地人民应该生活安定,终其天年,所以说「河倩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吴兆骞的诗必传于后是作者的预言,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吴兆骞流放以后,诗歌增加了悲壮苍凉的气氛,为人传诵,在 清代 前期也算重要作家。这表现作者对吴兆骞的信任和安慰。不说「声名」而说「空名」,这个「空」字把上文一系列苦痛都括在其中,大名没有使吴兆骞免除生前的苦难,所以说「空名」,这个「空」字可以算一字千金。「言又尽,观顿首」,仍然是书信格式。

诗词作品: 金缕曲二首 诗词作者: 清代 顾贞观 诗词归类: 友情

《刺世疾邪赋》译文及赏析

 《刺世疾邪赋》是汉代文学家赵壹的代表赋作。此赋是一篇讽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作品,在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层层深入地活画出了具有东汉末世时代特点的从舐痔拍马的谄佞,到掌握大权的执政宦官,再到昏庸皇帝的那种极端腐 败的政局,表达了作者决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全赋写得感情强烈,语言犀利,具有极大的气势和高超的讽刺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刺世疾邪赋》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刺世疾邪赋

 作者: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⑴,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⑵,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⑶,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⑷,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⑸。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柂⑹,积薪而待燃?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⑺,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⑻,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⑼,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⑽,抗脏倚门边⑾。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⑿,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⒁。贤者虽独悟⒂,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⒃,勿复空驰驱⒄。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注释

 ⑴伊:发语词。

 ⑵溷乱:混乱。

 ⑶捷慑逐物:急切而唯恐落后地追逐名利权势。

 ⑷原:推究。瘼:病,这里指弊病。

 ⑸狺狺:狗叫声。

 ⑹柂:同“舵”。

 ⑺河清:语出《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传说黄河一千年清一次,黄河一清,清明的面就将出现。

 ⑻激:指猛吹。靡:倒下。

 ⑼文籍:文章典籍。代指才学。

 ⑽伊优:逢迎谄媚之貌。北堂:指富贵者所居。

 ⑾抗脏:高尚刚正之貌。倚门边:是“被疏弃”的意思。

 ⑿势家:有权有势的人。

 ⒀被褐:披着短褐的人,借指贫穷的人。金玉:借喻美好的才德。

 ⒁兰蕙:两种香草名。刍:饲草。

 ⒂独悟:犹“独醒”。《楚辞·渔父》中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

 ⒃尔分:你的本分。

 ⒄空驰驱:白白奔走。

 译文

 五帝时候的礼仪制度不同,三王时候的礼仪制度也各不相同,气数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非和是本来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乱,实行赏罚难道就可以惩戒时代的清浊吗?春秋时代是祸乱破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难,哪里还考虑百姓的活,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从那时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对豪强之家溜须拍马,稍微有点骨气、敢于反抗这恶劣风气的,立即遭到祸殃。不择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富贵昌盛,好坏不分,冷热难辨,奸邪之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只能隐居潜藏。

 追究这弊病的兴起实在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女人和宦官掩住了皇帝的耳目,宠臣把持了国家的大权。他们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计让其长出羽毛;他们所讨厌的人,就不择手段找缺点毛病。正直之士即便想谒诚尽忠,为国效命,也如同面临绝险的境地,找不到路径。皇宫的大门既然打不开,又加上一群恶狗汪汪乱叫,国家的危亡就在旦夕,还在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贪眼前之欢。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盘,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烧有什么两样。

 荣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有谁知道辨别他们的美丑。所以,连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门贵族,皇恩厚泽怎么能到达贫寒之家。宁可忍饥耐寒在尧舜时的灾荒之岁,也不吃饱穿暖在现在的丰收之年。坚持真理即使去也,违背正义即使活着也等于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诗说:“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好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谁有权势谁就是贤德之人,满肚子学问比不上一袋子钱更实用。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鲁地的人听到这些话,接着作歌说:“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当作珍珠。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有才德的人即使一个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暂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悲哀,这就是命运。

 赏析

 东汉时期,处于外戚、宦官篡权争位的夹缝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抒情,宣泄胸中的垒块。赵壹《刺世疾邪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在文中化为激切的言词,尖锐揭露了东汉末年邪孽当道、贤者悲哀的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甚至敢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执政”的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最后由“刺世”发展到同这黑暗的世道彻底绝决的程度:“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此赋在抒发自己感情时直率猛烈,痛快淋漓,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批判时政的深度和力度都是空前的。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认为:此赋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是:篇幅短小,感情喷发,铺陈夸饰之风尽弃,从而使赋风为之一变。铺陈叙事的汉大赋,从此以后就渐渐为抒情小赋所代替了。赋后用两首五言诗作结,结构也颇别致。马积高先生《赋史》也说,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赵壹《刺世疾邪赋》在东汉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批判的尖锐性在文学史上始终放射出不灭的异彩,为历代文士所瞩目,甚至有人评价《刺世疾邪赋》一篇压倒两汉所有的辞赋。全国高校中文专业通用的游国恩、科学院、刘大杰、袁行霈等不同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无一不列《刺世疾邪赋》为重点评析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