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分庭抗礼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1.四字成语什么庭什么礼
2.一百个成语及其解释,一定要是一百个哦,一定要有解释,其他的不要。快
3.分庭抗礼的近义词是什么
4.分庭抗礼的词语辨析
5.抗礼的解释抗礼的解释是什么
6.多种意思的词语
四字成语什么庭什么礼
1. "庭
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结构联合式。
用法仅用于双方。一般作宾语、谓语。
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庭;不能写作“廷”。
近义词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词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辨析~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没有。~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例句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
2. 庭礼的四字成语分庭抗礼 [fēn tíng kàng lǐ]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 处
《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例 句
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平起平坐 不相上下 平分秋色 和衷共济
反义词
齐心协力 和衷共济 自甘雌伏
3. 带“庭”字的4字成语有哪些带“庭”字的四字成语有:大相径庭、门庭若市、过庭之训、分庭抗礼、大庭广众。
成语: 大相迳庭拼音: dà xiāng jìng tíng解释: 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出处: 清·厉鹗《 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举例造句: 然与鄙见复有大相迳庭者,其治小学重形体而轻声类。
成语: 门庭若市拼音: mén tíng ruò shì解释: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举例造句: 声价最高,门庭若市者,如常熟则高丘、湖田、退垦桥、乌船头等女巫。 拼音代码: mtrs近义词: 车水马龙反义词: 门可罗雀、门庭冷落成语: 过庭之训拼音: guò tíng zhī xùn解释: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举例造句: 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拼音代码: gtzx成语: 分庭抗礼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举例造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拼音代码: ftkl近义词: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反义词: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齐心协力成语: 大庭广众拼音: dà tíng guǎng zhòng解释: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出处: 《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举例造句: 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 拼音代码: dtgz近义词: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反义词: 暗室屋漏。
4. 礼能组什么四字成语知书达礼 有文化,懂礼貌。
以礼相待 礼:礼仪;待:对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先礼后兵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礼义廉耻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来而不往非礼也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俭不中礼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博文约礼 博: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分庭抗礼 原指宾
5. 礼的四字词语有哪些礼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彬彬有礼、
顶礼膜拜、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分庭抗礼、
克己复礼、
先礼后兵、
知书达礼、
礼仪之邦、
以礼相待、
傲慢无礼、
俭不中礼、
躬身行礼、
磕头礼拜、
导德齐礼、
言之有礼、
烧香礼拜、
礼奢宁俭、
诗礼传家、
礼度委蛇、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情礼兼到、
礼乐刑政、
诗礼人家、
礼不亲授、
家无常礼、
敦诗说礼、
焚香礼拜、
仁礼存心
6. 带庭字的4字成语有哪些椿庭萱室 指父母。
大庭广众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出处:《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分庭伉礼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同“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广庭大众 广庭:宽大的场所。
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出处:秦·孔鲋《孔丛子·公孙龙》:“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忠乎?’ 过庭之训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犁庭扫闾 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
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庭:庭院。
扫:扫荡。闾:里巷的门。
犁庭扫穴 庭: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
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出处:《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门庭赫奕 门庭:指家庭社会地位。赫奕:盛大。
形容人地位、名声显赫。 门庭如市 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
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广通宾客,门庭如市。” 门庭若市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前庭悬鱼 比喻不吃请,不受贿。 出处:《后汉书·羊续传》:“续敝衣薄食,车马蠃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乃出前所县者,以杜其意。”
秦庭之哭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
秦师乃出。” 诗庭之训 指父训。
谢庭兰玉 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 出处:晋·裴启《语林》:“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于阶庭耳。
’” 面折庭争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争庭论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庭争”。
初写黄庭 恰到好处的意思。 出处:魏晋时人所写《黄庭经》帖,为后世学写小楷的范本,相传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之语。
大相径庭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大相迳庭 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出处:清·厉鹗《(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 大有径庭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大有迳庭 比喻彼此差异很大。 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发言盈庭 盈:满。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聚。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改换门庭 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九四:“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英国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换门庭,另找洋主子才好。” 鸾鹄在庭 指鸾鹄峙立于庭。
比喻子孙贤俊。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
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出处:《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出处:北周·庚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是以维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点漆,日角珠庭,为子则名高五都,为臣则光照千里。”
扫穴犁庭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黍秀宫庭 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以之作为感慨亡国之词。
出处:语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7. 关于礼得四字成语彬彬有礼、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克己复礼、
先礼后兵、
分庭抗礼、
以礼相待、
礼仪之邦、
傲慢无礼、
顶礼膜拜、
博文约礼、
礼义廉耻、
敦诗说礼、
俭不中礼、
以礼悔祸、
磕头礼拜、
诗礼之训、
言之有礼、
情礼兼到、
礼度委蛇、
诗礼传家、
卑礼厚币、
甘言厚礼、
三茶六礼、
礼崩乐坏、
礼先壹饭、
折节礼士、
践律蹈礼、
焚香顶礼、
恭而有礼、
烧香礼拜、
躬身行礼、
礼顺人情、
礼乐刑政、
礼为情貌、
礼无不答、
缛礼烦仪、
礼士亲贤、
礼让为国、
礼不亲授、
仁礼存心、
礼废乐崩、
顿首之礼
爱礼存羊、
富而好礼、
引经据礼、
过庭闻礼、
鹅存礼废、
牵经引礼、
礼失则昏、
谦谦有礼、
厚礼卑辞
礼奢宁俭、
诗礼人家、
至心朝礼、
导德齐礼、
衣冠礼乐、
焚香礼拜、
各不为礼、
等礼相亢、
家无常礼
一百个成语及其解释,一定要是一百个哦,一定要有解释,其他的不要。快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入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
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6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
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10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是什么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繁体是分庭抗_。感彩是中性成语。结构是偏正式成语。年代是近代成语。拼音是fēn tíng kàng lǐ。
关于成语分庭抗礼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语法 点此查看分庭抗礼详细内容
分庭抗礼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二、示例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三、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四、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五、成语故事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分庭抗礼的反义词
和衷共济、鞭长莫及
分庭抗礼的成语接龙
分庭抗礼、礼乐崩坏、坏人坏事、事不关己、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人众胜天、天命有归、归根到底、底里深情、情非得已、已登道岸
分庭抗礼的成语翻译
英语: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日语:_等(たいとう)にふるまう,_抗(たいこう)する$俄语:быть на рáвной ногé$其他:jm als Ebenburtiger entgegentreten tenir tête à
分庭抗礼相关成语
分庭伉礼、过庭闻礼、跷足抗首、跷足抗手、捣虚撇抗、抗颜为师、抗心希古、负隅顽抗、抗尘走俗
分庭抗礼相关词语
分庭抗礼、分庭伉礼、抗礼、分庭、礼分、过庭闻礼、电抗、拗抗、骄抗、抗衡、抗志、抗脏、抗直、抗节
分庭抗礼的成语造句
1.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2.他纵横商场数十年,晚年想退休享福,但唯一的独子却不愿接手,甚至还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
3.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分庭抗礼。
4.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
5.公主乃金枝玉叶,妾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6.实际上,妖精聪明极了,完全有能力与巫师分庭抗礼。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分庭抗礼的详细信息
分庭抗礼的词语辨析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中性词,用于双方 。
近义: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义:望洋兴叹 、鞭长莫及
辨析: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
不同在于: ① “平起平坐”含有“权利相等”的意思;~没有;② ~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有时也可用于多方。~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示例: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2.他说:再不~,我们不就丧失了商场主动权了!
抗礼的解释抗礼的解释是什么
抗礼的词语解释是:抗礼kànglǐ。(1)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
抗礼的词语解释是:抗礼kànglǐ。(1)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拼音是:kànglǐ。注音是:ㄎㄤ_ㄌ一ˇ。结构是:抗(左右结构)礼(左右结构)。
抗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行对等之礼;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引《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_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隋吏部侍郎高构典选_综,至房玄龄、杜如晦,愕然正视良久,降阶抗礼,延入内斋共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致君载酒往,见客前揖。客亦与之抗礼。”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西方诸国,上者藩侯,下者地主,平民皆不得与抗礼。”
二、国语词典
彼此以平等的礼节相待。《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也作「亢礼」。
三、网络解释
抗礼抗礼,汉语词汇,拼音:kànglǐ释义:行平等的礼。又作“亢礼”、“伉礼”。
关于抗礼的诗句
抗礼尊缝掖抗礼均侪等抗礼尊缝掖
关于抗礼的成语
抗心希古捣虚撇抗跷足抗首抗尘走俗负隅顽抗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抗颜为师跷足抗手分庭抗礼
关于抗礼的词语
抗颜高议抗怀物外分庭抗礼礼让为国不可抗拒争天抗俗跷足抗首抗尘走俗抗心希古抗颜为师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抗礼的详细信息
多种意思的词语
01、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2、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3、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4、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24、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25、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26、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27、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28、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29、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30、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31、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2、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33、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34、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35、繁文缛节: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36、高视阔步: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
37、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贬义词;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
38、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39、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40、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41、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42、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43、过五关,斩六将:大将军关羽越过了五道关,斩了六员守将。比喻一个人一生中做了最了不起、最得意的事。也比喻能克服困难。
44、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明。比喻太平盛世,也比喻胸怀坦白,品德高尚。
45、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
46、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变而为宽敞明亮;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
47、回光返照:比喻人临前忽然一阵短暂的神志清醒或精神振奋。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现的短暂兴旺的现象。
48、昏天黑地:①形容大色昏暗,②形容人神智不清,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④形容大都或吵闹得厉害,⑤形容社会黑暗或秩序混乱。
49、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50、挥洒自如:挥洒:挥笔洒墨。自如:活动不受阻碍,没有拘束。指写字作画时笔墨的运用毫不拘束,酣畅自然。也指写文章流畅洒脱。
51、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2、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也比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53、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54、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55、虎头蛇尾:比喻表善里恶、头好尾坏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或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亦作“虎头鼠尾”。
56、见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也可作褒义词。
57、惊天动地:使人十分震动。多形容声势盛大,变动剧烈,也形容声音巨大。
58、金兰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金:喻坚固;兰:喻芬芳)。后也指结拜兄弟。
59、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
60、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61、金声玉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也比喻文辞优美。
6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6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64、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65、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66、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67、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68、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69、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70、鸾飘凤泊: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71、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72、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73、良金美玉:比喻人品德很好。也比喻文章写得完美。
74、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75、冷若冰霜:若,像,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像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76、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77、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78、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79、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小心珍护。
80、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本来形容胸襟旷达。现在也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艰苦的豪情。
81、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82、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8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84、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85、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86、婆婆妈妈:形容言语罗嗦,办事不干脆利落。也形容感情脆弱。
87、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奔波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88、披肝沥胆:披,打开;沥,滴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比喻
89、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
90、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91、飘飘欲仙: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92、穷形尽相:既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93、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94、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95、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96、琴瑟不调: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比喻夫妻不和。
97、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 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98、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泛指一般的规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
99、沁人心脾:渗入到人的内脏。多形容吸人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美好、动人,使人深受感动。
100、千篇一律:很多篇文章都是一个样。比喻作品、言谈内容重复,老一套。也比喻机械地按一个模式办事。
101、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102、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03、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104、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105、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恰切。
106、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107、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108、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109、甚嚣尘上: 后用以形容议论喧腾。也形容言论十分嚣张。
110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够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111、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12、虽之日,犹生之年:指人虽,精神不灭。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犹同活着。
113、顺风耳——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114、神龙见首不见尾: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115、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16、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117、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118、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不受拘束。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外部行动。
119、天经地义:指不可改变的真理,也比喻理所当然,毋庸置疑。
120、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12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12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12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12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12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12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贬词。无处不到。极言所到之广。犹言无微不至。极言其周到。
127、无能为役: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后多用于自谦,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泛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128、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129、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
130、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1、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贬义词;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褒义词。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133、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34、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35、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36、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到任所。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137、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比喻无足轻重。
138、喜新厌旧:喜欢新的,讨厌旧的。多形容爱情上的不忠贞,也形容对事物的喜爱不专一。
139、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也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140、一塌糊涂: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也用来表示程度之深,中性词。
141、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142、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143、扬汤止沸: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喻救急。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44、一日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比喻人才智出众。也形容进步或发展的迅速。
145、一字千金: 极言文章价值的高贵。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146、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多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顿,不放松,迅速完成。
147、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48、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149、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150、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151、有头有尾:有开头也有结尾。形容文章结构完整,也形容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152、移宫换羽: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指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153、引而不发:意思是射手张满弓,不发箭,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也比喻善于启发、引导,而让他人自己行动。
154、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庄王受了感动。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155、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15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157、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15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159、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160、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161、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162、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163、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164、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65、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66、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167、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168、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169、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