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打一成语

2.形容使人的成语

3.金瓯无缺成语解释

4.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

5.辰 五行 成语

6.金针度人成语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打一成语

摆袖却金形容什么动物-摆袖却金成语故事

生吞活剥,解释: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记载,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有人取笑他“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用“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等。

成语解释: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读音:shēng tūn huó bō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白话释义:“有枣强县张怀庆,喜欢偷名士文章,人为的谚语所说::‘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扩展资料

近义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1、囫囵吞枣

读音: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白话释义:如果是不知道底细的人,就像把枣整个咽下去。

2、生搬硬套

读音:shēng bān yìng tào

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形容使人的成语

摆老资格 bǎi lǎo zī gé

近义词: 摆架子 反义词:

用法:

解释: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 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例子: 细心的张居正听得出杨博既要摆老资格,同时也把他当朋友看待。”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相关成语

摆尾摇头 不拘一格 摆袖却金 别具一格

大摇大摆 东摇西摆 格杀不论 钩辀格磔

格物致知 格格不入 格杀勿论 扞格不入

降格以求 聊备一格 形格势禁 摇头摆尾

格于成例 别创一格 别开一格 不名一格

风雨摇摆 格不相入 格高意远 格格不纳

格格不吐 格古通今 格杀弗论 格杀无论

格物穷理 评功摆好 三等九格 仙风道格

金瓯无缺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金瓯无缺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金瓯无缺

 拼音:jīn ōu wú quē

 简拼:jowq

 解释: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出处:《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示例: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矣。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

 近义词:完整无缺

 反义词:残山剩水

 语法:作宾语;比喻国土完整

 英文:unimpaired territorial integrity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大将军萧衍杀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后自己称帝建立梁朝,成为梁武帝。他重用奸臣朱异,北方降将侯景叛乱,他没有采纳谢举的`打落水狗的建议,而称自己的国家像个没有缺陷的大金瓯,结果被叛军侯景所杀

 顺接:缺一不可 缺三短四 缺口镊子 缺吃少穿 缺吃短穿 缺头少尾 缺心少肺 缺心眼儿

 顺接:保残守缺 抱残守缺 补残守缺 东完西缺 斧破斨缺 花残月缺 金瓯无缺 礼坏乐缺

 逆接:摆袖却金 百忍成金 背紫腰金 弊帚千金 敝帚千金 谗口铄金 成城断金 寸土尺金

 逆接:金丸使者 金丹换骨 金乌玉兔 金书铁券 金人三缄 金人之箴 金人之缄 金人缄口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1

 成语:

 铁杵磨针

 拼音:

 [tiě chǔ m? zhēn]

 解释: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出处:

 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举例造句:

 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

 成语典故: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为此,他的母亲没少训斥他。

 有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着,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大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很奇怪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每天的学习都特别用功。后来,他博览群书,勤奋苦读,终于有了一番成就。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后世的人们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都称他为“诗仙”。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2

 四字成语:铁杵磨针

 出自: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读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3

  铁杵磨针的典故:

 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熘熘、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幺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幺?”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幺粗,什幺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幺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幺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幺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铁杵磨针的汉语词典解释: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幺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明沈鲸《双珠记·举途乡谊》: 「龙头属老成,苦工夫积累,铁杵磨针。」

  《醒世姻缘传》第叁叁回: 「必定有那齐人般的一副面孔,赵师灏愕囊桓毖骨,祝鮀般的一副舌头,娄师德的一副忍性,还得那铁杵磨针的一段工夫……他也便将就容纳你了。」

  陶行知《古庙敲钟录》: 「朱先生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你是听我说过的,还有铁杵磨针也不要忘掉。’」

  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 「‘铁杵磨针’之喻,即熟则生巧之意。故中与不中要看学力。」

  铁杵磨针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反义词:无

  用铁杵磨针造句:

 1、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和铁杵磨针的毅力,切忌邯郸学步,否则只能一无所成。

 2、李老师常以铁杵磨针来勉励同学们应努力求学,以图日后有所成就。

 3、刘晓飞知道学功夫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日积月累,铁杵磨针的事情。

 4、闻一知十的天资固然可贵,但铁杵磨针的毅力却更值得称颂。

 5、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磨针的。

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4

 注音tiě chǔ mó zhēn

 典故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刘氏斋尼》

 释义铁杵:铁棍。铁棍子磨成绣花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同韵词正始之音、日进斗金、力敌势均、触目警心、泣血椎心、人面狗心、一片赤心、纡朱怀金、咸与维新、摆袖却金、......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成语举例那南方中的举人进士,不知费了先生多少掏成,多少指点,铁杵磨针,才成正果。 《醒世姻缘》第25回

 其它使用

 ◎ 且不说编成此书要耗费多少心血,就是用楷书清稿,也要"铁杵磨针"的毅力,才能办得到。

辰 五行 成语

美景良辰、北辰星拱、良辰媚景、霜露之辰、日月参辰

1、美景良辰

拼音:měi jǐng liáng chén

释义: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2、北辰星拱

拼音:bēi chén xīng gǒng

释义: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良辰媚景

拼音:liáng chén mèi jǐng

释义: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金针度人成语

金针度人成语1

成语:金针度人

拼音:jīn zhēn dù rén

简拼:jzdr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出处: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示例:用笔之活可作~。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近义词:诲人不倦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人

金针度人 成语接龙

顺接:人一己百 人丁兴旺 人不聊生 人不自安 人世沧桑 人中之龙 人中狮子 人中豪杰

顺接:暗箭中人 暗箭伤人 暗锤打人 百世一人 百年树人 百载树人 暴不肖人 北道主人

逆接:摆袖却金 百忍成金 背紫腰金 弊帚千金 敝帚千金 谗口铄金 成城断金 寸土尺金

逆接:金丸使者 金丹换骨 金乌玉兔 金书铁券 金人三缄 金人之箴 金人之缄 金人缄口

金针度人成语2

金针度人的故事

相传,织女是一个聪明漂亮、心灵手巧的仙女,她与牛郎私自相爱,结果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经过不断抗争,才争取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和牛郎在银河的鹊桥上相会的权利。每到这天晚上,凡间的妇女便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聪慧的心,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此,七夕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唐朝有个叫郑采娘的女子,每年七夕都要向织女乞巧。这年七夕又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采娘设案焚香,独自进行祭拜仪式。不一会儿,她似乎听到空中有什么动静,不由瞪大眼睛,只见一列华丽的车辆,遮住了天空。在中间那辆最精致的车上,坐着一位仪态高雅的女人,穿着彩霞似的轻柔衣裳。她走下车来,面带微笑地说:我就是织女,你要祈求什么福气呢?

采娘见织女亲自询问自己的需求,非常高兴,连忙跪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希望有一双巧手。于是,织女就拿出一根长一寸左右的金针,放到采娘手里,并叮嘱说:你把金针别在裙子里。二天之内,自己一人呆在一间屋子内,不要说话。采娘连连叩谢,等她抬头时,发现天边空荡荡的,车辆、仙女全都不见了。这一切真像是一场梦啊!采娘揉了揉眼,当她看到自己手上的金针时,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于是,她朝天空又拜了几拜。一连三天,采娘都非常谨慎地按织女的叮嘱去做了。三天后,采娘走出屋子,开始织布绣花,飞针走线,果然手巧无比。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听说这个神话传说后,大发感慨,写了首诗。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说的是刺绣工艺的高超技巧与针法,定要秘而不传。但是,综观元好问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一直在金针度人,启迪后学。元好问是金朝最有成就的文史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在金元文坛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即使到了明清时期,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学者也寥寥无几,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他为一代宗匠。

金哀宗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立即向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名士,请耶律楚材加以保护并任用。而元好问教育或指导文坛名人如郝经、王恽、王思廉、孟琪等人的事迹,尤其是他对剧作家白朴的教育与关爱一直传为文坛佳话。据说,白朴之所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元好问金针度人是分不开的。

《论诗》

金针度人的意思

把金针给人。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金针,高超的技艺;度,通渡,越过,引申为传授。

活学活用她是个闻名全国的师奶级演员,但非常乐意扶助年轻人,经常有金针度人之举,把自己的表演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妙语点拨织女金针度人,使得郑采娘拥有了一双巧手;元好问金针度人,启迪后生,为后辈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发挥了杠杆作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具有金针度人的心胸,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多多与他人交流,在互相的切磋中更上一层楼。

近义诲人不倦

金针度人成语3

我们经常听说一个词叫做“以己度人”,实际上,这两个词别说意思完全不一样,就连“度”字的读音都不一样,大家请注意。

“金针度人”出自金代元好问《论诗》中的`第三首:“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字面上理解这首诗,说的是绣花的技术每一次都不同,绣好的鸳鸯你想要给谁看都行,但是绣花的技术和诀窍就不能随便教给别人了。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个叫做采娘的少女,为了让自己更加心灵手巧,就烧高香求了织女七天七夜。织女终于受不了就下来问:“你水平都不错了,你还求个啥啊。”采娘表示,绣花这事情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于是织女就给了她一根一寸长的金针,让她把针放在衣裙里面随身携带,而且三天之内不能和人说话。三天之后,采娘的绣花技术突飞猛进,作品越做越好,附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姑娘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像是“乞巧”成功的样板,所谓“乞巧”,其实是古代女子或者裁缝业界在七月初七会做的一件事情,祈求上天保佑自己的手艺越发精进。所以“七夕节”一开始和情人节其实真的没啥关系,只不过后来大家都喜欢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罢了。

元好问用了这个典故,说不要把金针随便交给别人,实际上想说的,就是不能把作诗的技艺、秘诀教给别人。而在我看来,这也许不是一种自私的行径,而是作诗论道这事情需要自己领悟,自己的经验也许并不适合别人。

“金针度人”,比喻把那些高明的技艺和方法传授给别人。

金针度人成语4

金针度人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处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金·元好问《论诗》诗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人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郑采娘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她的针线活、刺绣做得十分精巧。她七夕之夜设香案向织女祈祷,祈求做针线的绝活。当夜的梦中她见到织女送给她一枚金针,三天后可以得到绝技,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针给弄飞了

成语举例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