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为什么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请问这些成语出自何处?

3.“乐而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老子文学中的含义是什么?

4.乐而不*哀而不伤是哪首诗的名字

孔子为什么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出自哪里-哀而不伤的用法

闲谈《关雎》的“乐而不*,哀而不伤”

孔子对《关睢》的评价,出自于《论语·八佾》中的第二十章: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原文大意: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朱熹《集注》:“*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其实,《关雎》中爱情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真诚与和谐。这也是对爱情的最完美的诠释吧!我们一生能够遇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窈窕淑女”,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极大的快乐。其次,因为喜欢,所以为她而“左右求之”,为她而“寤寐思服”,为她而“悠哉悠哉”,为他而“辗转反侧”,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快乐呢?

《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所爱,全力以赴,但又极力克制,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控制在礼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起失礼义之思,不干越礼法之事,显得大胆而又谨慎,这是对所爱之人最大的善意与尊重了吧,也就是所谓的“不*”。

尽管如此,最后结果却是“求之不得”,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悲哀,又是一种多么无言的痛苦。但既然已经全力以赴了,悲哀过后,也无须过于伤痛。因为长时间的伤痛易化为怨气,结为仇恨,那就悲哀复悲哀了!世间因爱生恨的惨痛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文中男主人公以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来化解内心的思念与伤痛,这又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与善呢?

其实,就《关雎》的核心思想而言,笔者还是不愿将其引申到政治理念、社会道德等方面。单纯的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的爱情理想不是很好吗?

真爱由心生,是最真挚的感情,是最纯粹的感情,是最易超越理性的感情,也是最具有爆发力的感情。求而得之,幸莫大焉,善莫大焉。但倘若求而不得,若我们在悲伤过后能够让自己尽快归于理性,从求之不得的悲伤中走出来,那也是大悲无声,大爱无言了吧!

请问这些成语出自何处?

出自《论语》的成语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

解释:指人不得好。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乐而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老子文学中的含义是什么?

乐而不* 哀而不伤,这句话本事孔子在《论语 八佾》中评价《诗经 关雎》的句子,意思是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怨刺上政而不愤怒,体现的是儒家中庸之美,凡事都不可过度,表现感情、陈述词句都要点到为止,要内敛而不可外露。

乐而不*哀而不伤是哪首诗的名字

乐而不*哀而不伤是出自《论语·八佾》。

作品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成书过程: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作品鉴赏: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