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子猷的心理活动-人琴俱亡子猷为什么不悲不哭
1.子敬后,王子猷为什么不哭
2.人琴俱亡中的“了不悲”“都不哭”与“恸绝良久”矛盾吗?为什么
3.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子敬后,王子猷为什么不哭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
子猷、子敬两个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消息?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命仆人抬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他便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逝世了。
出处《世说新语 伤逝》
注释:1.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2.子敬:王献之,字子敬 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3.笃:(病)重。4. 了(liǎo):完全。5.舆:(yú)轿子。
人琴俱亡中的“了不悲”“都不哭”与“恸绝良久”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了不悲”“都不哭”是子猷强压内心痛苦,没有表现出来而且。而“恸绝良久”是压抑不住自己痛苦的心理,把凝结在心中的痛苦和悲伤强压在心中,最终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叫我的哈。大概是这样。
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个人都患了重病“了不悲”、都不哭一方面是因为他自知不久离世,到那时可以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另一方面,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经了。"了不悲"、“都不哭”是强制抑制自己悲伤的结果,并不是不悲痛,“物极必反”等到人琴俱亡,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之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