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怎么处罚-伤风败俗的行为有哪些
1.结婚的恶俗风气有哪些?
2.伤风败俗
3.“伤风败俗”是什么意思啊?怎么才叫“伤风败俗”?又涵盖了哪些呢?
结婚的恶俗风气有哪些?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在湖北襄阳,一名接亲的男子在寒冬中身穿红色单衣,被用胶带绑在树上,几名男子拿出一袋面粉,直接迎头泼下,男子满头浑身都是。目击者王先生称,这是当地的风俗,泼面粉寓意白头偕老。该新闻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网友愤怒,纷纷表示风俗变成了“恶俗”,不仅有伤风化还浪费粮食,“新郎被折腾得不成样子,看着着实有点过了。”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离奇的婚闹形式,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对人身造成伤害。那么,该如何避免恶俗婚闹行为?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专职律师张荆和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
“新郎接亲被绑树上狂泼面粉”视频。网络截图
如何看待婚闹现象?
张荆表示,婚闹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出发点是美好的,希望通过婚闹形式,加强新郎和新娘的肢体接触和迅速熟悉。父母包办婚姻时代,多数恋爱不自由,男方和女方甚至结婚前都没见过几面,为了打破彼此的陌生感,可以通过婚闹熟悉一下。“比如,通过闹洞房来化解彼此的陌生感和尴尬。”
“但是习俗发展到今天,首先基础没有了,因为现在是自由恋爱时代,男女双方之间根本不存在彼此不熟悉的情形。其次,婚闹的出发点也变了。”
张荆说,如今的婚闹更多的是闹新郎新娘,其中有很多心理的诉求。如今参加婚礼的人,不一定都是关系至亲至近的亲朋好友。“婚闹有时是在发泄个人情绪,逐渐出现恶俗婚闹。”
她认为,恶俗婚闹除对新郎新娘有人身权利侵害外,有时还会对伴郎伴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甚至趁着人多混乱,打着传统习俗的名义,进行不法行为,我们要打击制止这种恶俗婚闹。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专职律师张荆。受访者供图
什么样的婚闹是正常且理性的、值得提倡的?
对于婚闹行为,段鑫星认为要倡导理性婚闹。她说,结婚主要求热闹,既符合传统习俗也契合年轻人的心理,既可以提高婚恋的热度,也可烘托庆典气氛。她期待婚闹形式可以设置一些彩蛋节目:比如为未来的宝宝起名字,背靠背猜两个人的契合度,飞花令接词等文戏,让夫妻做一些猜谜游戏,身体语言的表达,重要日期游戏等。
张荆也支持倡导理性婚闹。她认为,现如今人们经济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婚闹的形式应变得更文明,比如可以给新郎新娘做个纪念视频,进行各种才艺展示,回忆新郎新娘当初认识时细节的感悟等,
伤风败俗
(一)伤风败俗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
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二)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成语名称 :伤风败俗
成语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实用性:常用
感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来源:《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成语造句:聂绀弩《探春论》:“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伤字开头的成语
伤风败俗
包含有伤字的成语
伤风败俗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少壮不努 暗箭伤人
伤风败俗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相近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同韵词家给民足、惟利是图、不一而足、狐鼠之徒、阴险歹毒、罪以功除、年尽岁除、右翦左屠、炙肤皲足、怏怏不服、......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成语举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成语造句
◎ 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从前,他们女子出门还都撑把挡住头面的伞,现在你们一部分男女学生居然并着肩步行,这在他们看来算不算怪事?同时你们女同学穿着华丽的衣饰,也很容易改变她们俭朴的习惯,我们来到这里,即使不能移风易俗,可也不好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唐宪宗时,佛教盛行。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让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竟然焚烧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所以韩愈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劝宪宗将佛骨扔掉。
“伤风败俗”是什么意思啊?怎么才叫“伤风败俗”?又涵盖了哪些呢?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自: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示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近义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反义词:高风亮节
一般用作贬义。常用于谴责道德败坏的行径。一般作谓语
败坏社会风气,有伤风化的行径就可以说成伤风败俗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