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中的劳苦大众-水火之中是指什么生肖
1.《菜根谭》经世篇: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2.求 建党伟业的影评
3.感恩的作文的主要内容
4.电视剧兄弟的演员是谁
《菜根谭》经世篇: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2022.07.02周六台风天 D18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82
《菜根谭》经世篇
? 01 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原文: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解读: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唐婉的《钗头凤》也说:“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公元1145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按理讲,陆游、唐婉两人,自幼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进入陆家门的唐婉,因为不懂世故,得不到陆游母亲的喜爱,没少受委屈。最终陆游迫于孝道,在老母的百般干预下,和唐婉终是劳燕分飞。一对美满婚姻,就这样被家长活活拆散。由此可见,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一点不懂人情世故,最后难倒的会是自己。
为人处世还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情感无比复杂,人心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善措。
02 待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原文: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对待道德品行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态度恭谨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做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彬彬有礼。
解读:东汉陈实,字仲弓,颖川许县人,曾当过太丘县令,他在家乡为人公正。当年年荒民饥,有个小偷夜间潜入陈实的卧房,躲在房梁上窥伺,被陈实发觉。陈实并不惊动他,而是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把儿孙唤到跟前,严肃地训导说:“人不能不知道自勉。那些恶人未必本来就坏,因为沾染了坏习惯,才达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房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一听,大吃一惊,慌忙跳下地来叩头请罪。陈实语气缓和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模样,不像坏人,应该好好改掉自己的恶习,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种事大概是由于贫穷所迫罢。”他吩咐家人取出二匹绢,送给了这位表示悔过的梁上君子。这事传开后,使那些有劣迹的人感到自愧,盗窃的事逐渐少了。
在中国历史上,郭子仪对于心术不正的小人来见他,纵然那些人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他一定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接见。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职员来见你,你这样严肃?”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会报复。”
他的话后来果然应验,擅长于巴结的这些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凡是得罪他的人,在他得志的时候都不会有好结果,有仇必报。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有他的一套学问见识: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丰富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分都不好。我们何不保持超然的态度,免去世俗的污染,“对小人不恶,待众人有礼。”
03 读书见圣贤,居官爱子民
原文:读书不见圣贤,如铅堑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读书只知一味背诵文句,而不去研究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如果不爱护人民,每天只知道领取国家的丰厚俸禄,那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吟经的和尚;事业成功以后却不想为后人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就凋谢的昙花。
解读:一个满腹经纶的作家出名后有了些财富,便开始环游世界、到处走走。他带着一些金钱及书本开始旅游。他将看到的事物一一记录下来,并靠教导他人或为人解答赚取酬劳。有一次他搭上了一艘船,准备海上之旅。不料半途刮起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每个人都急忙抢救身上值钱的东西,作家却只拿了笔记本。一旁的人问他:“你不打算保住你的财产吗?”作家回答:“我所有的财产都在我身上了。”当暴风雨过后,有些人因拿了过重的财物而无法逃出,而作家则幸运的活了下来,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他便将这个冒险故事写成书。一路上他就靠着文笔才华顺利的回到家乡。
知识是唯一不会亏本的生产工具,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懂得利用所学发挥自己的才华,改善目前的生活,帮助自己由困境中跳脱出来,并使人生充满意义及乐趣。
04 祸起于玩忽,功败于细微
原文: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译文:那些严酷惨烈的灾祸,大多是因为不认真对待而发生的;那些看起来盛大圆满的功业,常常败坏在琐细微小的事情上而前功尽弃。所以古人说:“人人都说好,必须防备有一个人感到不满;事事都有功,必须防止有一件事不能善始善终。”
解读:古时候有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地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于是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事情就是这样: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坏了一场战争。
由此可见细节的至关重要。当代系统论认为,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有机联系、彼此制约的细节构成的统一整体,忽视了细节,将导致系统整体的严重后果。细节决定成败,还在于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万万大意不得。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有了比较后,才发现一号线许多细节处理的良苦用心:一号线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三个台阶,要进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因为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上海地势低,设计三个台阶就把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一号线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二号线就处理成直行,但就是一号线的这个转弯细节,让冷暖气节省了很多,降低了很大的营运成本。
05 君子立好言,君子行好事
原文: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当春天到来时阳光拂照气候和暖,就连花草树木也争奇斗艳,给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甚至连飞鸟也懂得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唱出几句宛转悠扬的歌声。一个有才华的士君子假如侥幸出人头地身居高位,酒足饭饱过上豪华的生活,却不想为后世子孙挥写下几部不朽名著,做一些有益于世人的事,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朝的杨逸从小努力读书,勤学好问,二十九岁时就被魏庄帝授任为吏部郎中、平西将军、南秦州刺史、散骑常侍。以他这样的年龄而被委以如此重任,还从未有过先例。此后,又被调任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杨逸在任光州刺史时,为治理光州,费尽心思,不辞劳苦,为办理公务,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倚仗年轻,常常不分昼夜。他懂得,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争取民心,而要想获得民心,必须问民疾苦,从点滴做起。因此,每当州中有人被征召从军,他一定要亲自送行,有时风吹日晒,有时雪飘雨狂,许多人都坚持不住,他却毫无倦意。治政、治军要讲究宽猛相济、恩威并施,杨逸也熟谙此道。他仁爱百姓,又法令严明,恶徒狂贼都不敢在州中惹是生非,全州境内,上下肃然。他最恨那些豪诈之徒,在州中四处布下耳目,随时监督,稍有动静就立即剪除。他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手下的官吏士兵到下面办事,都自带口粮。如有人摆下饭菜招待,即使在密室,也不敢答应,问其缘由,都说杨逸有千里眼,明察秋毫,哪个做了错事能瞒得过?
杨逸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因连年灾荒,饿很多人,杨逸见状,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管粮的官吏惧怕私自动用国库存粮会招致大祸,执意不肯。杨逸也明白,不经上奏批准,擅自发粮,如果朝廷怪罪,将有生命之虞。可是要按常规具文请奏,等待批答,文书往来,颇费时日,不知又要饿多少百姓,宁可获罪,也要放粮。随即果断下令开仓,将粟米发给了饱受饥饿煎熬的百姓。然后,杨逸马上写好奏章,向朝廷申说详情。
奏章送到朝中,庄帝与君臣议事,以右仆射元罗为首的大臣认为国库储粮不可轻易动用,杨逸之请,应予驳回。尚书令、临淮王元或则认为形势紧急,应贷粮二万。最后庄帝恩准二万。
杨逸放粮后,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幼病残者仍难活命,他便派人在州门口摆上了大锅煮粥,施舍给这些人,使之不致饿。杨逸之举,无异雪中送炭,解民于倒悬,那些即将饿而因杨逸及时赈济终于活了下来的百姓竟然数以万计,庄帝闻听事情本末,也以为处置得宜,连连称赞。
裴多菲曾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像杨逸这样献毕生于家国百姓,真乃君子士人的大贤哲也。
2022.07.03周日雨D183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83
《菜根谭》经世篇
06 愿种德施惠,勿贪权市宠
原文: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一个平民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他虽然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却同样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虽然有着公卿爵位,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样可悲。
解读:平民百姓如果肯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其行为好比是没有爵位的公卿将相。种德施惠其实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财产等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身居高位如果只知道谋取权力,只知道讨好当权者以便获得宠信,这种行为也就和乞丐差不多了,只不过比普通的乞丐拥有爵位罢了。只知道贪图权力,这种人不会有什么远大的见识。明武帝的时候,宁王的后代宸濠倾慕唐六如的才华,派人送金子给唐六如,想请他做官。唐六如接受了宸濠的礼品,来到宸濠身边,受到宸濠的优待。唐六如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宸濠常常做一些不合法的事情,猜想宸濠大概是想造反。于是唐六如装疯卖傻,想躲避开宸濠。有一次,宸濠派人送礼物给唐六如,看到他疯疯癫癫的样子,送礼的人只好带着礼物回去了。宸濠知道这件事后说:“原来唐六如是个疯子。”于是就把唐六如放回家。不久宸濠果然造反了。宸濠身为权贵,却只知道谋取权力,自己的才德又不足,所以落得失败的下场。唐六如看出宸濠的野心,及早与宸濠划清界限,最终避开了祸患。
07 敦旧扶公议,谨庸种阴德
原文: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译文:一个人与其收买人心而施恩惠给别人,那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论;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加深一下跟老朋友之间的情谊;一个人与其沽名钓誉、想办法提高知名度,倒不如悄悄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个人与其标新立异去显示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做一些平凡无奇的好事。
解读: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粮食,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施救,夏天从社里的谷仓借米粮,冬天加利息偿还。歉收时免除一半利息,大饥荒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米全数还给州府,尚有储米三千一百石,作为社仓,不再收利息。所以虽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担心缺乏粮食。孝宗于是下诏,使朱熹的社仓法在各路推行。
陆象山评此说:“社仓固然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然而要常年丰收,这种制度才可保持长久,如果不是可常年丰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则社仓的米只有借出而没有收入,来年播种时缺少种子,仍然没有办法施救。不如同时设立一个平籴仓,丰收时买入米粮,防止价贱伤农的祸害;歉收时出售米粮,以防止富家囤积粮食,抬高价格来获取暴利。把买进来的米粮分存两个仓库,其中一个仓库的存粮保留起来,不随便使用,以为歉收的年头所用,用这种方法来替代动辄匮乏的社会,显然比较实用。”
顺从人民的方便,是社仓法;强制人民听从的,则是青苗法。是因为前者主张利民,后者主张利国的缘故。官吏积存谷物的方法,也是社仓的遗训。然而所积的只是纸上的空言,一半已被负责官吏据为己有,一半变成朝廷非正常调用的钱粮来源。一碰到荒年歉收,除了摇头叹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不如不要设置,单纯地把谷物留在民间的好。
明朝何良俊于《四友斋丛说》说:“当今地方首长的真正德政,当务之急是将各项赃款及罚银,督促各府县隶全数购买谷物。犯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准他们用谷物来赎罪。大致上大县每年要买谷一万石,小县要买五千石。两直隶巡抚之下有一百个县,则每年就有七十多万石谷物。累积三年之后,就有两百多万石了。如果遇到一个县有水旱灾,就向无灾害的县通融借贷,来年丰收补还,则各地百姓就免于流离逃难,而朝廷对那些供应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税收地区,也永远不需忧心荒年歉收的问题。最大的德政,没有比这样更好了。”
08 不犯公正论,不走权门窦
原文: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
译文:凡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规范和法律绝对不可以触犯,一旦不小心或故意触犯了,你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营私舞弊的地方,千万不可踏进一步,万一不小心或故意走进去,那你清白的人格就一辈子也洗刷不清。
? 解读:晋朝张翰辞去大司马府高级官员的职务,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不安,拥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隐都很艰难。我本来就是乡野之人,性好闲适,早已不求一时的名望。你要好好的以你的聪明防患于未然,用你的智慧预留后路。”顾荣拉着张翰的手,说:“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隐,自在地去采拾山间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张翰有一天看到秋风吹起,想起吴中(江苏吴县)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适情适性罢了。怎么能被羁留在离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为的只是虚名爵位?”于是叫人驾车赶回故乡,不久,齐王败亡,许多人都说张翰有先见之明。晋朝还有这样一件事,晋朝裴颇推荐韦忠给张华,张华要任韦忠为官,他却以疾病为由辞谢。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张华为人虚华,裴颇贪多而不满足,两人都不顾礼法依附贾后,我时时担忧他们会遭覆败,波及我,怎么可以再撩起衣裳,不知顾忌地来接近他们呢?”后来张华果然遭祸,如韦忠所预言一般。
张翰、韦忠两人不依附权贵,所以临祸不遭殃,保持了清白的人格。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人的一生应修德养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09 当锄奸杜幸,须留他去路
原文: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都咬破矣。
译文:铲除奸诈凶恶的人,要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如果使他们毫无生路,就像堵塞老鼠洞那样,把老鼠洞的所有出路都堵住了,老鼠就会把一切完好的东西都咬坏,奸诈凶恶之辈也会极力做坏事,把一切好东西都破坏掉。
解读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铲除恶势力,也需要给他们留有一条生路。如果斩尽杀绝,把他们逼上绝路,那么他们就会尽一切所能搞破坏。《智囊》上讲,宋哲宗时,王安石变法失败,恢复了以前的旧制度。这时候跟随王安石变法的革新派等人遭受到严厉的打击,有的被贬官,有的被监禁起来,朝廷还把他们的名单公布出来。范纯仁叹息说:“这样下去,将来我们这些人怕是会遭到报复。”后来革新派又掌握了权力,果然对旧党的处理也非常严酷。对敌人过于严苛,那么一有机会敌人也会反过来更加凶狠地报复。
吕公孺在永兴当太守,部队要迁移,这时候有一些士兵因为当兵太久了,非常思念家乡。于是这些士兵举起武器要打开关门,没有成功,他们就向西边的渡桥走去,准备从那里逃走。部下请求带兵把这些逃兵抓回来。吕公孺却说:“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就会发生叛乱。”于是吕公孺亲自前往桥边,对几个闹事的士兵说:“我知道你们确实很辛苦,但是也不可以擅自回家。如果你们过了这座桥,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了。现在停止还来得及。”逃兵们都停了下来,吕公孺找出带头闹事的人,对此人施以处罚。其余的士兵都回去照旧服役,从此安静服帖起来。吕公孺对待闹事的士兵,采用了为士兵考虑,并不斩尽杀绝的方式,由此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0 事业随身毁,精神万古新
原文: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译文:当人后,事业与文章都随着人肉身的亡而消亡,而高尚的精神却能万古如新。无论经历多少时间,高尚的精神依然大放光彩;功名富贵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而忠贞爱国的气节却经历千年如一日,不会发生改变。君子确实不会因贪图事业文章与功名富贵而丧失高尚的精神与气节。
解读: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长寿的人也不过百岁多光阴。几十年中,无论文章做得多么精妙,无论事业功名多么显赫辉煌,当人后这些身外之物也随着人肉身的亡而渐渐销声匿迹。功名富贵无论当时怎样宏大丰厚,没有人能葆有千年富贵,甚至葆有百年富贵都不是那么容易。流传下来的是高尚的精神,坚贞可贵的气节。在事业文章、功名富贵与高尚精神及忠贞气节之间选择,君子决不会为了前两者而放弃精神与气节。
与事业功名相比,更注重精神气节,无论哪个时代,中华民族都不缺乏这样的人。蔡景濂教授是一位英籍华人,是培育甜菊与甘茶蔓的专家。他在香港有着优越的生活,他的技术吸引着许多外国老板,他们想买他的技术。蔡教授拒绝了外国老板的购买要求,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香港来到内地某处条件艰苦的地方,他想在中国内地培育甜菊与甘茶蔓。外国专家曾说中国无法培植甜菊与甘茶蔓,蔡教授不信这个说法,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力,终于在中国培植成功甜菊与甘茶蔓,推动了中国生物工程的发展。蔡教授为此付出很多,从前他有自己的汽车、能享受各种美味佳肴、居住条件十分优越,而当他到内地工作时,一段时间只能骑自行车、吃鸡蛋青菜、住宿条件很简陋。一腔爱国热情,支持着他为祖国无私奉献。中华民族有无数如蔡教授一般热爱祖国,不计较名利和个人得失的爱国人士。
求 建党伟业的影评
建党伟业影评》简介:
假使我们能暂时忘记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和谐的现状,想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诸多“伟业&rdq
《建党伟业影评》正文开始>> 假使我们能暂时忘记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和谐的现状,想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诸多“伟业”,再和过去的政治**和历史观点纵向比较,那么《建党伟业》不失为一部内容相对客观,情感十分充沛的**。所谓献礼,是给受祝者唱赞歌的行为,自然是不能给受祝者添堵的,否则就不成其为“献礼”,那叫捣乱。中国历来都有讲求人情世故的传统,因此既然是为我党生日献礼,因此在关于《建党伟业》的议论上,咱乖一点,“捣乱滋事”的行为就不搞了。
除了看热闹的人之外,我想能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类献礼片的观众,绝不是从中发现了我们伟大光荣和一贯正确的党的新的“历史功绩”,那些事基本上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开始知道。个人以为,《建国》和《建党》两部**“巨无霸”最积极的地方在于:在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之下,在事关执政党的历史问题上,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昔日的政治敌和被打倒的历史人物,基本摆脱了一刀切非此即彼的固定模式,这倒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这样的**的前提自然是政治正确。在中国,过去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正确”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很多人曾受累于此,家破人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个问题上是开不得半点玩笑的,但是在今天,即使是在献礼片中也开始加入了娱乐元素,诸多的娱乐明星的加盟自不必说,不少细节中也注意制造喜剧效果。在事关执政党脸面的问题上,不再是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乏味无聊地说教。这可以看做是这两年主旋律**的积极方面,《建国》和《建党》都在这么做。如果以平和的心态对看,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如果说《建国大业》给了以更多的正面色彩,那么在《建党伟业》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在教科书中一直是千夫所指的“国贼”袁世凯的形象的颠覆。当然袁世凯的历史问题是被定了性的,姑且抛开他卖没卖国和卖了多少国的问题不谈,单是搞复辟帝制就是开倒车,哪家历史都不会也无法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关键在于,袁世凯的政治问题和他作为一个人存在形态是两回事,不能因为他复辟帝制和做过损害民族利益的事情,就否定他个人的性格魅力。哪怕是反派人物也是要有精气神的,否则**就生动不起来,而《建党伟业》中的袁世凯就是一个有精气神的反派。在表现袁世凯迫于压力,接受日本二十一条时,重点表现了他的愤怒和无奈,更值得肯定是这一情感表达不是从民族和国家这种抽象层面上去描述的,而是用诸如“伊藤博文活着也不敢这样威胁老子”的台词来表现,是很符合这种称霸一时的政治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相比较而言,片中以青年为重点的中国***众多的创始人虽然也力求人性化,但是囿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实在无法再做更多的突破。显然这一点依然受“政治正确”和“政治必须正确”的束缚,这是在短期内无法更变的事情。
同样的亮点也出现在出场不多的,和“打烂旧世界”的伟大时代潮流分道扬镳的辜鸿铭、胡适等人身上。这两个人物,过去我们都曾经批判过,但是回顾历史,特别是在我们大谈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时,再重新审视此二人的某些观点,不免心生此一时彼一时的感喟。辜、胡二人彼时的政治观点和文化观点既有抵触也有重合。在对于上,辜鸿铭做了“保守派”,胡适做了“激进派”,而在学生运动问题上,胡辜二人又成了一派。当我们今天习惯了、胡适等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便利成果时,很难理解辜鸿铭的守旧。然而,当天安门广场上再度竖起孔子像时,或许我们就能多少认同胡、辜二人的某些“不合时宜”了,说到底他们是单纯地从文化上进行取舍的,而、陈独秀和等人考虑的是政治问题。当所有的一切都被抛入历史的长河之中时,很难说清说哪一方更对一些。所幸的是,在《建党伟业》中,在关于这些过去属于非黑即白的问题上,影片给这些人物足够的空间,点到为止,不做批判。这既留给我们思考,也为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性。
“点到为止”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但影片在技术上的最大问题也在于此。由于《建党伟业》的时代背景过于庞杂,人物又繁多,因此在两个小时的片长中,众多的事件和人物基本上都以片段式的方式匆匆而过,使得本片更像一部声情并茂的纪录片。但是,这不妨碍对历史政治感兴趣的观众从中品味出一些别样趣味。如果,单纯地从这个角度去看,《建党伟业》值得一观。
很多时候经是好经,但是歪嘴的和尚把它念歪了,聪明人都懂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感恩的作文的主要内容
1.母亲,
那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
那个韶华已逝但面容慈祥的人;
那个为了孩子可以舍弃生命的人;
那个让子女怎么回报也报答不完的人……
真要感谢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节日,让我们可以有一个可以向妈妈大声说“妈妈我爱你”,大声说“妈妈您辛苦了”的机会!可以在这样的日子里,为妈妈选一捧怒放着的、美丽的康乃馨!可以大肆的请妈妈吃一顿丰盛的节日大餐,然后告诉心疼钱的妈妈:孩子就算为您花再多的钱,也抵不上您万分之一的养育恩!
2.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5月14日是母亲节,是我们心中最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的体验,我们感激;母亲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感激;母亲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开导,使我们获取知识和力量,我们感激;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困难和曲折,是母亲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我们更应感激。
感恩是一个人爱心、良心、善心、责任心以及忠心的综合表现。很难想象,一个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不知报答,对老师、同学没有爱心,不知敬重的人,将来能对他的公司,对他的国家负起什么责任?一个不爱国,不爱家,不爱他人的人,又怎么能够尽心尽力去建设祖国的明天呢?
广告中曾写到小男孩为自己母亲洗脚的感人片断,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否是每个儿女都能够做得到的呢?“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或许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关怀念念不忘,却对母亲的大爱熟视无睹,嫌她唠叨,或因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然而,母亲却永远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耐心的开导教育我们,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
母亲如玉般纯洁、象牙雕刻般精致,受母爱浇灌的生命酝酿着纯美和芬芳。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完母亲的唠叨,诚恳面对母亲的严厉,感悟母亲阳光般的心灵世界……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孝顺母亲开始,学会感恩吧!让我们记住天下母亲共同的生日,为母亲洗一次脚,为她捶一捶辛劳的脊背,给母亲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祝福,一脸感恩的笑容吧!
在这温馨的日子里,祝全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一束康乃馨,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就能让母亲的脸颊重绽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体贴与关怀,让母亲和我们的家充盈着幸福与和谐,我们就迎来了真正的长大!
在此,我想引用一首诗来结尾:孩儿的成长,是母亲再生的希望;孩儿的失败,是母亲酸楚的泪水;孩儿的成功,是母亲幸福的微笑。同学们,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明天的收获,就让你我壮志而不言愁吧!
3.很早以前,就萌生了为母亲写点文字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一篇单独写母亲的文章。虽然在日记和其他文章里零碎地提到过母亲,也充满着感恩,充满着爱和崇敬,可是,与我心中日益挚烈的感情相比,总觉得愧疚。
40年前,母亲给了我生命。我不知道自己一开始是以怎样的目光打量这个神奇的世界的。但是,在童年的记忆里,却是贫困,是饥饿。地埂边坡田里的野菜、屋舍旁边的榆叶和槐树花……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们寻找着欢乐和温饱。一个扎着大辫子的年轻美丽的女子忙忙碌碌的劳作,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少温馨的回忆。
在县中求学的时候,正赶上了恢复高考制度。那时,爷爷的帽子还没有摘去,像我这样出身不好的农家子弟能够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也成了母亲的最大的愿望。那几年,她和父亲白天上山割龙须草,晚上在家里编织凉席,微薄的收入供应着我的学习生活费用。
读高三的那年元旦,学校照例放假,却下起了大雪。下午5点多,我和几个同学回家,顶着雪花,踩着积雪,走了七八十里的山路,半夜时分才到家里。我感到异常疲乏,顾不上母亲的心疼,一头扎到炕上……朦胧中,一股温暖从脚底涌上来,涌遍全身。睁开迷蒙的眼睛,我看到母亲撩起大襟,用柔软的乳房捂着我的双脚,她在用胸口的温暖驱除着我的寒冷啊!脚上的黑色的雨鞋被剪出了一个口子,就放在炕边的桌子上,旁边还有一双崭新的布鞋。
"别动,再焐一会!"母亲告诉我脚肿了,脱不下鞋子,只有剪破,她先是用雪擦拭我的脚,直到消肿了,就抱在怀里暖。
我看到盈在母亲眼眶里的泪。
"妈!"我叫了一声,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那一对我吸吮过乳汁的乳房,流淌着母爱的乳房,给我的一生留下了柔软温暖的回味!
当我走上讲台,面对一些天真的脸庞纯真的眼睛,只要遇到关乎母爱的话题,我都会用自己经历过的这件事情宣扬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母亲是勤劳的!在十里八乡,乡亲们说到母亲,总是竖起拇指称赞,说她是我们家的梁柱子。20年前,父亲办了一个砖厂,母亲总是扑在前边,拼命地干活,干着大老爷们儿都感到棘手的体力活。经历过许多天灾人祸,在厂子行将倒闭的时候,母亲站在场子上,骂天骂地,骂完了,一抹眼泪,又拼命地去干!勤劳的人不会贫困,在她的带领下,经过一家的辛勤努力,我们终于走出了困境。去年冬季,母亲因为胆结石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我们都劝说她不要再干体力活了。可是,她却说,人不干活了,只有!正是母亲的这种勤劳,使我们全家养成了不敬鬼神敬汗水的习惯。
母亲是宽容的,这种宽容来自于她对灾难的认识。小婶是她的堂妹,也是伤害她最深的人,可是,在小婶瘫痪在床,对生活绝望的时候,母亲却守护在她的炕头,不住地安慰鼓励她!
人嘛,谁没有个做错事的时候,以怨报怨,你就能够得到快活?她用朴实的语言和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宽厚仁慈。
在很多舶来品中,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节日可以舶来,但是,感情却是深入在我们的骨髓里。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把生活中的磨难说给我听,我知道她是在唠叨中宣泄着生活的沉重,我也在她的唠叨中感受着刚强。好多年了,母亲的生日我总会认真的操办,而每当我自己的生日,我却把他看做是母亲的受难日,恭敬地敬她一杯酒,以感谢她给我的生命!
又到母亲节了。看着母亲的花发和劳作的身影,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能不能承载对母亲的感情;就是搜罗尽天下的康乃馨,也未必能承载得了对母亲的感恩!
我只能默默地祈祷:天下所有的母亲在康乃馨的簇拥下,感受着生活的温馨,永远健康、长寿!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要感恩。
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而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哪怕是同学或朋友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聚会,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有些人也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我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一篇文章,就是《沉默的母亲》,下面我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
不知同学们是否也存有这样的心理觉得母亲穿的不好,长的不漂亮,生怕她们到学校里来,怕他们给丢人,怕同学们指指点点。这样的心理在同学们心里是普遍存在的。其实这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没有一个母亲会因为孩子有缺陷而放弃他,相反她会用全部的爱去爱她,呵护他,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给自己生命的母亲,母亲应该是我们心里最美的人。
母亲节到了,我们或许没有钱给她们买什么礼物,可我们能做的还有好多,回家帮母亲做些家务,晚上为劳累一天的母亲揉揉肩,聊聊天,我想母亲都会很高兴的。也许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中,考一个好成绩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礼物。
在这里我想要告诉同学们:回家,对母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
5.不知道今天怎么会突然想起来“感恩”这个话题的!
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说道“感恩”,我就想到上次的命题中队主题会上,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赶公共汽车,由于跑的太急,在车门前摔倒了,等人们把她扶起来,到了车上有人看到孩子的衣服上有血迹,母亲一下子就急了,马上把孩子从头到脚仔细检 查了一遍,并没有受伤的迹象,可她还是不放心,唯恐检查不细。此时,别人提醒是她自己摔伤了,她才突然发现自己胳膊的肘关节已经摔的血肉模糊,露出了白花花的骨头,旁人都吓了一跳,可她这时才如释负重,呼气放心,因为没有摔着孩子。
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心疼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从无怨言,从不计较付出。母爱无言,母爱无限啊,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宽广的,母爱是伟大的。
面对如此博大深情的母爱,我们以何为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人,我们是否更应珍爱母亲,感恩母亲,报答母亲?给母亲一声问候, 陪母亲聊聊天,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可对母亲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母亲要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只要我们心里时时装着母亲,这就够了!
请随时记得感恩我们的母亲!
6.我今天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那个说话大声气势如洪的女人。更确切的说我应该郑重其事的叫她一声“母亲”。是的,她已经不再年轻了,脸上已有明显的皱纹,眼框深陷。在我出外工作的这两年里,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已不在。她开始细声细气的嘱咐我任何一件细微的事情。
我不知道一个正逐渐迈向老年的女人时间对她们来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只是,这样的转变着实让我感到心疼。“温柔的母亲”让我渐渐懂得,那个属于她的年代已不再。时代渐渐的将她遗弃,只有儿女,才是她最后的光明。所以她在儿女的面前开始变得软弱。已经再没有其它可以让她们真切的想做任何停留。只想安安静静的守着子女,安度晚年。
我没有多少肉麻的话语想对母亲说,更多的时候我只在电话里听她询问与诉说。现在我更适合做一个听众,安安静静的听她诉说。她不说她的病痛,她只说出对儿女的关怀,我只要通通接受她的关怀,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我想给得更多,可不知道要怎么付出才是母亲最想要的
电视剧兄弟的演员是谁
兄弟兄弟演员表
孟天运(老二)——陈建斌饰
男,剧中年纪大致20岁至45岁(孟家兄弟均无实践生辰,收养时基本同龄),宛如第二个养子,***员。抛弃荣华富贵为挽救劳苦大众的抱负奋斗直至献身,也在浊世中维护孟五德堂。天运仁义善良,时而放浪不羁,时而大义凛然,心里却鲜红且永不退让。
外人看人,他的路上疑云丛生:铁定的大盐商家业承继人,为何飘下人世自寻贫苦,又忽然成了酒楼的大掌柜?他的背面满是纠葛:一个孤苦的小妹,一个土崩瓦解的家庭,养母、小妹、恋人,三个女人,三种豪情阅历,却在特别的时代里不得不一次次错失。他的射中又是处处杀机,因何与最亲兄弟兵戎相见?
宛如——斯琴高娃饰
女,剧中年纪由45岁直至84岁,四川自流井擘孟五德堂大太太,寡居的一家之主,为传承家业收养六男童,后又收养一女,后代成人后与其发生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纠葛。宛如工于心计,性情刚柔并济,主内主外恩威偏重、大善大恶,浊世中又常常流露心里深处的脆弱,使人动容。
外柔内刚的院子大太太,温情收养后代,孩子长大成人后却土崩瓦解,母亲力聚手足却难以回天。聚、散、望再聚,是她的人生三段论,各种力量比赛的夹缝间,她将怎么等待远走高飞的养后代与摇摇欲坠的家业?
孟天慕(老五)——叶静饰
男,剧中年纪大致18岁至38岁,宛如第五个养子,国民党反抗主干,他维护孟五德堂,想依托擅自行动将二哥从***的思想中“挽救”出来,终因国共的根本矛盾杀二哥并自戕。天幕谈吐文雅、清正俭朴,但在崇奉抵触面前是十足的恶魔。
本来单纯的他因祸逃难,古怪波折中偶尔营造了自个的抱负国际,从此活在与实践剥裂的国际不肯醒来,却又受着实践的影响,新时代与旧国际的纷争中他不肯被击碎抱负迷梦。
孟若因(小妹)——黄曼饰
女,剧中年纪大致17岁至36岁,宛如养女,与天运产生了一段漫长的爱情悲惨剧,被宛如嫁出两次,又与天运误解,天运献身前才得以免除,终究她拿到了敌人的情报挽救了自流井。终身脆弱,却在最关键时刻做出准确选择,做了天运最希望她做的事。
命运的流动中,她是一片浮萍,年少被天运捡回孟府,是她新鲜时被给予的怜惜,后来的风雨中她只能任由风吹雨打,流向何方根本情不自禁。
孟天许(老三)——姚卓君饰
剧中年纪大致19岁至39岁,宛如第三个养子,孟五德堂接班人,情路多舛,在抗战中大行义举,与二哥联合救孟五德堂于水火之中。天许主张实业救国,是留日学成归国,表面是墨客,心里刚烈镇定,关键时刻常常做出惊人之举。
学生时代的他天真烂漫,学成归来的他承继了家业,只做自个能做的事,他搀扶家业,危难时也赖巨大的家业支持;他联合兄弟,亦得兄弟维护,他就是这样与家庭、兄弟彼此搀扶着,在浊世中寻求一份平衡与安靖。
孟天佑/曹子才(老四)——邵桐饰
男,宛如第四个养子,曹永茂堂掌门,因窃家豪赌被逐出,进入并接掌自流井另一家大盐商曹永茂堂,勾通贪官与袍哥不合法牟利并勾通老六、利用老五报复孟五德堂,生性自私诡诈,阴险毒辣,但他对老婆曹二欢的豪情是极度实在的。
孟天宝(老六)——王文杰饰
男,宛如第六个养子,袍哥喽罗,冷血杀手。因发泄邪火丫鬟,被打碎了下体,逃出孟五德堂,变成杀手后回乡专心报复孟五德堂。天宝幼时长于察言观色、挤兑兄弟,身体残损、心思歪曲后冷血诡诈,恶贯满盈。
孟天成(老迈)——孙铁饰
从恶劣难驯的大少爷到专横嚣张的军阀,欲望直指兄弟的恋人,能拔枪相向将兄弟粗野放逐,养母眼里他是脱缰野马,他却从未有过伤家毁业之举,潦草的人生脚印始终不逾某条看不见的线,解放前夜终被唤醒。
文一佳——廖晓琴饰
她是先烈之后,对天运因敬仰而深爱,却在最终的选择中肩负起使命,嫁与他人,接受了与天运毕生的错失。
曹大欢——刘宝文饰
终其终身以蛮横的方法争取天许的爱,濒都要将生命压在天许的美好之上,好使计谋,却总弄巧成拙祸殃频出,她的终身是一场人道的拉锯式论争,一边是巴望被爱,一边是妒火中烧
燕知秋——王紫齐饰
女,孟天许的恋人,***员。与孟天许的爱情被孟天成、曹的欢的介入打断,投河被救后变成***员,中策划天成起义,与天许终成眷属。她本是软弱的小家碧玉,但多舛的命运使她变成了有着惊人承受力、为崇奉无怨无悔的兵士。
郝爽——亓肖肖饰
女,因对立封建剥削制度而离家出走的地主家大**,后参加***革命事业,在军校与孟家老五孟天慕相遇,相知,相恋,革命途中与老二孟天运接头,没想到天慕和天运是兄弟,因过错音讯孟天慕以为郝爽因为地主家庭布景被共党虐待,与共党并二哥孟天运打开奋斗,实践郝爽却是另一番人生。
李文斗——卢金聪饰
男,孟天成的保镳员,不满十八周岁的他怀着一颗急迫的抗日救国之心,伴随爸爸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后备兵员弥补团,成了孟天成的贴身保镳,最终在战场上壮烈献身。
骆阿宝——王修泽饰
男,夏青城的小舅子,因不满孟天运搅黄自个升官的事情而怀恨在心,一直在背面给夏青城出谋划策暗害孟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