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妙笔生花、匠心独运、跌宕起伏、入木三分、百读不厌、叹为观止、回味无穷、拍案叫绝的意思

2.“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什么意思?

3.语文50个成语及解释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是在苏轼的哪一首诗里

妙笔生花、匠心独运、跌宕起伏、入木三分、百读不厌、叹为观止、回味无穷、拍案叫绝的意思

百读不厌是什么意思?-百读不厌是什么意思解释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载: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匠心独运、

解释: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跌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

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百读不厌、〖释 义〗 厌:厌烦,厌倦。读几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叹为观止、词语含义: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

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残余的味道。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拍案叫绝、

字意:拍桌子(表示强烈的愤怒,惊异,赞赏等感情)案:指桌子;绝:好的。

词义: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

“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什么意思?

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语文50个成语及解释

1 唉声叹气 因为苦闷痛苦而发出的叹息.2 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3 百发百中 发射一百次射中一百次。4 百读不厌 形容文章好,经常读也不觉得厌倦。5 背信弃义 不守信用,抛弃道义。6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而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7 不屑一顾 形容对某事物非常轻视。8 步人后尘 跟着别人身后扬起的尘土。10 参差不齐 形容长短不齐,高低不一。11 哀鸿遍野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12 安步当车 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13 杯弓蛇影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14 闭门造车 关上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15 敝帚自珍: 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16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艰苦。17 弊绝风清 形容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18 别具只眼 另有一种独到的见解。19 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20 波谲云诡: 形容事态变幻莫测。21 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22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23 不经之谈: 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24 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25 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26 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27 不稂不莠: 稂、莠,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28 不落窠臼 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29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30 不名一文: 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31 人心不古: 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多用以感叹世风浅薄。

32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了出来。

33 如汤沃雪 像热水浇在雪上,比喻事情极容易解决

34 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 化。

35 茹毛饮血: 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36 塞翁失马 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37 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8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39 色厉内荏: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40 闪烁其词 :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41 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践。体,行。

42 尸位素餐: 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43 师心自用: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44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5 时乖运蹇 指时运不好

46 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已的话。

47 始作俑者: 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48 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49 受宠若惊: 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50 数典忘祖: 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是在苏轼的哪一首诗里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

原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解释:

这两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多次的品味以后,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

苏轼这两句诗语气委婉,劝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读书,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读深思”,自然会理解经典的奥妙,他日定能科场得意。

赏析:

“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前两句历来被看作是读书治学的重要门径。这里面实际包含着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熟读,一种是深思。熟读,就是反复阅读。苏轼告诫安惇:对经典著作应当“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久而久之,烂熟于心,自然能够融会贯通。即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这种方法在中国古代是被格外强调的。这种方法虽然忽视了思考的过程,有些机械,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便会终生难忘。因此,熟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感悟的过程。东汉末年董遇,对《老子》和《左传》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请教,他却不肯教,而是说:一定要先读上一百遍,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当然,“百回读”只是强调多读,并非一定要读一百遍。阅读的次数和对内容的理解应当是成正比的。北宋哲学家程颢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浏览过的书,虽然也有印象,但总是不牢固,容易遗忘,要用时它也不来,而熟读成诵的书,则变为自己的东西,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在思考问题时,也容易联想,左右逢源。

熟读还必须与深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在《劝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读出书中的妙处,就如吃饭时只顾狼吞虎咽一样,虽然填饱了肚子,却不知其中滋味。《南齐书陆澄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陆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曰:‘陆公,书橱也。’”后来,人们将只知读书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戏称为“书橱”。读书不仅是获得知识,而且应学以致用。而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永远离不开思考的过程。伯乐的儿子按图索骥,结果找到的千里马竟是一只癞蛤蟆。之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是因为伯乐的儿子只知机械地照搬书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