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啊-行将就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
2.用一个成语评价 病入膏肓中的晋景公的成语
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
行将就木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亡。
如下:
1.行将就木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该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亡;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内部异常混乱。
2.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准备立妃子骊姬为夫人,但因占卜结果不好而放弃了,这让骊姬非常不满。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做太子,她就开始设计陷害太子申生。有一次,申生打猎归来,将做好的酒肉呈给献公,骊姬却趁机在其中下毒,并有意让献公发现了,她诬陷太子申生要害献公,申生只好自杀。
3.骊姬除掉太子后,怕他的两个弟弟公子重耳和夷吾报复,就又诬陷他们两个是太子的同谋。迫于无奈,重耳只好逃到自己的封地蒲城,夷吾则逃往屈地。第二年,晋献公又派兵攻打蒲城,追杀重耳。蒲城人同仇敌汽,要抵抗晋献公的军队。
4.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现在我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所以我还是逃走为好。”于是,他又逃亡到了翟国(狄人所在的地方),狄人对他很好。
5.当时狄人正在征讨一个叫咎如的部落,俘获了这个部落首领两个漂亮的女儿,一个叫叔隗,一个叫季隗,他们把这两个女子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季隗,把叔隗嫁给了随从赵衰。季隗生下伯树、叔刘二子,叔隗生下了赵盾。
6.他们在翟国一住就是十二年,重耳夫妻和其他人相处融洽,相安无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晋献公了,有人想接重耳回国为君,但没能成功。最后夷吾做了国君,即晋惠公。重耳也想回国为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7.为此,他不得不离开翟国,准备周游列国,以便寻求能够支持自己的力量。他准备先到齐国去,因为当时的齐国已经是中原霸主,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他当上国君。乱世之中,他没有办法带着自己的夫人去成就功业,就只好把她和孩子留在了翟国。
8.临行前,他对季隗说:“请你等我二十五年,那时如果我还不回来接你,你就再嫁人吧。”季隗含泪答复他说:“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就是个要进棺材的人了,还嫁什么人呢?不过你放心地去吧,我会等你回来。”
9.于是重耳舍下妻儿前往齐国,为他的复国大计努力去了。后来,重耳又去了很多的国家,历尽了艰辛,最后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做了晋国的国君,就是晋文公。狄人听到晋文公即位的消息后,就将季隗给他送了回来,他们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
用一个成语评价 病入膏肓中的晋景公的成语
行将就木
xíng jiāng jiù mù
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来指临近病或老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将;不能读作“jiànɡ”。
辨形木;不能写作“目”。
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
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例句(1)帝国主义和一切派~;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2)我虽年近八十;~;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一份力量。
英译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解释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亡。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于将要的人;也用于动物以及将消亡的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奄;不能读作“yān”;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奄;不能写作“淹”或“掩”。
近义词气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义词生龙活虎、生气勃勃、朝气勃勃
例句原来红极一时的蜡烛厂现在已经负债累累;~了。
英译critically ill with a little breath
命在旦夕
mìng zài dàn xī
解释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去。
出处唐·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危险
近义词命在朝夕
例句今日之中国,又积数千年之沈疴,合四百兆之痼疾,盘踞膏肓,~者也。 ◎清·《新民说·附录》
英译be at death's door
岌岌可危
jí jí kě wēi
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出处《孟子·万章下》:“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事物或局势危险多用此语。一般作谓语。
正音岌;不能读作“jǐ”。
辨形岌;不能写作“急”。
近义词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反义词稳如泰山、安如磐石
辨析~和“奄奄一息”、“摇摇欲坠”;都有“万般危急”的意思。但~常用来指局势危难紧急;多用于国运、政局、战局、局势等没有生命的东西;“奄奄一息”有时指生命垂危;有时也用来指大量生命的东西;但这是比拟的用法;“摇摇欲坠”可用来形容地位、制度等就要崩溃;也可形容人或其他东西就要坠落。
例句教学楼年久失修;一场暴风雨后;它更加~。
英译in imminent danger
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结构主谓式。
用法可用于形容人的生命危险或形势的危急就在眼前。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夕;不能写作“歹”。
近义词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义词安如磐石
辨析~和“危如累卵”都含有十分危险的意思。~着重指危险就要发生;多用于生命;“危如累卵”着重指危险的程度;多用于地方的防守;房屋的倒塌等事物。
例句(1)这位工人全身大面积烧伤;生命~。
(2)城里兵力薄弱;~。
英译Danger may come any time。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请平原相刘备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对刘备说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围,刘备立即派精兵3000随太史慈前去,起义军见援军已到,立即解除对都昌的包围。
朝不保夕
zhāo bù bǎo xī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形容形势危急;也形容生活极端困难或病情严重。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朝;不能读作“cháo”。
近义词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反义词安然无恙、高枕无忧
辨析“朝不虑夕”和~都形容形势危急。但“朝不虑夕”可强调“只能顾眼前”的意思;~可强调随时保不住的意思。
例句奸臣当道的情况下;耿介直言、忠贞不二的臣子;又有哪一个不是~;危如累卵。
英译not to know in the morning what may happen in the evening
成语故事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朝不虑夕
zhāo bù lǜ xī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近义词朝不谋夕
反义词高枕无忧
例句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
成语故事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气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
解释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补语。
正音奄奄;不能读作“yān yān”。
辨形息;不能写作“吸”。
近义词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反义词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辨析~和“奄奄一息”都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垂危”;引申为事物将亡。但“奄奄一息”比~语气重。
例句(1)这个病人已经~;医生也已无力挽回了。
(2)他爷爷得重病住进了医院;已~。
英译at the point of death
成语故事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晋武帝,说祖母已经气息奄奄,两人形影相吊、相依为命,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解释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出处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贬义。用于人;也常用于面临解体或崩溃的政权、军队以及其他集团。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苟;不能写作“荀”;延;不能写作“廷”;残;不能写作“惨”。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不屈、视如归
例句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宜春道:‘未之人;~;连这碗素饭也是多吃的;还吃甚荤菜?’”
英译try to prolong one\s exhausted panting
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叫做赵简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猎时,突然发现一只狼从林中窜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后带箭拼命奔逃,赵简子驱车追赶。这条狼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山狼”了,这条狼被后人评选为忘恩负义的形象代言人。这时,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赶着一头驴,驴驮着一袋书。他走着走着,正好迎面碰到了那只正在逃命的中山狼。这只狼见了东郭先生,就说:“先生不是专门济困扶危吗?从前毛宝曾买一只乌龟放生,后来他在战争中逃命,乌龟载他过江;一个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条蛇,后来蛇就衔来名贵的珠子报答。您让我躲在书袋里,勉强维持这一线生命(这是用现代白话文说苟延残喘的意思,原文即为此成语)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后一定会像龟蛇那样报答您!”东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装在书袋里,把书盖在上面。当赵简子追上来时,向东郭先生打听狼的下落,东郭先生说不知道。东郭先生骗走了赵简子一行后把狼放了出来。而此时狼说自己饿了,你帮人帮到底吧,说着要吃掉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农夫恰巧路过。农夫问明原因后,把狼骗回东郭先生装书的口袋,抡起锄头,几下就把它打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