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门,唯人所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谁说的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22 0
  1.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 福祸无门 唯人自招的意思
  3. 命有已作,相有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什么意思
  4. 感应篇原文及解释
  5. 祸福无门,唯人是召。这句古语出自哪里?
  6.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意思
  7.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是什么意思

唯人自招上一句是祸福无门

出自宋代佚名的《太上感应篇》

原文节选:

祸福无门,唯人所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谁说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译文: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

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大家都厌恨他,刑罚祸害跟着而来。吉祥之事,没有他的份儿。凶煞恶煞使他受灾殃。到了年寿已减尽时,就是死期。三台神君掌金玉,禄位,土田;北斗神君掌延生,注死,祸,福。他们在人的头上,记录人的罪恶,夺其纪算。

释义:

道家的经典《太上感应篇》劈头第一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真是千古名言,经典至极。诸君不信,可放下成见细心体悟之。

另有一句:“夫心起于善,福虽未至,而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祸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这些话在我年轻时是一律当做迷信而予以排斥的,现在看来,真为自己的轻薄无知而自惭形秽。

之所以不信,可能是因为太深奥了吧!而且那时候满脑子都是无神论,后来才知道,所谓神,原来还可代指自然规律,便觉恍然大悟老人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善,种恶得恶”,这就好理解得多。

种地就是因果,种什么收什么。栽南瓜不能结豆角,栽茄子焉能长西瓜?再比方上班就是因,拿工资就是果,随着你上班时间的长短,你的工资其实是同时也在一分一厘的增长。

1+1就是因, 得2就是果。敲钟是因,钟响是果,而且敲与响是同时同步的,钟声就是对敲钟人的回报,这就是报应。我们的一言一行、一心一念,无不在因果之中,而且真的是如影随形,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要联系***和全句来看。

一、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经典,***告诉我们,天地之间,都有司过之神,而每人头上,身上也都有神灵,记录着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善恶事。

正如俗话所谓:举头三尺有神灵。劝诫我们,我们人我所作所为,应当谨慎守纪,莫作违法犯科之事,身上神灵,会将我们所作所为之事,记录在册,每到庚申日(古代计时方法),就会?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天庭就会根据每人平时所作罪过,计量轻重,轻则夺算(一百天为一算),重则夺纪(十二年为一纪,夺纪夺算此处指减损我们的寿命),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正是此意。

此处祸福自招,当然并不是司过之神,有意给我们要定过判罪,如若自己无作,司过之神又何来给我们定罪?看到此处,也许有许多读者会认为,这天上神灵,是古时封建迷信,世上本不存在,又何来有给我们定功过之说?

此处,待作者给诸位解释:你虽不信天上人间有此神灵,但当相信,社会人间自有司法机构存在,神灵就好像我们的检察官,天曹就如我们的***,我们作奸犯科之事,就如司法官给我们作法律裁决,根据我们犯罪轻重而作裁决一样。所以,勿以为不存在就存侥幸心理,此心存不得!

二、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的报应,就好像影子一样,随时随地跟着我们。有人说,我做了坏事,也看不到有什么报应啊?或者有一些贪官污吏,做了那么大的官,贪了那么多的钱,也不见他有什么报应?诸位,你可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但凡是做善恶业的,没有不受报应的。

你看不到的,不代表没有。要么是时候没到,要么是他自己在受报了,只不过可能这种报应先报在他的健康,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他的儿女,你暂时看不到,所以才会说没有。而古往今来,行善为恶而没有报应的,是没有的事。古时人心纯朴,一般平民百姓都相信善恶有报,所以不敢随便造恶。

而现代人心险恶,社会风气越加陋劣,所以提倡?祸福唯人,善恶有报?,是有其特殊之意义和迫切之需要矣!

福祸无门 唯人自招的意思

意思是: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

善恶感应,不差分毫,如同人做一件善事,起初没有想到会有善报,但善报自然会来,做了一件恶事,起初也没想到恶报到来,但恶报自然会来。如同形与影,影子一步也不离形。如果能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历史

《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它以儒家现实的封建***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社会、家庭的严谨秩序,故而博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同时,那些诚心修道者也推崇它,因为它不同于一味要求人们凝神思道,清心静虑的心灵修炼术,而是具体、现实地提出了行善得道的方式,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现实的生活方式也能到达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百度百科-太上感应篇

命有已作,相有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福和祸不是凭空产生,都是人自找的。。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春秋-左丘明

原文节选:

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愠而不出。闵子马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

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官次。季孙喜,使饮己酒,而以具往,尽舍旃。故公鉏氏富,又出为公左宰。

译文:

季氏让公鉏担任马正,公鉏怨恨,不肯做。

闵子马见到公鉏,说:“您不要这样,祸和福没有门,在于人们所召唤。做儿子的,只怕不孝,而不怕没有地位。恭敬地对待父亲的命令,难道会没有变化吗?如果能够孝顺恭敬,富有可以比季氏增加一倍。邪乱不合法度,祸患可以比老百姓增加一倍。”

公鉏同意他的话,就恭敬地早晚问父亲安,谨慎地执行任务。季武子高兴了,让他招待自己喝酒,而带着饮宴的器具前往,季氏把器具全部留下给他,公鉏氏因此致富。又做了鲁襄公的左宰。

扩展资料:

《左转》经典名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百度百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百度百科-左传名言

感应篇原文及解释

字面解释:命是自己造的 一切的现象是心念造成的 福和祸不是凭空产生 都是人自找的。

这是讲因果报应的句子,前两句的语调像是佛家的,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出自《太上感应篇》 你想详细了解就仔细读一下 《太上感应篇》 上面把善恶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 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书写者,而改造命运的办法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扩展资料: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太上感应篇

祸福无门,唯人是召。这句古语出自哪里?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翻译: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

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大家都厌恨他,刑罚祸害跟着而来。吉祥之事,没有他的份儿。凶煞恶煞使他受灾殃。到了年寿已减尽时,就是死期。三台神君掌金玉,禄位,土田;北斗神君掌延生,注死,祸,福。他们在人的头上,记录人的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体中,(上尸神彭倨,中尸神彭质,下尸神彭矫,)分别居于人脑,胸,腹部,每到庚申日(每六十天有一日)时常进见天曹,检举人的罪过。每月最后一天,灶神也会检举一家的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意思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原文]

富贵由天未可求,人生何必苦营谋。

逞奸空用千般计,负义难逃罚作牛。

马氏田园归旧主,叶家事业沐新庥。

子孙昌大门庭盛,迁善从来报自优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是什么意思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意思是:人的祸害***并不是由外在的门路引起的,而是人自己感召来的;人作善行或恶行会得到相应的报应,就像人的影子总是跟随身体一样,不会有丝毫偏差。这句话强调人自身的行为对祸福的影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的意思是,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人的因果关系。

有些人以为改变方位、风水或名字就可以改命。但是,如果这样就能改变命运,那么看相***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他自己的命运?如果改个名字可以富贵,那么改名字的人早就富贵了。

因为相随心转,所以,心念转变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