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锣开道是成语吗,鸣锣开道意思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1 0
  1. 开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2. 鸣锣的意思鸣锣的意思是什么
  3. 鸣金收兵和鸣锣开道的区别是什么
  4. 求《孟子 离娄章句下》的全文翻译

笼街喝道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外出时侍从人员鸣锣开道,吆喝街坊上的行人回避;表示仪仗的威风。

一、基本释义

笼街喝道,汉语成语,拼音是 lóng jiē hè dào,意思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外出时﹐侍从人员鸣锣开道﹐吆喝街坊上的行人回避;表示仪仗的威风。出自《旧唐书·温造传》:“臣闻元和、长庆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出行。

鸣锣开道是成语吗,鸣锣开道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笼字造句如下

1、看看一个笼子中的布谷鸟吧!它虽然享受着主人的溺爱,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它多么希望回到自己向往的大自然啊!可是它无能为力,只有在笼子里“布谷,布谷”地叫着,声音是那样伤感。

2、仓鼠“钻地”的本领也很强。每天,仓鼠会躺在大笼子里晒太阳,笼子里铺满了刨花,就像地毯一样,仓鼠常常往刨花里面钻,看着仓鼠,心想:***鼠怎么钻不见了呢,大概是在和我捉迷藏吧!

3、我在竹笼边,玩着一只小蚱蜢。蝈蝈猛地蹦到竹笼条上,眼睛睁得大大的,我把小蝗虫放到竹笼里,蝈蝈用鼻子嗅了嗅,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心满意足地在笼子内散步。我吓了一跳:蝈蝈不仅吃蔬菜,还吃昆虫呢。

4、我忍不住把它从笼子里抱出来,它惊恐地挣扎着,用恐惧的小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说: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发现它头上的羽毛又短又密,摸一摸,滑溜溜的,它肚子一起一伏,腹部的羽毛又松又软,摸起来还热乎乎的。

5、梦想就像一只小鸟,你决不能将它束缚在笼子中,一定要伸出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展开双翅,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开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总的来说就是做一件事情---正式上路,上道--开张--也有规模宏大的宣传、开张的意思

古语是-军队行军打仗--开始行军的时候会鸣锣开鼓---也就是鸣锣开道--向外部宣示----我来了--我到这了----

鸣锣的意思鸣锣的意思是什么

1. 开字4字成语有哪些

春暖花开、异想天开、笑逐颜开、茅塞顿开、开诚布公、继往开来、开天辟地、左右开弓、开基立业、喜笑颜开、不可开交、皮开肉绽、开阔眼界、豁然开朗、开疆辟土、开源节流、开门揖盗、开宗明义、大开眼界、旗开得胜、开门见山、情窦初开、信口开河、网开一面。

一、异想天开释义: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译文:这个想法可真算得上是离奇而不切实际了。

二、开诚布公释义: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译文: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

三、继往开来释义: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

译文:先生继承圣人学说,发扬自己的观点来学习,有继往开来的功绩,功劳对天下来说是非常大的。四、左右开弓释义:比喻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者一只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

也指同时做几项工作。出处:元·白仁甫《梧桐雨》:“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译文:微臣左右两只手皆可张弓搭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五、不可开交释义: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

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出处: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四回:“两口子正在吵得不可开交。”

译文:夫妻二人正在吵架,一时间无法解开。

2. 以目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目不别视mùbùbiéshì目不苟视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目不给赏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目别汇分指分门别类.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 *** 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目不给视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目不旁视视:看.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目不忍覩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目不忍见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目不忍见,耳不堪闻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目不忍视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眼睛不忍看,耳朵不忍听.形容景象极其悲惨.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目不识字指一个字也不认得.目不妄视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目不暇给暇:空闲;给:供给.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3. 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合自如: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开路先锋: 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开门见山: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开门揖盗: 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山祖师: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开源节流: 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开足马力: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开口见喉咙: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见天: 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同“***见日”。

开心见胆: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开眉笑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同“开眉展眼”。

开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开阔眼界: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开口见胆: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同“开口见心”。

开阶立极: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开疆展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疆拓宇: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疆拓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开疆拓境: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花结实: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

开华结果: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开国承家: 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开门延盗: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

***见日: 开:散开。拔***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开门七件事: 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开科取士: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开雾睹天: 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开国元老: 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基立业: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开国元勋: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开台锣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的开头。

开怀畅饮: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开国功臣: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开山鼻祖: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开锣喝道: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开口见心: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开疆辟土: 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4. 第一个字是“开”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开开头成语:

开山祖师、

开国元老、

开源节流、

开山鼻祖、

开华结果、

开门延盗、

开阶立极、

开国功臣、

开柙出虎、

开宗明义、

开疆拓境、

开口见胆、

开口见喉咙、

开门见山、

开疆拓土、

开心见诚、

开花结实、

开锣喝道、

开弓不放箭、

开基创业、

开物成务、

开利除害、

开疆辟土、

开门揖盗、

开口见心、

开路先锋、

开疆拓宇、

***见日、

开花结果、

开诚相见

开国元老、

开阶立极、

开国功臣、

开宗明义、

开心见肠、

开口见胆、

开疆拓土、

开基立业、

开国元勋、

开山始祖、

开诚布公、

开疆展土、

开物成务、

开阔眼界、

开台锣鼓、

开山老祖、

开怀畅饮、

开门揖盗、

开合自如、

开花结果、

开眉展眼、

开心见胆

5. 口字开四字成语有哪些

绝口不提: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满口异议:

延口残喘: 延:把时间向后推移。延长残余的喘息。指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异口同辞: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赞不绝口:

赞口不绝:

血盆大口: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绣口锦心: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话就说。

信口胡言: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相与一口: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畏口慎事: 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惟口起羞: 指言语不慎,招致羞辱。

枉口拔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

6. 开( )进( )四字成语

没有与“开 进”相关的成语!『包含有“开”字的成语』“开”字开头的成语:(共52则) [k] 开诚布公 开诚相见 开弓不放箭 开国承家 开国功臣 开国元老 开国元勋 开怀畅饮 开花结果 开华结果 开花结实 开合自如 开基创业 开阶立极 开基立业 开疆辟土 开疆拓境 开疆拓土 开疆拓宇 开卷有益 开疆展土 开口见胆 开口见喉咙 开口见心 开科取士 开阔眼界 开利除害 开锣喝道 开来继往 开路先锋 开门见山 开门七件事 开眉笑眼 开门延盗 开门揖盗 开眉展眼 开山鼻祖 开山老祖 开山始祖 开山祖师 开台锣鼓 开天辟地 开物成务 开雾睹天 开柙出虎 开心见肠 开心见诚 开心见胆 开源节流 ***见日 ***见天 开宗明义 第二个字是“开”的成语:(共27则) [b] 别开生面 别开蹊径 别开一格 [d] 大开大合 大开方便之门 顿开茅塞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开眼界 [g]广开才路 广开言路 [l] 另开生面 [m] 眉开眼笑 免开尊口 [p] 皮开肉绽 [q] 七开八得 旗开得胜 [t] 天开地辟 [w] 网开三面 网开一面 [x]心开目明 [y] 云开见日 云开见天 眼开眉展 运开时泰 云开雾散 云开雾释 晏开之警 第三个字是“开”的成语:(共29则) [b] 遍地开花 不得开交 不可开交 [f] 饭来开口 逢山开道 逢山开路 [h] 豁然开朗 豁然开悟 [j] 继古开今 禁舍开塞 继往开来 [k] 枯树开花 [m] 鸣锣开道 漫天开价 [p] ***开天地 [s] 顺口开河 树上开花 三阳开泰 [t] 铁树开花 铁树开华 [x]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y] 揖盗开门 一画开天 [z] 纵横开合 纵横开阖 左右开弓 “开”字结尾的成语:(共20则) [b] 八字打开 [c] 春暖花开 诚至金开 [h]涣尔冰开 [j]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见钱眼开 金石可开 金石为开 [m] 茅塞顿开 妙想天开 谬想天开 [q] 情窦初开 奇想天开 [s] 善门难开 [t]铁树花开 [x] 喜笑颜开 喜逐颜开 笑逐颜开 [y]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异想天开 “开”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2则) [s] 是非只为多开口 狮子大开口 『包含有“进”字的成语』“进”字开头的成语:(共84则) [j] 进本退末 进谗害贤 进寸退尺 进道若蜷 进道若蜷 进道若退 进德修业 进德脩业 进俯退俯 进可替不 进可替否 进利除害 进禄加官 进旅退旅 进壤广地 进荣退辱 进锐退速 进善惩恶 进善黜恶 进善惩奸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进善退恶 进身之阶 进退跋痜 进退出处 进退触篱 进退存亡 进退触籵 进退迍邅 进退狐疑 进退可度 进退可否 进退狼狈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 进退路穷 进退履绳 进退荣辱 进退失措 进退失据 进退失踞 进退双难 进退失所 进退首鼠 进退失图 进退损益 进退无措 进退唯谷 进退惟谷 进退维谷 进退维亟 进退维艰 进退惟咎 进退无据 进退亡据 进退无路 进退无门 进退为难 进退无所 进退无途 进退无依 进退消长 进退消息 进退有常 进退有度 进退有节 进退应矩 进退裕如 进退中度 进退中绳 进贤拔能 进贤黜恶 进贤黜奸 进贤黜佞 进贤达能 进贤进能 进贤屏恶 进贤任能 进贤退奸 进贤退佞 进贤退愚 进贤兴功 进贤用能 进种善群 第二个字是“进”的成语:(共11则) [b] 不进则退 [c] 寸进尺退 [f] 分进*** [g] 更进一竿 [h] 后进领袖 后进之秀 [j] 精进勇猛 [l] 旅进旅退 [n] 难进易退 [r] 日进斗金 [t] 跳进黄河洗不清 第三个字是“进”的成语:(共16则) [b] 鞭擗进里 不栉进士 不知进退 [c] 出处进退 [d] 得步进步 得寸进尺 [j] 加官进爵 加官进禄 拒虎进狼 拒狼进虎 进贤进能 [p] 漂母进饭 [t] 退旅进旅 推贤进善 [y] 以誉进能 [z] 招财进宝 “进”字结尾的成语:(共24则) [b] 倍道而进 倍道兼进 [c] 长驱直进 [f]翻然改进 [g] 高歌猛进 竿头日进 [j] 兼程并进 兼程前进 见可而进 急流勇进 [l] 了不长进 里出外进 [p] 平流缓进 [q] 齐驱并进 齐头并进 [t] 突飞猛进 [w] 稳步前进 [x] 循次而进 循序渐进 [y] 烟不出火不进 盈科后进 依流平进 以退为进 [z] 知难而进 “进”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5则) [b]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j]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q]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鸣金收兵和鸣锣开道的区别是什么

鸣锣的词语解释是: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_聚众。

鸣锣的词语解释是: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_聚众。结构是:鸣(左右结构)锣(左右结构)。拼音是:míngluó。注音是:ㄇ一ㄥ_ㄌㄨㄛ_。

鸣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引《元史·刑法志四》:“诸军官_财聚众,张设仪卫,鸣锣击鼓,迎赛神社,以为民倡者,笞五十七。”郭灿东《黄巢》第三章七:“王处存便命鸣锣收军。”

二、国语词典

敲锣。

三、网络解释

鸣锣鸣锣,读音míngluó,汉语词汇,释义为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关于鸣锣的诗句

槌鼓鸣锣人看好共敌军擂鼓鸣锣鸣锣撼岩谷

关于鸣锣的成语

锣鼓喧天敲锣放_密锣紧鼓开台锣鼓开锣喝道敲锣放炮敲锣打鼓擂鼓筛锣

关于鸣锣的词语

金锣腾空锣鼓喧天收锣罢鼓敲锣打鼓密锣紧鼓紧锣密鼓开台锣鼓鸣锣喝道敲锣放_敲锣放炮

关于鸣锣的造句

1、这种言论只能为谣传者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

2、所以鸣锣开道也被称为“鸣锣喝道”。

3、士兵为***队伍护驾,鼓手为其鸣锣开道。

4、经济***的现实目标是为信用制度的建立鸣锣开道,理想目标是促成经济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5、在击鼓、鸣锣、奏乐和起航号子声中,一群神***飞扬的渔姑,身着海天蓝缀八面光的鱼鳞服,手擎鱼灯以粗犷奔放的舞姿,绕着巨龙逆流搏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鸣锣的详细信息

求《孟子 离娄章句下》的全文翻译

场景、意思不同。根据《成语词典》信息查询显示:鸣金收兵意思是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鸣锣开道意思是封建官吏出行,有人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鸣金收兵运用于战斗暂时结束的场景,鸣锣开道运用于封建官吏出行的场景。

原文

子严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④,徒杠⑤成;十二月,舆梁(6)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7)人可也,焉得***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 悦之,日亦不足矣。”

译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 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读解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正是孟子的意思。

子产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去帮助老百姓过河,这事在一般人看 来是属于爱人民的美德,因此传为美谈。但孟子从政治家的角度 来要求子产,则认为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治末而没有能够治本, 于事无补。与其你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帮助老百姓过河,倒不如利 用你手中的权力他们把桥修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使他们 再也没有过河的烦恼。

也就是说,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 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下一篇(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离娄下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 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②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 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齐宣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下也应为过去的君主展孝。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臣下有劝谏,君主接受;臣下有建议,君主听从.政治上的恩惠下达到老百姓。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打发人送他出国境,并派人先到臣下要去的地方作一番安排布置, 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就叫做三有礼. 这样做了,臣下就会为他服孝。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 受;建议,君王不听从。政治上的恩惠到不了老百姓身上。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把他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使他到 所去的地方穷困万分,离开的当天就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君臣之问像仇敌一样,还有什么孝可服呢?”

读解

 所谓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又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 至今传为美谈。

其实,何止君王用臣下如此,现代的用人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不然的话,反目成仇,两败俱伤,也就君不君,臣不臣;领导不领导,被领导不被领导了。

那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不会做***罢。

下一篇(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离娄下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原文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①,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②。”

译文

  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 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 不能用寸来计量了。”

读解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三字经》贤者为师,团结大家一道进步;能者为师,帮助大家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都有教育熏陶他人的义务。否则,所谓的 “好人”又好在哪里呢?

模拟西方圣哲的话来说:“人啊,你们都是上帝的子民。要互爱,不要抛下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不管!”

所以我们要搞“希望工程”,要搞“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

下一篇(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离娄下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

原文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读解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 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 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所以,一定 要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 也。”(《论语?子张》)正是孟子这里的意思。 总起来说,儒家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 有所选择而为,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是一家人。

下一篇(言人不善,如后患何)

离娄下

言人不善,如后患何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

  孟子说:“说人家的坏话,招来后患如何是?”

读解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人的劣根性的确如此。 不过,如果有人专以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为乐趣,嗜痂成癣,那 么个个专用名词赏给他(她)了,叫做--长舌妇! 孔子曾经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我们也曾给这种道听途说者送了一个称号,叫做“小广播”。 与小广播相比,长舌妇如何? 小广播不一定是长舌妇,但长舌妇八九不离十是小广播一个。 小广播免费直销消息,义务广告,以先听为快,以消息灵通 为荣。无聊! 长舌妇东家长、西家短,以窥人隐私为快,以暗箭伤人为乐。 可恶! 小广播愚,长舌妇恶。 如果说,对小广播,我们要告之以“且住,且往!”那么,对 长舌妇,就应该“老鼠过街,***喊打”了。

下一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离娄下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 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读解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 “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 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 的。

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亦即“信”的通权达变问 题,我们在《论语》的有关读解中已说得很多。这里只作简单重 申,即,一方面,“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最典型的强调就 是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另一 方面,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用我们所说的最为 极端的情况就是,难道对你的敌人也要讲“信用”吗?所以.要 根据具体情况而通权达变。通权达变的标准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 “惟义所在”。这是最基本的不能放弃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实 际生活中掌握的原则。

有了原则,当然就要好办得多了。

下一篇(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离娄下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

注释

①赤子:婴儿。

译文

  孟子说:“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读解

老玩童么?

当然不是。

伟大的人胸怀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而童心纯真不伪,本色自然。

宰相肚里之所以能撑船,是因为他不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利,一孔之见,而能够保全自然无伪的本色,永远以一种童心般的新奇 和纯真面对这个世界,生机蓬勃,以至于无的不知,无所不能。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纯真,二是大度。正是在这两点上,我们可以找到真正伟大的人物与童心的相通之处。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章)

  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二章》你看那众人应对攘往,好象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 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婴儿一样。

  老子的本意是宣扬归朴返真,淡泊宁静。不过,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结起来说,真正伟大的人,倒不像我们一般小鸡肚肠的人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有时候表现出来,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下一篇(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离娄下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

注释

①资:积累。②原:同“源”。

译文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读解

深造的目在于自得。

自得就是自己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简言之,自得是内功,而不是招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招式是做够了的,但内功却一点也没有,所以,一旦过硬检验起来,就只有溜之大吉。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现代学者莫不以南郭先生为耻,而其行为类似南郭先生的却不在少数。他们或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有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装点门面。其招式花样翻新,不一而足。要害都在于不求自得而求得之于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怕自己没有才能,与孔子所说“不惑人之 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的精神恰恰相反。

总而言之,还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 “欲其自得之’就是为己,反之则是为人。孔、孟论学问之道, 用心良苦。你我读书人理应深省,以免误入歧途。

下一篇(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离娄下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读解

真理原本是至简至约的,一半是因为我们理解的需要,一半是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口,那老师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哩。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要恨无地洞可钻的。比方说, “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都明白,一说***都糊涂。 所以,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入浅出,出博返约。

教学如此,演说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

博学评说是手段,归于简约才是目的。

下一篇(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离娄下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能服大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单凭善就想陵人心服,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要用善去培养教育人,才能够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而想统一天下,这是不可能的。”

读解

关键是“养人”。

服人服心,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视而身体力行。

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一言以蔽之,多么“善”。不通过“养人”--培养教育,怎么能够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

就是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吗?

下一篇(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③,不舍昼夜,盈科④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⑤。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6)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7)过情,君子耻之。”

译文  

徐子说:“孔子曾多次赞叹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竭,奔流不息。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问的暴雨一样,虽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于酒枯竭。所以,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读解

孟子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阐发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要求大家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其实,我们在《韩诗外传》里发现了孔子自己对于为什么要 “亟称于水”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问题是由子贡提出的。子贡说:“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观察,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是用水来比拟人的道德啊!水到处给予而无私,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所到之处万物生长,这不是像很有仁爱吗?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道理,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浅处 流淌,深处莫测高深,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奔赴深渊大谷而毫 无疑惧,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不是像很明察吗?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脏东西进去,干干净净出来,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水面永远是平的,这不是像很公正吗?不求一概满盈,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 无论经过多少曲折,始终向东流,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正因为水有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观察。”

这简直就是一首水的赞美诗啊!生动而深刻。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观水去呢?

下一篇(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离娄下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读解

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

在今天,这已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了。可孟子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至于那一点儿到底在什么,他在这里没有说。不过,我们在《滕文公上》)里曾听他 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可见,在孟子看来,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没有精神方面的东西。这和我们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基本吻合的,即,人的动物 本能方面,亦即其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亦即其社会属性是非动物性的,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一方面。既然如此,高尚的人当然就应该发展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方面。所以,孟子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往往容易 忽视这一点,只有品质高尚的人才注意保存和发展这一点。比如说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那就是标榜“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自然是“近于禽兽”了。当然,孟子也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饱食、暖衣、逸居”,要求人们不食人间烟火,苦行禁欲。而是认为应该像舜帝那样,“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从一般事物的道理和人类的常情出发行仁义之道,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不顾人之常情。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都不可废弃。这一点,当然也是符合我们今天的基本观点的。

下一篇(两可之间,最是为难)

离娄下

两可之间,最是为难

原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 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译文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的,死了有损勇敢。”

读解

与著名的“鱼与熊掌”二者必居其一选择不同,孟子在这里摆给我们的,是一种两可之间的选择,而且要为难得多。比如说,***越货还是遵纪守法?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 难题,可是,吃回扣还是不吃?收红包还是不收?这对很多人来 说,却是相当考人的难题了。

就孟子所举的情况来看,“取伤廉”是比较好理解的,可“与伤惠”和“死伤勇”却有些令人费解。揣摩起来,所谓“与伤 惠”大概是说,在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情况下,还是不给与的好。因为,“济人须济急时无”,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周 急不继富”(《论语?雍也》)的意思。不然的话,给予了反而有滥施恩惠的嫌疑,反而于真正的恩惠有所损伤。这就是“与伤惠”。至于说“死伤勇”,则是指我们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有 时候活下来比死去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强的战胜困难和耻辱的毅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了死,很可能给人以轻生的感觉, 当然就是于勇气有所损伤的了。这就是“死伤勇”。

有人认为,孟子之所以举出“与伟惠”和“死伤勇”,是因为战国时代豪侠风气盛行,四豪滥施恩惠,荆(轲)聂(政)刺客 轻生,所以孟子针砭时弊,引以为戒。(毛奇龄《圣门释非录》引全履祥语)

如此说来,倒是一个时代性的话题了。那么,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时代意义的是什么呢?

恐怕就是“取伤廉”了吧!

下一篇(逢蒙杀羿,里也有过)

离娄下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

译文  

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 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 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从前郑国派子濯 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 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 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给他驾车的人说:‘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 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庚公之斯 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 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直。’庚公之斯追上来了, 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 能够拿引’庆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 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下一篇(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

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像西施那么美丽的女子,如果她沾染上污秽恶臭的东西,别人也会捂着鼻子走过去;虽然是一个面貌奇丑的人,如果他斋戒沐浴,也同样可以祭祖上帝。”

下一篇(爱人者人恒爱之)

离娄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了。不是仁爱的事不于,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

下一篇(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离娄下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译文  

 孟子说:“通常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色享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

下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

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由于百度的回答有长度限制 所以我把后面那几篇的 原文 注释 解读 都删了

你要是要的话 可以给我你的邮箱

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