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圣功也出自哪里_蒙以养正 圣功也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5 0
  1. 蒙以养正是什么意思
  2. “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与”的下一句是什么?
  3. 蒙以养正的意思是什么
  4. 养正毓德有关的故事
  5. 蒙以养正,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6. 启蒙养正,博学笃志
  7. 百科四字经的媒体推荐

基本解释

(1).谓至圣之功。《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唐玄宗

蒙以养正圣功也出自哪里_蒙以养正 圣功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幸凤泉汤》诗:“阴谷含神爨,汤泉养圣功。”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

庄生

欲蔑圣功,以清虚无累之至为神人,妄矣。”

(2).谓帝王的功业。《晋书·乐志下》:“肃肃清庙,巍巍圣功。”

韩愈

《平淮西碑序》:“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李东阳

《重谒孝陵有述》诗:“日月无私照,乾坤仰圣功。”

(3).神灵的功力。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丘处机论海潮》:“大抵海水盈缩,譬乾象纵横耳,於理则无有边际,随风飘荡,莫能定准,何乃昼夜循环,不差度数,亦圣功道力不可思议耳。”

蒙以养正是什么意思

《蒙》以养正:何言“通达”,又言“圣功”?

《蒙》以养正:何言“通达”,又言“圣功”?

《论语·八佾篇》中有记载这样一则。子夏问孔子:“《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就是先有素色底子,然后再画画”。

子夏进一步问道:“礼也在之后吗?”

孔子对这个问题非常满意,开心地说:“启发我的正是子夏啊!今后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对***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视。

子夏从老师对一个诗句疑问的解答,进一步独立思考,引申出礼乐在仁义之后的见解,得到了孔子“共论《诗 经》”的高度肯定。

南宋理学***朱熹也曾告诫***:“书要你自去读,道理要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强调学生应该自求、自省、自得

万物克服了《屯》卦之始生阶段的艰难,进入了一个初生蒙昧的阶段,于是出现了易经的第四卦《蒙》。

蒙卦的卦象是“山水蒙”。山在上而水在下,犹如山下流出的清泉,像初生期的幼稚阶段。

***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她的卦辞也有三层意义:“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卦先言通达;再说蒙昧之时,山下有险,适宜培养正道;而且要真诚恭敬的去求学,去培养道德,童蒙养正。

蒙昧状态,为何要说“蒙亨”通达?

《易经·彖传·蒙卦》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成现代文,《彖辞》的意思是:高山下有险阻,遇险止步、彷徨不前,正像蒙稚的状况。

“蒙稚,亨通”,说明可顺沿亨通之道施行启蒙,并把握适中的时机。

“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是幼童需要启蒙有求于我”,这样双方的志趣就能相投。

“初次祈问施以教诲”,说明蒙师有阳刚气质,行为适中;“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渎乱就不予施教”,因为渎乱了蒙稚启迪的正常程序。

蒙稚的时候应当培育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多读几遍,会慢慢明白,“蒙亨”中的“通达”,是要蒙昧无邪的儿童,受人教导启蒙,培养自己的好坏美丑、善恶情仇等观念,逐步地有道德意识概念,改变蒙昧和愚昧,设法以求“通达”。

《蒙》卦初六爻指出,“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意思是蒙昧儿童需要启发、管教,目的是希望他们摆脱要桎梏(刑罚),使他们能够谨守做人的规范与处世的道理,避免将来违法违乱纪,同时还要启发他们的“良知”,让他们自觉地行善避恶,享受 人生福祉,回报社会。

求婚、问子、看孕、占财,卜得蒙卦九二,是个吉利的卦爻,她是蒙卦的“主角”。九二刚中又与六五阴阳互通,心意相应。因此,爻辞说,“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包容初六的蒙昧,吉利,娶妻吉祥,儿子刚柔并济,能够持家)。

《蒙》卦的六三,是一个有趣的卦象。

六三爻说:“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有利。”

什么是“见金夫,不有躬”?这有点像我们提到当今提到的“拜金女”,见到有钱人容易变心而“失身”。

六三乘刚九二主爻,难以身安,又处以六三、***、六五互坤之中,本来与上九正应,向上追寻上九是正当的。六三却偏偏“舍远求近”,要离开互坤卦,去找九二。坤为自身,为腹,为怀孕,离开互坤,于是“失身”。

所以,六三爻辞说,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会失身,娶她没有好处。现实中,如果占男子婚姻,遇到这一卦,就要三思而行了。

水在山下,蒙昧之中,同时隐藏着不可测的危险。彖辞却为何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些言辞都是取自于卦象,而卦象又是取自于天地间自然现象,因此,这是顺乎自然的道理。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

果行育德”。《蒙卦》“二五志应”。九二以阳刚居在处在下位,六五尊位以阴顺居于上位,知道自己实力有限,却谦卑礼贤前辈。九二不去上求六五,而六五自动

下求九二,如历史上的太甲来求伊尹,成王来求周公,而伊尹周公虽不往求太甲成王,但必有刚明之志涵养于中,形之于外,足以为师,由是感应对方来求。

蒙以养正,君子观察蒙卦山下岀泉,行之有渐,必使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之象,由此领悟行事当刚毅果决行动,进而日进于德,以养正致圣。

研究儿童教育,不能不研究易经《蒙>卦;教育工作者,都应熟读并细品、感悟下《易经》中的《蒙》卦。

告之"安阳源易缘"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一点资讯、凤凰博报、搜狐公众平台、企鹅媒体平台、知乎、今日头条、UC订阅平台、新浪看点、百家号、、号外等公众媒体已先后同步开通。 订阅关注,喜乐多多!(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与”的下一句是什么?

蒙以养正

méng yǐ yǎng zhèng

解释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结构紧缩式

用法作宾语;指教育要从童年开始

负任蒙劳

fù rèn méng láo

解释指担负重任,承受劳苦。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例句《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徒以无国会之故,代彼等负任蒙劳,凡百偾张,凡百丛脞。”

发蒙振聩

fā méng zhèn kuì

解释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振聋发聩

例句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英译make a deaf man hear and a blind man see

发蒙启滞

fā méng qǐ zhì

解释启发蒙昧,开通阻塞。《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於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

出处《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发蒙启蔽

被苫蒙荆

pī shān méng jīng

解释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垫;蒙:冒着。披着草苫子,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形容受尽艰辛,吃尽劳苦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发蒙振落

fā méng zhèn luò

解释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近义词轻而易举

例句若一切许其登录,锐意奖进,则去此如~,如是而王道荡平,大圜停水之中,无少有坎窞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

英译as easy as ABC

成语故事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发蒙解缚

fā méng jiě fu

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出处明·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启蒙

近义词发蒙解惑

旷若发蒙

kuàng ruò fā méng

解释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出处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旷若发蒙

例句〖示例〗忽奉手笔,~。 ★宋·苏轼《与佛印禅师书》

蒙以养正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句是“盖人之自失其正。 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

原文:易曰:蒙以养正, 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已放之条, 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程子谓即此便可达天德, 信非诬也。世之父兄,既以姑息为恩。而为之师者, 日役役焉以课程为急。故一切礼教, 废阁不讲, 童蒙何赖焉。兹本曲礼,内则,少仪, ***职, 诸篇。附诸儒训蒙要语, 辑为童子礼。

出处:《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

引申拓展:

《五种遗规》,清陈宏谋辑。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1739年),《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

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甚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并收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辑《四部备要·子部·儒家》。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除通行本外,另有一种刊本,去《在官法戒录》,改列陈宏谋晚年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所辑的《学仕遗规》(四卷,《补编》四卷),主要有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洋布公所振华堂刊本和宣统二年(1910年)学部图书局本。

原文释义:

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点要从乡里街巷开始,人才的培养,则要从儿童开始。易经上说,给孩子启蒙和泉水从山脚下涌出是一样的道理。高尚的人所以有德行操守并且能知行合一,就是这个原因吧。因此给孩子启蒙,是像圣人一般的功德,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我常见到现在那些所谓才子的孩子,不过是以会背诵一些经史典章、做些诗词文章自诩,却在道德品行这些根本的方面,很少学习和实践。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出山以后就污浊了,难道只是山泉的过错吗?随波逐流,首先是父亲和兄长教育的失职,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谨造成的。于是我在公务之余,推究古圣先贤给孩子启蒙养正的规范和方法,并从中选出了简明扼要、便于实行的内容,整理成两卷,篇幅虽然不算多,但也大致上本末完备。目的是给地方各个学校的家长和老师,用它来教儿童,不要轻视细枝末节,不要急于求成,严格遵循古人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施行。虽然是给小孩子启蒙和养正的,还是要按照忠实于***、落实于行动、传道授业这些方面,全面引发教育。这样按照大学之道,希望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正确的教育,不知能否对现在的教育有所裨益?皇上亲自提倡发展文史哲学,文教事业日见起色,在京都培养的大批教师,让他们分别下到地方,用正确的教育去影响社会和百姓,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虽然我愚钝,但愿殚精竭虑勤勉热忱,准备培训启蒙老师,为各地方所效法。有的人认为这是迂腐的、过时的、琐屑的,故而闲置起来,我为此感到心痛啊!

养正毓德有关的故事

蒙以养正的意思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以养正的使用场景

1、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有若自然,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

2、蒙正学堂,取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

3、又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也正是刘黻毕生的志向

4、古人提出过“蒙以养正”的观点,就是人为地创设特定的道德规范和训化措施。

5、教儿于膝下,蒙以养正,是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6、山房里有画室一间,正厅悬挂中国画,偏房则为书房,有孩子在背诵《论语》,桌上还摆放有《唐诗三百首》等书籍,书房上悬挂书法作品“蒙以养正”。

7、他推出开蒙教育参考读本《蒙以养正》,该书以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主要内容,以《***规》为基本脉络,融入现代和云浮本土素材进行编写。

8、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有若自然,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

9、对国学的教育应蒙以养正,民族文化传承的根基和希望在于儿童。

10、《蒙学十篇》讲蒙以养正,打小能得到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教化,人的一生才能有大原则的支撑,才能抵挡邪风*雨的袭扰。

蒙以养正,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养正毓德”源于《易经》。《易经?蒙卦?彖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象辞》曰:“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毓,即育。《易经?蒙卦》提出的“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作为最古老的教育思想而影响着中国。清高宗乾隆就曾手书“养正毓德”以为上书房的匾额,清世宗雍正又题写了楹联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教育皇胄加强修身,以承继大统。作为大学,它不仅产生思想和学问,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道德良知的公民这一神圣责任。英国的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大学的理想》中指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礼记?大学》开篇也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都能去垢纳新,从而趋于善(合目的性)的至高境界。因此,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涵养人的德性,使人成其为“人”;而培德育人,养正至关重要。“正”,代表***价值取向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控制力。唯其正,才能决定事物的***品质,才能使事物稳定、和谐。正,是正道,是千古人间光明之途,代表着人类恒久向往和追求的***和谐的至高理想。大学培养学生纯正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守正道,这是神圣而伟大的功业。正,是正气,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人心善恶,品格高下,皆为胸中正邪两气相搏的结果。《孟子?公孙丑上》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大学惟涵养正道、正气,方能培育师生壁立千仞的正义人格,无愧矗立于天地间的人。

启蒙养正,博学笃志

昨天下午,与侄女一起到湖北图书馆。在一楼的少儿部,我和她一起讨论“蒙以养正”的意思。 蒙以养正的释义,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易蒙》:“ 蒙以养正,圣功也 。”

她听完,随即联想到:“我们老师也说过, 孩子3岁前的教育,关系到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还告诉爸爸妈妈,要注意对弟弟的教育。但他们说弟弟还小。”

现在的小孩子,都很聪慧。很多道理,听到后马上就能领悟。我故意问她:“你小时候的教育是正确的吗?”她调皮的笑笑:“当然了。”

积极乐观的孩子,夸奖自己起来很自信。被她感染到了,我们相视而笑。想想在从前自己的这般年纪,可就老实怯懦多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飞速向前发展,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也在不断攀上新的高峰。真是 “壮哉!我中国少年!”

一个半小时里,侄女在电脑上查找,在书架前翻阅,选定了6本书。教她学会续借和查询,看着她独自在借书的机器上成功完成操作。

然后,陪我上楼各自行动。她找了空位坐下看书,我去找自己想看的书。给她看我找的书,她也津津有味地读着。她说最喜欢语文,考试的成绩总是容易得高分。

从她上幼儿园以后,就经常和我一起来图书馆。最初看图文并茂,带拼音注解的书。前年,就只看文字版的。 如果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受益终身

出门前,我提前打电话让她准备好水杯,并为她准备了巧克力和饼干带上。有些疲惫时,这些东西可以提提神。 在孩子的生活中,劳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标配。

一起的6个小时,我们聊了学习、家事,还有她内心的小秘密。童言无忌,听她毫无设防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我也联想起自己的纯真年代。

孩子的长大,是在不知不觉间的。每时每刻,我们的想法都在发生变化。孩子又何尝不是呢?她们的身高,突然就蹿升到成人仰望的高度。她们的想法,其实需要成人的理解与引导。

谈话间,我开玩笑说:“好久没和姑姑亲一下了。”分开时,她特意亲了一下我的脸。有时候,与其说是大人陪伴了小孩。倒不如说是孩子在引导我们重温那份久违的童真。

行到生命的终点,如果我们的内心都能保留一点纯真,想必生活于我们而言,一直都有热气腾腾的希望

世间万物,终有轮回。年近不惑,特别愿意与孩子和老人聊天。

在孩子身上,我能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对于生活,多了一些感恩与知足;从老人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对生命的眷恋。对于生活,也就多一些包容与豁达

蒙以养正,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你对待她的态度,就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温度。

百科四字经的媒体推荐

童蒙养正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童蒙就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是指圣贤智慧的陶冶,“启蒙”即启学识兴趣之蒙,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养正”,语出《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即育其正气,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正即涵养德性、引领正道,养德性言行之正,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韬养其浩然之气。博学笃志源于《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为广泛的学习,志向坚定,以切己之事问人,切实的思考现实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只有广泛的学习,博览群书,志存高远,才能成为一个灵动而丰富的人,才能不断走向卓越。博学笃志是基于学风养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训示告诫。“启蒙养正”,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培育过程,“博学笃志”则是过程中不断生成和显现的教育成效。

序  滕 纯

《百科四字经》是一部为儿童编写的百科知识启蒙读物。作者原先把本书取名为《蒙以养正》,含有很深的哲理。“蒙以养正”语出《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

什么是蒙以养正呢?按《易经.序卦》上的解释:“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这里的“蒙”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蒙昧、幼稚之意;一是启蒙、教育之意,引伸为新生儿童蒙昧幼稚,心智未开,需要启蒙、培养。怎样对幼稚无知的儿童进行启蒙、培养呢?这就要“蒙以养正”,教育儿童走正道,做一个正直、诚实、品德高尚的人。也就是像《易经。蒙卦》中所说的那样:“君子以果行育德”,即“言必信,行必果”,以果敢的行动来培育良好的品德。这种教人走正道的育德工作是“圣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易经》是我国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共有六十四卦。第一卦是乾,第二卦是坤,第三卦是屯,第四卦就是蒙。照《易经》上说,乾是天,坤是地,天地交会,万物生成,因此在乾、坤二卦之后,接着就是屯卦。屯象征着万物开始生成,就像冬去春来、草木萌发一样,需要生长、发育。而人的成长则需要启蒙、教育,所以在屯卦之后就是蒙卦。因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有蒙学,亦称蒙馆。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形成了由学者名家为儿童编写启蒙教材的优良传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急就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通俗读物,就是古代蒙学课本申的佳作。据1990年10月10日《天津日报》报道:《三字经》已由新加坡出版了中英文对照本,接着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认为,人有记性和悟性,儿童在蒙养阶段,记忆力特别强,因而主张从幼小时便记诵熟读,随着年龄、经验、阅历的增长,加深理解,悟出道理。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说法,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倡“乐学”。例如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王守仁也主张:“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蒙学课本体现了这些教育思想,并在编写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编排形式上注意结构简明。句法整齐,押韵自然,琅琅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使儿童学得有趣,乐于接受。我国古代教育是讲究“文以载道”的。由于蒙学课本有这些特点和长处,就使得传统的***道德便于宣扬,对于儿童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现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的蒙学课本虽然在宣扬灌输封建***道德方面是不可取的,但在传授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形式上,直到今天仍游客资借鉴之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匏,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已不宜于完全***用,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也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儿童启蒙读物。

近年来有些出版部门不加分析地重印了一些我国古代童蒙读物,有的印刷相当粗糙,对此我们并不完全赞成。但是,从近年来书市上古代童蒙读物走俏的情况看,倒也说明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就是这些童蒙读物的民族性、历史性、知识性、哲理性、规范性、可读性都十分突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从这些童蒙读物里可以寻找到中华民族的根基、悠久历史的演变、传统文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