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的人物是谁,刎颈之交说的是谁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1 0
  1. 八拜之交指的是谁
  2. 刘备的刎颈之交,为什么会为曹魏镇守边疆呢?
  3. 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有患难之交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廉颇和蔺相如

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的人物是谁,刎颈之交说的是谁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廉颇由于蔺相如位居其上,心怀不满。后来明白蔺相如的苦心后,身背荆条上门请罪,两人结成了生死之交。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知耻近乎勇。耻之于人大也,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亦是国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机。”常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错、改错的勇气和决心。

廉颇和蔺相如简介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中国战国末期赵国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参与五国联军伐齐,击破齐军,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作为赵国末期的主要军事将领,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战功卓著。后世有说法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最重要的有三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八拜之交指的是谁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

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功率而封号为上卿,位在廉颇以上。廉颇很不讲道理,放话要当众侮辱蔺相如。蔺相如获知后,尽可能逃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争执。

蔺相如的门客认为他惧怕廉颇,殊不知蔺相如说:“秦朝害怕入侵大家赵国,是由于有我与廉大将。我对廉大将忍受、忍让,是把我国的危急放到前边,把本人的私仇放到后边啊!”这句话被廉颇听见,就拥有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

主人公简介。

廉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蔺相如雕像主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刘备的刎颈之交,为什么会为曹魏镇守边疆呢?

八拜之交分别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鲍之交

这里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称霸,与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分不开,齐桓公称霸主要靠了他的帮助。但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有这深厚友谊,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3、刎颈之交

这个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后来完璧归赵,受到赵王赏识,被封为上卿。

比大将军廉颇的地位还要高一些,对此廉颇很不乐意,认为蔺相如只是凭一张嘴就官居自己之上,便处处排挤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对此处处忍让,这样引起了门客们的不满。

蔺相如劝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同存。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后来廉颇听到这话,就光着膀子背上荆条,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说:“我这粗野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竟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啊!”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4、舍命之交

又名“角哀伯桃”,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树林中***。所以后世将这种深厚的友谊称为“舍命之交”。

5、胶漆之交

这一词形容东汉时期陈重与雷义的感情。两人年少的时候一起读书,后来太守举荐陈重为孝廉,但是陈重却要把功名让给雷义,申请了十余次都没有得到太守的同意。

第二年雷义也被举荐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去就职,后来雷义犯事受到处罚,陈重也弃官表示愿意代雷义受罚,最终两人都被罢官,一起回乡。因此,后人称两人如胶似漆。

6、鸡黍之交

黍,指的是招待朋友的饭食物。由于元伯和巨卿的一段生死之交的故事,逐渐演变为一段承载了信义和坚守的佳话。元伯和巨卿都是东汉时期的人。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人。范式,字巨卿,山阳郡人。两人在太学游学时相识并成为好朋友。

巨卿学成还乡之时,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就回京城,去拜见你的父母,探望你的妻儿。随即两人约定了时间。两年之后,到了约定的日子,巨卿果然如期而至。后来,元伯染了重病,卧床不起,他的好朋友等人尽心照料他。

元伯临终时长叹说:巨卿是我生死不负的朋友,我临死看不到他,真是万分遗憾啊。他的朋友说,我们对你如此尽心,还不算你的生死之交吗。

元伯说,你们是我的生之交,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至死不能负的朋友啊。直到巨卿来了后,元伯的灵柩才下葬。从此,人们叫范巨卿和张元伯之间的友谊称之为“鸡黍之交”。

7、忘年之交

指两人不是同一辈分结交为友。这里说的是孔融与祢衡。孔融喜欢文学,博览群书。而祢衡从小聪慧且能言善辩,孔融十分喜欢祢衡的才学,而祢衡也觉得和孔融惺惺相惜。当时孔融已经50岁了,祢衡却才20岁。但是两人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8、生死之交

这里涉及到的人物大家都熟悉:刘备、关羽、张飞。他们结拜时期的名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到现在结拜时也是必说的。三人身份不同,相识于江湖,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让后世所敬仰,是生死之交的典范。

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有患难之交

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最多想到赵云、诸葛亮。要不是孙楚的《牵招碑》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牵招这位与刘备曾是刎颈之交的英雄人物。

《牵招碑》: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人。牵招早年跟随当时的一个大学问家乐隐学习。

刘备则投靠了当时有名的九江太守卢植,学习儒家经典和用兵之道。由于卢植的名气太大,当时来拜师的人很多。恰好刘备又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据史书记载:“(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所以在他的身边,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批死党。

据《初学记》记载,在刘备的好朋友当中,就包括牵招。两人当时的关系非常要好,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成为刎颈之交 。

奈何造化弄人,刘备不久跟随公孙瓒,趁着汉末乱世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逐渐成了一个小有实力的军阀。刘备的主要活动地点就是在河北,正在用人之际的刘备相继招揽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将领,但对自己这位老同学牵招却忽视了。

牵招只好效力袁绍,袁绍死后,又跟随袁尚。牵招有一次因为得罪了袁绍的大将高干,差点被高干杀掉。吓得牵招只好亡命江湖。

就在牵招无处容身,心如死灰的时候,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一向爱才的曹操听说了牵招的大名,就将他召进了府中。

牵招从此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曹操对他也是越来越重视。后来,因为曹操要集中主力对付南方的刘备和孙权,便把防御北方鲜卑人的重任交给了牵招。牵招从此与边疆守将田豫常年镇守边陲,而功绩次于田豫。

曹丕篡汉,委任牵招为使持节护鲜卑校尉、右中郎将,雁门太守。牵招在任时,讨伐叛乱怀柔降附,威震沙漠。称“遗种远迹,万里无烟。”

牵招又教人民耕战,听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赏必罚,大家都很敬服他。称“夷狄窘迫,罔知所安。”牵招在郡十二年,威风远振。牵招在治边上的功绩,仅次于田豫,死后百姓尽皆追思。牵招的二子牵弘作战勇敢坚毅,有牵招的风范,曾以陇西太守的身份跟随邓艾讨伐蜀汉。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断琴之交:伯牙、钟子期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鱼水之交:刘备、诸葛亮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张飞割袍之交:管宁、华歆竹林之交:山涛、嵇康、吕安、阮籍希望能帮到楼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