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雁去的典故_衡阳雁断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13 0
  1. 从唐代到明代写到“衡阳雁”的古诗就有186首诗,衡阳雁是文学地理标志吗?
  2. 含有阳字的成语
  3. 《渔家傲 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4.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5. 为什么雁飞不过衡阳?
  6.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是什么?

黄庭坚

前湖后湖水, 初夏半夏凉;

夜阑香梦破, 一雁度衡阳

衡阳雁去的典故_衡阳雁断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诗作于荆州,北宋时州治在今湖北省江陵市。该地夏季闷热难当。首句说自己住宿处的位置好,环境美。前湖、后湖,与水为伴,清波粼粼,碧涛荡漾,加上湖面送来的阵阵微风,令人凉意顿生,爽然忘倦。第二句说,此时此地, 自己又喝着清凉饮料——半夏露,更是飘飘欲仙,快何如之!半夏,为中药名,野生于我国西部、北部和长江流域一带。其干燥块茎未经炮制者叫“生半夏”,有毒;经炮制者名“制半夏”。制半夏,性凉,味辛,用于去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咳嗽哮喘、胸膈胀满、呕吐不食等症,夏季则可经蒸馏制成消暑饮料。这两句写白天的体验,扣紧季节特点,着力写湖水与饮料,以突出“凉”的感受。这两句是从杜牧《秋夕》“瑶阶夜色凉如水”句中得到启发幻化来的。江西诗派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多读书做到“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于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写夜里的体验,“夜阑香梦破”,夜深了,做着甜美的梦,而这甜美的梦却又被梦境本身所惊破。什么样的梦境呢?是“一雁度衡阳”。原来,衡阳有座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峰不过,因此古来即将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不过,在这首诗里,作者却巧妙地用了这一典故,他说,夜凉如水,睡得惬意,以至好梦做过了头,一只大雁打破常规,飞过了回雁峰,也就是说心上人的信竟意外地来到了身边, 自己也一下子被惊醒了。好梦破碎,自己也不禁觉得可笑。那末,荆州夏夜之凉爽,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不都活脱脱地化为生动形象了。这就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黄庭坚反对俗调,好奇尚硬,喜用拗体,自成一格,于此可见一斑。他在当时之所以成为一个大家,开出江西诗派的一条新路,决不是偶然的。

尤其使读者惊奇的是,诗人将四种药名,即“前胡”(“前湖”为谐音)、“半夏”、“兰香”(“阑香”为谐音)、“杜衡”(“度衡”为谐音)嵌入四句之中,并自称《药名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更使人怪异的是,诗人并没有做文字游戏,没有以辞害意,他在写景中抒发了对荆州夏日的赞赏和对意中人的相思,这是十分难得的。四个中药名词与其它词融为一体,为诗的主题服务,不露筋节,毫无破绽,显示出作者使用语言的熟练技巧。当药名揭示之后,读者不得不发出会心的微笑,为之折服,为之倾倒。

从唐代到明代写到“衡阳雁”的古诗就有186首诗,衡阳雁是文学地理标志吗?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出自《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全诗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如下: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扩展资料: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词里的“衡阳雁去”也从这个传说而来。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百度百科——渔家傲·秋思

含有阳字的成语

不是衡阳雁,没有衡阳雁一说,只是衡阳和北归雁有关系。

衡阳市有回雁峰,是南岳衡山72峰中的第一峰。古代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此,比喻音信不通。之所以大雁选择飞到衡阳避寒,是因为衡阳北部有衡山挡住了冬季从北方刮来的强大冷空气,在冬季衡山南部地区的衡阳温度比北部地区的湘潭温度平均高2度以上,相对温暖一点很适合生物避寒。

衡阳市有回雁峰,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诗词中很多衡阳跟雁联系在一起的诗句: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

《渔家傲 秋思》中有什么典故?

白雪阳春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虎落平阳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洛阳才子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不阴不阳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朝阳丹凤 比喻贤才逢明时。

丹凤朝阳 比喻贤才逢明时。

颠倒阴阳 犹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凤鸣朝阳 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高阳酒徒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衡阳雁断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葵藿倾阳 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洛阳纸贵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买田阳羡 指辞官归隐。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三迭阳关 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燮理阴阳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阳关大道 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阳煦山立 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奉阴违 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阳春有脚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阴阳怪气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阴差阳错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有脚阳春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渔阳鼙鼓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纸贵洛阳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调和阴阳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调理阴阳 犹言调和阴阳。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否极阳回 犹言否极泰来。

挥日阳戈 犹言挥戈反日。

借尸还阳 犹言借尸还魂。

晋阳之甲 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栎阳雨金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

鲁阳挥戈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挥戈”、“鲁阳回日”谓力挽危局。

鲁阳麾戈 同“鲁阳挥戈”。

鲁阳回日 见“鲁阳挥戈”。

鲁阳挥日 同“鲁阳挥戈”。

鲁阳指日 同“鲁阳挥戈”。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潜窃阳剽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

三阳交泰 见“三阳开泰”。

汶阳田反 比喻失而复返。

夕阳西下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阳关三迭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阳解阴毒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一曲阳关 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阴错阳差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的差错。

阴阳惨舒 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渔阳鞞鼓 见“渔阳鼙鼓”。

朝阳鸣凤 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昼阴夜阳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三叠阳关 〖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渭阳之情 〖解释〗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咸阳一炬 〖解释〗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阴阳交错 〖解释〗指把阴和阳搞差了。后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扩展资料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

“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接下来的“燕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为什么雁飞不过衡阳?

燕然勒石。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译文:东汉窦宪大将军带领着士兵们攻打匈奴,深入腹地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在山上留下来字,胜利凯旋。

扩展资料:

原文: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朝代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渔家傲秋思中的典故是什么?

地势使然。

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雁南下的进程,故而将衡阳当作大雁南飞之极点。这是想当然之论,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的乃位于回雁峰北面的祝融峰,南来的大雁能够飞越祝融峰,不能飞不过回雁峰。

湖南衡阳有雁回峰,乃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不会继续向南了,衡阳因而有雁城的别称。柳宗元过衡山,曾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的诗句。

与之对应的则是山西的雁门关,古人认为是大雁北飞的终点,其实,它们可以一直飞到西伯利亚。为了减少阻力、持久飞行,也为了群体更好地协作,群体飞行的大雁在空中整齐地排成“人”字或“一”字的形状,古人称之为雁阵。

大雁生活习性:

大雁一般生活在水边植物茂密的地方,汉朝人观察它的习性,将雁***的形象模拟成了照明的灯盏,现在已经发现了多个造型类似的雁鱼铜灯。海昏侯墓出土的铜灯也是一只雁站立的造型,张大嘴叼着一条鱼,鱼和雁背之间连接的部位是可以开合的灯罩,雁背上驮着可以转动的灯盘。

雁的脖颈、身体和灯都可以拆卸,便于擦洗。雁身内部空心,使用时里面装一些清水,在灯点燃时,产生的油烟上升,进入雁嘴后沿着脖颈通入雁身,被水吸收,可以防止烟雾腾腾,污染空气。观看铜灯工作原理时,忍不住会感叹古人的智慧。

或许正是大雁善于长途飞行的特点,古人赋予它能够送信的神奇功能。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汉朝使者谈判时遭遇阻挠,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使者得知真相后,用了一计,说皇帝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发现雁脚上系着苏武的信,说明他还活着。

人们在感叹苏武的气节之余,也将“鸿雁传书”的典故写进诗文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虽然现实里大雁并不能送信,但在月明的秋夜,看到它们飞翔的身影,总会让人产生思乡之情。

燕然勒石。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回乡无从谈起。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抒发了将士们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

扩展资料:

原文: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朝代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