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机械化农业,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2 0
  1. 请专业人士帮我理下中国古代农耕工具的发展 (为中考)
  2.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什么等翻土工具进行各种
  3. 有关小农经济的特点
  4. 铁器牛耕时期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
  5.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考点提纲........急需

可以参考以下!!

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1、变化:

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机械化农业,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组织方式: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清除地上树木、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播种,这种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距今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出现;春秋末期,开始用牛耕地

(5)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请专业人士帮我理下中国古代农耕工具的发展 (为中考)

a

试题分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标志着生茶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故此说法是正确的。

点评: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包括耕作农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耕作制度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什么等翻土工具进行各种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4.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

(二)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农耕经济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小型化,中华大地上出现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关系相应地随之发生变化,土地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战国时期逐步确立起封建土地私有制以不同形式的土地抽有制为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总体趋势是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村劳动力身份的变化。

有关小农经济的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先后有“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三种。1、在原始社会是刀耕火种。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工具及非常简陋,人们劳动以氏族为单位,集体耕作,集体享受劳动成果,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压迫和剥削。2、在夏商、西周时期是石器锄耕。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进,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锄等,劳动者是奴隶和平民,他们集体耕作井田,奴隶主剥夺他们的劳动果实。3、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是铁犁牛耕。土地属于私有,生产工具已经有铁农具和牛耕,劳动者是农民,他们或耕种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地主的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注意精耕细作。受封建国家和地主的剥削。

铁器牛耕时期出现的新式生产工具

级别:学姐

2007年6月24日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

知识要点归纳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1.原始农业***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

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

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id="id5">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考点提纲........急需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1.原始农业***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 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

(6)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 (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为核心的党***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 ) 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