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意思,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0 0
  1. 有没有择的成语是什么
  2. 口字组词,带有口字的词语有哪些
  3. 和选择有关的词语
  4. 临贺知章《草书孝经》
  5. 不孝子的文言文
  6. 含选的四字成语

邴郑的词语解释是: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_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

邴郑的词语解释是: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_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结构是:邴(左右结构)郑(左右结构)。拼音是:bǐngzhèng。注音是:ㄅ一ㄥˇㄓㄥ_。

邴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意思,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晚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时郑玄博学洽闻,_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引原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清姚鼐《寄叶书山十丈》诗之二:“青州邴郑原同术,林下瞻孚倏异时。”

二、网络解释

邴郑邴郑的拼音是bǐngzhèng,注音是ㄅㄧㄥˇㄓㄥ_。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

关于邴郑的诗句

邴郑向尝依北海

关于邴郑的成语

郑玄家婢郑人实履郑人争年郑人买履滕屠郑酤郑昭宋聋郑重其辞郑虔三绝郑卫之音郑重其事

关于邴郑的词语

郑重其事郑卫桑间郑声乱雅滕屠郑酤郑虔三绝郑重其辞郑人争年郑玄家婢郑卫之声郑卫之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邴郑的详细信息

有没有择的成语是什么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

《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于百姓,庶几广爱刑于四海。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况泯绝于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滥觞于汉,传之者皆糟粕之余。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国风》、《雅》、《颂》,分为四诗。去圣逾远,源流益别。

近观《孝经》旧注,蝽驳尤甚。至于迹相祖述,殆且百家。业擅专门,犹将十室。希升堂者,必自***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

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句;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今存于疏,用广发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国家都会归顺他。’”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祀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于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么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yǐ],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qīn]而举之,陈其簠簋[fǔ guǐ]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 、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口字组词,带有口字的词语有哪些

急不择路 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不择手段 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河海不择细流 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饥不择食 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拣精择肥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比喻过分挑剔。

鹿死不择音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择善而从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择主而事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择肥而噬 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不择生冷 犹言不择手段。

东床择对 谓择婿。

断杼择邻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鹅王择乳 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择其上乘精华。事见《祖庭事苑》卷五。

急不择途 犹慌不择路。

和选择有关的词语

口碑载道

口辩户说

口不二价

口不绝吟

口不言钱

口不应心

口不择言

口称三昧

口齿伶俐

口齿生香

口出不逊

口出大言

口出狂言

口传心授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多食寡

口耳并重

口耳讲说

口耳相承

口耳相传

口耳之学

口沸目赤

口服心服

口腹之累

口腹自役

口干舌燥

口含天宪

口惠而实不至

口祸之门

口讲手画

口讲指划

口讲指画

口角春风

口角风情

口角锋芒

口角流沫

口角流涎

口角生风

口举手画

口绝行语

口干舌焦

口口声声

口口相传

口快心直

口没遮拦

口蜜腹剑

口巧手拙

口轻舌薄

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

口尚乳臭

口似悬河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授心传

口说无凭

口诵心惟

口诵心维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口体之奉

口头禅

口吐珠玑

口吻生花

口无择言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口衔天宪

口谐辞给

口血未干

口壅若川

口有同嗜

口语籍籍

口燥唇干

口燥喉干

口直心快

口中雌黄

口中蚤虱

口诛笔伐

口坠天花

爱口识羞

碍口识羞

百口莫辩

百口难分

百口同声

搬口弄唇

搬口弄舌

笨口拙舌

闭口捕舌

闭口不谈

闭口不言

闭口藏舌

闭口结舌

闭口无言

辩口利辞

辩口利舌

谗口嗷嗷

谗口铄金

谗口嚣嚣

赤口白舌

赤口毒舌

赤口烧城

冲口而出

冲口而发

出口成章

出口入耳

出口伤人

杜口裹足

杜口结舌

杜口绝舌

杜口绝言

杜口木舌

杜口吞声

杜口无言

钝口拙腮

顿口无言

顿口拙腮

多口阿师

风口浪尖

佛口蛇心

佛口圣心

改口沓舌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红口白牙

糊口度日

餬口四方

虎口拔须

虎口拔牙

虎口扳须

虎口残生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虎口之厄

黄口孺子

黄口小儿

豁口截舌

鸡口牛后

极口项斯

缄口不言

缄口结舌

缄口如瓶

缄口无言

交口称誉

交口称赞

交口荐誉

交口同声

交口赞誉

金口木舌

金口玉牙

金口玉言

金口玉音

金口御言

噤口不言

噤口卷舌

噤口卷舌

绝口不道

绝口不提

开口见胆

开口见喉咙

开口见心

空口白话

空口说白话

空口说空话

空口无凭

苦口恶石

苦口良药

苦口逆耳

苦口婆心

苦口之药

快口直肠

利口辩给

利口喋喋

利口捷给

利口巧辞

流口常谈

龙口夺食

满口之乎者也

弭口无言

蜜口剑腹

摩口膏舌

讷口少言

牛口之下

弄口鸣舌

片口张舌

骗口张舌

破口大骂

破口怒骂

破口痛骂

七口八嘴

拑口禁语

钳口不言

钳口侧目

钳口挢舌

钳口结舌

钳口吞舌

箝口侧目

箝口结舌

青口白舌

轻口薄舌

轻口轻舌

缺口镊子

群口啾唧

群口铄金

蛇口蜂针

失口乱言

十口相传

矢口猖言

矢口抵赖

矢口否认

矢口狡赖

守口如瓶

顺口开河

顺口溜

顺口谈天

肆口而食

素口骂人

随口胡诌

随口乱说

探口而出

饕口馋舌

瘏口哓音

脱口成章

脱口而出

万口一词

万口一辞

万口一谈

枉口拔舌

枉口嚼舌

枉口诳舌

妄口巴舌

惟口起羞

惟口兴戎

畏口慎事

衔口垫背

心口不一

心口如一

心口相应

信口雌黄

信口胡说

信口胡言

信口胡诌

信口开呵

信口开喝

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羞口羞脚

绣口锦心

血口喷人

哑口无声

哑口无言

一口颂歌

掩口而笑

掩口胡卢

掩口葫芦

掩口卢胡

掩口失声

一口吃个胖子

一口道破

一口两匙

一口三舌

一口所敌

一口同声

一口同音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口咬定

一口一声

以口问心

异口同辞

异口同声

异口同音

异口同韵

异口一言

易口以食

有口皆碑

有口莫辩

有口难辩

有口难分

有口难开

有口难言

有口难张

有口无行

有口无心

赞口不绝

张口掉舌

张口结舌

张口吐舌

直口无言

众口嗷嗷

众口纷纭

众***传

众***攻

众***荐

众***詈

众***赞

众口难调

众口捧月

众口如一

众口铄金

众口同声

众口相传

众口销金

众口销铄

众口嚣嚣

众口熏天

众口一词

众口一辞

朱口皓齿

拙口笨腮

拙口钝辞

拙口钝腮

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白费口舌

笔伐口诛

病由口入

唇干口燥

唇焦口燥

出人口,入人耳

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祸从口生

目瞠口哆

目呆口咂

目瞪口呆

目瞪口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目瞪口噤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张

目定口呆

面朋口友

磨破口舌

目怔口呆

目睁口呆

人多口杂

是非口舌

舌尖口快

授人口实

俗谚口碑

统一口径

枉费口舌

心服口不服

心服口服

性急口快

心问口,口问心

心直口快

心拙口夯

性直口快

牙白口清

牙清口白

贻人口实

予人口实

一时口惠

以为口实

引为口实

指画口授

在人口耳

聱牙戟口

垂饵虎口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谗慝之口

大胆海口

瞪目哆口

毒药苦口

分房减口

饭来开口

饭来张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风门水口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分身减口

反咬一口

佛心蛇口

甘冒虎口

高下在口

河门海口

河目海口

阖门百口

浑身是口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红晕冲口

箭穿雁口

佶屈聱口

金人缄口

缄舌闭口

结舌杜口

结舌钳口

金舌蔽口

金舌弊口

街头巷口

锦心绣口

锦胸绣口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脍炙人口

拉家带口

琅琅上口

朗朗上口

两肩荷口

流脍人口

良药苦口

骂不绝口

免开尊口

门内之口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曲不离口

巧言利口

轻言肆口

如出一口

热心苦口

三缄其口

灭口

食不充口

食不糊口

食不餬口

死不开口

守瓶缄口

蛇心佛口

缩衣节口

十字街口

十字路口

谈不容口

拖家带口

糖舌蜜口

提心在口

心不应口

香喉玉口

携家带口

血盆大口

相与一口

哓音瘏口

誉不绝口

一递一口

养家糊口

养家活口

羊落虎口

羊入虎口

余香满口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赞不绝口

赞不容口

折角之口

张舌骗口

两肩担一口

狮子大开口

驴唇不对马口

添粮不如减口

瓦罐不离井口破

是非只为多开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临贺知章《草书孝经》

关于选择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矮子里拔将军: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

别无选择: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卜宅卜邻:卜:占卜.迁居时不是先在住宅方面占卜吉凶,而是占卜邻居是不是可以为邻.指迁居应选择好邻居.

不择手段: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裁红点翠:①***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善贬恶:***:选择;贬;贬斥.***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短中取长: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

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二者必取其一: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反复推敲: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高不成,低不就: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何去何从: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饥不择食: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急不择途: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急不择言:择:选择;言:言词.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

拣精剔肥: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简能而任: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居必择邻: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居不择邻:安家时没有选择好邻居.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说出口的话和做出的事无需选择.形容说的话及做的事都很正确.

量兵相地:量:计算;兵:兵力;相:选择.计算兵力,选择地形.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爬罗剔抉: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

爬梳剔抉:指整理选择.

爬梳洗剔:搜罗发掘,挑拣选择.同“爬梳剔

不孝子的文言文

贺知章原帖

笔者临帖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毋,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归顺,人民和睦相处。无论是尊重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是为甚么吗?

曾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那里会和道呢?

孔子说: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的根源。你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扵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就是从侍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习先祖的美德呵。

上图为贺知章原帖

上图为笔者临帖

天子章第二

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已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遵敬自己父毋的人,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教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呀!《尚书.甫刑》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百姓都仰赖他。

上图为 贺知章原文

上图为笔者临帖

诸候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候之孝也。《诗》云:战战竞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诸候在上位而不骄傲,任其再高的地位,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任凭财富丰盈也不会逾度。居高位而没有一倾覆的危险,才能够长久拥有尊贵的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才能长久守住自己的财富。自身保有了富裕和尊贵,社会国家的安全才得以保全,并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就是诸候应尽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如身临深水潭边担心坠落,如脚踩虎冰之上担心陷下去的心态,小心谨慎地处事。

贺知章原帖

上图为笔者临帖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旡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符先代圣君所制定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符先代圣君所说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言说;不符先代圣君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说话不需事先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刻意也不会越轨。所说的话语,天下皆知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股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以先代圣君准则齐备,则能守住自己祖宗香火兴旺。这就是卿大夫应尽的孝德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孝经》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有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的说法。汉代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汉唐宋代《孝经》是读书人的必读书。宋司马光说:《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孝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日本、朝鲜、越南乃至东南亚国家都广为传怖。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人的孝道意识淡漠,不少家庭***关系因金钱而扭曲。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说到一位老太太年轻时守寡把儿子带大,并培养儿子留学美国。后来儿子和媳妇定居美国。不久,老太太退休时,准备卖掉自己的房产,去美和儿子团聚。谁知,她儿子竞在给妈妈的回信中说给她寄了二万美元,并说此钱结清了老太太的养育费,从此是路人,不要再来往。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孝的案例,。反映的是现代家庭一切以子女为中心,老人则处无轻重地位的伝值取向。但如果一个人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起码的孝道都没有,又何能移孝于社会公德,承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孔子在《孝经》中提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对于已进入老令化网络时代的中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草书书写《孝经》的贺知章与王唯、李白、杜甫、张九龄等均是中唐的著名诗人。其诗《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乃家喻户晓。其《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更是千古传颂。

其实,贺知章的草书在其时已和张旭齐名。唐人窦蒙编写的书法理论书《述书赋》赞其草书”落地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唐吕总《述书评》亦称其书法“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诗《送贺富客归越中》“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里的“狂客“即指贺知章,用王羲之黄庭换白鹅的故事暗喻贺有着王义之般的书法才逸。

贺知章书法作品现仅存两幅,其中《章书孝经》更是其唯一仅存的墨书。由中可窥贺知章草书线条的顿挫、跌宕、转折、收放、刚柔、轻重、疾徐的把控协调。也可探视贺相引相距、相反相成的中锋用笔以及结体的左俯右仰、顺势而就和章法如潺潺流水娟娟秀出之美的书法之功力。

《草书孝经》临书未完一本文作者

含选的四字成语

1. 写人不孝的文言文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

翻译如下:

世间俗语所讲的不孝,有五种情形:四肢懒惰,不顾父母的生活,这是不孝之一;喜欢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不孝之二;贪图钱财,偏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不孝之三;放纵于寻欢作乐,使父母蒙受羞辱,是不孝之四;逞强好斗,危及父母,是不孝之五。

2. 关于孝子的古文,谁帮我找找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

3. 哑孝子的古文翻译

译文:(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4. 《***孝子》文言文

原文: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服。

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译文:

(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5. ***孝子 文言文翻译

(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1. 带选的四字词语

带选的四字词语 :

搜奇选妙、

万选万中、

雀屏中选、

金屋之选、

青钱万选、

东床之选、

选士厉兵、

选妓征歌、

选贤与能、

一时之选、

选贤用能、

选歌试舞、

选贤进能

选兵秣马

选歌试舞

选妓征歌

选色征歌

选士厉兵

选舞征歌

选贤进能

选贤举能

选贤任能

选贤用能

选贤与能

万选青钱

万选万中

文选烂,秀才半

别无选择

登明选公

搜奇选妙

宝窗自选

东床之选

红丝待选

金屋之选

空群之选

雀屏中选

青钱万选

一时之选

矮子队里选将军

点开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出处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

成语词目:选兵秣马

成语拼音:xuǎn bīng mò mǎ

拼音代码:xbmm

成语解释: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2. 求含"选"字和"择"字的四字成语

含选择的成语别无选择没有别的选择馀地。

含选的成语宝窗自选比喻女子婚姻自主。别无选择没有别的选择馀地。

东床之选指佳婿的人选。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

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红丝待选指为女择婿。

金屋之选指被贵人选为妻室。空群之选群众之中所没有的人选。

指才能出众的人。雀屏中选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

指得选为女婿。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搜奇选妙搜:搜罗;奇:奇妙;选:挑选。指搜罗和挑选最奇妙的东西。

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

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万选万中每次都被选中。

指文章文辞美妙,立意新奇,每次都能被选中。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

指作好战前准备。选歌试舞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同“选色征歌”。选妓征歌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选士厉兵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选色征歌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亦作“选歌试舞”、“选舞征歌”。选舞征歌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同“选色征歌”。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选贤进能进:推荐。

选拔推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选贤任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选贤用能选拔任用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

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一时之选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含择的成语别无选择没有别的选择馀地。不择手段择:选择。

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择生冷犹言不择手段。

东床择对指择婿。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鹅王择乳比喻择其上乘精华。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居不择邻安家时没有选择好邻居。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居必择邻居:住;择:选择。住家必须选择好邻居。

饥不择食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

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急不择途犹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急不择言择:选择;言:言词。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拣精择肥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

比喻过分挑剔。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说出口的话和做出的事无需选择。

形容说的话及做的事都很正确。忙不择价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能书不择笔写字好的人不计较笔的优劣。

鹿死不择音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

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鹿死不择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善观风色,善择时机风色:指不断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善于观察和掌握不断变化着的各种情况,善于选择有利时机。

善书不择纸笔工于书法的人,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比喻功力深厚,易见实效。

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推择为吏推举选拔人才为官。

为官择人从工作的需要出发设立机构,挑选人才。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

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人择官因人而设立机构或职务。衣不择***衣服不选择彩色的。

比喻衣着朴素。语不择人讲话不看对象。

以人择官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

形容做事小心谨慎。择肥而噬择:挑选;噬:咬。

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择福宜重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

择祸从轻遇到灾祸时选择轻的,可以减少损失。择交而友选择结交而为朋友。

指不随便交友。择木而处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

旧时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择木而栖栖:栖息。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旧时比喻选择贤明君主,为其效命。

择邻而居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择利行权择:挑选;利:有利;权:权宜。

挑选有利时机,***取变通措施。比喻适时应变。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择人而事事:侍奉。选择好人,侍奉终身。

多指 *** 选择所嫁对象。择人任势挑选合适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势。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择善而行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择善固执对认为正确的事就坚持执行。

择焉不精精:精华。虽然经过选择,但却不是精华。

择优录取择:选择。选择优秀的录用。

3. 带挑的四字成语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目挑心招 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挑肥拣瘦 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挑毛拣刺 故意挑剔毛病。

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不挑之祖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目挑眉语 以眉目挑逗传情。

目挑心悦 指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挑唇料嘴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同“挑牙料唇”。

挑牙料唇 摇动嘴唇。指吵嘴,争吵。

挑茶斡刺 指寻事生非。

挑精拣肥 犹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错。

挑三拨四 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 指挑拨是非。

挑三检四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挑三嫌四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4. 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欢天喜地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半斤八两 胡言乱语 千变万化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鸡鸣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头鼠脑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先来后到 不知不觉 粗枝大叶 跋山涉水 天造地设 七零八落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和颜悦色 冰天雪地 严寒酷暑 救死扶伤 志同道合 豪言壮语 吆五喝六 摇头摆尾 撕心裂肺 枝折花落 胡言乱语 高瞻远瞩 高谈阔论 眼疾手快 聚精会神 金枝玉叶 三年五载 左邻右舍 发号施令 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