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满意度测评_亲密关系满意度测评中科院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06 0
  1. 亲密关系应该积极对比
  2. 《隐秘的角落》中有哪些观众容易忽略的细节?
  3. 《亲密关系》
  4.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密关系,可以将一些感受系统化。但要意识到统计数据之外,有着更多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活式和对生活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理论永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用来指导生活。要获得自己的理解,需要行动和实践,并在其中细细体会。所以,朋友们,抓紧时间去恋爱吧!

恋爱中的表现与个人成长经历关系很大。个人觉得其中比较有用的是依恋类型的划分。

发展心理学家将儿童的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secure)、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回避型(***oidant),这与大人对孩子的照料方式有关。安全型对应于婴儿哭喊时能马上得到悉心的照料和呵护,焦虑-矛盾型对应于大人的照料无法预测且并不持续,回避型对应于带着拒绝或敌对态度的勉强照料。

亲密关系满意度测评_亲密关系满意度测评中科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巴塞洛缪(Bartholomew)将成人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种,对上述的回避型进行了进一步区分:

1、安全型(secure):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担忧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2、痴迷型(preoccupied):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不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沉溺于关系,过度依赖反馈、寻求认同)

3、恐惧型(fearful):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4、疏离型(di***issing):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让人依赖。(偏否定亲密关系的价值)

这种四分法主要是按两个维度来划分:回避亲密(对亲近和依赖他人感到不舒服)和忧虑被弃(担忧、害怕被拒绝和遗弃)。要注意,分类是一种简化的做法,这两个方向的变化其实是连续的,一个人不一定能绝对地划定为某个类型,更可能处在模糊的中间地带。

看到这个,想起在上一段恋爱刚开始的时候,就和对方一起做了依恋类型的测试。我当时测的是安全型,这和我在亲密关系中的感受是一致的。我在关系中大多数时候都很舒服,满意度很高,而且完全信任对方,很少会有忧虑、恐惧或疲惫等负面感受。

不过,经过后来的进一步相处,我发现自己也不算是很完全的安全型。我并不忧虑被弃,但在回避亲密上,我有点偏中性。也就是安全型稍微往疏离型偏。

在具体的表现上,我对恋人不会有很强的依赖感。就沟通来说,我不太跟恋人分享细碎日常,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不太会向对方求助,而更期望自己来解决,在日常的交流中更多是一个倾听而不是倾诉的角色。由此,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就没那么紧密,这种距离在我看来是很舒服的,但对方会觉得感情的浓度渐淡,联系渐弱。从而产生我自己很难直接发现的问题。

这其实是我一贯以来的问题,只是这段感情又将其暴露了一次。不过这几年在和朋友的相处上,感觉比以前更好了。以前我极少会主动暴露自己,尤其是比较私密的事情和一些情绪感受。现在会常和一些朋友坦然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和启发。而在恋爱关系中,我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说回安全型,莫老师说安全型挺少,我随意搜了一些数据统计,安全型还是能占到一半出头,但周围朋友的小样本范围里确实很少。

最理想的自然是安全型和安全型在一起,关系的发展会顺利很多。当然,这概率非常小。安全型和疏离型在一起,相处起来也会比较轻松。双方都是非安全型的话,则会比较艰难,会面临很多冲突和挑战。

我过往的感情经历都是作为安全型,面对痴迷型或恐惧型的恋人。这种组合其实最具向好改变的潜力,如果相处得好,可以让非安全型的一方转变为安全型。当然,这需要安全型的一方担负起更多责任,而不能只顾自己舒服。

安全型在关系中对反馈的需求不会太大,相应地,也就不那么敏感,因而很容易忽略对方的情感需求。而对方作为痴迷型或恐惧型,很可能不会直接表达需求,这就需要安全型有意识地多关注对方的需求,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爱意,给对方安全感,以消除对方对得不到足够反馈的担忧。久而久之,对方可能也会慢慢转变为安全型。

这里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关于冲突的暴露和解决。我自己作为安全型,很容易陷入到关系看上去很健康的***象中。而痴迷型和恐惧型,遇到不满或问题,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而倾向于自己消解,但与疏离型和安全型不同,缺乏安全感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很可能会憋出内伤。

经历过长期亲密关系的朋友应该都明白,暴露冲突是关系得以长久延续的重要因素。把冲突和问题完全摊开,两人一起沟通解决,反复磨合,到最后才能达到更深的理解,进入更稳定、舒服的状态。

因此,安全型和疏离型需要让自己敏感一点,多关心对方的状态。而痴迷型和恐惧型,则要学会主动表达问题和不满(尤其是在恋爱初期,大家还没那么了解对方的情况下)。

当然,这些我自己还是做得很糟糕,佛系地把两个人的感情当成理所当然,最后待到问题大爆发时已没有修复的机会。每次身处关系中,都自我感觉良好,不去反思这些问题,直到失去了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希望我下回不要再这样了。

依恋类型可以用来分析很多问题,比如信任、沟通、异地恋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思考分析。在这方面两个人通常会暴露出差异,作为共同体,双方还是要争取理解对方,做出改变,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

(依恋类型测试: )

亲密关系应该积极对比

这样提供情绪价值,亲密关系会更好!

提供情绪价值的4个方法!

什么是[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一种能够影响或带动他人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感,更能带来一些美好感受的能力。

同时,它也是亲密关系里的保鲜剂。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能否为伴侣提供情绪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段感情的成败。

情绪价值高的人,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还能给身边的人提供积极的情绪。而情绪价值低的人,则总是想着让别人来承担和排解自己的坏情绪。

亲密关系中,如何提供情绪价值?

1,学会觉察情绪

一方面是要确保自己能够做一个情绪成熟的人,如果自己情绪不好的话,就要优先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接纳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

其次,要善于发现对方的情绪,比如.觉察到另一半的情绪不好的时候,主动询问原因,并通过正向的语言去调动对方积极的情绪。

2,及时表达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恩既是对对方付出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是一种尊重对方劳动和付出的行为。

亲密关系中亦是如此,当爱人为你做了某一事情时,要及时向对方表达感恩之情。学会尊重对方、友善表达也是当代亲密关系的一门必修课。

亲密关系中,如何提供情绪价值?

3,积极的回应对方的正向***

积极的建设性回应是投入的和支持性的一般表现为认真倾听、积极评价、提问等方式。

当我们能对伴侣讲述的正向***做出建设性的、积极的回应时,伴侣会感到更高的亲密感、信任感,对关系的满意度也会更高。

4,站在对方的角度给予“认同感”

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是同理心,也就是共情能力。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做到感司身受,但是把自己放在伴侣的位置上,我们更容易去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识别伴侣正在经历和表达的情绪并且做出正确的回应。

《隐秘的角落》中有哪些观众容易忽略的细节?

 对比往往会跟人不好的感觉,但其实亲密关系应该积极对比!下面就让 心理 网我向大家解释为什么亲密关系应该积极对比!

 

 前段时间,看了BBC做的关于爱情的纪录片,片中请来了四对夫妻,他们每一对婚龄不同,亲密关系质量也都不同。有恋爱1年多,正在办婚礼,沉浸在浪漫之爱的新婚夫妻;有正经历七年之痒,丈夫刚出轨,被妻子扫地出门的分居夫妻;也有结婚二十多年,一直吵吵闹闹,婚姻危机重重,但还没离婚的中年夫妻;还有相爱相伴,白头到老60年,对自己的亲密关系非常满意的老年夫妻。

 片中,心理学家们让他们做了很多测试,其中一个测试很有趣,先拍一张他们每一个人的大头照,然后通过电脑ps技术,将他们的照片进行处理,有美化和丑化两种方式,美化三张,丑化三张,共七张照片,然后让每一个人看自己伴侣的照片,在2分钟之内选出一张更符合他们眼中伴侣形象的照片。有意思的是亲密关系比较好,婚姻满意度比较高的人选的伴侣照片都比他们伴侣真实的形象更美一些,即那对新婚夫妻和相爱一辈子的老年夫妻看他们的伴侣更美一些,而那对分居夫妻和中年夫妻他们看自己的伴侣则更丑一些。

 这个实验非常符合很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研究那些婚姻维系时间长,婚姻满意度高的夫妻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他们把自己的另一半看得更理想化。

 但是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伴侣过于理想化又会容易导致婚姻的不幸,因为我们一旦发现另一半与我们的想象严重不符时,就容易导致理想破灭,内心失望,生起很多的不满和愤怒,所以恰当的理想化似乎是提高亲密关系质量的秘诀之一。但是,是因为我们对另一半有爱情,我们才理想化对象,还是因为理想化对方,才让我们持续地爱着对方呢?

 在进行婚恋咨询时,我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些贬低、否定自己伴侣的人,对伴侣,对自己的亲密关系都不满意,而那些赞美、肯定自己伴侣的人,则恰恰相反。在第一次咨询中,我通过看一个人如何评价Ta的另一半,往往可以猜测出Ta来做心理咨询,是为了挽救婚姻,还是决意离婚。一个决意离婚的人比较不会去讲关于另一半的任何好话。

 人们是因为对伴侣的评价高,婚姻满意度才高,还是因为对婚姻满意度高,对伴侣的评价才高呢?这就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这让我进一步联想到心理学中的?积极对比?和?消极对比?。什么叫?积极对比?呢?就是拿我们的伴侣跟想象中的或者真实存在的人作比较,如果伴侣赢了就叫?积极对比?,伴侣输了,就叫?消极对比?。拿我自己举例:每次我看了**、电视剧或者听完女朋友们对她们另一半的抱怨之后,我都会感觉,我的男朋友真好。?还好我男朋友不是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我男朋友真是比某某某聪明多了,有趣多了。?如果我找了某某某老公那样爱面子的男人,我的生活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我真是太***

 有意思的是,有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的积极对比告诉我的男友,时间一长,他的自我感觉也良好起来,同时他对我的积极对比也多起来,?我女朋友比那些凡事喜欢依赖的女人强多了。?我真受不了那些没有自己想法的女人,还好你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我找了某某某那样虚荣的女人,我觉得我这辈子会很不幸经常积极对比的我们会有一种?对方就是我的真命天子/天女,我难以想象离开对方,和其他人在一起的生活会怎样?这样一种感觉。你说它是幻觉吧,我觉得确实如此,但是这样的幻觉让我们的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

 著名的婚恋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爱的博弈》一书中提到了心理学家卡里尔?鲁斯布尔特(Caryl Ru***ult)关于?积极对比?研究,她通过30年的系列研究,发现托付终身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侣会越发频繁地从积极的角度用自己的婚恋关系和别人的作比较。

 戈特曼说:?沉浸在积极对比中的伴侣会认为其他可能的组合都不如他们,并且发展出一种?我们对抗全世界?的态度。随着他们对婚恋关系积极想法增多,他们也越来越依赖这段关系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情感需要。他们开始相信,失去对方将是一场灾难?相反,一个人如果经常陷入消极对比,就会经常体验到购物时体验到的后悔和执念?我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积极对比累积的效果不仅提升一个人的婚姻满意度,还可以帮助很多夫妻渡过偶尔遇到的难关,比如经济上的危机,婚姻中的压力。而消极对比累积的后果轻则让夫妻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彼此怨恨加深,重则使婚姻滑向出轨或者离婚。

 我曾写过一个朋友跟我讲他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丈夫的单位正在竞选车间主任,他是三位候选人之一。竞选结果出来了,他没选上,回家跟妻子讲,没想到她妻子却说:?我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像你这样没用的人,再给你10年,你也当不上车间主任。?妻子鄙视的言语让丈夫的心情更加郁闷,他和妻子大吵了一架。竞选失败加上夫妻争吵,男人受了很大的打击,这使他消沉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妻子每天都没有给他好脸色,嘲笑他,鄙视他,挖苦他。后来,在事业上这位丈夫也失去了进取心,整个人都无法振作起来,心灰意冷,变得像妻子所说的那样?没用?,每天在单位里混日子直到退休。

 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家庭中并不新鲜,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妈妈,我身边的姨姨、姑姑、婶婶们对自己的丈夫都是这个模式。我的来访者中女性居多,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习惯用一种批评、鄙视、消极对比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另一半。?你看隔壁的老王,人家怎么对老婆孩子的,你也不知道学学!?你看看,我妹夫工作上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那个不求上进的样子!?那个谁谁谁长得比你帅,挣钱也比你多,家务也比你干的好,你说你有哪一点比得上别人。?如果当初我和某某在一起,我的生活比现在的不知道幸福多少倍!我真是瞎眼了,怎么会做出这么错误的选择。?总之,在这些女性眼中,老公都是别人家的好,自己的老公就是个渣,但是这么渣的男人,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为什么后来又不选择离婚,也真是令人费解。她们不停抱怨,不停唠叨丈夫做得不好的地方,以为通过这样负面的方式能够让丈夫变得更强大,殊不知很多男人就是在妻子这样的抱怨和唠叨中自我价值感越多越低,不被认可的痛苦越来越深,两个人的婚姻质量也越来越差,丈夫也没有在他们的打击和鄙视之下雄起,反而越加窝囊无能。

 也许这是一种习得的婚姻模式,很多女性的父母婚姻模式就是如此,妈妈一直在批评、打击、讽刺、挖苦、鄙视爸爸,甚至在孩子面前数落各种丈夫的不是和无能,爸爸这时不是与之争吵就是沉默不语,然后子女们学到了这样的相处模式,继续***在自己的婚姻中,这真是令人心痛和可惜的事情。

 聪明的女人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关注身边的男人,将原本看起来很普通的伴侣塑造成高富帅,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日子;愚笨的女人却只懂得每天打击身边的男人,将原本的潜力股打击成扶不上墙的烂泥,然后还守着这团烂泥,彼此痴缠怨恨到老。

 如今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离婚率已经过半,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离婚率也接近40%,想要拥有幸福的婚姻并非一件易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婚姻幸福也是如此,需要用心经营,彼此不断地付出,没有理所当然的亲密和幸福。

 今天,你在亲密关系中进行的是积极对比,还是消极对比呢?

 如果今天你看了这篇文章,发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积极对比很多,那请继续保持住。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消极对比很多,请带着欣赏的眼光和乐观的心态,去找找身边那个他的优点吧!每一个人,尤其是男人,是非常需要自我价值感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认可和鼓励,不要吝啬你的欣赏、赞美和感激,你的欣赏会让他变得更好,让你的婚姻变得更加和谐幸福!

《亲密关系》

《隐秘的角落》剧中所涉及的亲密关系,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有友情,都充满了残缺的、无法弥合的伤痛:

张东升被妻子冷落,因为害怕失去而先后杀掉岳父母和爱人;出生在离异家庭的朱朝阳,一边被重组家庭的爸爸抛弃,一边又被偏执的妈妈控制;朱朝阳与普普严良是亲昵的好朋友,却暗藏心机,最终三人分崩离析;还有从***院跑出来的严良、普普,没有完整的家庭?

作为社会化的动物,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中心内容,拥有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在心理学经典著作《亲密关系》中,作者提到,亲密关系是我们获得归属需要的来源,而我们的幸福感的程度就取决于?归属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然而,危机四伏的亲密关系,让剧中人物走向了恶的深渊。到底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才是健康持久,并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呢?

01 爱情:衡量亲密关系的?幸福公式?

在《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为了爱情他放弃了直博的机会,跟着妻子徐静到了她的城市,做着一份收入微薄且不稳定的工作?少年宫的代课老师。

同时,他还遭遇了令人难以启齿的中年秃顶?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堪,他每天都要戴着一顶***发。

在徐静和其家人面前,张东升是卑微的?被妻子冷落,被岳父母瞧不上,更被亲戚们看不起。

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张东升是弱势的?身居异地的他,在这座城市里,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妻子徐静。

所以他害怕失去,因为失去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一无所有,不管是情感上,还是经济上。

可以看出,张东升是典型的?低自尊?型人格。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指出,自尊是对自我的评价。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自尊水平就高;而如果我们一直从外界获得的都是负面的评价,我们就会怀疑自己,自尊水平就低。

高自尊的人一般比低自尊的人更健康,也更幸福。而低自尊的人更容易自我怀疑和敏感脆弱,这使得他们认为爱情中的磕磕碰碰是伴侣拒绝承诺的不祥之兆。?

这也是张东升从内心自卑,到变得阴暗,最终走向极端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约翰?帝博和哈罗德?凯利提出了相互依赖理论来评估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稳定程度。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既需要付出(包括物质和情感),也会有得到(同样是物质和情感)。在相互依赖理论中,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的担忧,对伴侣的缺点感到的沮丧和因为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而感到遗憾?;我们所得到的是?奖赏?,是我们与他人接触时所获得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

不管我们是否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满意,如果我们认为现有的亲密关系是我们能得到最好的关系,我们就会依赖另一半,并不会轻易离开。

在张东升和徐静的婚姻关系中,即使徐静对张东升忽视冷漠,甚至出轨,张东升依然想牢牢抓住她,因为他对这段关系的依赖程度太深,加之他的?低自尊?人格,在他看来,没有比徐静更好的选择了。

而对于徐静来说,她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她的替代比较水平(CLalt)很高,另一方面,她对这段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比较低,所以她对这段婚姻关系的依赖度就很低。

对亲密关系依赖度更低的一方更具有独立性,也会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人。如果双方对彼此的依赖差距过大,亲密关系就很难健康地维持下去。

在爱情关系中,想要保持高的幸福感,就要提高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而想要保持关系稳定,就需要伴侣双方对这段关系的依赖度都比较高,保持平衡的状态。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罗兰·米勒,她是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在2008年获得了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另一位作者是丹尼尔·珀尔曼,他是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教授,他从事家庭问题的研究长达30年,曾经担任过人际关系国际研究学会***。

关于本书

《亲密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的一种,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的喜爱。这本书揭示了人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并且给出了如何才能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的方法。这部作品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对无数人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会前***、《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无论从单本销量还是从业界好评来看,本书都可以称之为此专题的奠基之作。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二、作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从何而来的;三、如何利用沟通的技巧维护你的亲密关系。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亲密关系》。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 49 万字。我会用大约 21 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又应该如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擅长处理***关系,与伴侣亲近的同时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本来应该带来美妙体验、快乐享受的亲密关系,却往往带来的是失望、痛苦,甚至怨恨。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维护我们的亲密关系呢?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一位是罗兰·米勒,她是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在2008年获得了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另一位作者是丹尼尔·珀尔曼,他是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教授,他从事家庭问题的研究长达30年,曾经担任过人际关系国际研究学会***。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3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第二个重点,作为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从何而来的?

第三个重点,如何利用沟通的技巧维护你的亲密关系?

第一部分

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在社交生活中,和他人的关系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内容。举个例子,监狱里有一种惩罚,把单独监禁在一个囚室里,在几天的时间里,都无法跟任何人接触。没有哪个不怕被关禁闭,因为那实在是太痛苦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类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所以人需要和他人的紧密接触。和人群隔离会让人极度紧张,只有不断地和他人接触,我们才能感到舒适和安心。

不过,虽然没有人关我们禁闭,我们每天都会和很多人产生短暂的接触,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远远不够。人类需要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与普通的人际交往不同,亲密关系能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那么,什么是归属需要呢?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第三层次,它维护着我们内心的安宁,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也就是说,我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归属需要得到了多少满足。为了满足归属需要,我们努力和他人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一旦我们的亲密关系出现危机,我们就会魂不守舍,这也充分表明了亲密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展示了亲密关系的缺失对人的影响。通过这份报告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缺乏亲密关系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比如,当人孤独无伴时,免疫反应会变弱,更容易感冒;在人的一生中,朋友和爱人都很少的人,寿命往往更短,早逝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出两到三倍。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不只是让我们感到幸福,还能让我们更加健康。

亲密关系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快乐,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亲密关系会让人拥有更高的自我认同,也就是会让人拥有高自尊,从而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

自尊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自尊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能力经常得到别人正面的评价,那么这个人就比较容易拥有高自尊;相应的,如果总是遭到质疑,这个人就会是一个低自尊的人。比方说,如果人们认为一个人对异性很有吸引力,那么这个人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良好。

作者提到了这样一组实验, 实验者召集志愿者组成了若干兴趣小组,随后在每个小组中开除一些人。不同的是,在一部分小组中,被开除者是随机选定的,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而在另一部分小组中,开除谁由组内成员投票决定。然后实验者去访问被开除者的心情,面对同样的结果,被投票开除的人明显要感觉更加糟糕。这就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极大地受到别人看法的影响。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如果别人都不喜欢我们,我们也很难喜欢自己。社会测量学的主导理论认为,自尊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测量仪”,我们用自尊来衡量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亲密关系会让我们感觉被认可,帮助我们修复低自尊,建立高自尊。拥有高自尊的人往往比低自尊者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然可以充满自信,绝不气馁。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亲密关系不但可以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也会增加我们的自我认同,而缺少亲密关系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需要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

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说完这个,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作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从何而来的。

要想和别人组建亲密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和人接触。那么,人和人之间是怎么开始接触的呢?作者说,要迈向亲密关系,第一步首先是要产生相互的吸引。

如何产生吸引力呢?作者说,吸引力的本质,就是对他人的奖赏。这是什么意思呢?影响吸引力的奖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直接奖赏指的是交际过程带来的直观的愉悦,对方的聪明、幽默和美丽都能给人直接奖赏。而间接奖赏指的就是人际关系中能给对方带来的潜在的利益,比如金钱、地位和名声。人能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奖赏越多,吸引力也就越强。

不过,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吸引力模型,而实际情况要远比这复杂得多。事实上,别人对我们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他们的魅力,更与我们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们是否有吸引力,不仅取决于他是谁,更取决于我们是谁。

比如说,相像的人彼此之间会产生吸引力。当我们遇到一个与我们相像的人,我们发现彼此有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位,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可以说,人际吸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相像。

而在亲密关系中更是如此。一对伴侣的共同点越多,彼此就越喜欢。而且,人并不会对这些共同点感到厌倦,就算他们彼此再相像,都不会使吸引力下降。 也就是说,两个人越像,就会越喜欢彼此。

另外,人与人互相吸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平衡。那么,什么是平衡呢?平衡就是说,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与社交关系保持一致。如果两个人彼此都喜欢对方,他们的感情可以说达到了“平衡”,如果两个人都讨厌对方,其实也是一种平衡状态,但如果某个人喜欢一个人而得到的回报却是厌恶,那就是一种不平衡状态。

在我们选择伴侣时,平衡就体现在我们往往会更倾向于喜欢我们的人。当然,在平衡之外,我们也会考虑到之前提到过的其它因素,比如说,有人喜欢我们,但是长得不好看,这样的人,我们可能不会喜欢他。同样,如果有人长得很好,但是根本不喜欢我们,我们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最后会选择的伴侣会是长相过得去,也很可能接纳我们的人。

最后,以上这些只是吸引力的基础。而互相吸引要变成亲密关系,还需要两方面的增幅。也就是说,既然吸引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奖赏,那么只要增强这种奖赏的程度和频率就可以增加吸引力。

于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和他人的距离越近,彼此间的吸引力给我们带来的奖励价值也就越高,比如说,大学生和室友的关系往往要比其他同学更加亲密。而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多,就越能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曝光效应,指的就是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会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积极。

讲到这我们知道了,吸引力是亲密关系的第一步,而吸引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奖赏。我们自身的魅力和我们能给别人的潜在利益都能为我们提供吸引力,而近距离频繁的接触能让人与人变得更加亲密。除此之外,两个相像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平衡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人们对彼此更加有好感。

第三部分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作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吸引力是从何而来的。下面,来为你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如何利用沟通的技巧维护你的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沟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看似简单而普遍。我们往往以为沟通就是说话,但实际上,沟通的过程要比我们意识到的复杂得多。

我们选择与某人沟通,是因为我们希望向对方传递信息来表达我们的意图。问题在于,我们的意图隐藏在我们的意识中是秘密的,只有我们知道它是什么。要想把它传达给对方,我们就必须先把它组织成公开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

问题的关键是,从我们的意图到对方的理解,这中间会经过太多环节,于是就有可能产生错误或误解。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的表达会造成我们所期望的影响,而实际上,我们很少有机会确切地知道它到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我们的意图和对方的理解往往有所出入,这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亲密关系中,这种隔阂不仅会使双方感到不满,还会妨碍亲密关系的发展。

举个例子,一个害羞的男生决定鼓起勇气向某位女同学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于是在下课时间他去找这位女同学闲聊,他天真又胆怯地试探这个女同学,问她周末有什么安排。这时男同学已经紧张得面红耳赤了,只能尴尬地东张西望。他认为自己的示爱意图已经无比明显了,希望得到对方热情的回应。然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却并没有意识到男同学对约会的暗示,只是说要为了接下来的考试做准备。于是,男同学认为自己清楚利落的示爱遭到了对方冷漠的拒绝,他决定不再做尝试,要和女同学保持距离,而这位女同学永远都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人际隔阂是如此的容易发生,在交往中人们总是很难清楚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消除人际隔阂呢?我们已经知道,因为我们在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偏差,所以,要消除人际隔阂,就要利用沟通技巧来最小化这种偏差。

要想知道怎样才能最小化沟通之间的偏差,就要了解沟通会用到哪些方法。那么,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有哪些沟通方法。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会用两种行为表达自己,就是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只要在这两种行为中尽可能消除不清楚、不准确的成分,就能有效地减少人际隔阂。

我们先来了解非语言行为。首先,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行为也具有提供信息的作用,它可以展示出人们的情绪状态和真实意图。比如,有时我们和别人开玩笑,会说出非常冒的话来。而这时如果对方要判断我们是否有敌意,我们说话的音调、节奏和面部表情就成了关键的线索。正是我们夸张的语调和带有笑意的表情,让对方理解我们是在开玩笑。非语言行为的这一功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才会在网上聊天时使用emoji来模仿人们的面部表情,从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非语言行为可以表露出人们对彼此的兴趣,常常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人们的沟通能否进行下去。比如,你兴致勃勃地向伴侣讲述自己的想法,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在看着你,你就会立刻感到沮丧甚至愤怒。如果伴侣任何一方对非语言行为不加注意,就可能会产生很多误解,也会降低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而积极的非语言互动,可以让沟通的双方时刻感受到彼此的情绪,让人可以准确地找到对方的兴趣点,让沟通变得更加具有奖励意义,从而使整个沟通过程流畅而愉快地进行下去。事实上,使用非语言行为其实是人类的本能,只要沟通双方都仔细看、耐心听、用心思索,他们在非言语沟通上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而且,相比陌生人,我们通常能更娴熟地解读亲密伴侣的非语言行为。所以在亲密关系中,非语言行为要比在普通人际交往中更加重要也更有意义。

我们已经了解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在亲密关系中,语言沟通又有哪些意义和技巧呢?语言沟通是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亲密关系的发展。语言沟通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自我表露。所谓自我表露,就是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它是衡量亲密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只有两个人共同拥有一些私人的、相对秘密的信息,他们的关系才称得上是亲密。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际关系是以交换肤浅的信息为起点的,然后再逐渐转到更有意义的话题上。举个例子,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只会随意地讨论一些不带感彩的话题:“你是哪里人?”“你是做什么的?”不过当这类肤浅的问题得到了具有奖赏价值的回应时,人们就会通过扩展谈话的内容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别人因为信任我们而进行自我表露,对我们来说是具有奖赏意义的。也就是说,伴侣彼此自我表露得越多,他们往往会越幸福美满。

可是有时我们说出了心里话,努力想和伴侣沟通,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又是为什么呢?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对此研究了30多年,终于找出了答案,并总结出了两种常见的错误沟通模式。

首先,不幸福的伴侣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比如当他们抱怨某事时,很少能准确到位;相反,他们倾向于同时谈论好几个问题,以至于到了最后,反而忘记了最开始的时候想表达的是什么。于是,许多无关的事情把他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掩盖了,使得沟通变得毫无用处又令人沮丧。举个例子,一位丈夫忘记了交电费导致家里停电,妻子就说,“哪有忘了这么一回事,都是因为你整天和你那帮狐朋狗友鬼混,对家里的事情从来不上心。”这样的谈话很容易偏离主题,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本来讨论的是忘交电费的事情,却转移到了丈夫的朋友圈子上,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另一种错误的沟通模式是,在沟通中经常性地表现出消极情绪。不幸福的伴侣常常会无视对方的抱怨,不仅不想办法解决,反而去讽刺挖苦对方,不断贬低和鄙视伴侣的人格。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这种沟通模式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面对攻击,人通常的反应是自我保护,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或者干脆攻击回去,于是沟通就演变成互相指责和谩骂,严重危害着亲密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准确的表达和消极情绪会严重降低我们的沟通质量,那么,怎么才能绕开这些沟通的陷阱呢?

为了尽量降低不准确表达的影响,我们在接收到对方的信息时,需要完成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是要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第二是要及时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在意他。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来完成。如果我们用自己的话来重复一遍对方的意思,对方听到后,就有机会辨别我们的理解是否和他想表达的内容一致。同时,当我们复述对方的话时,也给了自己多一次机会去理解对方。这可能会使沟通看上去不太流畅,但它的确是一个避免争吵的好办法,因为这样做可以尽早地修正理解和表达中的偏差。

反过来说,我们还可以要求伴侣复述我们的话,来检验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了我们的意图,这也能向对方传达我们的专注和兴趣,从而鼓励他更加投入沟通。

而要避免消极情绪,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了解自己。那些对伴侣人格的批评和贬损,往往是小题大做,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当成了严重的、不容易解决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我们眼中对方的问题,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清晰而融洽。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这样不仅能让伴侣正确理解我们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因为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事情也就变得更容易解决。

关于如何避免消极情绪,有一个技巧非常有效,那就是多用第一人称来说明自己的感受。也就是用“我”做开头,清楚明白地描述自己的情感反应。比如,当我们想说“你为什么看不到家里没有卫生纸了”,不如改成 “我需要你对我们的家庭有更多关注”。经常使用这种句式有助于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亲密关系的双方都有好处。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从而更好地向伴侣表达,使沟通能够专注于问题本身。

努力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认真倾听,在争执发生时仍然保持礼貌和克制,这些都是构成良好沟通的重要因素,当然,最重要的在沟通中,我们要时刻明确地表现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

如果人们在谈话中能够主动检验自己的知觉,并积极努力地去理解自己的伴侣,这种关心和体贴往往能得到伴侣极大的赏识和感激。而能运用这些沟通技巧的伴侣们,一般也都有着更加幸福的亲密关系。

努力练习并使用这些沟通技巧,准确地表达我们自己,耐心而尊重地倾听对方,时刻保持礼貌与尊重。说到底沟通是真诚和技巧缺一不可的艺术,良好的沟通能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变得更加健康,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总结

首先,我们说到了人类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满足了我们的归属需要,而追求归属需要是人类的本能,亲密关系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亲密关系有助于我们拥有高自尊,让我们更加容易成功。

其次,我们说到了作为亲密关系前提的吸引力。吸引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奖赏,个人魅力和潜在的利益都能产生吸引力,而相像的人彼此会更加吸引。然而,我们在选择伴侣时,还会考虑到关系的平衡,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对我们足够吸引又容易接纳我们的伴侣。

最后,我们说到了沟通的技巧。沟通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形式,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沟通对亲密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想拥有良好的沟通,我们既需要准确的表达,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可以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更上一层楼。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很多互有好感的男女都希望自己的关系能够一直维持下去,发展关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一起来看看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吧。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1

1、是测试她对你有无感觉。

通常这个过程是在追求过程中完成的。

测试的方法主要就是最近这段时间两人多处一些时间,特别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看看她是不是会陪你。或者拜托她帮你什么忙,比如买东西,补衣服。你想想,只有你喜欢一个忍,你才会觉得和他不无聊,可以为他不计较的付出。

这还包括你们可以利用“吃定”你的机会,又一些亲密举动。比如和她站很近,倒在一个沙发上聊天,抢她的什么东西,和她喝同一杯饮料,来看她是否排斥。

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如果女孩要你拧包,通常是一个暗示。如果她经常要你拧包,你下次可以主动些。

你说互有好感,是否经过了我以上的验证呢?

2、如果有感觉,那么需要建立事实男女朋友关系。

这个是最简单的部分。事实情侣关系,就是亲吻,牵着走,搂着走,买一些私人物品,帮你洗衣服什么的。通常你觉得感觉差不多了,就可以找机会。

比如她推你的时候,她打你的时候,你吓唬她说:“再来我就耍流氓了!”她如果渴望你耍流氓,她就会再来一下。你就亲她。她如果不打你,你就牵着她,要她乖点,说:“走丢了我怎么向你家人交代。”暗示你们的关系。

最简单的有,过马路的时候,如果她疯,你一把搂着她,或者要她挽着你。这样给她一个安全感的形象。

3、如果建立了一次事实关系,对方觉得没有不妥,那么就可以表白了。

如果第二部成功了。不见得以后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和她亲热。那么还是需要表白。不过那就是走过场了。

一般套话有:”好想一直这样。“ ”抱着挺舒服的,以后都这样吧。“

所以表白,就是一个套话,就是生意谈好了,然后签合同的那个环节。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2

如何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

须要保持对亲密关系的忠诚。

忠诚的伴侣会期望彼此的关系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并且双方都会尽可能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在认知维持机制方面,忠诚的亲密关系的双方会认为他们的关系比其他人的关系具有特殊感和亲密感,会忽略调对方身上的某些缺点或者很清楚对方讨厌什么而不去触犯。例如一方很讨厌被人对他的身高做开玩笑式的点评,那么忠诚的伴侣则会考虑到这一点。在具有诱惑力的情敌出现时,忠诚的伴侣会在认知层面对情敌的评价没有那么高,他们会认为自己才更加爱护和了解彼此。在行为维持机制方面,忠诚的伴侣愿意为另一半付出自己的牺牲。例如妻子喜欢逛街或者经常去看**,而丈夫对这一方面不感兴趣。但是为了心爱的妻子决定付出自己的牺牲,来促进亲密关系的幸福。一方的理想或者梦想是戏剧或者想去学校深造,得到另一方的鼓励和支持会让两人变得更加亲密,即使一方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却是心甘情愿的。对于伴侣的偶尔小脾气做到宽恕和自控情绪。快乐和轻松的氛围能够增强自控力,所以可以多联系朋友和家人,或者一起徒步旅行,骑车,参加音乐会等有益于两人情感的维护。

亲密关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人际沟通专家丹.卡纳里和劳拉.斯塔福德总结出了一些有益于亲密关系的行为,积极乐观,保持礼貌和尊重;进行自我情感的表露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自己的爱意承诺和尊重;拥有共同的朋友圈并花时间和伴侣的家人相处,努力承担亲密关系或者家庭中的责任;保持善意的'幽默,花时间在一起相处,彼此能够感到快乐;犯错时要向对方真诚道歉,不要找借口;规划,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并且告诉伴侣。其实关系维持的秘诀:1.欣赏伴侣2.表达你的欣赏3.重复上面两个步骤。人们通常在成为恋人之后就会变得懒惰,减少付出或欣赏,这样会让亲密关系面临潜在的威胁,我们需要长期得欣赏对方,因为我们爱着对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周或者两周内要周期性地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和赞赏,针对对方的具体的某个行为进行赞赏和鼓励以及尊重,保持情绪的稳定,让自己更愉快,这样非常有可能幸福。一旦我们停下来这些充满爱意的行为,我们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就开始下降。

寻找情感专家对出现裂痕的亲密关系进行修复。

对于情感的亲密关系不总是那么让人如愿以偿和幸福快乐的。有可能之前对于关系的处理不当导致了情感面临破裂的危险,如果我们还有想继续维持这么一段关系的时候,需要找情感或者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调节和疏导,这样才有可能让这一段濒临破裂的关系得到继续的希望。

自我学习自我解决情感问题。

如果我们想提高自己的认知并且解决一些亲密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不是非常棘手的。首先我们平时可以自己阅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专业书籍,在面对情感冲突能够积极面对,倾听对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过错和不当行为。例如对方处于工作的需要,和异性有正常的交往。过强的控制欲和怀疑的态度让我们自己陷入深渊,让对方感觉不到我们的爱意。不能够侮辱和过分指责对方,而应该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关爱和内心的担忧,让伴侣知道我们的真正在意的东西。对方能够主动的关心我们,我们应该充分的彼此相信。控制对方会加速关系的破灭,同时增加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在感情中不断审视自己,并看到自身的问题,努力克服。这样亲密关系才能够有可能更加持续得久远。

对亲密关系进行预防性维持。

我们需要树立一定的忧患意识。在问题发生之前,我们要精细的调整伴侣对我们的期望。树立一致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观点和行为;平时一起相处的过程中要重视快乐,可以一起去旅行,共同去完成一些小小的挑战或者小游戏,建立彼此的默契和依赖性;在关于性方面可以找到彼此交流的点,多为对方考虑,让彼此更加满意;让伴侣保持理性的期望,过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和不满,清楚伴侣的真实期望。

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该怎么继续发展3

异性发生亲密关系后牢记这几点

要么确定关系,要么分道扬镳。

异性之间,逾越了朋友之间的界限,有了“亲密关系”,就应该认真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如果两个人彼此欣赏,都想和对方生活在一起,希望两个人的感情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可以确定为男女朋友关系。

相反,两个人觉得这只是一个错误,两个人都不愿意有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干脆就分道扬镳,以免日后见面时感到尴尬;同时,两个人选择了“分开”,两个人也会慢慢淡忘这事,两个人都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相反,两个人若是不分开,依旧保持往来,两个人的关系“不明朗”,界限不明确,这会影响两个人往后的生活,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自己的伴侣,还保持来往,常会招来无谓的烦恼。

要弄清对方对自己的真实态度。

异性之间,有了“亲密关系”,在这个时候,你非常钟意对方,想和对方在一起,也要看看对方对自己的真实态度,对方若是不在乎自己,不想和自己在一起,就没有必要拿这事情在道德上“”对方,因为爱情是不能够勉强的,强扭的瓜不甜。

相反,对方若是钟情于你,也想和你有进一步的交往,那就好好把握这段缘分,和对方携手把生活经营后,可以考虑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一起“见家长”,让对方融入自己的生活,做一些事情推动两个人关系的发展。

看看对方是否有责任感,是否靠谱。

人在选择自己终身伴侣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稀里糊涂和对方有了“亲密关系”,事后,也要想清楚,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爱不爱对方,另一方面,要考虑对方是否有责任感,是否靠谱,是否值得厮守终身。

如果自己并不爱对方,自己做错事了,那就把事情和对方说清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并尽量补偿对方,切不可一错再错,最后往往会伤人害己,使得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对方若是缺乏责任感,不靠谱,不值得付出真感情,在这个时候,你即便很喜欢对方,很想和对方有进一步的交往,也要懂得保持清醒,切不可犯傻,在这个时候,你要懂得敬而远之,别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