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而为一讲道讲章,***诗歌合而为一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6 0
  1. 「我是羊的门」是甚么意思?
  2. 明朝的内阁成员表是什么啊?
  3. 撒母耳记第11章含义
  4.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天国里的小孩讲的是什么意思?
  5. 基督的身量是指什么
  6. 报丁的研究

所谓的荣耀就是最好,最高,最大利益,称之为荣耀。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在这里,既然犯了罪,那就是违背了神的律法,侵犯了律法制定者的最大利益,也就是亏欠了神的荣耀,神的权益高于一切。 如何保障神的最大权益就是律法,律法就是用来保障神的最大权益的。(这里所说的法律不是国家的法律而是指神制定的对于人的法律)

扩展资料

从希腊文翻译的希伯来文原意,是“重量”的意思。打个比是,拿块砖头放在被子上,被子的形状会改变。我们虽然看不见砖头,但当你看到被子形状的改变,就看到了上帝的荣耀。

合而为一讲道讲章,基督诗歌合而为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帝住在幽暗之中,但他周围彰显的是荣耀,这荣耀在山河大地,天地万物,人心社会上都能反映出来。在我们的敬拜中,是最切近有力地彰显。

「我是羊的门」是甚么意思?

以弗所书 简介 「保罗书信中的桂冠。」~洛浜孙 「保罗的三层天的书信。」~裴雅森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在几方面,以弗所书有保罗书信的典型特色:祝福、感谢、阐释教义后再把教义实践、申述为信徒的责任,和结语的问候。以弗所书是一封真实的书信,但也很象一篇讲章,甚至象***徒祷告和赞美的事奉。这书信就象莫尔赫所写:「我们进到圣所的沉静、肃穆之地……这里充满安宁、默想、敬拜和平安的气氛。」(注1) 虽有许多解经家同意上述洛浜孙的评价,但不少现代派学者却放弃***信仰一千八、九百年来的教导,妄指以弗所书不可能是保罗写成的。然而在事实面前,这可言之成理吗? 贰.作者 外证 以弗所书是真确的、保罗所写的书信,有牢不可破而确实的证据。保罗书信中,只有这封拥有早期、一个接一个的见证人。从罗马的革利免、伊格那修、坡旅甲、赫马士,到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爱任纽和希坡律陀。马吉安把这书信列入他的「正典」中,称为「致老底嘉人书」。穆拉多利经目也把以弗所书列为保罗书信。 内证 作者两度自称保罗(一1,三1),而内容(一些方面)与歌罗西书相似,因此写作日期必定很相近。上文提过,以弗所书的结构是典型的保罗书信。在书中保罗介绍了一些新思想;倘若一位作者既没有被指冒充,又不可以这样行,那么圣经作者帮助圣徒成长的机会便大打折扣了! 德裔自由派学者施来尔马格大概是头一个否认保罗为作者的人。许多自由(新)派人士也随伙,如莫法特和顾斯比等。词汇、风格、「高深」的道理和其它主观论据,一同否定书信是保罗写的。然而,这些论据无一不可迎刃而解。既有压倒性的外证,和无数博学的解经家领悟书中不仅存有保罗的精神,更如科勒莱治所说,这是保罗「最神圣之作」,可见以弗所书应被接纳为真确的。 叁.写作日期 以弗所书跟歌罗西书、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统称为「监狱书信」。书中提到的牢狱生活(弗三1,四1)往往是争论的焦点。有人相信这时保罗在该撒利亚的两年囚禁中,甚至是在以弗所的狱中,但这说法却无从证实。证据似乎支持他第一次在罗马的囚牢中(在主后六十年后不久)。这书信象歌罗西书一样(西四7~9),由推基古带到亚西亚省(弗六21、22)。这说明保罗写作书信时,脑海中浮现相近的道理和相同的意念。 肆.背景与主题 以弗所书的主题是保罗所称的「奥秘」。他所说的并不是一些不可言喻的事,而是一件从未启示出来、但现在才揭开的奇妙真理。 书信中宣告相信的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在***耶稣里合而为一。这崇高的真理就是书信的主旨。他们是教会──***身体──的肢体。现在,他们在***里一同坐在天上。将来,他作万有的元首,他们要同享他的荣耀。 以弗所书六章***中,都可以看见这奥秘。 在第一章称为神旨意的奥秘,展望那时候,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里面同归于一(9、10节)。相信的犹太人(11节,「我们」)与外邦人(13节,「你们」),要同享那日子的荣耀。他们是他的身体、他的丰满,要与他在全宇宙中一同作王(22、23节)。 第二章描写犹太人与外邦人藉着神的恩典得救的过程。他们怎样与神和好、彼此和睦;怎样因着与***联合,成为一个新人;又怎样成为圣殿,作神藉圣灵居住之所。 第三章全面阐释那奥秘,称为「***的奥秘」(4节),指***就是元首,并一切信徒就是他的身体。在这身体里,相信的外邦人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神的应许(6节)。 第四章强调身体的合一,并神使身子长大成人的***(1至16节)。 第五章称为***与教会的奥秘(32节)。***与教会的关系,是信徒夫妻关系的榜样。 最后在第六章,保罗提到福音的奥秘,他为此作了带锁链的使者(19、20节)。 试想这信息给收信的外邦信徒带来的影响。他们不仅藉着信、靠恩得救,与犹太人无异,还首次得到与他们同享特权的地位。他们在神面前站立,不再是次等的;还命定得与***同坐宝座,作他的身体、新妇,分享他在全宇宙作王的荣耀。 以弗所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爱(希腊文为agape,指从意志而生的爱)。保罗以此概念为书信的起首和结尾(一4,六24),在以弗所书使用这个字(包括动词和名词),较在他所写的其它书信为多。或许这是圣灵的先见,因为此后三十年,这庞大、活跃的会众遵照命令,抵抗***道。但我们的主却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告诉他们一件他要受责的事,就是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二4)。 大纲 壹.信徒在***里的地位(一~三) 一.祝福(一1、2) 二.保罗为神所赐的恩福赞美神(一3~14) 三.保罗谢恩并为圣徒代祷(一15~23) 四.神在给外邦人和犹太人的救恩上所显的能力(二 1~10) 五.犹太和外邦信徒在***里合一(二11~22) 六.插曲的奥秘(三1~13) 七.保罗为圣徒祈祷(三14~19) 八.保罗的颂赞(三20、21) 贰.信徒在主里的行事为人(四~六) 一.呼吁***徒合而为一(四1~6) 二.身上肢体的正常功用(四7~16) 三.呼吁有新的德行(四17~五21) 四.呼吁***徒家居的个人操守(五22~六9) 五.关乎***徒争战的劝勉(六10~20) 六.保罗的个人问安(六21~24) id="id2">明朝的内阁成员表是什么啊?

***: 约翰福音 10:7 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10:8 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10: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注: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解释: 耶稣就是门,没有他人就没法进到安全的地方,你可相信?你愿意走进去吗? 10:7 羊圈内,牧羊人就好像一扇门,让羊群进出并保护它们。耶稣就是门,必须经过他,我们才能得到神的救恩,他也是我们的保护者,给我们安全保护。但有些人不满耶稣自称是门,是惟一到神面前的途径。其实耶稣是神的儿子,我们何必再去找别的方法或途径到神那里呢(参14:6注译)? 他说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可是我还没有听到你说他就是他所说的,你不说? 我们怎样到神那里去呢?惟有藉著耶稣,因为他是神,也是人,我们的生命若与他连合,便能与神合而为一。 耶稣的路是一条很窄的道路,有人这样说;给你一个机会,你如何回答他? 耶稣说他是通到父神那里去的惟一途径,有人说这路太狭窄,事实上,却宽广得足以容纳整个世界,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肯接受,这条道路也能带他们到父神那里。与其为看来只有一条道路而忧虑,不如对神说“主啊,多谢你给我们一条很明确、能到你那里去的道路。”

参考: 汉语圣经协会

evilbible Skeptic’s Annotated Bible skepticsannotatedbible 令人战栗的圣经 truthbible 基版 F.A.Q. cfaq The Secular Web infidels The Naked Emperor nakedemperorfirms Debunking the Bible cygnus-study

耶稣自此为「羊的门」,因为他是使人入天国的唯一门户,使人获得永生的唯一救主;「羊群」是指天主的选民,即教会;不由其门而入的强盗和佣工,是指当时以民命为草芥的政教首领(玛23;则34)。耶稣自称为「善牧」,是再恰当没有了(参阅耶23:1-6;则34: 23-24),因为他不但牧养爱护羊群,且为羊群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别的羊」是指天下万民;「一栈」,「一个羊群」,「一个牧人」是指他所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公的(参阅弗2:11-22; 4:3-6)。

参考: 思高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第11章含义

内阁成员没有,只有历任首辅的

附表: 明朝十七帝皇位期间内阁首辅

任期 姓名 上任 离任 公历任期

1 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1402年

2 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年-1407年

3 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4 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418年-1424年

5 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1424年-1444年

6 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1444年-1446年

7 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1446年-1449年

8 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1449年-1457年

8' 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1457年

9 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1457年

10 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1457年

11 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457年-1466年

12 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 1466年

13 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1466年

14 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1466年-1468年

15 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1468年-1475年

16 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475年-1477年

17 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1477年-1487年

18 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487年-1492年

19 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1492年-1498年

20 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年-1506年

21 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1506年-1512年

22 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 十年三月丁忧 1512年-1515年

23 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 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年-1517年

24 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 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年-1524年

25 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 五月致仕 1524年

26 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 七月致仕 1524年

27 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降 1524年-1526年

28 杨一清 嘉靖五年五月进 七月降 1526年

29 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 六年二月致仕 1526年-1527年

30 杨一清 嘉靖六年二月进 八年九月致仕 1527年-1529年

31 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1529年-1531年

32 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 十月降 1531年

33 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 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年-1532年

34 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 十二年四月降 1532年-1533年

35 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年-1535年

36 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 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年-1538年

37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 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年-1539年

37'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1539年

38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年-1541年

39 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 十月降 1541年

40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 二十一年七月罢 1541年-1542年

41 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 二十三年八月罢 1542年-1544年

42 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年-1545年

43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1545年-1548年

44 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 四十一年五月罢 1548年-1562年

45 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46 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致仕 1568年-1571年

47 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48 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49 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年-1583年

50 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 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年-1591年

51 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 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年-1592年

52 赵志皋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 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年-1593年

53 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年-1594年

54 赵志皋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 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年-1601年

55 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1601年-1606年

56 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1606年-1608年

57 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 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年-1612年

58 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年-1614年

59 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年-1620年

60 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 天启元年十月降 1620年-1621年

61 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 四年七月致仕 1621年-1624年

62 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 十一月致仕 1624年

63 朱国祯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 十二月致仕 1624年

63 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 六年九月致仕 1624年-1626年

64 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 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年-1627年

65 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1627年-1628年

66 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1628年

67 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1628年

68 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1628年

69 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1628年-1630年

70 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1630年

71 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1630年

72 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1630年-1633年

73 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1633年-1637年

74 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1637年-1638年

75 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1638年

76 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1638年-1639年

77 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年-1640年

78 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1640年-1641年

78'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1641年

79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1641年-1643年

80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1643年-1644年

80'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1644年

81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1644年

81' 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1644年

82 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1644年

83 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 1644年

84 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 弘光元年闰六月罢 1644年-1645年

南明:

弘1 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年

隆1 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 二年十月降 1645年-1646年

隆2 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 永历元年正月畔 1646年-1647年

永1' 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 二月降 1647年

永1 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 八月卒 1647

永2' 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 九月降 1647

永2 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 三年正月降 1647年-1649年

永3 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 四年正月罢 1649年-1650年

永4 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 四月罢 1650年

永5 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 五年二月出 1650年-1651年

永6 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 八年三月卒 1651年-1654年

永7 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 十四年罢 1654年-1660年

永8 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 十五年七月卒 1660年-1661年

永9 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 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1661年-1664年

弘2 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监国鲁元年六月畔 1645年-1646年

监1 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 三年正月卒 1647年-1648年

监2 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 十月卒 1648年

监3 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 六年九月卒 1649年-1651年

监4 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 七年正月卒 1651年-1652年

另有:建文帝之方孝儒、景泰帝之于谦历史原因没有上表!进 十六年五月卒 1407年-1418年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天国里的小孩讲的是什么意思?

撒母耳记11章扫罗唯一一次的胜利。

撒母耳记讲述的就是扫罗打的第一场胜仗,或者说,在扫罗做王的一生中,唯一的一场凭着他领头打的胜仗。这场仗的起因是因为亚扪人的王拿辖上来,要去攻击河东的一个族,就是基列雅比族。这是以色列人中的一群,住在河东的,那这一族人,他们从那个河东来向扫罗求救,那扫罗带领以色列人打赢了这场仗。

第十一章的神迹奇事,完全是神为在以色列百姓面前,抬举扫罗为他树立威信而行的。正如当年出埃及时,摩西死了以后,神对约书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神在百姓面前为约书亚树立了威信一样。扫罗自己也领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今日耶和华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将荣耀归给了神。他的勇猛并非来自他的肉体,而是圣灵的工作。要想提高自己的威望,不是靠排除异己,而是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方能达成目的。于是,“众百姓就到了吉甲那里,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大大欢喜。”因着“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不仅开通了扫罗与神的关系,而且使百姓都同心同德。神使扫罗被圣灵充满,使他拯救了以色列,在百姓面前为扫罗树立了威信,通过平安祭使全体百姓合而为一。现在,扫罗是耶和华受膏的王,是抽签推举出来的王,又是救百姓脱离苦难的王,可谓是名副其实了。所以,撒母耳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

***的身量是指什么

太18:3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太18:4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太18:5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是这几节吗?请参考《历代愿望》第四十八章“谁是最大?”路锡甫把与上帝同等作为争夺的目标,而至高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如今十字架正在他面前,而他自己的门徒竟这样专求自己的益处这正是撒但之国的原则以致不能同情他们的主,甚至当他提到他要为他们受辱时,他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耶稣柔和而又严肃地设法纠正这个邪念。他说明在天国是什么原则在支配一切,以及在天上真正的伟大在于什么。凡以骄傲和虚荣为动机的人,只是想到自己和自己所要得的报酬,而没想到他们该如何将从上帝领受的恩惠归还上帝。这等人在天国里是无份的,因他们与撒但一伙的精神相同。  “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5:33)天上要拣选那像施洗约翰在上帝面前自己卑微的工人,在世人面前担任重要的位分。像小孩子一样的门徒,为上帝作工是最有成效的。那不求高抬自己,只知救人的人,必能得到上天能力的合作。那最深切地感觉自己需要上帝帮助的人,就必为此恳求。圣灵必使他得见耶稣的荣耀,加强并提高他的心灵。他与***相交之后,就出去为那些将要在罪中沦亡的人工作。他已为他的使命受过圣灵恩膏,必能成就许多有学问和属世智慧的人不能成就的事。  但人若高抬自己,自认是完成上帝大计所不可缺少的栋梁之才,主就必使他们被闲置在一边。这就证明:主并不倚靠他们。上帝的工作非但不会因他们的撤出而稍有停顿,反而会以更大的能力前进。  单让耶稣的门徒明白他国度的性质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乃是心灵的改变,以便适应天国的原则。于是耶稣叫个小孩子来站在他们中间。随后亲切地将他抱在怀里,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小孩子的天真、忘我和充满信赖的爱,是上天所看重的美德。这才是真伟大的特征。耶稣又向门徒说明:他的国度不在于属世的威风和炫耀。在耶稣脚前,这些特征都不被记念。当贫富、智愚聚在一起时,都不该想到什么阶层的不同,或属世地位的悬殊。大家都同为***的宝血所买回,同样倚靠那一位救赎他们归回上帝的主。  一颗真诚痛悔的心,上帝看为宝贵。他将自己的印盖在人身上,不是根据他们的地位,不是根据他们的财富,也不是根据他们的聪明,乃是根据他们与***合而为一的程度。荣耀的王对心里柔和谦卑的人是真心满意的。大卫说:“你把你的救恩给我作盾牌,……你的温和”作为我品格上的美德“使我为大”(诗18:35)。  耶稣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耶和华如此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66:1,2)

报丁的研究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长成的身量。”(弗4:13) ?

神的旨意不要我们在***里永远作婴孩。我们都作过婴孩,但是神不盼望我们一直作婴孩,他要我们长大成人,要我们满有***长成的身量,这样,他的旨意在我们的身上才得完成。神不要我们留在属肉体的光景中,他要我们进到那属灵的情形里。长到了够成熟的年龄,使***的丰满在教会中彰显出来。 ?

祷告:亲爱的主感谢赞美你。追求属灵的成长是你的旨意,只有真实认识神的儿子,才会叫我们生命趋向成熟,***在教会中才有丰满的充满。愿我们在地上竭力追求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长成的身量。祷告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转载

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郭沫若,1928年在日本从事中国历史研究时,曾在东京一家私人图书馆里,借到一本《观堂集林》。阅读后,他为这本书作者的渊博的知识、踏实的精神所震动,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十分敬佩。十八年之后,回忆这段往事,他赞叹地说:“《观堂集林》和它的作者在史学上的划时代的成就使我震惊了”。

《观堂集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这本书能给郭老这么大的影响?

《观堂集林》的作者是王国维,他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者,是二十世纪初期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立场和史学成就背道而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在浙江海宁县一个中等地主的家庭里。他生活的年代是我国社会大变动的年代,一方面是旧式的封建经济在解体,另一方面是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成长。政治上风雷激,荡,继“戊戌变法”之后,又爆发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满清皇朝。思想界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动荡。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封建学术,产生了怀疑。他们用新眼光对中国过去发生的一切提出了问题,进行分析、批判、探讨。在史学领域,他们利用当时大量出土的汉、晋木简、壁画,六朝和唐人的写卷,安阳甲骨文,古代器物,来考核古代史。这些都给青年时代的王国维以很大的影响。他讨厌学习刻板的高头讲章,在几次乡试不中后,毅然离开了海宁,跑到上海谋生,他那时只有二十一岁。不久,他到黄遵宪、汪康年创办,梁启超任主编的《时务报》馆担任书记、校对。《时务报》是宣传变法,宣传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重要阵地,王国维决定来这家报馆工作,说明了青年王国维的思想倾向。在梁启超等人影响下,他也开始考虑“人生问题”。不幸的是,半年之后,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这家报纸被迫改刊。他离开报馆,来到罗振玉主办的上海东文学社任庶务,边工作边学习。罗振玉擅长考古,具有丰富的金石文字知识,在北京、上海兼做古董生意,家里藏有丰富的甲骨、金石等器物,在治学上也有一套办法;但政治上极端保守,是清封建王朝的忠实卫道士,个人品德上极端利己,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他创办的上海东文学社,名义上是培养翻译人材,实际上是为了捞取名誉,以为进身之阶。王国维进入东文学社,他的刻苦好学,聪明才干,很快得到罗振玉的赏识,王事罗以师礼,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王国维学术上的成就和罗振玉的资助有很大关系;王国维在政治上日趋保守,罗振玉也有决定性影响。

1901年秋,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到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王国维白天学英语,晚上攻数学,很有成绩。半年后得了严重的脚气病,只好回国。回国后,王国维先后在江苏南通和苏州师范学堂教哲学、社会学。不久罗振玉推荐他当了清***学部(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总务司行走。后来又到京师图书馆和名词馆等文化学术机构工作,从此王国维抛弃了青年时代改革政治的热情,政治上逐渐趋于保守。甚至在辛亥革命浪潮袭来,举国欢庆封建王朝的覆灭时,他却追随罗振玉流亡到了日本,从事起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的研究来了。

在日本,他利用罗振玉提供的方便,集中精力研究甲骨文、金文和汉简。同时又协助罗振玉整理甲骨,使罗振玉在甲骨文研究上获得了成功。据说用罗振玉名字发表的《殷墟书契考释》,实际上是由王国维编写的。为了深入研究甲骨文,王国维在日本寓居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上海。因为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掌握了一批甲骨,为得到研究的机会,他又到哈同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教课之余,他借用哈同藏的甲骨,编印了一部很有价值的《戬(jiǎn)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在掌握大批甲骨文资料的基础上,他把它们和古文献相对照,用来验证古文献的正确和错误,考释了殷代的王朝帝系,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不久又发表了《续考》。这两篇著作的发表,是我国甲骨文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殷是目前知道的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留下了大批甲骨文。所谓甲骨文,是指当时的巫,在占卜后刻在龟腹甲或牛胛骨上的文字,因为记录的是占卜时的言辞,所以也叫卜辞。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清国子监祭酒(清代唯一的一所大学的校长)王懿荣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王国维文章中的“先公先王”,就是祖先。《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就是用卜辞中的材料来考证殷王室的历代祖先。

王国维用卜辞验证了殷的十多代国王,证明了殷代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以后,他又发现罗振玉藏的一片甲骨和哈同藏的一片,破碎的断纹有些类似,文字好象相通,连接起来竟然是完整的一片。这一发现不仅给甲骨文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而且从这片甲骨文中读出了殷王朝的帝系。王国维用它和《史记·殷本纪》有关部分对照,除证明《殷本纪》的帝系基本可靠外,还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如《史记·殷本纪》记载的殷商帝系是:“微卒(死了),子报丁立(当了国君)。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而上述缀合一起的甲骨文的记载是:“……上甲十,报乙三、报丙三、报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口大丁十、大甲十”。这一段卜辞后的数字十、三,都是祭祀先王时所用牲口的数字。译成今天的意思是,祭祖先上甲用牲口十只,祭报乙用牲口三只,祭报丙三只,祭报丁三只,祭示壬三只,祭示癸三只,祭大丁十只。古代祭祀祖先是一个庄严的典礼,先后辈分的排列不能有半点差错。甲骨卜辞是殷祭祀祖先时的现场记录,祖先辈分的排列次序是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大丁。而《史记·殷本纪》中的排列次序是上甲(名微,所以上甲即为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显然是《史记》错了。但是《殷本纪》上殷先王的名字和甲骨文是一致的。王国维根据卜辞,一方面证明了司马迁所记的殷代世系是可靠的,《史记》是一部可信的历史著作。另一方面又纠正了《殷本纪》中排列的先公先王的位次。《史记》有错误,不足为怪。因为孔丘在研究殷的历史时,已经发出三代文献不足的感叹,那时离商殷灭亡只有五百多年。司马迁又比孔子晚了四百多年。所以在文献不足情况下出差错是可以理解的。但司马迁这一错误,却被比他晚两千多年的王国维纠正了。同时,王国维又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进一步指出辞卜中的,即史书的帝喾,即史书中的契。即史书中的相土,即上甲微,可即报乙,即报丙,即报丁……。用甲骨文一一验证了《史记·殷本纪》。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所以郭老在读了王国维的文章后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使《史记·殷本纪》和《帝王世系》等书所传的殷代王统得到了物证。并且改正了他们的讹传……我们要说,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那是丝毫也不算过分的。”

以后王国维又写了《殷周制度论》,考证了周所建立的一套不同于殷的制度,如建立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同姓不能通婚的制度,等等。从而肯定殷周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代。

他把这些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章和其他研究商、周历史地理、边疆少数民族史、古代碑刻、古代音乐、古代文字、古代音韵、古籍考订,以及有关经学的论文二百三十多篇文章收集在一起,分为《艺林》八卷,《史林》十四卷,因为他的号叫观堂,所以就把这两部分合而为一,起名为《观堂集林》,在1921年出版。《观堂集林》是王国维一生学术研究的精华,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史学的一部十分重要的书籍。由于这些成就,王国维成了清末民国初年我国著名的学者、国学***。他在1922年任北大通讯导师,1925年任清华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在国外也很有影响。

不幸的是,和他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绩相反,政治上,在罗振玉影响下,却一步步堕落了。他从日本回国后,仍以清朝遗老自居。1923年,我国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浪潮在全国日益高涨,他却逆潮流而动,在罗振玉的引荐下,跑进故宫,接受了已经被全国人民唾弃的清廷的征召,当起清宫南书房行走,给废帝溥仪当先生。清华学校设立研究院,拟请王国维当院长,他以“时变方亟,婉辞谢之”。后来,溥仪亲自劝他就任,他才接受聘请,作了教授。这不能不是王国维个人历史上的悲剧。最后,他在自身和时代潮流的极端矛盾中,感到清室复辟的幻想已经破灭;便跳入颐和园昆明湖***了。时间是1927年6月24日,死时只有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