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以贿成的意思_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6-06 0
  1. 对张居正的评价
  2. [资治通鉴365]9.20小儿也穿紫色服家藏胡椒八百石
  3. 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4.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贪官
  5. 怎样评价 张居正
  6. 清大臣和珅,他是如何从孤儿变成的世界巨贪?
  7. 文言文《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曹操的短歌行写的特别好,把对人才的渴望比喻成对情人的柔情思念(悠悠我心),但是又有对酒当歌的豪迈,我个人特别喜欢。最后又把自己比作周公,整诗非常有才华

短歌行

魏晋 · 曹操

政以贿成的意思_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张居正的评价

高中进士

严嵩的父亲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严嵩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

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后来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纂编府志

正德七年(1512年)袁州府知府姚汀开局修志,请严嵩为总纂。不久姚汀又以事去。第二年,徐琏继任知府。到职后,徐琏即飞函请严嵩继续纂府志。

正德九年(1514年)严嵩任总纂,因为这年为甲戌年,故人们称之为甲戌志。后世称《正德袁州府志》。

高攀夏言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明世宗时,世宗沉迷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

步步高升

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

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

嘉靖四年( 1525),升国子监祭酒。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著《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迫害忠臣

夏言自视甚高,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不为明世宗所喜。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

严嵩晋升为太子太傅,羽翼已丰,开始攻击夏言,严嵩又怂恿世宗罢黜夏言。夏言被罢后,严嵩为所欲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璧与严嵩一同参与机务,但世宗遇事只召严嵩。后来,严嵩抓住鞑靼入侵中原的机会,迫害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许赞以老病去职,张璧去世,世宗再度起用夏言。这时夏言知道严嵩的为人,处处小心防范。严嵩表面上对夏言谦恭,但怀恨在心。日后严嵩再凭借青词夺回世宗的信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三月,曾铣被杀,妻子流放两千里,夏言下狱,后来严嵩利用传言,使世宗“得知”夏言毁谤自己,同年十月,夏言被斩首,夏言的亲信或贬或罚。严嵩重新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青词宰相

明世宗崇道斋醮追求长生来说,严嵩为了媚上,他还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不已,复行开纳,劳民伤财,视武宗过之。当时明王朝的太仓岁入只有二百万两,而斋宫秘殿等的营建,岁费竟至二三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对此,严嵩实难辞其咎。

要斋醮祷祀,就要撰写青词。严嵩因善写青词而得宠。自他担任首辅后,他经常在世宗左右,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为了撰写好青词,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并在城郊大肆杀掠的重要时刻,他竟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还在专心致志地大写青词。特别当左谕德赵贞吉提出抗敌之策,在奉敕谕军之前去谒见严嵩时,嵩竟以撰青词辞不见可见在严嵩的心目中,青词的位置远在家与百姓之上,难怪人们嘲讽他是“青词宰相”了。

铲除异己

夏言死,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

仇鸾曾被曾铣弹劾,逮捕下狱。他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曾铣被杀,仇鸾有宠,不甘心为严嵩掣肘。他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所行事,引起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严嵩受到冷淡,大臣入值,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时,也被卫士拦阻。他回到宅中,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世宗汇报。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他忧惧而死。皇帝和首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他的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

沈鍊他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主要指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由此大恨,反击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世宗被打动,谪发沈鍊至口外保安。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严嵩将除去沈鍊的事交给其子严世蕃,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覆,沈鍊被杀。

杨继盛上疏

论严嵩十罪、五奸。把世宗最头疼的北边安危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不发,主大臣专政,去冬日下色赤,主下有叛臣,把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主要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些都摸准了世宗的心理,很有力量。但他在结尾处写道:“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这就犯了大忌。一来,世宗听信道家者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过问政事,询问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为杀杨继盛,严嵩故意将其名字附在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之后,一并奏上。世宗报可,严嵩就轻而易举地杀了杨继盛。

权倾皇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没有确立太子的情况下,安排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穆宗)、景王朱载圳婚事,诏于各府举行婚礼。严嵩不同意。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在亲王则可。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他认为可以“俱留在内成婚,亦于保护为便”。世宗不客气地问:“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朕,卿等明说来。”严嵩回答:“储贰名分未正,而又出居于外,虽应得者亦怀危疑。府第连接,仅隔一墙。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此在二王不可不虑者也。先朝有太后在上,有中官、东宫,体势增重,主上尊安。今列后不在,至亲惟有二王,却俱出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一年以后,严嵩又进言:“自古帝王莫不以豫建太子为首务。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中外臣民引颈颙望,谓此大事,置而不讲,臣等何以辞其责!请及开岁之首则告举行。“

祸国殃民

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木、***香和***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自二十一年后,“供亿日增,余藏顿尽”严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内阁后又成为首辅的。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正因为如此,所以凡是明世宗喜欢听的,即使是很不该说他也说;凡是明世宗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决不敢有可否。

败坏朝纲

严嵩成为内阁首辅后,继续小心侍奉世宗,世宗赐“忠勤敏达”银印。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汇报严世蕃。大臣干脆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悲惨结局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掷之于地。严嵩上密启,“谓必进实臣至亲,欲见其柄国,以慰老境”。世宗碍于情面,答应了他。严嵩密启的内容传出,许多官僚大为吃惊,有人说他“与人主争强,王介甫(王安石)不足道也”。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其子严世蕃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而其父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资治通鉴365]9.20小儿也穿紫色服家藏胡椒八百石

1、梁启超: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2、蒋介石: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

3、黄仁宇:世间已无张居正。

4、熊十力: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识远见,灼然於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於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原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

5、黎东方:以施政的成绩而论,他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二人,勉强可以与他相比。诸葛亮的处境比他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王安石富于理想,而拙于实行,有本事获得宋神宗的信任,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故居

张居正故居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陵碑苑”地理位置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置***重建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张居正故居建设是古城旅游开发建设的子项目,由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区***组织实施。位于荆州碑苑景区内,紧靠东门宾阳楼景区,重建的张居正故居将以他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属于明清时期四合院、小花园风格,突出反映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还原历史建筑景观,展示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

墓地

张居正墓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西北张家台,占地15亩。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大多在“***”期间损毁。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墓葬已被修葺一新。现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所立石碑一通,高3.6米,宽1.24米,上刻“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碑前还有石制香炉、烛台,再前有半月池,墓四周有土筑莹墙,高3米。

参考资料张居正-百度百科

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9月20日

小儿也穿紫色服

家藏胡椒八百石

郭子仪是元老,却没有在朝中掌权,当政的是鱼朝恩和元载。

鱼朝恩的官号可多啦: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神策军是禁卫军的核心,内侍监是宫廷的太监头子。如此权势,谁敢惹他?宰相元载的意见也往往叫他驳得一文不值,就是代宗也要让他三分。〔770.1〕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专典禁兵,宠任无比,上常与议军国事,势倾朝野。朝恩好于广座恣谈时政,陵侮宰相,元载虽强辩,亦拱默不敢应。

鱼朝恩是个太监,不能生儿子,便收了个养子叫鱼令徽。虽然年纪很小,也当上内给使,穿绿色礼服,但没有品级,是一般太监。有一次他和别人争吵,回家告诉养父。鱼朝恩第二天上朝,要求皇帝说:“我的儿子官职小,穿的是绿色衣服,资格跟县令差不多,别人瞧不起,尽欺负他。还是给他一套紫色袍子吧。”紫色是五品以上官员穿的,高级职位的服色。代宗没有出声。这时,主管宫廷衣饰的尚衣监已经拿着紫色官服,走到皇帝面前,也不询问,直接叫鱼令徽换上,向天子拜谢。代宗勉强地笑了笑:“孩子穿上这身紫色衣,好合身哩!”打了个圆场,把愤怒压在心里。〔770.1〕朝恩养子令徽尚幼,为内给使,衣绿,与同列忿争,归告朝恩。朝恩明日见上曰:“臣子官卑,为侪辈所陵,乞赐之紫衣。”上未应,有司已执紫衣于前,令徽服之,拜谢。上强笑曰:“儿服紫,大宜称。”心愈不平。

〔770.1〕元载测知上指,乘间奏朝恩专恣不轨,请除之。上亦知天下共怨怒,遂令载为方略。朝恩每入殿,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卫,又使其党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于外以为援;载皆以重赂结之,故朝恩阴谋密语,上一一闻之,而朝恩不之觉也。元载看透了皇帝的心事,乘机揭发鱼朝恩的不端行为,认为必须除掉。代宗同意了。

寒食节那天,宫中宴请大臣,散席后,鱼朝恩留下来,皇帝当着大臣的面,责备他不忠不义,鱼朝恩极力辩白,言语傲慢。早已布置的军士乘势拥上,当即用绳子把他绞死了。〔770.3〕三月,癸酉(初十),寒食,上置酒宴贵近于禁中,载守中书省。宴罢,朝恩将还营,上留之议事,因责其异图。朝恩自辩,语颇悖慢,皓与左右擒而缢杀之,外无知者。上下诏,罢朝恩观军容等使,内侍监如故。诈云“朝恩受诏乃自缢”,以尸还其家,赐钱六百万以葬。

这样,元载就成了朝廷的核心人物。他看过去的老上级裴冕年纪大,为人正直,有书呆子气,易于控制,硬行推荐他来当宰相,作自己的副手。接受任命时,裴冕向天子拜跪舞蹈,按照姿势转了两圈,头脑发晕,当即仆倒在地。元载赶忙把他扶起来,代替老人向皇帝致谢,才勉强完成了礼仪。老宰相抬回家中,很快死了,原来仆倒时引发了脑溢血,哪还能活呢?769.11丙子(十二),以左仆射裴冕同平章事。初,元载为新平尉,冕尝荐之,故载举以为相,亦利其老病易制。受命之际,蹈舞仆地,载趋而扶之,代为谢词。十二月,戊戌(初四),冕薨。

元载志得意满,一手遮天,气焰也不亚于鱼朝恩。〔770.3〕元载既诛鱼朝恩,上宠任益厚,载遂志气骄溢;每众中大言,自谓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

有这么一回事: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从宣州进京,找到年侄元载,求个官职。元载替老人写了一封介绍信,推荐到幽州去。老头儿嫌路远,很不痛快,私下拆开信封,原来是一张空白纸,只签了个名字。他气急败坏,实在不得已,只好拿着白纸函拜见幽州官府。判官听说是元载的信,又惊又忙,马上告诉节度使,派官员端着公文箱,恭敬地接受书信,请到高级客馆住下,天天设宴招待。告辞时,赠送绢子一千匹,回家过快活日子去了。元载没有推荐老头儿当官,只签个名字,意思是说:随你们看着办吧!威风真够大的。770.3载有丈人自宣州来,从载求官,载度其人不足任事,但赠河北一书而遣之。丈人不悦,行至幽州,私发书视之,书无一言,惟署名而已。丈人大怒,不得已试谒院僚,判官闻有载书,大惊,立白节度使,遣大校以箱受书,馆之上舍,留宴数日,辞去,赠绢千匹。其威权动人如此。

元载的同伙王缙,是大诗人王维的兄弟,也当宰相。他俩都是佛家居士,天天诵经念佛,可心里却十分贪婪。代宗没法忍受,乘两人建醮敬神的机会,下令逮捕,要元载在狱中***。元载请求监刑官,“请你帮我动手,叫我快点死吧。”监刑官笑道:“相公称雄一世,别太便宜了,也该多少受点晦气吧?”随手脱下自己的臭袜子,一把塞进元载的嘴巴,然后动手宰杀。王缙是他的伙计,罪行轻些,贬到东南海滨的栝州当刺史去了。〔777.3〕乃赐载自尽于万年县。载请主者:“愿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秽袜塞其口而杀之。王缙初亦赐自尽,刘晏谓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况大臣乎!且法有首从,宜更禀进止。”涵等从之。上乃贬缙括州刺史。

事后,官员到元载家里查抄,光是做调料的胡椒就有八百石,装满两个大仓库。其他的钱财物资就没法统计了。〔777.3〕载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诛。有司籍载家财,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

元载看到官吏都喜欢在长安当京官,怕他们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特别制定俸禄标准:地方上的官吏待遇高,京官要低些。因此,许多中下级的京官维持不了开支,常向地方官借钱用。他死之后,经过调查,原来就是京官也没有一定之规,元载喜欢的人多给,讨厌的人少给,有时相差几十倍。这次才加以纠正。〔777.4〕元载以仕进者多乐京师,恶其逼己,乃制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给,常从外官乞贷。杨绾、常衮奏京官俸太薄;己酉,诏加京官俸,岁约十五万六千馀缗。

过了几个月,代宗下诏,挖掉元载祖父的坟墓,劈开棺材,弃尸野外;毁掉元氏家庙,连他的祖宗牌位也烧了。〔777.5〕上遣中使发元载祖父墓,斫棺弃尸,毁其家庙,焚其木主。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贪官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

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

第三年他迫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

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

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

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

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

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

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

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

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

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

东汉时期外戚、权臣。

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

冲帝崩,立质帝。

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

梁氏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延熹二年(159年),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汉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

10、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 *** 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百度百科——严嵩

百度百科——李林甫

百度百科——杨国忠

百度百科——赵高

百度百科——卢杞

百度百科——秦桧

百度百科——杨广

百度百科——来俊臣

怎样评价 张居正

10.北宋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9.西汉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胞弟。田蚡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8.西晋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因与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7.明代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木、***香和***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6.唐朝元载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唐朝宰相。元载担任宰相十五年,最终虽因专权贪腐被赐死,元载被治罪抄家时,从家中被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胡椒进口自西域南亚,在当时卖得很贵。元载之穷奢极欲,可见一斑。

5.明代刘瑾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刘邦第62世孙。母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4.东汉梁冀

梁冀(?—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在朝廷横行二十余年,人称“跋扈将军”。158年,东汉恒帝夺回大权,逼迫梁冀夫妇***,被抄家后将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3.晚清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他的生财之道就是卖官,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据统计,清朝灭亡之前,奕劻通过收受贿赂敛财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多万两

2.清朝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乾隆死后,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1.无

至于为什么没有,也许在史料上未有记载

清大臣和珅,他是如何从孤儿变成的世界巨贪?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隆庆时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明王朝延续了几十年的寿,命。他的经,济,改,革增加了明王朝的收,入,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 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军,事,上,巩,固了北,部,边,疆,巩,固,长,城,这使得明末孙承宗等一批名将能够凭,借,长,城,抵,御,后,金的进,犯。而满,清直到明王朝的最后几年才通过绕道首次突,破,长,城,进,犯,北,京。政,治,上主要是由于实行了考,成,法,加强了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百姓能够较为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明神宗实录》说张居正:“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其中“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可以道出为何张在身后即招,致,灭,族,之,祸。张居正本人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

《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海瑞评价张“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赞许:“江陵官翰苑日,即已志在公辅,户口厄塞,山川形势,人民强弱,一一条列,一旦柄国,辅十龄天子,措意边防,绸缪牖户。故能奠安中夏,垂及十年,至江陵殁,盖犹享其余威,以固吾圉者,又十年也。”

李卓吾因好友何心隐死,于,非,命,对张一向有偏见,在张居正死后也感慨的说出一些良心话:“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死之辱。”

王世贞“心服江陵之功”,但在《嘉靖以来首辅传》批评他:“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没身之后,名,秽,家,灭”。

陈治纪引罗中丞语:“居正受遗辅政,肩劳任怨,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邹元标说:“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国尔之议,死而后已。谓之社稷臣,奚愧焉!”

万斯同说张居正“虽曰瑕不掩瑜,而瑕实甚矣”,“挟宫,闱之势,以骄蹇无礼于其主”。

梁,启,超,于1908年写作《中,国,六,大,政,治,家》,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肯定张居正,但仍称他“自,信,过,度,不能谦虚谨慎,不肯对事实做必要的让步”。

黎东方称张居正为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少有的,诸葛亮和王安石勉强可以和他相比。

龚鹏程认为张“刚,騺,忮、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是张居正的致,命,伤。这是他性格上的弱点,故***都承认他的政,绩,却***不喜欢他”。

文言文《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说起和珅,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可是清朝第一贪官,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谁曾想他小时候就是孤儿,和弟弟相依为命,寄人篱下,尝尽人间辛酸苦辣。后来仕途之路也很不顺,参加科举考试总是名落孙山,可以说和珅曾经是没有背景的一个可怜小人物,可就是因为机缘巧合,与皇帝结缘,后来也靠着自己的聪明,一步步成为世界巨贪。

1,和珅的权力过大。

和珅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深得皇帝的欢心,后来一个人身兼多职,职位多了,管的事也就多了,权力也越来越大,另外他还是皇帝的亲家翁,和珅的儿子是皇帝的十公主的额驸。

2,和珅得到皇帝的器重。

和珅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揣测人的心理,于是他很懂皇帝的心思,总是把皇帝哄得很开心,会迎合皇帝的心意,而且还会帮助皇帝聚敛钱财,帮助皇帝解决一些不便公开的国库开支,因此皇帝越来越器重他。

3,和珅向手下索取钱财。

和珅当政的时候,其下面的一些官员如果想要升职,都必须向和珅献白银,后来这种局面就越演越大,以至于后来和珅为了掩人耳目,竟然私底下开了一些当铺,钱庄,这样贿赂就转为底下形式了。

4,当时的社会缺乏法律监督。

在当时的社会,皇帝说了算,而和珅正是皇帝的心腹,没有人敢反抗,后来因为乾隆帝驾崩,嘉庆登基之后才把和珅这个老贪官给揪出来。

5,小时候穷怕了。

我觉得和珅的贪跟他小时候的遭遇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小时候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从小就尝尽了各种苦头,自然更觉得金钱的重要,后来当官了,看到那么多的钱财,怎么也收不住那颗贪婪的心。

文言文《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如下: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

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

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

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

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

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

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

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

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

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张居正的为政举措

张居正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以“尊***,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中心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的*** 之风。他认为当时朝野泄沓成风,政以贿成,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他以“课吏职”即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

在执行上,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不姑息。在他执政期间,“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如:黔国公沐朝弼屡次犯法,应当逮捕,但朝廷舆论认为此事很难办,张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儿子袭爵,派飞马前去捆绑沐朝弼,沐朝弼没有反抗,被解到京师,张居正免他一死,将他幽禁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