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简短,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05 0
  1. 宋朝君王的常服明明是红色的,为何又说宋太祖是黄袍加身?
  2.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谜是什么?

太祖赵匡胤(927年-***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是永不消逝的英雄。

中文名: 赵匡胤

别名: 庙号:太祖

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简短,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涿州(治今河北涿县)

出生日期: 公元927年

逝世日期: 公元***6年

职业: 皇帝,军事家,政治家,武术家

主要成就: 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

目录

个人档案

家庭介绍

人物生平

生平事迹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北征契丹,暴死途中

延伸家族

改革制度

相关***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名相赵普

轶闻故事

神秘死亡的种种推测

历史评价

相关***剧李后主与赵匡胤

情剑山河

桌游QQ英雄杀游戏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贴吧相册 个人档案

家庭介绍

人物生平

生平事迹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北征契丹,暴死途中

延伸家族

改革制度

相关***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名相赵普

轶闻故事

神秘死亡的种种推测

历史评价相关***剧

李后主与赵匡胤 情剑山河桌游QQ英雄杀游戏人物

赵匡胤-宋太祖贴吧相册 展开   赵匡胤

编辑本段个人档案

姓名:赵匡胤 小名:香孩儿,赵九重 生辰: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927年3月21日) 忌日: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6年11月14日) 庙号:太祖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属相:猪 籍贯:祖籍清苑(今河北省清苑县),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 出生地:河南洛阳夹马营 陵寝: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西南堤东保) 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 母亲:杜太后 初婚:19岁 配偶:贺皇后、王皇后、宋皇后 子女:4子6女 民族:汉族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南平(荆南)和武平(湖南),965年灭后蜀,三年后,太祖改元年号为开宝,有过历史上的“开宝北伐”,***1年灭南汉,***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参见宋朝统一战争) 赵匡胤在位16年,死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6年11月14日)日晨五更时分,时年50岁,庙号太祖,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他的死因颇为蹊跷,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避太祖讳改名光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编辑本段家庭介绍

皇后 孝惠贺皇后

孝明王皇后

孝章宋皇后

子 长子赵德秀,滕王,早亡

次子赵德昭,燕懿王,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

三子赵德林,舒王

四子赵德芳,秦康惠王,早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贤王原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赵昚。

女 申国公主,早亡

成国公主,早亡

永国公主,早亡

魏国大长公主,封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改秦国公主。进长公主。后改封魏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贤肃大长帝姬。

鲁国大长公主,封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改晋国公主。进长公主。进大长公主。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改贤肃大长帝姬。

陈国大长公主,封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改齐国公主。进许国长公主。追封大长公主。改封陈国大长公主。改贤惠大长帝姬。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 赵匡胤

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初五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取了许多措施。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 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交出兵权的故事。不久,太祖以同样的手段剥夺了王彦超等节度使的兵权,又将地方上的行***,财***收归中央。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地方割据局面。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赵匡胤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是,他偏重“安内守外”,重文轻武,导致北宋日后“内重外轻”、“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大量田地赐给交出兵权的将领,又加剧了土地的兼并,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时,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说,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世宗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世宗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赵匡胤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学士陶毂、窦仪准确地回答出了,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雪夜访普图

[1]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三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还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邱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 蹴踘图轴

[2]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公元***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军政人事都委托赵匡义代理。赵匡义白天处理朝政,晚上去万岁殿探望兄长。癸丑日傍晚,天上下着大雪,赵匡义还在御房批阅奏章。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赶来传旨,说皇上召他快快去万岁殿。他连忙赶去,只见赵匡胤在床上气喘急促,朝着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是睁大眼望着门外,不知是什么意思。赵光义命令在床边侍候的太监退出。太监们在门外远处站着,只听见殿内似乎是太祖在和赵匡义说什么话,声音隐约,时断时续,难以听清。过了一会儿,又见殿内烛光摇曳着映在墙上,时明时暗,象是赵匡义在躲闪着什么。接着有斧子戳地的声响,继而是太祖激动的声音:“你好好去做!”这时,赵光义跑到门口传呼太监即速去请皇后,皇子前来。皇后、皇子赶来之时,太祖已经死去。据此,后人有种种猜疑,有的说赵匡义进殿后,趁太祖昏睡时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费氏。太祖醒来,见状大怒,抛出斧子去击赵匡义,赵匡义闪开,斧子戳地;有的说太祖觉得有鬼缠身,赵匡义替他舞斧驱鬼,所以有斧子着地之声;有的认为是赵匡义谋杀太祖。至今这烛影斧声仍为千年疑案。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为东西班行首,后随柴荣征讨淮南、扬州等地,官至匡国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后又拜为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称为禁军总将领。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959年授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

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宋朝君王的常服明明是红色的,为何又说宋太祖是黄袍加身?

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一个没有后人继位,一个死得不明不白。说起黄袍加身,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匡胤其实是有样学样,在效仿他人。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两位黄袍加身的皇帝,赵匡胤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历史上第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是谁呢?其实这个人就是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的老上级,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

郭威家庭出身还不错,父亲郭简曾担任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老爹,史称后唐太祖)的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州委书记兼任州长。只是好景不长,郭威还不懂事时,父亲就被军阀?刘窟头? 刘仁恭所杀。母王氏在带着他前往潞州(治所在今 山西***治市)投亲的路上,不幸染病身亡。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郭威的成长历程可想而知。十八岁那年,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郭威前去应招,由于身材魁梧,又有一身死力气,在缺少父母管教下打架斗殴更是一把好手。李继韬一见之下就喜欢上了,将他留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

就像《亮剑》里的魏和尚,仗着有李云龙惯着,一个小小警卫员比谁都牛。郭威在李继韬身边当警卫员期间,***喝酒是常态,还时不时的跟人练练,李继韬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更加目空一切。

据说有一次郭威吃饱喝足了撑的,又到街上瞎溜达,听说市场上来了个***的摊贩,不但短斤缺两,还欺压同行,十分蛮横,大家都不敢惹他。郭威好勇斗狠的脾气上来了,仗着几分酒气来到了摊贩跟前,先是让摊贩割肉,然后百般挑剔,继而是污言秽进行辱骂,那肉贩子看到郭威穿的行头,还以为是城管队的,点头哈腰,尽量克制。可最终还是忍不下去,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喊道:?我知道你是来找茬的,来啊,有种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面对威胁,郭威可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抄起刀子就照着对方所指的地方捅去:这可是你叫我捅的!

肉贩子当场一命呜呼,郭威因故意***被送进了监狱。李继韬对他的勇气和胆量更加佩服,命人将他领了回来。 后来,李继韬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打败,郭威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还被李存勖选进了亲军?从马直?。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勖死于叛军的乱箭之中,从马直被解散,郭威成了下岗人员,又回到了当初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境况。

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郭威最落魄之际,老天安排他遇上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贵人。此人也是一名下岗的人员,姓柴,之前是李存勖皇宫里的一名嫔御(地位较低的妃嫔)。

原来,李存勖死后,取代他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搞后宫裁员,遣散了部分宫女,柴氏就是其中之一。柴氏老家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市)龙岗,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母听说女儿被买断工龄下岗后,专车来接她回家。一家人走到孟津渡口,准备过黄河时,遇上暴雨,黄河水面浊浪滔天,只好找旅馆停下。

一连几天,大雨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一天,柴姑娘正无聊地凭窗观看雨中迷蒙的天地之时,暮然间看到一个彪形大汉冒雨踏进了旅馆,虽然浑身湿透像个落汤鸡,但掩不住一身英豪之气。柴姑娘不愧是在皇宫大院呆过的人,一眼看出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柴姑娘从服务员口中得知,来人也住在这间旅馆,名叫郭威,住宿登记也是河北邢州人,曾在部队服役,警卫员出身,如今下岗了正不知何去何从。柴姑娘听到这里,不禁怦然心动,当即决定托付终身。

柴家父母当然极力反对,说:?你曾经是皇帝身边的人,最起码也要做个封疆大吏的夫人,怎么能嫁个一无所有的下岗士兵呢??

柴姑娘说:?正因为我在宫中呆过,见过的达官显贵多了去,一见此人就知道他将来贵不可言,机不可失,你们要拦我跟你急!?

父母知道女儿决心已定,只好依着她。于是帮助两人在旅馆里举办了婚礼。拜过天地父母后,柴姑娘将宫中得到的金银珠宝分成两分,一份孝敬父母,一份自己着。

送走父母后,柴姑娘,不,应该是郭夫人了。郭夫人对老公说:?老公,以后我依靠你了,你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出人投地的,你继续投军去罢,我会做你的后盾,并大力资助你的!?

郭威一个穷光蛋白捡了个白富美,一下子舍都有了,当然惟老婆的命是从。于是再次从军,投奔了石敬瑭的帐下。之后被调到侍卫马步都虞侯刘知远身边,从此跟随刘知远征战天下。由于他办事干练,头脑灵活,很快得到刘知远的信任,视为左膀右臂。

刘知远的动静越闹大,成了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郭威等人趁机劝他称帝建国。刘知远遂于天福十二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打下开封城后,改名汴京,定为都城。

郭威因力助刘知远称帝有功,擢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时受命,立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不久后汉爆发了三镇叛乱,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乾祐元年(948年),郭威率奉命率兵平叛,正是在这次平叛中,郭威接收了前来投军的老同事的儿子赵匡胤。

李守贞在郭威的四面围攻下,带着老婆一道自焚身亡。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风雨飘摇的后汉***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刘承祐才过了几天太平的日子,就像很多自取灭亡的君王一样,听信谗言,搞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那一套,大肆诛杀功臣。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密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人;又命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李弘义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将刘承祐的密令出示给了王殷,王殷即刻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此时想不反都不成了,经与谋士魏仁浦商量,以***乱真,伪造诏书,说是刘承祐让他在军中实行大清洗,并将***诏书出示给诸将领过目,导致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郭威当带头大哥,打回京城,以?清君侧?。

郭威担任邺都留守时,并没有带家属上任。他这一起兵造反,导致留在汴京的家眷也全部遇害,包括他那白富美夫人柴氏,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不过郭威很快替他们报了仇。他挥师直指京城,势如破竹,隐帝在出逃途中被乱军所杀,郭威带兵入京,从容觐见李太后,***意商议由太后临朝听政、拥立刘知远的侄子刘斌入继大统。随后突然收到紧急报告,说是契丹南下犯边,李太后遂命郭威率军出征。

郭威率军北上到达澶州,官兵突然闹腾起来,要拥立郭威称帝,由于事发仓促,来不及赶制黄袍,大家心下急之下扯下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三军将士齐齐跪下,在几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中,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就此完美收场。郭威回师汴梁,逼李太后任命他为?监国?,夺得国政。

第二年开春(公元年 951年),改元广顺,这一年就定为广顺元年。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追封死去的柴氏为皇后,收柴皇后的侄儿柴荣为养子。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由于全家?婴孺无免者?,由柴荣继位为帝,史称周世宗。

柴荣只在位六年,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年仅39岁就突然病逝,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这时已升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开始闪亮登场。

第二年(960年)正月初一,相同的一幕出现了。又有将领上报***军情,说是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进犯,赵匡胤同样领到了统率诸军北上御敌的任务。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着手实施兵变***。当天晚上,先是赵匡胤的亲信在官兵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官兵们的情绪很快被煽动起来,兵变***水到渠成。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再***当年郭威时的情景。不同的是,几万将士呼喊万岁的声音数公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却装模作样的说道:?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大家也陪着一起装,大声回答 ?惟命是听?。

赵匡胤兵不血刃当上皇帝后,改国号为?宋?,史称?宋朝?、?北宋?, 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如果说郭威当年对后汉有深仇大恨,不得不反的话,那赵匡胤纯粹是知恩不图报,欺负你人家后周孤儿寡母。

不过他的报应也来了。开宝九年(***6年)十月十九日夜,被称为功夫皇帝、一向身体健壮的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饮酒,第二天清晨就暴毙了,享年五十岁。关于赵匡的离奇去世,至今还是一段历史公案,最流行的说法是《湘山野录》中记录的?烛影斧声?, 赵光义为了篡位谋杀了皇帝哥哥。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谜是什么?

据说是赵匡胤在陈桥兵变的时候,属下将黄袍披在他身上,拥护他为皇帝,所以才有了黄袍加身的说法。不同的朝代,龙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秦汉时期的龙袍是黑色的,宋朝时期的龙袍是红色的,明清时期的龙袍是**的。决定龙袍颜色的因素是五德说。比如宋朝崇尚火德,就选用火的颜色红色,明朝追求土德,龙袍的颜色就是**。

因为崇尚火德,宋朝的龙袍就是红色的,这是历史上就有记载的事情。而陈桥兵变的黄袍与龙袍其实不是同一个内涵。黄袍代表的是起义成功,龙袍则是君主的意思。在不同时期,赵匡胤身上的袍子就可以是不同的颜色。当他起义的时候,穿的是黄袍,等到他登基了,赵匡胤可能觉得起义的黄袍不够吉利,可能就选择了红色作为龙袍的颜色。这是很多主观因素决定的。

除了因为是意涵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所谓的黄袍加身的说法其实是后人杜撰的。因为明清时期的文化倾向于平民化,很多市井***兴起。再加上明清时期的龙袍就是**的,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分明是后人***演义出来的,不是史实。但是仅靠明清时期的***兴起和明清时期的龙袍是**的,就可以表明黄袍加身的故事是杜撰的吗?这些证据效力可不大够。

综上所述,黄袍加身可能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也可能是赵匡胤觉得起义的黄袍与登基的红色龙袍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选择了红色作为龙袍的颜色。当然,龙袍是君王的一个象征之一,赵匡胤作为开国的皇帝,为什么要用火德和红色,还是要看史学家的研究,仅凭想当然很有可能是错的。

周世宗柴荣临死前,因猜忌而罢免禁军主帅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军职,命赵匡胤接任,使他掌握了后周最重要的军权。世宗死后,幼子柴宗训即位,因年仅七岁,主少国疑,政局不稳。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镇、定二州传报北汉与契丹联兵南侵,宰相范质、王溥决定派赵匡胤率军前往抵御。军队方始调动,京城开封即盛传“策点检为天子”的舆论,惟独内廷晏然不知。正月初三,大军出发,天黑前到达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晚,赵匡胤酒醉就寝,其弟赵匡义和赵普等组织策动兵变。忠于赵匡胤的禁军将领纷纷议论,说当今皇帝年幼,将士即使出死力破敌,又有谁知道。不如立点检为天子,再北征也不迟。这些话,使将士中的兵变情绪渐渐高涨起来。赵普见事已成熟,要求诸将严禁士兵剽掠百姓,以安定都城人心,保证“兴王易姓”顺利进行。次日凌晨,众将士手执兵器,来到赵匡胤的寝所,齐声喊道:“诸将无主,愿立太尉为皇帝。”并把象征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罗拜高呼万岁。这就是众多史书号称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一待黄袍加身,立即率大军回师开封。他当众宣布:回京师后,不得惊犯后周幼帝、太后,不得侵凌后周公卿大臣。兵变队伍进城后,秋毫无犯,市井平静。后周宰相、大臣闻变失色,个个手足无措。侍卫亲军马步军副指挥使韩通欲召集兵士抵抗,为兵变士兵杀死。宰相范质、王溥被抓到赵匡胤面前后,见势不妙,只能相继跪拜,口呼万岁。

就这样,赵匡胤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正式登上皇位,改封后周幼帝为郑王,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长期以来,对陈桥兵变中的许多环节,后人提出了众多疑问。司马光《涑水记闻》说赵匡胤北征前,“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检为天子”,当时城中富户一看时局要乱,慌忙带了全家往外州跑,只是宫中不知道要发生兵变。如此,未兵变前早有人看出要发生兵变换朝代了。有学者指出,宋人笔记记载说,赵匡胤早年曾到高辛庙占卜,“自小校以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于是自言自语说:“过此则为天子乎?”一掷即中。不论这事的真***,这则在宋朝广泛流行的轶闻,正反映了赵匡胤一直有着当皇帝的野心。《宋史·杜太后传》谈到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还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哪有儿子发动兵变当上了皇帝,母亲仍与人谈笑自若的?北方战事,为什么黄袍加身后,不费一刀一枪,立即就太平了?镇、定二州的军情难道不是配合赵匡胤兵变而谎称的?

民国初年,蔡东藩撰写《宋史演义》时,也产生了许多怀疑。他认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史家但言非宋祖意。吾谓是皆为宋祖所欺耳。”他也提出契丹和北汉的扰边为何不见踪影了?点检作天子的谣言,是从哪里来的?兵变的部队中,哪里来的黄袍?赵匡胤称帝后,为什么首先奖赏策划兵变的功臣?他一针见血地说:“足见宋祖之处心积虑,固已有年”,“第借北征事瞒人耳目而已。”这样的怀疑,在现在通行的一些著作中都能见到,一般都认为兵变是赵匡胤自己一手策划的,契丹入侵是谎报。

近年来,又有一些历史学家对这件疑案进一步探索,发现了更多的疑点。李裕民认为赵匡胤夺取***是动足了一番脑筋的。当周世宗去世时,赵匡胤刚为殿前都点检,虽有***的实力,但反对势力甚强,侍承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是周太宗的外甥,副都指挥使韩通有勇寡谋,誓死效忠周室。潞州节度使李筠养兵三万,步军都指挥使袁彦是与赵匡胤为敌的一员虎将。恭帝即位一个月后,赵匡胤开始作***准备。不久,他设法将袁彦调任为陕西节度使,李重进调任为淮南节度使,任命自己的密友高怀德、张令铎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控制了首都军队的主要位置。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镇、定二州来报契丹人寇,朝廷命赵匡胤率兵出征,此时大权在握,可以发动兵变了,但没有发动,原因是他对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吃不准,万一不同意兵变,事情就会变复杂。正月二日,赵匡胤命慕容延钊率前军出发,自己为了不让人怀疑,宣布将于次日出发。四日发生陈桥兵变,然后回城登殿做了皇帝,这时慕容延钊仍不知情,继续一心一意向北进发。赵匡胤发动***,其实是早就有预谋的。

美国学者刘子健认为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在睡觉,醒来已是黄袍加身,那是宋代史料对他的美化,在黄袍上再加上了一件道德化合法化的外衣。关于兵变的主谋,清代学者认为是宋太宗和赵普,也有人认为是宋太祖,但从史料来看,太祖是主角,可是他不便自己活动。太宗是皇亲国戚,到处联络,也不怕受人怀疑,他是主要的执行者。至于赵普,与军队的关系较浅,居于次要地位。

顾吉辰认为赵匡胤典掌禁兵后,在他幕下组成了以他弟弟光义、赵普、李处耘等人为核心的智囊团,同时又聚集了一批知兵善战、老于兵事的领兵武将。在推翻后周***的过程中,赵匡胤制造了许多政治谣言。如赵匡胤出发征契丹的那一天,号称知天文的军校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就说“此天命也”,意谓赵匡胤当皇帝是上天授命的。周世宗之前攻打契丹时,无意中发现木牌一块,上面写着“检点做”三个大字,这无疑也是赵匡胤故意弄出来的。大军临出发北征时,赵匡胤制造京城内策立新天子的谣言,还通过道学家之口,散布“赵点检作官家”的言论。契丹入侵,也是当时伪造出来的。后周末年的这场政治谣言,直接导致了赵宋王朝的顺利建立。至于许多宋人笔记上谈到的赵匡胤是真龙天子,是命中注定的言论,是后周这场谣言的继续和延伸,为赵氏篡权制造合法合理的理论。

当然,也有一部人认为陈桥兵变是无疑可谈的,应以史书记载为准。他们认为镇、定二州的军情不是谎报,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书中全部可以找到。二州的节度使郭崇和孙行友不是赵氏集团的人,在宋初被解甲归田,他们怎么会编***情报?契丹趁后周主少国乱之际起兵入寇,完全是有可能的。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认为五代时期的皇帝,常由军士拥立,相沿以为故事,下凌上替,祸乱相寻,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出很多。

陈桥兵变导致的黄袍加身,是赵压胤等人预谋的,还是偶然发生的,看来依然是个历史之谜。许多人对这个问题仍十分感兴趣,将会不断地争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