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齿什么什么成语_切齿腐心打***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3 0
  1. 形容人非常搞笑的成语
  2. 史记 刺客列传 荆轲
  3. 古代的刺客有谁?
  4. 《汉魏六朝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鉴赏
  5.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和他们的典故
  6. 刺客列传中聂政荆轲的故事呢?
  7.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切齿什么什么成语_切齿腐心打一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回答者:五蕴六尘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0-9 19:42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

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

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

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於

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

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

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

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

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

馀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

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

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於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

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於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

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

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

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

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其后七十馀年而晋有豫让之事。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

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

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醳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

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

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

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

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

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

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

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

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

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

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

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

伏剑***。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其后四十馀年而轵有聂政之事。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

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

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

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

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

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

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

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

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

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

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

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

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

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

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

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

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

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

死。

韩取聂政尸暴於市,购问莫知谁子。於是韩县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

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

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

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

“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

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

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柰何!

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

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

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韩市者,亦

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其后二百二十馀年秦有荆轲之事。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

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

元君之支属於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

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

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

若无人者。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

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

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

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

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

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肴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馀。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

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

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

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

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於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

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於此也,夫樊将军

穷困於天下,归身於丹,丹终不以迫於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

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

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

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

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於先生也”。田光曰:“敬

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

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田

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

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

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

於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

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

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

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

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

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

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

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

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

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於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

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

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

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

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

“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

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

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

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

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

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

期每念之,常痛於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

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愿得将军

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

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

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

***,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

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

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

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

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

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於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

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

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

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

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借之,使得毕使於前。”秦王谓轲

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

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

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

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

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

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

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

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於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

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於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

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

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

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

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

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

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

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於是

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甚矣

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

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

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

世,岂妄也哉!

形容人非常搞笑的成语

原文其后二百二十余年秦有荆轲之事。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解读荆轲:爱好决定志向。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一般是开头写他的籍贯以及爱好、性格等。这里说荆轲爱读书击剑。爱好决定志向,也就是这辈子他想做什么。先说读书,读书本为了经国济世,荆轲游说卫元君,没有得到重用,这条路就没有发展为他的成就。而击剑,后来因刺杀秦王,让他名垂史册。?

解读荆轲:性格决定命运。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司马迁是通过文章开头的三个小故事来写荆轲的性格的。写他游说卫元君不成,就放弃了这条经国济世的路子。他与盖聂论剑,因为有个地方不对被盖聂***瞪了一下,他就离去了。跟鲁勾践下棋,因为争执被路勾践斥责,他就一言不发逃离了。从这三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荆轲是个深沉内敛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非知己不交往。性格过于刚硬,柔韧不足。用现代话来说,不善与人沟通。这在后来与太子丹合作中也出现类似问题。因为他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太子丹,致使太子丹起疑心,以为他打了退堂鼓,于是出言不逊。荆轲本是想等自己的朋友一起去,也就是作助手。看太子丹不信任他,很恼怒,赌气不等朋友,带着太子丹给他配的助手秦舞阳出发了。事实证明秦舞阳不称职,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荆轲刺秦王的成败。

?原文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曰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解读秦嬴政与燕太子丹本是患难之交。

亲嬴政与燕太子都曾在赵国做人质(嬴政的父亲异人是人质,嬴政生长于赵),幼年与太子丹玩的很好。后来嬴政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做人质,两人地位差距拉大,而且嬴政对赵国的经历充满仇恨,当然也不会善待他。嬴政后来灭赵后,亲自到赵国,活埋以前的仇人。可见,嬴政的心理有多么阴暗。?

 原文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锻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l’’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人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解读通过与太傅鞠伟的对比,展现太子丹的侠义精神。

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嬴政对他不善。他逃回燕国,一心想报复秦王。文章后面安排了太子丹与他师傅鞠伟的两次对话。

一次是关于对待秦国的态度,太子丹想报仇是肯定,但是燕国国力弱,他暂时想不出什么计谋。而鞠伟则较为谨慎,认为时局不利,不要轻易去触摸秦国的逆鳞。

第二次是关于对待樊於期的问题。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到燕国,投靠太子丹,太子丹收留了他。鞠伟则认为收留樊於期对燕国非常不利,建议把樊於期引走匈奴,以免为秦国进攻燕国留下借口。鞠伟提出对抗秦国只能联合三晋、齐楚、匈奴等多方力量。但太子丹却一身义气,一定要收留樊於期。并认为对抗秦国那些宏大长远的方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他很想寻找更为直接、快速的方式。

不难发现太子丹与鞠伟的几点不同,太子丹积极、重义、有胆气,鞠伟消极、重利、怯懦。这样通过对比,就把太子丹的侠义精神生动地刻画出来了。鞠伟尽管不认同太子丹,但为他的坚定而感动,于是介绍田光先生于他认识。后来田光又举荐了荆轲。这样太子丹和荆轲这两位侠士、知己得以相遇。

?原文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曰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侥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解读田光先生的死对荆轲刺秦王有什么意义?

田光先生让荆轲赶快去见太子丹,说田光已死。然后田光就***了。田光先生为什么要***?他的死值得吗?我认为田光***有三个用意:一是打消太子丹的怀疑,更进一步,让太子丹更加信任荆轲,因为他是以死相荐。二是证明自己是一位节侠,作为一名侠士,被人不信任是一种耻辱,他是以死雪耻。三是激励荆轲和太子丹把后面的事业坚决进行下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田光先生的死是值得的,他为荆轲刺秦王做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名垂青史。

原文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奠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曰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攥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撤挽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 解读樊於期的生死观。

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就是为了活命,结果也是死。同样都是死,逃出来又有何用呢?其实是不同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秦国束手就擒,就轻于鸿毛。到燕国为荆轲刺秦王而死,就很有意义,一是为了亲人报仇,二是为知己而死,死得值得。

? 解读燕太子丹与战国四公子之比较。

战国四公子,品德最高的是魏公子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赏的一位公子。信陵君与太子丹有一些类似***。当年魏国的相国魏齐得罪了秦国的丞相范雎,范雎要魏齐的人头。魏齐逃到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为了魏国的利益,怕得罪秦国,犹豫了一下,魏齐羞愧而***。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太子丹却毫不犹豫收留了他。

另一件事,侯生向信陵君献计窃符救赵,为了夺取兵权,可能要杀了大将晋鄙,信陵君一听,当场大哭。太子丹也类似,他听说田光先生为了打消他的怀疑而***,“膝行流涕”,他知道樊於期主动献上自己的人头,“伏尸而哭,极哀”。可见,与魏公子信陵君相比,太子丹的品德并不逊色,完全可以跟战国四公子相提并论。

明明是太子丹派荆轲来秦的,为什么秦臣蒙嘉说是燕王?

一个很好的历史思辨题。

荆轲用千金财物送于秦王宠臣蒙嘉,蒙嘉引荐燕国使者荆轲见秦王。蒙嘉为什么说的是燕王,而不是太子丹?

第一,地位对等原则。只有说燕王,才能代表燕国,才能跟秦王地位对等。第二,太子丹与秦王有仇。若是说太子丹,秦王不是“大喜”,而是大怒了,会直接把使者抓起来。

实际上燕王可能一点都不知晓,全程都是太子丹策划。太子丹应该是非常保密的,曾嘱咐田光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以***明不泄。刺秦王失败后,秦王攻下燕国首都,燕王和太子丹逃亡到辽东。代王嘉就建议燕王喜杀了太子丹向秦王谢罪,燕王喜果然听从了。可以推测,燕王喜可能对太子丹私下刺杀秦王有很大意见。

原文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原文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蟀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三,***,人不敢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曰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悃。愿大王少***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才)以药囊提荆轲也。”

解读荆轲刺秦王时群臣的反应。

一些故事版本描写荆轲刺秦王时,说没有一个人出面去阻拦荆轲。其实不是,仔细读《史记》原文。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就是说,秦臣没有兵器只得空手搏荆轲。但也可能没有臣子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保护秦王,持兵器的卫士在殿外,没有诏令不能上殿,也没有卫士愿意以身试法,违犯秦法去保卫秦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法的严厉,以及秦臣对秦王未必有多爱戴。事后论功行赏,奖励最大的是夏无且,其次可能是含“王负剑”的人,还有跟荆轲搏斗的人,要惩罪的,可能有殿上坐山观虎斗的臣子,还有负责安检的部门人员。荆轲能有机会刺杀秦王,最应该被惩治的是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正是他受贿,向秦王引荐了燕国的使臣荆轲。但《史记》后面没有再提及蒙嘉。?

解读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司马迁论人物成败,善于从人本身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探寻内因。而且,他一般不是直接说出成败的原因,而是隐藏在***背后,隐藏在字里行间。司马迁对荆轲失败的原因,在以下四个地方有暗示。

第一处,开头部分的三个小故事(荆轲游说卫元君、与盖聂论剑、与鲁勾践下棋),显示了荆轲的两个不足,一个是练剑不够精进,而是性格太过刚性,柔性不足,容易赌气,后面跟太子丹也有赌气的事。

第二处,荆轲的多欲。荆轲答应刺秦王后,太子丹拜他为上卿,珍宝、玩物、车骑、美女,任其享用。俗话说“无欲则刚”。荆轲如此多欲,应该会影响他的精力、体力和勇气。《刺客列传》里另一位刺客聂胜,内心答应为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时,只为严仲子的赏识,拒收了对方的黄金百镒。(聂胜仅凭一己之力,即刺杀成功。)与荆轲行成鲜明对比。也正因为荆轲的多欲,所以在他迟迟不行动时,太子丹起了疑心,说“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索取得越多,别人对其要求也越多,世间的道理本来如此。

第三处,杀樊於期。虽然樊於期是愿意,但是毕竟是荆轲和太子丹先提出想借他的人头。出卖朋友,总是不义的。当年韩信出卖投靠他的钟离眜,把其人头献给刘邦,就是不义的败招。

第四处,副手选择不当。太子丹为荆轲配的副手是秦舞阳。匕首、副手都配好之后,荆轲又迟迟不动身,太子又怀疑了,这次更加严重,他说:“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两人出现了信任裂痕。荆轲其实是在等他的一个朋友作为助手的,看太子怀疑、督促,赌气出发了。事实证明,秦舞阳确实不理想,在秦廷上,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这多多少少会影响荆轲的信心,会增加秦王的戒心。

至于后来现场的搏杀,荆轲确实武艺一般,没能及时拿下秦王。而侍医夏无且用药箱砸向荆轲,给了秦王拔剑的机会。这样从头到尾,司马迁把荆轲的失败的原因一处处隐晦地交待了出来,供我们细细品味。

原文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惶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解读高渐离的生生死死。

荆轲刺秦王世间结束后,司马迁并没有止笔,而是继续写了高渐离为荆轲报仇的故事,可以看做是荆轲刺秦王的余波。我个人感觉这段余波尤其***和精彩,是文章的第二***。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第二年,秦国统一天下。秦王下令搜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就隐姓埋名,在一户人家做佣人。这户人家堂上经常有人击筑,高渐离就忍不住做点评论,说某个地方弹的,某个地方弹的不好。旁边人听到,就报告主人说,这个佣人可能懂得音乐,经常评头论足。于是主人请高渐离击筑,高渐离一出手,就惊动了四座。他觉得长期躲躲藏藏也没个尽头,索性回去取出自己的筑,换了漂亮衣服,修饰了容貌,一下倾倒了所有人。于是在当地称为名流们的座上宾。名气越传越大,秦始皇听说了,也请他来击筑。有人说这是荆轲的故人高渐离。但是秦始皇太喜欢听击筑了,于是赦免了高渐离,但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为自己击筑。每次听都称好,于是关系慢慢亲近了。高渐离并没有忘记报荆轲之仇,于是他把自己的筑灌进铅,趁始皇靠近,不防备的时候,抡起筑砸向秦始皇,可惜没有砸中。最终高渐离被诛杀了。

我们串起来看高渐离的这段故事。他本来隐藏逃命,为了自己酷爱的音乐和自由,决定冒死显露自己的身份。被秦始皇抓住,本该处死,但因为跟始皇有相同的爱好而免死。由于不断得到始皇的信任,他本可以后活的很好,却忘不了荆轲之仇。宁可为知己而死,不肯为仇人而生。这就是高渐离轰轰烈烈的一生,生和死,都无比精彩!

? 原文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史记 刺客列传 荆轲

形容人非常搞笑的成语有:插科打诨、风趣横生、口谐辞给、涉笔成趣、抹月秕风

一、插科打诨[ chā kē dǎ hùn ]

1. 解释: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2. 出自: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译:不要议论那些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也不要寻找正常的的调子,只看子孙孝不孝,妻子贤良不贤良。

二、风趣横生 [ fēng qù héng shēng ]

释义: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清史稿·高其佩传》:“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风趣横生。”

译:尤其擅长画画,曾经画石成羊,或者羊都成堆的立起来,十分幽默、诙谐。

三、口谐辞给 [ kǒu xié cí gěi ]

释义:指言辞诙谐敏捷。

出处: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译:皇上因为东方朔言辞诙谐敏捷,所以经常问他问题。

四、涉笔成趣 [ shè bǐ chéng qù ]

释义: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读了些四库奇书;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下;以文为戏;年复一年;编出这《镜花缘》一百回。”

五、抹月秕风 [ mǒ yuè bǐ fēng ]

释义: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译:贫困人家拿什么来执行客人,但是可以风月当菜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插科打诨

百度百科-风趣横生

百度百科-口谐辞给

百度百科-涉笔成趣

百度百科-抹月秕风

古代的刺客有谁?

《刺客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中一篇类传,原文为: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扩展资料:

《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一开始用几段文字依次交待荆轲身世籍贯,“好读书击剑”,曾“以术说卫元君”;曾游榆次,“与盖聂论剑”;游邯郸与鲁勾前博。这几段文字,后两段还插入两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些,不仅对认识荆轲全人是必要的,而且对荆轲传的主体部分起着铺垫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质感化地突现出来。

《汉魏六朝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鉴赏

千秋侠客首称曹——曹沫劫齐桓公 触槐忠义世无双——钮麑刺赵盾 鱼腹内的剑芒——专诸刺王僚 英雄惜英雄——要离刺庆忌 毁身释忠义——豫让刺赵襄子 士为知己者死——聂政手刃侠累 挽狂澜的小人物——朱亥椎晋鄙 易水悲歌千古颂——荆轲刺秦王 惊魂博浪沙——张良刺秦王 鸿门宴上的杀机——项庄的诡谲之舞 军营里的悲歌——公孙述的无名刺客 众叛“亲”也离——曹操刺董卓 小霸王之死——许贡门客刺孙策 恨比毒深——吉平刺曹操 君主的替死鬼——郭循刺费祎 急兄仇,梦断魂——范疆、张达刺张飞 傀儡皇帝的反抗——元子攸刺尔朱荣 祸从“福”出——武元衡被刺案 壮志未酬身先死——施全刺杀泰桧 恶贯满盈终有报——郑虎臣刺杀贾似道 最具声势的刺杀——王著计除阿合马 最蹩脚的刺客——张差梃击朱常洛 清末奇案——张文祥刺杀马新贻 斩首剜心千古独让徐锡麟——巡抚恩铭遇刺案 喋血京城留英名——吴樾血溅五大臣 引刀成—快,莫负少年头——汪精卫谋刺摄政王 铁血刺客彭家珍——清末良弼遇刺案 革命党内第一桩血案——蒋介石谋刺陶成章 民国第一血案——宋教仁喋血火车站 革命未成憾九泉——陈其美中计殉国 邓铿饮恨广州站——陈达生暗杀邓铿案 烟枪里的杀机——吴佩孚暗杀萧耀南 天津血案——徐树铮诱杀上将陆建章 选亡路上的枪声——***叛徒白鑫被除 “狗肉将军”之死——韩复榘计除张宗昌 弱女复仇记——施剑翘手刃孙传芳 英雄魂断广西——暗杀大王王亚樵之死 河内枪声——军统赴越追杀汪精卫 傅筱庵血染菜刀——朱升源受雇除奸 锄奸记——林怀部刺杀张啸林 美女刺客郑苹如——美女计杀丁默邨三十三剑客

一 赵处女 二 虬髯客 三 绳技 四 车中女子 五 汝州僧 六 京西店老人 七 兰陵老人 八 卢生 九 聂隐娘 十 荆十三娘 十一 红线 十二 王敬宏仆 十三 昆仑磨勒 十四 四明头陀 十五 丁秀才 十六 纫针女 十七 宣慈寺门子 十八 李龟寿 十九 贾*** 二十 维扬河街上臾 二十一 寺行者 二十二 李胜 二十三 张忠定 二十四 秀州刺客 二十五 张训妻 二十六 潘扆 二十七 洪州书生 二十八 义侠 二十九 青巾者 三十 淄川道士 三十一 侠妇人 三十二 解洵妇 三十三 角巾道人《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 刺客

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和他们的典故

《汉魏六朝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鉴赏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2,白虹贯日3,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4,太白食昴5,昭王疑之6。夫精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7,楚王诛之8;李斯竭忠9,胡亥极刑10。是以箕子阳狂11,接舆避世12,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13,子胥鸱夷14,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15。”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16,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17,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18,为燕尾生19;白圭战亡六城20,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駚騠21,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22,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23,卒相中山;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24。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25,徐衍负石入海26。不容于世,义不苛取比周于朝27,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28,缪公委之以政29;宁戚饭牛车下30,而桓公任之以国31,此二人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32,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33。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34;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35。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吴越为昆弟36,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37。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38,三王易为比也39。

是以圣王觉寤40,捐子之之心41,而不说田常之贤42,封比干之后43,修孕妇之墓44,故功业复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仇而强霸诸侯45;齐桓松用其仇而一匡天下46。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47,东弱韩魏,立强天下,而卒车裂之48;越用大夫种之谋49,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50,于陵子仲辞三公51,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52,跖之客可使刺由53。何况因万乘之权,***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54,要离燔妻子55,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秪足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嬴,虽蒙尧舜之术56,挟伊管之辩57,怀龙逢比干之意58,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59,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60,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61,载吕尚而归62,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卑,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63。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64,邑号朝歌,墨子回车65。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窟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主而趋阙下者哉66?

注释 1梁王:指梁孝王,即刘武。刘武,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弟,公元前168年,封为梁王,都睢阳。梁王在睢阳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卒谥孝王。2荆轲(?—前227年):战国末期的刺客。卫国人,卫人叫他庆卿。游历燕国,燕人叫他荆卿,亦称荆叔。后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派他去刺秦王政(秦始皇)。公元前227年他带樊於期的头,和燕国督亢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去秦国。临行前,荆轲等待远方的朋友,因此误了出发的时刻,燕太子丹便怀疑荆轲改悔不去了,催促荆轲说:“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后荆轲至秦,因宠臣蒙嘉得以见秦王。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当场被杀死。燕丹:即燕太子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名丹。曾去秦国做人质,后由秦国逃归燕国,因患秦军逼境,为挽救燕国危亡,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入秦刺秦王。荆轲刺秦王失败,当场被杀死,次年秦军攻破燕国,太子丹也被杀死。3白虹:白色之虹。《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气如白虹。”白虹贯日:精诚感天之象。传说荆轲出发时,出现了白虹贯日的天象。4卫先生:秦人。长平之事:指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大败赵军,欲趁势灭赵,派卫先生去见秦昭王,请求增兵。但应侯范睢从中作梗,秦昭王怀疑白起,不发兵粮,事遂不成。5太白:即金星。昴:星宿名。太白食昴:古人认为赵地将有战争爆发的天象。6昭王:指秦昭王,即嬴稷。战国时侯,秦国国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7玉人:指卞和。相传卞和得到一块璞,献给楚王,楚王及其左右,愚笨无知,误以为石,先后砍掉了卞和的两只脚。8楚王:指楚武王,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9李斯(?—前208年):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年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廷尉。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处其以极刑。10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7年在位。秦始皇少子,勾结赵高、李斯,在秦始皇死后,发动***,杀死其兄扶苏,篡夺皇帝位。后被赵高杀死。极刑:最重的刑罚。***。11箕子:商朝人。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封于箕,故称箕子。殷纣王荒*昏乱,箕子因谏被囚,怕遭***,便***装疯狂。12接舆:春秋时期,楚国人,与孔子同时。姓陆,名通,字接舆。楚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13比干:商朝人。商纣王荒*昏乱,比干强谏,被剖胸挖心而死。24子胥:伍子胥,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其父伍奢、其兄伍尚,皆被楚平王***。他逃奔吴国,佐吴王阖闾夺得王位。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杀死了伍子胥,并将其尸体盛在皮口袋,抛入江中。15白头如新:谓相识多年,直到头发白了,还和新交时一样陌生。倾盖如故:在路上相遇,停车交谈,好象是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16樊於期:原秦将,因被谗害逃亡燕国,投奔燕太子丹。秦王政杀了他的全家,并悬重金购其头。燕太子丹派荆轲去谋刺秦王政,荆轲为了到秦国后能接近秦王政,要求太子丹,将樊於期的头斩下,做为进见秦王政的礼物。太子丹不忍心向樊於期提出这一要求,荆轲便自己去找樊於期。荆轲把来意说出后,樊於期偏袒扼腕,说“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说罢便自刭了。樊於期以自己的头,助荆轲刺秦王政。17王奢:齐臣。因得罪逃亡魏国。齐伐魏,王奢登城对齐将说:今君之来,不过以奢之故也。夫义不苟生,以为魏累。说罢便***了。18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季子。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齐复仇。齐湣王末年,任齐相。后燕将乐毅率五国军队攻齐,他的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19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据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相见,女子没到,大水来了,他抱桥柱死在了桥下。20白圭: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将领,对外作战,丢失六座城,为此中山国君要杀死他。他逃到魏国,魏文侯待他极厚,他帮助魏国,攻灭了中山国。21駚騠:良马名。22:魏文侯:即魏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在位。33司马喜:战国时期,宋国人。在宋国受刑后,逃亡中山国,做了宰相。膑脚:挖掉膝盖骨的刑罚。24范睢(?—前255年):战国时期,魏国人。因被须贾诬告,受笞击,致齿落折肋。化名张禄,逃亡秦国,被秦昭王重用为相,封应侯。25申徒狄:商朝人。姓申徒,名狄。传说因谏君不被听信,便自投雍水而死。雍之河:谓投入雍后流入黄河。26徐衍:西周末年人,因不满于乱世,投海自尽。27比周:密切连结。这里引申为结党。28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虏。后来,晋献公把他作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奴仆,随同晋献公女儿一同入秦。在入秦的途中,他逃往楚国。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很想重用他,又怕楚国不放,便用五张羊皮去同楚交换得百里奚。后任为大夫。29缪公:即秦穆公(?—前621年),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曾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称霸西戎。30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以经商贩牛为业。一次齐恒公外出,见宁戚唱着歌喂牛,知其为贤者,便举为大夫。31桓公:即齐桓公、姜小白(?—前643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32季孙:即季桓子,鲁国大夫。据说齐国送给季桓子女子歌舞队,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处理国事。孔子为此便离开了鲁国。33子冉:即子罕。战国时期,宋国人。《韩非子·二柄》:“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行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墨翟:即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生活年代,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34由余:春秋时期,晋国人,逃亡到戎人地区。后奉戎王之命出使秦国,被秦穆公重用。秦穆公用由余之策,开地千里,遂霸西戎。35子臧:秦秋时期,越人。其事迹不详。威宣:指齐威王与齐宣王,皆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威王于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36胡越:胡,北方边地少数民族;越,南方边地少数民族。这儿泛指异族。37朱象管蔡:朱,指丹朱,尧的儿子,因丹朱顽凶不肖,所以尧把帝位传给了虞舜;象:指虞舜的异母弟弟象,象曾与其父勾结多次谋害虞舜,但都未得逞;管蔡,指管叔度与蔡叔鲜,他二人都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建立初年,他俩分别被封于管、蔡,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管叔、蔡叔便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在东方发动叛乱,结果被镇压,周公旦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38五伯: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9:三王:指禹、汤、周文王。或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40圣王:英明贤圣之王。41子之:人名。战国时期,燕王哙的相。燕王哙非常信任子之,竟把王位让给了子之。43田常:人名。春秋时期,齐简公的相。田常杀死简公,另立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的强者,扩大自已的封邑,从此齐国由田氏专权。卒谥田成子。43封比干之后:传说周武王灭商后,曾封比干之子。44修孕妇之墓:传说周武王灭商后,曾为被商纣王剖腹的孕妇,修整坟墓。45晋文公:即姬重耳(前6***前—前628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晋献公时听信宠姬骊姬之谗,废太子申生,并迫使申生***,重耳和夷吾被迫出逃。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在骊姬之乱时,寺人披曾奉命去追杀他,晋惠公即位后,又派寺人披到狄国去刺杀他,但都未得手。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寺人披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记前仇,接见了寺人披,结果避免了被吕省、芮***的祸患。46齐桓公用其仇:指齐桓公任用管仲,管仲原为公子纠而去杀齐桓公,管仲一箭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齐桓公马上装死,管仲才停止了射击,去回报公子纠。公子纠由鲁国去齐国,路远,又认为齐桓公已死,便行动迟缓了。齐桓公抢先回到了齐国,夺得了君位。齐桓公得位后,不记前仇,重用管仲,齐国富强,遂称霸诸侯。47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又称卫鞅(约前390年—前338年),佐秦孝公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48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牛或马驾车分裂人之身体。49大夫种: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即文种。他曾辅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雪会稽之耻,使越国称霸诸侯。但越王勾践忌功害能,灭吴后便赐文种剑令其***。50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楚庄王时任令尹。51於陵子仲:齐国,於陵(今山东长山县南)人。国王欲举他为相,他便同妻一块儿逃跑了。52桀犬可使吠尧:桀,指夏桀,著名暴君;尧,指唐尧,传说中圣明的帝王。此句谓走狗一心为主人效劳。53跖之客可使刺由:跖,指盗跖;由,指许由。54七族:有两说法。①上至曾祖,下至曾孙。②父之姓,(一);姑之子,(二);姊妹之子,(三);女之子,(四);母之姓,(五);从子,(六);及妻父母,(七)。55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吴王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得王位后,吴王僚之子庆忌逃亡在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刺杀庆忌,为了骗取庆忌的信任,要离让阖闾砍他的右手,烧死他的妻子,伪装得罪阖闾逃亡卫国,见到庆忌。告诉庆忌愿为回吴国夺王位效力,二人便乘船渡江回吴国,船行至江中,要离刺死了庆忌,他也遂即***。56尧舜:指唐尧和虞舜,上古圣明天子。57伊管:指伊尹和管仲。伊尹,商汤时的贤能之臣;管仲,齐桓公时的贤能之臣。58龙逢比干:龙逢,指关龙逢,夏朝末年的贤臣,因谏夏桀被杀。比干,(见注43)。59陶钧:制造陶器时所用的转轮。60秦皇帝:指秦始皇。中庶子:官名。战国时期,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官员。蒙嘉:人名。秦王政之宠臣。荆轲到秦国,得见秦王政,即先向蒙嘉行贿,由蒙嘉在秦王政面前,先讲明是献樊於期头和督亢地图的来意,秦王政才接见荆轲的。61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姓姬,名昌。商纣王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在位五十年,积极发展势力,为周灭商奠定了基础。泾渭:指泾水、渭水。皆在今陕西省境内。62吕尚: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传说他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打猎时,遇见了他,便与他同车而归。后来他在灭商兴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周建立,他以功臣被封于齐。63鲍焦:周之隐士,节行非世,廉洁而守,不为天子臣。子贡讥之,因抱木死。64胜母。里名,故县名。曾子:孔子学生。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名参,字子舆。以孝著称。《淮南子》《盐铁论》谓:里名胜母,曾子不入,盖以名不顺也。65朝歌:商朝都城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南。墨子回车:墨子掉车离去。墨子主张“非乐”,而“朝歌”之名,与他的主张相抵触,故回车离去。66阙下:宫阙之下。帝王居住的地方。

今译 我听说:“忠心的人没有不得好报的,守信用之人不会被人怀疑。”我过去经常认为此话是对的,今天看来,仅为空话而已。从前荆轲敬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为他去刺杀秦始皇,感动得白虹贯穿太阳,太子丹却担心他不肯去;卫先生替秦国谋划长平的战争,因而感动得太白侵犯昴星,秦昭王却怀疑不相信。他们的精诚感动了天地使之发生变异,然而他们的信义却不能被两位君主所了解,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如今我对大王竭尽忠诚,把自已的建议全部讲出来,希望大王知道;然而大王周围的人不明白我的意图,终于将我交给狱审讯,使我被世人所怀疑。这件事说明,即使使荆轲、卫先生再活过来,燕太子丹、秦昭王也还是不会醒悟的啊!希望大王仔细考察我的言行和所受到的委屈。从前玉人卞和献宝玉,楚王反而砍了他的脚;李斯在秦国尽忠心,胡亥却把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狂,接舆逃避人世,都是害怕遭受此种祸患啊!希望大王考察卞和李斯的诚意,暂且不要像楚王和胡亥那样听信谗言,不要使我被箕子和接舆所耻笑。我还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的尸首被装进皮袋里投到江中,我开始不相信有此事,可是到了今天才懂得了。希望大王认真仔细考察我的处境,稍微加以怜惜吧。

谚语说:“有的人相识多年,直到头发白了,还和新友一样;有的人在路上偶然相遇,停车交谈,却像老朋友。”为什么呢?这就是相知与不相知的缘故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把头借给荆轲,帮助太子丹刺杀秦王;王奢从秦国逃到魏国,登上城墙***,使齐军撤退而保存魏国。王奢和樊於期并不是跟齐、秦是新交,而同燕、魏是旧友;他们之所以离开齐国和秦国,又为燕丹和魏君效死,是因为其行为合乎他们的志向,并无限羡慕燕丹和魏君的义气啊!因此苏秦对天下不讲信义,只对燕国忠诚,就好像那抱柱而死的尾生;白圭在中山国做将领时对外战败,失掉了六座城;可是他后来帮助魏国却很勇敢,攻打灭亡了中山国。为什么呢?是因为真正相知的缘故。苏秦做燕国宰相,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燕王听后,按剑发怒,反而把骏马駚騠杀了给他吃;白圭由于攻打中山的功绩而地位显贵,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魏侯反而把夜光璧赐给他。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主二臣之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难道会被***话说变了心吗?所以一个女子,不论长得美或丑,一进入宫中便会受人嫉妒;一个士人,不论是贤能或不贤能,一进入朝廷便会被人忌恨。从前司马喜在宋国曾被敲掉膝盖骨,后来却做了中山国的宰相;范睢在魏国被打断肋骨和牙齿,后来在秦国却被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坚信自己的***一定能实现,抛弃朋党的私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此不能自己避免被嫉妒的陷害。因此,申徒狄投雍水而死,徐衍抱石自沉到海中,这是由于他们不被世人宽容。在朝廷中坚持正义,不肯结党营私,来改变君主的心。所以百里奚曾经在路上讨饭,秦穆公却把政事委托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却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处理。这两个人难道是平素在朝廷做事,凭着国君周围的人替他们说好话,然后才得到两个国君的重用吗?不是。他们君臣之间心有同感,行为相合,坚固得如胶似漆,像兄弟一样不能分离,难道会被众口谗言所迷惑吗?因此偏听偏信产生邪恶,独断专行形成祸乱。从前鲁国偏听季孙氏的话,驱逐孔子;宋君轻信子冉的计谋囚禁墨子;凭着孔墨的善辩,尚且不能免除自己被谗害,从而鲁、宋两国几至倾危。为什么?大众都这么说就连金子也会熔化,毁谤积累在一起连骨头也会烧毁。因此秦穆公任用由余,从而称霸中国;齐国人任用越人子臧,致成威王宣王两代力量强盛。这两个国家难道被世俗偏见、片面的言辞所束缚吗?他们公正地听取意见,全面地观察事情,在当代留下了好名声。因此,情意相合,相距遥远的胡族和越族,也能亲如兄弟,由余和子臧便是这样;意见不合,即便是亲骨肉,也会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如此。现在做君主的真正能够学习齐国和秦国的明察,不像宋君、鲁君那样偏听偏信,那么五霸就不足相比,三王也容易做到了。

因此圣明的君主觉悟了,就会抛弃传位给子之这样人的想法,也不会喜欢田常这样的“贤能”,封比干的后代,修孕妇的坟墓,因此功业覆盖天下。为什么?追求做好事而不满足啊!晋文公亲近往昔的仇人,因而称霸诸侯;齐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从而匡正天下。为什么?这是因为君主仁慈殷勤,确实感动人心,而不是任凭说空话可以办到的。至于秦孝公***用了商鞅的变法,向东削弱了韩国和魏国,在天下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秦国,最后秦国却把商鞅车裂而死;越王勾践***纳文种的计谋,擒住强大的吴王夫差而称霸中原地区,后来却杀死了文种。因此孙叔敖曾经三次离开令尹的职位,也不感到悔恨;於陵子仲拒绝做三公的***,却去帮人浇灌田园。当今的君主如果能真正去掉骄傲的心,怀着让人立功的想法,推心置腹,真诚相见,披肝沥胆,施行厚德,始终能够同忧患共安乐,对贤能之人无所吝惜,则夏桀的犬,也可以使它吠唐尧,盗跖的宾客也可以使他行刺许由。何况您又是凭着万乘大国的权势,凭借着圣王的能力呢?如果如此,荆轲为了燕丹不惜连累七族,要离为了公子光,不惜烧死他的妻子,这些难道还值得向大王陈述吗?

我听说明月珠与夜光璧,黑夜中在路上投向行人,人们没有不按剑斜视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们无缘无故地投到面前,弯树之根,盘结得奇特,却可以做天子用的器物,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早就有人把它们加以雕饰了。因此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即使是随侯的珠,以及和氏的宝玉,也只能结成仇怨而不能得到感谢,为此,有人预先推荐,即便是枯木朽株,也能建立功业而不被忘掉。现在天下的布衣穷困之士,处于贫穷饥饿之中,即使掌握尧、舜的统治之术,管仲、伊尹的雄辩之才,怀有关龙逢和比干的忠心,但平素没有人推荐,虽然竭尽忠诚,想取得当世君主的重用,那君主也必定会按剑斜视。于是就使贫寒的士人,甚至不能起到枯木朽株的作用。

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驾驭世俗,要像陶工转钧一样,自有权衡,不被卑乱的话所牵制,不为众人的意见所影响而改变主张。秦始皇***纳中庶子蒙嘉的话,相信了荆轲,从而匕从呈献的地图中出现了;周文王在泾水、渭水之滨打猎,载了吕尚同乘车回家,结果统一了天下。秦始皇相信左右的人,几乎丧命,周文王任用素不相识的人,做了天下的王。为什么呢?这是周文王能够摆脱成见,不受拘束,因而能独自看到光明宽广的大道。如今做人主的沉溺在谗言谄谀之中,被近臣和妻妾所控制,致使才能高的贤士得不到任用,和普通人一样。这便是鲍焦愤恨世道的原因。

我听说修养品德进入朝廷的人,不拿私心来污辱仁义;修身立名的人,不以私利来伤害品行。所以里巷名叫“胜母”,曾子不进去;城邑名叫“朝歌”,墨子就回车离去。当今要想使品德极高尚之人,被威重的权势所笼络,被高贵的势位所胁迫,强使他们掉转脸孔,卑躬屈节去奉承那些谄谀的人,以取得主上的亲近,那么贤士们只有无声无息地死在山林湖泽中罢了,哪里会有竭尽忠信来到朝廷的呢?

集评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此书词多偶俪,意多重复,盖情至窘迫,呜咽涕洟,故反复引喻,不能自己耳。其间段落虽多,其实不过五大段文字。每一援引一结束,即以‘是以’字故字接下。段而不断,一气呵成”。

总案 邹阳是西汉初年齐地人。最初他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以文辞著称。吴王刘濞谋反时,邹阳曾劝谏而刘濞不听,为此邹阳改投梁孝王的门下。邹阳为人正直,有智谋才略,慷慨不苟合,因此被梁孝王左右所谗忌。梁孝王听信谗言,要杀邹阳,这是他在狱中写了这封信,梁孝王看信之后,立刻释放了他,并把他当做上客。

此文情深意长,特别是大量用典来阐明己意,颇为感人。文中多用并偶句,如:“晋文公亲其仇而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致使文章华丽,感人之力甚强。

刺客列传中聂政荆轲的故事呢?

专诸

——鱼腹藏剑

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区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妻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问何故,专诸答之,屈一女之手,必伸展于万夫之上。遂深为敬佩,遂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吴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吴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吴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吴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吴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

聂政

——弟忠姐烈

聂政(?—前3***年),轵邑深进里(今河南省济源县轵城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持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嫈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嫈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当时有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话说完,聂嫈长呼三声 “天!”然后***于聂政的尸体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知(通“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知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知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知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知伯灭掉了,消灭知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知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知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知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知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知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知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知伯的家臣。知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知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知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知伯矣!”遂伏剑***。

荆轲

荆轲——图穷匕见(公元 前227)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元君游说,不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卫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作为秦东郡的治所,将卫元君迁至野王(今河南泌阳),成为秦的附庸。荆轲于是到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在榆次,他与盖聂讨论剑法,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他就扬长而去。在邯郸,他与鲁句践弈棋***,争棋路,鲁句践对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计较,悄然离去。随后,荆轲来到燕国,与当地的狗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上了朋友。荆轲喜好喝酒,整天与狗屠夫、高渐离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后,高渐离击筑,他和着乐声唱歌,唱着唱着就哭起来了。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太子就派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荆轲正等着另一个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远,还没有赶到,荆轲为此滞留等他。过了好几天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行动缓慢,怀疑他要反悔,于是又去请求他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你难道不打算去了吗?请让我先派秦武阳去吧。”荆轲生气了,喝叱太子说:“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来,就可能因为秦武阳这小子!如今我拿着一把匕首到吉凶难测的秦国去,之所以还不动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现在您既然嫌我行动迟缓,那就诀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这时,高渐离击起了筑乐,荆轲和着曲调唱起歌来,歌声凄厉悲怆,人们听了都流下眼泪,暗暗地抽泣。荆轲又踱上前唱道:“风萧萧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复还!”接着乐音又变作慷慨激昂的羽声,人们听得虎目圆瞪,怒发冲冠。于是荆轲登上马车飞驰而去,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国以后,荆轲带上价值千金的玉帛等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确实畏惧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兵和大王对抗,情愿让国人做秦国的臣民,和各方诸侯同列,像秦国郡县一样进奉贡品,只求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非常害怕,不敢亲自来向大王陈述,特地斩了樊于期,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都封装在匣子里,燕王又亲自在朝廷送行,派来使者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了这番话后十分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置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封藏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按顺序走上前去。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陡变,浑身发抖,秦国大臣们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朝秦武阳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谢罪说:“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没有见过世面,今日得见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宽容,让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取过来。”荆轲就取过地图奉献上去,打开卷轴地图,地图完全展开时露出了匕首,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过匕首就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抽身而起,挣断衣袖。秦王赶忙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了。当时情况紧急,剑又竖着卡得太紧,所以不能立刻***。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逃跑。群臣都惊慌失措,由于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个个都失去了常态。而且按照秦国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时不得携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然带着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这时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荆轲一振臂将药囊击碎。此时大臣们如梦初醒,一起上前与荆轲肉搏。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不知怎么办好,趁这个机会大臣们才对他大喊:“王负剑!”秦王这才拔出剑来砍荆轲,一下子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重伤跌倒在地,于是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八处受伤。荆轲自知事情失败,就靠着柱子大笑起来,叉开两腿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无非是想活捉你,得到归还侵占土地的凭证去回报太子。”两旁的人赶过来把荆轲杀了,秦王头昏目眩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后来秦王对群臣论功行赏,处罚也根据情况,分别对待。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说:“无且爱我,以药投荆轲。”

于是秦对燕十分愤恨,增派军队赶往赵国旧地,命令王翦的部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精锐部队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燕王急了,只好***用代王赵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打算献给秦王。但秦军只是暂时撤军,五年之后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秦国统一天下。

后来,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利用击筑的机会见到秦始皇,他用筑投击秦始皇,想为燕国报仇,结果也没有击中,反被杀死。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聂政(?—公元前371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台。1人物生平编辑仲子厚待

聂政是轵县深井里的人,因***避仇,与母亲、姐姐到齐国来,以屠宰为职业。过了好久,濮阳严仲子侍奉韩哀侯为臣,因与韩相侠累之间有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便逃亡***各国,物色能够替他报复侠累仇恨的人。到了齐国,齐国人有人告诉他,说聂政是个勇敢之士,逃避仇人,隐藏在屠夫的行业里。

严仲子到聂家来拜访求见,经过好几次的往返,然后他备了酒食,亲自送到聂政母亲面前。等到大家喝到尽兴时,严仲子又捧出黄金一百镒,上前孝敬聂政的母亲。聂政惊怪他送这份厚礼,便再三向严仲子辞谢。严仲子仍然坚持要送。聂政辞谢说:“我因为有老母在,家境又贫穷,所以客居他乡,从事屠狗的行业,以便早晚得些美食,来奉养老母。现在我已足够供养母亲,实在不敢再受仲子的馈赠。”严仲子避开旁人,因对聂政说道:“我有仇待报,游历诸侯各国已很多年了。这次到了齐国,私下听说足下义气很高,所以送上这百镒黄金,预备用作令堂粗饭的费用,能够来跟足下交个朋友,难道还敢有别的请求希望吗?”聂政说:“我所以降低志向,污辱自己,在市井里做个屠夫的缘故,只是希望借此奉养我的老母。老母在世,我的生命不敢用来答应别人牺牲的。”严仲子仍旧再三谦让,聂政终究不肯接受。不过严仲子最后仍然尽了宾主的礼仪才离开。[1]尽力报恩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安葬后,直到丧服期满,聂政说:“唉呀!我不过是平民百姓,拿着刀杀猪宰狗,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委屈身分和我结交。我待人家的情谊是太浅薄太微不足道了,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可以和他对我的恩情相抵,而严仲子献上百金为老母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可是这件事说明他是特别了解我啊。贤德的人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把我这个处于偏僻的穷困屠夫视为亲信,我怎么能一味地默不作声,就此完事了呢!况且以前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在世,才没有答应。而今老母享尽天年,我该要为了解我的人出力了。”于是就向西到濮阳,见到严仲子说:“以前所以没答应仲子的邀请,仅仅是因为老母在世;如今不幸老母已享尽天年。仲子要报复的仇人是谁?请让我办这件事吧!”严仲子原原本本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国宰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众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卫严密,我要派人刺杀他,始终也没有得手。如今承蒙您不嫌弃我,应允下来,请允许我增加车骑壮士作为您的助手。”聂政说:“韩国与卫国,中间距离不太远,如今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势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难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就等于整个韩国的人与您为仇,这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于是谢绝车骑人众同行。[2]刺杀侠累

聂政辞别独行,拿着宝剑到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而卫侍的人很多。聂政直冲而入,上了台阶,刺杀了侠累。左右的人非常慌乱,聂政大声叱喝,所击杀的有数十人。然后便自己剥掉面皮,挖出眼睛,又自己挑出肚肠,随即死了。韩国人将聂政尸首,公开放在市上,出钱查询,都不知他是谁。于是韩国人就出告示悬赏,有能够说出杀国相侠累的人,赏给他千金。但好久以后,仍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2]姐弟同义

聂政的姐姐聂荌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就趴在尸体上痛哭,极为哀伤,说:“这就是所谓轵深井里的聂政啊。”街上的行人们都说:“这个人残酷地***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夫人没听说吗?怎么敢来认尸啊?”聂荌回答他们说:“我听说了。可是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享尽天年去逝后,我已嫁人,严仲子从穷困低贱的处境中把我弟弟挑选出来结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还能怎么办呢!勇士本来应该替知己的人牺牲性命,如今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这整个街市上的人都大为震惊。聂荌于是高喊三声“天哪”,终于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说:“不单是聂政有能力,就是他姐姐也是烈性女子。***使聂政果真知道他姐姐没有含忍的性格,不顾惜露尸于外的苦难,一定要越过千里的艰难险阻来公开他的姓名,以致姐弟二人一同死在韩国的街市,那他也未必敢对严仲子以身相许。严仲子也可以说是识人,才能够赢得贤士啊!”[3]2传说故事编辑根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战国的时候,聂政的父亲担任了为韩哀侯铸剑的任务。可是,他超过了工期却没有完成,韩侯就下令***了他。当时,聂政还没有出生。聂政长大成人后,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父亲是怎么死的。从此,聂政发誓为父报仇,刺杀韩王。

聂政习武学剑,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王宫。遗憾的是,首次行刺未成。于是聂政逃进泰山,与仙人习琴。怕被人认出,就改变容貌。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还拔掉(或者说击落)所有牙齿。后来,苦练十年弹得一手好琴,辞师回韩国。

聂政重回韩国,弹琴时观者成行,马牛止听。聂政名声大起来之后,韩侯下旨召聂政进宫弹琴。为避开禁卫搜查,藏利刃于琴内,神态自若步入宫内。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聂政使出浑身解数抚琴弄音。仙乐般的琴声,让韩侯和他周围的卫士们听得如醉如痴,都放松了警惕。聂政见此时机,抽出琴内短剑,猛地一扑,韩侯猝不及防,当场被刺死。聂政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无人能辨刺客是谁。[4]后世传有《聂政刺韩王曲》,就是《广陵散》,被琴家广为弹奏,据说弹得最好的是魏晋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用以表示对聂政的敬仰。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1]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1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刚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2]燕市高歌

荆轲到燕国以后,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3]好友举荐

过了不久,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4]过了一些时候,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chán,缠)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说:“希望通过老师而得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遵命。”鞠武便出去拜会田先生,说:“太子希望跟田先生一同谋划国事。”田光说:“谨领教。”就前去拜访太子。[5]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如此,我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我的好朋友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太子丹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丹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

于是田光要用***来激励荆轲,说:“希望您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因此就刎颈***了。[6]燕丹礼遇

荆轲于是便去会见太子,告诉他田光已死,转达了田光的话。太子丹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过了一会说:“我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难道是我的初衷吗!”

荆轲坐稳,太子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使我能够到您跟前,不揣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诸侯畏服秦国,没有谁敢提倡合纵策政,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丹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馆舍。太子丹每天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7]易水送别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那樊将军,秦王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太子丹说:“樊将军到了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私利而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於期凑向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教诲!”于是就自刎了。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8]当时太子丹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丹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暴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9]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10-11]图穷匕见

一到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因为慌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述。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递上舞阳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准进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能够追赶秦王。仓促之间,惊慌急迫,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击。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正当秦王围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而秦王目眩良久。[12]?

描写心理成语:

一、心绪:

⑴思考

百思不解 不此之图 长虑顾后 殚精竭虑 匪夷所思 机关用尽 急中生智 兼权熟计 困心衡虑 冥思苦索 前思后想 清心寡欲 权衡轻重 人急智生 若有所思 煞费苦心 深思熟虑 审时度势 数往知来 思前想后 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心血来潮 行成于思 研精覃思 左思右想

⑵思念

思念

百身莫赎 不可磨灭 春露秋霜 春树暮云 寸阴若岁 睹物思人 抚今追昔 感旧之哀 耿耿于心 落月屋梁 牵肠挂肚 人百其身 人去楼空 人亡物在 室迩人远 停云落月 望云之情 畏威怀德 物是人非 心心念念 悬肠挂肚 一日三秋 倚门倚闾 饮水思源 辗转反侧 朝思暮想 只鸡絮酒 陟岵陟屺

期望

馨香祷祝 一枝之栖

⑶回忆

不堪回首 温故知新 浮想联翩

⑷理想

豪情壮志 弘誓大愿

⑸幻想

白日做梦 痴心妄想 黄粱美梦 梦幻泡影 南柯一梦 想入非非 异想天开

⑹忧虑

愁眉苦脸 后顾之忧 内顾之忧 札人忧天 思深忧远 投鼠忌器 徒乱人意 人面桃花 人生如寄 日坐愁城 忧深思远 怨天尤人

⑺犹豫

跋前踬后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多端寡要 二三其德 二心两意 裹足不前 狐疑不决 举棋不定

⑻为难(无奈)

百辞莫辩 不得已而求其次 不可揆度 不可究诘 不可言状 不可言喻 不可言宣 绠短汲深 鬼使神差 回天乏术 举鼎绝膑 力不能支 力不胜任 力不从心 迫不得已 骑虎难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去住两难 日暮途穷 山穷水尽 束手无策 束手待毙 望洋兴叹 无可奈何 无从措手 无计可施 无能为力 无米之炊 无从下手 无所措手足

⑼烦恼

唉声叹气 不胜其烦 不堪其忧 长吁短叹 怅然若失 愁眉锁眼 愁眉不展 垂头丧气 大失所望 多愁善感 废书而叹 闷闷不乐 闲愁万种 心烦意乱 心乱如麻 悒悒不乐 郁郁不乐 郁郁寡欢 郁郁不得志

⑽不清楚

不知轻重 不知高低 不知端倪 不知甘苦 不知好歹 不知其详 不甚了了 不得而知 不可捉摸 不知所以

⑾怀疑

半信半疑 沉吟不决 大惑不解 堕云雾中 狐疑不决 狐埋狐搰 将信将疑 人心隔肚皮 同美相妒 先入之见 一步一鬼 疑团莫释 疑心生暗鬼 疑神疑鬼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⑿无怨

甘拜下风 高山仰止 何乐不为 令人神往 没齿无怨 贫而乐道 情有可原 深信不疑 推己及人 视民如伤 恬不为怪 心甘情愿 自觉自愿

⒀禁不住

不由自主 不平则鸣 感情用事 情不自禁 忍无可忍 身不由己 神摇意夺 油然而生

⒁急切

大旱云霓 归心如箭 饥不择食 急于求成 急不可待 鹿死不择荫 梦寐以求 如饥似渴 千金买骨 翘足引领 拭目而待 思贤如渴 望穿秋水 望眼欲穿 先睹为快 心驰神往 心向往之 延颈举踵 一锹掘个井 一口吃个胖子 引领而望 跃跃欲试

⒂镇静

好整以暇 矫情镇物 面不改色 平心静气 若无其事 神色自若 收视反听 泰然自若 泰然处之 说笑自若

⒃心安

聊以解嘲 聊以*** 衾影无惭 屠门大嚼 无忧无虑 心安理得 心满意足 一块石头落了地

⒄不安

耿耿于怀 蒿目时艰 怀着鬼胎 惊弓之鸟 惊魂未定 局促不安 六神无主 芒刺在背 七上八下 寝不安席 人心惶惶 如坐针毡 如临大敌 三心二意 搔头摸耳 食不甘味 受宠若惊 忐忑不安 卧不安席 五色无主 心荡神迷 心惊肉跳 心急如火 心神不宁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心神恍惚 悬心吊胆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忧心如焚 忧心仲忡 中心摇摇 抓耳挠腮 坐不安席 坐卧不安 坐立不安 做贼心虚

⒅难堪

哭笑不得 狼狈不堪 羞面见人

⒆体谅

恻隐之心 高抬贵手 将心比心 略迹原情 能近取譬

⒇牢记

记忆犹新 刻骨铭心 铭记不忘 念兹在兹

(21)领悟

大梦初醒 大澈大悟 得意忘言 顿开茅塞 负荆请罪 恍然大悟 豁然贯通 豁然开朗 了如指掌 如醉方醒 如梦初醒 心领神会 心知其意 心照不宣 醍醐灌顶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2)意外

不期而然 不期而遇 出人意表 出其不意

(23)灰心

灰心丧气 灰头土面 枯木死灰 心灰意懒 心如死灰

(24)惆怅

百无聊赖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25)惭愧

叨在知己 腼颜人世 无地自容 无立足之地

(26)后悔

后悔无及 悔不当初 悔之无及 嗟悔无及 今是昨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噬脐何及 噬脐莫及 噬脐无及 一失足成千古恨

(27)反省

闭门思过 反躬自省 反求诸己 抚心自问 内视反听 退思补过 自惭形秽

(28)其他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鬼迷心窍 贵耳贱目 豪放不羁 何去何从 胡思乱想 魂不守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饥己溺 借箸代筹 居安思危 聚精会神 揆情度理 幕天席地 乞哀告怜 玄之又玄

二、感情

⑴感情

百感交集 悲喜交集 不看僧面看佛面 人之常情 人非木石 喜怒哀乐

⑵欣喜

快乐

乘兴而来 大快人心 大喜过望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欢声雷动 回嗔作喜 皆大欢喜 惊喜若狂 举国若狂 乐不可支 眉开眼笑 拍手称快 人莫予毒 手舞足蹈 弹冠相庆 天伦之乐 痛饮黄龙 喜不自胜 喜跃抃舞 喜出望外 喜逐颜开 喜从天降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心花怒放 新婚宴尔 兴会淋漓 兴高***烈 兴高彩烈 扬眉吐气 欣喜若狂 称心如意 踌躇满志 春风得意 得意洋洋 得意忘形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拍案叫绝 其乐无穷 求仁得仁 如释重负 如愿以偿 陶情适性 为善最乐 无忧无虑 无思无虑 无官一身轻 喜气洋洋 闲云野鹤 闲情逸致 逍遥自在 心旷神怡 心广体胖 兴致勃勃 轩轩甚得 洋洋得意 怡情悦性 怡然自得 意气扬扬 悠然自得 优哉游哉 娱心悦目 沾沾自喜 正中下怀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由自在 自得其乐 左顾右盼

振奋

昂首阔步 差强人意 摩拳擦掌 神***焕发 神***奕奕 投袂而起 竖起脊梁

⑶愤怒

暴跳如雷 勃然大怒 勃然变色 ***雷霆 发指眦裂 怫然作色 敢怒而不敢言 火冒三丈 疾言厉色 刻骨仇很 令人发指 恼羞成怒 怒火中烧 怒形于色 怒目而视 怒目切齿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 七窍生烟 气冲牛斗 人神共愤 盱衡厉色 揎拳捋袖 一朝之忿 义愤填膺 喑恶叱咤

⑷生气

抱恨终天 愤愤不平 拂袖而去 艴然不悦 负气斗狠 怏怏不乐 怨气满腹 终天之恨 自暴自弃

⑸悲痛

爱别离苦 悲愤填膺 椎心泣血 肝肠寸断 回肠九转 泪如泉涌 泪如雨下 人琴俱亡 如丧考妣 痛定思痛 痛心入骨 痛不欲生 万箭攒心 无肠可断 心如刀割 血泪盈襟 寻死觅活 饮泣吞声

⑹悲伤

哀毁骨立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黯然伤神 悲天悯人 悲不自胜 捶胸顿足 惙怛伤悴 悼心失图 泣涕如雨 泣不成声 热泪盈眶 如泣如诉 丧明之痛 司马青衫 死去活来 痫入骨髓 兔死狐悲 五内俱焚 物伤其类 遭家不造 芝焚蕙叹

⑺惊惧

恐惧

不寒而栗 不可终日 草木皆兵 重足而立 大惊失色 杜口裹足 风声鹤唳 魂飞魄散 魂飞天外 魂不附体 鸡飞狗走 噤若寒蝉 恇怯不前 毛骨悚然 面如死灰 面如土色 画无人色 屁滚尿流 丧胆销魂 闻风丧胆 胁肩累足 心胆俱裂 惴惴不安

惊慌

大惊小怪 慌不择路 惶惶不可终日 惊惶失措 气急败坏 失魂落魄 失惊打怪 手忙脚乱 手足无措 闻雷失箸 相惊伯有 一座皆惊 张皇失措 张口结舌

害怕

侧目而视 侧足而立 瞠目结舌 诚惶诚恐 担惊受怕 胆战心寒 胆战心惊 方寸已乱 寒心酸鼻 惶恐不安 惊恐万状 惊心悼胆 恐慌万状 栗栗危惧 目瞪口呆 舌挢不下 食不下咽 视为畏途 谈虎色变 提心吊胆 望而却步 望而生畏 畏首畏尾 畏敌如虎 畏缩不前 吴牛喘月 心有余悸 心惊胆战 伈伈睍睍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贼人胆虚 战战兢兢 仗马寒蝉

⑻爱恋

留恋

安土重迁 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 乐而忘返 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迷恋骸骨 难分难合 藕断丝连 一往情深 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

爱怜

红豆相思 老牛舐犊 情天孽海 惜玉怜香 相亲相爱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见钟情 一见倾心 逾墙钻穴 掌上明珠 朝闻夕死

喜爱

爱不释手 把玩无厌 敝帚自珍 如获至宝 香饽饽 心慕手追 信而好古 朝歌夜弦

亲密

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辅车相依 恨相知晚 亲密无间 琴瑟之好 青梅竹马 情同手足 如胶似漆 如兄如弟 手足之情 双宿双飞 水***融 同气连枝 相知恨晚 相依为命 心心相印 形影不离 一见如故 以石投水 谊切苔岑

关怀

体贴入微 痌瘝在抱 偷寒送暖

⑼憎恨

愤恨

不共戴天 盗憎主人 愤世嫉俗 恨之入骨 疾首蹙额 疾恶如仇 旧愁新恨 民怨沸腾 拍案而起 扑杀此獠 千刀万剐 切齿腐心 人神共愤 深仇大恨 深仇重怨 深恶痛绝 食肉寝皮 碎尸万段 同仇敌忾 痛心疾首 投畀豺虎 握拳透爪 洗雪逋负 狭路相逢 新仇旧恨 凶终隙末 血海深仇 眼中钉 咬牙切齿 怨入骨髓 怨气冲天

仇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视如寇仇 冤家路窄

厌憎

令人作呕 贫嘴薄舌 讨人嫌 睚眦之怨 掩鼻而过

⑽***

感激

感激涕零 感同身受 感恩戴德 没齿不忘 谢天谢地 以手加额

感动

动人心魄 感人肺腑 感慨系之

激动

触景生情 见猎心喜 慷慨激昂 扣人心弦 面红耳赤 热血沸腾 心潮澎湃 心烦技痒

恩情

报本反始 重生父母 寸草春晖 思同再造 恩同父母 思深义重 返哺之恩 丝思发怨 天覆地载 一饭千金 再造之思

崇拜

爱屋及乌 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

⑾无情

不近人情 悍然不顾 始乱终弃 兔死狗烹 忘恩负义 无情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