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玩意,破烂流丢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3 0
  1. 丢的组词大全(约50个) 丢的词语解释_丢是什么意思?
  2. _烂的意思_烂的意思是什么
  3. 破字开头的成语
  4. 绽裂的意思绽裂的意思是什么
  5. 方言夜话散文
  6. 西游记中“破烂溜丢一口钟”的“一口钟”为什么是一件衣裳而不是一口钟?

捡破烂的词语解释是:捡取别人扔掉的废品。

捡破烂的词语解释是:捡取别人扔掉的废品。 注音是:ㄐ一ㄢˇㄆㄛ_ㄌㄢ_。 结构是:捡(左右结构)破(左右结构)烂(左右结构)。 拼音是:jiǎn pò làn。

捡破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破烂玩意,破烂流丢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捡取别人扔掉的废品。

二、国语词典

捡拾破烂旧货、废弃物。如:「他以捡破烂为生。」也作「拣破烂」。

三、网络解释

捡破烂捡废品是一种职业也可以是一种***。捡破烂也称捡废品,拾荒者。比如矿泉水瓶、饮料瓶等,纸板。捡来的东西拿到废品回收站卖钱。捡废的好处是自己有收入,美化环境(个人认为),废物循环利。但坏处就是很卑微,收入很少,容易被人歧视,或者遭到不如意的事情

关于捡破烂的成语

烂熳天真皮破肉烂破头烂额破烂流丢破罐破摔烂若披锦破烂不堪破烂货破铜烂铁断烂朝报

关于捡破烂的词语

皮破肉烂烂羊头破头烂额烂熳天真破铜烂铁披沙捡金破烂流丢烂若披锦破烂货破烂不堪

关于捡破烂的造句

1、有的以乞讨或捡破烂为生,在***周围安营扎寨或露宿街头。

2、听说你早上倒垃圾不慎掉进垃圾坑怎么爬也爬不上来,正好来了个捡破烂的老太太伸手把你拉起来说:城里人真浪费,不就是长的丑了点嘛,也不能扔了啊!

3、一青年随手将易拉罐扔在马路旁,居委会老大妈过来说:“这么不文明,要是所有人都像你这样”还没说完,一捡破烂的老汉接道:“那我就发财了。”。

4、更让她打憷的是,叶秀开始时以村姑形象出现,丈夫死后沦为捡破烂的妇女,最后变成了阔太太。

5、白秀喜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她的奶奶捡破烂为生,孟天宇母亲省吃节用,每个月都会给姥姥送去生活费,进行照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捡破烂的详细信息

丢的组词大全(约50个) 丢的词语解释_丢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破”的意思:

一、动词

1、石头开裂;破碎,碎裂;使破碎。

示例: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把船弄沉,把锅弄破)

2、 破坏;损坏。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亲王担心他把和氏璧破坏)?

3、破亡;毁灭。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国家衰败但是山河犹在)

4、击溃;攻破。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如今沛公刘邦先攻破了秦国,入主咸阳)

5、违背;废弃。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6、花费;消耗 。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7、透;穿;揭穿 。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因此本来已经拆穿了他的奸计来挫他的锐气)

8、改变;翻转 [change;turn]。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二、形容词

1、尽;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读书如果读尽万卷,下笔就会如有神助)

2、碎裂;不完整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3、糟;劣 。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4、不吉利。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扩展资料

“破”的字源演变

皮,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器械治理兽革。破,篆文(岩石)+(皮,剥皮),表示将大的石块切开。

造字本义:动词,将开***的石块切开,加工成有用石材。“段”是开***石材,“破”是加工石材。?

百度百科-破 (汉字)

_烂的意思_烂的意思是什么

丢的拼音 丢的解释 丢是什么意思

1、丢字的拼音是diū ; 2、 丢字的解释:(1)(动)遗失:~了一本书。(2)(动)丢弃;扔:随地~果皮。(3)(动)搁置;放下:~不开这件事。

精选部分丢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丢失造句:不过这必须要小心进行,因为将一个对象添加到一个链并不是原子操作,如果它被另一个做同样动作的信号处理器打断,那么就会“丢失”一个对象。

解释:遗失。

2、丢弃造句:举个例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听到带有一点传统的东西,我们可能就不自觉地丢弃它,甚至连尝一下都没有。这仅仅是因为我们曾经听说过它。

解释:抛弃。

3、丢脸造句:法国队在世界杯比赛上的丢脸表现?球员不光彩地被遣送回国,法国队一场未胜,以及神秘兮兮的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奇的经济策略都加重了这种悲观情绪。

解释:丧失体面。也说丢面子。

4、丢掉造句:在你丢掉了一份工作或你的公司破产时考虑下你还能做什么,并制定一个实施的***,这样你就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安全网。

解释:(1)遗失。(2)抛弃◇~幻想。

5、丢人造句:曾有一次我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开始约会了,但发现对方觉得在公众被人看到与我一起很丢人只想跟我保持地下关系。

解释:丢脸。

6、丢面子造句:这件丢面子的事情与去开拓新市场寻找机会相比,显然后者更为重要的多了。政治家把国库中装满小麦看作是一种成功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则认为是一种失败

解释:丢脸。

7、丢手造句:针对这种情况,研制出KDS?115型液压丢手工具。该型工具通过设置上接头与打捞头之间的凸爪凹槽结构,解决了以往丢手工具不能传递扭矩的问题;

解释:放开不管。

8、丢丑造句:在日本,更是将偷偷的使用纸巾当成一件很丢丑的事情,随身携带手绢成为日本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释:丢脸。

9、丢三落四造句:“当我们出门时,按一定的顺序做事情,”比约克说。“那样,可能避免丢三落四,和因旅行而陷入混乱。”

典故: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10、丢盔卸甲造句:遭遇重创,丢盔卸甲,这群毫无组织的,由大学生、商人、零售店主和预备役军人组成的反叛军被打回原形。

典故: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有关丢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丢的组词 丢怎么组词 丢的多音字组词 丢字组词

一丢、抹丢、丢答、丢心、丢却、丢空、丢卦、丢抹、丢荒、丢丑、丢搭、丢溜、丢份、丢丁、丢人、丢生、丢落、丢掉、丢失、丢弃、丢手、丢灵、丢翻、丢脱、丢开、丢撇、丢盹、丢脸、丢眼、丢包、丢番、丢置、丢面子、丢份儿、一丢丢、明丢丢、丢那妈、丢眼色、丢巧针、丢针儿、软丢丢、软丢答、欠欠丢丢、匹丢扑答、迷丢答都、迷丢没邓、吉丢疙疸、丢车保帅、丢人现眼、丢眉弄色、丢魂丧胆、丢风撒脚、丢魂失魄、丢丢秀秀、丢帽落鞋、丢盔弃甲、丢轮扯炮、吃肥丢瘦、必丢疋搭、必丢仆答、必丢不搭、酸不溜丢、奚丢胡突、丢三忘四、丢尽脸面、丢三拉四、丢眉丢眼、丢盔卸甲、丢三落四、足丢没乱、吉丢古堆、灰不溜丢、弃甲丢盔、乞丢磕塔、破烂流丢、破丢不落、劈丢扑冬、破丢不答、劈丢扑搭、匹丢扑搭、泼丢泼养、丢盔抛甲、丢卒保车、丢心落肠、拽拳丢跌、争猫丢牛、丢心落意、丢魂丢魄

破字开头的成语

_烂的词语解释是:谓潮湿霉烂。

_烂的词语解释是:谓潮湿霉烂。拼音是:yìlàn。注音是:一_ㄌㄢ_。结构是:_(左右结构)烂(左右结构)。

_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谓潮湿霉烂。引明唐顺之《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而老仓曹方收粟时贪升斗之贿,不择美恶乾湿,岁久_烂。”《明史·张鼐传》:“会瑾遣给事中王翊等_辽东军_,还奏_粟多_烂,遂以为守臣罪。”清王士_《池北偶谈·谈异六·鱼腹书》:“又私书一纸,半已_烂。”

二、网络解释

_烂仓库制度用语。清制,各储粮仓座遭雨坍塌,致使储仓之谷被水霉烂,该管仓之监督等未能事先报请修理者,除著该员赔补、赔修外,仍应交部严加议处。

关于_烂的成语

酩酊烂醉土崩鱼烂破铜烂铁破烂流丢烂熳天真脏心烂肺断烂朝报观棋烂柯海涸石烂破头烂额

关于_烂的词语

七穿八烂破头烂额破铜烂铁烂羊头烂熳天真破烂流丢海涸石烂断烂朝报观棋烂柯酩酊烂醉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烂的详细信息

绽裂的意思绽裂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见下面:

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裂石停云,震开山石,使行云停住。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婉转动人。

裂石流云,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词话第四三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遶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

方言夜话散文

绽裂的词语解释是:衣缝脱线开裂。引申为开裂。

绽裂的词语解释是:衣缝脱线开裂。引申为开裂注音是:ㄓㄢ_ㄌ一ㄝ_拼音是:zhànliè结构是:绽(左右结构)裂(上下结构)。

绽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衣缝脱线开裂。引《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郑玄注:“绽,犹解也。”⒉引申为开裂。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怒,夺鞭反扑,面肤绽裂,始退。”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棉花已开着黄花,有如翩翩的蝶翅;将来果实绽裂,雪白的棉絮就呈现出来了。”

二、国语词典

破裂。

三、网络解释

绽裂1.衣缝脱线开裂。《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郑玄注:“绽,犹解也。”2.引申为开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柴怒,夺鞭反扑,面肤绽裂,始退。”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棉花已开着黄花,有如翩翩的蝶翅;将来果实绽裂,雪白的棉絮就呈现出来了。”

关于绽裂的近义词

割裂裂痕破裂

关于绽裂的诗句

冠裳绽裂绽裂谁与缝

关于绽裂的成语

寻瘢索绽裂裳裹足肝心若裂胆裂魂飞残编裂简穿云裂石皮开肉绽撑霆裂月舌绽莲花破绽百出

关于绽裂的词语

残编裂简舌绽莲花缝破补绽眦裂发指撑霆裂月破绽百出穿云裂石寻瘢索绽皮伤肉绽劈竹裂帛

关于绽裂的造句

1、魔神战铠铠甲绽裂,甲片破碎,黑芒一闪化成了一道黑色流光瞬间消失,变回了破烂流丢的一座米粒大魔神殿飞入秦三心窝去了。

2、鳞片和羽毛都是扁平的,因此有可能鸟类祖先的鳞片经过多代繁衍之后渐渐延展开来,之后其边缘出现绽裂和缺口,于是鳞片进化成为第一缕真正意义上的羽毛。

3、然而,我们美丽的星球终会萌芽,自城市的纤薄的表皮下绿色将会复归,令人行道绽裂。

4、黑沉沉的穹苍绽裂开一道蓝白色的口子。

5、冰霜绽裂,让爱悄然为自己命名咕啾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绽裂的详细信息

西游记中“破烂溜丢一口钟”的“一口钟”为什么是一件衣裳而不是一口钟?

0、开头

那天,与领导一起说起在我县工作生活的情况,领导说了一句话:自诩学方言很快,周围很多县市呆几天就能学会几句,而在此近三年,没有学会当地方言。看那样子,很有些不服气。问及为嘛没学会。领导想想说,好像没有什么特点。哈,这就对了,没有特点就是本地方言最大的特点。哼哼!谁想学就能学会那还算是方言?曾看了上海、北京、天津的方言入门,很有意思。这些方言有一些与我们这的方言有相同之处,而我们这儿有的纯粹是土生土长。本人也将我地的方言写一写,以便没到过这里来的朋友了解一二,***如来了听到了也算略有帮助,是不是?

言归正传。

泱泱中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语言复杂。天隔水阻,水土不同,语言就有了区别,遂形成独具特色的方言土语。方言绝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京腔京味、津门津味、东北味、西北味、山东味、港粤川味等等,集华夏语言之大成,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多彩,语言涵义丰富奇妙,地域特色鲜明独具。就如咱河北的唐山话、秦皇岛话、保定话也有着独特的韵味。俗话说的“南腔北调”大致区分了南北的语言不同。我们本地还有一句俗话:“十里不同风”。是说离家几里,说话就有了细微的差异。外地人听不出来,我们当然分得清楚。听说话,就知道是城南城北或者是那个乡镇甚至到村。本县是冀中平原一个小县,区区600平方公里,几十万人,却以铁路为界,分为城南城北两大方言语调(不是语系)。而县边的又与邻县的方言掺和起来,又形成新的语调。若不在本地居住生活若干年,很难闹清楚城南城北语言的细微区别。且本地有的方言与他地不同点在于:你不能用普通话或者别的地方的方言去注释。我挑出几个本地方言,与若干人共同探讨,谁也无法说清楚,其本意究竟可以怎样注解。

还有,本地方言,鼻音很重,说出话来就不太好听。用外地人的话说“很硬”、“很冲”。初接触,话不好听,或令人难堪。时间一久,会发现,这里的人,还行,可交,可深交。正因有此方言,才形成了民风淳厚、性格倔犟、说话粗犷、豪爽大方的民风民俗。

本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冀鲁官话范畴。我以为,是否保留了山西大槐树移民先人的母语,也大有可能。与普通话比较,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出尖团音;二是比普通话多了三个声母。举个例子就明白:本地方言的ei与en不分。比如:“贝陪亏会”与“盆门真分”,我们读出来,外人听不出ei与en区别在哪里。小时候经常说“盆子门子针,中国人民***”,就是分不清声韵母,惹人好笑。再举个例子:我们对拼音“ji积”会拼成“zyi”语调;“xi西”读成“syi”;xiu会拼成siou的语调;“剑jian”读成“zian”;“全quan”我会读成cuan.....呵呵,多了去了,土不土?笑不笑?嘿嘿!这就是特色!这就是难倒语言天才的方言,不然,领导怎么能生活三年却未能得本地方言之皮毛?(其实我就纳闷了,领导学的是西语的法语,法语比我们的方言还要难学不成?法语是不是分为城市巴黎与农村科西嘉的语调,就如英语的伦敦音一样,能区别开么?)朋友说:老刘,说普通话!嘿嘿!本人就不会普通话(会也不说,生气吧你!),只会这个官话,还能咋地?爱咋咋!这里说的是语调问题,其实我要说的不是语调,而是方言的词语。语调只能听到后才能体味,方言词语才是更能蒙人的玩意儿。

故,收集整理了部分方言略作调侃,供大家一哂。

好奇者,有幸来此,也有先知之便,或有所帮助。

1、搬腾

字面看,好象是将一件东西搬走,腾出空来——肯定的说,绝对不能联想字面顾名思义:搬腾不是搬开、腾空的意思;也不是乱折腾、瞎捣腾的意思。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故事,你就会明白。

还是小的时候,放学回家,扔下书本,先去的地方是饭棚(就是厨房,很简陋,烧柴火做饭,房顶黢黑流油)。晚饭还要很晚才吃,所以,肚子咕咕叫,寻摸吃的是第一要务。饭棚顶上吊着篮子,踮着脚够到,从里面摸出一个棒子面大饼子,又从咸菜缸中捞出半个咸萝卜,***咬了一大口叼着,剩下的又扔进缸里。这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多数是背着筐割猪草。一边走,一边咬大饼子,就着啃一口咸菜,边吃边走,到了地里也就吃完了,天傍晚时分回家赶上饭碗(饭熟了,我们这里叫赶饭碗),仍掩饰不住饥饿——放下筐,抄起饼子继续吃,而且一点也不少吃。

其实母亲对我的行为一清二楚,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数落着:“搬腾了一个大饼子,也不知跑哪了去了?”

这就是“搬腾”的本意。

按:肚子饿了,在不到吃饭的时候吃东西,就是搬腾。

而搬腾是少年时代农村孩子共同的毛病。搬腾的东西,有粗粮有细粮,那个年代通行的大多数是粗粮棒子面饼子。一般人口多、半大小子半个班的家庭,粗粮都吃不饱,还能搬腾出什么东西?搬腾细粮卷子的,那是人口少(或女孩多)、吃的省、比较殷实的主。人家搬腾即使粗粮棒子面饼子,也会用刀切成两半,中夹一片腌肉(像西餐三明治、汉堡包、肯德基之类),或者抹上香油,撒点咸盐,隔老远,也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嘴里只想流口水,忍住了、咽下去。家境不好的最奢侈的享受是在饼子中抹上黑油(棉花籽油,未精制)或抹上一勺腥油(熬制的猪油),撒上咸盐,贴紧、张开再贴紧,让油盐浸入饼子内部,吃着也像是过年。我思摸着,这个“搬腾”,是不是腾出肚子,搬进食物的意思?食物少,油水少,经常吃不饱,不搬腾抗不住,只有搬食物入肚才能更好地学习或者干活。

细想想,那时候的搬腾与今天孩子的吃零食有一比,但又完全不同。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家庭人口少了,孩子成为宝贝了,这个金字塔上的明珠成为三国四方共同的关注重点,于是孩子吃零食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孩子不吃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不管是哪一方,逮住孩子就追着喂饭,孩子像个泥鳅,转着圈儿跑,就是不吃。吃饭捉迷藏倒成为一道风景。心疼孩子,只好买零食,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正餐不吃饭零食管够吃,有的得了厌食症;还有的得了肥胖症......能比吗?不能比。现在的孩子是厌食,半晌饿了吃零食,准确地说,这不叫搬腾。而我们那会儿却是一只填不饱肚子的恶狼,摸到什么就吃什么,“搬腾”过了,正顿该吃多少还吃多少,绝不含糊,绝不留情,就那样,一个个的还是胖不起来,是不是不太一样?

2、坐物

在旧戏曲中可以看到:在中间坐的主人吩咐家人:看座。于是家人赶快搬过一把椅子或者凳子,让来人坐下。我们这儿家里来了客人,大人就吩咐孩子:“去,搬坐物去。”孩子跑去搬个凳子什么的,让客人坐——这是在院子里请客人坐的情形。

农村看**,先去占座——其实就是占住一个好位置,一般放一个信物,比如搬去的凳子、椅子、马扎、板床、板凳,杌子、草蹲,再不济的也要放一块砖头。这就是所谓的“坐物”。其实,杌子、板床也是本地方言,就是有腿的凳子。杌子,板床有四条腿,也有三条腿。别看不起眼的东西,最考验木匠的手艺。木匠去谁家做活计,最后会将下脚料做成坐物。好木匠会根据剩余边角料的大小多少,做几个很实用的杌子或者板床。四条腿好看,没有合适木料,就只好做成三条腿。杌子比板床腿高,板床的腿最多二十几厘米。杌子、板床的腿,是斜的,是最基本的技术活。如果连杌子板床也做不好,这个木匠肯定出不了师。现在的凳子,都是九十度直角的腿儿,用木螺钉上紧,流水线,标准件,一天能做出几十上百张,过去木匠的手艺很累,淘汰了也是时代使然。

如此说来,坐物,就是坐在一个物体上,不管这个物体是什么,能为人提供坐着的东西就是坐物。换言之,坐物,就是能坐的物体。凡能坐的东西,本地皆说为“坐物”。看**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一般坐物,是以简单实用轻便为主。谁也不会搬着红木椅子去——那太笨重,是不?但为了多占地方,扛着板凳去的多。当然还得距离家近的,才会搬重一些的坐物。

其实,坐物是一个包括范围比较广的方言。记得在地里干活,坐在铁锨把上,铁锨把就是坐物;还曾脱下一只鞋,垫在***底下,那就是最简易、最实用、最不累手、又随身带的“坐物”,不过,现在不能坐了,因为穿的皮鞋,一来坐着不舒服,二来坐瘪了,那皮鞋还要不要?

3、物件——东西

东西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大江南北说的理解的都是一样的。而我们这里说的物件与东西就有些大同小异。

任何东西都可以说成是物件;任何物件也可以说成是东西。

物件与东西一样,一般来说,没有确切的名称,但在特定的场合,有确切的实指。关键看是不是能否领会其所指。

当吩咐到:“去把那个物件拿来。”机灵的一联想就知道是什么,嘴里说“好勒”,马上跑去拿来。有的反映不过来,会一愣:“嘛物件?在哪儿?”

去商场买东西,指着挑选的东西说:“这物件不赖,多少钱?”所以啊,我们这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等都能用物件或东西代替。“东西”可以用作骂人的词儿,比如说:某某忒不是东西了......“物件”也有这个功能,但说起来不如“东西”响亮。

正因为物件和东西是物不是人(哈哈),所以,为了逃避小鬼的追捕,农村给孩子起的名字就以此作小名。那年我从部队探亲回家,下了火车,提着提包刚走到大街上,就有本村赶大车的二人招呼我:“回来了?上车捎你回家吧!”我忙说:“东西不多,不用不用......”一想不好,人家小名“东西”,比我大一辈,随口说“东西”不礼貌,忙改口说:“没有多少物件,我自己提吧.......”真是那么巧,另一个小名就叫作“物件”。

4、对事

对事的对,方言读“dei”。

这是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个词儿。比如,对事来玩吧!这个对事,就是有空、有功夫、有时间的意思。

“对事”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什么叫对事?就是没有确定的时间。两个人说话,开玩笑说:对事我请你。

过了几天,两人又见面,另一个说:嘛时候对事啊?

这个说:哈,你说嘛时候对事?

另一个说:我看今天就很对事。

这个说:“哎呀,今天不行,我还有事.....”对事,其实是顺口说的一句话,是客套,落实不落实另当别论,不必当真的。

对事,有“对你的时间”或“对自己的时间”的意思。请人办事,就说:对事你催催——对事你打个电话了解一下.....这个对事,听着是不是不太急?但是这是一种表达方式,求人的事儿,不能不急,又不能催人太急,要掌握火候。这个对事是不是很微妙?人找自己办事,就说:行,对事我了解一下——对事我问一下——对事我去一下——对事有敷衍的意思,也有漫不经心的意思。事情不能说的太死,否则处理不了压死你。

“对事”的另一层意思,是合适。年轻人找对象,双方满意。媒人笑了说:我看他俩很对事,有戏!这个媒人当着了。

5、对付

对的音,仍读作“dei”。

对付,是合适的意思。新做或新买了一套衣服,试穿一下,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让别人看,确实不错,都会说“很对付!”买新鞋,同样如此,将鞋穿上,走两步,转两圈,大小肥瘦还可以,说“挺对付!”

对付有舒适的意思。比如说,一个人生病了,打电话请***,问有事吗,答:不对付了。问:那儿不对付啦?答:浑身不对付......

对付兼有融洽的意思。两个人不知为了什么事情,有了意见,闹矛盾了,好长时间不说话。有人很奇怪,说,怎么啦?看着他俩不高兴啊?有人会悄悄告诉说:他们俩不对付了。就是闹意见的意思。

对付还有敷衍、凑合的意思。早晨老朋友见面,问到吃早饭的情况,一个说:你嫂子不在家,对付对付算了。另一个说:可别,条件不错,可别对付,身体第一。光对付,身体垮了怎么行啊!

对付也有应付、抵挡的意思。对找事者打上门来,有人说:没事,让我来对付——是抵挡的意思;“这点小事,别管了,我对付吧!”——是应付的意思。

6、对点子

对点不是对钟表对时间的意思。

方言对点,有恰好、正好的意思。其中包含着“英雄所见略同”之意。对一件事情,一个办法,你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巧了!对点!

而对点子就进入了一个人性化的世界。同名同姓、同名不同姓或者名字的最后一字相同,本地方言都说是对点子。

比如,两个名字都挂“军”字的人相见,都认识,就没有很多虚套,热情地说:“对点子,你好啊!”然后进入主题。对点子也可以简称为“点子”。末尾字相同的见面说声:“点子,好啊!”也算招呼。

古代讲避讳,凡与皇帝名字类同甚至音同的也要改名。古代有一位主考官看到一考生与自己名字相同,便不高兴,因自己还够不上让别人避讳的规格,又不甘心,就出了一联:“蔺相如司马相如, 名相如, 实不相如”。那考生着实有两下子,张口就来:“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我亦无忌”。意思是:你能叫这个名,我为嘛不能叫?主考官顿时哑口无言。

这叫相如和无忌的就是两对对点子。虽说两个相如或者无忌不属同时代的人,但依照本地方言的规矩,***设阴差阳错,叫相如的一不小心见了面,互相一打招呼(亲热的闹不好还会抱肩膀):“嘿,对点子,最近挺好啊?”“好好,对点子,还写文章那?”“是啊,咱就会耍耍笔杆子,哪像你老兄,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当了相国,俺自愧不如啊!”“啊哈,我那如老兄你啊,凭一手好文章就闹个老婆,我这算嘛呀?啊?哈哈哈!”

在部队政治处的时候,巧巧遇到一位同名不同姓的老兄,青县人,我见面当然叫职务的,但背地也叫对点子。不过人家是六五年兵,不给我对点子,一般小刘才是我的称呼。

7、格节

格节,是褒义词,可以对人,可以对事,可以对工作,也可以对环境。

当你进入一个人的家庭,物件放置井井有条,室内收拾的`整洁有序,也就是说,什么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就在它所在的位置上,决不凌乱。你会不由得赞叹说:“家里真‘格节’啊!”

当你进入单位的办公室,书刊报纸文件资料档案等等整齐排列,桌子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即使你打开抽屉,也会发现各种小物件,比如铅笔、钢笔、签字笔、记事本、名片、环形针等,归总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你由衷的感叹说:“这是个格节人。”

你还会发现,格节人对于自己的穿戴打扮也很讲究,从头到脚,一丝不苟,不仅是干净,也不仅是整齐,是因为人家一以贯之的保持。谁都会夸奖:“真格节!”

还有一个意思。比如,在将一项工作结束或年终岁尾的时候,人们习惯的说:将手头的工作格节一下......大概是收拾、整理、完善、收尾的意思。

我猜测半天,将“格节”二字作为方言汉字的表达。格,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道理,使自身的思想得到升华和飞跃;“格”本身就有合格、符合规格和标准的意思。节,意思是气节、节操、礼节礼貌,或者说,有节制、有管束、有法度。方言的格和节,也许很简单,就是格“物”、管束,特别规范和要求自己。格,将自己规范于方格内;节就是管理自己,有所节制,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方言的格节,大概有四个意思:一是有条理,不杂乱;二是及时收拾,整理;三是整洁,干净;四是整齐有序,心中有数。有的领导安排工作一二三,注意事项一二三,干脆利落,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废话。 有***,有措施,有检查,有汇报,有总结。人们都说这个领导很格节,大概是严谨的意思。

8、晌

晌,是正午或正午的前后,其意思是半天的时间。这个应该都不会陌生,但现代人时间观念很强,晌的概念就有些模糊了。

本地方言,对“晌”的运用可能比较灵活,说起“晌”来很有味道。过去,家里有钟表的比较少,一般是看太阳。太阳划过天空的轨迹,应该是人类最早掌握的时间概念。不但是时间,四季的变化也用太阳作为参照。比如,看“南房凉”。就是看南屋的影子宽窄,知道一天的长短。

一天下来,除了早晨和傍晚,都用晌来概括了。

晌,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时间概念。上午,是“前晌”,中午,是“晌火(晌午)”;午休,是“歇晌”;午休起来是“起晌”;下午,是“后晌”。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称之为“一晌”;上午、下午之半为“半晌”,也说成是前半晌、半前晌;后半晌、半后晌。头晌,是中午之前;过晌,是中午之后。晌火饭,就是午饭。

一个人正在午休,忽然被熟人叫醒了。此人惺忪着眼打着哈欠,说:“正睡晌火觉里,大歇晌的,干嘛呀?”注意,歇晌加上一个“大”,表示午休的时间很长。这样的运用,还有大后晌。

在地里干活,若过午了,说“熬晌”,或者说“晌火错”。一般说,“熬晌”指的是干农活;“晌火错”,用的比较宽。过了中午12点,就可以说“晌火错”。有人看着太阳说:“都晌火错了,还不下晌?又熬晌了!”下晌就是工厂下班的意思,该回家吃饭了。而“误晌”意思是迟到。民谚说“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年”。误晌,既有干活迟到之意,也有耽误侍弄田地之意。

9、流丢

流丢是什么玩意?恐怕谁都不好说清楚。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一行来到车迟国时,孙悟空与三妖斗法,赌隔板猜枚时,王后往橱柜里放的本是一件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孙悟空却叫唐僧猜破烂流丢一口钟。电视剧初次播映时,橱柜打开后里面是一口铜钟。铜钟怎么会是破烂的呢?而且和裙袄有什么关联?现在再看电视剧,橱柜里面是一件灰色的破僧衣。这是后来导演听了社会反应的意见补拍的。一口钟是古代服装名,指一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以形如钟覆,故名,又名“斗篷”、“莲蓬衣”、“一裹圆”。明方以智《通雅·衣服》:“周弘正著绣***钟,盖今之一口钟也。凡衣掖下安摆,襞积杀缝,两后裾加之。世有取暖者,或取冰纱映素者,皆略去安摆之上襞,直令四围衣边与后裾之缝相连,如钟然。”这里,破烂流丢,就是破烂不堪的意思。

那么,“流丢”又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以上理解,流丢应该作“不堪”解释。不堪,表示程度很深。但字词典上没有“流丢'这个词儿,这应该是一个方言词语。本地方言“流丢”的用法主要用在“滑”的程度上。比如,用手捉鱼,说“鱼滑不流丢的,捉不住。”“泥鳅滑不流丢的,到手又滑走了。”到手的鸭子又飞了。

下过雨后,孩子们去爬树,爬上去就会因为湿滑出溜下来,就会说“这树身滑不流丢的,不好爬”。这个“流丢”,是对“滑”的一种深化,具体应该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吴承恩是江苏人,能说出“流丢”来,可能家乡就有这个方言,至少他在说这个方言的地方呆过。

本地方言,滑不流丢还运用到人的身上。形容一个人小心眼多,心思变化快,让人摸不到其在想什么。这种人拈轻怕重,在领导面前耍眼前花,嘴甜心眼活,眼睛向上看;腿快跑上多,去领导那里汇报勤。得罪人的事情找不到他,好事准能争一份。滑不流丢在这里是贬义。人们看不惯这种人,虽不当面说,背后指点说:小心这个人,滑不流丢的,少跟他打交道。

流丢也用在走路上。我们这儿的方言有“丢丢”这个词儿。丢丢,是方言形容词,多用在孩子或者老人身上多。如,一个孩子刚学会走路,一般人们说“这孩子,刚学走路就丢丢跑里。”说老人身体健壮,“走路丢丢的,有劲着哩。”这个丢丢,是说,走路快而有力。对那些无事乱转、闲逛、没有目的胡乱串游的人,人们讥讽说“穷丢丢嘛哩?”当然,还可以形容一种情况,就用流丢了。一个人有急事,急急忙忙赶路,人们形容的时候说:“看人家,那么大岁数了,小跑带流丢的,走得比年轻人还快。”小跑流丢,走得快而急近似于小跑,与竞走差不许多。我体会:流是快之意;丢是声之意,丢是脚落地的声音。“丢丢”与“腾腾”在声音的表示上相类同。

10、骑马

骑马,大家当然知道,就是骑在马背上呗。很对,骑马的本意就是骑在马背上。

但“骑马”到了方言中,只保留了骑马的姿势,而不是骑马含义中的骑马了。骑马的方言音调是qī ma,

方言中“骑马”,就是以骑马的姿势,骑在任何物体上。

“骑马着”就是方言中常用的一句话。比如,一个人在墙头上骑着,方言就说“谁谁骑马着墙头”。一个人爬到树上,累了,跨在树杈上休息,两腿耷拉下来,这也是“骑马着”。

我们知道,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那位国君,就是趴在地上,让儿子骑马在身上做牛做马。现在很多老人甘为“孝子贤孙”,也让孙子外孙骑在背上,虽然很费力,心中很高兴。“骑大马,咵跨跨.....”孩子的兴奋,使得普天下做父亲的可能都会有做牛做马的经历。让孩子骑在脖子上,也是“骑马着”。记得古代一位神童,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去赶考,主考官戏言出对:“子以父作马”;神童果然不凡,张口就来:“父望子成龙”。看来,古今一般同,做父母的都在“望子成龙”,让后代骑马着做牛做马也就可以释然了。

还有,整理后再说。

以前是一口钟,后来有人提出异议后补拍的镜头是和尚衣服,对应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 “一口钟”或者“一口中”,乃是和尚所穿的最破烂流丢的遮蔽形体的衣服,像一张麻袋片子,钻出个头和胳膊腿来,活像一个“中”字,又像一口铜钟的样子。“流丢”的意思是拉塌,又做“褦襶”,所以那国王不解地说道:“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甚么流丢!《西游记》原著当中写到车迟国时,孙悟空与三妖斗法,赌隔板猜枚时,王后往橱柜里放的本是一件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孙悟空却叫唐僧猜破烂流丢一口钟。这里的“一口钟”就是斗篷,“破烂流丢一口钟”是指一件非常破旧的一件斗篷。

可是电视剧《西游记》中,橱柜打开后里面是一口铜钟,铜钟怎么会是破烂的呢?而且和裙袄有什么关联?反观另外两次猜物,妖怪所猜和唐僧所猜尽管不一样,但两样东西是互相关联的:原本是桃子,孙悟空吃尽桃肉成了桃核;原本是小道士,孙悟空剃尽头发更换衣服,把道士变成了小和尚。但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是宫衣,与铜钟无论如何不是对等的东西。应该说编导弄错了。

三藏法师和羊力大仙猜谜时候说的“破烂溜丢一口钟”如果是的话。那么楼上回答的都是正确的。“一口钟”或者“一口中”,乃是和尚所穿的最破烂流丢的遮蔽形体的衣服,像一张麻袋片子,钻出个头和胳膊腿来,活像一个“中”字,又像一口铜钟的样子。“流丢”的意思是拉塌,又做“褦襶”,所以那国王不解地说道:“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甚么流丢!”

只有第一次的西游记时里面箱子里是一口钟,到后来就换成了一件破僧衣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游记就是一件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