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地的意思解释,一箭之地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31 0
  1. 一个四字成语
  2. 请问红楼梦中黛玉进府,“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
  3. 一箭之地三五家是什么意思
  4. 一席之地的意思是什么
  5. 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
  6. 形容接近或超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7. 三十六计的故事
  8. 一箭之遥的意思

无箭之地,很短的距离

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做度量,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行无一简直地,就是走了很短一段路,走了不远

一箭之地的意思解释,一箭之地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百官,皆随驾步行。出了洛阳,行无一箭之地,但见尘头蔽日,金鼓喧天,无限人马来到。 出自(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三国演义》

一个四字成语

1. 带有箭字的四字成语

1、归心似箭

成语拼音:guī x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2、箭拔弩张

成语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3、暗箭难防

成语拼音: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4、光阴似箭

成语拼音: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时光流逝像飞箭一样迅速。比喻时间消逝得极快。

成语出处: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5、如箭在弦

成语拼音:rú jiàn zài xián

成语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2. 箭的四字词语

1.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2.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3.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4. 光阴似箭 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5. 归心如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6. 归心似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7. 箭不虚发 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8.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取某种行动。

9.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10. 乱箭攒心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11. 明枪暗箭 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12.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13.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14. 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15.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16. 万箭攒心 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17. 一箭上垛 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18. 一箭双雕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19. 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20. 一箭之遥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3. 什么弓什么箭四字成语

拈弓搭箭

成语拼音:niān gōng dā jiàn

成语解释: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成语举例:清·无名氏《说唐》第八回:“叔宝此时拈弓搭箭,等候飞禽,那里有得来?”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第七十二回:”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曹操翻身***。

常用程度:一般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4. 带一剑的四字成语

剑头一吷_成语解释

拼音:jiàn tóu yī xuè

释义: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例句:榻上双痕凛然在,~何须角。 宋·苏轼《再游径山》诗

一剑之任_成语解释

拼音:yī jiàn zhī rèn

释义:指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例句: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可当百万之师。 《燕丹子》卷上

5. 有笔有箭打一四字成语

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汉语词语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也作”文武全才”。

文名

文武双全

出处

《旧唐书·李光弼传》

拼音

wén wǔ shuāng quán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

成语解释

成语: 文武双全

拼音: wén wǔ shuāng quán

解释: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请问红楼梦中黛玉进府,“走了一射之地”是什么意思?

1. 一个四字词语

暗室亏心 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包藏祸心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

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定。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有用心 用心:居心,打算。

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

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

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恻隐之心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成算在心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赤胆忠心 形容十分忠诚。

赤子之心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出以公心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怵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触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促膝谈心 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

指受百姓热烈拥护。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低首下心 形容屈服顺从。掉以轻心 对事情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费力劳心 耗费气力和心思。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高下在心 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取适当办法。

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革面洗心 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

耿耿于心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

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

一般多指男女关系。鼓舞人心 鼓舞:振作,奋发。

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古貌古心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蛊惑人心 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剑胆琴心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竭力虔心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眷眷之心 眷眷:爱恋。

依恋不舍之心。刻骨镂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口不应心 应:符合。

心口不一致。枯形灰心 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

形容极端消极。苦口婆心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

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里丑捧心 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利欲熏心 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聊表寸心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

略微表示一下心意。笼络人心 笼络:笼和络原是羁绊牲口的工具,引伸为用手段拉拢。

耍弄手段,拉拢别人。镂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戮力同心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

齐心合力。乱箭攒心 攒:积聚。

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漫不经心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漠不关心 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切齿腐心 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清夜扪心 清:清静;扪:按摸。

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人面兽心 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

形容为人凶残卑鄙。煞费苦心 煞:委。

形容费尽心思。上下一心 上上下下一条心。

蛇蝎为心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深入人心 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实获我心 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

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世道人心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吐胆倾心 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万箭攒心 攒:聚集。

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万众一心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无所用心 没有地方用他的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先得我心 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一德一心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见倾心 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一身五心 比喻杂念很多。一体同心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

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

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亿兆一心 全国人民一条心。

有口无心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震撼人心 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振奋人心 振奋:振作奋发。

使人们振作奋发。

2. 一什么一什么的四字词语大全

一什么一什么的四字词语举例: 一心一意,拼音是:yī xīn yī yì,意思是只有一个心眼,没有别的考虑。

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一笑一颦,拼音是yī xiào yī pín,意思是指脸上的表情。

一琴一鹤,拼音是yī qín yī hè,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一张一弛,拼音为yī zhāng yī chí,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典出《礼记·杂记下》。 还有一生一世、一五一十、一模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一饮一啄、一步一趋、一朝一夕、一唱一和、一针一线、一板一眼、一年一度、一点一滴、一龙一猪、一觞一咏、一草一木、一箪一瓢、一言一行、一心一德、一龙一蛇、一嚬一笑、一丝一毫、一长一短、一丘一壑、一举一动、一字一句一熏一莸、一手一足、一缘一会、一天一地、一字一板、一字一珠、一来一往、一成一旅、一心一计、一手一脚、一鳞一爪、一生一代、一分一毫、一步一鬼、一死一生、一马一鞍、一心一路、一枝一节、一心一力、一熏一莸、一班一级、一夔一契、一搭一档、一悲一喜、一鞭一条痕、一家一火、一吹一唱、一字一泪、一棒一条痕、一班一辈一枝一栖、一还一报、一喷一醒、一旦一夕、一吟一咏、一是一二是二等。

拓展知识:《一生一世》是由邹佡执导,张一白监制,谢霆锋、高圆圆领衔主演。 影片横跨北京、纽约两大城市,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从12年到2001年,男女主角爱情跨越了世纪,从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真挚的演绎了一段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爱情史诗。

影片于2014年9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 一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一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一言为定、一表人才、一事无成、一心一意、一团和气、一五一十、一路平安、一动不动、一鸣惊人、一年一度、一筹莫展、一叶知秋、一览无余、一笔勾销、一年半载、一意孤行、一点一滴、一技之长、一声不吭、一本正经、一如既往、一模一样、一反常态。

1、一言为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i yan wei ding ,释义: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改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你我一言为定。

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2、一表人才,拼音:yī biǎo rén cái,汉语成语,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风度潇洒。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幺!” 3、一事无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ī shì wú chéng,释义:是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更多的用于贬义的语境。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译文:现在忙忙碌碌,一事都没有成,忽然想到当日所有的女子,一个个仔细比较了,觉得他的行为见识都比我搞。

4、一心一意,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xīn yī yì,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二回:“ 陈正公 见他如此至诚,一心一意要把银子借与他。”

5、一五一十,汉语成语。拼音:yī wǔ yī shí。

释义: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清·曹雪芹《红楼梦》:“便把手绢子打开;把钱倒出来;交给小红。小红就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五一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心一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表人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言为定。

4. 一字打头的四字成语

一座皆惊 一字之师一字一泪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64663639一字不苟一字褒贬 一柱擎天一掷千金 一纸空文一知半解 一针一线 一针见血 一朝一夕一张一弛一语中人 一语破的一语道破 一隅之见一应俱全 一意孤行一以贯之 一以当十一衣带水 一叶知秋一言中的 一言一行 一言兴邦一言为定 一言难尽 一言两语一言九鼎 一言半语 一薰一莸一心一意 一心无二一泻千里一笑千金 一相情愿一席之地 一息尚存 一无长物 一无所知 一无所有 一无所能 一无所得 一无所成 一无所长 一无是处 一文如命 一苇可航 一望无际 一望而知 一往无前 一往情深 一网打尽 一团和气 一吐为快 一潭死水 一塌糊涂 一死一生 一丝一毫 *** 一丝不苟 一双两好 一手遮天 一手一足 一视同仁 一事无成 一世之雄 一时之秀 一时半刻 一石二鸟 一如既往 一身是胆 一身二任 一扫而光 一如既往 一日之长 一日之雅 一日三秋 一日千里 一日九迁 一丘之貉 一丘一壑 一穷二白 一清如水 一清二楚 一清二白 一琴一鹤 一窍不通 一钱如命 一钱不值 一气呵成 一暴十寒 一抔黄土 一颦一笑 一贫如洗 一片汪洋 一片丹心 一片冰心 一盘散沙 一拍即合 一诺千金 一念之差 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 一木难支 一模一样 一命呜呼 一鸣惊人 一面之交 一面之词 一毛不拔 一脉相承 一马一鞍 一马平川 一马当先 一落千丈 一路平安 一龙一蛇 一了百了 一廉如水 一力承当 一劳永逸 一览无遗 一来一往 一来二去 一篑之功 一夔已足 一匡天下 一孔之见 一孔不达 一刻千金 一蹶不振 一决雌雄 一举一动 一举两得 一举成名 一介书生 一介不取 一箭之地 一箭双雕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见倾心 一技之长 一己之私 一己之见 一挥而就 一呼百诺 一哄而散 一寒如此 一国三公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鼓作气 一干二净 一概而论 一改故辙 一傅众咻。

5. 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一鞍一马比喻一夫一妻。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一笔不苟不苟:不苟且。

连一笔都不马虎。一病不起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

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一秉大公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步登天登:上。一步跨上青天。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一表非凡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一笔勾倒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断全部取消之意。

同“一笔勾消”。一笔勾绝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消全部取消之意。

亦作“一笔勾销”。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榜尽赐指考生全部被录取。

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一笔抹摋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一笔抹倒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一笔抹煞抹煞:勾销。

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一不拗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一秉虔诚指诚心诚意。一表人才表:指外貌。

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一表人材形容容貌英俊。

表,仪表。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一别如雨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

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一本十利本:本钱;利:利润。

本钱小,利润大。也比喻下的力量极小,得益却极大。

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一步三摇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一波三折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

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一败涂地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表堂堂形容仪表堂皇。

一波万波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般无二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一碧无际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

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一本万殊本:根源;万:许多;殊:不同。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其实本源同一。

比喻事物万变不离其宗。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一鞭先着 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着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

亦泛指先行。 一鞭先著后以为争先的典实。

亦泛指先行。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

一彼一此一时那样,一时这样。指局势或情况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一饱眼福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份。形容看到了不易见到的美好事物。

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像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

泛指官职。一钵一瓶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

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一步一趋步:行走;趋:快走。

别人走一步,他也走一步。形容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

形容大公无私。一鼻子灰比喻碰壁或受斥责。

一板正经正经:端庄正派。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

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有时含讽刺意味。一臂之力臂:胳膊。

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一膀之力膀:臂膀。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

表示从旁帮一点忙。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

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成不变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差百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一错百错指在关键问题上错了,其它有关的事情也无一不错。

一差半错指变故,差错。一长半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同“一长二短”。一尘不到形容清净纯洁。

一尘不倒原指佛***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

一箭之地三五家是什么意思

走了一射之地:走了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注释:

①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②古时5尺为步。古时的5尺约等于现在的4尺。一射最多不超过200米。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示例: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一席之地的意思是什么

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做度量,每箭的距离约为一百三十步左右,一百五六十米吧。

一箭之地有三五个人家,或者一箭之地有三五家xxx(酒馆、当铺……)

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

一席之地的解释是: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一席之地的解释是: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繁体是一_之地。结构是偏正式成语。年代是古代成语。感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yī xí zhī dì。

关于成语一席之地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示例 点此查看一席之地详细内容

邓炬云《漫步南京路》:“那占着玻璃柜一席之地的彩塑泥人,却比什么都吸引我。”

二、出处

《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三、语法

一席之地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一席之地的成语接龙

一席之地、地旷人稀、稀里马虎、虎头上捉虱子、子子孙孙、孙膑减灶、灶上骚除、除残去秽、秽言污语、语出月胁、胁肩谄笑

一席之地的成语翻译

英语:a space for one person

一席之地相关成语

瞒天席地、幕天席地、席地而坐、席地幕天、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茵席之臣、席上之珍、出于水火,登之衽席、变躬迁席、乘利席胜、夺席谈经、匪石匪席、割席分坐、狗肉上不了筵席、挂席为门、管宁割席、居不重席、卷席而葬、卷席而居、孔席墨突

一席之地相关词语

一席之地、席地、席地而坐、瞒天席地、幕天席地、席地幕天、一箭之地、一射之地、一易之地、衽席之爱、枕席之爱、茵席之臣、枕席之欢、名山之席、寝席之戏、衽席之嫌、枕席之事、席上之珍、一席话、一席

一席之地的成语造句

1.商品的生产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报社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3.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4.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彼此都在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断的奋斗在革命的最前线,但是牵挂你的那颗心始终在不断为你跳动,我是你的谁,或者,我是你的谁,现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会在心灵的最深处为你留下一席之地,愿你也是如此,事业感情都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5.这个作家的作品自出机杼,很有个人风格,所以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6.不过它们在建筑设计革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既没有通风口,也没有冰冷的磁砖地板,也不至于在打开暖炉前,让人冷得瑟缩蜷伏在毛毯下。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一席之地的详细信息

形容接近或超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壹』 什么弓什么箭成语

成语:拈弓搭箭。

解释: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张飞停住马,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回射马超。)

成语举例:清·无名氏《说唐》第八回:“叔宝此时拈弓搭箭,等候飞禽,那里有得来?”(叔宝现在正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等着飞禽的到来,哪里有呢?)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1)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拈弓搭箭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中提到的夏侯惇被射中左目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不过在具体时间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按照这段记载,夏侯惇负伤的时间应该是在兖州之战期间也就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而并非是所言的吕布控制徐州之后。

在《水浒传》66回中:“正斗间,背后赶上小李广花荣,~,射中李成副将。”(正在打斗的时候,后面小李广花荣赶上,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射中了李成副将。)形容射箭技艺精湛的用语。也作“拈弓取箭”。

『贰』 疯狂猜成语一支箭插在泥土中是什么意思想好回答

一箭之地[yī jiàn zhī dì]

基本解释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回距不远。

详细解释

解释:相答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叁』 刀什么什么箭成语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好像不是什么成语的意思哦,它指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说的是一个人表面上哼哈随和,骨子里却渗透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工于心计,笑里藏刀。在《红楼梦》第一页人物介绍写了呢!

解释: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热情,却在暗地里使奸。有时也比喻为达目的、用尽手段玩弄心机。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义同于“口蜜腹剑”“阳奉阴违”

『肆』 关于口什么箭什么的成语

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基本释义

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回面派答的狡猾阴险。

贬义

出 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基本释义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褒义

出 处

金·丘处机《神光灿(春一)》:“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伍』 什么弓什么箭四字成语

杯弓蛇影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藏弓烹狗 飞鸟射内尽了就把良弓收容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有功之臣。

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强弓劲弩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伤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楚弓复得 比喻失物复得。

『陆』 什么什么箭什么成语

带箭的成语 :

明枪暗箭、

光阴似箭、

一箭双雕、

万箭穿心、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归心似箭、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移的就箭、

万箭钻心

南金东箭、

开弓没有回头箭、

箭在弦上、

流光如箭、

开弓不放箭、

三箭定天山、

一箭上垛、

东南竹箭、

弩箭离弦、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草船借箭、

时间如箭、

畏刀避箭、

一箭之遥、

箭无虚发、

弩下逃箭、

暗箭伤人

『柒』 成语什么什么什么箭

什么什么什么箭的成语:

光阴似箭

拼音:guāng yīn sì jiàn

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示例:~,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

近义词: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反义词:度日如年

歇后语:电灯拴鸡毛

语法: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归心如箭

拼音:guī xīn rú jiàn

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示例:卢师越离家已久,~,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近义词:归去来兮、归心似箭

反义词:浪迹天涯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回家心切

归心似箭

拼音:guī xīn sì jiàn

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示例: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归去来兮、归心如箭

反义词:浪迹天涯

歇后语:王八肚子上插鸡毛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家心切

明枪暗箭

拼音:míng qiāng àn jiàn

解释: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示例:现在正有许多正人君子和革命文学家,用~,在办我革命及不革命之罪。 鲁迅《三闲集·通信》

近义词:明争暗斗、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反义词:开诚布公、光明磊落

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较量的场合

南金东箭

拼音:nán jīn dōng jiàn

解释: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示例:顾、纪、贺、薛等并~,世胄高门。 《晋书·顾荣纪瞻贺循薛兼传》

语法:作宾语;指杰出的人才

草船借箭

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示例:他很佩服诸葛亮的~的计谋。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东南竹箭

拼音:dōng nán zhú jiàn

解释:比喻优秀人才。

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示例:尔其荆衡杞梓,~,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庚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周书·王褒庚信传赞》

近义词:东南之秀、东南之宝、东南之美

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光阴如箭

拼音:guāng yīn rú jiàn

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示例:~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 明·陆《怀香记·青琐相窥》

近义词:光阴似箭

反义词:度日如年

语法: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弩下逃箭

拼音:nǔ xià táo jiàn

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近处反而安全

移的就箭

拼音:yí dì jiù jiàn

解释: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捌』 成语什么箭什么什么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乱箭攒心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似箭在弦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万箭穿心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万箭攒心 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一箭上垛 垛:土筑的箭靶。第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一箭双雕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一箭之遥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折箭为誓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玖』 什么箭中什么成语

暗箭中人

拼音: àn jiàn zhòng rén 简拼: ajzr

近义词: 暗箭伤人 反义词: 光明正大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解释: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出处: 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拾』 成语什么箭什么成语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万箭钻心

像万支箭钻入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

一箭上垛

垛:土筑的箭靶。第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三箭定天山

《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 郑仁泰 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 仁贵 发三矢、辄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 天山 ,壮士长歌入 汉 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一箭双雕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万箭攒心

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弩箭离弦

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如箭离弦

像箭射出离开弓弦一样。形容奔向目标的动作神速。

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乱箭攒心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一箭之遥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折箭为誓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似箭在弦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暗箭难防

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驽箭离弦

比喻非常迅速。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万箭穿心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如箭在弦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三十六计的故事

⑴ 形容“接近”的成语有哪些

1.八九不离十

拼音: bā jiǔ bù lí shí

解释: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 老舍《柳屯的内》:“可是比较容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2.避害就利

拼音: bì hài jiù lì

解释: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出处: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3.相差无几

拼音: xiāng chā wú jǐ

解释: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⑵ 形容离一样成就非常接近了用成语表达什么是b

一蹴而就

yīcùérjiù

[释义]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专易地取属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语出]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正音] 蹴;不能读作“jiù”。

[辨形] 蹴;不能写作“就”。

[近义] 一蹴即至 一举成功 迎刃而解

[反义] 一事无成 一蹶不振 欲速不达

[用法] 多用作贬义。指不能一下子完成的任务、工程及事业。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一挥而就”;都形容“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但~多用于贬义和否定句中;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程、伟大事业;形容求之过急;“一挥而就”含褒义;多用于肯定句中;用于一笔就能成功的书写、绘画等;形容熟练敏捷;运笔神速。

[例句] 学好一门学问;不是~的;它需要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才能获得。

[英译] bereachedatasingleleap

⑶ 形容超过的成语是什么

青出于蓝

[读音][qīng chū yú lán]

[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回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答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恐梦似真;翻新入妙;不特不嫌沿袭;几于青胜于蓝。”

[例句]1. ~而胜于蓝,十五年来,他的成就已经超过老师。

[近义]后来居上

[反义]每况愈下

⑷ 形容差不多,十分接近的成语有哪些

1、词目:八九不离十

2、发音:bā jiǔ bù lí shí

3、释义: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4、词目:伯仲之间

5、发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6、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⑸ 形容接近的成语

形容接近的成语有:

比肩而立、眉睫之内、一拳之隔、咫尺之遥、对面相逢、比肩并起、近在咫尺、近在眼前、近在眉睫、一衣带水、摩肩擦踵、触手可及、一步之遥、触手可及、一墙之隔、一箭之地、

⑹ 形容接近的成语

挨肩擦脸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六五回:“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避难就易 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出处:《元史·文宗本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古代洛阳方言。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宋儒常用语。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鞭辟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明·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鞭辟着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出处:清·李顒《南庠汇语》十六:“一则文字知见义袭于外,原不曾鞭辟着里,真参实悟。”

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说……这种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鞭擗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处:宋张栻《答胡季随书》:“近来士子肯向学者,亦时有之,但实作工夫耐久者极难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觉病痛多耳。”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处: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促膝谈心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

出处: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

风鬟雾鬓 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水登山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戚戚具尔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具:俱,都。尔:迩,靠近。指兄弟友爱。

出处:《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巧伪趋利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如临深渊 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雾鬓风鬟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依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移船就岸 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

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⑺ 形容"想靠近我又不敢靠近我"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想靠近我又不敢靠近我"的成语有: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若即若离、望而生畏、不可向迩、敬而远之。

1、高不可攀

拼音:gāo bù kě pān

释义:高不可攀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引证: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折箸为械;坚不可入。”

译文:再说墨子守城的办法还是有的,守城退敌,难以达到城门,折箸作为武器,坚固不可进入。

2、望而却步

拼音:wàng ér què bù

释义:指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不敢前行。

引证:明·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译文:且做小人所做的事情,可是想起就痛心,看见就停止脚步。

3、若即若离

拼音:ruò jí ruò lí

释义: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

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4、望而生畏

拼音:wàng ér shēng wèi

释义:望:看见 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的意思。

引证:春秋时期-孔子及其***《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译文: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5、不可向迩

拼音:bù kě xiàng ěr

释义: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

引证:《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不可扑灭。

译文: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

6、敬而远之

拼音:jìng ér yuǎn zhī

释义: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引证:春秋时期-孔子及其***《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译文:专心致力于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

⑻ 意思是一般形容距离非常接近的词语是什么

近在咫尺

⑼ 形容接近的成语

尽在咫尺、相去咫尺、咫尺天涯、咫尺千里、比肩而立。

一、尽在咫尺

释义: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白话释义:我认为末技,天天讲帷幕,凛然威严的光芒,近在咫尺。

示例:情感就像望远镜,从小的一边往大的一边看你会觉得远在天边的东西都触手可及,相反的,从大的一边往小的一边看,尽在咫尺的东西你都觉得离你相距甚远,情感你要想抓住它就要从小了看,从大了看它却只会离你越来越远,人活的太聪明了反而不好!

二、相去咫尺

释义: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

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白话释义:距离很近,却没有看到他的形貌。

示例:任何人都可以与你相去咫尺或相去天渊,只是你随你关注的方面而定。

三、咫尺天涯

释义: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白话释义: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山咫尺相隔天涯。

示例:十多年来,我俩虽说在一个城市,但却如同咫尺天涯,一年也见不上几面。

四、咫尺千里

释义: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处:唐 鱼《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白话释义: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何况听家远离砧。

示例:该指责的是我,所谓咫尺千里,离我最近的东西,其实最远。

五、比肩而立

释义: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白话释义:我听到的,千里有一人,这是并肩站着;百世而一个圣人,就像是按踵而来。

示例:男人和女人应比肩而立,不能有性别歧视。

⑽ 形容超过的成语

出类拔萃:形来容卓越出众的人源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出众

卓尔不群:才气或品德不一般,超乎寻常

超绝群伦: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成语意思相近,个人认为最接近的是出类拔萃,而且大家似乎都是这么觉得~

一箭之遥的意思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三计 借刀

[计名探源] 借刀,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劳待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肥技破?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虚虚实实,真中有,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 以,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 功战例。 秦韩末年,政治***,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越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詹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 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 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 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 他 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 士兵与敌骑交手,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牧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 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 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 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 落荒而逃,詹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 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 不应该放过。 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 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 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 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 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 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 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 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 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 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 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 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 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计名探源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 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 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 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 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 会做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 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 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 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 部队经过贿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 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 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般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 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里鼓声震天,杀 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 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 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探源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 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 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 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的愿望,但 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 征发到渔阳戍阳。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 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 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 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 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 苏,温良贤明,已被阻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 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 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 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 (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 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 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 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 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 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乡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 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计名探源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 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 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 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 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 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 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 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一箭之遥的意思是: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一箭之遥,读音是yī jiàn zhī yáo,汉语成语,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例句如下:

(1)虽然我们休息的地方离罗湖桥香港那边只有一箭之遥,但我们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三千里之外;回家后妻子给他解释:“所谓一箭之遥指的是火箭,与国际接轨指的是房价。”;你的财产要购买,应在一个地方,那仅仅是一箭之遥,可以这麽说,为方便起见。

(2)他住的地方离这儿只有一箭之遥;亨利街分店离Jervis中心只有一箭之遥,但地理位置更佳;可以说,我们并不孤单,即使在这与地球只有一箭之遥的空间里;他们住的地方离我们只有一箭之遥。

(3)麦里屯一有军官,她们就会设法吸引他注意。而麦里屯与浪博恩相距只一箭之遥,她们便老是往那儿跑;随后,我就看到一只动物追到了湖附近的开阔地,湖已经干涸了,离我不过一箭之遥,但我还是没有完全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