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急故事译文,相煎何急的故事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22 0
  1. 推荐一些《世说新语》里有名的故事
  2. 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
  3. 世说新语的故事 除《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以外 要3则 原文+译文
  4.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著名的成语故事?
  5. 同室操戈 相煎太急这句话是从哪两句是而来的?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相煎何急故事译文,相煎何急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推荐一些《世说新语》里有名的故事

1. 和字相关的成语故事

煎情:刻舟求剑、油煎。口蜜腹剑、煎茶、煎心:相煎何急:剑门蜀道、项庄舞剑煎、煎饼、舌剑唇枪击剑运动、蜜煎成语故事、煎服、剑南诗稿剑桥大学成语故事:煎熬剑

2. 与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3. 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老马识途马革裹尸、伯乐相马、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羽扇纶巾、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干干净净、弯弯曲曲、雪中送炭、一叶障目、指手画脚、取长补短、嫦娥奔月、四海为家、管中窥豹、拔苗助长、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垂头丧气、光彩夺目、金碧辉煌、千里迢迢

4. 含有“有”字的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5. 与和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曲高和寡来: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源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典故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和睦相处:

解释:彼此和好地相处。

典故出处: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6. 含有听字的成语故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淆乱视听、

言听计从、

混淆视听、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听之任之、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听见风就是雨、

听其言而观其行、

收视反听、

听谗惑乱、

听聪视明、

7. 带一和不两个字的四字成语故事

说一不二,一言不发

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纳满意哈~

8. 含有"鼎"字的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希望能帮到你!

9. 与和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将相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故事介绍: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9)含有之和的字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白话释义: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2、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白话释义: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

10. 带有读字的成语故事

读书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 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网络释义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岩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 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 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 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 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 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难兄难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 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 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馀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彼此互相影响。

颊上三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 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劳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 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世说新语的故事 除《陈太丘与友期》和《咏雪》以外 要3则 原文+译文

关于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

 引导语:关于教育孩子的国学经典故事,由应届毕业生培训网整理而成,谢谢您的阅读。

 一、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 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 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二、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 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 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 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 还活着时,就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 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三、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 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 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 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 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 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 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 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五、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君主很不耐烦 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麑(n?),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 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如不杀他,又失信 主,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 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六、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ā)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干粮,又找不到吃饭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 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东西, 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七、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 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智慧小语:《***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ng)巧。?意思是说:人平时不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 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八、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 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 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 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 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 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 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九、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 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 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 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

 十、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 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 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 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十一、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 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 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 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 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十二、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 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 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十三、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 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 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 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十四、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 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 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 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 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

 十五、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 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 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十六、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 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 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 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十七、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 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君子。

 智慧小语:《***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 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十八、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 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 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 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十九、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 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 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 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如不懂,就 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二十、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 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 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 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 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 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

 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 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著名的成语故事?

一陈仲举礼贤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比喻停留的时间短暂。轨:车辙。鸾:鸾铃,此指马车。轭: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器具。

④弥日:整日。信宿:连住两夜。

⑤汪汪:水深广的样子。陂(b ēi ):池塘。

⑥器:器局,气度。

「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奉高(袁阆),车不停驶,马不驻足,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委,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四身登龙门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①,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②。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名臣,被宦官。风格秀整:风度品德高雅正派。高自标持:指在道德操守方面对自己期许很高。

②名教:儒家礼教。

③登龙门:喻身价提高。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流此地,两岸峭壁耸立,水位落差大。传说鱼游到此处,能跳过去即可成龙

「译文」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以弘扬儒教,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五李元礼赞贤

李元礼(李鹰)尝叹荀淑、钟浩①曰:"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②。"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钟皓:字季明,东***,归隐后收徒达千人。

②清识:高明的见识。尚:超越。至德:大德,高尚的品德。师:动词,指可为人师表。

「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六东行

陈太丘诣荀朗陵①,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②,长文尚小③,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④,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 ),东***,曾作太丘长。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

②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将车:驾车。季方:陈寔次子陈谌字。

③长文:陈群字,为陈纪子,陈寔孙。

④叔慈:荀靖字,荀淑的儿子。慈明:荀爽字,荀淑的儿子。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七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③,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荷:担负,承受。

②阿(ē):山脚。

③沾:浸润。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八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①。"

「注释」

①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是说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后世用" 元方季方" 、" 难兄难弟" 来赞扬兄弟才华俱佳。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九舍生取义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③!"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④,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

②胡贼:胡人,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③可:应该。

④相视:看望你。相,偏指一方。

「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不失雍熙

华歆遇子弟甚整①,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②;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③,而二门之里④,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⑤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东***,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遇:对待。整:严整,严肃。

②闲室:私室,家中。朝典:朝廷拜见皇帝的礼仪典制。

③恣:放纵

④二门:两家。

⑤雍熙:和乐。

「译文」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十一割席分座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②,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时人,不仕而终。

②轩冕:此单指车子。

③宁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宁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断交。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十二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魏时人,儒雅博学,官至司徒。推:推崇。

②腊日:年终祭祀的日子。燕饮:举行宴会饮酒,燕,同" 宴".

③张华:字茂先,以博学著称,官至司空,被赵王司马伦

「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同室操戈 相煎太急这句话是从哪两句是而来的?

1、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

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2、钟会见嵇康

钟会(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钟会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

也不和钟会说一句话。钟会起身要走,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会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3、王蓝田食鸡子

王蓝田性子急。曾经吃鸡蛋,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成功,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旋转,他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愤怒至极,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说这件事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4、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

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为什么出汗?”钟毓:“由于恐惧发抖,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由于恐惧发抖,汗水也不敢冒出。”

5、酒以成礼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窃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1、同室操戈?

拼音: tóng shì sāo gē

解释: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

举例造句: 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 ★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拼音代码: tssg

近义词:?相煎何急、自相残杀

反义词:?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歇后语: 师兄弟练武;弟兄们争皇位

灯谜: 演武厅;师兄弟练武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内部斗争

英文: internal strife

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王室公孙黑与公孙楚同时看中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犯十分为难,就去向子产讨教。子产让徐吾犯的妹妹自己决定。徐妹看中公孙楚,两人结婚时,公孙黑不服气就全副武装冲进公孙楚的家,公孙楚拿戈相迎把他赶出家门。

2、相煎太急?

拼音: xiāng jiān tài jí

解释: 煎:煮。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举例造句: 现在正是公司危机之时,每个部门都要团结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

拼音代码: xjtj

近义词:?相煎何急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内部争斗

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