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鸟穷则啄,兽穷则触,人穷则诈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22 0
  1. 颜渊论御马的翻译
  2. 荀子经典名言20句
  3. 荀子·哀公篇译注
  4.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翻译
  5. 颜渊论御马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6. 东野毕之马失翻译
  7. 三穷的诗句三穷的诗句是什么
  8.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荀子》十句名言有:

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2、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鸟穷则啄,兽穷则触,人穷则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4、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5、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6、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8、利少而义多,为之。

9、身劳而心安,为之。

10、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荀子学识渊博,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一书为大家摘录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的名言,通过中国古代杰出的哲人、 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言论,让人们沉醉在撼动心灵,一读三叹的文字力量中,阅读、品尝、咀嚼、反思、沉淀,并撷取人们人生中来不及深入的感动。

《荀子》是 一个集佳句名言的天地,是一个提供心灵成长的田园,人们能在文字里耕读哲人隽永的人生智慧,并将此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力量。?

颜渊论御马的翻译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水之声:《韩诗外传》中的一段,以御马作比喻,通过人物的对话,生动的说明了一个严肃的主题:执政者若把老百姓逼得太紧了,是会出乱子的。有论者说这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然而这样的智慧不值得借鉴吗?

原想试译,因为打球的事情便先发帖了。看到有人提的建议后,试译如下(自己很有些力不从心,敬请批评指正。):

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纰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必出纰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荀子经典名言20句

颜渊论御马翻译

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

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

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

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啊。”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

扩展资料:

1、颜渊论御马原文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zèn)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2、颜渊论御马选自《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的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诗外传》的思想,大致以荀子思想为主,反复强调隆礼重法,尊士养民,也间孟子及韩非有关言论。

全书取《荀子》文多达44条,因而从宋代王应麟至清代汪中、严可均等学者都认为《韩诗》出于荀子,是“荀卿子之别子”

荀子·哀公篇译注

荀子经典名言20句如下:

利少而义多,为之。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荀子·修身》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荀子·非相》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荀子·子道》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礼以顺人心为本。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荀子·子道》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荀子·哀公》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荀子·非相》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翻译

哀公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①,与之治国,敢问何如取之邪?”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②,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夫章甫、絇屦、绅而搢笏者③,此贤乎?”孔子对曰:“不必然。 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④,志不在于食荤;斩衰、菅屦、杖而啜粥者⑤,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哀公曰:“善!”

[注释] ①论:选择。 ②舍:处。 ③章甫:商代的一种帽子。絇(qú渠)屦:带有絇饰的鞋。絇,古代鞋头上的装饰,用于穿系鞋带。“绅”下当脱一“带”字。搢(jìn晋):插。④端衣:祭祀时穿的礼服。玄裳:祭祀时穿的黑色的裙。路:大车。⑤斩衰:古代最重的一种丧服,用粗布制成,不缉边。菅屦:草鞋。啜(chuò绰):吃。

孔子曰:“人有五仪①: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 *** ②;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勤行不知所务③,止交不知所定④;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⑤,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曰:“善! 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善! 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 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⑥,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 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⑦。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⑧,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⑨。其事不可循⑩,若天之嗣(11);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12)。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

[注释] ①仪:等级。② *** :当为“邑邑”,忧郁的样子。③勤:当为“动”字。④交:当为“立”字。⑤五凿:五情。⑥怨:通“蕴”,积蓄,蕴藏。⑦不:通“否”,然不,然否,是非、对错。⑧辨:通“遍”,遍及。⑨缪缪:通“穆穆”,和美的样子。肫肫:通“纯纯”,精密的样子。⑩循:通“揗”,模仿。(11)嗣:通“司”,主宰。(12)邻:连接。

鲁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哀公曰:“寡人问舜冠于子,何以不言也?”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①,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在列树,麟在郊野,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

[注释] ①务:通“冒”,便帽。拘领:曲领,用以绕颈。拘,通“句”,弯曲。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①,仰视榱栋②,俛见几筵③,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④?君昧爽而栉冠⑤,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⑥,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⑦,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注释] ①胙阶:东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台阶。胙(zuò作),通“阼”,台阶。②榱(cuī崔):椽子。③俛:同“俯”,低头。④而:能。⑤昧爽:黎明。栉(zhì质)冠:梳头戴帽。⑥昃(zè仄):太阳偏西。⑦虚:同“墟”,废墟。数盖:数处。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甫有益于仁乎①?”孔子蹴然曰②:“君号然也③! 资衰、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荤④,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闻之:好肆不守折⑤,长者不为市。窃其有益与其无益,君其知之矣。”

[注释] ①委:周代的一种黑色丝织礼帽。②蹴然:变色的样子。③号当为“胡”字。④黼(fǔ府)衣、黻裳:均为祭服。⑤肆:市场。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①,无取詌②,无取口啍③。 健,贪也;詌,乱也;口啍,诞也。 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④。语曰:‘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故明主任计不信怒⑤,暗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注释] ①健:指争强好胜的人。 ②詌:通“钳”,指用武力胁制人。 ③哼(zhūn谆):同“谆”,能说会道。④尔:通“迩”,近。⑤怒:此处泛指恩怨、感情。

定公问于颜渊曰①:“东野子之善驭乎②?”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③。”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④,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⑤,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⑥!”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驭,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舜无失民⑦,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 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注释] ①定公:鲁国国君,名宋。②东野子:鲁定公时善于驯马驾车的人,姓东野,名毕。“子”是对人的尊称。驭:驾驭车马。③失:通“逸”,逃奔。④校:负责养马的官。⑤骖(cān参):古时用四马拉车,两旁的马称“骖”,中间的马称“服”。列:同“裂”。⑥趋:通“促”,督促。⑦是:后当脱一“以”字。

鉴赏 荀子著文,多以论述中心为其题目,而此篇《哀公》乃以一国君为题,所述多为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颇有拼凑之嫌。然而听其徐徐道来,胸臆间亦不免渐生兴亡之悲。

从历史上来看,鲁哀公可称是一个昏庸的诸侯。其在位时,正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之际。当时的鲁国,内有权臣季氏当道,外有齐国屡次莫名的讨伐,又曾遭到吴国的侵犯,然而哀公却如同一个无知的孩童,将自己的眼光只界定于触手可及的宫墙之内,甚至为自己不曾了解哀伤、忧愁、劳苦、恐惧、危险而焦躁不安。面对这样不知世事的君主,连孔圣人也啼笑皆非:“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然而,孔子在自嘲之后还是不得不一步步地启发:您看到宗庙里的玉器是先王留下的,然而物在人亡,不是会感到哀伤吗?您每天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但如果有一件没办好,可能就会带来灾祸,难道这不是令人发愁的事吗? ……不过夫子的滔滔大论显然没有打动哀公,他所感兴趣的也无非是古代的礼服、礼帽之类。

面对这样一位昏庸的君主,孔子显然是非常痛苦的。然而,即使自己曾经说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的话,即使内心对于“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的“朽木”有着极强的排斥感,但为了鲁国的兴盛,夫子仍然是“不俟驾行”(《论语·乡党》)地努力向哀公进谏。偶尔哀公兴致所至,也随口说起如何选择人才的话题,夫子便率尔而对:“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在夫子看来,今世之所以礼崩乐坏,乃是在于古代的文化传统失落了。虽然圣人的衣冠仍旧为人们津津乐道,但不过是怀旧的时尚而已。上古的风范、圣人的美德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却为人们所遗忘了。“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圣人的光辉并不是来自华丽的衣着,而是来自他们奉行仁义的美德。所以即使是衣冠朴拙,也同样受到天下的尊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相比于追求小道的快乐,君王应关注的难道不是大道的安定吗?而对于如何治国,孔子则提出一方面要实行仁道,另一方面则须选取人才,罢黜争强好胜、好用武力、巧言令色之徒,拔擢士人、君子、贤人,尤其是大圣。因为圣人乃是智慧的化身,“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了解事物的一切发展规律,自然能够通古今之变,辅佐君王完成天下大治。虽然这其中有一厢情愿的想象,但对于统治一个国家来说,选拔人才的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然而悲哀的是,夫子面对的正是这么一个“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 *** ”的庸人,虽然他不会像某些暴君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恶行,但同样会造成生灵涂炭、国灭身亡的后果。虽然时时把“善”字挂在口头,但劝谏之言就仿佛一阵清风,丝毫不曾被纳。据《史记》记载,哀公的晚年在三桓的追杀之下,奔亡于卫、邹、越国之间,虽然最终回国而又卒亡。设想其在奔亡之际,倘若想起早年夫子的谆谆教诲“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也许会感到一丝讽刺罢。

虽然后世学者多有考证,认定《哀公》篇乃伪托圣人之言,然而当我们诵读此篇的种种哲言,来对照鲁哀公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最后的奔亡之事,仿佛间又听到了历史的警钟鸣响。掩卷之际,当哀而鉴之。

颜渊论御马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如下: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衘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玃,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

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

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颜回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回曰:“敢问其次。”子曰:“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颜回问小人。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曰思也夫。”

颜回问于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叔孙武叔见未仕于颜回。回曰:“宾之。”武叔多称人之过而己评论之。颜回曰:“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于回焉?吾闻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

孔子家语颜回翻译如下: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竟然也有骗人的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

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

颜回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走失。”

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孔子在卫国时,一天天还没亮就起床了,颜回在旁边侍候,这时听到有悲哀的哭声。孔子说:“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而哭吗?”颜回说:我认为这哭声不只是为了死者,还有与亲人生生离别的事。”孔子说:“你怎么知道的呢?”

颜回说:“我听说桓山的鸟生了只小鸟,小鸟羽翼丰满以后,将要飞向四面八方,母鸟悲哀地鸣叫着送小鸟远行,悲哀的叫声和这哭声相似,因为它们飞走再也不回来了。我是根据这种相似的声音知道的。”孔子让人去问哭者,哭者果然说:“我父亲死了,家里贫困,只好卖掉儿子来葬父亲,现在要与儿子永远分别。”孔子说:“回啊,真善于识别声音呀!”

颜回问孔子:“成人的智力品行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他们能通晓人性人情的道理,知道事物变化的规律,知道天地、阴阳、有形无形等事物变化的缘故,可以看清空中云气变化的本源,这样就可以叫做成人了。既达到了成人的地步,而又学习了仁义礼乐,这就是成人的智力品行。至于能够探索事物精微的道理,那就是具有了高深的德行。”

颜回问孔子说:“藏文仲、藏武仲这二人,谁更贤能呢?孔子说:“武仲更加贤能些。”颜回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人,而他自身不免于罪责,这是他的智慧还不足以称道;他喜好说用兵讨伐,而与邾国打仗却失败了,这是他的智慧和名声不相合。至于文仲,他虽然身死而言不朽,怎能说他不如武仲贤能呢?”

孔子说:“文仲身死而言立,所以被称为文仲。然而他仍然有不仁的事三件,不智的事三件,这方面是不如武仲的。”颜回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他让展禽处于下位,设置六关来收税,让妾织薄草席赚钱,这是三不仁。他非法拥有天子才能有的器物,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不智。武仲在齐国时,齐国将有灾锅,武仲不接受齐庄公封给他的田,以此躲避了灾难,这是有智者也难以做到的,藏武仲这样有智慧却不被鲁国宽容,也是有原因的吧。

因为他所做的事有的不顺于事理,所为的事有的也不合乎道,《夏书》说:想着这个,一心在于这个。这就是要顺于事理还要合乎道。

颜回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说:“能爱人就接近于仁了,度事而行就接近智了,对自己不要太看重,对别人不能枉视,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了。”颜回说:那请问差一点的呢。”孔子说:“不学习就能去做,不思考就能获得。你要努力啊。”

仲孙何忌问颜回:“仁者说一个字,会有益于仁智吗?可以说来听听吗?”颜回:“一个字有益于智的,没有比得上 ‘预’字,一个字而有益于仁的,没有比得上‘恕’字。只有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

颜回问:“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孔子说:“把诋毁别人的优点当做能言善辩,把心怀狡诈地揭发别人当做是有智慧,人有过错就开心,耻于向别人学又看不起没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小人。”

颜回问子路说:“一个人力气胜过他的德行,而能死得其所的很少,为什么不谨慎地对待这件事?”孔子对颜回说:“人们没有不知道谨慎是美德的,但不能很好地对待这件事,没有人认真去这样做。为什么只做一个听众呢?何不每天都好好想一想呢?”

颜回问孔子说:“小人说的话有和君子的话相同的,不可不仔细分辨啊。”孔子说:“君子以自己的行动说话,小人以自己的舌头说话,所以君子在仁义的事上急于互相劝解,而私下里是相互爱护的;小人在制造的事上互相支持,私下里相互诋毁。”

颜回问:“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孔子说:“君子对待朋友,心里必然认为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不能对朋友说,我不认为这个人是仁人。不忘记朋友从前对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这才是仁德之人啊。”

叔孙武叔没当官的时候受到颜回的接待,颜回说:“以宾客相待,武叔很喜欢说别人的缺点,自己还要加以评论。”颜回说:“这样做是会自取其辱的,你应该从我这里得到劝告。我听先生说:‘谈论别人缺点,并不能美化自己;谈论别人的错误,并不能使自己正确。’君子要批评自己的缺点,不要批评别人的缺点。

颜回对子贡说:“听老师说,自身不讲究礼仪而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实行仁德而希望别人对自己仁德,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老师的话,不可不思考啊。”

东野毕之马失翻译

一、原文: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1)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zèn)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2)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3)席而起,曰:“趣(4)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5)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6),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1)佚(yì):通“逸”,逃跑。(2)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3)躐(liè):超越。(4)趣(cù):同“促”。(5)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6)组:编织。

二、翻译:

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得合乎规 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不要使它们过分劳累)啊。”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

三、点评: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三穷的诗句三穷的诗句是什么

翻译:

东野毕的马逃跑了

一、译文

鲁定公问颜渊说:“东野毕擅长驾驭马车吗?”颜渊回答说:“擅长倒是擅长,即使这样,但他的马一定会逃跑。”鲁定公很不高兴,进入内室后对左右的人说:“君子也会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呀!”三天后一名校尉来拜见鲁定公,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车两旁套马的缰绳断裂了,有两匹马回厩了。”

鲁定公从席位上站起来说:“快驾车去接颜渊。”颜渊来到,鲁定公问:“前天我问先生,先生说:‘东野毕驾驭马车,擅长倒是擅长,即使这样,但他的马一定会逃跑。’不知道先生是怎么样知道的?”颜渊回答说:“臣是根据政事知道的。从前舜很巧妙地使用人民,而造父很巧妙地使用马匹。

舜不把人民逼到尽头,造父也不把马逼到尽头,所以舜手下没有逃跑的人民,造父手下也没有逃跑的马匹。如今东野毕的驾驭,上车就拉紧马辔头,马衔口安排得很正;迈开步子快速奔跑,都已调习而合乎礼仪了,历尽艰险到达很远的地方,马的力量用尽了,可是东野毕还要求马不停地跑,我根据这些就知道逃跑。”

鲁定公说:“说得很好。还可以再说一点吗?”颜渊回答说:“臣听说:鸟被逼到尽头就会啄人,兽被逼到尽头就会抓人,人被逼到尽头就会欺诈别人。从古到今,还没有把自己手下人逼到尽头而自己不危险的。”

二、原文

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

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驭,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

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三、出处

《荀子·哀公》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二、作品赏析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三、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百度百科-鲁哀公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三穷的诗句有:曾是叹三穷,曾是叹三穷。

三穷的诗句有:曾是叹三穷,曾是叹无三穷。拼音是:sānqióng。结构是:三(独体结构)穷(上下结构)。注音是:ㄙㄢㄑㄩㄥ_。

三穷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谓鸟穷_兽穷_人穷。

二、引证解释

⒈谓鸟穷、兽穷、人穷。引《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三、网络解释

三穷三穷是一个词语,拼音是sānqióng,含义是谓鸟穷、兽穷、人穷。

关于三穷的成语

三吐三握三沐三薰三十三天三薰三沐三战三北三盈三虚三三两两三熏三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穷的详细信息

《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具体的意思我也不清楚。我猜大概是说从古至今,当人处于穷困的境地的时候而不进行反诘,危害他人的情况从来没有过。说明人穷则诈。